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调研卷历史(2021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沈阳市调研卷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1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沈阳市五区双模历史答案

、热点学校要求两证(房证、户口本)统一、实地居住。两证不统一、人户分离的由教育局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统一分配。

2、热点学校继续执行户籍转入时间的限制(以房证、户口本时间为准),不满足年限要求的,由教育局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统一分配。

3、未入住新建楼盘不在学区划分范围内。

4、2014年的学区划分按照皇姑区2006年街道办事处合并前的社区进行划分(具体划分范围以学校掌握情况为准)。

皇姑区变化:

1、43中学天山校区是新学校首次招生,中海西社区纳入该学区,今年招生50人。

2、虹桥中学学区内新增加一个花园社区,但计划招生人数比去年少5人。

3、97中学学区内新增加中航、溪湖、方溪湖村、四台子村四个社区,总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20人。

4、147中学学区内新增加城建北尚、东窑两个社区,但计划招生人数比去年减少6人

初中历史题的【信息点问题】

后金迁都沈阳

【后金迁都沈阳】明朝末年,建州女真族兴起。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东南)。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天命十年(1625)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今沈阳苏家屯十里河),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后金迁都沈阳后,努尔哈赤便营造汗宫王府,修建与八旗贝勒共议国政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皇太极登基

【皇太极登基】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死后,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九月初一,在代善等诸王贝勒和文武百官簇拥下,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诏告天下,改明年为天聪元年,大赦国中死刑以下罪犯。为加强皇权,削弱诸王贝勒地位,天聪五年(1631),又仿明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天聪八年(1634)四月,皇太极下令官名及城邑名改以满语称,沈阳改为"谋克敦"(兴盛之意),汉文写作"天眷盛京"。天聪十年(1636)四月五日,满、蒙古族诸贝勒及汉族官员都拥戴皇太极"上尊号",他欣然同意,便于五月十五日率文武百官出德胜门(今沈阳市大南门),前往天坛,将他"践天子位,建国号为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昭告天地,并筑坛行受尊号礼,称"宽温仁圣皇帝",史称清太宗,开创了清王朝280多年的基业。

日俄奉天会战

【日俄奉天会战】日俄两帝国主义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于1904~1905年在中国领土上展开了一场强盗战争。清政府置国家主权于不顾,竟宣布"局外中立"。1904年2月8日,日军袭击沙俄驻旅顺口的太平洋舰队,双方开战。同年5月,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占领金州;9月上旬,有一路日军攻占辽阳,欲攻奉天(今沈阳),俄增兵固守。同年10月上旬,日俄各投入兵力30多万在沙河(今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乡)开战,互有攻守。1905年2月,双方在沈阳外围地区激战,各伤亡20多万人,俄军败退,日军占领沈阳。日俄在沈阳激战时,作战区庄稼被毁、房屋被烧、人民被屠戮、财产被抢掠,损失惨重;尤其是俄军溃退前,在沈阳城内强占官署民房,拆房构筑工事、抢夺市民财物、破坏文物古迹。他们把盛京故宫作放养战马场所,还掠走大批库存黄金珍宝;有数百年历史的大法寺(八王寺),也被他们焚毁。1905年2月,当时只有10多万居民的沈阳城,就涌入无家可归的难民5万多人,"店房庙宇旧署为之填塞",啼饥号寒、冻馁而死者触目皆是,令人惨不忍睹。

沈阳首建市政机构

【沈阳首建市政机构】1922年5月,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在滦州宣布东北独立,实行东三省联省自治。为加强对奉天省城沈阳的统治,1923年5月3日在省城范围内设立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处;同年8月,划原沈阳县的城区及商埠地一带为市区,正式成立奉天市政公所,任命曾有翼为市长。公所地址在沈河区西顺城街,仍归奉天省领导。1929年3月1日,国民党政府把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同年4月2日,把奉天市改为沈阳市。1931年1月31日,东北政务委员会又决定把省城商埠局与奉天市政公所合并,于4月12日把奉天市政公所改为沈阳市政公所。

