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调研卷数学(学情调研分析怎么写)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学情调研卷数学,以及学情调研分析怎么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数学试题(完成后提高悬赏(江苏百校学情调研))含补充说明

[(n-1)^2+1]+...+n^2=(n-1)^3+n^3

等式左边第一项是前一个等式最后一项加1,而最后一项等于N(N为式子数)的平方。

这其实是一个等差数列:左边为

[(n-1)^2+1]+...+n^2=(1/2)*([(n-1)^2+1]+n^2)*(2n-1)

=(n^2-n+1)*(2n-1)=n^3+(n-1)^3=右边

[img]

小学数学调研案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确定位置(一)》教学案例

2009-11-06 21:30:41 来源:未知 【大 中 小】 评论: 条

摘要: 【 教材分析 】 1. 教材编写特点 :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确定位置(一) 3 确定位置(二) : 练习八 1 确定位置(一)是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确定位置(二)是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涉及在具体情境中用数-

【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确定位置(一)

3

确定位置(二):

练习八

1

确定位置(一)是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确定位置(二)是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涉及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历属于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中“图形与位置”的教学范畴。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中第一学段中的 目标是: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作出大致的定性描述。

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点与点的位置关系,即用有序数对做定量描述。

其后续学习内容为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中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由上,我们认为这一节课主要需要解决两件事情:第一,根据实际情境感受建立平面坐标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试着建立合适的坐标系,以便获得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一种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一种是平面极坐标系的方法(即用距离和角度的方法);第二,在已经建立好的平面直角(或平面极)坐标系中,能根据给出的数对,画出数对对应的点。不论是两个有序的同量称的数(如,(3,4),这里的3与4是同一个单位下的数,比如3米,或者3格),还是(3,40°)都应该是在事先有坐标系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唯一一个点。

在整个小学阶段,毫无疑问,重点应该是第二件事情,难点是第一件事情。这样就整体把握了小学阶段“确定位置”的全部内容。

因此本节课着重于体现确定点的位置,一定要在具体情境中渗透坐标系的建立,确立其原点,即观察者的眼睛,确立从哪儿开始看,以及看的方向,为以后正式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2、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如何在平面上确定位置(坐标系选定后,需要两个参数)。无论是几排几列,距离和方向或者其他坐标都是用两个参数来确定位置,因为平面是二维的。

“实物——点阵——方格——坐标”的逐渐抽象过程是重要的坐标系的相对性;原点的不同造成坐标的不同。

数形结合思想:也就是坐标系方法的提升。也就是用代数的方法(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算术)研究图形的思想,这是笛卡尔解析几何思想的精髓,过去都是用基本图形研究更复杂一些的图形,即从几何到几何.

对应:在给定的平面坐标系中,每一个点有唯一的坐标(x,y);另外,对于给定的有序数对(x,y)有唯一确定的点与之对应,这就是一一对应思想在这里问题中的具体体现;

序的结构:自然数可以表示一个列队中每个元素的排队顺序,第4个是在第3个的后面,,这是自然数作为“序数”的特征;那么,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怎么理解(3,4)和(4,3)不一样呢?其实,类比地看,就是把平面上所有的整格点(整数为坐标的点),也可以象直线上的整数点一样排列,只不过要用到两条线,要用到两个数。这样我们就像理解3和4是不一样的,也能接受(3,4)与(4,3)是不一样的两个点。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受这种“序”关系,理解(3,4)与(4,3)的差异。

其中,数形结合思想、对应可以在许多学习内容中体现。序的结构最为抽象,学生不易深刻理解,只能感受。

当然,在一节课同时体现以上几个方面是很困难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每节课思考在什么地方体现什么核心思想。第一节课可以借助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用数对确定位置必须依赖于方格或点阵,即在平面(两维空间)上确定位置必须要有两个参数及坐标原点,从而达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雏形的作用,继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认识与把握我们生存的现实空间。据此,我们设计了确定位置这节课的学科思路,这就是通过教室座位图的具体情况直接引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通过创设用数对表示一个人在空教室中的位置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在二维的平面上确定位置必须在选下(确定)的坐标系上,即给定一个原点,给定横轴和纵轴时,通过2个参数,才能确定一个点在平面中的位置。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体现了数学上坐标方法的精神实质,为以后正式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了基础。

