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选修四化学(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卷化学选修四)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100所名校选修四化学,以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卷化学选修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中化学选修4酸碱溶液的混合规律

你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学习,将前后所学知识综合起来应用!

(1)等体积等浓度,那么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就相等,由NaOH+CH3COOH=CH3COONa+H2O,可知两者刚好反应完全,溶液中就剩下CH3COONa,而酸根其会水解,因此溶液呈碱性.若其不水解,CH3COOH-与Na+量应相等,很少量的CH3COOH-发生水解后,量减少

所以c(CH3COOH-) c(Na+)

(2)PH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若PH=3的强酸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二者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刚好反应完全.但此题为醋酸,醋酸不能完全电离,其电离度很低,所以需要更多的醋酸才能电离出足够的氢离子让PH=3,所以反应后还会有很多醋酸剩余,溶液肯定呈酸性,所以剩余醋酸电离产生的醋酸根离子必定大于水解消耗掉的醋酸根离子,即

c(CH3COOH-) c(Na+)

(3)首先假设二者等体积反应,由(1)可知c(CH3COOH-) c(NA+),所以要使二者相等,就必须将醋酸加过量一些,即醋酸体积需更多.此时溶液中只剩下CH3COOH-、 Na+、H+和OH-四种离子,由离子电荷守恒,c(H+)+c(Na+)=c(CH3COOH-) +c(OH-),所以c(H+)=c(OH-),即溶液呈中性.

[img]

化学工作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化学工作计划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精神为指导思想,坚持“大成教育”办学理念,按照“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要求,努力加快“更高水平”的发展步伐,以稳定的教育教学高质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把丹中建成“全国一流,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品牌高中。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教育理论学习

1、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发挥化学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

2、继续学习《关于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意见》,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贯彻执行。

3、组织教师加强教学科学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艺术,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育人氛围,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必须至少有一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发表或获奖。校论文交流定于第6周,请大家早作构思,角度可以小点,观点可以浅点,但不要抄袭!组织好省市县举办的论文评比、选送工作(获奖论文的参评费由学校支付)。教科室可以为教师在知网有名的某些报纸、刊物上有偿发表论文提供服务。

新发的周记本本学期要完成17篇(每周1篇教育周记),新发的学习笔记使用时间为一年,“听课记录”、“参加专题培训学习记录”、“读书学习文摘”三块内容不能漏写其中一块,而且要注明日期、尽量写满,教育局每学期抽查。

(二)教师队伍建设

1、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教师必须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在新形势下做到敬业乐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关爱学生,团结协作,潜心科研。

2、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骨干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并努力实施,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形成特色鲜明的丹中教师风格。

3、加强教师培养工作。加快名师培养进度(我校名师无优势!),争创镇江市级“名师工作室”,加大新教师培养力度,做好拜师结对工作,老教师要努力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样,促进新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师徒结对情况:周光玉(师傅)——廖开胜(徒弟),江丽芬(师傅)——孙永杰(徒弟)。

4、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实行聘用制为重点,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丹中教师队伍,强化考核,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流动机制,完善奖惩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学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单项竞赛活动。

(三)课堂教学与教研工作

1、抓实教学常规,充分发挥备课组的质量把关作用

备课组长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集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专题研讨、重难点突破、分层次教学等方面下功夫,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做到备课深、上课精、作业实、监控全、效果好,力求做到四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作业和考试)。要强调和落实二次备课的个性化思考,在统一教学案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针对不同的班情、学情作出合理而有创新的调整。

每次备课,备课组长要安排好集备的中心发言和讨论的主要内容,及时做好记录,对无故缺席者要及时上报教务处。印讲义,必须经过备课组长同意,统一印发,杜绝开小灶、私印讲义不良现象的发生。上班期间,多谈工作问题,不互相干扰。备课组有事要抢着做,主意要抢着出,该派自己做的事要尽自己所能做好,不要别人做了说风凉话、挑毛病,自己做的时候推诿,敷衍。新老教师也要相互尊重,有事大家轮着做、抢着做,并且做好。

劳动时间:上午7∶30~11∶15,下午2∶00~5∶15。半天以内要向教研组请假,一天以内要向教务处请假,一天以上要向办公室请假。

教辅资料:先由备课组长将看重的几本样书送到教务处,再由学科评价专家组定夺,保证质量。禁止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资料。

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如《化学1》每一课时均设置了“教学反思”栏目:

教学反思

三言两语地找出一节课的长处,还有短处,为了今后扬长避短——此所谓教师的专业反思

简明扼要地列出一节课的重点,还有疑点,为了课后上下求索——此所谓学生的学业反思

2、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关

在规范办学行为的总体要求下,即教学时间减少但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我们要立足课堂,减负增效,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向自主学习求效益。

(1)精心编制“教学案”。高一和高二年级要通过教学案一体化,控制好化学教学的进度和难度,控制好课后作业的题量和难度,切实保护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案编写分工

