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测冲刺卷5(历史周测冲刺卷5A)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历史周测冲刺卷5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历史周测冲刺卷5A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昭昭冲刺5套卷怎么样

很好。

1、精准。因为这个昭昭的试卷已经出过很多年看,对于题目的把握非常精准,很接近真实的试卷。

2、数量,虽然是五套冲刺卷,但是其中的质量量已经包括到了考试的所有范围,非常全面。

高中历史总复习买什么资料最好?谢了啊!

高中历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img]

上古卷轴5冲刺卡顿

卡顿的原因:配置不够、MOD太多都会导致上古卷轴5卡顿。解决的方法:找到上古卷轴5启动器,并运行选择选项。在弹出的选项中就可以看到,第一项是显卡和解析度。我们可以调整抗锯齿,从最佳到关闭逐一的进行测试。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总结归纳

人生最大的考验,请朋友不要紧张,发挥出正常水平,相信自己一定行。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年辛苦高考必胜,祝愿高考旗开得胜,一鸣惊人金榜题名!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三历史 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 “三看三思”的 方法 。

审题干“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二、非选择题解题的“五步法”。

①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②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

③分层,材料越长,越要处乱不惊,要一层一层来找层意,就是找段句号的关联句,每个段句号就是一个意思,每个关联词的转折和并列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或者两个意思的构成,这样就会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应。

④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⑤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三、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 文化 +……)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 教育 +……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四、非选择题答题思路和技巧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 措施 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背景的问题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 总结 ,这些因素可能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五 、学生在答卷中要规范化

1.字体工整、规范、美观,最好是 书法字体 ,印象分每科增加两分,就是12分;

2.答案要点化:有层次、有条理、有序号;

3.按指定位置答题,不能出框(高考网上阅卷);

4.字体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5.注意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划。先思考,心中有谱,理清思路再答题。

六、答题的步骤与技巧

1.选择题注意:

正选找正确的,要求:非常有把握是正确的;

正选不能确定时,采取排除法,选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答题卡一定不要涂错位。

2.非选择题注意:

从材料中提取答案,答题中学会“抄”的技巧;

除非题中注明不得摘抄原句,一般情况下,凡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即可从材料中摘抄有效信息(意思不变,用词稍变);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就是要求从课本中迁移知识;

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号化”、“整洁化”;

答案内容上“面全”、“点齐”、“话简”。

3.按分值多少,确定要点多少。

4.解决未知问题,注意同类知识迁移,空下不答是最愚蠢的。

5.全卷答完,注意对选择题进行复核,也许会有新的灵感,但要珍惜第一印象;最后检查一下会不会因为紧张而看错题,再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掉的题目。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1. 2020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2. 高考 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3.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

4.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汇总

5. 高考历史考试答题思路总结

6. 高考历史解题思路总结

7. 高考冲刺历史答题技巧汇总

8.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及复习策略

9.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

七上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1.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测试B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1.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 A.两颗门齿化石 B.大量碳屑 C.古鱼类化石 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2. 在北京人得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

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 A. 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 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C.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 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3.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4. 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 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5.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根骨针。这说明( ) ○1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2能够缝制衣物○3有了爱美观念 ○4产生了宗教观念 A. ○1○2○3 B. ○1○3○4 C. ○1○2○4 D. ○1○2○3○46.从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7.右图陶胚上的鱼纹图案和当时原始居民生活的关系是( ) A. 说明原始居民把鱼当做图腾来崇拜 B. 说明人们已经会养殖鱼类 C. 说明人们已经学会驯化家畜 D. 说明人们通过捕鱼来增补食物8 .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米饭 C.小米 D.玉米9.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10.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11.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12.我国下列古文化遗址中,其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文化遗址 C.半坡文化遗址 D.大汶口文化遗址13.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14.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15.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

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16.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17.2009年4月4日,陕西省在黄陵县桥山祭祀大院举行“己丑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海外同胞万余名炎黄子孙汇聚桥山,你认为他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C.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18.2010年公祭大禹陵典礼4月20日在浙江绍兴举行,150余位大禹后裔代表和2000余名海内外华人共同追念华夏圣祖的治水功绩。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岷江19. 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

下列制度中含有“民主”色彩的是( ) A.私有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等级制20.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了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 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 二.判断改错题(共计10分) 下列说法是正确的请打“√”,是错误的请打“*”,并说明理由(1).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 )(2).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挖掘水井,用水比以前方便了。

( )(4).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这在半坡遗址的墓葬中可以证明。 ( )(5).大禹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 三、组合列举题(本题6分) (1)图A的名称是 ,出土于 遗址;图B的名称是 ,出土于 遗址。(2)由图得知,原始农耕时代陶器主要有两种,即 和 四、配伍选择题(6分)1.请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 )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 )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 )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 )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 )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河姆渡原始居民 五、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

