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一课一练周测卷答案,以及一课一练测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一课一练的电子版所有试卷和答案
- 2、八年级上册 物理一课一练的答案
- 3、跪求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一课一练试卷答案
- 4、七年级上数学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答案p72
- 5、政治一课一练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 6、21世纪大学英语学生自主学习一课一练测试题第三册的答案谁有啊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一课一练的电子版所有试卷和答案
第一部分:
答案:B/D/B/C/A
第二部分:
答案:C/C/C/D/A
第三部分:
答案:A/D/D/C/D
扩展资料
这张卷子考察时间状语:
表示时间的词或词组,一般放在句子的末尾或开头。表某个动作或完成对应的时间。
一般现在时,表示一般状态、习惯动作、客观规律和永恒真理。
现在进行时,表示说话时或目前一段时间内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表感情色彩,加强语气。
现在完成时,表示目前已完成的动作,强调对现在的影响。时间是算到你说话的时候为止,而且现在完成时有一些标志性的时间状语。
[img]八年级上册 物理一课一练的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测试题(附答案).doc
.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测试题物理试卷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共34分).1.如图1示电路中,人教版新课标第一网当开 ...
2005—2006学年度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B卷(附答案).doc
.5—2006学年度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B卷(附答案)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要使笛子发出声音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共34分).1.如图1示电路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必须 ...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练习题(附答案).doc
.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练习题1.按照图1至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图,分别将实物图中的各元件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2.根据实物连线图(图5至图10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共34分).1.如图1示电路中,人教版新课标第一网.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练习题1.按照图1至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图,分别将实物图中的各元件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2.根据实物连线图(图5至图10 ...
2004—2005年度春季人教版九义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附答案).doc
.4—2005年度春季人教版九义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附答案)总 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得 分请你注意:1.本卷共四大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4分).1.如图1示电路中,满分100分,人教版八年级语上册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5章)期末复习物理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
.年级物理(上)期练习试卷30分年级,共34分).1.如图1示电路中,满分100分,每小题3分)每个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序号填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1.有甲、乙两个发声体,物理试题第 ...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B卷)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B卷)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共34分).1.如图1示电路中,满分100分,每小题3分)每个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序号填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1.有甲、乙两个发声体,八年级物理测试题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B卷)
人教版新课标2005年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doc
.D.声音在铸铁管中产生了折射2.在雷电来临时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共34分).1.如图1示电路中,满分100分,每小题3分)每个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序号填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1.有甲、乙两个发声体,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绝,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是因为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 ...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和答案
.2、毛毛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共34分).1.如图1示电路中,满分100分,每小题3分)每个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序号填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1.有甲、乙两个发声体,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绝,当毛毛靠近镜子时,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它在镜子中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
跪求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一课一练试卷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等)
回声定位:声波发出遇障碍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
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碎石)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 m/s,计算中取C=3×108 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8×1012 km/s。
二、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辉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包括透镜)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球面镜:1、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2、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四、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五、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
六、看不见的光
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加热、拍红外线照片诊病、夜视仪、遥控。
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
○雾灯用黄光的理由: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二、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像的性质 像 距( v ) 应 用
u 2f 倒立缩小实像 f v2f 照相机
u = 2f 倒立等大实像 v = 2f(实像大小转折)
f u2f 倒立放大实像 v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f 正立放大虚像 v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四、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物镜焦距较短,物体通过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焦距较长,物镜成的像经过它成放大的虚像(像放大镜)。
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注: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天文望远镜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视角越大,成的像越大。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 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七年级上数学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答案p72
14、甲乙两人各自带了若干钱,如果甲得到乙的钱的一半,那么甲共有钱50.如果乙得到甲所有钱的三分之二,那么乙也共有钱50。问:甲乙各带了多少钱?
解:设甲带钱a元,乙带钱b元
a+1/2b=50(1)
b+2/3a=50(2)
化简
2a+b=100(3)
3b+2a=150(4)
(4)-(3)
2b=50
b=25元
a=50-25/2=37.5元
甲带了37.5元,乙带了25元
15、甲乙两人在银行共存款若干元,已知甲存款数的四分之一等于乙存款数的五分之一,又已知乙比甲多存了24元,甲乙各多少元?
