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衡水第三届名拳名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衡水第三届名拳名师名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程派八卦掌名家孙志君的介绍
程派八卦掌是董海川的徒弟程廷华所创。他将从小习得的 摔跤 等技艺有机地融入八卦掌中,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感悟不断充实完善,逐步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程派八卦掌,具有狠快准的特点,是中国比较有名的拳术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程派八卦掌名家孙志君。欢迎阅读!
程派八卦掌名家孙志君
孙志君生于1933年农历八月初四,原籍河北省深县程家村,与程派八卦掌创始人程廷华同村。
孙志君幼年就开始习武,分别拜于刘子扬、程有生、程有信三位老师门下,学习八卦掌的同时兼习形意拳。 当时三位老师发现孙志君肯下功夫,进步很快,对他都非常垂爱。
孙志君练功刻苦,一个走圈就走了三年。程有生当时传授孙志君下盘掌,见到他如此用功,就对他说:“我这一生只有你一个弟子,在你这一代,程家村的八卦掌就由你来顶门户。”当时任孙志君为大弟子,更加严格的对他倾囊传授。
孙志君不忘恩师教诲,习拳50年如一日,对八卦掌已有很深的造诣。1964年参加北京 武术 冠军赛,获八卦掌和器械两项冠军。
1983年,在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金牌,孙志君被评为全国优秀武术运动员。孙志君曾任北京市东城武术馆教练员,教龄已达近10年之久。1983年他又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
孙志君多年来授徒于国内外,可谓桃李满天下。有很多徒弟和学生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获奖,其子孙惠祥1984年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八卦掌优秀奖。为了八卦掌的发扬光大,1986年,在中国传统武术挖掘整理中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技术录像入档,奉献于众。
1990年和1992年,孙志君又出版了《中国传统武术》和《八卦掌》两套录像带,将武技传播于世界各地。
1991年,孙志君曾去日本冲绳参加武术交流活动。1992年和1993年又两次去新加坡教学传艺,从此使程式八卦掌的武技首次进入新加坡传播与发展。为使程式八卦掌的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他将所学和多年的体会及 经验 整理成文,1994年于新加坡出版了《游身八卦连环掌》一书,其中包括八卦主要器械刀、枪、剑,为八卦掌传播做出了贡献。
孙志君现任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第三届委员会监事长、北京市武协委员。 在研究八卦掌之余,继续向社会传授技艺。
孙志君在退休前曾是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工程师,针对传统武术界的故弄玄虚,他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释了八卦掌。对于八卦掌的散手发力,孙志君 总结 为平衡力、合力、螺旋力、杠杆力、丹田力、冲力、化力、爆发力等。
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练功体会,孙志君对程派八卦掌进行了凝练的总结,他把这段文字用龙蛇飞舞的 草书 写了下来:“八卦掌是以掌法为主,步法为根,内外相合,混元一气,刚而不滞,柔而不散,圈中有圈,层层不穷。行步如流水,换势似旋风,起伏转折,滔滔不绝。退有路,进有门,四正四斜走游身。”
程家村与程氏八卦掌