①必修1《化学1》:由李胜荣执笔,周炳兴把关(张春英、蔡俊、廖开胜副把关)。

②必修2《化学2》:由殷菊香执笔,王移风把关(邱冬娣、贡维贞、孙永杰副把关)。

③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由孔玲芸执笔,叶书林把关(步月华、管亮副把关)。

④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由许国霞执笔,朱建兵把关(王秋霞、吴宏星副把关)。

⑤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由刘其凯执笔,周光玉把关(江丽芬、旃宏副把关)。

文科考生必学“化学1”、“化学2”,选学“化学与生活(选修1)”、“化学与技术(选修2)”、“有机化学基础”中的一门(我校选学“化学与生活”)。

理科考生必学“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选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选修6)”中的一门(我校选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注意:每次使用之后,主编要虚心听取意见,认真修改完善,力争达到出版质量,形成校本教材。五本教学案由李胜荣统稿,力争删繁就简,紧扣教材,方便教学,条线清晰,彰显功夫。如果教学案文笔不优美,思路不流畅,课时习题大量超前,备课组可以拒绝使用!

(2)精心打磨校庆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加强“智慧课堂、活力课堂、高效课堂”研究,组织好第15周的两节校庆公开课,展示我校教改成果和办学品位。

3、针对性地抓好各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毕业班质量是学校全面质量的窗口,各年级都要切实抓实双基,培养能力。全校要通力合作,支持毕业班工作。

(1)高三年级要不断加强考情研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认真总结20xx届自主招生辅导经验,积极组织今年的自主招生辅导,提高自主招生层次,让亮点更亮。

(2)高二年级在必修课结束后进行文理选修分班,要适时调整进度,及早规划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引导学生奋力拼搏,争取加分。

(3)高一年级要抓好初高中衔接,加强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不仅仅着眼于起始年级,也不是讲一次就能见效)。要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基础,面向全体,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丹中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中。高一教学要吃透学生,选准起点,循序渐进,防止学生过早分化。

(4)预备班要注意四年整体规划,注重基础和能力并重。共同关注两届拔尖创新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在拔尖创新班试点选课制和走班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通过不同班级的组合教学,培养学生人生规划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预备班四年教学计划初步打算

①初三:上半年教完初三内容(多与阳丹初中名校的初三老师交流),下半年教完“化学1”。

②高一:上半年先教完“物质结构与性质”再教完“有机化学基础”,下半年教完“化学反应原理”,力争高一竞赛多人取得省一等奖。由于“化学2”与“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均有联系,且难度低于后面的三本教材,所以跳过。

③高二:高三一轮复习和竞赛专题讲座穿插进行,力争高二竞赛有人取得保送生资格和高层次奖项。

④高三:高考复习,为学校高考夺状元、多人录取进清华北大做出学科贡献。

4、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组风、教风建设

要有计划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本学期将推出1~2个研究主题,并将公开课教案、听课评课记录送教务处存档。

坚持每人每学期上一节组内公开课,由备课组长写入教学计划表,确定开课的内容和时间(上午第1节、第4节和下午的第1节一般不要开课),准时开掉,不要更改时间。按计划上好课题实验课。

组内公开课通知单(含课题、时间、地点、执教教师等)由办公室提前一周公布,由教研组长签名后提前一天报教务室,并于当天公布在电子屏幕上。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必须参加听课并要约请有关行政领导(至少一位)去听课。

活跃组内听课、研讨活动,一般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教研组长和中层干部听课每周不少于2节,新教师原则上听一节上一节,听课后要及时交换意见。本学期听课节数统计方式继续以在听课记录本上签名为准(请不要漏签、代签),到外校的听课节数另行统计。每月底检查一次,对没有达到规定听课节数的教师扣除部分月津贴。

要认真研究学生作业,把好数量关、批阅关、讲评关,培养学生规范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准时下班答疑,热情帮助学生进步。晚自习下班答疑要求:各组员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准时到位,坐到所在班级的讲台前,不迟到也不早退,不带耳机,手机放在振动状态。

5、进一步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学期要求每人至少制作2个课件,下载精品课件2到4个。本学期继续建好并完善教研组的网页,由网页员刘其凯、江丽芬、廖开胜和孙永杰定期更换和充实网页内容。

6、新高一要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和指导

使学生学会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加以研究。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成立化学兴趣小组,旃宏和蔡俊老师积极配合,争取每个周六开展一次实验探究活动。

三、竞赛辅导和实验教学

1、竞赛辅导

高一化学奥赛小组主要由朱建兵负责;高二化学奥赛小组主要由李胜荣负责;高三化学奥赛小组主要由刘其凯负责。

热心参与竞赛辅导,提升竞赛获奖层次。我校14人取得参加全国初赛的资格,这些同学9月11日在南京参加全国初赛,有13人获省一等奖,其中3人进入省前40名。镇江六所老牌重点中学辅优工作竞争激烈,这次句容0人,大港0人,扬中0人,镇江一中6人,省镇中7人(其中也有3人进入省前40名)。

