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行天下数学试卷周测卷三(卷行天下高三数学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卷行天下数学试卷周测卷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卷行天下高三数学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初二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切知识都源于无知,一切无知都源于对知识的认知。最根深蒂固的无知,不是对知识的无知,而是对自己无知的无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9小题,共27分)

1.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由图可得,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均为轴对称图形,共4个.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

2.下列运算不正确的是()

A.x2?x3=x5B.(x2)3=x6C.x3+x3=2x6D.(﹣2x)3=﹣8x3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幂的乘 方法 则,合并同类项,及积的乘方法则.

【解答】解:A、x2?x3=x5,正确;

B、(x2)3=x6,正确;

C、应为x3+x3=2x3,故本选项错误;

D、(﹣2x)3=﹣8x3,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用到的知识点为: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法则为: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合并同类项,只需把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3.下列关于分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A.当x=2时,的值为零

B.无论x为何值,的值总为正数

C.无论x为何值,不可能得整数值

D.当x≠3时,有意义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定义;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0.

分式值是0的条件是分子是0,分母不是0.

【解答】解:A、当x=2时,分母x﹣2=0,分式无意义,故A错误;

B、分母中x2+1≥1,因而第二个式子一定成立,故B正确;

C、当x+1=1或﹣1时,的值是整数,故C错误;

D、当x=0时,分母x=0,分式无意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分式的值是正数的条件是分子、分母同号,值是负数的条件是分子、分母异号.

4.若多项式x2+mx+36因式分解的结果是(x﹣2)(x﹣18),则m的值是()

A.﹣20B.﹣16C.16D.20

【考点】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

【专题】计算题.

【分析】把分解因式的结果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条件求出m的值即可.

【解答】解:x2+mx+36=(x﹣2)(x﹣18)=x2﹣20x+36,

可得m=﹣20,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熟练掌握十字相乘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5.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一边为11cm,则腰长为()

A.11cmB.7.5cmC.11cm或7.5cmD.以上都不对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分边11cm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解答】解:①11cm是腰长时,腰长为11cm,

②11cm是底边时,腰长=(26﹣11)=7.5cm,

所以,腰长是11cm或7.5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

6.如图,在△ABC中,AB=AC,∠BAC=108°,点D在BC上,且BD=AB,连接AD,则∠CAD等于()

A.30°B.36°C.38°D.45°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BAD,然后根据∠CAD=∠BAC﹣∠BAD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AB=AC,∠BAC=108°,

∴∠B=(180°﹣∠BAC)=(180°﹣108°)=36°,

∵BD=AB,

∴∠BAD=(180°﹣∠B)=(180°﹣36°)=72°,

∴∠CAD=∠BAC﹣∠BAD=108°﹣72°=36°.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7.如下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

A.AB=ACB.∠BAE=∠CADC.BE=DCD.AD=D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进行判断.

【解答】解:∵△ABE≌△ACD,∠1=∠2,∠B=∠C,

∴AB=AC,∠BAE=∠CAD,BE=DC,AD=AE,

故A、B、C正确;

AD的对应边是AE而非DE,所以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的对应角正确确定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

8.计算:(﹣2)2015?()2016等于()

A.﹣2B.2C.﹣D.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直接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将原式变形进而求出答案.

【解答】解:(﹣2)2015?()2016

=[(﹣2)2015?()2015]×

=﹣.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积的乘方运算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9.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50°,点A在直线a上,直线b上存在点B,使以点O、A、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B点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OAB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OB=AB时,②当OA=AB时,③当OA=OB时,分别求得符合的点B,即可得解.

【解答】解:要使△OAB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OB=AB时,作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b的交点为B,此时有1个;

②当OA=AB时,以点A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直线b的交点,此时有1个;

③当OA=OB时,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直线b的交点,此时有2个,

1+1+2=4,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类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0.计算(﹣)﹣2+(π﹣3)0﹣23﹣|﹣5|=4.

【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实数.

【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二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利用乘方的意义化简,最后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原式=16+1﹣8﹣5=4,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1.已知a﹣b=14,ab=6,则a2+b2=208.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即可解答.

【解答】解:a2+b2=(a﹣b)2+2ab=142+2×6=208,

故答案为:208.

【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解决本题德尔关键是熟记完全平方公式.

12.已知xm=6,xn=3,则x2m﹣n的值为12.

【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减,进行运算即可.

【解答】解:x2m﹣n=(xm)2÷xn=36÷3=12.

故答案为:12.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及幂的乘方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各部分的运算法则是关键.

