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周测卷十八生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生物卷子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中生物仿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物仿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2019·宁夏银川质检)下列对某些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其具有叶绿体有关
B.主动运输使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C.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维持血糖稳定
答案C
解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A错误;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一般用来维持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错误;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C正确;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D错误。
2.(2019·山东临沂二模)在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2,4-二硝基苯酚(DNP)能抑制ATP的合成过程,但对水的生成没有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P不会影响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B.DNP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
C.DNP作用于肌细胞时,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
D.DNP能抑制人体血液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进而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过程
答案C
解析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因此DNP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一阶段,A错误;根据题意,DN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中发挥作用,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ATP的合成,B错误;根据题意,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使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催化形成ATP,导致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故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C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故DNP对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无影响,且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3.(2019·湖南娄底二模)植物对植食性动物和致病微生物的防御机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有一种热带灌木,当毛毛虫吃掉它的一片叶之后,便不再吃附近的叶片,而是咬食一定距离之外的叶片。有人推测“深度损伤的叶片可能向附近叶片发出某种化学信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致病微生物有可能是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B.若此推测成立,接受到信号的叶片也可能合成了某种化学物质
C.该植物的这种防御机制是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
D.摘除刚被咬食的叶片,观察毛毛虫是否“舍近求远”可用于检验此推测
答案C
解析 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原核生物)、真菌(真核生物)等,A正确;接受信息的植物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可能是合成了某种化学物质,B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摘除刚被咬食的叶片,切断被咬食叶片与相邻叶片的联系,形成对照,可用于验证推测,D正确。
4.某种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如图为不同月份对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食蚜蝇与瓢虫以蚜虫为食,蚂蚁从蚜虫处获得蜜露,并赶走食蚜蝇和瓢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 方法
B.6月份之前蚜虫种群的生活环境阻力很小
C.蚜虫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敌增多
D.题述生物之间存在着4种.种间关系
答案C
解析 蚜虫的活动范围很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因此题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A正确;6月份之前,蚜虫的个体数急剧增加,说明其种群生活的环境阻力很小,B正确;已知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6月份之后因乔木的幼嫩枝叶很少,蚜虫因缺乏食物来源而导致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C错误;依题意可知,蚜虫与乔木之间存在寄生关系,食蚜蝇与瓢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食蚜蝇与蚜虫、瓢虫与蚜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蚂蚁与蚜虫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D正确。
5.(2019·厦门质检)下图表示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上述实验
B.可用(NH4)SO4、(NH4)SO4分别代替15NH4Cl、14NH4Cl进行上述实验
C.试管③中b带的DNA的两条链均含有14N
D.仅比较试管②和③的结果不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D
解析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因此不能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上述实验,A错误;S不是DNA的特征元素,因此不能用含有标记S的化合物代替15NH4Cl、14NH4Cl进行上述实验,B错误;试管③中a带的DNA的两条链均含有14N,而b带的DNA的一条链含有14N、一条链含有15N,C错误;仅比较试管②和③的结果不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6.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其中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甲的基因型为AbRXTY,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含5条染色体
B.乙的基因型为AbRXTY
C.丙含2条常染色体
D.丁的基因型不是aBr就是ABr
答案C
解析 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由于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AbRXTY,则该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之间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若A与a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RRXTXTYY、AaBBrr,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者产生甲(AbRXTY)和乙(abRXTY),后者产生丙和丁,即aBr、ABr;若B与b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RRXTXTYY、aaBbrr,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者产生甲(AbRXTY)和乙(ABRXTY),后者产生丙和丁,即aBr、abr。由于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AbRXTY,则甲的形成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其含4条染色体,A错误;乙的基因型为ABRXTY或abRXTY,B错误;丙的基因型为aBr或ABr或abr,其含2条常染色体,C正确;丁的基因型为aBr或ABr或abr,D错误。
7.(2019·河南洛阳二模)CO2是生物体及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化合物,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已知甲 种植 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当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0。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甲植物的CO2补偿点将变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因子。与神经调节相比,CO2参与的调节方式在作用途径和作用时间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2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但人类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答案(1)线粒体基质 (2)大于 大 原CO2补偿点是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因此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后,光合速率下降,需要提高环境中CO2浓度才能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3)作用途径需要体液运输,作用时间比较长 (4)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解析 (1)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物为CO2和H2O,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因此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2,产生CO2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2)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因此当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即到达CO2补偿点时),乙种植物已经超过CO2补偿点,因此其净光合速率大于0。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甲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需要提高环境中CO2浓度才能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因此甲植物的CO2补偿点将变大。
(3)CO2参与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相比,作用途径需要体液运输,作用时间比较长。
(4)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但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8.(2019·广西八市4月联合调研)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癌细胞免疫疗法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詹姆斯·艾利森在小鼠实验中发现,T细胞上的CTLA-4蛋白能阻止T细胞攻击癌细胞,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只要使用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T细胞,使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T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过程中,癌细胞表面的抗原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该细胞与癌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这一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功能。