竞赛可以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重点中学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尖子生群体的竞争,“竞赛拿名次,高考夺状元,录取进名校”已成为社会对重点中学的最终要求。现在化学竞赛工作受到新高考的冲击,参赛学生的人数、水平和用功程度大不如前,但我们要动脑筋、想办法,守住自己的阵地,加强对高一、高二强化班的教学研究,提高辅导质量,克服困难,争取理想成绩。

统计如下:

(1)获省一等奖的人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主教练压力越来越大,大家要开动脑筋,不断优化辅导程序。

(2)获省三等奖的人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一段时间内二等奖泛滥,只要参加夏令营,就能拿到二等奖,根本不看分数,严重影响了“二等奖”的声誉。现在二等奖有分数限制,达不到某个分数就只能是三等奖了。

(3)进入省前40名,取得保送生资格很难,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全省一流名校超过100多所,它们生源广,尖子生多,挂靠名牌大学,辅导历史悠久,辅导团队水平高,我们与它们竞争,如同跟老虎争抢食物。

2、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必须规范管理和使用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实验室要提供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的条件,进一步开辟和完善创新研究实验室和各种模型橱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十分重视对全体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对于有一定危险的学生实验课,要求实验室教师也必须在场。对于擅自将危险药品偷出实验室外并造成他人伤害事故的学生,应上报政教处立即结予校纪处分。

每周周五5点一刻实验室大扫除由蔡俊指挥学生。实验室同志要督促各位做演示实验的教师认真填写好“实验通知书”,以备存档,督促所有做学生实验的学生认真填写好“实验记录书”,以备存档。

最能营造互动氛围的手段首推实验。我们听过很多课,不做实验,课堂气氛异常沉闷,一做实验,学生就非常兴奋。但是,做实验费时间,一节课只有45分钟,实验越多耗时越多,所以为了赶进度,目前初高中普遍存在弱化实验的现象。“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为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活力课堂,我们不仅要做实验,而且要想方设法做好实验、多做实验、快做实验,让丰富多彩的创新实验走进课堂。

挖掘新教材中绿色实验素材,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高一举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宣传板报评比;高二举行学生实验理论与操作两轮比赛;结合教材环保内容,全校进行 “环保知识知多少”的问卷调查;组织班级召开“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主题班会;在校庆活动中举行专题化学游艺活动;教师开设专题系列讲座、布置家庭小实验、“绿色化学”小论文评比等。通过这些系列课外活动,宣传绿色化学,使学生的实验态度由被动型变为兴趣型、自觉型,使学生的实验兴趣由感觉兴趣变为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创造兴趣,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带领学生参观化工厂、自然水厂、环境检测站,利用假期对乡镇化工企业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了解所学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让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本学期21周,实际授课时间约17周。注意:四个年级的备课组长将教学计划的纸质稿交给李胜荣,电子稿上传教务处。教学计划中要注明每个成员开设组内公开课的周次。

化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共有11个班,其中前6个班为理科班,后5个班为文科班,本人所授班级为高二(1)至高二(4)班,均为理科班。同备课组老师还有程本本和黄腊梅老师,共3人。本学期理科班周课时为4节(文科班为2节)。理科班本学期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视情况看后期是上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还是进行必修课的复习),学生配套教辅为安徽教育出版社的《焦点》。

2、教材分析: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等内容,包括“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4个主题的内容(人教版教材分成五章)。从知识体系看,是在必修2第三章和第四章部分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合成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1)建立官能团体系,认识更多的有机化合物;(2)探究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走进有机合成的世界,体会合成的思想和方法。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工作目标

1、以分班选课为契机帮助学生确立将来的高考目标,积极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

2、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3.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具体工作措施

1、 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 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焦点》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初步安排分组实验为:(1)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及化学性质探究;(2)课本P42“科学探究”;(3)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及化学性质探究(课本P51“实验3-1”);(4)苯酚的性质实验(课本P53“实验3-3”, P54“实验3-4”);(5)乙醛的性质实验(课本P57“实验3-5”、 “实验3-6”)。另外,课本P19“实践活动”、P62“科学探究”安排为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成立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奥赛小组),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力争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全面通过。

(3)本期研究性学习课题初步安排为《有机化学基础》P39、P54、P77“实践活动”。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积极参加省级教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下我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化学/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工作。

五、工作项目及时间安排

第一周(9.1~9.7):学习第一章课题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课题2“有机化合 物的结构特点”

第二周(9.8~9.14):学习第一章课题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三周(9.15~9.21):学习第一章课题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四周(9.22~9.28):对第一单元进行复习,并适当的结合必修1、2,同时出一套习题,一节课考试,一节课讲解