13.当x=1时,分式的值为零.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分析】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x2﹣1=0,解得:x=±1,

当x=﹣1时,x+1=0,因而应该舍去.

故x=1.

故答案是:1.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4.(1999?昆明)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9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7.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作答.

【解答】解:设所求正n边形边数为n,

则(n﹣2)?180°=900°,

解得n=7.

故答案为:7.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求多边形的边数,解答时要会根据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

15.如图,在ABC中,AP=DP,DE=DF,DE⊥AB于E,DF⊥AC于F,则下列结论:

①AD平分∠BAC;②△BED≌△FPD;③DP∥AB;④DF是PC的垂直平分线.

其中正确的是①③.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到AD平分∠BAC,由于题目没有给出能够证明∠C=∠DPF的条件,无法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BED≌△FPD,以及DF是PC的垂直平分线,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AD=∠ADP,进一步得到∠BAD=∠ADP,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DP∥AB.

【解答】解:∵DE=DF,DE⊥AB于E,DF⊥AC于F,

∴AD平分∠BAC,故①正确;

由于题目没有给出能够证明∠C=∠DPF的条件,只能得到一个直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故无法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BED≌△FPD,以及DF是PC的垂直平分线,故②④错误;

∵AP=DP,

∴∠PAD=∠ADP,

∵AD平分∠BAC,

∴∠BAD=∠CAD,

∴∠BAD=∠ADP,

∴DP∥AB,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

【点评】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

1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0.0002016为2.016×10﹣4.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解:0.0002016=2.016×10﹣4.

故答案是:2.016×10﹣4.

【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17.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AF=DC,BC∥EF,要判定△ABC≌△DEF,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EF=BC.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开放型.

【分析】添加的条件:EF=BC,再根据AF=DC可得AC=FD,然后根据BC∥EF可得∠EFD=∠BCA,再根据SAS判定△ABC≌△DEF.

【解答】解:添加的条件:EF=BC,

∵BC∥EF,

∴∠EFD=∠BCA,

∵AF=DC,

∴AF+FC=CD+FC,

即AC=FD,

在△EFD和△BCA中,

∴△EFD≌△BCA(SAS).

故选:EF=B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

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18.若x2﹣2ax+16是完全平方式,则a=±4.

【考点】完全平方式.

【分析】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这里首末两项是x和4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x和4积的2倍.

【解答】解:∵x2﹣2ax+16是完全平方式,

∴﹣2ax=±2×x×4

∴a=±4.

【点评】本题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

19.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2=4,则△AnBnAn+1的边长为2n﹣1.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规律型.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1B1∥A2B2∥A3B3,以及A2B2=2B1A2,得出A3B3=4B1A2=8,A4B4=8B1A2=16,A5B5=16B1A2…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A1B1A2是等边三角形,

∴A1B1=A2B1,

∵∠MON=30°,

∵OA2=4,

∴OA1=A1B1=2,

∴A2B1=2,

∵△A2B2A3、△A3B3A4是等边三角形,

∴A1B1∥A2B2∥A3B3,B1A2∥B2A3,

∴A2B2=2B1A2,B3A3=2B2A3,

∴A3B3=4B1A2=8,

A4B4=8B1A2=16,

A5B5=16B1A2=32,

以此类推△AnBnAn+1的边长为2n﹣1.

故答案为:2n﹣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由条件得到OA5=2OA4=4OA3=8OA2=16OA1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3分)

20.计算

(1)(3x﹣2)(2x+3)﹣(x﹣1)2

(2)(6x4﹣8x3)÷(﹣2x2)﹣(3x+2)(1﹣x)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1)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

(2)利用整式的混合计算法则解答即可.

【解答】解:(1)(3x﹣2)(2x+3)﹣(x﹣1)2

=6x2+9x﹣4x﹣6﹣x2+2x﹣1

=5x2+7x﹣7;

(2)(6x4﹣8x3)÷(﹣2x2)﹣(3x+2)(1﹣x)

=﹣3x2+4x﹣3x+3x2﹣2+2x

=3x﹣2.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计算,关键是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1.分解因式

(1)a4﹣16

(2)3ax2﹣6axy+3ay2.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1)两次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2)先提取公因式3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

【解答】解:(1)a4﹣16

=(a2+4)(a2﹣4)

=(a2+4)(a+2)(a﹣2);

(2)3ax2﹣6axy+3ay2

=3a(x2﹣2xy+y2)

=3a(x﹣y)2.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22.(1)先化简代数式,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a的值代入求值.