程廷华先生原籍河北省深县程家村,自幼到北京学徒。后来,在北京崇文门外花市上四条以做眼镜为生。程先生性情好武,经朋友介绍拜董海川先生为师,所学之拳术名为“游身八卦连环掌”,受传多年,武艺出众。
程先生实为董海川先生的大弟子,因为程先生以眼镜业为生,所以世人称他‘眼镜程’。又因兄弟排行第三,脸上有点儿麻子,又称‘程三’或‘程三麻子’。
程先生于崇文门外教武场,自立“程派八卦掌”。在名声扬外后,经常遇到同道中人来访(比武),无不败于先生之手。一日,先生由前门返回家的途中,行至芦草园胡同内正走时,忽听背后有急促的脚步声,先生急回头,见一陌生人,手持钢刀自上而下劈头砍来,先生缩身闪转,刀落空,将其刀夺于手中,同时飞起一脚,将他人踢出丈余,翻倒在地。先生将刀扔在地上说:“朋友,回家练几年,再来吧!”。当时,有众多围观者无不赞扬,从此名声大振。
程先生门徒颇多,有的徒弟想以保镖为生,求先生给打出一条从北京到济南的路来,先生答应,带领几位门徒自北京出发,行镖途中,遇强人约十三四人,手持器械拦劫,先生叫门徒看管车辆,自己手持春秋大刀,一会儿的功夫,将强人杀败,从此开辟了北京到济南的行镖之路。当时,有的门徒在生活困难时,就打着程先生的旗号行镖。程先生喜欢练习春秋大刀和单刀。他的这两种兵器后落于他四弟程殿华之手,在解放后,这两种器械仍在原籍,后不知去向。
程先生的箭步功夫甚大,我听本村(程家村)老人讲,有一次先生回了家乡(程家村),当时,本村的几个小孩子知道程先生有武功,腿快。一次故意去村外找野兔,发现后,一伙十几岁的孩子去求程先生,先生不去,孩子们连拉带扯,先生只得随去,当距兔十余丈时,兔突然跃起,孩子们只见野兔落到先生手中,却没见程先生是怎样过去的。实际上先生是用箭步擒兔,可见之快。
公元一九○○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横行一时,人民非常愤恨那些外国侵略者。程先生一日去崇文门外河泊厂四十六号一位朋友家串门,出门时遇见十几个法国侵略军,要强行搜查程先生身上。当时程先生身穿长衣,脚蹬一双布便鞋,见洋人如此欺辱我们的民族,愤恨之极。程先生拒绝搜查,为此和侵略者交战于河泊厂胡同之内,侵略者用的是洋枪,而程先生则完全用本身之武功“八卦游身掌”。步法灵活且速度极快,不等洋人开枪已近身,以掌法重击。打得洋人头破血流,犹如猛虎入羊群,不大的功夫,打得洋人落花流水,死伤七八个。后来,洋人愈聚愈多,胡同的洋人前后已满,在前面的洋人想败走,也无法出去,只有挨打,后边的洋人也看不见前面和谁交战,只有向空中开枪 射击 ,洋人在这乱枪和怪叫声中乱成一团,程先生见情况不好,如果久战洋人会聚集更多,只有先走为好,他身子一缩,接着跃身而起,跳于门房之上,没想到,当脚尖刚沾房檐时,被洋人的乱枪飞弹击中腹部,为此,程先生死于河泊厂四十六号门的房顶之上。当时,有人赞扬程先生是当代的一位民族英雄。
程殿华先生,号老殿,是程廷华先生的四弟,又称程老四。自幼喜欢习武,身材高大,细腰阔背,力大过人。一日,三兄廷华回家探母,兄弟二人在家谈武,殿华自傲,要和三兄廷华比武。兄说:“你不服就去街上,一步打你个嘴巴,可打你个来回。”殿华性情刚烈,说:“我只要打中你一次,就叫你倒在地上不能自起。”说着扭头便走,兄随后出门。他突然回身以拳冲击,没想到, 拳击 空,同时背后飞来一掌,轻轻击中自己的嘴巴上,急回身,见三哥站在那里微笑,更恼火,就连续攻击,一直攻打到街东头,拳拳击空,每发出一拳的同时,自己反被兄打中一个嘴巴,此时,他三兄廷华发动了攻击,一步、一掌,程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逐步败退,真是应了兄长所说的。回家后,三兄廷华教训他说:“你的功夫还不成,跟我到北京拜师学八卦掌。”从此,程殿华随兄到北京拜董海川为师,勤学苦炼多年,练就一身武艺。和三哥廷华共同于北京崇外立派“程派游身八卦连环掌”程派八卦掌名声扬外。
一日,一位武士到眼镜铺来访,他到院中迎接。一看来者身材高大,两腮黑髻,杀气腾腾,口口声声找程三。殿华便问:“你是谁”,来者说:“别管我的名字,人称外号‘赛李逵’”。先生看出来者不善,便说:“有什么事找我程四好了。”当时院中有一水缸,半截埋在地下,缸内有半缸黄土。‘赛李逵’走近两膀一晃,将缸抱起。缸重约有七八百斤,然后将缸放于原处,两眼看了看便说:“叫程三出来”。看意思是瞧不起程四。
