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二物理周测卷(海南省物理高考试卷)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海南高二物理周测卷,以及海南省物理高考试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高二物理机械振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 关于简谐运动,下列说尖中正确的是( )。

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B.位移放向总跟加速度方向相反,跟速度方向相同。

C .物体的运动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速度哏位移方向相反,背向平衡位置时,速度哏位移方向相同。

D.水平弹簧振子朝左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 速度方向相同,朝右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 速度方向相反。

2、 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在图的四幅图象中,正确反映加速度a与位移x的关系的是( )

3、 如图所示的演示装置,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着五个单摆,其中A. E摆长相同,先使A摆摆动,其余各摆也摆动起来,稳定时可以发现( )

A.各摆摆动的周期均与A摆相同

B. B摆摆运动的周期最短

C.C摆摆动的周期最长

D. C摆振幅最大

4、荡秋千 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运动,

关于荡秋千的科学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人应始终按照秋千摆动的节奏前后蹬板,这样才能越荡越高。荡秋千的过程是将人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B. 人和秋千属同一振动系统,人与秋千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系统做功之和为零,只有在与秋千的固有周期相同的外力作用下才能越荡越高

C. 秋千的运动是 受迫振动,因此人用力的频率应保持和秋千的固有频率相同,秋千向下运动埋双脚向下用力,当秋 千向上运动时双脚向上用力,这样才能越荡越高。荡秋千的过程是将人体仙储存的营养物质的化学 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的过程。

D. 秋千的运动是受迫振动,当秋千在最高点时,人应站直身体,每当秋千向下运动时,先下蹲,系统势能向动能转化,在秋千通过最低点后逐渐用力站起,当到达最高点时身体恢复直立。。。。如此循环,系统的机械能不断增大,秋千才能越荡越高。

5、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发明了带摆的计时器,叫摆钟,摆钟运行时克服摩擦所需的能量由重锤的势能提供,运行的速率由钟 摆控制。旋转钟摆下端的 螺母可以使 摆上的 圆盘沿摆杆上下移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摆钟不准确时需要调整圆盘的位置

B.摆钟快了应使圆盘沿摆杆上移

C.由冬季变为夏季时应使圆盘沿摆杆上移

D.把 摆钟从福建移到北京应使 圆盘沿摆杆上移

6、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下挂重为300N的物体A,伸长了3cm,再挂上重为200N的物体B时又伸长了2cm,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若将连接A、B两物体的细绳烧断,使 A在竖直面内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最大回复办为300N

B.最大回复力为200N

C.振幅为5cm

D.振幅为2cm

7、如图1所示一砝码和一累弹簧构成弹 簧振子,此装置可用于研究

该 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 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象如图2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象3所示,

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

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表示受迫振

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

则:( )。

A.由图象可知T0=4s

B. 由图象可知T0=8s

C.当 T 在4s附近时,y显著增大,

当T比4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D. 当T在8s附近时,y显著增大,

当T比8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8、如图,两长方体木块A和B叠入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与劲度系数为k的水平轻质弹簧连接构成弹簧振子。为使A和B 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

A.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f/m

B.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f/M

C.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

D.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

9、一单摆做小角摆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刻摆球 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B.t2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C.t3时 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D.t4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10、有一单摆,在山脚下测得周期为T1,移到山顶

测得周期为T2,设地球半径为R,则山的高度为 。

11、已知摆钟的机械结构相同,摆钟摆锤的运动可近似看成简谐运动,如果摆长为L1的摆钟在一段时间里快了n min,另一摆长为L2的摆钟在同样的一段时间里慢了n min,则准确钟的摆长L为多少?

解:设L1 L2摆的周期分别为T1 T2, 准确钟的摆长为L,周期为T,

则有 …………(1)

……………..(2)

又因为有: …………(3)(4)(5)

解方程(!) –(5)得:

12、如图所示,一个半径R很大的光滑弧形小槽,在槽的最低点的正上方高h处放置一个小球A,当A自由落下时,另一个小球B正从槽边由静止释放,为使A球在达到小槽O点之前能够与B球相碰,高度h应满足什么条件?