(2)解方程式:.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

【专题】计算题;分式.

【分析】(1)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a=2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2)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解答】解:(1)原式=[+]?=?=,

当a=2时,原式=2;

(2)去分母得:3x=2x+3x+3,

移项合并得:2x=﹣3,

解得:x=﹣1.5,

经检验x=﹣1.5是分式方程的解.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3.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片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格点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上)

(1)画出△ABC关于直线l:x=﹣1的对称三角形△A1B1C1;并写出A1、B1、C1的坐标.

(2)在直线x=﹣l上找一点D,使BD+CD最小,满足条件的D点为(﹣1,1).

提示:直线x=﹣l是过点(﹣1,0)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

【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1)分别作出点A、B、C关于直线l:x=﹣1的对称的点,然后顺次连接,并写出A1、B1、C1的坐标;

(2)作出点B关于x=﹣1对称的点B1,连接CB1,与x=﹣1的交点即为点D,此时BD+CD最小,写出点D的坐标.

【解答】解:(1)所作图形如图所示:

A1(3,1),B1(0,0),C1(1,3);

(2)作出点B关于x=﹣1对称的点B1,

连接CB1,与x=﹣1的交点即为点D,

此时BD+CD最小,

点D坐标为(﹣1,1).

故答案为:(﹣1,1).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轴对称变换作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网格结构作出对应点的位置,并顺次连接.

24.如图,已知:AD平分∠CAE,AD∥BC.

(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当∠CAE等于多少度时△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AD=∠CAD,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AD=∠B,∠CAD=∠C,然后求出∠B=∠C,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证.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AD=∠CAD=6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AD=∠B=60°,∠CAD=∠C=60°,然后求出∠B=∠C=60°,即可证得△ABC是等边三角形.

【解答】(1)证明:∵AD平分∠CAE,

∴∠EAD=∠CAD,

∵AD∥BC,

∴∠EAD=∠B,∠CAD=∠C,

∴∠B=∠C,

∴AB=AC.

故△ABC是等腰三角形.

(2)解:当∠CAE=120°时△ABC是等边三角形.

∵∠CAE=120°,AD平分∠CAE,

∴∠EAD=∠CAD=60°,

∵AD∥BC,

∴∠EAD=∠B=60°,∠CAD=∠C=60°,

∴∠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比较简单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5.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要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要的时间相同,现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本题考查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现在生产600台机器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的时间相同.所以可得等量关系为: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时间=原计划生产450台时间.

【解答】解:设:现在平均每天生产x台机器,则原计划可生产(x﹣50)台.

依题意得:.

解得:x=200.

检验:当x=200时,x(x﹣50)≠0.

∴x=2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答:现在平均每天生产200台机器.

【点评】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所有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样,重点在于准确地找出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而难点则在于对题目已知条件的分析,也就是审题,一般来说应用题中的条件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直接在题目中明确给出,而另一种是隐性的,是以题目的隐含条件给出.本题中“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就是一个隐含条件,注意挖掘.

26.如图,△ACB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D.求证:

(1)BD=CE;

(2)BD⊥C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专题】证明题.

【分析】(1)由条件证明△BAD≌△CAE,就可以得到结论;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D=∠AC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E+∠DFC=90°,求出∠FDC=90°即可.

【解答】证明:(1)∵△ACB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AD,AB=AC,∠BAC=∠DAE=90°,

∴∠BAC+∠CAD=∠EAD+∠CAD,

即∠BAD=∠CAE,

在△BAD和△CAE中,

∴△BAD≌△CAE(SAS),

∴BD=CE;

(2)如图,

∵△BAD≌△CAE,

∴∠ABD=∠ACE,

∵∠CAB=90°,

∴∠ABD+∠AFB=90°,

∴∠ACE+∠AFB=90°,

∵∠DFC=∠AFB,

∴∠ACE+∠DFC=90°,

∴∠FDC=90°,

∴BD⊥CE.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解答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是关键.

