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初一上册周测卷9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周测评卷七上数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地理七年级上册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是基础,如何把握住上册的知识点就要靠测试卷的训练了。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 七年级地理 上册的测试卷及答案,参考答案使我们更懂得答题的规范。
地理七年级上册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题,计20分)
1.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宿迁市地图 B.江苏省地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2.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是最长的经线 B.本初子午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20ºW、160ºE经线圈是东西半球分界线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比例可以粗略描述为
A. 各占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二海洋 C.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 四分之一陆地
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A.巴西高原 B.伊朗高原C.东非高原 D.青藏高原
5.在分层设色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绿色区域表示的地形常常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6.大陆漂移假说是由
A. 哥伦布提出的 B. 加加林提出的 C. 魏格纳提出的 D. 我们的祖先提出的
7.下列地区不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A. 寒带气候区 B.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地区
C.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D. 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8.关于目前人口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增长过快,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B. 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C. 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D. 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全部集中在发达国家
9.关于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洲只有黑种人分布 B.白种人是“高等”人种,黑种人是“低等”人种
C.黄种人都分布在亚洲 D.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10.为迎接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大力推广 学习英语 活动,其原因是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C.英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D.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11.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A.____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12.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A. 四季如春 B. 终年炎热 C. 暴风骤雨 D. 四季分明
13.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低 B.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高 C. 纬度相同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一定也相同 D.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
14.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属于哪种降水类型
A. 对流雨 B.地形雨C. 锋面雨 D. 台风雨
15.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四季的变化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D. 昼夜交替
16.每年 冬至 日(12月22日)过后,家住宿迁的玲玲感觉
A.白天越来越长了B.黑夜越来越长了C.天黑的时刻越来越早了 D.天亮的时刻越来越迟了
17.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会议指出:近年来,全球气温明显变暖,主要原因是
A.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 B.空气中氯氟化合物增多 C.太阳辐射加强 D.降水增加
18.宿迁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
19.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与冲突,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
A.巴以冲突 B.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C.经济贸易摩擦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20.规模最大与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
A. 红十字会 B. 世界贸易组织 C. 联合国 D.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
2.纬线的形状是半圆 ( )
3.近来,菲律宾马荣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该国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 ( )
4.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 ( )
5.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主要形式 ( )
6.在卫星云图上,白色区域通常表示云雨区 ( )
7.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 )
8.在地球五带中,有太阳光线直射的是热带 ( )
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划分的 ( )
10.国际合作只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 ( )
三. 读图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________ ; B ________ ;C ________ ; D 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
(3)七大洲、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洲;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洋。
(4)A、C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构成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 和 。
(2)A、B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
(3)A地7月份气温最高,此时降水的特点是 ,1月份气温最低,此时降水的特点是 。据此判断A地所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4)B地全年气温特点是 ,全年降水特点是 ,据此判断B地的气候类型为 (填字母)。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地理七年级上册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题,计20分)
1、A 2、C 3、C 4、D 5、B
6、C 7、A 8、B 9、D 10、B
11、A 12、C 13、A 14、B 15、D