第五周(9.29~10.5):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10.6~10.12):学习第二章课题1“脂肪烃

”、课题2“芳香烃”

第七周(10.13~10.19): 学习第二章课题3“卤代烃”,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并适当的结合必修1、2,

第八周(10.20~10.26):出一套习题,一节课考试,一节课讲解

第九、十周(10.27~11. 9):学习第三章课题1“醇 酚”、课题2“醛”、课题3“羧酸 酯”

第十一周(11.10~11.16):第三单元复习、测试、评析

第十二、十三、十四周(11.17~12.7):学习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和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十五周(12.8~12.14):有机化学综合复习与测试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12.15~元.4):结合复习必修2第一章,学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十九周(元.5~元.11):综合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化学工作计划 篇3

根据应用化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及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必须经过专业实习。通过实习,把所学的专业理论性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制定20xx级应用化学专业实习计划。

一、实习目的和基本要求

工业实习是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或本地区)化学工业发展的现状,学习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及科技人员的崇高品质和敬业精神。工业实习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树立实践观念、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宽课堂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目的,并通过工业实习,使学生更加热爱专业,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内容以生产实习为主,主要包括对化工企业生产特点、与实习内容相关的化工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产品检测技术及厂房结构等的初步了解。另外,在进入厂区内参观生产装置之前,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以确保整个实习期间的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二、实习内容

(1)掌握1-2个化工生产工段的主要工艺流程,生产原理及主要控制条件;

(2)掌握1-2个主要化工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操作条件;

(3)了解化工生产中的检测知识和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原料、成品、半成品的性质规格与用途;

(4)了解化工企业供水供汽等辅助工段的状况、“三废”的基本治理方法和治理工艺;

(5)了解化工生产的组织方式及技术管理方法;

(6)培养应用所学基础课知识和技术去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7)建立初步的工程技术观点;

(8)实习结束,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实习总结,每个小组分别写一份小组实习总结。

三、实习地点:

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四、实习方式及时间安排:

1、实习方式:集中实习(四组轮换)

2、实习时间:6周

每次轮换对调实习应提前安排好计划,不仅每个学生和教师要知道,还要提前递交实习工厂和车间。

3、具体时间安排:

第1周(7月16日—7月22日)

要求学生做好此次实习相应准备工作(如火车票联系、住宿地点的确定、生活用品的准备、应急药品的携带等);系里召开实习动员大会(7月19日,周四下午3:00,地点:化阶),布置专业实习工作要求,7月21日出发赴柳州。

第2—5周(7月23日—8月18日,为下工厂时间)

第一实习组:下到净化分厂;

第二实习组:下到合成分厂;

第三实习组:下到硝酸分厂;

第四实习组:下到硝铵分厂。

注意:实习1周以后各实习组岗位轮换对调!

第6周(8月20日—8月26日)

实习生认真进行实习总结,写出实习报告;实习组长写好书面总结。

五、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组长:朱万仁副组长:秦荣欢刘卫兵

学生组长:覃波余德飞何晓良

高中化学选修4说课稿

气体有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之分。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中化学选修4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选修4说课稿(一)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 三 单元,第 一 课《 弱电解质的电离 》。这节课在本册书中的地位承上启下,关联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所以要学生掌握归纳、演绎、分析辨析的能力。

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复习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二、推演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的联系及区别。三、掌握电解质的概念,区分强弱电解质。四、为盐的水解平衡构建基础。

2、 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息息相关

3、 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节教学重点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原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要掌握弱电解质的可逆电离,再由化学平衡的定义推演

突破途径:构建实验,设计实验方案,从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导电性以及PH值不同的比较,分析不同的原因,归纳出强弱电解质的划分标准及概念。

二、教材处理

1、 学生状况及对策:

学生对化学平衡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已经知道化学平衡的特征,所以上手较容易。要让学生学会用已知知识推断和演绎未知知识的思想,要强化实验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

2、 内容的组织安排:

内容上结合学生实际,分为两课时,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及电离平衡的构建。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关联,侧重实验的分析,概念的辨析,从知识最细微的地方强化区别。课堂主思路就是回顾------辨析------实验-----分析------构建概念-----应用-------小结。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自学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模型法、类比法、由简到繁法、动手动脑)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投影机等

四、 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导入旧概念,提出新问题,激发兴趣,(激发求知欲)对

已掌握知识做二次回顾和概念辨析。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 设计实验情景,让学生动手动脑,学会知识的关联,会

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学生互助,教师引导,完成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应用。

第三环节:课堂检测:设计情境,让学生对新知识做到再次辨析,升华知识,理

解新内容。最后课堂小结,完善知识体系,总结课堂问题,加深记

忆。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分为两部分:

(1)书面作业课本课后习题P43-44及学案练习题和复习本节。

(2)预习下节内容,目的是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和顺利学习下节课做准备。

第五环节:教学体会

总之,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第六环节:板书设计: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如弱酸、弱减、水。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1、CH3COOH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建立示意图

