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百师联盟中招语文(百师联盟中考)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河南百师联盟中招语文,以及百师联盟中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初中语文百校联盟金考卷怎么样

初中语文百校联盟金考卷不适合大多数学生。百校联盟是好卷子,题也是好题,毋庸置疑。问题就在于,实际上是不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百校联盟自己没有标明,但实际上真正适合刷这系列卷子的人其实是比例占很小的,因为新度,坑度,综合难度都是稳压过很大多数模拟题当然也包括中考题的。

【语文教学】2021河南中考语文作文简析与试写

校报《芳草地》举办征文活动,围绕“开始”这一话题给出了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向《芳草地》投稿。

(1)请以“从____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不妨先把手头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不妨沉下心来想一想,多种渠道问一问,各种方法试一试。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向“生活哲思”栏目投稿。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本次作文试题形式新颖(征文投稿),符合时代特点,紧扣学生实际,以“一分为二”(一个话题两个文体)的方式展开,材料简介,文体明确,表述准确,思路清晰,没有审题障碍。半命题作文“从____开始”可填写内容丰富,适合不同学生选择,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材料作文紧扣“做什么”“怎么做”的清晰思路,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为什么做”,逻辑性强,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也是对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考察,与议论文的文本学习紧密相关。

作文试题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课标要求,体现教材特点,符合时代精神,体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地目标。

从____开始,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惜寸金光阴。

从____开始,让我们反思初心,牢记理想,不忘来时路。

从____开始,让我们修身正己,从善如流,做谦谦君子。

题目:从一粒种子开始

主旨:回顾成长足迹,寻找初心理想,反思人生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感谢播种理想的师者!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正文:

您用纤细灵动的手指为我种下了快乐的种子;

您用端庄大方的字体为我种下了优雅的种子;

您用科学求实的态度为我种下了实践的种子。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带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清脆响亮的歌声穿过土坯瓦房的缝隙,回荡在村小学高大的杨树叶间,又被一阵风吹进了小村庄的袅袅炊烟里。

教室里,一位身穿浅蓝色衬衣的年轻男教师正专注的弹着琴教孩子们唱歌呢。他微笑着看着孩子们,头随着音乐的节拍点着,黄色的头发在额前一荡一荡……

他细白灵动的手指在风琴的黑白键上滑动弹奏,仿佛是轻盈的舞者在旋律中翩翩起舞。

这音乐课是孩子们一周中最热切盼望的,军老师也是孩子们最爱戴的老师,他年轻、温和、白净,他的手指有奇妙的神力,只要他轻轻的手指一放在琴弦上,连那些最不听话的孩子也会安静下来。

只要下节课是音乐,孩子们这节课就坐不住了,翘首企盼,小眼睛滴溜溜的直向窗外看,看那棵老皂荚树下的红屋门,看那喜欢的老师清瘦的背影。

“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下课铃一响,孩子们一窝蜂似的争着抢着向皂荚树下的红屋门冲过去——

“老师,音乐课——”

“老师,唱啥歌?”

“老师,我来抬风琴!”

“老师,我给你搬凳子!”

“老师,我来拿歌谱!”

……

一群小鸟七嘴八舌的抬起了风琴,就像小蚂蚁搬家似的。一起快乐的争着吵着就把高他们半头的风琴抬进了教室。

歌谱是一张厚厚的大白纸,上面用毛笔照着歌谱书抄上了“1.2.3.4.5.6.7”和歌词,还有那连接线、换气符等各种音乐符号。那字写的娟秀整齐,那谱画的清晰美妙,仿佛是一个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在对着大家笑呢!

老师是支书的三儿子,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一条腿走路有点不方便。他的不完美在孩子们心理都是完美的,因为,他把快乐种在了每个孩子的心里。我的童年,因为有您才有了美丽,因为有您才有了旋律!老师,谢谢您!谢谢您为我种下快乐的种子!