13.北京的重力加速度g1=9.812m/s2,南京的重力加速度为g2=9.795m/s2,在北京准确的摆钟,如果放在南京,钟走快还是走慢,一昼夜差多少,要使期准确,应如何调整摆长

(提示:不管钟走得准还是不准,摆做一次全振动,指示针在表盘上走的格数,即指示针指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解:

所以一昼夜慢了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C B A D AC BD AC AD D (T2-T1)R/T1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1

一、固体

1、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

2、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3、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二、液体

1、表面张力: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如露珠

2、液晶

分子排列有序,各向异性,可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具有流动性

各向异性:分子的排列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是整齐的,从另一方向看去则是杂乱无章的

三: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①汽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不同的。而且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沸点也就越高。

②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

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1、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它气体的压强无关。

2、饱和汽压与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

四: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①熔化热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注意:晶体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I、用λ表示晶体的熔化热,则λ=Q/m,在国际单位中熔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II、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增大分子势能,破坏晶体结构,变为液态。所以熔化热与晶体的质量无关,只取决于晶体的种类。

III、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注意: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变化,而不同温度下非晶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②汽化热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而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汽化热: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要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这种物质在这一温度下的汽化热。用L表示汽化热,则L=Q/m,在国际单位制中汽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I、液体汽化时,液体分子离开液体表面成为气体分子,要克服其它分子的吸引而做功,因此要吸收能量。

II、一定质量的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III、液体的汽化热与液体的物质种类、液体的温度、外界压强均有关。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2

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2)分析接触起电(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第二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

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

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3

电势差

电势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电场中两点的电势之差叫电势差,依教材要求,电势差都取绝对值,知道了电势差的绝对值,要比较哪个点的电势高,需根据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正负判断,或者是由这两点在电场线上的位置判断。

电流之所以能够在导线中流动,也是因为在电流中有着高电势和低电势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叫电势差,也叫电压。换句话说。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的电压。通常用字母V代表电压。

电源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符号:V)测量。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和。

公式:ΣU=U1+U2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公式:ΣU=U1=U2

欧姆定律:U=IR(I为电流,R是电阻)但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U=U1=U2

1。关系式:U=Ed或者E=U/d。后者的物理意义:匀强电场中场强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通过单位距离的电势差(电势降落)。

2。适用条件:只有在匀强电场中才有这个关系。

3。注意:式中d是指沿电场方向两点间的距离。

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平面或曲面)叫做等势面。

2。特点:

①等势面与电场线一定处处正交;

②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③电场线总是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④任意两个电势不相同的等势面既不会相交,也不会相切;

⑤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线越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4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习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学习方法】

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进入高二,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习时间,要注意当天的学习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习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严密而完整,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因此,应注重掌握系统的知识、培养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帮助。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习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习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复习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习总结的好习惯。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习,这是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习,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习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通过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2)采用隔离体法,正确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统一单位,求出答案。

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选取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等方法。一般当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要分别隔离研究。

(2)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着过程进行引起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变化,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2)在某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极限分析的方法可以尽快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易错现象:

(1)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用拉力F直接拉物体与用一重力为F的物体拉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2)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系统中,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两物体要产生相对滑动拉力必须克服它们之间的静摩擦力。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6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7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4、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物理题!!

不带电,闭合;带任何一种电都有张角,因为两片薄片带同种电荷相排斥。

若不带电,与任何带电体接触都张开,因为有电流流向验电器而带电。

若带电,

①与不带电物接触,张角变小,但不会闭合。因为电荷会流向不带电物体,有损失,排斥力变小,但还是有排斥。

②与带同种电荷物体接触,张角:a,可能变大(因为带电体带的电荷比验电器多而有电荷流向验电器,排斥力加大),b,可能变小,(因为带电体带的电荷比验电器少而有电荷流向带电体,排斥力减小),c,也可能不变,(因为带电体带的电荷恰好与验电器相同,没有电流,排斥力不变)

③与带异各电荷物体接触,张角一定变小,但小到什么程度还要看带电体带多少电。a,若只带少量异种电荷,尚不足以中和验电器本身的电荷,则张角只是变小,还不闭合;b,若带足量异种电荷,则先中和验电器本身的电荷,继而使验电器带上异种电荷,则张角先变小至闭合,再因重新带电(异种电荷)而张开;c,若恰好带异种电荷数与验电器电荷数相同,则电荷恰好完全中和,此时张角逐渐减少至恰好闭合。

习题

两相同的验电器A、B都带有电荷,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大于B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现在拿一根带橡胶柄的金属棒ab把A和B的金属球连起来,可观察到:A 上的金属箔的张角逐渐减小,并到某一角度为止,而B的金属箔的张角逐渐减小到零后,又张开到A相等,则两个验电器原来带的电荷是___________. (为什么呢?请说明原因。)