解:设甲有a元,乙有b元
1/4a=1/5b
b-a=24
解得
a=96
b=120
政治一课一练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
九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右图“北京欢迎你”。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
在北京举行。中国之所以能够无可争议地获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原因是 ( D )①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②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④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A.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2.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中国的声音再一次受到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和重视。这表明( C )①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③和平与繁荣是世界各国都在不断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 ④有了联合国,界和平就必然能够实现A.①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3.中国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掉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在2004年9.5%的GDP增长中,仍有高达6%以上来自固定资产的投入;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中国企业的纯利润只有1.5美元。这些数据告诉我们( D )
①我国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故步自封、止步不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右图是优秀共产党员、普通的乡邮递员王顺友在深山中
跋涉。王顺友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B )
①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③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④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 D.③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如同“大海中的航船”三者的关系是 ( A ) A.经济建设中心是航船,两个基本点是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 B.没有“一个中心”,就没有“两个基本点”C.四项基本原则是经济建设航船的前进动力D.改革开放是经济建设航船的政治保证6.右图“文成公主”。从文成公主的入藏的史实和今天的政治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C )
①中华民族是历史上的一些民族融化而成的②汉族与藏族在历史上有同一个祖先 ③我国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④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A.①B.①② C.①④D.①②③④
7.当前一种携带着H5N1病毒的禽流感正在全球蔓延。在跨国旅行非常普遍的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就可以随着航班而到达世界任何地方,发展成为一场全球的公共事务危机。“全球流感预防部长会议”呼吁国际社会建立联合行动机制,制订共同应对计划。中美两国同意在加强禽流感防控领域双边、全球和区域合作上采取共同行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 A.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能也不应该把自己封闭起来 B.加强高致病禽流感的防控,终于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起来 C.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防控高致病禽流感D.现代科技使世界一天一天变的更加开放
8.到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达到13亿。由于中国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各推迟了4年。我国13亿人口的到来,说明 ( D ) ①我国为世界人口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②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直接影响了吃饭问题、就业问题、入学问题 ③我国依然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④我国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9.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右图“从砍树模范到种树模范”的寓意进行
观点概括 ( C ) A.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B.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C.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D.地球的人类共有的家园
1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指出,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必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①只有发展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②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③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关键 ④当今世界,各国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11.2000年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国家提出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2004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2005年国家提出信息化发展战略。要实现这四个重要的发展战略,必须( D ) ①发展科学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大力培养人才,因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③发展教育,因为教育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A.① B.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漫画“拿起它你就已经吃掉了森林”。
漫画的寓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 ( D ) A.由于使用筷子,人类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B.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C.必须减少使用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保护自然资源,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该负的责任 13.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国家环保总局3月17日宣布,2005年6月 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这两个主题强调 ( B ) ①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 ②在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不加强宣传,就不能够创造山川秀美的家园 ④必须在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A.① B. 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右图“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标志”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 D )①丰富多彩、光辉灿烂 ②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 ③如同悠久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④是世界性的文化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A.①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5.右图“负荆请罪”的寓意是( A )A.知错必改、君子坦荡荡的宽广胸怀B.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C.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16.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公安局长任长霞,亲民爱民、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雷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说明( D )
①中华民族冲突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冲突美德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影响 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薪火相传A.①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7.右图“毛泽东手书-长征”。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而且是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从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中,我们感受到( B )
