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安徽省百校大联考语文,以及百校联赢2021安徽名校大联考语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同上 2013至2014学年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 化学 生物
- 2、初中语文百校联盟金考卷怎么样
- 3、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答案
- 4、求百校大联考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全套试卷
- 5、2011年3月分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语文答案
- 6、安徽第一卷,2022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是多少个学校一起考?
同上 2013至2014学年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 化学 生物
希望大,失望也大。这3门和我估的大概差40多分(考少了)感觉还好,总有错的你不知道。
[img]初中语文百校联盟金考卷怎么样
初中语文百校联盟金考卷不适合大多数学生。百校联盟是好卷子,题也是好题,毋庸置疑。问题就在于,实际上是不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百校联盟自己没有标明,但实际上真正适合刷这系列卷子的人其实是比例占很小的,因为新度,坑度,综合难度都是稳压过很大多数模拟题当然也包括中考题的。
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答案
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级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对字体、笔画等进行变形”并不是构成“汉字书法艺术”充要条件,因此,C项没有阐述出“汉字书法艺术”的内涵)
2.D(根据文意可知,从法帖学书法开始只是处于模仿的阶段,只有到了“把这些模范书法掰碎了再糅合,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时,才是“在进行着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这时的每个字才能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的审美情趣。因此,D项的表述不合文意)
3.C(作者是从宣纸具有托墨、吸墨、化墨的功能的角度说明,其他纸张不能和宣纸相比;另外;要使作品产生非常神奇的表现效果,还必须对宣纸“善于运用”。因此,C项的概括不正确)
4.D(毁:诽谤,诋毁)
5.B(A第一句说明刘知俊身材魁梧,相貌不凡,胸怀大志,和“骁勇善战”无关;C第二句说明蜀王对刘知俊的猜忌,和刘知俊“反复无常”无关;D第一句说明刘知俊放弃了对邻州的包围而回到岐阳,和“骁勇善战”无关)
6.C(刘知俊被剥夺了军政大权的原因是受到李茂贞身边的石简颐等人的挑拨离间)
7.(1)使你像这样背叛我,我心里很遗憾,这是因为刘捍误了我的大事,刘捍死了也一定弥补不了他的罪责。(采分点:‘‘斯”译为“这样”,“恨恨”译为“遗憾”,“盖刘捍误予事也”是判断旬,“固”译为“一定”、“必定”,“塞责”译为“弥补罪责”)
(2)刘知俊走投无路才来到蜀地,不应该因为谗言、嫉妒而被剥夺军政大权。李茂贞于是杀掉石简颞等人来安抚刘知俊。(采分点:“穷”译为“困窘”、“走投无路”,“以”译为“因为”,“见”译为“被”,“诛”译为“杀”)
参考译文: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身材魁梧,相貌不凡,风度潇洒,胸怀大志。起初在徐州镊主帅时溥手下任职,做列校,时溥非常器重他,后因有勇有谋被猜忌。唐大顺二年冬天,率部属两千人投降后梁,被任命为军校。刘知俊常披甲骑马,挥舞着宝剑冲入敌阵,勇猛为诸将之最。后梁太祖令左右义胜两军归他指挥,不久又让他担任左开道指挥使,所以当时的人称他孝“刘开道”。天祜三年冬天,率军五千人在美原击败六万岐军。三年五月,封为大彭郡王。
这时刘知俊的威望越来越高,太祖的猜忌也日渐加深,适逢佑国军节度使互重师无罪被杀,刘知俊更加坐卧不安,就占据同州叛乱,分兵袭击雍州、华州。太祖听说刘知俊叛乱,就派亲近的大臣前往对他说明利害:“我待你很优厚,为什么要背叛我呢?”刘知俊回答说:“我并不愿意背叛您的恩德,只是害怕被您杀死而已!王重师没有对不起陛下,却遭到了灭族之祸!”太祖又派使者前往告诉刘知俊说:“我没有料到你是因为这件事。不久前王重师被治罪,是因为刘捍说他暗中勾结邠宁镇、凤翔镇,最终不会为国家效力。我现在虽然知道冤枉了他,可是悔不可及。使你像这样背叛我,我心里很遗憾,这是因为刘捍误了我的大事,刘捍死了也一定弥补不了他的罪责。”刘知俊不予作答,于是分出一部分兵力扼守潼关。太祖派兵进攻潼关,攻下了潼关。不久后梁军队相继赶到,刘知俊就带领全族人逃跑到凤翔,岐王李茂贞对他厚礼相待,让他做检校太尉。不久命他率兵围攻灵武。灵武节度使韩逊派使者来朝廷告急,太祖命令康怀英率军前往增援,部队驻扎在酃州长城岭,受到刘知俊的拦截伏击,康怀英失败而归。李茂贞很高兴;任刘知俊为泾州节度使。
不久受到李茂贞身边的石简颗等人的挑拨离间,被夺掉了军政大权,寓居在岐下。李茂贞的侄子李继崇镇守秦州,来朝见李茂贞,说,刘知俊走投无路才来到蜀地,不应该因为谗言、嫉妒而被剥夺军政大权,李茂贞于是杀掉石简颗等人来安抚刘知俊。李继崇叉请求让刘知俊带着全家迁居秦州,以靠近富裕地区,李茂贞答应了他。不久,邻州发生变乱,李茂贞命令刘知俊前往讨伐。当时邠州都校李保衡向朝廷投诚,末帝派霍彦威率军抢先进入了邠州城,刘知俊于是率军包围了邠州城,半年都不能攻下。恰逢李继崇在秦州投降前蜀,刘知俊的妻子儿女都迁居到了成都,于是放弃了对邠州的包围而回到岐阳。因为全家已经迁居到蜀;到底还是担心被猜忌,就与亲信一百多人利用夜晚的时间夺关而逃,投奔了前蜀;