答案:两个验电器原来带的电荷是相异的,但A的电量多于B。开始时,B的电量把A的一部分电量抵消,所以A上的金属箔的张角逐渐减小,B也同时张角逐渐减小。之后A上剩余的电量将通过金属棒ab,把剩余的一半传到B上,所以此时B出现金属箔的张角又增大,最终达到与A相同的电量,张角就相同了。因为A电量一直在减小,所以A的张角一直在变小。

电路练习题

一,选择题

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这个物体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带正,负电都可能 (山东)

2.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通草球时发现通草也向橡胶棒靠近,由此可判断

A.通草球带正电. B.通草球带负电.C.通草球不带电. D.以上判断都不对. (南宁)

3.摩擦起电是

A.转移正电荷的过程. B.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电子和质子同时转移的过程. D.创造电荷的过程. (西安)

4.两物体靠近时,互相吸引,那么这两个物体

A. 一定带同种电荷. B. 一定带异种电荷.

C. 一定有一个物体带电.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河南)

5.两个物体相互擦的时候,物体能够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物体上的电子全部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B.失去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C.得到电子的物体带带负电. D.两个物体都带负电 (大连)

6.任取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则可能出现

A.两个物体仍然都不带电. B.两个物体带等量正电荷.

C.两个物体带等量负电荷. D.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个物体带负电.(沈阳)

7.带正电的玻璃棒慢慢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时,发现球被排斥,这说明通草球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

8.已知验电器带正电荷,用一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选闭合后又分开,则物体必是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无法判断.

9.甲,乙,丙三个小球,已知甲,乙,丙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乙球带负电,

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 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

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 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 (西安)

10.把带正电荷的玻璃棒与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发现两片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

A.有一部分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上. B.有一部分电子从金属箔转移到玻棒上.

C.有一部分质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上. D.有一部分质子从金属箔转移到玻璃棒上.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荷移动形成电流. B. 绝缘体不会带电

C. 能排斥轻小物体的物体一定带电. D. 以上说法均不妥 (河南)

12.两相同验电器A,B都带有电荷,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大于B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如图6甲),拿一根带橡胶柄的金属棒ab,把A和B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可观察到:A上的金属箔张开角度逐渐减小,并到某一角度为止,而B上的金属箔的张角逐减小到零后,又张开到与A相等,如图6乙,则两验电器原来带的电荷是

都带正电. B.都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A的电量大于B的电量. D.带异种电荷,A的电量小于B的电量.

13.分别将毛织物和琥珀摩擦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发现,毛织物吸引丝绸,琥珀吸引小通草球,玻璃棒吸引小通草球,则

A.毛织物带正电,通草球带负电. B.毛织物带负电,通草球带正电.

C.毛织物带正电,通草球不带. D.琥珀不带电,通草球不带电. (山西)

14.绝缘体不容易导电,这是因为

A.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B.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子. C.绝缘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

D.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被束缚在原子或分子的范围内,自由电荷很少.

15.下列物体,能导电的是 A.空气. B.干燥的软木塞. C.硫酸铜溶液 D.纸张.

16.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不能带电.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17.两个金属导体,甲带正电,乙不带电,将二者接触使乙带电的过程是

A.甲的正电荷移向乙,乙带正电. B.乙的正电荷移向甲,乙带负电.

C.甲的负电荷移向乙,乙带负电. D.乙的负电荷移向甲,乙带正电. (吉林)

18.导体内一定有大量的

A.自由电子 B.负离子 C.正离子 D.自由电荷

19.在铜,塑料,橡胶,人体,干木材,大地这几种物体中,有三种是导体,它们是 [ ]

A.铜,塑料,人体. B.人体,干木材,大地.

C.塑料,橡胶,干木材. D.铜,人体,大地. (四川)

20.一个不带电的导体中

A.没有电子. B.没有质子. C.没有电荷 D.既不缺少电子,也没有多余的电子

21.有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已知甲和乙互相吸引,丙和丁互相吸引,甲和丙互相排斥,丙球带负电,则

A.甲带正电. B.乙带正电 C.丁带正电. D.乙带负电

22.把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蓄电池,一个电键及若干导线组成串联电路,当闭合电键时,两个小灯光均不发光,用伏特表测量,发现L1两端有电压,若整个装置除了两个灯泡以外其余都完好,那么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

A.L1的灯丝断了 B.L2的灯丝断了 C.L1和L2灯丝都断了 D.以上三种情况都存在

23.关于干电池,正确的说法是

A.锌筒是电源正极. B.碳棒是电源正极.