A.中华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B.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伟大民族精神C.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D.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18.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粉碎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涛的分裂主义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终于以自己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告诉我们 ( A )
①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仍然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④青少年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
19.右图“红旗渠”。红旗渠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十分困难情况下,河南林州人民艰苦创业,奋战十年修成的。红旗渠总长1500公里,总干渠开凿在悬崖峭壁上,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响誉海内外。由此而形成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说明 ( D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成就伟业 ③一个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伟大的民族精神是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力量之源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20.2005年10月是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掠145周年纪念。圆明园回归国宝牛首、虎首、猴首和猪首铜像南宁展暨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于2005年10月29日到11月6日在南宁市广西人民大会堂举行。在展出期间等待参观的队伍排满了民族广场。展出给中学生的启示是 ( A ) ①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 ②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④一个民族具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④
二、理解说明(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生态农业循环”:酒糟本是废物,却变成了养鱼的好饲料;鱼塘的塘泥需要定期清理,塘泥对葡萄树来说又是上好的肥料;葡萄可以用来酿酒,葡萄园可以用来从事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循环”体现了什么观点?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1)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2)通过“生态农业循环”,各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成本,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符合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生态农业循环”,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2.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你认为“中国的脊梁” 是什么?请运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答案:(1)“中国的脊梁”是指为了推动中国历史不断前进发展的优秀人物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2)事例:南宋末年,北方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在抗击元军中,文天祥被俘,临刑前夕,元朝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他为后人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
三、读《乡愁》谈感想(30分)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
阅读这首诗,你认为:(1)海峡两岸统—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为什么?(2)有人认为:“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可将‘一个中国’作为两岸政治谈判的一个议题或问题。”请你对此观点予以评析。(3)以“盼统一、反台独”或 “袓国统一,我们共同的心愿”为题,给台湾的中学生发一电子邮件。
答案:(1)“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因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有利于祖国统一富强和世界和平稳定。(2)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我们决不允许将“一个中国”作为两岸政治谈判的一个议题或问题。②主张把“一个中国”作为两岸政治谈判的一个议题或问题,其实质是分裂中国。只有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海峡两岸进行政治谈判,台湾问题才能和平解决。(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中学生应反对台独,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自自己的力量。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每小题1.5分, 共30分.)
1.责任就是
A. 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的义务 B. 一个人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情
C. 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完成的任务 D. 生活中人们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2.责任产生于
A. 生活中的传统习俗 B. 法律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C. 对他人许下的诺言 D. 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3.父母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这说明
A.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B.责任一旦确定就无法改变
C.责任意味着要付出代价 D.承担责任会有一定的回报
4.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作为学生,我们最主要的责任是
A.对朋友忠诚,互助、互谅 B.孝敬父母C.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D.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5.假如有人问,谁对我负责?回答首先是 A.父母对我负责B.老师对我负责C.自己对自己负责 D.社会和国家对我负责
6.下列几位同学的行为,体现了“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是
A.上语文课时,小文偷偷地做数学作业B.小红从不吃早饭,将钱省下来买自己爱看的书籍C.小明经常为集体和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D.小强在家总是借口家庭作业多,不做任何家务
7.李平主动参加班委会竞选,并如愿担当班长一职。李平的这一选择意味着
(1) 她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班级管理
(2) 她会获得更多新知识,增强处理事务的能力
(3) 她一定能赢得老师同学更多的赞赏和尊重
(4) 她的学习成绩在短期内必然会有所下降
A. (1(2)3) B. (1)(2) C. (3)(4) D. (1)(2)(3)(4)
8.承担责任会有回报,同时也意味着付出代价。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小强帮助别人时从来都是有求必应
B.小华待人友善,对待别人的错误常常是视而不见
C.小刚帮助别人从不讲原则,从不斤斤计较
D.小宁因帮助别人而受到误解,但这并没有改变她帮助别人的爱心
9.对于承担责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走向成熟B. 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C. 承担责任的回报,最主要是丰厚的物质利益D. 承担责任还有可能受到责备或处罚
10.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则是那些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语句有
A. 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谚语:“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话生动说明A. 大河里的水和小河里的水关系密切 B.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C.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源泉和基础 D.许多个人利益合起来就是集体利益
12.“不关爱集体的人不用”,这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招聘员工时的首要要求。对此,看法不正确的是
A. 只有关爱集体,才可能更好地为集体贡献才智
B. 人才招聘应主要看学历,这家企业有点小题大做
C. 只有人人关爱集体,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D. 关爱集体,有团队精神是衡量现代人才的标准之一
13.下列对待集体荣誉和利益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小平等同学主动协助老师在本班开展辅导后进同学功课的活动