(2)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________免疫过程,能产生该抗体的是______细胞。
(3)机体在对抗癌细胞时,由于CTLA-4的“刹车”作用,免疫细胞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若用药物解除CTLA-4的“刹车”作用,可让免疫细胞全力攻击癌细胞,但可能会引起机体患自身免疫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效应T细胞 监控和清除 (2)体液 浆 (3)若用药物解除CTLA- 4的“刹车”作用,免疫细胞变得过度活跃,可能攻击正常的体细胞而引起机体患自身免疫病
解析 (1)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使其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癌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2)抗体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3)若用药物解除CTLA- 4的“刹车”作用,免疫细胞变得过度活跃,可能攻击正常的体细胞而引起机体患自身免疫病。
9.(2019·陕西省高三质检)朱鹮有“东方宝石”之称,曾一度濒临灭绝。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 ,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16年的2 200多只。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没有天敌的理想条件下,朱鹮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朱鹮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朱鹮和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
该区域朱鹮大约有______只,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变小,所以计算的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某种细菌寄生在朱鹮体内,科研工作者发现该种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若该细菌初始数量为N0个,则3小时后该细菌数量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J 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 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2)322 偏大 (3)N9=N0×29个
解析 (1)在没有天敌、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理想条件下,朱鹮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2)调查朱鹮和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需要使用标志重捕法,种群总数=(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所以该区域朱鹮大约有(46×42)÷6=322(只),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变小,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大。
(3)已知该种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且该细菌初始数量为N0个,则3个小时一共繁殖了60÷20×3=9(次),因此3小时后该细菌数量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N9=N0×29(个)。
10.(2019·重庆南开中学高三4月模拟)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
(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__,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分离。
(2)科研人员利用 6 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
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__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________而丢失。
(3)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 R 位于 6 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 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______________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______,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 RR 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答案(1)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 (2)多于 联会 配对 (形成四分体)(3)母本 乙品种6号单体 自交
解析 (1)6号单体植株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故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2)据表格可知,6号单体♀和正常二倍体♂的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故可知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多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联会配对而丢失。
(3)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可以将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理想的育种方案是根据(2)中分析可知,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多于n型配子,n-1型雄配子育性很低,则应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乙品种6号单体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自交,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从11、12题中任选一题解答】
11.[生物技术实践](2019·山东青岛质检)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等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只允许分解化合物A的细菌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该用______________法灭菌。
(2)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将1 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1、50和49,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个,实际上每升溶液中的活菌数比通过统计所得的这一数值要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固定化酶技术固定目的菌中催化化合物A降解的酶,和一般酶制剂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且利于产物的纯化;固定化目的菌细胞常用________法固定化。
答案(1)选择 高压蒸汽灭菌 (2)稀释涂布平板法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5.0×107 统计结果是用菌落数来表示的,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4)可重复利用 包埋
解析 (1)培养基中通过添加特定成分只允许分解化合物A的细菌生存,故为选择培养基。对培养基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2)可以进行计数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可以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51+50+49)÷3÷0.1×100×103=5.0×107(个)。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故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偏低。
(4)一般的酶制剂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失活,且不能回收利用,反应后混在产物中,还会影响产品质量;而固定化酶可以反复利用,且有利于产物的纯化。细胞体积较大,常用包埋法固定化。
1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19·山东青岛质检)长春花是原产于非洲东海岸的野生花卉,其所含的长春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基因tms的编码产物能促进生长素的合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tms构建重组Ti质粒,对愈伤组织进行遗传改造,解决了长春碱供不应求的问题,操作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是指________,过程②多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基因tms,则从______________(填“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中获取的基因含有启动子,启动子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载体的Ti质粒应含有____________,用以筛选含目的基因的细胞。
(3)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受热变性后解旋为单链,________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Taq酶的作用下延伸,如此重复循环。
(4)长春碱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毒害作用,为降低长春碱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可以利用__________制备技术制成“生物导弹”进行靶向治疗。
答案(1)脱分化 农杆菌转化法 (2)基因组文库 驱动目的基因转录出mRNA 标记基因 (3)引物 (4)单克隆抗体
解析 (1)外植体通过①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②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2)cDNA文库是利用RNA反转录形成的,从中获取的基因不含启动子,而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的基因中含启动子。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启动转录过程。载体需要含有标记基因,可以用于筛选含目的基因的细胞。
(3)PCR技术扩增的过程为:第一步高温变性,打开双链;第二步退火,让引物与模板链结合;第三步进行子链的延伸。该过程需要耐高温的Taq酶参与。
(4)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可以识别特定的抗原,故可以制成“生物导弹”,把长春碱定向运输到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可以降低长春碱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高中生物测试卷相关 文章 :
★ 2017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答案
★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
★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
★ 2017年高中生物选修1第一单元测试试题
★ 高中生物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试卷(带答案)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40分;将每个小题的正确答案字母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题号下)
1、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2、下列各组中均属于生物的是
A. 克隆羊、蜻蜓、钟乳石 B. 蘑菇、珊瑚、松鼠
C. 珊瑚虫、菊花、水草 D. 枯树枝、小鱼、杨树
3、人体排除废物的方式不包括
A. 出汗 B. 呼出气体 C. 排粪便 D. 排尿
