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20195月调研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19年调研试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黄冈市5月冲关卷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理化综合试卷(七)(八)答案
- 2、镇江市职业学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 3、2019届江苏省扬州市5月调研英语答案是什么?
- 4、高三语文试卷范百禄文言文
黄冈市5月冲关卷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理化综合试卷(七)(八)答案
I. 1-5 BBCBC II. 1. reading 2.badly 3. visitors 4. hosted5. ourselves III. 1. are a symbol 2. stand for 3. at least IV. 1-5 TFTTF V. 1-5 ACACC 6-10 ABCCB VI. One possible version: The 29thOlympics has been over. Beijing is getting moreand more beautiful. And therewill be more foreigners in Beijing.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andgrass. Weshould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We should do more exercise to buildourselvesup. We should make our country strong. Everyone in China should be friendly tothe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镇江市职业学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高 一 语 文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下列每小题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
A.漫溯(sù) 夔州(kuí) 作坊(zuò) 冷炙(jiù)
B.拗开(ǎo) 辗转(zhǎn) 麝牛(shè) 巷道(hàng)
C.休憩(qì) 媲美(pì) 炽热(chì) 草莽(mǎng)
D.孱头(càn) 枕藉(jiè) 百舸(gě) 踌躇(chú)
2.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商人可以拿着它走遍天涯,到任何地方兑现和流通。
B.它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之中。
C.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辩得出。
D.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阅“间或一轮”中“间”的读音和意义,说法正确的一
项是( )
A.先查“门”部,然后在“四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jiàn,
意义为“偶尔”。
B.先查“、”部,然后在“七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jiān,
意义为“时间”。
C.先查“门”部,然后在“七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jiàn,,
意义为“时间”。
D.先查“、”部,然后在“九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jiān,
意义为“偶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昨天的半决赛中,古巴队和秘鲁队以3:1和2:1分别战胜韩国队和捷克队。
B.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
就用在这方面。
C.拿到新书时,我们应该先看序言和目录,了解作者写书的意图、书的大致内容等,
然后逐章细读。
D.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地动仪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张衡首先制造的。
5.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借代)
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拟人)
C.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排比)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喻)
6.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文体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景泰蓝的制作》 叶圣陶 中国 说明文
B.《警察与赞美诗》 契诃夫 俄罗斯 短篇小说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俄国 诗歌
D.《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德国 悼词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选自徐志摩《再别康桥》)
7.下列对柳树着“金”色的原因,分析正确一项是( )
A.在夕阳中 B.像新娘 C.显富贵气 D.在波光里
8.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赞美康桥的秀美。
B.“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深深依恋康桥。
C.“清泉”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在康桥曾有过自己的美好理想。
D.“寻梦?撑一支长篙”——美好的理想像长篙一样远长。
9.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
B.徐志摩年轻时曾在康桥读书生活过,对康桥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C.诗歌中水草、柔波、彩虹、星辉等意象,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
(二)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两岸山峰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评价和美的命名,给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①,而诗意②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峡陡江急,江面布满大大小小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但这正好使远方来的人有充裕的时间,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的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交织成一片。
(选自刘白羽《长江三峡》)
10.对语段中两个“诗意”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是就人们给巫山十二峰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美的命名而言的。②是就眼前不断