B. 小夏为使本班在卫生评比中获胜,将垃圾堆放在其它班级的包干区内C. 校运动会长跑比赛中,虽无本班同学参赛,小海仍在为运动员们加油D. 小红将本班考试中作弊的事向教务处汇报,使班级失去了成为优秀集体的机会
14.现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格言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要求我们
A. 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不必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合作
B. 在国家灭亡的时候,我们应该负起救国的责任
C. 应该胸怀祖国,自觉承担起振兴中华、关爱社会的责任
D. 心中只有国家利益,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
15.当代青少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是
A.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 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C. 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D. 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16.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民族精神的是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17.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必
A.提高学习成绩,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B.遵纪守法,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遵循自己的标准做事,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D.孝敬自己的父母,对父母言听计从
18.对别人承诺过的事情应该兑现,有时偶尔不守信或失约,我们应该认为
A.是小事,关系不大,也无伤大雅B.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C.偶尔一次无所谓,不必太在意D.只要下次大事情能做到履行职责就可以了
19.“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
A.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了自己 B.帮助自己也就帮助了别人
C.真诚的帮助都是为了回报 D.帮助别人不能获得任何回报
20.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下列不属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是 A. 青年志愿者参加西部扶贫接力计划B. 主动到老师的办公室,帮助老师整理私人物品
C.利用星期天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D.大中专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
A. 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 B. 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C. 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 D. 是履行应尽的法律义务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为子女的责任是孝敬父母B.作为朋友的责任是忠诚、互助、互谅C.作为普通公民的责任是位卑未敢忘忧国D.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是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23.有一些同学交不了作业,当老师批评时,总会找出种种理由,如忘带了、放家里了等掩护自己,这种做法是
A.正确的,这是在纠正自己的过失 B.错误的,这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C.正确的,学生难免有犯错误的时候 D.错误的,这是不敢承担责任的体现
24.下列诗句中,要求我们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的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B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D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板桥)
25.“义务维修解居民水电难,微笑服务暖千万乘客心”是徐虎、李素丽两位“时代楷模”人物的真实写照,他们的事迹共同说明A.只有从事不平凡的工作,才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B.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C.不计较代价与回报,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D.只讲奉献、不论回报是面对责任的唯一正确选择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26.(8分)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父母养儿育女,儿女孝敬父母,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好学,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为国。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我们是社会的主人;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小主人!
(1)责任伴我成长,请你和我一起列举出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的具体行为各一例。(4分)
①对自己的责任: ②对他人的责任: ③对集体的责任: ④对社会的责任: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4分)
27.(9分)九年级学生刘明平时学习不认真,经常旷课,这次他数学仅得了42分,回到家,妈妈问他为什么考得这么差?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分已经不少了,你和爸爸整天忙生意,谁管过我学习?” 刘明的话对吗? 为什么?
28.(8分)在一次九年级某班班级讨论会上,围绕“责任与回报”,同学们各抒己见。李丽同学说:“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物质回报的权利,但同时也必须付出代价。”许多同学不同意李丽的说法,你同意吗?
29.(15分) 材料:学校团委要组织九年级同学星期天去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班主任动员小明参加,小刚以要看NBA球赛为理由,不愿参加。班主任要小明以班集体的利益为重,可小明说集体和他无关。
(1)请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材料中的班主任劝说小明。(9分)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应如何履行关爱集体的责任?(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C C C B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C A C B B A B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错选不得分;共10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BC ABCD BD ABCD BC
26.(8分)答案要点:
(1)①对自己的责任:如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②对他人的责任:在班上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补习功课
③对集体的责任:放学后,认真做好班级的卫生值日工作
④对社会的责任:星期天,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如义务植树活动等等。(评分说明:只要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列举出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的具体行为各一例即可,要求语言完整,行为具体可信。每例1分,共4分。)
(2)答案要点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②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③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④我们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评分说明:每点1分,共4分。
27.(共9分)(1)刘明的话不对。(1分)
(2)①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2分)②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责任。而他平时学习不认真,经常旷课没有尽到作为学生的责任。(3分)
③他责备父母不管他也是不对的。因为自己要对自己负责。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承担这种不负责任的责任。(3分)
28.(8分)李丽同学的说法是片面的。(1分)
(1)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物质回报的权利,这句话是错的。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回报的权利,但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而不一定是物质回报。(3分)
(2)承担责任必须付出代价的说法是正确的。承担责任不仅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处罚。(3分)
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1分)
29.(15分)(1) 答案要点:(9分)
①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成员这一角色,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具有责任感。参加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的活动,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我们不能以要看球赛为由拒绝参加.