4、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 发现不认识的植物,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校园的草丛里有一只蟋蟀蹦了出来,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就不用把它记录下来了
C. 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虽然它是人类的敌人,但是还是把它记录下来了。
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A.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 偏远山区可以不用调查 D. 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6、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的依据是
A. 用途 B. 生活环境 C. 个人爱好 D. 形态结构
7、地球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A. 水圈 B.岩石圈 C. 大气圈 D. 以上三项
8、生物圈的范围为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 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9、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A.空气 B.食物、水 C.空气、食物、水 D.水
10、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生物圈及生物圈内的生物 B.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 长白山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11、有些昆虫的身体颜色与它生活的环境颜色极为相近,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2、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环境的实例
A.树木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净化污水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13、“锄禾日当午”,农民给庄稼松土的目的是给农作物提供
A.水 B.空气 C.生活空间 D.营养物质
14、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15、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落叶林 D.北方针叶林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
B.生态圈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C.蛇类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D.在美洲大量使用的DDT与我没有关系,因为我住在亚洲
17、从老鹰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可以看出,老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 光 B. 植物 C. 蛇 D. 昆虫
18、麦田里的杂草和水麦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
A、竞争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分工关系
19、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mg)
0.045
0.024
0.003
0.145
0.009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A. A→B→C→D→E B. E→D→C→B→A
C. D→A→B→C→E D. C→E→B→A→D
20、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A.绿色植物和人 B.人 C.人和动物 D.植物和动物
得分
评卷人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10个题,共38分)
21、(7分)鲸、蘑菇、杨树、病毒等有很多的差别,但它们都属于生物,因为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它们的生活都需要 ;都能进行 ;都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都能 ;除 外,都是由 构成的。
22、(3分)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
23、(6分)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的条件是: 、 、 、
、 、 。
24、(2分)鲸是哺乳动物,但是它的体型却像鱼,四肢变为鳍状,这说明生物能 ______环境;茂密的森林中,空气远比喧闹的城市清洁、新鲜、湿润,这说明生物的生活能_______ 环境。25、(5分)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一类是 、 、 、 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
26、(2分)一定区域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7、(2分) 生物为了获取能量而捕食其他生物形成的链叫 。从总体上看,食草动物的数量比食肉动物 。
28、(3分)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 流动;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 ;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 。
29、(5分)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 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 的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这个能力是有一定 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0、(3分)被誉为“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得分
评卷人
三、识图与分析(本题包括1个题,共12分)
31、(12分)右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 。
(2)图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 。
(3)图中消费者是 和 。
(4)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的数量减少,则虫的数量会 。
(5)植物、鸟、虫三者中,数目最多的是 。如果植物被喷过农药,则三者中,体内农药含量最高的是 。
(6)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是 、 、 。
(7)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 的关系。
得分
评卷人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1个题,共10分)
32、(10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
(1)作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 值。
(4)得出的结论是 。
(5)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 ,需要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环境。
(6)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沂源县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D
C
D
B
D
C
A
C
A
B
D
A
B
B
A
D
B
二、理解与应用(每空1分,共38分)
21、营养物质 呼吸 废物 反应 生长和繁殖 病毒 细胞
22、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样本
23、营养物质 阳光 空气 水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生存空气
24、适应 影响
25、光 温度 水 空气 生物因素
26、生物 环境
27、食物链 多
28、食物网 消耗 积累
29、数量 所占比例 动态 自动调节 限度
30、森林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生物圈
三、识图与分析(每空1分,共12分)
31、(1)生产者 (2)分解者 (3)虫 鸟
(4)先增多后减少 (5)植物 鸟
(6)阳光 空气 水 (7)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
四、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10分)
32、(1)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光 明亮 阴暗 (3)平均
(4)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5)湿度 潮湿 干燥 (6)相同
七年级生物测试卷
一、 选择题
1、 植物细胞中,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构是 ( )
A.细胞膜 B.叶绿体 C.细胞核 D.线粒体
2、 在细胞中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各种物质的稳定和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结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核
3、 在植物细胞结构中维持植物正常形态并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核
4、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中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壁
5、炒苋菜时汤会变红,红色物质主要来自于细胞的( )
A 细胞膜 B 细胞壁 C 液泡 D 细胞核
6、下列哪种细胞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 ( )
A 洋葱表皮细胞 B 西红柿果肉细胞
C 黑藻叶片细胞 D 血管内表皮细胞
7、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线粒体 C 液泡 D 叶绿体
8、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相当于发动机的结构是 ( )
A 叶绿体 B 液泡 C 线粒体 D 有机物
9、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的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 A.防止水溢出 B.防止观察材料受损害 ( )
C.防止出现气泡 D.防止盖玻片受损
10、根据细胞内部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下列结构相当于边防检查站的是( )
A 细胞质 B 细胞膜 C 细胞壁 D 线粒体
11、一个细胞连续分裂四次后,最多可以形成多少个细胞 ( )
A 4个 B 8个 C 16个 D 32个
二、 填空题
1、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 、 、
和 。
2、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以 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细胞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
4、连线题 请将下列名词与其相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细胞壁 a里面含有遗传物质
②细胞核 b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③液泡 c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透明粘稠物质,含液泡
④细胞膜 d使有用的物质不能随意渗出细胞,有害物质不能轻易进入细胞内 ⑤细胞质 e内含细胞液
一、 选择题
1.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细胞结构中能进行能量转换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内质网 D.线粒体
3.人体细胞最外面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叶绿体 D.细胞核
4.临时装片出现了气泡,这主要是哪个操作步骤不符合要求
A.净片 B.滴水 C.盖片 D.染色
5.(2008济宁)下面关于细胞有关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只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C、烟草中的尼古丁存在于细胞液中
D、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6.(2008常德)组织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之一。下列哪种组织是人和动物体不具有的?