张作霖被炸

【张作霖被炸】张作霖(1875~1928),辽宁海城人,字雨亭。奉系军阀首领,曾在东北设立纺纱厂,建筑铁路,筹辟葫芦港,创办陆军讲武堂、东北大学等,成为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侵略政策的障碍。早在1916年5月,日本土井少将就阴谋炸死张作霖,但未得逞。1927年6月,张作霖当上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在蒋汪等形成的新军阀征讨下,决定退兵东北,并靠拢英美,牵制日本,日本十分恐慌。1928年6月3日深夜,张作霖专列离开北平;4日晨5时23分,当专列驶入皇姑屯东面三洞桥时,一声巨响,专列被炸毁,张作霖负重伤后回到"大帅府"便死去。日本炸死张作霖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妄图趁张死后东北局势混乱之机侵占东北,吞并满蒙。因奉省当局沉着、冷静地应付了这个复杂形势,后张学良将军化装回沈阳,使日本侵略者的阴谋破产。

张学良东北易帜

【张学良东北易帜】张作霖被炸死后,东三省议会于1928年7月2日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7月4日,张学良正式主政东北。他受命于危难之时,集国难家仇、内忧外患于一身,面临的军政形势十分险恶。日本要他实行"自治",扬言如蔑视日本警告,日本将自由行动;南京国民革命军则敦促他早日易帜,实现全国统一。由于张学良将军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当时全国各地高涨的反日浪潮推动下,于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共和五色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宣布这一消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1929年1月4日,国民政府委任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改奉军为东北边防军。从此,张学良在东北推行新政,励精图治,直到九一八事变发生。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查"铁路为名,率部下在沈阳柳条湖东侧、离北大营800米的南满铁路车轨下,埋下小型定时炸弹,拉开引信便溜走了。当夜10时20分长春至沈阳的第14次列车刚通过,炸弹爆炸,炸坏2根枕木、1根铁轨,日军忙摆上两具身着中国军装的尸体在现场,硬说是"爆炸铁路的凶犯",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进攻,炮轰东塔机场,还兵分三路,分别向沈阳市区南市场、北市场及大、小西门一带进攻,缴了第一、第二警察分局的枪支,占领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省政府、宪兵司令部、无线电台、东三省官银号、中国银行等重要军政、金融、通讯机关。到9月19日早晨6点30分,整个沈阳沦陷。日寇在沈阳城内野蛮地残害百姓,奸淫妇女,抢掠公私财物。据不完全统计,官方损失即达16亿元(现大洋票)以上;东北军被劫去飞机262架、各种战炮309门、战车26辆、枪械12万多支。当日军进攻北大营时,东北军北大营中下层官兵曾奋起抵抗,痛击日寇,因蒋介石下达"不许抵抗"的死令,只好愤愤撤退。从此,沈阳人民开始了14年亡国奴生活。

国民政府接管沈阳

【国民政府接管沈阳】沈阳人民从日伪统治下获得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建设新生活,国民党政府却在美国帝国主义支持下调集重兵,进犯东北。占领东北的苏军也据其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要求中共将东北行政权和中长铁路沿线大城市移交国民政府。1945年11月25日,中共党政军机关和部队遵照中共中央提出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分别向沈阳市郊陈相屯、财落堡和毗邻的县城转移。1946年3月12日,苏军也全部撤出沈阳。国民政府委任董文琦为沈阳市长,接收市政府和防务。次日,国民党第52军军长赵公武把军部开进市内,由他兼任沈阳警备司令。国民政府还将东北行辕、东北长官司令部设在市内,把沈阳作为他们在东北指挥内战的中心。国民党内各派系,都竞派"接收大员"到沈阳,大肆掠夺工厂、铁路、贸易、房产等。

[img]

沈阳检测二历史

沈阳所经历的历史是怎样的

沈阳是中国最后一代封建王朝清朝的发祥地,沈阳故宫规模虽然远小于 北京故宫,却因其独特的满族建筑风格而另有一番风味。

当年努尔哈赤与皇 太极从此问鼎中原大地,扶栏上身披甲胄,远望北京故宫的兽雕,无不显现 当年主人的雄心霸气。而关外三陵则是清王朝发祥的根基龙脉。

随着清王朝入主中原,沈阳及周边地区被满族政权奉为根基之地,限制 流民迁徙,清朝初年的几位皇帝还时常回乡祭祖。沈阳地区由此变得更加地 富民丰,而随着清王朝晚期的衰败没落,中原地区饥民开始闯关东,为沈阳 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劳动人口,沈阳由此加快了发展步伐。

近代沈阳也因为其富庶成为军阀与列强争夺的焦点,张氏帅府与九•一 八纪念馆就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抗日战争胜利之后。