展开一幅幅风景画而言的。
B.①是就三峡的美而言的。②是就巫峡的美而言的。
C.①和②都是就人们给巫峡十二峰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美的命名而言的。
D.①和②都是就眼前不断展开一幅幅风景画而言的。
11.对画线句子的含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然发现深灰色石岩从高空落入江心,那落下的轨迹像一个惊叹号。
B.深灰色石岩从高空垂直而下进入江心,那形状像个巨大的惊叹号。
C.这个句子既描写了垂直而下,进入江心的石岩形状似巨大的惊叹号,又表达了如此壮美的景象令人惊叹的感情。
D.见石岩垂直浸江的景象,产生石岩“从高直下”的动感,不禁发出惊叹。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
B.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C.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
D.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
13.对本段描写的景物特征和运用的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景物的主要特征是“雄壮”,用定点换景法来描写。
B.景物的主要特征是“壮美”,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
C.景物的主要特征是“绚丽”,用定点换景法来描写。
D.景物的主要特征是“秀美”,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
(三)
①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②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③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选自鲁迅《拿来主义》)
14.下列对“尼采自诩为太阳”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证明中国和尼采不同,尼采自诩自己是太阳,光热无穷,而中国不是太阳,不能光热无穷。
B.将中国和尼采进行对比,证明中国地大物博,能够做到只是给予。
C.证明中国和尼采是相同的,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必将导致失败。
D.证明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就会自取灭亡,尼采只给不取,最后发疯而死,中国如果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也会灭亡。
15.下列对“抛来”“抛给”的区别,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抛来”和“抛给”只是字面有别,但本质一样。 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带有善意,“抛给”则是没有恶意。
16.第③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对其理由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D.前文分析了“抛来”和“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
三、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7.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与君歌一曲 B.静女其姝
C.鸡鸣桑树颠 D.自牧归荑
18.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万类霜天竞自由。
译文:一切生物都在深秋里竞争似的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译文:在南野开荒种地,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
C.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译文:过去的王宴请平乐公主,喝的都是价钱昂贵的美酒,纵情欢乐,恣意笑闹。
D.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译文: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倒是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1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0篇,也称为“诗三百”,按内容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C. 杜甫,字子美。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誉。
D.李白,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20.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静女》是一首民间青年男女恋爱的情歌,采取青年男子的视角、追忆的口吻,回忆男女青年的约会过程。
B.《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内容为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诗风清新淡远,语言朴素自然,当属山水田园诗派的典范之作。
C.《将进酒》属于近体诗,通过长短错杂的句式、铿锵有力的韵律,可以感受到作品沉郁顿挫的诗情。
D.《旅夜书怀》尾联,作者以沙鸥自喻,寄托着诗人漂泊无着的失意感、落拓感;也能体现诗人初离官场、远走高飞的自在感、解脱感。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四、古代诗文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21.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2.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23. ,但愿长醉不复醒。 ,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24.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陶潜《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25.写出《旅夜书怀》的颔联: , 。
五、综合实践与应用(本大题共2小题,10分。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我们初、高中阶段学习了很多小说、戏剧作品,其中很多人物形象令人终生难忘。班级决定开展一次“难忘的人物形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小明和他的同学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26.请你和小明一起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制作一张卡片。
要求:选择科学;表达得体,富有文采;不超过150字。(6分)
作品名称:
文字说明:
小明:我先来说吧。我最难忘的是 ,因为
……
小华: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中国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我觉得外国有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很令人难忘。比如 ,因为这个人物
……