A.上皮组织 B.输导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7.(2008莱芜)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到0.9%的生理盐水中,而不能涂抹在清水中。目的是
A.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 B.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
C.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 D.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
8.(2008济南)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①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 ④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均匀地涂抹几下
⑤滴加碘液染色 ⑥盖上盖玻片
A.①③④⑥⑤ B.②③④⑥⑤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9.(2008泰安)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
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 方法 。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 其它 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健康人 的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的成分是( )
A.葡萄糖 B.水 C.无机盐 D.血细胞
2.原尿中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 )
A.尿素 B.水 C.无机盐 D.葡萄糖
3.下列是某被测试者血管、肾小囊腔和输尿管内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试分析P和Q各是什么物质?( )
血管 肾小囊腔 输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
A.P是葡萄糖,Q是无机盐 B.P是氨基酸,Q是葡萄糖
C.P是尿素,Q是无机盐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4.(2013?山东东营)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右图为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
B.血液经过②和④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
C.④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④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③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尿素含量大大降低
5.与肾小球相连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所流的血液依次是( )
A.动脉血、动脉血 B.静脉血、静脉血
C.动脉血、静脉血 D.静脉血、动脉血
6.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③④⑥ B.④⑥⑦ C.①②⑧ D.⑥⑦⑧
7.在一般情况下,尿液中尿素的浓度总是大于原尿中尿素的浓度,其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管将大部分尿素重吸收 B.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分重吸收
C.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尿素 D.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壁的细胞产生尿素
8.(2013?山东烟台)某病人验尿时发现尿中有血细胞,根据下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A.图中①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B.图中②与③之间发生堵塞
C .图中③的功能产生障碍 D.图中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发生改变
9.尿液中尿素主要来自体内哪种物质的氧化分解?(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
10.我们每日应喝适量的水,这有利于( )
A.对葡萄糖的吸收 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D.肾小管的重吸收
11.汗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皮脂
12.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13.(2013?山东济宁)右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C.血液通过③后,尿酸、尿素减少,血液变成静脉血
D.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
14.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是( )
A.含废物多的动脉血 B.含废物少的动脉血
C.含废物多的静脉血 D.含废物少的静脉血
15.如下图所示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时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Ⅱ是小肠
B.若Y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则Ⅲ为肺动脉
C. 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管,则Y一定是尿素
D.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
16.取某健康人肾脏不同部位的液体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 下表所示数据(单位:克/100毫升)。推测丙是( )
成分 甲 乙 丙
水 90 99 95
蛋白质 7.0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50
尿素 0.03 0.03 2.00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17.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血细胞和葡萄糖
C.尿酸和尿素 D.血细胞和无机盐
18.下表是某正常人血浆、原尿、尿液中M和N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表分析( )
项目 血浆 原尿 尿液
M(克/100毫升) 0.03 0.03 1.8
N(克/100毫升) 0.1 0.1 0
A.M是葡萄糖,N是尿素 B.M是蛋白质,N是葡萄糖
C.M是氨基酸,N是血细胞 D.M是尿素,N是葡萄糖
19.下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尿素是在甲处形成的
B.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C.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可在乙处滤过并形成尿液
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会于丁处被重吸收
20.下图所示为人体某部位的部分血管,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经肺循环后,c中血液氧气含量增多,营养物质含量不变
B.若b为小肠处毛细血管网,则c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C.若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则c中为代谢废物减少的静脉血
D.若b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网,则c中含营养物质较多
21.李大爷去医院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可能是他泌尿系统的哪个部位发生病变造成的?( )
A.肾小球 B.膀胱 C.肾小管 D.肾盂
22.下图为肾单位模式图。形成原尿和尿液的场所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3.当我们进入温度较高的环境时,往往会出现脸色红润、身体出汗的现象,这些现象与皮肤的下列哪项生理功能没有直接联系?( )
A.感受外界刺激 B.排泄作用
C.分泌皮脂 D.调节体温
24.具有排泄、分泌和调节体温作用的皮肤结构是( )
A.血管 B.汗腺
C.皮脂腺 D.毛发
25.在运动场上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
A.保护和调节体温 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调节体温和排泄 D.排泄和保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2013?江苏连云港)(10分)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中填数字,“ ”上填名称)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 [ ] 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
(3)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 病。
27.(10分)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
主要成分 血浆(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液体(克/100毫升) 尿液(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28.(10分)下图是人体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对原尿中的物质进行重吸收是有选择的,程度也不同。重吸收的主要有部分无机盐、大部分水和全部 等物质。
(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进行滤过作用时,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这些蛋白质 主要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 内最终被分解成
才能被机体吸收,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消化液中的 。
(3)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连接着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 脉,检测比较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中所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量,发现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没有发生 ,此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处于 状态。
(4)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代谢废物没有从尿液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还有 哪些途径? 。
29.(10分)下表中数据是取自某正常人原尿和尿液的样品,下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根据表格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中填写序号,“ ”内填写文字。)
物质 样品A(克/升) 样品B(克/升)
葡萄糖 0 1.0
无机盐 16.0 7.5
蛋白质 0 0
尿素 2.0 0.3
血细胞 无 无
(1)根据表内数据分析,原尿是 (填“样品A”或“样品B”),存在于图中的[ ]肾小囊腔中。
(2)尿液是原尿经图中[ ]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的,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的 、大部分的 和部分无机盐。
