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益考地理三(天舟益考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天舟益考地理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天舟益考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软件能查衡中同卷的答案呢?

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每个家长的手机上都有很多个拍照识题App,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完成家庭作业,但也有一些试卷的答案很难找,比如衡中同卷的答案什么软件能查,什么软件可以查衡水金卷答案呢?

可以查衡中同卷、衡水金卷答案的软件有以下几个,仅供参考:

1、天舟益考官方版APP

这款软件中可以查找到衡中同卷的答案,只需要把卷子的编号输入到软件当中就可以获取卷子的答案,并且其中也有答案的详细解析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题目。这个软件里面也有一部分教学课件,听力音频解题视频,能够帮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答案易对网

这个网站中也可以搜索到衡水金卷的答案,只需要在类别中选中衡水金卷,然后选择卷子对应的年份、类型、科目和编号,只要这些信息输入正确,网站中就会显示卷子的正确答案,里面也有详细的解题步骤,可以供学生们思考。

3、作业帮app

这款App中的题库数量也庞大,如果只是偶尔找衡水金卷的答案也可以用这款App中的拍照识别功能,也能得到题目答案。

天舟益考app学生能看答案吗

可以。

参考答案也是天舟益考app当中所提供的一项服务,学生在有疑问或者对于题目不理解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参考答案去进行学习,所以学生是可以看的。

天舟益考是一个在线教育平台,而且能够提供考试资源,也能够提供考试服务,并且还能够提供名师课堂。

[img]

天舟益考为什么登不上去

检查一下登陆名,密码还有班级是否正确;

2.请检查一下您的网络是否流畅;

3.可能进入的比较晚,有可能人太多了,稍等之后重新进入;

4.如果以上都不是,那就是软件自身的bug,请耐心等待平台的修复!

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 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 特征,以及一定的 、 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

3、案例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 地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 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我国 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气候区 气候区

土地条件 ① 土为主,②耕地多为

;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面积 ① 土分布广泛;②耕地多为 ;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有较丰富的 等矿产

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 耕作方式 耕作业 耕作业

主要粮

食作物 主要种植 ,还有油菜、

等作物 主要种植玉米、 、大豆等作物,

作物熟制 一年 熟 一年 熟

其他 水产业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业

工业 我国重要的 工业基地 我国的 基地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

【相关案例】1、比较秦岭——淮河南北地区

2、比较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4、区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阶段、 阶段、

阶段。

5、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稠密的水系成为 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 业发展缓慢。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水系提供了天然通道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产地。

③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在下降。

【相关案例】1、分析鲁尔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考试说明要求:

1、知道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4、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6、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

主要知识点:

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 、管理、 和应用 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 、 和 等。

2、遥感广泛应用于 、 、 等领域。(结合实例分析)

3、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 ,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 、 的系统,简称 。

4、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

和 -GPS信号接收机。

5、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

、 、连续性和 的特点。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高程,从而在野外调查中获得精准的数据。

6、专门处理 的 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

7、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进行 、修改、 、距离测算等,从而为城市管理提供方便。

8、数字地球指 地球,即把整个 进行数字化后,由 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主要知识点:

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 、 地区以及一些 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 退化、 退化、 退化而引起的 、 、 。

2、分析思路

(1)、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

设保护不当。

(2)、危害

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3)、治理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采取生物措施(如防护林)和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体系;③退耕还林、还牧;④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⑤控制人口增长。

3、案例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本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以 、

为主的景观特色。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 ,干旱程度 ,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 。

(2)本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①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②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本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过度 ;过度 ;过度 。

(4)措施:见第2(3)题。

(5)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措施有 防护林体系建设、 林的保护、退耕还 还

、防沙治沙等。

【相关案例】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主要知识点:

1、森林不仅是重要的 资源,又是重要的 资源,被誉为“ ”。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 林和 林地区。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其中60%在 境内。

3、热带雨林对调节 ,维护全球 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雨林生态具有 性,一旦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5、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 ,开发活动的背景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 和

,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6、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应该把 放在第一位。

【相关案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洞庭湖地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主要知识点:

1、能源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包括

,非可再生能源包括 。

2、分析思路

(1)、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从区域资源状况、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2)、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主要从图文材料中挖掘。

(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从如何开发资源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科学技术、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入手。

3、案例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

(1)开发条件

① ;

② ;

③ 。

(2)存在的问题

①煤炭外运能力 ;②产业结构 ;

③水资源 ;④产生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地表被破坏)、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3)可持续发展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煤炭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④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⑤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⑥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⑦调整产业结构;⑧“三废”的治理

【相关案例】分析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主要知识点:

1、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征外,更要考虑流域的 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2、分析思路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特征、资源等方面分析。

(2)、流域的开发应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3)、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有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灌溉、提高水质、土地利用等。

3、案例分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

(1)田纳西河位于美国 部,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地理条件

①地形:多山,有丰富的 资源,航运作用显著。

②气候:气候 。

③水文特征:水系 ,支流 ,水量 ,通航里程 ,但水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

(3)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田纳西河将 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在 、 、

、 、 、

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相关案例】

1、分析长江流域综合开发

2、分析伏尔加河流域综合开发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主要知识点:

1、不同区域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在区域内部,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机结合气候,形成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2、分析思路

(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和主要问题。

(3)、针对区域农业存在的问题,寻找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3、案例分析——我国东北地区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和 生产基地。

(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①气候条件:大部分地区属于 、 季风气候区。

②地形条件:包括 、 、 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

③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壤 。

④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发达(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工业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促进农业发展);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等。

(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

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 和 。

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 、 及部分 。

(4)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

(5)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①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绿色食品基地。

②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业,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舍饲畜牧业。

③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业,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发特色农产品。

【相关案例】分析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主要知识点: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会促进工业化。

2、分析思路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2)根据材料,了解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案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主导产业是 产业,工业产值增长 。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主导产业是 产业,产业升级,工业产值增长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 化的进程,一方面 数量猛增,另一方面 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 ,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3)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 ;② ;

③ 。

(4)珠江三角洲地区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

① ;② ;

③ 。

【相关案例】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模式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必须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

2、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出地区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入地区影响:调入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3、案例分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

(1)西气东输的原因

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2)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推动 建设;

②增加 机会;

③拉动 产业发展;

④把 优势转变为 优势。

(3)对东部地区发展影响

①缓解 紧缺状况;

②优化 消费结构;

③推动 产业发展;

④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4)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 优势与东部地区的 、 优势合理配置,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5)对环境的影响

①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相关案例】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

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成为产业转移。

国内的产业转移称 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称 产业转移。

2、分析思路: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3、案例分析——东亚地区

【相关案例】1、日本的产业转移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

求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要点

高中地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天舟益考地理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天舟益考答案、天舟益考地理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