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小学数学能力调研卷,以及小学数学调研试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的 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你们想学习更上一层楼吗?那就让我来帮助你们,首先你们也要配合老师了解一下你们做题时的审题现状。下面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请注意哦,你的选择没有好与坏,只要是你的真实情况,老师都是比较喜欢的。
一、调查对象:
三年级全体学生(抽样调查)
二、调查内容:
1.你认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认真审题”重要吗?( )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不重要
2.你有过因为没有认真审题而出现错误的时候吗? ( )
A、从没有过 B、偶尔有 C、经常有
3.每次因为不认真审题而出现错误之后,你反思过自己吗?( )
A、经常反思 B、有时候反思 C、改完题后从没反思过
4.看到题目后,你平时是怎样审题的?( )
A、逐字阅读,圈重点词,认真分析题意 B、大概读一遍题 C、凭感觉做题
5.你认为“认真审题”可以怎样做?( )
A、逐字阅读,圈重点词,认真分析题意 B、大概读一遍题 C、凭感觉做题
6.做数学作业你会看错题目吗?( )
A、经常 B、偶尔 C、不会
7.做数学作业你会看错题目吗?( )
A、经常 B、偶尔 C、不会
8.在数学考试中,你会因为没有认真读题,粗心大意而丢过分?( )
A、经常 B、偶尔 C、不会
9.见到一道感觉经常做的题,你会再去读一次题上要求?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完成?( )
A、再读一遍 B、反正看着都一样,就按以前方法做就好了
10.在解答问题时,当你发现没有读懂题目意思,你会( )
A、再读一遍 B、问父母或老师、同学 C、凭感觉做
2021到2022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四年级数学期中调研卷怎么写
调研卷:斑级一,姓名一,学号一,
一,读拼音,填同音字,略。
二,选择题,略。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略。
后面的略。
八,作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调研考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
1、据统计,我国汉族人口是十一亿三千七百三十九万人,写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2、5时24分=时,吨=千克
3、38=15+
4、用20以内的4个合数组成一个比值都等于的比例等式。
5、在一个口袋里有2个红球和8个白球,从中任一抽出1个球,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
6、把3千克的巧克力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千克的,每份是千克。
7、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小瓶用去0.3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原有油重量比是1:2,则大瓶原有油重千克,小瓶原有油重千克。
8、六(1)班举行跳绳比赛,第一组有8个人,成绩分别是88个,94个,88个,98个,107个,94个,116个,88个。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9、一台收音机原价100元,先提价10%,又降价10%,现在售价是元。
10、作图:过图中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11、一个水池底面是长为5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水池深为2米。现在要把底面和侧面铺上瓷砖,铺瓷砖的面积有平方米;如果在里边装水,水面离池沿2分米,这些水有立方米。
12、如右图1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是半圆弧的中点,BC是半圆直径。已知AB=BC=10,则阴影部分面积是。
图1第12题图
13、如图2所示,一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圆分成2小块,2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圆分成(2+2)块,3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圆分成(2+2+3)块。以此类推,4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圆分成块,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圆分成块。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题1分,共7分)
14、鸡和兔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其中兔子有()
A3只B4只C5只D6只
15、长方形的长和宽()
A不成比例B成反比C成正比D无法确定
16、要反映小红六年级数学成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D直方图
17、一块正方形的丝绸布料,既可以做成边长是18厘米的小方手绢,也可以做成边长是27厘米的大方手绢,都无剩余。这块正方形丝绸布料的边长至少是()厘米。
A54B108C58D60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1分,共6分)
21、六年级一班某天出席48人,缺席2人,则出席率为96%。()
22、1600年、1800年、2000年、2012年都是闰年。()
23、如果向东50米记作+50米,那么向西30米记作-30米。()
2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1:1:2,则该三角形是等腰锐角三角形。()
25、把一个6个面都涂上红色的正方体木块,锯成64块相同的小正方体,其中一面涂红色的小正方体的可能性是。()
26、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计算。
1、解方程:(6分)
x-1.8=4.6=8x-2x=25.24+0.2x=30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8分)
1488+1068÷894.5×25%+1.3×+2.2×0.25
250×+250×1999+999
3、只列式不计算:(4分)
(1)27.2减去11.8与13的和,差是多少?
(2)比x的25%多,求x?
三、操作题:(6分)
将图形A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在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最后将图形C按2:1放大得到图形D。
四、应用题:(27分)
1、喜盈门超市运来黄瓜和西红柿350千克,其中黄瓜的重量占全部的,运来的黄瓜多少千克?(4分)
2、滨区农机厂计划8天生产384台小型收割机,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4分)
3、一件工程,要求师徒二人4小时合作完成,若徒弟单独做,需要12小时完成,那么,师傅在4小时之内需要完成这件工程的.几分之几?(4分)
4、爸爸打算给亮亮的小书房铺上方砖,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需要90块,如果改用边长30厘米的方砖,至少需要方砖多少块?(用比例解)(5分)
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0千米,乙每小时行全程的10%,当乙行到全程的时,甲车再行全程的,可到达B地。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分)
6、在墙角有一堆沙子,如图所示。沙堆顶点在两墙面交界线上,沙堆底面在直径为2米的圆上,沙堆高0.6米,求沙堆的体积?(5分)
7、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某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贫困地区捐款情况统计图。
单位:元2010年3月
250230200170
(1)()班捐款最多,是()元。(1分)
(2)4个班平均每班捐款()元。(1分)
(3)六年级捐款比五年级捐款多百分之几?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调查问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学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欣慰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欣慰。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1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号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篮球的有几人,喜欢足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三、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一年级小朋友在学生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时,应该说此类问题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属于逆向思维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较简单,学生总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来,然后把答案带入算式中进行列式计算。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体育室有一些篮球,被小朋友借走8个,还剩7个,学校体育室原来有多少个?一些后进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用列式为15-8=7(个)。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对此类问题的结构以及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为帮助这部分学生扭转思维上定势,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一个体育室(没有标明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情景,教师此时问:“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此时课件动态演示借走8个,此时教师又问:“是从哪儿借走的?”“从原来里面借走的。”当借走8个演示完后,课件演示出体育室还剩下7个,此时教师追问:“这时你们知道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吗?”学生异口同声:“15个。”“你们怎么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把借走的8个篮球再还给它就知道了。”这时课件演示借走的8个又回到原来的体育室里,教师问到:“那你们说说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怎样算呢?”学生看着课件的演示过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来。”在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中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
四、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
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119+59”这道题,教师可问:“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厅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 课后,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不要只注意个别的学生。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们强调这些,也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img]小学数学能力调研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小学数学调研试卷、小学数学能力调研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