2.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考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CADBCD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CCCBDDBD二、填空题21、天然火人工取火22、河姆渡半坡水稻粟23、2070年夏朝24、临洮辽东25、启世袭26、司母戊鼎四羊方尊27、春秋牛耕28、甲骨文金文29、圆形方孔钱小篆三、材料解析30(1)屈原《离骚》(2)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31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可联系自己实际谈一下)四、问答题32、徙木为信纸上谈兵起死回生负荆请罪退避三舍33、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经过商鞅变法,春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的封建国家。

3.初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试卷只要第一单元,谁要是答了第二单元我就剁

滨湖中学初一历史第一次月考检测题 一、选择题(60分)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制造工具B.是否使用打制石器C.能否使用天然火D.懂不懂磨制石器 2。

最早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的远古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3。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远古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4。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5.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生活?() 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打制石器C.过群居生活D.会使用骨针 6。 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

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7。在今天,许多家庭喜爱用粟(去皮后一种黄色的小米)熬粥。

已知世界上最早吃到这种粟米的是() A。 北京人B.元谋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8.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 A.楼房B.干栏式的房子C.半地穴式的房子D.吊脚楼 9.最早解决吃水问题,学会开挖水井的原始人是() A。

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10.人文初祖是指() A.尧B.禹C.黄帝D.炎帝 11.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是() A.黄帝B。尧C.舜D.禹 12。

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那时,首领产生的方式 A.部落中的全体成员投票选举B.禅让C.前任首领确定D.抽签决定() 13。

孙中山曾写文:“中华开国几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孙中山赞扬的是() A.黄帝B。尧C.舜D.禹 14。

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学会种植庄稼②过上定居生活③使用天然火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15。 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

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②普便使用磨制石器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尧时期B.禹时期C.黄帝时期D.舜时期 17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事件是() A黄帝、炎帝组成了部落联盟B舜传位于禹 C尧传位于舜D禹传位于子 18夏朝的都城在今天的() A河北北部B山东南部 C陕西东部D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19夏朝的第一个国王和最后一个国王是() A禹和桀B启和桀C启和汤D禹和盘庚 20夏朝从建立到灭亡共经历了() A300多年B400多年C500多年D600多年 21灭夏建商的是() A启B禹C汤D盘庚 22都城后迁到殷的奴隶制王朝是() A夏B商C西周D东周 2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盘庚迁殷②商汤灭夏③禹把都城定在阳城④禹传子,家天下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②①D①④②③ 24.下列各项制度属于西周的是() ①世袭制②禅让制③宗法制④分封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5.公元前14世纪,迁都到殷的商王是() A启B桀C汤D盘庚 26。 我国青铜器的出现最早是在() A。

半坡原始居民时期B。原始社会末期 C。

商周时期D。秦汉之际 27。

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A。中国B。

印度C。 巴比伦D。

埃及 28。夏、商、周时期,社会的主要产业是() A。

农业B。青铜冶铸业C。

畜牧业D。商业 29。

下列食物中,在夏商周时期可能没有的是() A。 小麦B。

玉米C。水稻D。

大豆 30。下来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甲骨文B司母毋鼎C兵马俑D敦煌莫高窟 二,非选择题(40分) 19。

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我国人类的起源是从哪种原始人类开始的? (2)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请写出远古时代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 (3)列举我国在远古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之最? (4)我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20完成表格(18分) 朝代起止时间都城开国君主暴君 夏 商 西周 答案 选择AAABDCDCCCDBACDADDABCBCCBCAABB 略。

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一历史第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60分)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会不会制造工具B. 是否使用打制石器C.能否使用天然火 D. 懂不懂磨制石器 2.最早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的远古人类 (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3.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远古人类 (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5.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生活? ( ) A.用火烧烤食物 B.使用打制石器C.过群居生活 D. 会使用骨针 6.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 A. 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7.在今天,许多家庭喜爱用粟(去皮后一种黄色的小米)熬粥。

已知世界上最早吃到这种粟米的是 ( ) A. 北京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8.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 ( ) A.楼房 B.干栏式的房子 C.半地穴式的房子 D.吊脚楼 9.最早解决吃水问题,学会开挖水井的原始人是 ( ) A. 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10.人文初祖是指 ( ) A.尧 B.禹 C.黄帝 D.炎帝 11.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是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2.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那时,首领产生的方式 A.部落中的全体成员投票选举 B.禅让 C.前任首领确定D.抽签决定 ( ) 13.孙中山曾写文:“中华开国几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孙中山赞扬的是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4.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学会种植庄稼 ②过上定居生活 ③使用天然火 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5.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

