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周测卷3(语文周测卷高三)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语文周测卷3,以及语文周测卷高三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周周测试卷

一、选择题(36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豁(huò)然 淤(yū)泥 衣褶(zhé) 壬戌(wù)

B、俨(yǎn)然 甚蕃(fān) 亵(xiè)玩 垂髫(tiáo)

C、间(jiàn)隔 矫(jiǎo)首 器皿(mǐn) 篆(zhuàn)文

D、阡(qiān)陌 与(yǔ)能 郡(jùn)下 遂(suì)迷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4分)

A、劳形 鸿孺 多髯 修狭 B、和睦 矜寡 案读 废疾

C、糁之 衡木 烽火 幽咽 D、清莲 石壕 逾墙 笞痕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4分)

A、及郡下:到 修狭:长而窄 俨然:整齐的样子 绝类弥勒:极

B、鲜美:鲜嫩 甚蕃:多 曾不盈寸:满 亲其亲:以……为亲

C、贻:赠 问津:路口 寻病终:寻找 鲜有闻:少

D、香远益清:更加 孤、独:老而无子的人 高可二黍许:大约 才通人:仅仅

4、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便要还家 B、亭亭净植 C、八分有几 D、诎右臂支船

5、下列文言文,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4分)

A.太 守 / 即 遣 人 / 随其 往

B.山 / 不 在 高,有 仙 / 则 名

C.感 时 花 / 溅 泪,恨 别鸟 / 惊 心

D.吏 呼 / 一 何 怒,妇 啼 / 一 何 苦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桃花源记》--陶渊明--西晋 B、《核舟记》--魏学洢--明代

C、《陋室铭》--周敦颐--北宋 D、《大道之行也》--孔子--春秋

7、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4分)

A. 水陆草木之花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花之君子者也 D. 君之病在肌肤

8、 下列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4分)

A.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 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

C.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9、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寻向所志,遂迷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非选择题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6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1、按要求默写课文(20分)

①《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 。

②《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 。

③《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 , ”常被用来赞美人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

④《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 , 。

⑤暮投石壕村, 。老翁逾墙走, 。

三、比较阅读,完成文后各题。 (2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8分)

(1)选贤与能

(2)男有分

(3)盗窃乱贼而不作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三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14、《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反映在大同社会中就是

;桃花源中的人热情好客,反映在大同社会中就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6分)

15、《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理想画卷。站在你的角度来想,你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又应该是怎样的?(8分)

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C 6.B 7.B8.D9C

15、一个人人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人自食其力,尊老爱幼,风尚淳朴的人人平等的民主和谐的社会。

[img]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23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云翳 ( ) 佝偻 ( )

黑黝黝 ( ) 沙砾 ( )

瘠薄 ( ) 倒坍 ( )

2.指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稀稀落落 难以置信 引颈受戮 B.周到如砥 浩瀚无垠 遮天蔽日

C.万籁具寂 万物鼎盛 沉默寡言 D.郁郁葱葱 袅袅烟云 山崩地裂

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 )(2分)

(1)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2)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3)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

(4)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

A.比喻 排比 拟人 拟人 B.拟人 排比 拟人 拟人

C.比喻 对比 比喻 拟人 D.拟人 对比 拟人 比喻

4.把下面句子中出现的错别字用横线画出,并改正过来。(2分)

他们告诉自己:一种经验(无论那可能是多么痛苦的经验),一个微不足道的观查,一次彻底的调察,欢乐和优伤,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意测、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依次判断正确的是( )(2分)

(1)秋目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2)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月艮啊!

(3)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4)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晾望孔望见的景致都是足够赏心悦目的。

A.描写 议论抒情 叙述 描写 B.叙述 抒情议论 说明 描写

C.描写 议论抒情 说明 叙述 D.描写 议论抒情 叙述 叙述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这令人真难以置信。

B.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

C.尸体的搬运和肢解连夜完成。

D.烧焦的石头覆盖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取代了娇艳的野花。

7.画线词语在句中含有褒义色彩的是( )(2分)

A.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人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B.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

C.终于有一天,他蘑蘑地望见了大梅。

8.选出关联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4分)

(1)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 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 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

A.可是也 B.但并且 C.并且还 D。可是并且

(2) 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 ,还有一些人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 )

A.但是而且 B.然而而且 C.而且然而 D。因为所以

9.按表达的需要,填入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人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A.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B.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C.不生长的还不成了空壳? D.不生长的便成空壳了啊1