蜀王王建待他很周到,立刻授予他武信军节度使的官职,不久叉命令他进攻岐州,不能攻克,于是撤军而回。不久,又任命他做都纺。第二次领兵讨伐岐州。当时,部将都是王建的旧部,很多人都不听指挥,于是不能成功又回来了。蜀人趁机诋皇他。先前,王建虽然优待他,但也很猜忌他。曾对身边的人一说:“我慢慢地衰老了。常常思考身后的安排。刘知俊不是你们等人所能驾驭的,不如尽早为他安排一个处所。”传蜀天汉无年冬季十二月,王建派人逮捕刘知俊,在成都府的炭市把他斩首。
8.“寒”既指秋夜的寒意,也指秋风、月包给诗人心中带来的寒意。一个“寒”字,烘托出诗人因流落江南不能北归的乡愁和孤独之感;同时引出了诗歌后两句对“寒”的原因的回答。
9.《秋夜闻笛》中的“吹笛”引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愁绪,笛声渲染缸一种悠远、凄冷的意境;而《村行》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则向他们问路或者跟他们攀谈的诗人,不理不睬。吹着短笛,邀游山水之间,“笛声”营造了一种闲适、恬淡、自由酌意境氛围。
10.(10守拙归园田
(2)一觞一咏
(3)大漠孤烟直
(4)蟹六跪而二螯
(5)羽化而登仙
(6)隔江犹唱后庭花
(70舞榭歌台
(8)帘卷西风
11.退休干部老乔偶然发现路边水泥牌上的一含错别字,多次打电活向联系人和主管部门反映情况要求改正,但是错别字却始终得不到改正。
12.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细节;爱护城市形象,责任感强;性格耿直。执著。(每点2分)
13.(1)这篇小说全文以老乔和胡军等人的对活为主。而省去了其他的描写,这样反而使得老乔和胡军的个性及内心世界展露得更为彻底。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
(2)小说省去了情节发展的大量衔接性叙述语言,借助人物对话语言直接准讲情节的发展,这样熊得在有限的篇幅中情节更为简明,矛盾更为突出。
(3)A物对话话言处理成叙述语言更体现了小说语言口语化、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使读者感到亲切、朴素、真实。(写到任意一点3分,两点6分,回答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偶然中含有必然。水泥牌出现错别字表面是“偶然”,实则“必然”,是一些人张部门对汉语言文字规范运用意识不强,对细节影响城市形象塑造认识不足的“必然”结果。而一个小小的错别字却一直又得不到改正,更是一些机关和工作人员存在着官僚主义的思想作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对工作消极应对,被动拖拉的“必然”结果。老乔身亡看似更为“偶然”,但是却反映出有责任感的人士对一些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气愤和无奈。因此说,“偶然”的表面,有着“必然”的因素,丽这篇小说的社会意义正在于此。(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C(A山青水秀一山清水秀;B喧嚣—喧嚣;D通涨一通胀)
16.D(A步人后尘:跟随在别人后面,比喻跟随、模仿别人,贬义词。B异曲同工: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C对簿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误解为“打官司”。D数典忘祖: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7.D(要抓住语段的思路做题,思路是:先提出观点,然后比较诗歌语言和其他语言的不同,接着总写诗歌语言的特点,最后从两个方面分写诗歌的特点)
18.(1)将“欣慰”改为“高兴”;
(2)将“有建树”改为“取得过一些成绩”;
(3)将“莅临”改为“积极参加”,或“到场观看”。
(4)将“48元”改为“若干”。
(每句改对得1分,共4分)
19.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地形险峻的地区,由于鬃疆暴誊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而形成的特殊洪流。
20.示例: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和、志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入回”的博夫胸怀。
21.参照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求百校大联考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全套试卷
2020届湘赣皖十五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模拟
链接:
提取码: t92k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2011年3月分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语文答案
江南十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9分)
1、D
2、B
3、D
二、(32分)
4、D(咎:过错、罪过)
5、B(①是曹操所说,表现曹操“收人心”,⑤司马昭所说,但不能表现“收人心”)