初二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相关 文章 :

★ 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 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 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下数学测试卷及答案分析

★ 八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分析

★ 八年级上册数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 八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 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在紧张的 六年级数学 考试复习时刻里,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份六年级数学试卷的练习,就像是对待我们人生中重要的大考一样。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欢迎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直接写出得数。

720×40= 600×60=

0×988= 400×50=

150×4= 506×80=

102×7= 204×40=

二、填空题。

1. 300个18是()。

2.某高速列车的最高速度是每小时574千米,这个速度可以写作()。

3.一辆家用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80千米用了2小时,这辆汽车的速度可以记作()。高速列车在正常行驶时速度可以达到家用轿车的3倍,高速列车2小时可以行驶()千米。

4. 32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5.200个18是(),125的40倍是()。

三、在 里填上“”“”或“=”。(8分)

120×80 12×800  160×70 16×700

500×16 900×8 57×300 30×580

四、根据32×25=8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32×75=() 320×25=()

64×75=() 32×()=4000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明5分钟走325米,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这是一道求()的题目。

A.时间 B.路程 C.速度 D.不能确定

2.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D.不能确定

3.两数相乘积是180,如果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也乘3,那么积()。

A.不变 B.乘6 C.乘9 D.乘3

4.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乘10,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A.乘10 B.除以10 C.不变 D.乘100

六、列竖式计算。

362×54= 560×56= 29×480=

805×70= 209×60= 350×90=

125×24=250×60=178×30=

七、解决问题。

1.某书店为灾区某校捐了2438本图书,平均每班发126本,发完18个班后,学校的图书还有多少本?

2.一列火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平均每小时行95千米,经过12小时后,距离乙地还有240千米。甲、乙两地间铁路长多少千米?

3.一个长方形花圃的长是132米,宽是55米,现在如果把宽也增加到132米,成为正方形花圃,面积会增加多少?

4.新一佳超市购进60台豆浆机,每台豆浆机的批发价是180元。

(1)新一佳超市购买这些豆浆机共花多少元?

(2)超市在卖出40台后,开始搞促销活动。豆浆机全部售出后,超市一共赚了多少元?

原价:270元/台

促销价:199元/台

5.学校要为42名运动员购买统一的运动服,商场举行“买十送一”的活动,每套125元。学校买运动服至少要花多少元?

6.小明在做一道乘法题时,错把一个因数19看成了16,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312。正确的积是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28800 0 600 714 36000 20000 40480 8160

二、1. 5400 2. 574千米/时 3. 90千米/时 540 4. 3 5. 3600 5000

三、= =  

四、2400 8000 4800 125

五、1. C 2. C 3. C 4. B

六、19548 31360 13920 56350 12540 31500 3000 15000 5340

七、1. 126×18=2268(本)

2438-2268=170(本)

2. 95×12+240=1380(千米)

3. 132×55=7260(平方米)

132×132=17424(平方米)

17424-7260=10164(平方米)

4.(1)180×60=10800(元)

(2)(270-180)×40=3600(元)

(199-180)×(60-40)=380(元)

3600+380=3980(元)

5. 42÷(10+1)=3(次)……9(套)

3×10=30(套)

125×30+9×125=4875(元)

[img]

高三数学试卷分析

高三数学试卷分析1

一、试卷特点分析

1.覆盖知识面广,重点考查主干

除了概率与统计以外,试题全面覆盖教材中知识模块,知识条目的覆盖率在50%左右。除主干知识重点考查外,已广泛涉及复数、集合、三视图,程序框图、逻辑与推理、排列组合、线性规划、平面向量等。还注重了数学的现实情境和历史文化,如理科第7、9、14、18题,文科第5、19题。

试卷穾出学科的主干内容:函数与导数、三角、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以及不等式在试卷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整体结构合理,达到必要的考查深度。

试卷还注意知识交汇的考查,如理科第5、14题 ,文科第7、11、19题。

2.注重思想方法,突显能力素养

七个基本数学思想在试卷中都有涉及。解题方法有坐标法、三角法、向量法、待定系数法、代入法、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等。

六大数学核心素养:运算求解能力在绝大多数题目中都有体现,逻辑推理也有鲜明体现,直观想象体现在用数形结合的题目中,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自然考查了阅读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也关注到数学的应用。

3.贴近教材提高,增大思维难度

试卷的知识构成、题型构成严格按照考纲命制,有近80%的题目体现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选填题多数题目直接来自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运算或只做简单的变形,起点不高,坡度不陡,大多只涉及两三个知识条目,仅进行两三步演算,切合多数学生实际,虽然后两三题加大了思维量和运算量,但还属中档偏难一点。选择题思维量较大的理科第10、11、12题,文科第8、11、12题。填空题思维量较大的理科第15、16题,文科第15、16题。解答题思维量与运算量较大的理科第18(2)、20、21题,文科第19(2)、20、21题。