先生大怒说:“你先过我程四这一关吧,看你的力气很大,你能够将缸抱起,不一定能把我抱起。”来者伸手想把先生提起,没想到,先生顿时气沉丹田,丹田用力,来者手指疼痛难忍,急缩手,手虽然撤出,但手指上掉了一层肉皮,满手是血,扭头便走。后来,只要有来访比武者,都是程四出面,从此程殿华名声大振。
一次师侄李汉章(原籍河北深县北梨园村人氏,曾以卖线为生,人称线李,后来于北京南苑一户院落)遇强贼三十余人,李一杆长枪杀死强人十余人,强人败走时说:“三天以内等我们。”李回京求师,师(程廷华)说:“叫师叔去吧。”先生随去。强人闻讯程四,以先生的名声可怕,没敢忘动。
兄长去世后,眼镜业倒闭,先生返回原籍教武场,从此程家村称为——八卦之乡。
程先生善习枪术,即“八卦战身枪”,枪法出众。一年,农业受灾,只好出去教武谋生,去河北武强县,在河陆码头,手持一根长杆,利用八卦战身枪的招术,“乌龙摆尾”将原码头武术教师的长枪挑飞,自己故意扔掉手中的长杆,一个箭步近身,又利用程派八卦掌的绝招“二抹眉”,将对方抹翻在地,从此程先生就在此立场教武。在此有名的弟子有胡阔海等人。
灾荒年过去后,回乡重建武场,全村男人不分老幼都会习武,八卦掌之术名声在外,此后,经常遇到来访的比武者,先生从无败于他人之手。
当代程家村八卦掌名人
程廷华:程有功(侄子),程有龙(长子),程有信(次子)。
程殿华:刘子扬(本村弟子),刘大臣(本村弟子),程有生(四子)。
现在在世的还有程殿华先生最小的弟子在本村为农,他们是耿大洋,王二水。二位老人还经常在练功。
程有功先生于沈阳,一次沈阳武术比赛中得第一名,有比武者不服,要求考官真刀实砍,当时,考官考虑为了不伤他人,就出主意,谁要一刀将一捆高梁秸砍断,谁就是第一名。比武者都同意此法比赛。全会上近百名武士,只有程有功一人一刀成功,从此程有功的刀术扬名于东北地区,后被张作霖请去任卫队长兼武术教练。收弟子张学良。后来又被溥仪所请,任卫队长,最后落户于长春郊区。
程有龙先生于天津,教授八卦掌,后被总督李景霖请去任武术教师。
程有信老师,于天津教武多年,晚年于北京教武,收弟子十余人,最后该老师落户于北京东坝楼梓庄。
刘子扬老师和刘大臣先生,都是程殿华的有名弟子,为谋生出外。
经武考,被录取为程廷华有名的弟子——李文彪为队长的曹锟卫队之中为队员。刘子扬老师贯用头部击人,人称:“羊头刘”。刘大臣先生善用大杆,人称“大杆刘”。李文彪先生去世后,二人回于原籍,刘子扬老师又教武术,场于程家村,从此又恢复了“八卦之乡”。
程有生老师又名程中发,是程殿华最喜欢的四子,他亲受家传,精通游身八卦连环掌。程有生老师练功都出现于后半夜,很少有人看见他练功。有的武士不服他,但也不敢轻视他。一次,有一位武士访他比武于本村,来者攻击甚急,老师逐步退让防守,来者将他攻到猪圈的边缘,机会已到,猛击重拳,恨不能将他击入猪圈内。然而拳击空,不但没打中,反而自己被打入猪圈之内。实际上,程有生老师看来拳之猛,自已使用八卦掌的绝招——“脱身换影”,进到对方的背后,一掌击中后腰,将来者打入猪圈之内。这一招术是董海川老先师的拿手招术,被他练成。
后来,经常有来访者,无不败于程老师手下,人送外号“黑手中发”。“黑手”之意就是出手快而重,败者根本看不见他的来手就被击中。同时力量极大击中即伤。
一年有一军阀的队伍进入了衡水,想从当地抢掠百姓钱财为军队换衣。此消息被当地州府得知,想办法不能叫军阀得逞,就决定在衡水组织一个擂台比武大会,意思是叫军阀看看我们还有人,我们也不是好惹的,胜者将奖励一个金匾。榜文发表之后,上千名好武者纷纷前来报名。各持兵器集于衡水街头。这一招真灵,军阀见此情况后走之。大会先是拳术、器械表演赛,后是擂台对抗赛。程老师擂台之上,大显威风,战败了几十名有名的武士,最后取得了金匾。挂于自己的大门之上,此匾一直挂到解放之后。
程有生老师中年在北京以 木工 为生,一次回乡听到胡同内有跑步声,便问怎么回事,家属说,日本鬼子来了快跑,当时,他不知日本在当地的三光政策,便没跑。过了一会儿,他出大门,刚出大门口,突然刺刀刺来,急斜身闪进,用摆扣步法身贴枪杆滚进,一看原来是几个日本兵,手持装有刺刀的三八枪。在前边的一个鬼子见他便刺,程老师无意中又用了一个“脱身换影”法,闪身进入,紧贴鬼子的身体,其余的鬼子也不敢开枪,看意思是怕打中他们自己人。这时鬼子脱身几次没成功,因枪杆较长,收也收不回来。鬼子只好伸出大拇指,表示赞扬。便用手往胡同口方向一摆,表示你是中国人的英雄,好样的,我放你走。程老师明白,便用出了八卦掌的速快步法,身形一缩,快步如风,出胡同即脱身,见程有生老师的八卦掌之精也。
河北历史上出过什么名人,或名人在河北做官如魏征?
