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京师备考阶段调研卷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京师新考案202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六年级下册数学京师备考答案,急急急
- 2、江苏2011高考语文答案,半小时内,不要说上某网下载,直接答案
- 3、求京师备考单元测试卷八上英语答案
- 4、2010语文答案
- 5、京师备考高一数学必修3阶段调研卷第一章答案解析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京师备考答案,急急急
自己做,抄的不好。你说的是教材还是教辅。教材的话,一些配套全解里有的。教辅的话只有那本书里有,被老师收去的话,自己再去买一本呗!新华书店里都有的。自己打的,好辛苦。求给分不懂继续问哦!
[img]江苏2011高考语文答案,半小时内,不要说上某网下载,直接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 置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2.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饯别(jiàn)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
B 扒手(pá) 吱声(zī) 和稀泥(hé) 步履蹒跚 (pán)
C 畜养(xù) 寒噤(jìn) 露马脚 (lòu) 扪心自问(mèn)
D 顺遂(suí) 什锦(shí) 蒸馏水 (liú) 兵不血刃(xuè)
【标准答案】 A
【试题分析】B项和huò稀泥,C项扪mén心自问,D项顺遂suì。注意B项吱声(zī)为方言词,C项露马脚 (lòu)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
【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扪心自问”易受方言影响判断不出错误。几个多音字也有一定的迷惑性。试题难度中等。排除法,“扪心自问、顺遂”有难度,适于采用直选法解题。
【备考提示】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如“栅”、“解”;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畜”;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露”;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吱”只有方言“吱声”中读bè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如“扪”。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 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A项“模型”应该在引号外;C项去掉冒号;D项“科技下乡活动”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易错提醒】本题A项迷惑性较大,考查引号的基本用法;B考查冒号和句子层次;C项考查冒号的统辖范围,较为简单;D项考查句子的内部层次中顿号与逗号的区别,注意“形式多样”与“内容独特”并列。
【备考提示】应该熟悉各种标点的基本用法,不能仅仅记住标点的常见错误。注意分析标点也要从分析句子内部关系入手。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表能见度0米。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 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
【标准答案】A
【试题分析】B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C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5月9日17时30分为止”,或者“截止5月9日17时30分”;D搭配不当,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歧义,“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和商场保安”不清,两种理解都可以,可改为“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或者将“学校”提到“许多”之前。
【高考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易错提醒】B项的容易判断为对,主要是过多依靠语感,没有习惯于对句子进行主干分析。
【备考提示】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 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同以往的病句题不同的是,出现了大量短句,意在改变学生做语病题单纯依赖语感的坏毛病,应引起备考的重视。
二、(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 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他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 生,也许稍后。就此 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 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来源:学科网]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他存在于人 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标准答案】C
【试题分析】A、他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四个境界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 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注意偷换主语,出现错误主要辨析不出B的错误。
【备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结构,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试题分析】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 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三、(12分,每小题3分)
申甫传 汪琬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标准答案】D
【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来源:学科网ZXXK]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试题分析】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④是写权贵人妒忌申甫、催促申甫作战的原因,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 。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标准答案】C
【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参考译文】(于海生译)申甫,是云南人,把行侠仗义作为自己的责任,能言善辩。在小孩子时,经常在路上抓住老鼠嬉戏。有一个道人经过,教导他做游戏。道人就命令他拾取路边的瓦块石头,四散地分布在地上,把老鼠放入其中,老鼠多次横冲直撞地奔跑也不能跑出来。不久又引诱一只狸猫前来,狸猫想要捉老鼠,也最终不能进去,狸猫和老鼠相互抵御了很久。道人于是在申甫耳旁小声对申甫说:“这就是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也想学它么?”申甫当时还年幼,不理解他的话,就回答说:“不愿意。”(于海生译)道人于是离开了。[来源:Zxxk.Com]
明朝天启初年,申甫刚刚做和尚,来回于河南山东之间,没有什么收获。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者: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理解侍奉他。道人临近远行时,把一卷书传授给他,(于海生译)就告别离开了,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申甫打开书看,都是古代的兵法,并且说车战说得很详细。申甫就留在山中,学习了好几年,不再学习佛家的学说了。