10.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2分)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虽然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它敬仰峡谷深沉的 ,钦佩峡谷坚韧的 ,它为阳光的偏爱 ,为深渊的遭遇 。

A.风格 毅力 愤怒 不平 B.品格 品质 愤懑 气愤

C.品格 毅力 愤懑 不平 D.风格 品质 愤怒 气愤

二、阅读(37分)

(一)时 间

我从母亲那儿学会如何工作,并憎恶懒惰。她常说:“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她还常说:“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也许时间就是我们拥有的惟一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别荒废它吧……谁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呢。”

时间!然而,这个词语意味着什么?我们诞生,我们活着,我们死去,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按时发生的,仿佛时间是某种巨大、崇高、宽广和深邃的东西;仿佛它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天体,包容着一切发光的世界,包含着生命和死亡,而这个地球像是蓝色的大海,无数的鱼在其中相聚相依,同泳同游。我们把已经做过的一切叫做过去;把正在做的一切叫做现在;而我们将要或试图去做的一切则称之为未来。而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身内,不在我们身外。过去了的存贮在我们的记忆中,现在正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而将要来的则包容在我们的希望和期待之中。

我们总是在期待着什么;我们的生命就是在期待中耗费掉了;我要说,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期待。我们认为某个时刻将会到来,而且一定会到来,那时我们的期待将会实现。在某种情况下,满足和实现我们的希望似乎依赖于时间,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坚定地相信并且确认,时间依赖于我们,而我们并不能使它缩短或延长。

我们把时间分为时代、世纪、年代,并给这些虚构的划分取上名字,把它们看做是某种真实的存在于它们自身之内并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某种东西。我们相信我们真正量度了时间,而实际上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不存在什么东西;在我们的书籍之外也不存在什么东西,在书中我们写下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谬见和我们的空虚的言词。时间在其自身中什么也不是;它不是实在,不是实体,而是人的思想、观念,书中的一个词,石头上的一道刻痕。

亲爱的死去的母亲,当你说:“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或许你说出的是一个巨大的真理,或许你的朴素的思想(并非自觉自愿)所要达到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父亲!一个人在他的民族中是个伟人,在上帝面前也是正直的,他也许会这样祈祷:“教我们计算我们的日子吧,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使我们心灵专注于寻求智慧。”

我注意到天才和头脑简单的人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他们都能够显示真理:前者通过理性的力量得到它,后者则通过他们的心和爱。庸人并不是真正的人。

1.下列句子中使用比输手法揭示时间特殊内涵的句子是( )(2分)

A.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按时发生的,仿佛时间是某种巨大、崇高、宽广和深邃的东西;仿佛它是个无边无际的天体…

B.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

C.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坚定地相信并且确认,时间依赖于我们,而我们并不能使它缩短或者是延长。

D.它(时间)不是实在,不是实体,而是人的思想、观念,是书中的一个词,石头上的一个刻痕。

2.“而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身内,不在我们身外”中的“这一切”指什么?请用文中语言解释这句话的含义。(2分)

3.作者认为天才、头脑简单的人和庸人三种人有什么区别?(2分)

4.母亲的话“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它在文章中有什么特殊作用?(3分)

5.通过阅读文章,你认为本文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1分)

6.古往今来,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不胜枚举,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则,并谈谈喜欢它的原因。(2分)

(二)阳光,是一种语言

雷抒雁

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

②晴朗的日子,走在街上,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光,有时像是在对大众讲演的平庸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到处是躁热的嘈杂。

③阳光动听的声音,响在长夜之后的日出,严冬之后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之前的黄昏。这些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

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尽情地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腾空而起,瞬间飞起一道虹桥,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会被一种浪漫的想象所消解。阳光的语言,此刻充满智慧,让你理解天雨花,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让你枯寂日子的单调,变得丰富多彩。

⑤可这一切,只是一种语言,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和阳光对话,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鼓,即使是喁喁私语,那声音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和哀伤。

⑦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你就会有一个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扇明亮清朗的心境。

⑧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1.请从第①段的句子中找出3个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说明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⑴词语: 、 、

⑵作用:

2.从①—④段看,作者赞美了阳光“语言”的哪些特点?(2分)

3.第⑤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

4.文末,作者说“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2分)

5.作者说:阳光是一种语言,它和树叶攀谈,和鲜花对语,动情地向人们倾诉,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还有人说:阳光是跳动的旋律,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2分)

(三)生命,生命!