(3)若[5]肾小球有炎症,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 ;若 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尿液中会出现 。
30.(10分)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分解成 后 ,才能通过小肠的a过程进入血液运往全身。如果一边吞咽食物一边说笑,会导致食物误入气管,这是因为吞咽时 来不及盖住喉口。
(2)血管②中的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后,②血液中的 减少。
(3)某人患肺炎后,医生在其上肢静脉处注射消炎药,则药物到达肺部至少要经过图中A腔 次。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解析: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②肾小球、④肾小囊和⑤肾小管组成,而①是入球小动脉,A项不正确。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物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不是尿液,B项不正确。肾小囊里面的液体为原尿,①是入球小动脉,其内含有血浆,原尿与血浆相比 ,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C项不正确。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形成尿液,③肾静脉内的液体与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尿素含量大大降低,D项正确。
5.A 解析:入球小动脉是由肾动脉分支形成的,在肾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因而,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是动脉血。由于在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也是动脉血。
6.B 解析: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即排泄,人的排泄途径有三条:在肾脏中形成尿液,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皮肤排出一部分的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7.B
8.A 解析:血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正常情况下,血细胞不能透过血管壁进入尿液中,但在原尿的形成过程中,当肾 小球(血管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壁的通透性改变,将导致原尿中出现血细胞,进而导致血尿。图中①代表肾小球,②代表肾小囊,③代表肾小管,④代表收集管。②与③之间发生堵塞,将影响尿液的形成。③的主要 作用是重吸收,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因此,③功能障碍不会导致血尿。动脉、静脉结构发生改变,渗出的血细胞不会经过肾脏的功能单位——肾单位,因此不会出现在尿液中。
9.B 解析:尿素是一种含氮的代谢产物,糖类和脂肪是不含氮的有机物,代谢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物,代谢产物中除了水、二氧化碳外,还有尿素。
10.C 11.D
12.B 解析: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一 部分水和无机盐随着尿液排出,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氧气减少。
13.C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项正确;每个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题图中②为肾小囊,③为肾小球,④为肾小管,B项正确;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 、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但血液仍为动脉血,C项错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D项正确。
14.D
15.A 解析:脂肪的消化是在小肠中进行的,小肠中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脂肪在小肠中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导致小肠内脂肪含量下降。因此,若Y表示摄入的脂肪,则Ⅱ是小肠,A项正确。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 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 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由含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则Ⅰ为肺动脉,Ⅱ为肺泡外毛细血管,Ⅲ为肺静脉,B项错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尿素的浓度会明显增高,C项错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Y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其含量不仅减少,而且减少为0,D项错误。
16.C
17.A 解析:原尿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在血液流经肾 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所以原尿和血浆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18.D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从表中可以看出,尿液中没有N,而血浆和原尿中有N,且含量较多,由此判断,N是葡萄糖;尿液中有大量M,而血浆和原尿中只有少量的M,由此判断,M是尿素。
19.C 解析:尿素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形成,A项错误;乙是肾脏,为人体内主要的排泄器官,而不是唯一的排泄器官,B项错误;血液中的尿素等 代谢废物可在肾脏滤过并形成尿液,C项正确;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会于乙处被肾脏重吸收,而非丁处,D项错误。
20.C 解析: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营养物质含量不变;血液流经小肠时,由于小肠吸收了营养物质,则变为 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只进行了滤过作用,所以从肾小球流出的血液仍为动脉血;由于血液经过肾小管外毛细血管时进行了重吸收,则血液变为含营养物质增多的静脉血。
21.A
22.B 解析:血液经肾小球发生滤过作用,在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形成尿液。
2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皮肤功能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掌握好基础知识——皮肤的功能;二是要明确题意;三是要综合考虑问题,对错误选项进行排除。
2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解答此类题目,必须全面、正确地掌握基础知识。根据皮肤的功能,同时具备这三种功能的只能是汗腺。
25.C 解析:汗液中含有人体代谢所产生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大汗淋漓说明汗液排出多,代谢废物排出得多,而满脸通红说明皮肤温度高,那么,由皮肤直接向外散发的热量就较多,从而在产热多时仍然能保持体温恒定。
26.(1)肾单位 (2)滤过 ⑤ 肾小管 (3)糖尿
解析:(1)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紧贴它的肾小囊内壁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而剩下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3)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有葡萄糖。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
27.(1)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尿液主要排出的是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分。(2)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多指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不透过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3)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解析:在掌握肾单位各部分功能的基础上,仔细对表中各种成分的变化进行比较,就不难回答该题。
28.(1)葡萄糖 (2)氨基酸 消化酶(或蛋白酶) (3)气体交换 结合 (4)呼气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出汗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
29.(1)样品 B 4 (2)6 葡萄糖 水 (3)蛋白质 胰岛 葡萄糖(“糖尿”也可)
解析:由于样品B中含有葡萄糖,所以B为原尿。患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小球的通透 性增强,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均可滤过到肾小囊腔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肾小球发炎,尿液中均能检测到葡萄糖。
30.(1)氨基酸 会厌软骨 (2)滤过 尿素 (3)1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2.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试题
3. 2017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4. 七年级下册生物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5.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试卷
6. 七年级上册生物绿色植物单元卷子
7. 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8. 单元练测卷七年级生物上册答案
9.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10.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试卷解析
[img]初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 一个草履虫分裂成两个 B .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 C.小麦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D. 柳树扦插繁殖
2. 请把家蚕生殖发育过程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幼虫 ②蛹 ③受精卵④蚕吐丝作茧⑤羽化
A.①②③④⑤ B. ④①③②⑤ C. ③①④②⑤ D.③②①④⑤
3. 鸟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一定具有哪几种行为()
A.求偶、交配、产卵B.求偶、产卵、孵卵
C.产卵、育雏、营巢D.求偶、产卵、育雏
4. 下列都为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有耳垂和无耳垂③长发和黑发④白毛和红眼睛⑤高鼻梁和单眼皮⑥卷舌和不卷舌
A.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①②⑥ D. ④⑤⑥
5. 自然界中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种族性状相对稳定是因为生物具有()
A.遗传的特性B.变异的特性C.进化的特性D.自然选择的特性