6、D(A、“没有人受到处罚”错,“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B、“结果战败”错,原文为“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C、“军队‘人心摇荡’”错,原文是王基上疏说“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
7、①(将士们)希望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邀”、“全”各1分,大意1分)
②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迁移军队得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临履”、“谓”各1分,大意1分)
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应该责问自己,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被动句、“谢”、“不暇”各1分,大意1分)
8、先是对夏云能带来雨水救早苗的期盼(盼望)、焦虑(焦急),(2分)见到的却是夏云的悠闲作态,转而对夏云失望、怨恨,甚至厌恶。(2分)
9、诗人把它安排在第三句,一是使这首篇幅很短的小诗有悬念;(2分)二是让它与第四句形成对照(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的失望、怨恨,甚至厌恶之情。(2分)
10、(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人比黄花瘦
(5)丛菊两开他日泪 (6)唯见江心秋月白
(7)一蓑烟雨任平生 (8)连峰去天不盈尺
三、(25分)
11、这段文字运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1分),渲染了一种肃穆凝重的气氛(2分),寄托了作者的哀思。(2分)
12、① 史铁生为了避开现实世界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迷茫、绝望、苦恼等,到地坛去寻找生命的慰藉。(3分)
② 史铁生通过他充满睿智的哲思的作品,照亮我们日益颓废的心灵世界,使人反省,振作。(3分)
13、(6分)答 ① 与读者分享的真切的心灵感悟。
② 从自身经历出发,升华出的对心灵的真正探索与诘问。
③ 追索人的价值和光辉。
④ 豁达的人生态度。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
14、(8分)答案要点:
①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
② 我们不仅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 ,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点亮别人的心灵。举例要扣住这两点。
四、(24分)
15、B(A,订书机;C,蜂拥而入D,意犹未尽 )
16、C(A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B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C、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D、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17、D(A、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在“供给多样化”后应加“的格局”,在“需求差异化”后面应加“的现实”;C “原因是……”和“由于……所引起”杂糅。)
18、“趣缘”交往被强化,“地缘”交往被削弱
19、答案:(1)③④⑤ (2)⑥ 限 (指出一处1分,改对一处1分)
20、乘用车按(根据)排(气)量划定(分)七档征税,最低60元最高5400元
21、依照2010年安徽省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操亲自(率兵)攻打乌桓,他的部下将领都劝阻。(曹操)打败乌桓归来之后,询问当时劝阻他的人,将领们不明白曹操这样做的缘故,个个都提心吊胆,曹操都重赏了他们,并对他们说 :“这次我率兵前往,是冒着很大的危险谋求侥幸的胜利,虽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上天辅佐,不过这不可当作常例。诸位的劝止,才是完全之计,因此重赏你们,今后(有建议)不要不好意思说出来。”
魏国(准备)攻打吴国,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毌丘俭纷纷献计献策,天子下诏征求尚书傅嘏的意见。傅嘏说:“(将士们)希望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司马师不听从,分三路进攻吴国,结果大败。朝廷上下议论,要将(出征的)的众将领贬出朝廷,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傅嘏的建议,才到了这种地步,这是我的过错,诸位将领有什么罪?”都宽宥了他们。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当时担任监军,唯独他被削去了爵位。
雍州刺史陈泰请求司马师给并州下命令,把力量合并在一起讨伐胡人,司马师采纳了这个建议,队伍还没有集合起来,有两个郡的胡人因为要到远方打仗,惊恐万分,都逃了回去。司马师给朝中士大夫道歉说:“这是我的过失,不是陈泰的责任。”因此人人都惭愧而又高兴。