C.是将电能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D.可以多次充电重复使用. (湖南)

24.把两根碳棒立在盛着硫酸铜溶液的玻璃杯里,用导线把碳棒分别跟电池的两极连接起来(如图7所示),在硫酸铜溶液中

A. 只有正离子的定向移动. B. 只有负离子的定向移动.

C. 有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 D. 电流方向是从B向A. (河北)

25.使用电池的时候,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两极连接起来,是因为

A.这样连接电路不通.

B.这样连接会在导线中产生很大的电流,电池被损坏.

C.这样连接电路中电流太小,用电器无法工作. D.这样连接有触电危险.

26.某同学按照下面的电路把图8中的元件连成电路,他所选择的电路图是图9的

27.如图10所示的电路中,错误的电路图是

28.甲乙两个办公室为了互相传呼方便,在两个办公室里各装了一个电铃,要使两办公室的任何一方按电键都只能使对方的电铃发声,正确的电路图应是是图中11中的:

二,填空题

29.如图12所示,图中______的两个通草球一定带电.

30.如图13所示,拿一根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这时B将带______电.在连接的瞬间,电流的方向由______到______.

(北京)

31.玻璃跟绸子摩擦,玻璃的一些______转移到绸子上,玻璃因______而带正电;绸子因______而带等量负电.(河北)

32.同种电荷间的作用是互相______.玻璃棒与绸子摩擦,绸子带______电.(北京)

33.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物体和这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则这个物体一定带______电.(山东)

34.摩擦起电是由于______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两个互相摩擦后带电的物体带有____电荷.(四川)

35.把小灯泡接在电池两极间,灯泡会发光,这是电流的______效应;把铜导线直接与蓄电池两极连接起来,电池损坏,这是电流的______效应;把机械手放在通有强电流的电器旁边,会使手表走时不准,这是电流的______效应.(河北)

36.选用合适的词语给短文填空.词语:安培,导体,原子核,库仑,绝缘体,正电,负电,分,秒,高压,低压,离子.

短文:"当电流通过一种材料时,有带电的粒子在材料中定向移动,容易通过电流的材料称为______很难通过电流的材料称为______,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有一种称为电子的带电粒子在金属中移动,电子是带______的粒子,通常可在______周围的轨道上找到,电量的单位是库仓,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1______的电流在1______内,有1______的电量通过导体横截面.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______带电体,不靠近 ______带电体." (吉林)

37.电烙铁是根据电流的______效应制成的;电镀是利用了电流的______效应;电磁继电器是根据电流的______效应制成的.(南京)

38.如图14所示,把两个灯泡L1和L2串联起来,再把两端接到电源上,已知伏特表读数为零,这可能是灯泡L1出现______,也可能是灯泡L2出现______故障.

39.图15所示为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装置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B实际上是______.

40.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______极流向电源的______极;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它内部自由电子的实际移动方向_______.(天津)

41,金属导体导电是靠______.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是靠______.(海南)

42.在图15所示的装置里,碳棒A,B立在硫酸铜溶液里,通电几分钟后,______的棒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的铜.

43.在图17所示的电路中,A表示______,灯L2与A______联,A,L2与灯L1______联,要使灯L1发光,必须闭合电键______.

二,作图题

44.把图18中的电路符号按下面要求连成电路:使一个电键控制一盏灯时不要影响另一盏灯.

45.给你一个电池组,一些导线,两个电键,两个小灯泡,将两个小灯泡并接起来,其中一个电键控制一个灯泡,另一个电键同时控制两个小灯泡,试用规定的器材符号画出电路图.(吉林)

46.请在图19中标出电池的正,负极和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47.用线条代替导线,将图20中的电器元件连成电路.

要求:(1)开关K1只控制电灯L1,开关K2只控制电灯L2;(2)共用一个电池组

四,实验题

48.用线条代替导线,将两节干电池,两个相同规格的电灯泡,一只开关(如图21所示)连成电路,要求使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

49.某同学连好上题中所述电路后发现:将关断开时,两灯均发光,当开关闭合时,一盏灯发光,另一盏灯却熄灭了,试画出该同学所连接电路的电路图,他所连电路和错误是_____. (河南)

50.根据图22中的电路图,用铅笔或钢笔代替导线,将如图23实物连接起来.

(1)在图22中,伏特表是测量L1灯______,伏特表与电灯连接的方式是______联.

(2)安培表是测量L1灯中的______,安培表与电灯L1的连接方式是______联.

[img]

海南高二物理周测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海南省物理高考试卷、海南高二物理周测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