16、A 17、A 18、B 19、D 20、C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读图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南美洲
(2)①太平洋 ②印度洋 ③北冰洋
(3)亚洲 太平洋
(4)苏伊士
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气温 降水
(2)A B
(3)少(较少、极少、干燥、干旱) 多(较多、湿润、多雨) 地中海
(4)高温(全年高温) 多雨(全年多雨、多、多且均匀) B
猜你感兴趣:
1.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 地理七年级上册试题及答案
3. 初一地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4. 地理七年级上卷子含答案
5. 七年级上期地理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语文单元复习的时候,多做一些语文单元试卷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点并且有效应对考试。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24分)
1.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托月相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看拼音写词语。(4分)
(1)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 )了。
(2)在无zhē bì( )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3)她常常疼得整宿整宿fān lái fù qù( )地睡不了觉。
(4)春天像小姑娘,huā zhī zhāo zhǎn( )的,笑着,走着。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11月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上,某电机公司因“专心专注保质量,精益求精铸品牌”获得全国质量奖鼓励奖。
B、他在工厂务工甚是老实,从不与人争,从不拈轻怕重。
C、司机开车时漠不关心,东张西望或打盹,极易引发事故。
D、各级宣传部门要精心制定宣传方案,让党的会议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猴年春节,铺天盖地的各类网络红包,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B、学校宣布将开展食品安全常识教育活动,用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C、在8.1级的强震中,尼泊尔许多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出现了受损和坍塌。
D、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5.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共同创造辉煌。
二、 阅读(46分)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 选择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 )(3分)
A、下车引之/盈缩之期 B、陈太丘与友期行/行之有效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言而有信 D、期日中/遥遥无期
7.翻译。(3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9分)
平原君患盗,诛之不能禁。或曰:“更赏之,足则戢矣。”虞卿曰:“不可。先王立赏罚以劝惩善恶,衰世之政也,虽微犹足以激其趋。故赏禁僭,罚禁滥,县衡以称之,犹惧其不平也,而况敢逆施之乎?夫民之轻禁以逞欲,如水之决,必有所自。求而塞之斯可矣。今此之不塞,而力遏其流,至于不能制,乃不省其阙,而欲矫以逆先王之法度,是犹欲止水而去其防也,其庸有瘳乎?夫民有欲而无厌者也,节以制之,犹或逾焉。盗而获赏,利莫大矣,利之所在,民必趋焉。趋而禁之,是贰政也;趋而不禁,人尽盗矣。是鼓乱也,不臧孰甚焉?”平原君豁然而悟起再拜受教尽散其私财以济贫乏,申明旧章,而重购以赏获盗者。于是赵盗皆走之燕,道不拾遗,虞卿之教也。
注释:(1)戢:停止。(2)僭:超越本分。
9.下列加点字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原君患盗(祸患) B、虽微犹足以激其趋(尚且,还)
C、是鼓乱也(鼓励,鼓动) D、道不拾遗(丢失的东西)
10. 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平 原 君 豁 然 而 悟 起 再 拜 受 教 尽 散 其 私 财 以 济 贫 乏
11. 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国的盗贼为什么都逃到了燕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2.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6分)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对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草地。
C、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
上原有颜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四)温暖心窝的话语(16分)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15.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作文(50分)
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③不少于500字。
四、 附加题(10分)
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1.“名医”行医的态度如何?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父亲的病》后面的情节,这位“名医”是怎样医治他父亲的病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行文看,你看出作者对这些“名医”持有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答案
1.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大雪纷纷何所似
(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4)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1)吝啬 (2)遮蔽 (3) 翻来覆去 (4)花枝招展
3. C (C 项应把漠不关心改为漫不经心,这样才符合语境。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中。漠不关心指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4.C(C项缺少宾语,应改为出现了受损和坍塌的现象。)
5. 如果你是一颗小草,就增添了一份春色;如果你是一只雄鹰,就搏击万里长空。
6. C (C、前后两者都指信用。A、前一个“之”指他,元方;后者指的。B、前者指同行,后者指实行D、前者指约定,后者指期限。)
7. 正午时分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8.“尊君”指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指您,对别人的尊称。“家君”指我的父亲,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9.A
10.平原君豁然而悟/起再拜受教/尽散其私财/以济贫乏
11.赵国的统治者平原君听从忠言,坚持先王赏善罚恶之法,并发动群众捉拿盗贼,迫使恶人在赵国无法立足。
附:原文翻译:赵国盗患严重,平原君采取杀的办法也不能禁止。有人说:“改为赏盗,他富足了,盗行就收敛了。”虞卿说:“不可如此。先王建立赏罚制度是为了劝善惩恶,衰落世道的政令,即使微弱也还足以能激发人们的归附。所以奖赏能禁止越轨行为,惩罚能禁止恶行泛滥,以悬衡来称量它,还怕它不公平,而何况是倒行逆施呢?对那些盗贼如果放松了禁令而使他们的欲望得逞,如同河水决口,必定有决口的地方,找到决口而堵塞它,这就可以了。如今不堵塞决口,反面用力阻挡流水,以致不能制止,就是因为弄不清它的决口在哪里,而想矫正它,却用违背先王法度的做法,这就好象要阻止水患,却去掉了防患的措施一样,那怎么能防治呢?那些盗贼是些贪欲无厌的人,节制并阻止他,有人还要逾越。盗窃若再获赏,好处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有利的地方,百姓必定奔赴那里。人们都奔赴那里,而再禁止他们,这是变更无常的政令啊;都奔赴那里而不禁止,人们就都去当盗贼了。这是鼓动人们作乱,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好的呢?”平原君猛然省悟,起身再拜虞卿并接受指教,便散发了他的全部私有财产,用来救济贫穷的人,重申先王的法制,并用重金奖赏那些捕获盗贼的人。于是赵国的盗贼全跑到燕国去了。赵国社会安定,路不拾遗,这是虞卿指教的结果啊!