从这开始,不论生活有多少饥饿贫苦,我的心里装满的都是快乐的旋律!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盼望上您的语文课,我盼了整整一个小学阶段。命运总是捉弄人,小学五年老是被那个脾气粗暴动辄打人的九老师教。虽然我成绩好,很少挨打,但也有难以幸免的时候,那头被棍子打起来的大血包如今还时时隐痛。我们总是盼着九老师能多去乡里开会,老盼望他媳妇到学校喊他回家收粮食,那样,我们就可以换老师来上课了,不是军老师就是昌老师。

昌老师是我们深深喜爱的老师。他身材高大魁梧,脊背挺直,说话慢条斯理彬彬有礼,他说话的时候两只大眼睛总是温和的看着你,那眼睛里仿佛有光有暖有慈爱。老师不仅长的好看,他的粉笔字写的更好看。我们都那么热切希望他能上节语文课,那么热切希望他能手把手教我们写好横竖撇捺,把汉字写的像他写的那么漂亮。

当老师转身在黑板写字的时候,我们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的手,盯着那横平竖直端庄大方的汉字,盯着那优雅的手臂写出最美丽的汉字!

感谢老师,感谢您在我们幼小的心里种下优雅的种子!我要像你一样向光生长优雅从容!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那么多的化学元素,在您的口中就像流水淙淙,那么难记的元素,在您的眼里仿佛是可爱的孩童。在您的课堂总是妙趣横生,总是其乐无穷。

“接下来,我们要检验一下刚刚收集的氢气是否纯净,我们用点燃法验证——”只见老师右手拿着口朝下的长颈瓶,左手点燃了一支火柴,他接咧着身子,把火苗慢慢接近氢气瓶,哪知道,火苗刚一接触瓶口,那瓶子就像兔子烧了尾巴一样,“嗖——”的一下窜上了瓦房顶,接着就是清脆的“啪——”,地上落了一层碎玻璃!

老师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他尴尬的笑着说:氢气爆炸说明什么?

同学们赶紧翻书:收集的氢气不纯!

老师接着拿出他那支别在中山装上衣口袋里的钢笔,在书上刷刷刷写下了课堂笔记。

我们爱有实验的课堂,我们爱敏老师,是他给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奇妙的门,让我们看到了七彩斑斓变化无穷的新世界!他,为我们种下了一颗实践的种子。从那时起,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不再是表面,而是求因求果求结局。

“铛铛铛——,铛铛铛——”老校长右手拉着钟绳敲响了那口锈迹斑斑的大铁钟,清脆的钟声响彻了校园,敲在了每个孩童的心里。他的身影永远定格在老槐树下那口大铁钟里!

从一粒种子开始,我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从一粒种子开始,我要做一个优雅的人;从一粒种子开始,我要做一个勤于实践不怕失败的人,做一个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人!

河南百师联盟中考培训时间

6月1日。河南2022年百师联盟中考培训时间是在6月1日。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

2022年河南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及点评

2022年河南中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语文作文题目也已经出炉,本文整理了中考作文题目及点评,欢迎阅读。

2022河南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

(1)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我们听到的万物之声,也可以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各种信息。这些声音中,最令你难忘的声音是什么?

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信息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发声器”,我们该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该如何对待各种不同的声音?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河南中考语文作文点评

今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仍然采用了近两年一贯的形式——一个主题,两种体裁。

今年的中考作文题,在审题上几乎没有难度。记叙文提示部分写到“声音无处不在,有的来自世间万物,还有各种听到和看到的信息”,明确了这里的“声音”既可以指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波留给人的印象,也可以指某种意见、论调等。议论文提示部分引导考生思考:“我们该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该如何对待各种不同的声音?”题目明确地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两段提示语中出现的“生活中”和“信息时代”,符合新课标对于命题应“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凸显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的要求。

“留在”表明该“声音”经历的时间久,给人印象深,使人难以忘却;“心底”表明该“声音”对人影响大,激起过心灵的震荡,引发过情感的共鸣。这种“声音”或激励人前行,或唤起人自我的觉醒。

审题没有难度,是否做到选材新、立意新,是评判作文高下或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写好人人都有话可说的作文,要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如老师说“要把字写工整、规范”,是考生学习中常听到的“小声音”,但如果能通过某个特定的事件、某个特定的场景,写出写字看似小事,实则影响到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那立意就比较高远了。“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是总书记勉励青少年踔厉奋发的金句,选这一类“留在心底的声音”,要结合生活经历来写,写好细节。

记叙文中有适当的景物描写,不仅可以彰显考生的语言功底,还可以为作文营造美好的意境。此外,既可以以“我”为写作主体,也可以变换视角、角色进行写作,这样作文就更容易脱颖而出。

至于议论文,行文注重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以理服人而不是以“例”服人,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审题技巧

1、重视概念的内涵。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忽视了概念内涵就有走题之虞。

如以“风”为话题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哈韩风”“武侠风”“学风”“校风”等例子,指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就不能将“风”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如果错误理解内涵,作文之始就误入歧途了。

2、重视背景语的指向。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指向,才能保证写作中的思维模式与文章内在文脉的贯通。

3、重视提示语的暗示。作文一般都有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

2022河南中考记叙文怎么考的?对日常教学备考启示

    2022河南中考真题文学性文本阅读有什么变化,对日常教学备考的启示?