不久申甫把那本书埋葬在嵩山脚下,出去到颖州游学,寄居在颖州人刘廷传的家中。刘翁,使原来的颖州大侠,门下的食客有数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但是没有一个人比得上申甫的。刘翁出资派申甫到京师。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愍帝即位后,清兵从大安口入侵,马上要逼近京师了,京城的九座城门在白天都关闭着。在这时,庶吉士刘之伦、金声知道事情紧急,就对朝廷举荐了申甫。愍帝在一般的宫殿召见申甫,用温和的话慰劳他,申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再宫殿的台阶下叩首,大声说:“我没有才能,希望用死来报效。” 愍帝就立刻任命刘公担任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御史的身份担任参军,而申甫担任京营副总兵,但是实际上没有士兵给申甫,任凭他自己招募。过了三天,招募的士兵略微集结,都是市井中贫困人家不知道使用兵器的孩子,但是申甫所学的本领,(于海生译)又擅长使用战车,仓猝之间不能置办。正忙于选择时间部署他的军队,没有时间作战。在这时,掌权的权贵都不熟悉军事,和刘公、金公屡次意见不一致,又妒忌申甫凭平民的身份被越级使用,谋划着先委派他抵挡敌人,日日夜夜颁下兵符,催促申甫派他作战,并且恰逢武经略满桂在安定城门外作战失败死亡。满桂是原来的大同总兵管,是有名的老将,因为来京师奔赴救援,愍帝正依靠重视他。他失败后,京城的人都十分震惊害怕。申甫不得已,痛哭着,在晚上率领他的军队用绳子从城上吊着出来,还没到卢沟桥,士兵就逃亡得差不多没有了。申甫亲自和敌人肉搏作战,中了数十枝箭,最终被杀死了。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伦、金声不懂得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等到清兵率军回去,竟然没有人理会刚刚死去的人。距离申甫死去几天,刘公又从八路出动军队,到了遵化,单独率领部下在娘娘山扎营,遇到敌人的伏兵出现,刘公督促将士殊死作战,超过了一日一夜,各路的援兵没有到来,也死了。(于海生译)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标准答案】(1)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者: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2分,没有补出主语口1分),请求学习他的兵法(1分),用对待老师的理解侍奉他(1分)。(2)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2分),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1分)。(3)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1分),又讥讽刘之伦、金声不懂得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1分)。
【试题分析】(1)注意 “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见”表被动。“于是”在这时。注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内容。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来源:学科网]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题目以课本的必修、选修主要篇目为主,涉及初中内容,适当延展到课外,较往年基本背诵篇目内容减少,拓展内容增加,但都是常见备考名句。
【高考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备考提示】按规定默写,要求默写两句就默写两句,千万别自作多情,出力不讨好。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 ①一些短小精悍的古文名篇要背熟,尤其注意古诗词的篇名要和句子能对应,名篇之中注意名段,名段之中注意名句,名句要留意上下文。②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力争拿满分,失一分都可惜。
五、(12分)
16.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4分)
【试题分析】本题作为语段压缩题,加大了材料容量,压缩后的内容不再强调一句话,暗含了对文段组织的考查。需要分清层次,筛选关键信息,概括作答。文中说: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
【高考考点】压缩语段
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参考答案】示例1:在黑暗里,书是烛火,对数使茫然的心灵清醒明澈。示例2:在荒漠中,爱是绿洲,有爱使寂寞的旅程意趣盎然。示例3:在忧烦时,音乐是伴侣,欣赏音乐使沉闷的时光有声有色。(以上为考试中心答案。)示例4: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示例5: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以上为解析者提供答案)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仿句题。做这样的题,要找准句式,化仿句为填空,仔细申准题目的隐含条件,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反复斟酌修饰词语。句式2分,内容2分。句式错1 处扣1分,错两处即不给分;予以不连贯,酌情扣分。
【高考考点】仿写句式
18.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参考答案】错误为①和④。①改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④中的“敬启”去掉或者改为“收”。(“收”加括号不给分)
【试题分析】①语序不当,④谦敬不当。②“薄酬”是谦辞,似不妥。
【高考考点】修改病句,语言得体。
六、(18分)
本题为选择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19.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参考答案】
【试题分析】老舍语言明显的特点是京味语言,来自民间,生动俏皮。
【高考考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0.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试题分析】考察肖像描写的作用,注意“结构”“内容”两个答题关键词。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高考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参考答案】
【试题分析】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要看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看故事情节中人物性格的展现和变化,看侧面描写。从文中可一次梳理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来源:学|科|网]
【高考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
22.你认为本人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试题分析】一定要注意分析,从“为什么是”和“其他人为什么不是”两方面分析。本题虽然是开放性题目,但因为作品的知名度,使探究失去了意义。
【高考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 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保罗•舍恩斯坦
。
1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4分)
【参考答案】[来源:学科网ZXXK]
【试题分析】体现新闻的及时性。(1)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2)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3)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3)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高考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0.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4分)【参考答案】
【试题分析】“你们”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记者和警察们,进行电话寻找,协调各个部门,迅速找到青霉素,快速运到医院,这是医生做不到的。K]
【高考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2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试题分析】主要体现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上,体现了对价值观的判断。
【高考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2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试题分析】(1)对生命的尊重,(2)世间有大爱,(3)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对胜利的信心。注意注释的作用于文章内容结合的考虑。