1.黄 帝
传说中为华夏始祖,中国文明基础的奠基者。
2.炎帝
传说中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也有人说炎帝即传说中的神农氏。
3.伯夷
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君长子,名允。孤竹君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兄弟相偕去周,投奔西伯(即周文王)。西伯死后,武王东进伐纣,他和叔齐叩马而谏,以为父丧而用兵,是不孝不仁。武王灭商后,他们逃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南),不食周粟,饥饿而死。
4.扁鹊
真名秦越人,战国时医学家,战国初年齐国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大有成就的著名医学家。扁鹊曾学医于长桑君,不仅精于内科,而且精通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等。相传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扁鹊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当地的习俗和多发病、常见病情况,为百姓解除病痛。他到邯郸时,曾为许多妇女治病。到周国都城雒阳(今洛阳)时,就为老年人治病,到秦国咸阳,又为小儿治病。晚年时,在秦国为秦武王治病,受太医令李醯忌妒,被李派人杀害。两千多年来,扁鹊一直受到人们的怀念和敬仰。
5.乐毅
战国时燕国将领,中山国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名将乐羊之后,擅长于用兵之术。燕昭王下诏求贤时,他由魏国出使燕国,被留任为亚卿。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联合攻打齐国,他受任为上将军,率兵伐齐,大胜于济西,后带燕军长驱直入,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破齐城七十余座。燕昭王死,惠王新立,误信齐人田单反间计,派骑劫代替他统率军队。乐毅被迫出奔赵国,受封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号望诸君,最后老死于赵国。
6.毛遂
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古代寄食于豪门贵家并为之服务的门客)。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被围告急时,赵国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平原君在门客中挑选随行人员,要求文武齐备。他自我推荐,愿意随同前往。谈判中,楚王十分犹豫,议事不决。他拔剑上阶,慷慨陈词,直说利害,缍说服楚王同意合纵,出兵救赵。
7.廉颇
战国时赵过将领,惠文王时,率军大破齐兵,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抑郁不得志,愤而奔投魏国,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
8.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书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当廷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譬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相传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9.公孙龙
战国时哲学家,名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字子秉,赵国人。燕赵交战时,他说服燕昭王、赵惠宣王停止战争。他曾是平原君的门客,反对各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在思维逻辑上,提出“别同异”命题,着眼于“别”而不在“合”。他从严格区别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出发,把“同”与“异”的矛盾绝对化,认为思维中的一切“属性”可以脱离“本质”而存在。他提出的著名命题一是“离坚白”,他说眼睛看不到石之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手摸不着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无白”,公孙龙认为,石头的“坚”和“白”两种属性是可以分离、各自独立存在的。二是“白马非马”,认为白是色,马是形,色、形分离,“白马”和“马”是不同的概念(名),因此“白马非马”。公孙龙对古代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由于过分夸大差异性而没有看到概念反映事物的同一性,不免陷入形而上学的诡辩。著有《公孙龙子》十四篇,现存六篇。
10.燕太子丹
战国末期燕王喜的太子。秦国灭韩前夕,他被送到秦国当人质,因为受到冷遇,逃回燕国。秦灭韩、赵之后,在公元前227年,他派荆轲借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地图以及交验樊于期(逃亡在燕的秦将)头颅之机,行刺秦王政。事败后,秦国急速发兵攻燕,占领蓟(今北京),他率部退保辽东,被燕王喜斩首,奉献秦国。
11.荆轲
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后来,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直逼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派他入秦行刺。秦将樊于期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樊于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荆轲便私见樊于期,将实情相告,樊于期立即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进献。秦王大喜,在咸阳宫隆重召见。献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高渐离送别荆轲时所吟唱的诗句。