小刚:大家谈得都很好。这些中外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寄托着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它们很值得我们青年学生去认真品味。
六、写作(30分。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2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进入职业学校以来,你已经接触了许多教师,他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谈起他们,你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们独特的风采。请选择其中一位老师进行描写。
要求:运用两种及以上描写方法,可适当叙述;不得出现真实校名、班级和人名;400字左右。
2019届江苏省扬州市5月调研英语答案是什么?
答: 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盐城,宿迁等七市2019届高三化学试题百度搜索一下祝学业有成步步高升
[img]高三语文试卷范百禄文言文
1. 范百禄传文言文及翻译
译文:范百禄字子功,是范镇兄长范锴的儿子,成都华阳人。
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53331进士及第后,又被举荐为才识兼茂科。熙宁年间,邓绾举荐他担任御史,他推辞不就任。
后来担任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一职,又在直集贤院 *** 。熊本处理泸州蛮人造反一事,有一位蛮人首领招架不住,请求投降,裨将贾昌言想杀了对方作为功劳,范百禄吩咐他别这样做,对方不听。
范百禄就过去对熊本说:“杀降将不祥,使千人存活才能福及子孙。何必纵容骄兵悍将横行境内呢?”熊本惊惧,立刻下令阻止手下。
与徐禧处理李士宁的案件,上奏朝廷说李士宁使童妇迷惑,以致生出不轨之心,罪该万死不可赦免。徐禧偏袒李士宁,认为他无罪。
执政者支持徐禧,贬范百禄为监宿州酒。哲宗即位后,范百禄升任中书舍人。
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担心官吏受贿,想加上流配的刑罚。范百禄坚决劝他说:“百姓今天做了官,被受人贿赂,第二天罢官,就用财贿赂别人。
如果用重典处罚,黥面赭衣之人必将堵满道路。”司马光醒悟(明白)说:“如果没有你所说,我真是不了解(知晓)。”
这项工作于是就停下来。 改吏部侍郎。
有议者想淘汰胥吏,吕大防主张淘汰一半,百禄说:“不可。如果淘汰一半那么失职的人会很多,不如慢慢清理他们,到现在缺少的职位不要补人,没几年,就能少一半人了。”
吕大防不听。都水王孝先讨论回河故道的事情,吕大防心里向着他,命令范百禄去视察。
范百禄认为东流之水高仰,但河势却顺流而下,没法回河。就回去上报事情的情形,并且拿出神宗皇帝下令的不要堵塞故道的诏书一并上呈。
吕大防仍然说:“大河东流,是中原最危险之事,现在塘泺已经坏了,界河淤泥充积,黄河将要往北改道了。”范百禄说:“塘泺有阻挡敌寇之名,却无抵御敌寇之实。
假如黄河向北改道,敌人就会有处于下游被水冲袭的忧虑,这对我们是有利的。先帝公开颁布的诏书都在,为何胡乱动摇它。”
于是事情停下。不久兼任侍读,进封翰林学士。
向皇帝进言分别邪正的方法,引导皇上知道做哪些事的人是公正之人,做哪些事的人是奸邪之人,林林总总,共二十多条。希望汇总这些事情来察看情形,则谁邪谁正就清楚了。
百禄凭借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勤恳为民办事,监狱里无关押之囚,属下欲把牢里空无一人之事告诉百禄。百禄说,千里方圆的京畿却无一人入狱,这是皇上的仁德,不是府尹的功劳。
不许。数月后,又担任翰林学士,被封为中书侍郎。
百禄说:“这是三代以来的礼数,为何又想合祭呢?‘成命’之颂,祭祀天地,都歌唱此诗,也就如同春夏祈谷而歌唱《噫嘻》,也难道是为了一次祭祀吗?”争议了很久没有决断,直到被皇帝询问。挂了,享年六十五,朝廷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
原文: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
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
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
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禧右士宁,以为无罪。
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哲宗立,迁中书舍人。
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
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
遂已。改吏部侍郎。
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
不听。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
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
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百禄言:“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
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
乃止。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
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
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
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出处:《宋史·范百禄传》列传第九十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本文出自脱脱,阿鲁图的《宋史·范百禄传》,《宋史》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作者简介: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
2.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翻译,高三文言文
崔琰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县人,幼年质朴木讷,喜爱剑术、武艺。二十三岁时,乡里举他为正,才感奋而读《论语》、《韩诗》 。二十九岁时,结交公孙方等人,在郑玄处读书。不到一年,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郑玄和门人到不其山避难。那时,粮食缺乏,郑玄就把学生都辞掉。崔琰被遣送之后,因盗寇充斥,往西的道路也不通,于是专捡荒野的路,绕经青州、徐州、茺州、豫州,东下寿春,南至长江、太湖。自从离家之后,四年才回到故乡,以弹琴读书作为消遣。
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就召他前来。当时,军队蛮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向袁绍进谏说:“以前荀卿曾说过:‘平日不教士卒,武器不锋利,纵使是商汤、武王也无法战胜。’现在路有尸骨,百姓未蒙德惠,应该下令郡县掩埋尸骨,表示心中的哀痛,追美文王的仁爱。” 袁绍任他为骑都尉,后来袁绍在黎阳整顿部队,接着进驻延津。崔琰又进谏说:“天子在许,而百姓都希望能辅助顺服天子的人。不如守在境内,尽忠职守,以安定海内。” 袁绍不听,于是在官渡吃了败仗。袁绍死后,两个儿子相争相斗,都想争取到崔琰。崔琰就托疾辞谢,也因此获罪,关在牢里,全靠阴夔、陈琳营救,才免于难。