2、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 CH3COO-+H+

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3、电离平衡的特征

4、影响因素:①浓度 ②温度

高中化学选修4说课稿(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以下我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课标要求

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弱酸弱碱盐的水解不做要求。

2、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三、学习目标及措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盐类水解的原理是什么?借助于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这“两条腿”走路,引导学生

+–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H、OH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综合分析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

的电离两个平衡体系中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

2、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哪些?采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

3、如何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结合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基础多加练习。

四、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

实验探究是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理论研究是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类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如

①引课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②采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

③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④概念的建构充分体现概念的科学价值。感性和理性两条探究主线相辅相成,使盐类水解的概念统一在化学平衡的理论体系之中。既达到理论完整,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过程

Ⅰ引课(3分钟) [实验并投影展示]

1、泡沫灭火器(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的灭火原理。

2、NH4Cl溶液能除锈、Na2CO3溶液能除油。(前两条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3、在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一节,科学探究中有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 FeCl3饱和溶液),实验室中盛装NaHCO3 、CH3COONa 溶液的试剂瓶使用橡胶塞。(贴近学习生活)

引课突出关键词:盐、水、酸碱性。

将关键词联立起来,提出假设:盐溶液可能呈酸碱性。 设计意图:

①问题情境设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会产生大胆的猜测。

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关键词,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运用理论。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③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Ⅱ学习新课(20分钟)

[板书]一、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分组实验]对盐溶液进行酸碱性测定

[板书]溶液呈中性的有:NaCl 、 Na2SO4 溶液呈酸性的有:NH4Cl 、 AlCI3

pH

溶液呈碱性的有:CH3COONa 、 NaHCO3

pH

得出结论:盐溶液有酸、碱、中性。

谁强显谁性

设计意图:

①将教材图表中七种盐调整为六种,去Na2CO3换AlCI3,好处是不影响盐类水解概念的建立,却能降低“越弱越水解”规律提炼的难度。把Na2CO3的水解放在水解方程式书写环节中处理。

②增加了盐溶液pH值一项,为盐的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的提炼做好铺垫。 以上设计就是为了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更具有层次和梯度,符合认知规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思考]

1、盐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是由盐类的水解造成的。那么强酸和强碱所生成的盐会不会水解呢?(由学生自主分析)

2、弱酸、弱碱的电离与盐类的水解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

运用对比法,分清概念。

[设问]盐类水解有哪些规律呢?

Ⅲ 找规律(3分钟)

3、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

[设问]相同条件下,pH值: NH4Cl AlCI3

pH 值: NaHCO3 CH3COONa 为什么呢?

[分析]碱性:NH3·H2O Al(OH)3

酸性:CH3COOH H2CO3

[结论]越弱越水解。

[小结]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同强显中性。

本节课同学们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两个角度理解并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盐溶于水后在水中电离出的弱离子(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并在掌握盐类水解原理的基础之上学会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选修四习题解答

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1-3章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 燃烧热能源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二、习题参考答案

1. C(s)+O2 (g) == CO2 (g)

ΔH=-393.5 kJ/mol

2.5 mol C完全燃烧,ΔH=2.5 mol×(-393.5 kJ/mol)=-983.8 kJ/mol

2. H2 (g)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

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 000 kJ的热量,需要H2 1 000 kJ÷285.8 kJ/mol=3.5 mol

3. 设S的燃烧热为ΔH

S(s)+O2 (g) == SO2 (g)

32 g/mol ΔH

4 g -37 kJ

ΔH=32 g/mol×(-37 kJ)÷4 g

=-296 kJ/mol

4. 设CH4的燃烧热为ΔH

CH4 (g)+O2 (g) == CO2 (g)+2H2O(g)

16 g/mol ΔH

1 g -55.6 kJ

ΔH=16 g/mol×(-55.6 kJ)÷1 g

=-889.6 kJ/mol

5. (1)求3.00 mol C2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C2H2 (g)+5/2O2 (g) == 2CO2 (g)+H2O(l)

26 g/mol ΔH

2.00 g -99.6 kJ

ΔH=26 g/mol×(-99.6 kJ)÷2.00 g

=-1 294.8 kJ/mol

Q=3.00 mol×(-1 294.8 kJ/mol)=-3 884.4 kJ≈-3 880 kJ

(2)从4题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89.6 kJ/mol,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放出的热量多。

6. 写出NH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NH3 (g)+5/4O2 (g) == NO2 (g)+3/2H2O(g)

将题中(1)式乘以3/2,得:

3/2H2 (g)+3/4O2 (g) == 3/2H2O(g)

3/2ΔH1=3/2×(-241.8 kJ/mol)

=-362.7 kJ/mol

将题中(2)式照写:

