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上进必修一物理(高一智慧上进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智慧上进必修一物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一智慧上进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1

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知道外力迫使它改变之中状态为止。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4.惯性的定义: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6.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B.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2.表达式:F=ma

(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当然如果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一方向上产生的

3.注意

(1)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这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果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这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如果合外力不变(恒定),则加速度也不变(恒定),这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合外力为零,则加速度也为零,这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

C.牛顿第三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2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3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4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5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6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img]

高一必修一物理质点知识点

有智慧的人未必先天就很聪明,反而更多的是通过后天毕生的努力。现在,我们这些正在求学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是认为自己先天不足,没办法学好,因此悲观泄气,无心向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必修一物理质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 方法 :

(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

(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

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质点

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注意地球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可见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分析:当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怎么看待地球?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

学生:因此,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

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刚才,同学们其实已经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什么伟大的事呢,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结果影响非常小的因素把它忽略掉,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这是一种科学抽象,物理学中称之为物理模型。例如,刚才研究地球公转时把地球本身的大小、形状忽略不计,突出地球具有质量,而把地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就是建立了物理模型,物理学中称这种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于是,对实际物体运动的描述就转化为对质点运动的描述。

那么,如果研究地球自转,考查地球上各点的运动,还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一样。

又如,研究火车在沿平直轨道运动时,可以把火车看作质点吗?研究火车过桥呢?研究火车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呢?这些情况下能把火车看作质点吗?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质点又有哪些特征?

1.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它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2.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可能不可以看作质点。

3.质点是没有大小,没有形状,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

4.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二、参考系

关于机械运动,同学们肯定有许多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围绕几个常见的场景进行讨论。(1)坐火车旅行图片(2)飞机投弹图片(3)地球绕太阳转动图片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辆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中的乘客是什么情景,而同伴认为你是怎样的。

地面上的人观察跳伞运动员运动是怎样的下落情况,而飞机驾驶员看跳伞运动员是怎样下落的。

地球在绕太阳转动,而我们却没感觉到这又是为什么。

虽然说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但在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 其它 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看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即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物体”做参考,然后再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选定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象以上分析的,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思考: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三、坐标系

如果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沿直线运动,怎样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呢?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其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对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质点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选取质点经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

高一必修一物理质点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必背)

★ 高一物理必修1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质点的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 高一物理质点运动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物理质点运动知识点(2)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智慧上进高三总复习双向达标月考调研卷 物理(一) 求答案 急用

没有答案,要自己做。

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基本定义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并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物理学(physics)的研究对象: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

物理学研究的尺度——物质世界的层次和数量级。

关于智慧上进必修一物理和高一智慧上进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