4.体现目标层次,文理差异互补

每类题型易中难搭配,从易到难。

文理科试卷除了四个小题(文、理第3题,文10理6,文理第13题,文14理4)及二选一的第22题完全相同外,其他题目都不相同。实现差异主要是撤换文科不考内容(如排列组合),降低题目难度(姐妹题)及调换前后位置三种形式。对理科少考的指数函数问题,文科多考一点。

5.重视数学文化,呈现创新元素

新考纲突出了增加数学文化内容,理科试卷在考查数学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通过对材料的创新设计使考生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注重算法的特点,为试卷注入了新的活力。

试题中出现中国古代求解一类大衍问题的方法。大衍问题源于《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是属于现代数论中求解一次同余式方程组问题。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1247年成书)中对此类问题的解法作了系统的论述,并称之为大衍求一术。德国数学家C.F.高斯是在1801年才建立起同余理论的,大衍求一术反映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度成就。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中,长期流传着“隔墙算”、“剪管术”、“秦王暗点兵”等数学游戏。有一首“孙子歌”,甚至远渡重洋,输入日本: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些饶有趣味的数学游戏,以各种不同形式,介绍世界闻名的“孙子问题”的解法,通俗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数学一项卓越的成就。"孙子问题”在现代数论中是一个一次同余问题,它最早出现在我国公元四世纪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孙子算经》卷下“物不知数”题说:有物不知其数,三个一数余二,五个一数余三,七个一数又余二,问该物总数几何?显然,这相当于求不定方程组N=3x+2,N=5y+3,N=7z+2的正整数解N,或用现代数论符号表示,等价于解下列的一次同余组:N 2(mod3) 3(mod5) 2(mod7)②《孙子算经》所给答案是N=23。由于孙子问题数据比较简单,这个答数通过试算也可以得到。但是《孙子算经》并不是这样做的。“物不知数”题的术文指出解题的方法:三三数之,取数七十,与余数二相乘;五五数之,取数二十一,与余数三相乘;七七数之,取数十五,与余数二相乘。将诸乘积相加,然后减去一百零五的倍数。列成算式就是:

N=70×2+21×3+15×2-2×105。

这里105是模数3、5、7的最小公倍数,容易看出,《孙子算经》给出的是符合条件的最小正整数。对于一般余数的情形,《孙子算经》术文指出,只要把上述算法中的余数2、3、2分别换成新的余数就行了。以R1、R2、R3表示这些余数,那么《孙子算经》相当于给出公式

N=70×R1+21×R2+15×R3-P×105(p是整数)。

试卷通过设置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试题,具有情境创新、情境多样、思维灵活的特点,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基本思想、基本体验活动,穾出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对下一阶段精准备考,高效复习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夯实基础

做到百分之百的掌握,一清二楚的理解,准确无误的应用,融汇贯通的领悟。

第二:更重视通性通法

回归朴素本原,淡化特殊技巧,掌握应用概念、性质、定理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也就是应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把握问题、探寻解题方法的基本思维方法。

第三:最重要的是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以基本能力加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导向,统领三基的落实,在知识深化理解、应用中提升能力,形成素荞。

第四:再强调回归教材

对教材的例习题、相关结论要熟悉,有的结论虽不能作为定理公式应用,但可以启发思路,简化思维过程。

第五:特穾出自牫解决问题的"独立性"

面对试题需要考生自我分析问题、自我判断、自我选择方法、遇到困难自我突围。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选择简捷解题方法的辨别能力、逻辑严谨的表达能力,判断结论答案合理正确的判断能力,而这些能力需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学习、训练,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反思感悟,有了自已的认识与体验,从而真正做到精准备考、高效复习。

高三数学试卷分析2

选择题

本次西城区二模考试的选择题排布如下:1、集合,2、向量,3、函数值域,4、抛物线,5、不等式与逻辑用语,6、线性规划,7、三视图,8、函数参数的取值范围。其中第5题很多学生以前应该做过。这些题目基本上就是以前高频问题进行的简单改编。第8题,需要学生对于特殊函数、不等式、及范围问题的解题技巧能够综合掌握。当然,对学生而言,必须要首先把基本题目做好,如果里面出现问题,比如第4题不熟悉抛物线的焦准距与参数的关系,第7题三视图还原还有问题等,则需加以重点强化。