1/2N2 (g)+O2 (g) == NO2 (g) ΔH2=+33.9 kJ/mol

将题中(3)式反写,得

NH3 (g) == 1/2N2 (g)+3/2H2 (g) -ΔH3=46.0 kJ/mol

再将改写后的3式相加,得:

7. 已知1 kg人体脂肪储存32 200 kJ能量,行走1 km消耗170 kJ,求每天行走5 km,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

170 kJ/km×5 km/d×365 d÷32 200 kJ/kg=9.64 kg

8. 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105 kJ。快速奔跑1 km要消耗420 kJ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4.2×105 kJ÷420 kJ/km=1 000 km

9. 1 t煤燃烧放热2.9×107 kJ

50 t水由20 ℃升温至100 ℃,温差100 ℃-20 ℃=80 ℃,此时需吸热:

50×103 kg×80 ℃×4.184 kJ/(kg•℃)=1.673 6×107 kJ

锅炉的热效率=(1.673 6×107 kJ÷2.9×107 kJ)×100%

=57.7%

10. 各种塑料可回收的能量分别是:

耐纶5 m3×4.2×104 kJ/m3=21×104 kJ

聚氯乙烯50 m3×1.6×104 kJ/m3=80×104 kJ

丙烯酸类塑料5 m3×1.8×104 kJ/m3=9×104 kJ

聚丙烯40 m3×1.5×104 kJ/m3=60×104 kJ

将回收的以上塑料加工成燃料,可回收能量为

21×104 kJ+80×104 kJ+9×104 kJ+60×104 kJ=170×104 kJ=1.7×106 kJ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略。

2. 1∶3∶2。

3. (1)A;(2)C;(3)B。

4. D。

5. A。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三、习题参考答案

1. (1)加快。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

(2)没有加快。通入N2后,容器内的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容器承受的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或其分压)没有增大,反应速率不能增大。

(3)降低。由于加入了N2,要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就必须使容器的容积加大,造成H2和I2蒸气的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减小。

(4)不变。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反应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反应速率不变。

(5)加快。提高温度,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2. A。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成千上万倍地提高反应速率,使得缓慢发生的反应2CO+2NO== N2+2CO2迅速进行。给导出的汽车尾气再加压、升温的想法不合乎实际。

第三节 化学平衡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2.

3.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温度、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应),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不能使。

4. (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化合生成2 mol NH3,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 kJ。

(2)适当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5. B; 6. C; 7. C; 8. C。

9. 设:CO的消耗浓度为x。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铵盐溶解常常是吸热的,但它们都能在水中自发地溶解。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彼此不发生反应的气体依次通入到同一个密闭容器中,它们能自发地混合均匀。

2. 在封闭体系中焓减和熵增的反应是容易自发发生的。在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时不能只根据焓变ΔH<0或熵增中的一项就得出结论,而是要全面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第三章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2. 氨水中存在的粒子:NH3•H2O、NH4+、OH-

氯水中存在的粒子:Cl2、Cl-、H+、ClO-

3. (1) 错。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因此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二者的浓度及强电解质的溶解性有关。

(2) 错。酸与碱反应生成盐,所需碱的量只与酸的物质的量有关,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H+。

(3) 错。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水溶液中是部分电离的,其电离平衡受氨水浓度的影响,浓溶液的电离程度低于稀溶液。因此氨水稀释一倍时,其OH-浓度降低不到一半。

(4) 错。醋酸中的氢没有全部电离为H+。

※(5) 错。此题涉及水解较复杂,不要求学生考虑水解。

4(1) 不变。一定温度下,该比值为常数——平衡常数。

(2) 4.18×10-4 mol/L

5. (1) 略;

(2) 木头中的电解质杂质溶于水中,使其具有了导电性。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③④①②;②①④③。

2. NH+4,OH-,NH3•H2O,H+。

3. C;4A;5D;6D;7A;8A、D。

9. 注:不同品牌的同类物品,其相应的pH可能不尽相同。

10.

11. 图略。(1) 酸性 (2) 10, 1×10-4 (3) 9 mL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D; 2. B;3. C; 4. D。

5. 乙,如果是弱酸,所生成的盐电离出的A-会部分地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成HA,则c(A-)≠c(M+)。

6. ,Al3++2SO42-+2Ba2++4OH- = 2BaSO4↓+AlO2-+2H2O;

=,2Al3++3SO42-+3Ba2++6OH- = 3BaSO4↓+2Al(OH)3↓

7. CO32-+H2O=HCO3-+OH-, Ca2++CO32-=CaCO3↓

8. Na2CO3溶液的pHNaHCO3溶液的pH,因为由HCO3-电离成CO32-比由H2CO3电离成HCO3-更难,即Na2CO3与NaHCO3是更弱的弱酸盐,所以水解程度会大一些。

9. (1) SOCl2 +H2O SO2↑+ 2HCl↑

(2) AlCl3溶液易发生水解,AlCl3•6 H2O与SOCl2混合加热,SOCl2与AlCl3•6 H2O中的结晶水作用,生成无水AlCl3及SO2和HCl气体。