【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经历了用上、下、左、右、前、后及其余七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的粗犷的定性描述等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前调研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均能快速准确说出其姓名,但对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判断和指认困难较大,因此在学习确定位置(二)时会产生较大阻力,必须要提前对此部分知识进行必要的强化复习。但本课学习的用数对方法确定位置对于此部分的前射影响不大。

2、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般都用第几组第几个来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所以学生对该知识来说很熟悉,而且在访谈的5位学生对于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均能快速准确说出,而且通过调研,学生在教室中的组与行的确认一致,这就为学习感悟坐标系具备良好的生活经验基础。

3、学习该内容的可能的困难

虽然学生对于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但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学生画出自己的位置的方法并不一致,其中2位学生用点阵的方法,而另一位用画格子的方法,还有2位学生不会画,这样就要在学生自己体会坐标的由来过程中部分学生会产生困难。教学应设计一定的方法如学生讨论,两人共同完成等手段帮助部分学生突破此难点。

4、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学生对于熟悉的生活情境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直角坐标系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平平面图形的抽象过程,体会数学抽象与生活。

5、再思考

根据学情调查,我设计了确定位置(一)的教学思路,就是通过教室座位图的具体情况直接引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通过创设用数对表示一个人在教室中的位置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在二维的平面上确定位置必须在选定(确定)的坐标系上,即给定一个原点,给定横轴和纵轴时,通过2个参数,才能确定一个点在平面中的位置。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体现了数学上坐标方法的精神实质,为以后正式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了基础,同时达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目的。

附:学生调研方案

调查时间:2007年3月

调查对象: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三(2)班学生36人

调查题目、目的及结果分析:

1、(1)说一说大门、游乐园、天鹅湖分别在花房的什么方向。

(2)花房的东北方向是猴山,西北方向是鸟房,分别画出它们的位置。

(3)进大门经过花房到天鹅湖要走多少米?进大门经过花房到游乐园要走多少米?

目的:调研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的情况。

本测试对本校三年级2班的36位学生进行,其中22位学生全对,占被测总数的61.1%,其中5位学生落了题目属于习惯问题;还有6人对于游乐场、天鹅湖的位置判断错误,另外把猴山与鸟房写错方向的有3人,他们对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的确认困难与调研结果一致;还有3人计算进大门经过花房到天鹅湖要走多少米?进大门经过花房到游乐园要走多少米?产生错误,属于应用能力较差。

2、访谈题目: 说一说你的座位前、后、左、右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目的:调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经验

被访谈的5位学生对于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均能快速准确说出其姓名,但对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判断和指认困难较大,因此在学习确定位置(二)时会产生较大阻力,必须要提前对此部分知识进行必要的强化复习。但本课学习的用数对方法确定位置对于此部分的前射影响不大.

3、访谈题目: 用描述性的语言,说说自己在班里的位置并用简单的方法写下来。

目的:调研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数对)确定位置的经验和用数对表示位置将遇到的问题。

(1)被访谈的5位学生对于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均能快速准确说出,而且通过调研,学生在教室中的组与行的确认一致,这就为学习感悟坐标系具备良好的生活经验基础,课堂教学可以开门见山地进入新课,可以节约时间。

(2)被访谈的5位学生画出自己的位置的方法并不一致,其中2位用点阵的方法,而另一位用划格子的方法,还有2位学生不会画,这样就要在学生自己体会坐标的由来过程中部分学生会产生困难。教学应设计一定的方法如学生讨论,两人共同完成等手段帮助部分学生突破此难点。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体验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雏形(思想和方法),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有序“数对”确定点在平面中的位置的方法。