有一个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小时的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弄点吃的。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直转的蜜蜂,我的闲适心情不会被打扰。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但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把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进沙土里。

没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又一次把它踩进沙土里。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后,我发现脚边上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的蜜蜂虚弱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和关注,我弯下身子察看它的伤势。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褶皱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测自己的伤势。它又开始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这蜜蜂很快就把目标集中在褶皱的左翅。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瘸手瘸脚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能更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到,这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的小生命做出的自以为是超级智慧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并似乎慢慢恢复了体力。它振翅的速度加快了,那薄纱似的、因褶皱而不灵活的翅膀,现在几乎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恢复了体力,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离开了困住它的地面,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还没能飞3英寸远。这个生灵A 得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的捋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6英寸远,最后撞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能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那新发现的失误。

蜜蜂又起飞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了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慢慢飞向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经跪了好久好久。

1.为加点字注音。(2分)

褶皱( ) 凑近( ) 陌生( ) 坠落(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和关注。

“内疚”一词的意思是:

(2)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能更清晰地观察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

“徒劳”一词的意思是:

“徒”字的意思是:

3.“我”为什么对小蜜蜂那样狠心地两次将它踩入沙土里?(1分)

4.作者详细描写了蜜蜂两次从泥土里爬出来以及梳理翅膀的情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文中的“我”是从事什么工作的?(1分)

6.作者开始时厌烦、憎恨小蜜蜂,到后来为什么又可怜它呢?(2分)

7.“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到,这蜜蜂想必是完了——它肯定完了”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8.怎样理解文章结尾一句?(2分)

三、作文(40分)

电视上有这样一条饼干广告,画面上是几个中国小孩嚼着饼干,喜滋滋地舔着嘴唇说:“真正美国口味,我们都爱吃!”请你以“由‘口味’想到的”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一事一议”的作文,谈谈自己的见解。

提示:这件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从这则广告对儿童的影响谈,也可以从“真正的美国口味”这句话谈……可从自己最有见地的可谈的角度出发,确立一点看法。注意所谈见解应当尽量不片面、偏激。

参考答案:

一、1.yi lou you li ji tan

2.C 3.A 4.查 察;察 查;优 忧;意 臆

5.C 6.B 7.D 8.(1)B (2)B 9.B 10.C

二、

(一)

2.“这一切”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作者说这一切都任人们体内是因为“过去了的存储在我们的记忆中,现在正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而将要来的则包容在我们的希望和期待之中”。

3.作者认为:天才通过理性的力量追求并得到真理;头脑简单的人通过他们的心和爱显示真理;庸人既不追求真理,也不显示真理,只是平庸无为,浪费时间,所以作者说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人”。

4.母亲的话表明时间内藏了许多珍贵而水恒的内容,时间的流逝更是筛选出更为珍贵而永恒的内容,只有珍惜时间勤奋努力的人才能得到这份

永恒,浪费时问无所事事的人永远没仃永恒”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引出主题、前后照应并进一步深化主题的作用。

5.本文作者是一个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努力有所作为的人。(意思对即可)

6.略(言之有理即可)

(二)

(二)l.(1)词语:攀谈 颤抖 炫耀 兴奋

(2)作用:赋予阳光照射绿叶的想像以生命的活力,使之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形象性。

2.①明亮、透彻(清纯亲切、令人振奋);②动情(动听、温馨);③充满智慧(丰富、有才华、有启发性)。

3.阳光产生的美丽情景是短暂(虚纠、不真实)的,但对人的影响是有力的、“切切实实”的。

4.做阳光的朋友,对阳光语言用心把握,真切感知。

5示例:①阳光是美丽的油画,将变幻不定的七色定格在记忆的画框中,成为永久的回忆。② 阳光是灿烂的做笑,它用温情融化坚冰,以坦然直面人生,让人平添信心和勇气。

BFB语文八年级上周周清测试卷(三)答案

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指路明灯,让迷失方向的人走向光明;温暖是雪地里的一个火堆,让寒冷的人们感到扑面的热气;温暖是沙漠中稀有的一滴水,让口干舌燥的人感到甘甜。

寒冬来临,漫天的雪花飞舞着,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棉被。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格外的冷,不时地用手捂住嘴,好暖和一些。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看上去四五十岁的老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的撕。