12.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13.(1)拟人。“忽然害了羞”把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绘除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2)比喻。把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济南冬天“晴”的特点。
14. D
15.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
16. 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同: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后喜悦,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后感到内疚);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17.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
18. 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以为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三 作文(略)
四 附加题
1. “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到“不要紧的””体现了名医马虎草率,草菅人命的态度。“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凭票付英洋壹佰元正”这些情节,体现了名医贪财、不关心人生死的性格特点。
2. 后来这位“名医”对父亲的病也只看钱不看病,拖到病重束手无策时却推荐生手医生陈莲河来使自己脱离关系。
3. “凭票付英洋壹佰元正。” “凭票付英洋贰佰元正。”这些句子语含讽刺,表达了鲁迅对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极大不满和痛恨。
猜你喜欢:
1. 初一语文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2.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4.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5.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img]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30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序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A.黄帝 B.禹 C.舜 D.启
3.张亮同学在学习公元纪年法时,对历史年代尺非常感兴趣。他要计算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距今( )
A.4084 B.4085 C.4086 D.4087
4. 传说 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
A.炎黄战蚩尤 B.皇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5.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制定历法,使老百姓可以不误农时的传说英雄是( )
A.黄帝 B.尧帝 C.舜帝 D.禹帝
6.《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吴王夫差
7.“夏有乱政,而禹作刑”。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解释是( )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 B.夏朝已经制定了刑法
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 D.禹刑极为残忍
8、左图是夏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如果将都城进行复原,你想象一下都城中会有哪些国家机构( )
①刑法 ②监狱 ③历法 ④军队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9、如果你有兴趣写一部《中国暴君史》的话,你会按顺序依次把下列哪些暴君选上( )
①纣王 ②夏桀 ③周厉王 ④禹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①③
10.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其中的“诸侯”产生于(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11.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 )
A B C D
12、夏朝之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长期战争,国力衰落 B.残暴统治,失去民心
C.国家机构的建立 D.地理位置不佳
13.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14.商朝是我国青铜 文化 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
A.司母戊鼎 B.鱼纹彩陶盆
C.甲骨文 D.冰裂纹瓷器
15.下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16.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在长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右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 )
A.防洪排水 B.水运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17.“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右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B)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8.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以下文物中,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有( )
①青铜面具 ②青铜立人像 ③青铜神树 ④四羊方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将都城迁到殷(今安阳)的商朝君主是( )
A.汤 王 B.盘庚 C.纣王 D.帝辛
20.商朝又叫殷商,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它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由于军队阵前倒戈,他走投无路自焚而亡。这场大战是(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牧野之战
21、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原因是( )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22.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这种文字
(见右图)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晋朝
23.《封神演义》再现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商纣王灭亡和武王兴起的那段历史。为西周的建立奠定基础的牧野之战发生于(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841年
24、西周的都城在今( )
A.河南登封 B.河南安阳 C.陕西西安 D.河南洛阳
25.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C.实行分封制 D.压迫奴隶和平民
26、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是( )
A.维系分封制的稳定 B.方便贵族享乐
C.树立奴隶主对奴隶的权威 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7、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770年
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841年
28、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D.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血缘关系的日益疏远
29、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统治者治国没有 经验 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
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
30、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自比为太阳的暴君——桀
B.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
C.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镐京,史称“东周”
D.西周时期最后一个国君是周幽王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2分)
3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 )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了(“ ”)。
32.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到商王( )迁都到( )后, 统治才稳定下来。故后世又称商朝为 (“ ”)。
33.与商同时期的其他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四川广汉西北的( )
34.周王分封诸侯,各诸侯再分封( ),卿大夫再分封( ),通过逐级分封,建立起一个个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络。
35、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使用的礼器和乐器( )不同,( )也不同不能随意混通使用。
36、公元( )年发生了(“ ”),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
三、判断题(每题1分 共8分。对的用A表示,错的用B表示。)
题序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答案
37、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铭文。( )
38、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叫它“铭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它“甲骨文”。 ( )
39、《越绝书》记载:“禹穴之时,以铜为兵。”这说明我国古代青铜器技术产生于夏朝。 ( )
40、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酒器。( )
41、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
42、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青铜制造业。 ( )
43、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桀,西周灭亡。( )
44、分封制瓦解的表现是卿大夫不再听周天子的指挥,甚至与之分庭抗礼。 ( )
四、材料与问答 (共50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每题2分 共8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残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礼记.记运》
45.上述两段文字讲述了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2分)
46、材料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那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2分)
47、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制度是进步的?为什吗?(2分)
48、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制度是进步的?为什吗?(2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题 共10分)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孟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49、这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出现于哪个时代?