2.经历观察空间的物体,并能用适当的数学知识描述观察的空间对象的数学化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表示生活现象的认识水平,通过位置的确定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活动】

活动

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要求铃声停,红花落在谁手上,大家请他表演节目。

1、先请8个孩子上前面站一排。

2、再请8个孩子上前面站两排。

师:为什么同样是XX同学演节目,位置却发生变化了呢?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不错,只有一排同学时,我们介绍XX的位置只要介绍从左往右数他在第几个就行了。但如果两排或更多排时,就要介绍清楚他在第几排第几个了。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吗?能介绍一下班长的位置吗?

板书:第几个,第2排第几个

生:刚才只是站一排,所以只告诉大家他在第几个就行了,但现在站两排了,所以就要说他在第几排第几个了。

生起立介绍:我在第几组第几个。

生进行介绍。

游戏不仅激兴趣,还内含着从一维到两维空间的类比过渡,之后采取开门见山的方法入课,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位置,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学习资源,使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1分钟

探索方法引出数对

师:看来大家都知道自己在教室的位置,用什么简便的办法来表示同学们在教室的位置呢?我们比比看谁写的简单、正确。

师组织反馈

师:请你介绍自己的写法并说说这样写的道理。

师:我们看这几种方法虽然不同,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师:为什么一定要用2个数字确定位置呢?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用两个数字表示同学在教室的位置,你们的想法已经接近数学家的想法了,他们也用两个数字确定位置板书(3,5),这种方法叫数对。读作数对(3,5)。

学生独立完成。

生介绍自己写的情况。

生指出。

生1:我在第二组第五个,我觉得这样写清楚、明白。

生2:我写的组三第1;组三表示第三组,第1表示第一个,我觉得这样能简单。

生3:我的方法是七1;七表示第七组,1表示第一个……

生:他们都是用两个数字确定位置的。

生:因为只有知道第几组第几个,才能确定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简洁的方法写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这就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同学互相判断的学习设计,是为了进一步确认学生是否理解了数对表示一个平面中点的位置的方法,同时也使一开始没有理解的学生有再次学习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学会数对表示的基本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中的基本要求。

13分钟

师:请同学用数对写下自己的位置。

师:我们作个小游戏:看谁反应快!一个同学用数对说出好友的位置,其他同学判断是谁。

师:小青同学现在也在上数学课,让我们一块儿走进她们班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学生说数对,其他学生判断。

生:打开书P79,认真看图,完成练习。

全班反馈。

合作

交流

渗透

坐标

师:这是一间教室的平面图,你能用数对表示小红同学的位置吗?

师:请你想办法,把小红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自己想一想,两个人互相说说,在图上画一画。

教师巡视。

师组织小组交流

师:我们看这两个组的汇报,用假设的方法标出班级同学的排列情况,说的都有道理,点子和格子看起来比较简洁。但同样的一间教室为什么小红的数对位置却不相同,怎么办?

师小结:我们要做一个规定,规定这间教室的列与行。

出示课件:教室中人员的点阵图(42名学生,7列6行,小红的位置描红)

师:谁说说小红在这间教室中的位置。有不同意见吗?

师:我们统一了这间教室的列与行,为什麽小红的数对位置还不一样呢?

请你们上来指着说说你是怎麽看的?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一个具体环境中确定物体的位置一定要先做规定,确定一个点起始位置,第二,确定几列与几行以及方向。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从左往右确定列,从下往上确定行。

师出示课件:这样我们就能准确地说出小

生:不能,因为教室没有桌椅,没有小组。

学生小组交流,在纸上画图。(有几种情况:点阵排列;画出表格)