12.刘备
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创立者。字玄德,涿郡涿(今河北涿县)人。公元221——223年在位。东汉远支皇族,即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少时孤贫,与其母贩鞋织席为生。不怎么喜欢读书,爱狗马、音乐,好衣着。喜好结交豪侠,与关羽、张飞结为生死之交。东汉末年,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在军阀混战中,先后投靠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经常寄人篱下。建安十二年,颍川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刘备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三顾茅庐,登门求教。使诸葛亮大为感动,同意辅佐他。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占据荆、益二州,联结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次年与孙权合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赤矶山,一说是今蒲圻西北赤壁山)大败曹操,占领荆州,力量逐渐壮大,旋又夺取益州和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国号汉,建都成都,年号章武,与魏、吴鼎足而立。在位期间,积极推行诸葛亮制定的国策,实行法治,整顿内政。后以替关羽报仇为名,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吴国,在犭虎 亭(今湖北宜都长江北岸)被吴将陆逊打败,退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不久病死。
13.张飞
三国时蜀国将领,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少同刘备、关羽结交,誓共生死。东汉末年随刘备起兵,南征北战,十分骁勇,与关羽同称“万人敌”。曹操入荆州,刘备败退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县东北),曹军紧追不放,他仅率十二骑奋勇拒后,曹军不敢贸然追击。刘备定江南,他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来随刘备夺取益州,拜右将军。接着又迁任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章武元年(221年)随刘备兴兵伐吴,临行时,因酒后殴打、责罚部将,被部将刺死。
14.赵云
三国时蜀国将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初从公孙瓒,后来归顺刘备,为主骑。公元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逃。赵云身抱刘备弱子刘禅,奋力救出甘夫人,当他身负重伤,冲出重围,见到刘备时,刘备把婴儿扔在地上,说:“为一孺子,险折我一员大将!”刘备念其功,封为牙门将军,不久,又从刘备夺取成都,平定益州,历任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博昌亭侯。建兴五年(227年),随诸葛亮驻汉中,第二年,随军取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一年后病死,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
15.祖冲之
南朝宋齐间科学家,字文远,范阳道(今河北涞水)人。博学多才,尤其对天文、数学有相当高的造诣。他广泛搜集、阅读关于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文献。经常“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进行精确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通过艰苦的努力,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他提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将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汇集成一部著作,名为《缀术》,唐朝国学曾经将此书定为数学课本。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而且还是一名杰出的机械专家,重新造出早已失传的指南车、千里船等巧妙机械多种。此外,他对音乐也有研究。著作有《释论语》、《释孝经》、《易义》、《老子义》、《庄子义》及小说《述异记》等,均早已遗失。
16.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廓、风俗、土产、人物等。《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他为官“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皇族、豪强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悦乘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作关右大使。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著作另有《本志》、《七聘》,均已失传。
17.窦建德