50、制定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4分)
51、该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三)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 遗址〗下列是殷墟遗址:
52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位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
〖 文物中的历史〗
A B C
53图C在出土之初叫“龙骨”,秦朝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要相似的图案,这些图案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
54图B所展示的文物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制作的?青铜器在这个朝代有何重大发展?
55图A所示文物是什么?它在青铜文明史上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
56上述图片都在同一个朝代出现的,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对此,你有何感想?除了上述内容外,对这个朝代,你还知道哪些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30分。)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C B C B A D D C B D A C
题序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B D B B C C C A D A B C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2分)
3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 世袭制 )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了(“家天下”)。
32.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到商王( 盘庚 )迁都到( 殷 )后, 统治才稳定下来。故后世又称商朝为 (“殷商 ”)。
33.与商同时期的其他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四川广汉西北的( 三星堆文化 )
34.周王分封诸侯,各诸侯再分封( 卿 ),卿大夫再分封( 士 ),通过逐级分封,建立起一个个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络。
35、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使用的礼器和乐器( 规格 )不同,( 数量 )也不同不能随意混通使用。
36、公元( )年发生了(“ 国人暴动 ”),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
三、判断题(每题1分 共8分。对的用A表示,错的用B表示。)
题序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答案 B A A B A A B B
四、材料与问答 (共50分)
45.上述两段文字讲述了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2分)
答:第一段反映了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天下为公”的状况;第二段反映了奴隶社会“天下为家”,阶级社会出现和王位世袭制的状况。
46、材料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那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2分)
答:“禅让”制
47、从材料第二段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2分)
答:由“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
48、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制度是进步的?为什吗?(2分)
答:世袭制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它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的必然结果。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题 共10分)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孟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49、这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出现于哪个时代?
答:分封制,出现于西周。(2分)
50、制定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4分)
答:为了巩固西周对辽阔疆土和殷商遗民的统治。内容:王都由周天子直接管理,其他地区被封赐给宗室、功臣和先朝贵族,建立一大批诸侯国,由诸侯代理周王治理。诸侯奉周王为天下共主,必须服从周王号令,定期到镐京朝觐,纳贡,率兵随周王征伐。
51、该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答:周王通过分封制,建立起一个个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络。大大改变了夏商时期松散的状态,,使西周迅速发展成为疆域辽阔,对周边民族影响巨大的国家。
(三)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
〖 遗址〗下列是殷墟遗址:
52.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位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
答:商朝的都城,与盘庚有直接关系。
〖 文物中的历史〗
53、图C在出土之初叫“龙骨”,秦朝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要相似的图案,这些图案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
答: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由于有了甲骨文,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
54、图B所展示的文物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制作的?青铜器在这个朝代有何重大发展?
答:商朝,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达到高度成熟的程度,各种技艺都十分精湛。
55、图A所示文物是什么?它在青铜文明史上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
答: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礼器。
56、上述图片都在同一个朝代出现的,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对此,你有何感想?除了上述内容外,对这个朝代,你还知道哪些内容?
答:感想:为我们的先民伟大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将先民的智慧继承和发扬光大。
内容:商汤灭夏、盘庚迁都、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国人暴动、西周分封等。
初一上册周测卷9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周测评卷七上数学、初一上册周测卷9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