各组交流。

学生汇报各组的情况,

组1:用点阵形式表示。

组2:用方格形式表示。

生:因为同学们画的列和行不一样,所以数对不同,必须要统一有多少组多少行。

生1:小红的位置是(5,4)。

生2:小红的位置是(5, 3)。

生上前指图说明。

生:两种说法都对,数对(5,4)把门的组作为第一组,数对(5, 3)把另一边

创设只有一位学生的教室平面图,并用数对表示这位学生位置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数对确定位置所依赖的2个参数的产生或者说来源进行探究。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尝试,使得学生真正感知直角坐标系的内涵。为中学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数学思考的形成借助于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通过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领悟。

18分钟

拓展提高寻找规律

小红在这间教室中的位置了。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用数对表示位置,大家掌握得很好,下面我可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方格图:

师:请你标出(3,5)与(5,3)所在的位置,他们表示同一个学生吗? 3和5分别表示什么?

师小结:我明白了,数对表示的方法是先列后行(板书列 行),是有顺序的。当一列与一行相交时就出现一个数对,也就是一个位置才确定下来了否则数对中的一个数字只表示一行或一列不能确定一个点。

师:请你在方格纸上标出5个点的数对,比一比谁写的最快。

师:观察所写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再这样写下去数对会是什麽?会在第几行第几列?

师小结:看来用数对确定位置真奇妙。

作为第一组,所以都对。

生1不是一个同学,(3,5)表示第三组第五个;(5,3)表示第五组第三个。

生2(3,5)中 3表示第三组,5表示第五个。(5,3)中 3表示第三个,5表示第五组。

生1:我们发现每组同学的位置数对中第一个数都一样。而且连接这些点就画出了一条横线。

生2:每行同学的数对第二个数都一样连接这些点就画出了一条竖线。

生3:我们发现连接数对(1,1)、(2,2)、(3,3),(4,4)、(5,5)、(6,6)正好是这班同学的对角线……

学生的水平不一,在纸上标出5点的数对,聪明的学生会发现各点排列的规律,从而发现数对的规律,而弱一些的学生再次进行了练习。这就很好地将数与形进行统一。这样设计旨在注重发展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

遂宁高升实验小学2012年下期六年级数学。语文期末学情调研卷 试题及答案

(最佳答案!!!最好加分!!!)这些是题,等他做完,你们自行检查,又不会的追问,我会告诉你的!我是原创!!)

数学:

一、填空:(30分)

1、138 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dm,长、宽、高的比是5∶2∶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3、( )∶16= 10( ) =0.25=( )÷32=( )%。

4、把一根长1m的圆柱体钢材截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了6.28dm²,这根钢材的体积是( )。

5、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的比是4∶3,体积比是( )∶( )。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cm、8cm、10cm,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 )cm。

9、2小时35分=( )小时; 3.8m³=( )m³( )dm³。

10、一刀最多可以把一个平面切成2块,两刀最多可以切成4块,那三刀最多可以切成( )块;8刀最多可以切成( )块;

11、一本故事书有120页,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4 ,还剩( )页没有读,第二天应从第( )页读起。

二、判断:(10分)

1、单独完成一项工作,乙要3小时,甲要5小时,甲乙的工效比是5∶3。 ( )

2、男生比女生多全班的5%,女生一定比男生少全班的5%。 ( )

3、 左图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为14 。 ( )

4、圆的半径扩大5倍,周长就扩大5倍,面积扩大10倍。 ( )

5、在数轴上,右边的数一定小于左边的数。 ( )

三、选择:(10分)

1、一种商品的价格先提高了20%,然后降低了20%,结果与原价相比( )。

A、不变 B、降低了40% C、提高了4% D、降低了4%

2、在下列年份中,( )是闰年。

A、1900年 B、2010年 C、2000年

3、14 <( )<13 ,符合条件的分数有( )个。

A、0 B、1 C、无数

4、把140本书按一定的比分给2个班,合适的比是( )。

A、 4∶5 B、 3∶4 C、5∶6

5、把10克的药放入100克的水中,药和水的比是( )。

A、1∶9 B、1∶10 C、1∶11

四、计算:(12分)

1、能简算的要简算。

3.2×1.25×0.25 5.8×[1÷(2.1-2.09)] 3150 ×101- 3150

42÷(12 +23 ) 34 ×78 +18 ×75% (78 -516 )×(59 +23 )

五、动手操作:(3分)

1、①在下列圆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②如果圆的直径是6cm,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cm²。

2、把上面的三角形五等分。

六、按要求计算:(6分)

如图所示,正方形的面积是18dm²,求圆的面积。

七、解决问题:(29分)

1、只列式不计算:(4分)

(1)一个生日蛋糕,切成5等份的每一块比切成8等份的每一块重80克,这个生日蛋糕重多少克?