沈阳成为新中国工业 基地,沈阳飞机制造厂、机车制造厂、汽车制造厂、矿山机器厂、重型机械 厂、冶金机械制造厂,这些现代化工厂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沈阳的印象还有很多,从热情的沈阳人、豪放的东北乡音、街头无处不 在的串串店、烧烤、韩式烧烤、朝鲜族冷面等,当然还少不了正宗的酸菜氽 白肉和那大碗的猪肉炖粉条。

沈阳,是一座从历史到现代,从大工业基地到 美食戏曲,从人文建筑到自然奇观无所不有、无处不在的城市。 。

沈阳有哪些历史古迹

沈阳的历史古迹有: 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 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 殿和皇帝东巡行宫。

沈阳故宫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修缮,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 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福陵:福陵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位 于沈阳市东北的丘陵地区,故又称“东陵”,从1929年开始开辟为公园,称 为东陵公园。陵园坐北面南,四周有红墙相围。

昭陵:位于沈阳市区北部, 俗称北陵,为清朝第二代皇帝清 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的陵墓。 昭陵与福陵和永陵齐 名,合称“关外三陵”,昭陵建 筑完整无双独具特色。

仿自明陵 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昭陵 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 上。

四周护以缭墙(围墙),极 似一座小城。全陵占地18万平 方米。

以历史文化遗存为主的沈阳市还有清初四塔、新乐文化遗址、新乐遗址、 太清官、无垢净光舍利塔、永安石桥、东北军阀张作霖帅府、慈恩寺、南关 天主教堂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 而今,具有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城市功能完备等优势 的沈阳。

正在快速的发展着,1998年据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219个城市评 估,沈阳综合实力排名第五位,1999年又与京津沪等城市一起被 世界银 行列 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53个城市之中。 足见沈阳的实力与魅力。

沈阳有多少年历史

7200年前 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燕国的重镇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

西汉时期 沈阳已具有城市轮廓,称为“侯城”

唐代 改称“沈洲”

公元921年 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

金代时期 金太祖攻占沈洲,沿用“沈洲”之名

1296年 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为“沈阳路”,归辽阳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历史。

1386年 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1625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1643年 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

1644年 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

1657年 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1911年 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

1923年 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

1929年 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1931年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后,又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1948年11月2日 沈阳正式解放

1953年 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 沈阳市改为辽宁省辖市

1964年 *** 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

1993年 原铁岭市的法库、康平县划归沈阳管辖,新民县撤县建市

至今 沈阳市辖和平、沈河、大东、皇姑、铁西、于洪、苏家屯、东陵、新城子9个市区以及新民、辽中、法康、康平4个县(市)。

请您讲述您知道的沈阳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沈阳一名源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设置的沈阳路。

因地处沈水(今浑河)之北,"水北为阳",故而得名。 沈阳市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属于肃慎、东胡族活动区。燕昭王十二年 (公元前三百年)时,这里是燕国辽东郡属境。

秦、西汉时属辽东郡。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后,北部属玄菟郡,南部属辽东郡。

三国时均为幽州辖地。西晋时在今辽宁境设平州,辽河东、西分别为玄菟郡、昌黎郡辖境。

东晋十六国时的前燕、前秦、后燕时,仍属玄菟郡。自北燕起,经南北朝到隋,辽河东被高句丽割据。

隋代在辽河西设置燕郡、辽东郡。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起,属安东都护府辖区。

辽代属东京辽阳府,境内有沈州 (今沈阳)、兴州 (懿路)、集州 (奉集堡)、广州(彰驿)、辽州 (辽滨塔)和汤州 (辽中县)。金代大部分是东京路沈州属境。

元代属沈阳路和广宁府路辖。明代大部分属沈阳卫辖。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由辽阳迁都沈阳。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升沈阳为盛京。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今沈阳设奉天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沈阳设奉天省。

民固初年属奉天省辽沈道。民国十二年 (1923年)八月属奉天市政公所。

民国十八年(1929年)奉天市改称沈阳市,隶属辽宁省。1913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后,又改称奉天市。

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沈阳市名称。同年10月成立沈阳市民主联合 *** 。

1946年沈阳被 *** 占据。1948年11月沈阳全境解放,沈阳市成立特别市 *** 。

1949年改为中央直辖市。1952年改由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

1954年改为辽宁省省辖市至今。 老北市场“三教九流杂巴地”的民间传统文化,沉积着悲凉沧桑的民国文化气息,高楼林立、街路宽阔、店铺林立、霓虹闪烁的新市区,彰显着现代的文明,风靡全国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北大鼓和奉天落子就是从这里唱响的,这些都为皇寺广场增添了别样的文化品位。