    2022年河南省语文中考文学性文本阅读仍旧还是考察了四道题,分值仍旧是16分,和以往不同的是第8题作用类题换成了用意4分变为3分,第9题主旨把握仍是去年的5分体现分层赋分理念。

    具体考点:6.在“禁足”过程中,可可曾有过两次动摇,是哪些事影响了她,让她坚持下来并最终完成了目标?请梳理相关内容,简要概括。(4分)

    这道题坏住题干中两次动摇,很客易找到课文中第五天时,十天后两个时间段,四件事,本题难度不大。

    7.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

(1)“木木”已经把它的绳套叼到了门口,可可已经戴上了口罩,已经拿起了钥匙,已经站在门前了。(四个“已经”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词不离句,难度不大,突出我做好准备,急于出去的急切,同时和下文放弃出门做对此。

(2)可可愣了片刻,突然哭了起来……(“禁足”目标完成了,可可为什么要哭?)

    这个哭和杜小康的笑含意差不多,即有禁足的委屈不易,又有成功坚持的高兴,喜极而泣。结合文意两方面入手。

  这两道题没什么大的变化,都是河南常考题型和题点,无需过多点评。

    8.作者在小说中设计“木木”和“老八”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第8题中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用意”一词,不能理解为此要人物的作用。回归统编教材我们可以发现:

    一、 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皇帝的新装》)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故事的主旨,体会作者对现实的辛辣讽刺。

      参考答案:“小孩子”寄托着作者对于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作者的立场也就十分明显了。

      二小说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找出具体语句,看看人们每次都是为什么而笑。作者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孔乙己》)

    设计意图: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这篇小说“以笑写悲”的手法,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小说有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一处是第4段,一处是第6段,一处是第8段,一处是倒数第3段。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快活。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

    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可见,要回答好这道题还是从文学性文本的四要素(人物情节主旨环境)入手考虑的。

    9.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成长、爱、参与、教育……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5分)

    这题和七下《老王》思考探究相似

    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道关怀……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感受,探究作者与老王交往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答案:人道关怀的体现是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个体生命、个体人格、个体价值,尊重和保障法律赋予的个体权利、个体尊严。(表达观点)作者一家关心老王的生计,尽可能地照顾老王的生意,尊重老王,让他有尊严地挣钱;而老王知恩图报,在作者一家最狼狈的时候,不避风险,倾力相助。善良之心互相传递、互相支撑,正是基于平等意识的“人道关怀”。(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这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让“人道关怀”照耀社会的每个角落,保障每个个体的合法权益,让忠厚善良、吃苦耐劳的“老王”们,能够凭借诚实劳动,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感受、思考)

    本次小说阅读4道题就是按照概括、赏析、分析的顺序层层推进,尤其8、9题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想得满分不容易。这对我们2023年的备考有什么启发呢?

      1.讲课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教学问题的设置,应注意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推进,努力发展分析、综合、评价、鉴赏、创造等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比如,在学习《植树的牧羊人》一课时,概括牧羊人的形象特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分析牧羊人的形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说说为什么要塑造牧羊人这一形象,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牧羊人的形象的,则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样逐步深入,实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迈进。

    2.复习时重视教材。

    立足教材,深挖教材,要精讲而不多讲,要围绕教材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减少套路答题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析文章的能力。

    3.教学要突出文体特点。

      拓展小说类问题阅读,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阅读,以典型的文章强化小说三要素的认识、理解、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简洁规范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训练学生围绕主要人物,通过关联词句、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当然明年中考靠散文的概率跟大一点,我们就要明白散文和小说考点的主要区别在选材手法,及材料安排上。

    4.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本次小说阅读,文本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但很多学生反映不会答题,就是因为对文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度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圈点勾画等阅读方法,从七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谁有09年河南中考的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2009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

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钢笔或者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队的一项是【 】(2分)

A.折本(shé) 折扣(zhé) 屏障(píng) 鳞次栉比(jié)