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年轻时豪侠义气,曾为里长。611年,隋炀帝侵略高丽,被征选为二百人长。因支持同县人孙安祖起义,家属惨遭杀害。被迫带领被征的二百名士兵投高鸡泊起义首领高士达。任司兵、军司马。涿郡(今涿县)通守郭绚领兵万余人讨伐高士达,建德以七千精兵袭杀郭绚。616年高士达牺牲后,他继为领袖,自称将军。他能团结将士,与士兵同甘苦,深得农民拥戴,队伍壮大到十余万人。617年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618年,隋右翊卫将军薛世雄领兵三万讨伐窦建德,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一战,全歼隋军,并乘胜攻下河北大部郡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称夏王,建都乐寿,改元五凤。619年,攻破聊城(今山东聊城),杀宇文化及。迁都洛州(今河北永年东南)。随即大量选用隋官僚,建立各项制度,又遣使到洛阳朝见隋越王杨侗,并与王世充结好。629年,李世民出击王世充,困逼洛阳。他帅众驰援,在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决战,兵溃受伤被俘。被杀于长安。
18.赵匡胤
即宋太祖,宋王朝创建者。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握兵权。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他先后平定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反抗,削夺了禁军将领和藩镇的兵权,加强了北方和西方各州的边防,并选派文臣带京官衔外出任职,执掌地方行政,另派使臣分掌地方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朝廷,则设副相(参知政事),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的权力。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鼓励垦荒,整治运河,整顿税制,力图增加赋税收入,增强国力。他的政治措施,对于结束五代以来的长期混战割据局面,起了重大作用。但因重文轻武,偏于防内,对形成宋朝“积贫积弱”局面有所影响。
19.郭守敬
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幼从刘秉忠学习天文、地理。中统三年,张文谦荐其修水利,巧思绝人。元世祖忽必烈召见,郭守敬面陈水利六事。曾任都水监,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修治过许多河渠。他还参与编制〈〈授时历〉〉,此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郭守敬强调天文观测的科学性和仪器的重要性,说:“历之本,在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并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侯极表、景符、窥几等多种观测仪器,又在全国各地设立27个测景所(即观测站)进行规模巨大的大地测量工作,重新观测了二十八宿及其他恒星的位置,测定了黄赤交角,达到较高的精确度。其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成为当时著名的大发明家、科学家。其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等。
20.关汉卿
元代戏曲奠基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宋亡(1279年)之后。安国(今属河北)人,一说大都人。作家长期生活在被压迫人民中间,熟悉他们的生活,同情他们的遭遇,用戏曲来反映他们的痛苦不平,歌颂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与当时著名戏曲家杨显之、费君祥、梁进之为挚友,与著名女艺人珠帘秀等交往密切。一生所作杂剧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种。作曲中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多种妇女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流传至今而不朽。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互相映衬,显示了作家思想深度及伟大的艺术成就。《窦娥冤》在一百多年前已译成法文。作家不仅是中国的戏剧大师,而且也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另所作散曲,现存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21.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 名况,字卿,赵国(今邯郸一带)人,著名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同《荀子》一书中, 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2.魏徵
魏徵(580-643) 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人,一说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初政治家。少时丧父,家贫,但胸有大志,喜好读书,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李密的瓦岗军起义。后随李密归唐,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舍人。窦建德死后,他为唐高宗李渊太子李建成信重,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喜他直率,擢为谏议大夫。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他曾对太宗说:君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还常劝太宗以隋朝灭亡为戒鉴,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薄赋敛轻租税”等。贞观三年(629年),任秘书监,参预朝政,贞观七年(633年),为侍中,能识大体,以常情处事。受诏监修梁、陈、齐、周、隋史,亲笔写了《隋书》序论和《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又总编《群书治要》,书成,进官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徵死后,唐太宗思念不忆,叹息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殁,朕亡一镜矣!”后来,他派人去魏家,得到一纸残书,上有“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这可以说是魏徵的最后一谏。魏徵的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23.纪昀