6.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治病基因a)的孩子,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A .AA和AA B. Aa和AA C. Aa和Aa D. Aa和aa
7. 人的组织细胞(体细胞)、红细胞、精子细胞、卵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条数依次为()
A.0 23 46 23 B.46 46 23 23 C. 46 0 23 46 D. 46 0 23 23
8.下图是有关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五者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 B.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C.遗传物质是染色体 D.DNA是重要的遗传物质
9. 生命起源于()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别的星球 D火山岩石
10. 下列动物有低等到高等排列顺序是()
①鱼类 ②鸟类 ③爬行类 ④哺乳类 ⑤昆虫类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④ C. ⑤②③①④ D. ⑤①③②④
11.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B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C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 D水传播和虫媒传播
12. 下列对免疫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 B免疫功能对人体都是有益的
C免疫可分为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和后天性免疫(特异性)
D免疫并不都是对人体有益的
13. 安全用药是关人体健康,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B 越贵的药药效越好
C 服用药量越大功效越快 D 处方药可以在 药店随意购买
14. 能产生抗体的组织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15. 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有()
①不吸烟不喝酒 ② 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③ 坚持体育锻炼 ④拒绝毒品⑤按时作息 ⑥营养配餐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⑤⑥
16. 下列属于传染病的是()
A胃病 B流行性感冒 C心脏病 D糖尿病
17.给 儿童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 措施 中的()
A.切断传播途径 B.消灭病原体 C.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传染源
18.我国现已执行“酒驾入刑”,其科学根据是,过量的酒精可以麻痹人的()
A.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 C.消化系统 D.神经系统
1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B.鸡的芦花和非芦花
C.家兔的白毛和黑毛 D.常晒太阳,皮肤变黑
20.下列几个系统中,在长期的进化中,最后可能形成警戒色的是()
A.草地、无毒昆虫和食虫鸟 B. 草地、有毒昆虫和食虫鸟
C.枯叶、无毒昆虫和食虫鸟 D. 枯叶、有毒昆虫和食虫鸟
二、连线题(16分)
1. 将鸡卵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结构 功能
A卵壳 a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
B卵黄 b提供胚胎发育的氧
C胚盘 c 起保护卵的作用
D卵白 d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水分
E气室 e将来孵化成为雏鸡的重要成分
2. A传播途径 ①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B传染源 ②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经历途径
C易感人群 ③缺乏免疫力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三. 判断题(10分)
1.人所患的各种疾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 的 。( )
2.人出过麻疹后不会再患此病。( )
3.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可去药店购买。( )
4.在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
5.生男生女由卵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 )
6.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
7.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之间相似性状就越多。( )
8.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
9.西药是化学合成制剂,有副作用,中药是纯天然药物,无副作用。( )
10.有人一辈子吸烟照样活到90岁,可见吸烟的危害并不严重。( )
四. 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 染色体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物质组成,每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个DNA分子,其形态结构特征是________。
2.如图是某家族的关系谱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Y,其中Y染色体来自________(填1或2),9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她的母亲如果再生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的性别决定于________(填5或6)。
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若5和6为双眼皮,则9可能为单眼皮吗__ ______。7和9属于________(填直系或旁系)血亲。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________。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不断进化
4.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
5.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当你和你的朋友们一起参加 篮球 赛,为了能够投篮得分,你首先需要_______健康;如果打的好了,你会感到兴奋,快乐和自豪,这属于________健康;当你与队友庆祝时,你和他人愉快相处,显示了你在_ _______的健康。
五.实验题(12分)
炭疽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下图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炭疽病的试验流程。
第一次注射 第二次注射(10天后)
A组 注射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疫苗(10天后健康生活) 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毒(10天后健康生活)
B组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0天后健康生活) 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毒(10天后全部死亡)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给A组绵羊注射炭疽病疫苗后,绵羊体内的淋巴组织就产生相应的 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与_______结合,消灭病毒。
2.B组绵羊在实 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 ____。
3.实验中A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全部正常生活,这种免疫叫________免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ACA 6—10CDCBD 11—15ABACA 16—20BCDDB
二、连线题
(1)A---c B---a C---e D---d E---b
(2)A--② B--① C---③
三 、判断题
1—5×√-× 6—10√√√-
四、填空题
1.DNA 蛋白质 一条(个) 双螺旋
2. 1 -- 6 有 旁系
3. 自然选择 遗传 变异 自然选择
4. 简单 复杂 低等 高等 水生 陆生
5. 身体上 心理 社会适应方面
五、实验题
1.抗体 抗体 抗原
2. 对照
3. 特异性(后天性) 注入毒性减弱的炭疽病毒在甲组体内产生相应抗体,使其在第二次注射后起到消灭炭疽病毒的作用。
初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生物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梳理与测试卷附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两套
★ 2017初二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卷
★ 2017年初二生物会考试卷答案
★ 初二生物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梳理
★ 初中生物期末复习基本攻略
★ 初二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
★ 2020初二暑假作业生物参考答案人教版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基本结构综合测试卷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多做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基本结构综合测试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基本结构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导学号60100286
A.细胞膜主要由C、H、O、N、P元素组成
B.膜结构是细胞器的主要结构
C.生物膜的流动性、选择透过性均与膜中蛋白质有关
D.细胞中不同部分在结构、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
[答案] B
2.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导学号60100287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答案] B
[解析] 内质网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既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加工、包装、运输有关,又与脂质、胆固醇代谢、糖原的分解、脂溶性毒物(如苯巴比妥)的解毒作用有关。因此四个选项均是内质网的功能。但就题中所阐述的结构特点看,表达的是其重要功能之一——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例如,细胞内合成的血浆蛋白、免疫球蛋白、胰岛素、甲状腺球蛋白等各种分泌蛋白,正是从这些膜构成的管腔内通过而排出细胞的。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60100288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蛋白质与RNA可以从核孔自由出入
C.蓝藻与绿藻都在叶绿体中完成光合作用
D.核糖体和线粒体都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
[答案] A
[解析] 生物膜的功能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故A正确。蛋白质与RNA可以从核孔进出但不是自由进出,故B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因为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故C错误。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故D错误。