B.模型(mó) 模样(mó) 绽放(zhàn) 络绎不绝(luò)

C.俊俏(jùn) 穿梭(suō) 揣摩(chuǎi) 根深蒂固(dì)

D.提防(tí) 河堤(dī) 干涸(hé) 亘古不变(gè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侃侃而谈 委曲求全 相形见绌 杳无音信

B.莫名其妙 一鼓作气 世外桃源 旁征博引

C.温故知新 天翻地覆 出类拔萃 良莠不齐

D.走投无路 谈笑风生 川流不息 提心掉胆

3.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C.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为遭到高太尉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4.古诗文默写。(共8分)

(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4)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 , ”(《次北固山下》),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明月”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牵挂。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随着“家电下乡”活动的不断推广与深入,我国电视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2008年民众对各种媒体的使用情况调查表(%)

分类 报纸 电视 广播 互联网

了解各类信息 26.7 49.9 18.6 28.9

休闲娱乐 19.7 48.2 17.9 29.3

材料三:据《教育时报》5月4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正式开播了面向全国数字电视用户的“中学生频道”。该频道发扬媒体资源优势,使各地中学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同时组织优秀教师和教学专家,围绕教学难点解疑释惑,辅助教师课堂教学。此外,该频道还开设了供家长观看的栏目,意在引导家长关注素质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从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1)结合上述材料共有的话题,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不超过16个字。(3分)

(2)材料三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该频道发扬媒体资源优势,使各地中学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修改意见:

(3)假如你们家是数字电视用户,你想让家长看“中学生频道”,你会怎样跟他们说?(3分)

6.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请以“爱护地球”为主题写一段话。(5分)

要求:从下面所给词语中任选三个(多选不限),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责任 警示 和谐 居安思危 同舟共济 水清山秀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6分)

前方遭遇塌方

肖复兴

①那一年秋天去九寨沟。路上,大家的情绪非常好,几乎一路都在唱歌,车厢里快成了音乐厅。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大轿子车,开车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成都小伙子,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

②黄昏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说来就来,一时间,雨幕和暮色一起加重,像蝙蝠的翅膀一样压来。走着走着,车子忽然停了下来,我抬起头望望窗外,发现前面蜿蜒的山路上早已长蛇一般停了好长一串的车子。下车一打听,才知道前面的路因为大雨的缘故塌方了,路面一下子变窄了,而且非常滑。刚才,一辆运木材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滚进了道旁的江里,一眨眼的工夫就淹没在湍急的旋涡中,连影子都找不着了;紧跟着,另一辆卡车也掉了下去,幸好被半山腰的树卡住,人们正在搭救司机。大家都担心起来,今晚还能不能到达九寨沟呀?

③终于,前面的车子一辆辆蜗牛一样移动起来。等我们开到刚才事故发生的地点时,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天彻底黑了下来,雨却没有停。车窗外,那辆卡车黑乎乎的,还卡在半山腰的树上。前面的路越发显得窄,大概只能够勉强过一辆车,又正好是一个拐弯,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难度。可气的是靠近江边的一处还有塌方,只要车轮稍稍打偏一点,车子就有可能一下子滑进江中。

④司机停住车,打开车门,回过头说:“大家都下车吧,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

⑤满车的人都乖乖地下了车,撑起了雨伞,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只见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雨刷使劲地刷着,车灯明晃晃地照着前面的雨水、山石和树木,阴森森的,格外渗人。

⑥车子开动前,我犹豫了一下,下车还是不下?……咬咬牙,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⑦司机回头叫我:“快下车!太危险!”

⑧我没下车,走到他的旁边坐下来。他看了看我,没再说话,只是伸出手拉了拉我的手。他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的手心也一样。

⑨车子启动了。我看得很清楚,前面的路窄得像是鸡脖子,方向盘在他的手中不停地转动着,他的脚不时地踩着刹车,车子缓慢地移动着,不是在走,简直是在爬,一步步小心谨慎地蠕动着,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危险。尤其是过江边塌方的地段时,司机把车紧紧地贴近山的一侧。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可怕的怀中。我的心都要蹦出嗓子眼儿了,两眼紧闭,心里想,现在再想下车也来不及了,豁出去了吧!