置身皇寺广场,呈现在眼前的是浓厚的民族、民间、民俗、宗教色彩,你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著名的皇家寺院实胜寺和全国唯一的锡伯族家庙,以及庄严威仪的清朝十二帝的塑像都建在这里。

红墙青瓦,雕梁画栋,晨钟暮鼓与神秘的“白骆驼驮金佛”传说和悲壮的锡伯族西征戍边故事交相辉映,构成了浓郁的清文化氛围。 实胜寺是沈阳最早的喇嘛寺院,因是清太宗皇太极赐建的寺刹,因而又名皇寺。

又据说,喇嘛教当时有红、花、白、黄教之分,而皇寺喇嘛为黄教,戴黄帽,加之当初寺院建筑均为黄色,因而又有“黄寺”之称。 实胜寺始建于公元1636年(清崇德元年),竣工于1638年(清崇德三年),占地7000余平方米。

实胜寺建筑恢弘、气势雄伟,分前后两院,布局完整。院内青松翠柳,殿宇辉煌,黄绿掩映,浑然一体。

以山门、天王殿、大殿为中轴线,大殿为全寺的主要建筑。前院两侧有钟、鼓二楼,“黄寺鸣钟”即为著名的沈阳八景之一。

后院两侧为东西配殿和碑亭。大殿西南,建有玛哈噶喇佛楼,专供玛哈噶喇金佛。

佛像旁供奉努尔哈赤、皇太极遗物。 金佛的传说 玛哈噶喇金佛高约40厘米,重千两,立像,双手捧降魔宝杵。

说起这尊金佛,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则故事。 清太宗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年)征服蒙古林丹汗,曾掠得大批宝物,其中有一只千两重的护法金佛,即玛哈噶喇佛。

这尊佛又名“大黑天”,是蒙古各部最信奉的护法神。据说是元世祖时用千金所造,曾在五台山祭祀,后被林丹汗所得。

林丹汗逃亡大草滩,喇嘛默尔根用白骆驼载着这尊大金佛来盛京向皇太极进献,结果白骆驼走到离沈阳城五里的地方便卧地不起,不久便死去。 皇太极为表彰其驮运之功,遂在此地建起一楼,专供玛哈噶喇金佛。

第二年,皇太极称帝后,又在佛楼旁建造佛寺,三年乃成,取名实胜寺。寺成之日,皇太极亲率王公大臣前来顶礼膜拜。

实胜寺的主要建筑都是黄绿琉璃屋顶,与皇宫殿顶相当。管寺“达喇嘛”享受朝廷二品俸禄,掌有银质大印,足见此寺非同一般。

皇帝每年正月上旬都要率领王公大臣及前来朝贺的蒙古各部王公到此拜佛,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历代皇帝东巡及皇亲国戚来盛京时,也多到此朝拜。

乾隆皇帝执政期间,曾四次东巡,每次必临皇寺,并亲题“海月常辉”四个大字,笔力苍劲,颇具风采。而凡新到盛京上任的官员,第一件事也是前来参拜金佛。

1946年寺庙失火,金佛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因为有了皇寺,使得荒无人烟的这一地区逐渐有了人家,并逐渐演变为集市,这才有了号称沈阳第一商埠的北市场。

为了宏扬沈阳的清代历史文化,2000年,沈阳市和平区 *** 投资了近7000万元恢复修建了锡伯族家庙,修缮了实胜寺,还重塑玛哈噶喇佛和白骆驼雕像。此次重塑的佛像与白骆驼总重65吨,由房山汉白玉雕刻而成,共用石料100吨,由河北曲阳的工匠雕刻而成。

沈阳市多少年历史

2600余年。

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7200年前,有中华民族的分支先民(太阳鸟图腾文化)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镇方城(侯城前身),隶燕辽东郡襄平县,为沈阳建城史之初,距今2600余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辽阳)。

西汉时期,始称“侯城”,隶属汉辽东郡(辽阳)。是为沈阳正式建城之始。

唐代改称“沈州”。

公元921年,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

金代时期,金太祖攻占沈州,沿用“沈州”之名。

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为“沈阳路”,归辽阳行省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汉族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修建沈阳城墙(砖城)。沈阳的军事地位益加重要,是明朝经营关东的重要基地。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1948年11月2日,沈阳正式解放。

2013年,沈阳市升格为新一线城市。

关于沈阳市调研卷历史和2021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