填空题

填空题考察的内容排布如下:9、复数,10、程序框图,11、解三角形,12、直线和圆,13、分段函数,14、计数原理。

第9题考查了“共轭”的概念,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检查知识掌握的完整性。第12题,涉及到“对称”的概念,学生们需要抓住“对称”这个条件对应的代数转化。13题分段函数,一定要熟练掌握数形结合的分析方法,注意填空题有可能会有多解。14题是一个篇幅比较大的题目,一方面,考察学生的阅读和关键数据提炼能力,另外,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比较清晰,必要时也可画图辅助分析。此外,学生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题目也是必要的。实际上题目并不难。

解答题

大题方面,15题考查的是一个正切函数,在三角这个模块的高考考察中出现频次要低一些,学生需注意“锐角”条件及规范的解答过程。16题的统计概率,题材为“餐厅满意度调查”,里面有直方图和频数分布表,该图是学生平时训练比较多的模式,理解难度比一模要简单一些,问法也较一模简单,多数学生可以做好。17题的`混合数列求和是最简单的模式,一个等差数列加上一个等比数列,构成一个新的数列,只需要注意审题,第二问的情况里面,第一问里的条件不成立。18题立体几何,包括垂直、平行的证明,以及一个是否存在类的问题,非常经典的构造,考生需注意解答过程中书写规范,以及加快分析速度节约解题时间。

最后说一下经常做压轴大题的导数与圆锥。今年西城二模导数为19题,圆锥作为最后一题。从考法上来说,19题的导数模型比较复杂,有分式、有对数,第二小问的证明“极小值大于极大值”,与以往相比具有一定新颖性,而证明题对学生也具有相当的挑战,很多学生从思路到过程平时练得都比较少。二模之后,对于基本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的学生而言,需要着重强化证明题。

第20题,三个小问分别是标准方程、面积最值,线段大小关系判断。本题是经典圆锥曲线构造,分析难度一般低于导数最为最后一题的情形,但对考生数学量的表达能力与计算能力的要求会比较高。在最后的阶段,学生们需要再次巩固计算能力,保持手感,以应对高考中可能出现的计算量大的问题。

总体而言,本次西城二模出题比较“稳重”,很好地检验了学生的基本功及应对较热门考察套路的能力。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做好选填大题的压轴题目,能够起到一定的训练效果,同时,注意后期加强证明题的练习,加强答题过程细节的练习,及时总结失分原因并提炼“考前写给自己的最后总结”,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寻找对提分“增量”最大的点,加以强化,注意解题时间分配的监测以思考遇到难题时的应对策略。希望考生们,能在最后一个月的高考冲刺中,抓住最后可以强化的点,再做出一些突破,并调整好状态,在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绩。

卷行天下-高一数学质量怎么样

卷行天下-高一数学质量好,卷行天下-高一数学纸张厚实,字体清晰,答案详细,是一套非常经典的卷子,对于各种知识点以及例题都有招比较全面的分析。所以,卷行天下-高一数学质量好。

卷行天下答案哪里有?

可以在卷行天下官网查询,也可以在一个叫做“呆小呆”的公众号里面查找。

本书是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是金太阳系列丛书,是创新版的答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点,及时获得成绩的提升。

做题技巧

一、难题先跳过手热好得分:

周洁娴,毕业于华师一附中理科班,去年高考664分。

说到去年高考数学和理科综合,周洁娴仍心有余悸。数学开考时不顺,她几道选择题拿不准,十几分钟后越做越慌。她决定跳过这几题往后面做,没想到思路打开了,答题很顺利,之前拿不准的题也好上手了。“我感觉脑袋也像机器,需要预热!”

二、开头最易错回头可救分:

“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去年毕业于武汉三中的黑马陈野介绍,越容易的题越要仔细。

陈野说,自己能超常发挥,很大程度因为考试时基础题得分高,特别是理科综合和数学两门。做选填题时,无论题目多简单,都会保证做完后再检查一遍,确保能做的题目不出错。“既然得不到难题分,一定要保证简单题不错。”

周洁娴回忆,考数学时,离交卷还剩10分钟,她开始回头检查。结果重新算了算看上去不对劲的答案,发现真有错误,救回10多分。

三、时间很宝贵掐表做综合:

对于综合考试的时间,受访学生均认为,一定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周洁娴回忆,做综合试卷的物理部分时,最后一题有点难。当时她做前面部分花的时间已超出预算,结果越做越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物理最后一题。好在自己做化学时挤出了一些时间,最后回头才完成物理这道压轴题。

毕业于武汉一中的黑马梁巾认为,综合科目的答题没必要刻意按照统一的答题模式,但最好分科进行,不交叉答题。答题时,应先做自己最拿手的科目。

关于卷行天下数学试卷周测卷三和卷行天下高三数学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