虽然是在对面,但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手被冻得通红,那红色,好似火一般。

当她认真的清除了好几张广告纸之后,又继续走到另一张跟前。但是,我看到,她右手举起来,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她微微摇了摇头,便离开了。

怎么回事?她为什么不清楚她?她是在偷懒吗?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我刚想去看个究竟,却又见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我原以为她会把那张纸清除,却没想到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摇摇头,转身离开了。

见次,我更加疑惑了,便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上面写着:赵杰,16岁,男……

疑窦冰释,我在这瞬间明白了一切。此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雪花仍如鹅毛般飞舞着,乐我不再觉得冷了,而是感觉格外的温暖。

冬天是寒冷的。但他也会让人感到温暖,正如那两位清洁工一般,这世间的那种浓浓的暖意,是源自于那火一般炙热的心。正是这种‘神圣’的火,点燃了我心中的那一瓣瓣心香。我想,它的温暖足够萦绕我的一生。

初一语文周测月考卷3《风》作者杨绛的阅读答案

16.文章开头说“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结尾说“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7.文章第三段中描写“流水”和“风”,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简要分析.(5分)

答:

18.作者一开篇就说,“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从全文看,“天地”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6分)

答:

19.文章第二段“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与上文中“风一辈子不能平静”是否自相矛盾?结合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处理“社会矛盾”的一些看法.(6分)

答:

16.结构上,首尾照应,使全篇浑然一体;(2分)内容上,点明文章主旨,对待风,要有一定的放松,也要给予一定的约束.(2分)

17.相同之处:都受束缚,渴求自由.(1分)不同之处:面对束缚,“流水”采取的是顺乎自然的抗争的方式,争取解放,终得自由;(2分)“风”采取的是坚决抗争的方式,但终难自在.(2分)

18.①“风一辈子都不平静”;

②“只要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

③尽管被“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风却“究竟还不肯驯伏”.(每点2分)

19.(1)不矛盾.“风一辈子不能平静”是因为始终受到约束;而这“拂拂微风” 是它觉得无拘无束,自由惬意,其实也是被“抑制着的”,天地只许它“拂拂吹动”,从本质上讲,它仍不自由,“最平静”只是相对而言.(3分)

(2)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对待社会矛盾,不能采取压制的方式,而应让它有适度释放的机会,否则,将会酿成社会的动乱.但对待社会矛盾,又不能让它一味的释放,还应该给予一定的控制,否则后果也将不堪设想.对待激化了的矛盾,也不必惊慌失措,因为任何矛盾最终都是可以解决的.(3分)

1.第一段中说,“风一辈子不能平静”;第二段中又说,“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4分)

(1) “风一辈子不能平静”?

(2)什么情况下,“一辈子不能平静”的风可以成为“最平静”的风?

 2.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待“风”?(4分)

 3.文中画线【A】【B】语句,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4.你从文中“风”的形象得到什么启迪,请联系语境,展开联想,谈其中一点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1)因为它被天地紧紧约束其中,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2分)

(2)没有什么东西去阻挠它.(2分)

2.(1)严加管束(把风约束在天地之间);(2)给予一定的活动自由(对风的活动不加阻挠);(3)即使酿成风暴,也不必惊慌.(答对两点即给分)

3.【A】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风的猛烈,富有气势;同时“软”“ 硬”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的两种类型,句式对称,有节奏,写出了天地对风的约束.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暴来临前不平静的态势.

4.联系本文主旨,可以从个人感情角度谈,也可以从社会矛盾角度谈.如:

①人的感情不会永远平静无波,总会有不平静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让它有适度的释放.

②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对待社会矛盾,不能采取压制的方式,而应该让它有适度释放的机会,否则,将会酿成社会的大动乱.

③对待感情的波澜(社会矛盾),既要让它适度释放(表现),又要给予一定的控制,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④对待激化了的矛盾(个人感情),不必惊惶失措,因为任何矛盾(个人感情)最终都是可以解决的.

以上只是举例,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只要符合原文的要旨,言之成理即可.

二年级二班下册周周大考卷答案第三周测试卷语文

你要是是认真学习想对对答案,就直接不要答案了,作业没有多大意义;如果为了完成任务,这又是何必了,如果想提高成绩,还是老老实做吧。

关于语文周测卷3和语文周测卷高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