(2)银行半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0.24%,如果把1200元钱按半年期的储蓄存入银行,到期后可得税后利息多少元?

2、一批零件,甲单独做要15小时完成,乙每小时做25个零件,两人合做6小时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3、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的和未修的比是1∶3,又修了300米后,已修的占这条路的12 ,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4、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周长是31.4m,高是1.5m。用这堆沙铺在一个长125m,厚10cm的路面上,可以铺几米长?

5、库房有一批货物,第一天运走15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8吨,还剩这批货物总重量的1425 ,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6、甲、乙、丙三人环湖跑步锻炼,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乙、丙二人同向,甲与乙丙反向,在甲第一次遇上乙后1.25分钟第一次遇上丙,再经过3.75分钟第二次遇乙。已知甲速遇乙速的比是3∶2,湖的周长是2000米。求甲、乙、丙三人的速度每分钟各是多少米?

语文:(作文可以不写,再次重复,给我最佳答案!)

一、基础知识(50分)

1、读拼音。(4分)

jìng mì qīng miè quán tuǐ dǎo gào

( ) ( ) ( ) ( )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分)

biàn( ) bō ( ) hōng( )

便 剥 哄

pián( ) bāo( ) hǒng( )

3、辨字组词。(4分)

藉( ) 徒( ) 泰( ) 诞( )

籍( ) 陡( ) 秦( ) 挺( )

4、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2分)

专心至志( ) 发奋图强( ) 实事求事( ) 司空见贯( )

5、“蒸”字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除去部首还有( )画,共有( )画。“蒸”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蒸发;②利用水蒸气的热力使食物变熟、变热。在“蒸气”这个词语中“蒸”字的意思是( )。(3分)

6、给下句子中的加点词换一个意思相反的词写在括号里。(2分)

(1)我们应当( )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2)化( )因素为积极因素,我们的工作才可以开展得好。

7、根据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写一个成语。(2分)

(1)妈妈常常为了别人、为了集体而放弃个人利益,所以大家都很敬重她。( )

(2)我国的万里长城是在全世界都出了名的伟大建筑。( )

8、选出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2分)

(1)白菜 柿子 菠菜 西红柿 黄瓜 ( )

(2)内科 外科 财务科 骨科 儿科 ( )

9、修改病句。(3分)

(1)展览馆的大厅里排列着许多展品。

(2)我国运动员发扬了勇于拼搏。

(3)我们的家乡不但物产丰富,风景很美。

10、按要求写句子。(7分)

(1)天空飘着白云。(扩句,至少扩写两处)

(2)老师和同学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缩句)

(3)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4)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改为否定句,不改变愿意)

(5)你答应和小芳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 你应该准时去叫小芳。(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6)老师与我们朝夕相处,是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那么老师在你心目中像什么?把你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献给老师吧!

老师像 , 。

老师像 , 。

11、分析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里。(5分)

(1)那天边的夕阳像一个熟透了的大柿子。( )

(2)风中,小树快乐地舞蹈。( )

(3)他的房间太小了,只有巴掌大一块。( )

(4)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

(5)你到过泰山吗?它秀丽雄伟,气势磅礴,好看极了。( )

12、排列句子顺序,将序号写在括号里。(3分)

( )虹听见人们赞美,就骄傲起来,连太阳也看不起。

( )虹却不相信,仍然很骄傲。

( )人们看见那彩虹,纷纷赞美说:“那虹真美啊!”