【高考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七 (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求京师备考单元测试卷八上英语答案
最可宝贵的就是今天,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天
多花时间思考问题,直接抄袭答案会让自己
损失很宝贵的思考时间的
满意采纳奥
有疑问请追问~
2010语文答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饯别(jiàn)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
B 扒手(pá) 吱声(zī) 和稀泥(hé) 步履蹒跚 (pán)
C 畜养(xù) 寒噤(jìn) 露马脚 (lòu) 扪心自问(mèn)
D 顺遂(suí) 什锦(shí) 蒸馏水 (liú) 兵不血刃(xuè)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B项,和huò稀泥,C项,扪mén心自问,D项,顺遂suì。注意B项吱声(zī)为方言词,C项露马脚 (lòu)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
【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嚼舌头”易受方言影响判断不出错误。C项中的三个多音字也有一定的迷惑性。试题难度中等。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 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 贻误 甬道 交谊舞 寥若晨星
D 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膨胀”指物体的体积增大,泛指事物的扩大或增长,与水无关。“捉迷藏”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不是谜语,而是重点在于让人寻找。“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望”指有声望,不是兴旺。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参考答案】B
【易错提醒】本题A项迷惑性较大,考查引号的基本用法;B考查冒号和句子层次;C项考查冒号的统辖范围,较为简单;D项考查句子的内部层次中顿号与逗号的区别,注意“形式多样”与“内容独特”并列。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戚,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表能见度0米。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C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5月9日17时30分为止”,或者“截止5月9日17时30分”;D搭配不当,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歧义,“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和商场保安”不清,两种理解都可以,可改为“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或者将“学校”提到“许多”之前。
二、(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他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 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出现错误主要辨析不出B、C的错误。
【备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结构,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7.对于 “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三、(12分,每小题3分)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④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参考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试题分析】(1)注意 “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见”表被动。“于是”在这时。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2个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孑)立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五、(12分)
16.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4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参考答案】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
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参考答案】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
18.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_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
①
来搞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
②
作者赐稿。
③
来稿请寄:×× 市××路××号《×××》编辑部×××敬启 邮编:×××
× ④
《×××》编辑部
××××年×月×日
【参考答案】②“薄酬”改为“稿酬”;④“敬启”改为“收”(另外①语序不妥,最好应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
六、(18分)
本题为选择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19.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20.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解答提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
22.你认为本人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解答提示】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保罗•舍恩斯坦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4分)
【解答提示】(1)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2)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3)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3)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20.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4分)【解答提示】“你们”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记者和警察们,进行电话寻找,协调各个部门,迅速找到青霉素,快速运到医院,这是医生做不到的。
2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4分)
【解答提示】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应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的爱心的赞颂。
2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答提示】(1)对生命的尊重,(2)世间有大爱,(3)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注意注释的作用。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京师备考高一数学必修3阶段调研卷第一章答案解析法
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改变了考试科目设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诿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皿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考科盿
京师备考阶段调研卷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京师新考案2021、京师备考阶段调研卷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