曹操击败袁绍氏后,兼为冀州牧,召崔琰为别驾从事,得意地对崔琰说:“昨天统计户籍,冀州有三十万人,这倒是个大州啊!” 崔琰回答说:“目前天下分甭,九州离析,袁谭、袁尚兄弟相互征战,冀州百姓暴骨荒野。还没听说王师的仁声先到,来慰问百姓的状况,拯救人民的苦难,倒先看到了统计多少武器人口,这难道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吗!”曹操立刻改变得意之色,向崔琰谢罪。这时其他宾客都吓得变色低头。
曹操征并州时,留下崔琰在邺,为文帝师傅。曹丕依然出去打猎,换下衣服、马匹,一心一意要在原野奔逐。崔琰上书进谏说:“听说《尚书》曾警诫不要沉迷打猎,鲁隐公到棠看捕鱼,《春秋》也讥讽他,这是周公、孔子的格言,也是《尚书》、《春秋》中很明显的道理。商朝鉴于夏代亡国,《诗经》就这对这件事而有‘殷鉴不远’的训词。商纣在甲子日被灭亡,夏桀在乙卯日被杀,《礼记》就以这两天享乐为禁忌,这又是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缺点,不能不深自省查。袁绍家族极为富强,而袁谭、袁尚却放纵无度,游乐奢侈,没听说有仁义的好名声,贤人君子见了这种事,都惊骇地离他远去,如兄如罴一样的壮士,在他们手下却沦为残虐人民的工具。所以虽然拥军百万,跨有黄河以北的地区,最后却无立足之地。现在国家正困窘,德惠尚未普及,而百姓所盼的、所想的就是德惠;况且曹公亲率军队,上下同劳,世子您应该循大路、走正途,想想自己是储君,要自视为珍宝。如今竟然穿着卑贱的猎服,忽略了打猎驰逐所冒的危险,沉迷在追雉捕兔之中,而忘记了国家的重要,这真是有识者所忧心的啊!希望世子您烧掉车盖,丢掉猎服,以消除大家的怨责,也免得使老臣得罪上天。” 曹丕回信说:“昨天接获来信,承蒙训示,要我烧掉车盖,丢掉猎服。现在车盖烧了,猎服也丢了。以后若还有这种事,还请不吝教诲。” 曹操为丞相时,崔琰又任东西曹掾属征事。在授东曹给崔琰时,下令说:“君有伯夷的清高史鱼的正直,贪鄙的人会仰慕你的名声而清廉,壮士会尊敬你的声誉而砥砺,这可以引领时风了。因此授官为东曹,速去上任。” 魏国刚建立时,崔琰官拜尚书。当时,还未立太子,临菑侯曹植有才,很得曹操的宠爱。曹操心中也犹豫不决,就以函令秘密在外查访意见。只有崔琰公开回答:“听说《春秋》大义,应该立长子,五官将曹丕又仁孝聪明,应继承正统,我誓死坚持。”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因此曹操赞叹崔琰公正亮直,迁官中尉。
崔琰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眉目清朗,须长四尺,很有威严,颇受朝臣仰慕,而曹操对他也相当敬畏。崔琰曾推荐钜鹿人杨训,此人虽才具不足,而清廉贞正,曹操就备礼召请。后来曹操为魏王,杨训上表赞美功勋,发扬盛德。当时有人讥笑他浮浅虚伪,想博取名声,并说崔琰荐举不当。崔琰就从杨训处拿了上表的草稿来看,然后写封信给杨训说:“我仔细看过你的草稿,内容不错而已。这只是一时的机会罢了,应该会有变动的时机!” 崔琰的本意,在于讥讽那些评论的人喜欢指摘别人,而不推寻情理。却有人说他这封信傲视怨谤。曹操生气地说:“俗话讲‘生女儿罢了!’‘罢了’并不是好话。‘应该会有变动的时机’,意思是更失礼。” 于是罚崔琰为徒隶,又派人去看视,崔琰的言谈表情毫不屈服。曹操就下令说:“崔琰虽然受刑,却和宾客相见,门庭若市,对宾客也瞪着眼直看,好像有什么怨怒。”于是命崔琰自杀。
3. (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将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弘度时常慨叹得不到赏识提拔的机会 (或 "不被知遇")。
殷扬州知道他家境贫寒,问他说:"你能否屈就 (或 "委屈自己的心志"),去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令?""李弘度回答说:"我为官不得志的慨叹,早已被上级知道了;走投无路的猿猴跑到林中,哪里还有闲暇 (或 "哪里顾得上")选择栖身之木呢!"于是殷扬州授予李弘度剡县县令的官职。 关键词及采分点得分点为:被遇、贫、屈志、不、上闻、穷、暇、授。
【翻译】李弘度经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扬州刺史殷浩知道他家境贫寒,就问他:“您愿意委屈自己,做一个小县令么?”李弘度回答说:“像《北门》篇里那样的牢骚慨叹,早就让您听说了。
我现在就像一只走投无路的猿猴奔窜山林,哪里还能顾得上去挑选该爬上哪棵树呢?”殷浩于是委任李弘度做剡县县令。 。
4. 高三课文《齐桓晋文之事》整篇翻译下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 (齐宣王)说:"象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
"(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哪能废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
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的同情心。"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
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
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把厨房建得远远的。
"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郎的作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受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 *** 一下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 *** 肢体一类的事。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
所以,推广恩德足以使天下安定,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象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 齐宣王说:"象(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 (齐宣王)说:"(这是什。
5. 《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
《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Ⅲ《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理综(《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案《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
6. 高中语文 文言文 翻译题 求解答,谢谢~
1.很希望你能留在我身边,但想了想认为还是(让你处理)这个州的事情更要紧. 2.张辽等人向来了解大王的心意(知道事情紧急),如果(张辽他们)后被召见,却(比你)先到, 你(裴潜)肯定会受到责备. 3.温恢有国家栋梁支柱的才质,为先帝办事,履立功勋声名昭著. 4.当时(公舜良)还很年轻,县里的人有些轻视他,等看到他(在县里)的作为,于是都很尊敬佩服他 5.公舜良说:“所说的沿袭这里的风俗,难道是这样吗?” 6.公舜良不为所动,只抓了为首的五人,当天就判罚流放了他们 7.(吴三桂)发檄文要于成龙造浮桥人大军渡河,刚完成,山洪爆发,桥毁了,(于成龙)被定罪罢了官. 8.于成龙上奏道:”赵履谦有了过错,不知道悔改,我不得不参他.“ 9.过了几个月,政治和教化大有改善,有权势的家族怕对自己不利,造谣诋毁(于成龙).。
7. 文言文 高三流水
高山流水吧 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示例:清·袁于令《西楼记·病晤》:“清音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 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
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近义词:知音难觅。
关于20195月调研卷和2019年调研试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