( )云对虹说:“你美丽,这是真的,不过要是没有太阳,也就一定不会有你了。”

( )一会儿,云遮住了太阳,虹就不风了。

( )一场大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一道彩虹。

13、名句可累。(4分)

(1)不是花中偏爱菊,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 ,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 (国)作家 写的,他被称为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5、把下面句子的内容进行转述。(2分)

小华对小明说:“我想明天请一天假,又不能去学校请假,因为我妈妈生病了,你能否代我向李老师请假?再帮我问一下,后天晚上去他家里找他补课行不行。”

第二天一大早,在学校小明代小华向老师请假。

小明说:

二、阅读(20分)

(一)《少年闰土》(节选)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 未),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带 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 拂)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悉 识)了。

1、把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字划掉。(2分)

2、用“‖”线把这段话分成三层。(3分)

3、作者在描写闰土的外貌时抓住了三个特征,把这三个特征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1) 表示闰土在海边受风吹日晒,很健康。

(2) 反映了浙江绍兴一带农民穿着方面的风俗。

(3) 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疼爱,也反映了旧社会农民的封建思想。

(二)梦结束的地方

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五百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拉玛峰顶,亦大约有五百人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论这个统计数字属实与否,都不折不扣地表明,攀登珠峰生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

因攀登珠峰而遇难的勇士净庚华去世后,笔者走进他的独居,目睹的是一个痴迷登山者的世界:墙上贴满了登山明星照、珠峰风景画,挂满了登山爪、登山靴、滑雪杆。他用13年的漫长岁月做准备,为此放弃了婚姻,离开了心爱的女儿,甚至不惜失去生命。

无限风光,唯有触天者才领略得到吧!一们朋友成功地登上了海拔6400米的一座山峰,我问他,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魂动白色吧?没有一丝尘埃的繁星,广袤深邃如宝石样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一定让人的肺腑都透明了!朋友却一本正经地摇头道:“完全不是这样的,冰天雪地的山头上能有什么吸引力?天幕、繁星、晶莹的冰雪,那是诗人塑造的仙境。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巨大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就这些。

真就这些,这么令人失望吗?答案如此肯定。那么,为什么要登山呢?不要命地登那么高的山,想证明什么?英雄气概?挑战极限的能力?我费解而焦急地望着朋友。朋友悠悠地说:“那一刻,我只觉得一颗心从喉咙里咯噔一下回到胸膛里去了,就像做了一场痛苦而漫长的梦,我终于可以释怀了。“

那是梦结束的地方,高耸入云。这梦扯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万水千山,赴汤蹈火。( )那座山叫什么名字,在地壳上,在实验室中,( )在书本里,( )充满了诱惑。

明白了吗?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一放弃。

1、“梦结束的地方指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2、给第五自然段括号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因为 还是 都 B、即使 只要 就 C、如果 那么 就 D、无论 还是 都

3、第三自然段中,朋友说“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这里“浪漫”具体指(用原文回答) ,他说“不浪漫”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2分)

4、第四自然段中,朋友说“我终于可以释怀了”。在这里“释怀”的意思是

他终于可以释怀的原因是 。(2分)

5、短文第6自然段与文题“梦结束的地方”是 关系,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你对这段文字 的理解是 (3分)

6、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怎样实现它?(2分)

三、作文。(30分)

那件事真让我

1、 把题目补充完整。

2、 写一篇450字左右的记叙文。赞同0|评论

郑州市学情调研卷考试是啥考试?

郑州市学情调研卷考试就是:质量调研考试,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内,各市教委对全市,或各区教委对全区,所有或一部分学校统一命题考试,主要是考察教学质量。考完后集中阅卷,然后会将参考学校进行排序。调研考试成绩对于升本区内的公办学校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区内初中学校是认本区调研考试成绩的,当小升初时,公办学校会根据调考成绩提前录取了部分优生。

学情调研卷数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学情调研分析怎么写、学情调研卷数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