4.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导学号60100289
A.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答案] A
[解析] 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但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故A错误。精卵细胞的接触依赖于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传递,故B正确。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需要依赖靶细胞膜上的受体,故C正确。高等植物胞间连丝属于信息交流,故D正确。
5.(2014•济南一中)有人说“细胞是生命的单位”,提出了如下几种理由,其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导学号60100290
A.从细胞内分离出的结构不能在细胞外长时间培养和生存
B.新陈代谢主要在细胞中进行
C.构成不同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相同
D.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 C
[解析] 细胞内分离出的结构表现在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故A支持。新陈代谢是生命基本特征,主要在细胞中进行,故B支持。构成不同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相同,说明细胞的相似性,故C不支持。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单位,故D支持。
6.人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精子(含有很少细胞质)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说明() 导学号60100291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C.遗传因素的影响
D.细胞的功能决定寿命
[答案] B
[解析]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核、质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个,都会使细胞寿命大大缩短。
7.(2015•聊城月考)研究人员对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进行了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则甲、乙、丙、丁4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 导学号60100292
核仁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结果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结构破坏
丁 + + + + + + 外层结构破坏
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①衣藻 ②硝化细菌 ③乳酸菌 ④蓝藻 ⑤蛔虫 ⑥水稻
A.④①⑥② B.①⑤④⑥
C.①④⑤⑥ D.④⑤⑥①
[答案] D
[解析] 甲没有核仁,没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应是蓝藻;乙有核仁,没有叶绿体,但有中心体,没有细胞壁,应是动物,蛔虫;丙有细胞壁,有核仁,无中心体,可能是水稻的细胞;丁各种结构都有,应是衣藻。
8.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单层膜的是() 导学号60100293
A.液泡和核糖体 B.中心体和叶绿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内质网和线粒体
[答案] C
[解析] 核糖体、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溶酶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是单层膜结构。
9.(2015•兰州一中)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60100294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答案] C
[解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故A正确。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故B正确。细胞核不一定位于细胞正中央,故C错误,DNA主要在细胞核内,故D正确。
10.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不同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下图为某组织细胞的结构简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60100295
A.若该细胞是胰脏腺泡细胞,①处附近可能分布较多数量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B.若该细胞是皮肤表皮细胞,其细胞核膜上核孔的数目较多
C.若该细胞是肾小管上皮细胞,①处附近可能分布较多的线粒体
D.若该细胞是胰腺细胞,其细胞核膜上核孔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大
[答案] B
[解析] 据图分析,胰脏腺泡细胞分泌胰蛋白酶,需要较多能量合成蛋白质,而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修饰加工相关,故A正确。皮肤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起保护作用,代谢强度低,合成蛋白质较少,故核孔较少,故B错。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吸收原尿的无机盐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故C错。胰腺细胞合成胰蛋白酶,需要较多核糖体和RNA,故D正确。
11.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导学号60100296
A.核仁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
[答案] D
[解析] 核糖体功能是合成蛋白质,故D正确。
12.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导学号60100297
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②具有双层膜 ③含有DNA ④产生氧气 ⑤水作为生理功能的一种原料 ⑥内部含有酶
A.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叶绿体与线粒体都有DNA和RNA,内部含有酶,水作为反应原料,具有双层膜结构,线粒体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叶绿体产生氧气,所以B选项正确。
13.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导学号60100298
A.抗体 B.胆固醇
C.维生素D D.核酸
[答案] D
[解析] 内质网与蛋白质和脂质的形成相关。抗体是蛋白质,故A正确。胆固醇是脂质,故B正确。维生素D是脂质,故C正确。核酸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和叶绿体,与内质网无直接关系,故D错。
14.蛔虫细胞内肯定没有下列哪种细胞器() 导学号60100299
A.核糖体 B.内质网
C.中心体 D.线粒体
[答案] D
[解析] 核糖体细胞都有,故A错。内质网真核细胞都有,故B错。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故C错。蛔虫进行无氧呼吸,故无线粒体,故D正确。
15.(2014•南昌)在高倍镜下看到的叶绿体是() 导学号60100300
A.绿色,棒状
B.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C.黄色,棒状
D.黄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答案] B
[解析] 叶绿体含叶绿素,为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线粒体为棒状,故B正确。
16.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60100301
A.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B.心肌细胞比唾液腺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C.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D.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答案] A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汗腺细胞分泌物中无蛋白质,所以汗腺细胞中核糖体数并不比肠腺细胞多;心肌细胞代谢强度高于唾液腺细胞,故含有更多线粒体;因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较强分泌能力而含较多高尔基体。
17.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60100302
A.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
B.与不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是不同的
C.与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答案] C
18.关于细胞器的界定,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细胞器是细胞内以膜跟细胞质隔离的相对独立的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下列哪种结构不能称为细胞器() 导学号60100303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答案] B
[解析] 核糖体本身无膜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不能称之为细胞器。
19.(2014•济南一中)要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应选取下列哪种实验材料?()
导学号60100304
A.冷冻的动物肝脏 B.新鲜的动物小肠
C.幼嫩的植物叶片 D.新鲜的动物肝脏
[答案] D
[解析] 冷冻的动物肝脏,线粒体活性低,故A错。新鲜的动物小肠代谢强度不如新鲜的动物肝脏,故线粒体数量较少,故B错,D正确。叶片含叶绿体,绿色会掩盖线粒体被健那绿染成的蓝绿色,故C错。
20.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导学号60100305
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有利于进行细胞分裂
B.蚕豆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有利于吸收水分
C.人的神经细胞有多个突起,有利于与多个细胞联系
D.家兔毛细血管细胞扁平状,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A
[解析] 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正在分裂的细胞,之所以呈正方形,是因为这些细胞尚未生长。并不是有利于进行细胞分裂,故A错。蚕豆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为根毛,增加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故B正确。人的神经细胞有多个突起,有利于兴奋传递,故C正确。家兔毛细血管细胞扁平状,有利于物质通过,故D正确。
21.下列操作中不属于加速黑藻细胞细胞质流动的方式是() 导学号60100306
A.放在光下培养 B.放在20℃~25℃水中
C.煮沸 D.切伤部分叶片
[答案] C
[解析] 光会诱导光合作用加强,故A正确。适宜温度时细胞代谢加强,故B正确。煮沸使细胞死亡,故C错。切伤部分叶片,细胞会加强代谢修复,故D正确。
2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60100307