到寿春去讨伐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未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命令王基收拢兵力,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却让他率领驻军转移到北山据守。王基依据实际情况向司马昭上疏说:“如果把军队迁移到(北山)依靠险要的地势,人心动摇,对于形势有很大的损害。”奏报得到准许。等到寿春被攻克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迁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权衡了转移的利弊得失,独自怀着坚定的信心,对上违背天子的诏书,对下拒绝众人的建议,最终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的首领,即使是古人所称述的人,也不过这样罢了。”
然而关东的败仗,司马昭问众人:“谁应该承担打败仗的过错?”司马王仪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说:“司马王仪想把罪责推在我的身上吗?”把王仪推到帐外杀了。这件事就做错了。
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本来就不必说了,但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别人,把恶名自己担起来,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能不尽心竭力为他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应该归罪(责)于自己,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他却说:“我没有采用田丰的意见,(打了败仗),结果被他讥笑。”竟然把田丰杀了。袁绍失去了国家,葬送了军队,并不是不幸运。
安徽第一卷,2022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是多少个学校一起考?
安徽省教育厅发布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
明确文化课考试
全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
(图源安徽省教育厅)
01
考试命题
考试命题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发展素质教育,体现课程标准中坚持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文化课考试全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要求,自2020年起,省教育厅不再制定和发布考试大纲。
图源摄图网(ID:501303756)
02
考试科目、分值及时间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17〕21号)要求执行,其中英语考试科目总分值中包含听力20分。
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具体时间安排如表:
音乐、美术等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时进行。
体育与健康学科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工作的通知》(皖教秘〔2021〕447号)要求执行。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工作分别按照《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工作方案》和《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工作方案》有关要求执行。
图源摄图网(ID:500406494)
03
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实行纸笔闭卷考试,语文考试允许使用正版学生字典;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纸笔开卷考试,允许携带教科书等相关资料。生物学、地理实行纸笔闭卷考试。各学科考试均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音乐、美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外语听力考试免试要求。听力残障学生,在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纯音听力检测结果为每侧耳的平均听力损失都等于或大于40分贝〈HL〉的情况下,经教育主管部门核准后可免试外语听力。听力免试后外语成绩折算方法为:考生外语考试成绩=考生外语笔试项目成绩×外语总分值与笔试项目分值的比值。听力免试具体申请程序和要求由各市教育局确定。
图源摄图网(ID:501307401)
-END-
▌说明:本文由合肥本地宝整理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来源:安徽省教育局
▌编辑:炫柳
安徽省百校大联考语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百校联赢2021安徽名校大联考语文、安徽省百校大联考语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