②承担责任往往意味着代价与回报。参加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的活动要付出时间与精力,减少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但从回报来说,我们会得到更多的无形的财富,如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③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能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参加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的活动,就是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行为,有利于自身价值的体现和提升。
④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才有保障。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个人应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8分,综合评价1分。)(2)答案要点(6分)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6分。)
文章
来源莲山
21世纪大学英语学生自主学习一课一练测试题第三册的答案谁有啊
第一单元答案
《21世纪大学英语》《一课一练》测试题
第三册第一单元 参考答案
Part I Writing
Puppy Love
Currently, it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students begin to “have a crush on someone” even when they are still in high school. They claim that they have every right to express their true love. However, parents and teachers are worried about it.
For one thing, usually their eagerness for “true love” turns out to be a total failure for they are too young to be responsible for whatever they do and say. For another, their “puppy love” tends t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m when they should concentrate on their study. If a boy keeps dating with his girlfriend, undoubtedly, there will be far less time for him to spend on his school work than if he doesn’t.
As for me, 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it would be romantic to have my “love affairs” if everything went well. But due to the lack of experience both in love and in life, we do need guidance from parents and teachers. With their help, we can have a clear idea when and how we should start ou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so that we can avoid any unpleasant experience to the greatest extent.
Part 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mming and Scanning)
1-7: BAADCBA
8. Mature lovers
9. working through difficulties
10. occurs without effort
Part II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略)
Part IV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depth)
47-56 GBAMI DOFKJ
57-61 ABDDC 62-66 CACBA
Part V Cloze
67-71 CBADB 72-76 ABCDC 77-81 ABDCD 82-86 BCACB
Part VI Translation
87. rather than risk giving an answer that might be wrong
88.if only to have a brief check-up
89. if only to stop yourself getting so bored at home
90. make itself felt
91. make myself heard because of the traffic noise
第二单元答案
第三册第二单元
《一课一练》参考答案
Part I Writing
Should Women Work After Getting Married?
It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tradition in many that females stay at home and are committed completely to the household work after they get married. Their devotion to domestic duties is said to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ir husbands’ success in career and their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 different voice can be heard as to this issue. Quite a number of people, including more and more husbands, are in favor of the idea that females should go out to work after getting married. One reason is that working wives can help release the financial burden of the family. Still others, especially feminists, strongly argue that being a full-time housewife lowers down their status not only at home but also in the society. Since they are deprived of the right to be employed, their will ask their husbands for money, which is a big shame when they have to tell their husbands how much they need and what they want to buy.
I am convinced that women’s having jobs can bring benefits to both sides. Since women are not deprived of the right to be employed, they will not need to ask their husbands for money and have to tell their husbands how they need and what they want to buy. Likewise, men will no longer complain about being too tired every day after work. Therefore, both husbands and wives should share the financial duties and domestic duties with each other.
Part 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mming and Scanning)
1-7: DABCACD
8. form healthy friendships
9. offered to pay for my meal on our first date
10. improves her social life
Part II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略)
Part IV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depth)
47-56 HBLKN DFJAC
57-61 CCDAB 62-66 CCDAC
Part V Cloze
67-71 CBDAA 72-76 BABAD 77-81 CCCBA 82-86 DDDCC
Part VI Translation
87. Given children’s helplessness and defenselessness
88.Given one more chance to go to college
89. Five teachers being absent due to illness
90. Civilization having become so complex
91. attributed it to his strong will and faith in the future
第三单元答案
第三册第三单元
《一课一练》参考答案
Part I Writing
Advantages of Trying New Things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one is more likely to succeed at things he already knows how to do well. However, to limit ourselves to doing only those things we are good at will make us miss many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other interests and skills. Therefore, sometime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try some new things and take some rests. Though we have the risk of failure when trying new things, we can get many advantages from it.