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
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C.水分子和钾离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轮藻细胞
D.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轮藻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水分子进出轮藻细胞为自由扩散,钾离子进出轮藻细胞为主动运输,因此C项是错误的。
2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导学号60100308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叶绿体和线粒体两大细胞器在细胞内的分布。活细胞内细胞质是流动的,而叶绿体在细胞质内,所以叶绿体也不可能是固定不动的;叶绿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受光的影响,是不均匀的;黑藻是真核生物,且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因此细胞中有线粒体分布;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所以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主要原因。
24.(2014•吉林大学附中)下列关于蓝藻与酵母菌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60100309
A.蓝藻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蓝藻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蓝藻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则不能
D.蓝藻与酵母菌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答案] C
[解析] 蓝藻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用于合成蛋白质,A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细胞,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蓝藻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正确;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蓝藻与酵母菌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2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60100310
A.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B.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内或膜表面进行的
C.细胞膜把细胞分隔成许多小区室
D.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答案] C
[解析] 生物膜系统的重要功能有三点:(1)细胞膜是膜系统中重要的生物膜,在对细胞内环境稳态、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交换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庞大的膜系统为酶提供了广阔的附着位点,保证了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3)由膜系统把细胞内分隔成许多小室,使细胞内的重要化学反应互不干扰,高效、有序地进行。其中A、B、D选项符合上述功能,而C选项把生物膜错误地理解成了细胞膜。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依次先后出现在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部位。请据右图回答:
导学号60100311
(1)图中〔⑦〕是________,在〔②〕________中合成糖蛋白。〔①〕的功能是________,〔③〕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⑦〕在图〔〕________中形成成熟蛋白。〔⑤〕来自〔〕________。
(3)用标号来表示⑦的运输过程:________。
(4)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________和________上有一定的连续性。
(5)〔⑦〕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所需的大量能量是由〔〕________供给。
(6)此动物对⑦具有________功能。
[答案] (1)蛋白质类分泌物 内质网 合成肽链 内质网 (2)④ 高尔基体 ④ 高尔基体 (3)②→③→④→⑤→⑥ (4)结构 功能 (5)⑧ 线粒体 (6)合成和分泌
27.(10分)下图表示夏季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情况,图中数字为一天中的时间,请回答:导学号60100312
(1)中午12时左右,叶绿体的方向与其他时段不同,表现为__________,其意义为________。图中其他时段显示叶绿体在不同方向的光照下能够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先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所描述的现象说明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________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4)在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如右图所示,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和细胞质流动方向为()
A.左侧、顺时针 B.右侧、顺时针
C.左侧、逆时针 D.右侧、逆时针
[答案] (1)以较小的受光面积正对阳光 不被强光灼伤 使叶绿体能接受较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2)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的情况 (3)光照 (4)C
28.(10分)(2015•济南一中)下图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上图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属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作出该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注射一定量的用于合成物质⑦的用3H标记的亮氨酸,则被标记的亮氨酸在该细胞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若丙图中①表示某种细胞器,则乙图中表示该细胞器的标号是________。
[答案] (1)甲、乙 丙 甲乙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丙没有 (2)①→③→⑥ (3)②
[解析] (1)据图分析,丙为细菌,为原核生物,甲乙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氨基酸形成分泌蛋白到细胞外,依次经过细胞结构:②核糖体、①内质网、③高尔基体、⑥细胞膜。(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细胞器核糖体。
29.(10分)下图甲、乙分别为高等植物、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乙表示牛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乳汁的具体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60100314
(1)若用甲图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应去掉图中______(填序号)。
(2)乙图区别于甲图特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甲细胞内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填序号)中,从而决定了该结构是整个细胞________的控制中心。
(4)牛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乳汁所需的营养物质由其附近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供给。下面表格是牛乳汁和血浆的部分成分比较。据图乙和表格内信息回答问题。(单位:g/100 mL)
成分 水 Na- K- 葡萄糖 乳糖
血浆 91.00 0.34 0.025 0.05 0.00
乳汁 86.00 0.05 0.15 极微量 4.60
成分 甘油三酯 氨基酸 酪蛋白 抗体
血浆 0.06 0.002 0.00 2.60
乳汁 3.70 极微量 2.80 0.07
①与血浆相比,乳汁中特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②乳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一种脂肪类物质),合成甘油三酯的细胞器是________。
③据图乙分析,表格中不能在乳腺上皮细胞中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________。
④用14C标记的氨基酸饲喂牛,发现牛乳汁中的酪蛋白亦出现放射性。在酪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回答)。
[答案] (1)6、9 (2)中心体
(3)4 遗传和代谢 (4)①酪蛋白、乳糖 ②内质网
③抗体 ④8→10→3
[解析] (1)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与大液泡,应去掉图中的6、9。
(2)甲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乙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
(3)甲细胞内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4)从表中看出,①与血浆相比,乳汁中特有的成分是酪蛋白、乳糖。甘油三酯是脂质,合成脂质的细胞器是内质网。表格中不能在乳腺上皮细胞中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抗体,抗体是在浆细胞中合成的。酪蛋白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最后经细胞膜分泌出细胞。
30.(10分)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导学号60100315
(1)实验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目的: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细胞膜中的蛋白质。
(3)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材料:细胞膜样液、稀释的蛋清、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剂等。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洁净试管2支,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向甲试管中滴加2 mL的细胞膜样液,向乙试管中加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向甲、乙两试管中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现象:
甲试管中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试管中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现象
(5)第二步:2 mL稀释的蛋清
第三步:滴加双缩脲试剂A液1 mL,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振荡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6)变为紫色 变为紫色
关于周测卷十八生物和生物卷子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