⑩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过这个险关的,只觉得车子颠簸了一下,然后是一个转弯,就飞快地加速,箭一般蹿出了好长一段路。后来就听见他一连串地按响了喇叭,又听见路边一连串的欢呼声。

○11我不知道以后我还敢不敢再冒这样的险,当时是一个劲儿地后怕。那一晚大雨中的山道和江水,还有那位司机,实在是让我终身难忘。我不知道他后怕不后怕,但在当时,他的沉稳果断却是一车人所不具备的,一个人的性格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里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现,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

○12那天夜里到达九寨沟后,我半宿都没睡安稳,总好像还在颠簸的车上一样。第二天晚上,为了给大家压惊,我们在诺日朗旁边举办了晚会,大家的歌声此起彼伏。不知谁看见我们的那位司机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大家唱歌,就喊了起来,请他无论如何也得唱一个。大家热烈鼓起掌来。他没有推辞,走到台前,说:“可以,但我得请一个人和我一起唱。”我没有想到,他请的是我。我和他一起唱了一首《草原之夜》,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唱得非常好听。

(选自《品悟》,有删改)

7.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8.第⑥段中“……”处省略了“我”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3分)

9.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3分)

10.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11.请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填写完整。(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①速冻食品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的保鲜问题,它以与新鲜食物相差无几的营养和口感走进千家万户。

②通常人们把没有经过加工和未做过储存处理的食物都叫做新鲜食物,但是收割或者宰杀时间比较长的“新鲜食物”,在营养和安全方面都会变差。因为在后续的保存过程中,植物体内的生化反应还会继续进行,缺少了水和养分的供给,这些生化反应的结果往往会使食物腐烂;对于肉类来说,它们特有的香味物质不很稳定,容易挥发或者氧化。更严重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食物很容易成为致病细菌生长的“乐园”。

③怎样才能控制这些生化反应和细菌生长呢?人们想到了低温保存。

④把食物保存在低温下,上述的反应就会减慢,细菌的生长也会变缓。但是在一般的低温(比如冰箱的“保鲜”温度4℃)下,这些反应和细菌的生长并不能停止。在冰冻的温度(比如冰箱的“冰冻”温度-18℃至-20℃)下,这些反应就基本停止了,细菌也不会生长。从理论上说,食物在这样的温度下可以长期保存,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冰冻食品。

⑤后来人们发现冰冻食品的口感不太好。实验表明,在一般的冰冻过程中,温度是慢慢降到0℃的,食物中会出现一部分水的“晶核”,随着温度继续降低,“晶核”逐渐增大,形成“冰晶”。因为冰的密度和水不一样,所以这样的“冰晶”可能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从而导致食物的口感变差。

⑥于是速冻食品应运而生。速冻的过程比较独特,在这一过程中,事物的温度被快速降低,远远低于水的凝固点,由于降温速度非常快,水在0℃的时候并没有结冰,从而达到了一种被称为“过冷”的状态。等到温度远远低于0℃的时候,大量的水同时结冰,这样形成的冰没有“冰晶”,对细胞的破坏比较小,从而可以把食物“固定”在速冻之前的状态,真正达到保鲜的目的。

⑦不过,速冻保存只是基本停止食物中的生化反应和细菌的生长,并不能杀死其中的细菌。食物一解冻,细菌就会恢复生长,如果把食物反复解冻,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细菌。另外,解冻之后再将其冻回去,就不再是速冻食品了,口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⑧速冻食品是“冻透”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从外到内完全解冻。应该如何解冻呢?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用凉水。如果用很热的水,会过度加热事物的外层;温水则会使食物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二是用冰箱,把食物放在冰箱的保鲜层中,在保鲜的温度下,既能慢慢解冻,又能大大减缓细菌的生长速度。还可以使用微波炉,因为微波炉的加热方式跟传统的加热方式不同,能快速有效的解冻。

⑨总的来说,新鲜食物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如果食物不得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周转才能到我们手里,那么相对于存放了好多天的“未冰冻”和“一般冰冻”的食物,速冻食品是更好的选择,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新鲜食物的营养和口感,而且更加安全。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2.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3分)

标题:

13.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3分)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这样的“冰晶”可能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

15.根据第⑦段内容,写出下面说法的依据。(3分)

买来的速冻食品最好是吃多少解冻多少,一旦解冻就最好不要在冻回去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二)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 名:

(2)欧阳修谪滁州 谪: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8.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19.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0~21题。(共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

21.在下阕中作者用晕了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逆耳忠言助我行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让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说。

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够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

[img]

关于河南百师联盟中招语文和百师联盟中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