10. 加水的效果是增加水解反应的反应物c(SbCl3),加氨水可中和水解反应生成的HCl,以减少生成物c(H+),两项操作的作用都是使化学平衡向水解反应的方向移动。

※11. 受热时,MgCl2•6H2O水解反应的生成物HCl逸出反应体系,相当于不断减少可逆反应的生成物,从而可使平衡不断向水解反应方向移动;MgSO4•7H2O没有类似可促进水解反应进行的情况。

第三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文字描述略。

2. C; 3. D; 4. C。

5. (1) S2-与H+作用生成的H2S气体会逸出反应体系,使FeS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2) 硫酸钙也难溶于水,因此向碳酸钙中加硫酸是沉淀转化的问题,但硫酸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转化不能实现。醋酸钙溶于水,且醋酸提供的H+与碳酸钙沉淀溶解平衡中的CO32-作用,可生成CO2逸出反应体系,使其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3) 硫酸溶液中的SO42-对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有促进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的作用。

6. 略。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高二化学选修4试题

化学选修4测试题(1)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2.第I、II卷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H4+、Ba2+、NO3—、CO32— B.Fe2+、OH—、SO42—、MnO4—

C.K+、Mg2+、NO3-、SO42— D.Na+、Fe3+、Cl—、AlO2—

3、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 、 、 表示,已知2 =3 、3 =2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2A+3B=2C B、A+3B=2C C、3A+B=2C D、A+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5、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  )

A. B. C.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7、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

A.化合价的升降 B.电子的转移 C.氧化还原反应 D.电能的储存

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首要原因是 (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9、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气)+O2(气) 2SO3(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SO2为0.25mol/L

C.SO2、SO3均为0.15mol/L D.SO3为0.4mol/L

10、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2O(g) 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

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2(g)+3H2(g) 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

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 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 )

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浓度之比为1:1:1:1

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12、设C+CO2 2CO-Q1(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 u1,N2+3H2 2NH3+Q2(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 u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u1和u2的变化情况为 ( )

A、 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

13、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

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 反应体系的压强

C.正、逆反应的速率 D. 反应物的转化率

14、可以将反应Zn+Br2 = ZnBr2设计成蓄电池,下列4个电极反应

①Br2 + 2e- = 2Br-  ②2Br- - 2e- = Br2  ③Zn – 2e- = Zn2+  ④Zn2+ + 2e- = Zn

 其中表示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的分别是(  )

  A.②和③   B.②和① C.③和① D.④和①

15、将氨水缓缓地滴入盐酸中至中性,下列有关的说法:①盐酸过量 ②氨水过量 ③恰好完全反应 ④c (NH4+) = c(Cl-) ⑤c (NH4+) < c(Cl-) 正确的是 ( )

A.①⑤ B.③④ C.②⑤ D.②④

二、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

16、反应4NH3(g)+5O2(g) = 4NO(g)+6H2O(g) 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分钟后,NH3减少了0.12 mol,则平均每秒钟各物质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 )

A、 NO:0.001 mol·L-1 B、 H2O:0.002 mol·L-1

C、 NH3:0.002 mol·L-1 D、 O2:0.001 mol·L-1

17、常温下,下列离子能使纯水中的H+离子数目增加的是 ( )

A.S2- B.CO32- C.NH4+ D.Br-

18、下列水解化学方程式或水解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H3COO— + H2O CH3COOH + OH— B.NH4+ + H2O NH4OH + H+

C.CH3COOH + NaOH CH3COONa + H2O D.NaCl + H2O NaOH + HCl

19、近年来,加“碘”食盐较多的使用了碘酸钾(KIO3),碘酸钾在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取.以石墨和不锈钢为电极,以KI溶液为电解液,在一定条件下电解,反应方程式为:

电解

KI + 3H2O KIO3 + 3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解时,石墨作阴极,不锈钢作阳极

B.电解时,阳极反应是:I – – 6e – + 3H2O = IO3 – + 6H+

C.溶液调节至强酸性,对生产有利

D.电解前后溶液的pH几乎不变

20、把0.02mol/LCH3COOH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和,则混合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为 ( )

A.c (CH3COO-)>c (Na+) B.c (OH-)>c (H+)

C.c (CH3COOH)>c (CH3COO-) D.c (CH3COOH)+c (CH3COO-)=0.01mol/L

21、把Ca(OH)2固体放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中,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

Ca(OH)2(s) Ca2+(aq)+2OH-(aq).当向悬浊液中加少量生石灰后,若温度保持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Ca2+数目减少 B.溶液中c(Ca2+)增大

C.溶液pH值不变 D.溶液pH值增大

22、据报道,最近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为: 2CH3OH + 3O2 + 4OH— 2CO32— + 6H2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构成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