纪昀(1724-1805) 主要著作:《阅微草堂笔记》等,并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生平简介: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河北献县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以学识受乾隆赏识。曾获罪谪戍乌鲁木齐,后召还,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十余年。
24.曹雪芹
清代大文学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祖先原为汉人,后加入旗籍,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一说为河北丰润人。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五年,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下,其父被免职,产业被抄,曹家迁居北京,家道从此败落。曹雪芹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他主持刊印的,他自己也能写诗词戏曲。曹雪芹所以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与家庭的影响有密切关系。他以亲身生活经历感受,利用十年时间从事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写下了光辉篇章。全书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据传为高鹗所续。
25.赵三多
威县沙柳寨人。又名赵洛珠,字祝盛,人称赵老祝。义和团道领,世代务农。青年时曾以贩碗为业。早年学梅花拳(后称义和拳),为拳教师。1895年在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地区各村镇广设拳场,收徒达2000余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山东冠县梨园屯发生反对教会势力勾结政府,强拆玉皇庙改建教堂事件,他被邀率众声援。1896年4月,率徒众至梨园屯,比武“竞拳”三日,周围拳众闻讯前来参加者达3000余人,清军不敢动手拆庙。1898年10月,在南宫县蒋家庄集众3000人,祭旗起义,改名义和团,树立“助清灭洋”的旗帜,自称旗首,攻打当地红桃园等教堂武装据点。不久被山东清军王营围攻,作战失利,率众突围。1900年5月,在枣强县卷子镇率团民、饥民万余人再次起义。11月,被山东巡抚袁世凯包围于威县,起义失败,他率残部突围,辗转至广宗县。1901年参加景廷宾起义军。1902年七月,起义军失败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南宫县狱中绝食而死
26.霍元甲
霍元甲,字俊卿。近代爱国武术家。世居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郊)。家传迷踪艺武术,至霍元甲为第七代。其父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元甲武艺高强,在天津曾驱逐俄国大力士,在上海与西方大力士比试。后来与日本大力士较量,元甲胜,遂为日本浪人暗害,卒年41岁。生前曾创建精武体育会。霍元甲的墓地,最初在上海,与宋教仁墓毗邻。其后霍墓迁回静海县故乡。
27.成兆才
著名评剧作家和演员。河北滦县人。艺名东来顺,出身贫苦农家。自幼勤奋好学,喜爱戏剧,因生活所迫,曾经为地主当佣工。业余时间拜师学艺。成兆才是我国早期评剧演员之一。1901年开始作“彩扮莲花落”(即评剧)的专业演员,以演老生、老旦、丑等脚色而著称。成兆才创作、改编剧本有一百多种,许多剧目如《杨三姐告状》等至今流传,影响较大,对评剧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部分剧目已编为《成兆才评剧剧本选》。
28.盖叫天
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京剧表演艺术家。8岁开始学艺,先演武生,以后改学老生,倒嗓后又演武生。14岁用“盖叫天”艺名在江南一带演出。盖叫天为人刚直不屈,他多次拒绝充当内廷供奉,从不为反动军阀的堂会演出。解放后,于1950年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并荣获中央文化部授予的“表演艺术家”称号。1956年中央文化部和中国剧协为了表彰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上海举行“盖叫天先生舞台生涯六十年纪念会”并且授予荣誉奖状。历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剧协主席等职。盖叫天以演短打武生为主,他特别讲究人物的造型美,主张以外形动作表现人物的神情气质,以“武戏文唱”的杰出艺术,驰名我国,有“江南第一武生”的称号。代表剧目有武松戏《打虎》、《十字坡》等。人称“江南活武松”。由他主演拍摄的戏曲影片有《盖叫天舞台艺术》、《武松》,出版的艺术记录有《粉墨春秋》。
29.何作霖
著名地质学家,矿物岩石学家,特级研究员,教授。字雨民,河北蠡县人。曾先后在河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在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当研究员。解放后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特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青岛市人民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何作霖是我国最早的光性矿物学家。最早将西方的光性矿物研究方法与技术介绍和应用到我国。最先应用X光进行岩组工作。在X射线结晶学、稀有元素矿物学、晶体光学和岩石学等各方面造诣极深。主要著作有《赤平极射投影在地质科学上的应用》、《光性矿物学》、《弗代旋转台使用说明》、《结晶体构造学》以及《薄片内透明矿物鉴定指南》等。