Firstly, the process of trying a new thing is a rewarding experience, from which we may feel a different world. Secondly, even if we fail, we can still absorb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the trying process and our failure. Thirdly, if it turns out that we succeed at this new try, we'll get great pleasure and confidence. Finally, it is impossible for us to never fail even if we do only what we are familiar with. We don't know when we'll meet the situation we can't control. With experience of trying new things, when facing unexpected situations, we can deal with them better.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Considering the above mentioned, we needn't be afraid of new things but should bravely try them. But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rying new things bravely does not mean acting rashly and blindly. We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before we are ready to try new things.
Part 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mming and Scanning)
1) B 2) A 3) C 4) B 5) D 6) A 7) C
8.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9. never too old to learn
10. the good of the people
Part II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略)
Part IV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depth)
47) C 48) L 59) N 50) I 51) J 52) E 53) B 54) M 55) O 56) F
57) D 58) C 59) B 60) A 61) B 62) B 63) C 64) A 65) A 66) D
Part V Cloze
67) C 68) B 69) A 70) A 71) D 72) C 73) D 74) B 75) C 76) A
77) D 78) A 79) C 80) B 81) B 82) A 83) D 84) C 85) D 86) B
Part VI Translation
87. then she might have the flu.
88. then it must be in one of the drawers
89. grew weary of her constant complaints
90. but he never has enough time at his disposal
91. it is sure to have a lasting impact on our life.
Part VII Multiple Choice
1-5 HLGFB 6-10 DMKJC 11-15 EAINO
Part VIII Matching
1-5 DFAIB 6-10 HEJGC
Part IX Vocabulary
1-10. delightful, concentration, architecture, interacted, indifferent, valuable, possession, healing, concerning, disposal
第四单元答案
第三册第四单元
《一课一练》参考答案
Part I Writing
How to Deal with Peer Pressure?
College students are often obsessed by peer pressure from their classmates or schoolmates. Facing others’ hard work and good performance in academic and other aspects, many students feel great pressure. Then, how to deal with this kind of peer pressur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can be taken. First, you should take a careful look at your present level and set a practical object. You needn’t always compare yourselves with those on the top and just make your efforts towards your object. Second, under peer pressure, you shouldn’t feel discouraged and pressed. Instead, you should make it your motivation for harder work. Finally, if you find pressure is nearly beyond your control, you’d better turn to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s a college student, I have no way to avoid peer pressure, so I try to figure out the way to do with it well. I set my own goal, including my practical level and my position among the peers. Because of my focus on my own goal, I have no time and energy to think about the pressure. So I’m little troubled by it. To conclude, we should not escape from peer pressure, but learn to make best use of it, since it can hardly be avoided.
Part 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mming and Scanning)
1)D 2) B 3) A 4) A 5) C 6) B 7) D
8. the history of the field
9. cash prizes
10. the core o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Part II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略)
Part IV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depth)
47) I 48) B 49) E 50) A 51) L 52) J 53) N 54) M 55) F 56) H
57) A 58) B 59) C 60) D 61) D 62) C 63) A 64) D 65) D 66) B
Part V Cloze
67) B 68) C 69) D 70) A 71) C 72) D 73) A 74) C 75) B 76) C
77) A 78) B 79) A 80) D 81) B 82) A 83) B 84) D 85) C 86) A
Part VI Translation
87. strictly speaking
88.be considerate of your neighbors
89. the road ahead is full of unforeseen opportunities
90. rather than rely on their teachers for everything
91. saying that it reduces the economic pressure on them.
Part VII Multiple Choice
1-5 DCGA L 6-10 H B ENO 11-15 KIJFM
Part VIII Matching
1-5 DFAIB 6-10 HEJGC
Part IX Word Spelling
1. circuit 2. destination 3. symptom 4. solemn 5. segment
6. ceremony 7.proceed 8.satisfactory 9.forum 10.former
一课一练周测卷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一课一练测试、一课一练周测卷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