B.充电时有CH3OH生成的电极为阳极

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 +8OH- = CO32— + 6H2O

E.充电时每生成1 mol CH3OH转移12mol电子

23、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mol H2 ,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 2NH3(g),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NH3 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

A.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NH3(g)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NH3.(4分) 4

28. HA、HC、 HB、HD

29.(8分)

(1)m+np (2)固 (3)逆反应方向 (4)吸热

30.(6分)因NaHCO3 溶液中存在HCO3- +H2O H2CO3+OH- 的水解平衡,(1分)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1分)加热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1分)c(OH-)增大,溶液的浅红色加深;(1分)降温时,平衡向左移动,(1分)c(OH-)减小,溶液颜色变浅.(1分)

C

Cu

稀硫酸

31.(8分)I.

(1)吸氧

(2)2H2O+O2+4e-=4OH-II.

②两极与电源的正负极接反了,或铜棒接电源的负极了等.

32.(10分)

(1)4OH--4e-=2H2O+O2↑ (2)2Cu2++2H2O 2Cu+O2↑+4H+ (3)1;CuO,2g

33.(8分)(1)小;(2)小;(3)高;(4)吸热.

34.(12分)⑴ 100mL容量瓶 (2分)

⑵ >(2分) 取一小段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央,对照比色卡,读出溶液的pH.(2分)

⑶ 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2分)

⑷ 难以准确配制pH=1的弱酸HA溶液(2分); 不妥之处,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2分).

⑸ 用蒸馏水配制少量NaA溶液,再测其pH,若pH>7,说明HA是弱电解质.(2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35.

淀粉溶液;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活塞;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溶液无色变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990;不能;防止液体溅出.不是;C.

读数

组别

起始(mL)

终点(mL)

△V

1

2

3

化学反应原理测试(2)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09年广东文基·6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B.充电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

D.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吸收能量就可以进行

2 .(09年海南化学·9)在室温时,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能生成5种盐的是:( )

A.A12O3、SO2、CO2、SO3 B.C12、A12O3、N2O5、SO3

C.CO2、C12、CaO、SO3 D.SiO2、N2O5、CO、C12

3 .(09年海南化学·12)已知:Fe2O2(s)+C(s)= CO2(g)+2Fe(s) △H=234.1kJ·mol-1

C(s)+O2(g)=CO2(g) △H=-393.5kJ·mol-1

则2Fe(s)+O2(g)=Fe2O3(s)的△H是( )

A.-824.4kJ·mol- B.-627.6kJ·mol-1

C.-744.7kJ·mol-1 D.-169.4kJ·mol-1

4.(09年广东化学·7)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2 )可采用如下装置提纯.将不纯的TaS2 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反应如下:( )

TaS2 (s)+2I2 (g) 1123K

1023K

TaI4 (g)+S2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同温度区域,TaI4 的量保持不变

B.在提纯过程中,I2 的量不断减少

C.在提纯过程中,I2 的作用是将TaS2 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 和S2 的浓度乘积成反比

5.(09年广东理基·29)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 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6.(09年北京理综·11)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 mol/L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①CH3COONa与HCl;②CH3COONa与NaOH;③CH3COONa与NaCl;④CH3COONa与NaHCO3

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 )

A.pH:②③④① B.c(CH3COO一):②④③①

C.溶液中c(H+):①③②④ D.c(CH3COOH):①④③②

7.(09年全国理综卷I·10)用0.1mol·L—1的盐酸滴定0.1mol·L—1的氨水,在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c(NH4+)>c(Cl-),c(OH-)>c(H+) B.c(NH4+)=c(Cl-),c(OH-)=c(H+)

C.c(Cl-)>c(NH4+),c(OH-)>c(H+) D.c(Cl-)>c(NH4+),c(H+)>c(OH-)

8.(09年四川理综·12)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溶液: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NH4+):③>① B.水电离出的c(H+):②>①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H+)=c(OH-)+c(NH3·H2O)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NH4+)>c(Cl-)>c(OH-)>c(H+)

9.(09年广东化学·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OH-=H2O

B.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C.铜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NO↑+4H2O

D.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

10.(09年广东化学·1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11.(09年海南化学·4)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 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12.(09年宁夏理综·1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X2(g)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

A.5% B.17% C.25% D.33%

13.(09年上海理综·15)右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

置示意图.装置内发生的主要反应中不含(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14.(09年福建理综·11)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求解析(高二化学选修4)

5 A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但是氢氧根浓度降低;B正方向移动;C 可以;D正方向移动。

6

(1) 取等量的强酸和弱酸分别放入试管中,滴入少量等量的NaOH溶液,随后用PH试纸测试,PH值小的则为弱酸。

(2)方法同上,结论相反。或直接用PH试纸测,PH值小的为强酸。(主要看PH试纸的测试范围,大就不用加碱了)

100所名校选修四化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卷化学选修四、100所名校选修四化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