30.郭小川
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延安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这一时期写过许多诗歌,收入《平原老人》等集子里。1948年春,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先后在天津日报社、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和文艺工作。解放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秘书长及《诗刊》编委等职。在新闻、宣传、文艺部门作领导工作。先后出版《致青年公民》、《月下集》、《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等十一本诗集。郭小川的诗歌创作,富于革命激情,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他的诗歌吸收了民歌、古典诗歌的优点,具有豪放、清新的风格。
31.最近出了个郭志坚,CCTV新闻连播主持人!河北张家口的
[img]我想学形意拳,涿州附近哪有形意拳师父?帮忙谢谢
姬际可 心意六合拳创始人
李洛能 河北派形意拳创始人37岁拜戴龙邦为师,47岁时“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绝境。
郭云深 半步崩拳打天下
刘奇兰 龙形搜骨一代绝技
宋世荣 宋式形意创始人
李存义 刘奇兰传人,天津国术馆馆长,曾曰:国术者,形意拳。
耿继善 刘奇兰传人,北京四民武术社创立者。郭云深称之为形意门“后继之杰”,以枪法著称,晚年与其子耿文彩将形意拳传到武汉。
董秀生 得刘奇兰和宋世荣亲传,同时兼得南少林五行柔术,自成风格,以软劈掌,蛇缠手,铁扫帚等闻名当时武林。
孙禄堂 郭云深传人,融太极八卦形意集于一身,孙氏太极创始人,“河北二禄”之一,轻功极佳,武林公认:虎头少 保, 天下第一手,又名万能手。
唐维禄 李存义传人,精于技击,“河北二禄”之一,轻功极佳,号称北霸天。
尚云祥、字庭 山东武定府,东陵县,尚家庄人氏。李存义传人,外号铁足佛,几复云深半步崩拳之功,中华武士会擂台首压其阵,无人上台。民国26年,逝世,享年74岁。
李文彬是尚云祥最小的徒弟《尚氏形意拳械抉微》
李仲轩 唐维禄、尚云祥、薛颠传人,晚年著有《逝去的武林》,介绍形意拳许多不传之秘,很大程度上挽救了形意拳即将出现断层的现状。
古人就找他们
现代找以下几位
张风跃:生于1952年,1959年6月从师于青云门16代掌门业喜大师学习青云门功法(8桩、12路拳法以及器械),1963年4月拜形意拳名师陈子江为师学习五行和十二形。现为青云门17代掌门。
李汉章:津门形意拳大师,在形意之乡——天津市汉沽区,谁都知道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形意拳家,他就是人称“铁背熊”的李汉章先生(1880-1962)。 汉章先生一生无二业,他在东北三省及家乡天津汉沽教授形意拳弟子。
李仲轩:老人一生没收过传武的徒弟,晚年有幸《武魂》给予了一片言语的天地。据李老子女回忆,在1984年,一位中国科学院同志要为李老出书,被李老谢绝。
傅剑秋:原名傅长荣,字侠农。天津宁河县芦台镇人。二十岁开始习武,后拜同乡人李存义为师,曾二闯关东曾为扬国威,力挫俄国力士,擂败日本武士小佐次郎。在张作霖帐下做贴身护卫长,并且作为奉天讲武堂教官,传授张学良及其兄弟和其他将领形意拳!后三下江南在无锡、杭州、上海等地广传形意拳,与武当徐本善道长皆为挚友,并将形意拳首次带上武当山!
杨遵利:山东邹平人,汉族,大学文化,工程师,现任职于山东省直机关单位。系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当武术十佳武术名家,世界武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武当武术联合会常委、副会长。
任来福:东北形意拳大师, 1938年出生于河北省雄县。现为长春市形意拳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入编"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其所演拳势,身形中正,劲力雄浑,深为许多武术名家所称赞。
徐安庆和周宁:“康龙武林大会”冠亚军。2009年4月23日,全国武术爱好者瞩目的央视“康龙武林大会”2009年形意拳全国总决赛在央视演播大厅举行,徐州武术选手徐安庆和周宁分获冠亚军。
杜云生:津门形意拳名家,天津人。父亲是天津形意名家韩慕侠的关门徒弟,后拜韩慕侠的侄子赵云彪先生为师,从八九岁时开始练功夫,几十年坚持下来,终于达到了高手的境界。他打拳干脆利落,很有气势,而且擅长技击。每逢周末常在公园中义务教授形意拳。
梅花拳起源于邢台,为什么衡水武强梅花拳却很有名?
关于梅花拳的起始时间说法不一,梅花拳祖师最早起源于河北邢台王快乡西楼下村,小名叫丑得。有文字可考的是流传于平乡后马庄的手抄本梅花拳秘本《大文底》。该文记载梅花拳的开派祖师为邹宏义。
邹宏义,字光大,清代直隶顺德府(今邢台市)人,明崇祯年间,集各派之长,创出了闪、展、腾、挪、跃、滚、翻、打别具一格的拳术。因其桩步宛如梅花开放,步行三法犹如梅花枝干相连,故名为梅花拳。后来他的儿子邹文聚定居邢台平乡,广收弟子,将梅花拳传遍冀鲁豫。
邢台威县李廷玉、李廷桂为梅花拳第十三代传人,他们将梅花拳传到了衡水武强。后来因为兄弟二人率众焚烧外国传教士的教堂,被清政府通缉,李廷玉逃到武强,靠给人打短工栖身,李廷桂被捕入狱。李廷玉在武强广收徒弟一百多人,传梅花拳十年之久,其中二十多个徒弟都很有名,各有所长,号称“京南二十大侠”,李廷玉出狱后,也来到武强进行教拳。在二十多个得意弟子的带动下,武强有二十八个村设了拳场。影响了周边好多乡镇。
1934年4月,山东省开擂比赛,号召天下武林高手登台比武,武强梅花拳派出参加打擂的有李万兴、尹桂芳等八人,最后李万兴夺魁,尹桂芳第二,每人获得宝剑一把,银樽一个。自此,梅花拳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武强,都变得声势浩大,练习的人越来越多。据说,如今在武强,梅花拳已经发展到了十七代,参加者上千人,并且已经成立了武强县梅花协会。武强梅花拳成了梅花拳的代表,衡水武强也因梅花拳在武林有一定名声。
关于衡水第三届名拳名师和衡水第三届名拳名师名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