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 )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 ②普便使用磨制石器 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 ) A.尧时期 B.禹时期 C.黄帝时期 D.舜时期 17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事件是() A黄帝、炎帝组成了部落联盟 B舜传位于禹 C尧传位于舜 D禹传位于子 18夏朝的都城在今天的() A河北北部 B山东南部 C陕西东部 D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19夏朝的第一个国王和最后一个国王是() A禹和桀 B启和桀 C启和汤 D禹和盘庚 20夏朝从建立到灭亡共经历了() A300多年 B400多年 C500多年 D600多年 21灭夏建商的是() A启 B禹 C汤 D盘庚 22都城后迁到殷的奴隶制王朝是()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23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盘庚迁殷②商汤灭夏③禹把都城定在阳城④禹传子,家天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①④②③ 24. 下列各项制度属于西周的是() ①世袭制 ②禅让制 ③宗法制 ④分封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公元前14世纪,迁都到殷的商王是() A启 B桀 C汤 D盘庚 26.我国青铜器的出现最早是在( ) A.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之际 27.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巴比伦 D.埃及 28.夏、商、周时期,社会的主要产业是 ( ) A.农业 B.青铜冶铸业 C.畜牧业 D.商业 29.下列食物中,在夏商周时期可能没有的是 ( )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30.下来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 A甲骨文 B 司母毋鼎 C兵马俑 D 敦煌莫高窟 二,非选择题 (40分) 19.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 。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我国人类的起源是从哪种原始人类开始的? (2)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请写出远古时代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 (3)列举我国在远古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之最? (4)我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20完成表格(18分) 朝代 起止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暴君 夏 商 西周 答案 选择AAABD CDCCC DBACD ADDAB CBCCB CAABB 略。

5.历史七年第一单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能否直立行走 3、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A、战略地位重要 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D、环境优美 4、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制的“水”是指 A、长江 B、珠江 C、雅鲁藏布江 D、黄河 6、创制“炮烙”等酷刑的是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7、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8、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 A、纺织业 B、制陶业 C、冶铁业 D、青铜制造业 9、“三星堆”文化的具体地点是在 A、青藏高原 B、成都平原 C、云贵高原 D、河南安阳 10、成语“退避三舍”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1、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诸侯国不包括 A、韩国 B、宋国 C、赵国 D、魏国 12、历史上有一个“徙木为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初一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商鞅 13、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 B、魏 C、齐 D、燕 14、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筑的? A、商鞅 B、李悝 C、李冰 D、诸葛亮 15、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名医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李时珍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7、中国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是 A、哥白尼 B、孔子 C、拉伯雷 D、屈原 18、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19、“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是哪个军事家的名言 A、庞涓 B、孙武 C、韩非 D、孙膑 20、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二、填空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 21、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已经会使用__________,山顶洞人掌握了_______________的技术。

22、(A)上图1是____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B)1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2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

23、约公元前________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_________________。 24、秦代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________________,东到_____________。

25、禹死后,_________________继承父位,从而_______________制代替了禅让制 26、商后期制造的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而_______________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27、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8、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___________”,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_________________。 29、秦始皇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_____________。

秦朝还统一文字,把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三、材料解析(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0、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问题(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1、材料: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问题:想一想,孔子的这三段话,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四、问答题(共2小题,32小 题10分,33小题14分,共24分) 32、你能说出五个我们学习这一段历史后所接触的历史成语吗? 3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 B C A DB CD B C B D C C C B D D B D 二、填空题 21、天然火人工取火 22、河姆渡半坡水稻粟 23、2070年夏朝 24、临洮辽东 25、启世袭 26、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7、春秋牛耕 28、甲骨文金文 29、圆形方孔钱小篆 三、材料解析 301)屈原《离骚》 2)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1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可联系自己实际谈一下) 四、问答题 32、徙木为信纸上谈兵起死回生负荆请罪退避三舍33、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春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6.初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试卷

滨湖中学初一历史第一次月考检测题 一、选择题(60分)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会不会制造工具B. 是否使用打制石器C.能否使用天然火 D. 懂不懂磨制石器 2.最早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的远古人类 (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3.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远古人类 (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5.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生活? ( ) A.用火烧烤食物 B.使用打制石器C.过群居生活 D. 会使用骨针 6.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 A. 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7.在今天,许多家庭喜爱用粟(去皮后一种黄色的小米)熬粥。

已知世界上最早吃到这种粟米的是 ( ) A. 北京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8.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 ( ) A.楼房 B.干栏式的房子 C.半地穴式的房子 D.吊脚楼 9.最早解决吃水问题,学会开挖水井的原始人是 ( ) A. 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10.人文初祖是指 ( ) A.尧 B.禹 C.黄帝 D.炎帝 11.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是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2.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那时,首领产生的方式 A.部落中的全体成员投票选举 B.禅让 C.前任首领确定D.抽签决定 ( ) 13.孙中山曾写文:“中华开国几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孙中山赞扬的是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4.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学会种植庄稼 ②过上定居生活 ③使用天然火 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5.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

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 )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 ②普便使用磨制石器 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 ) A.尧时期 B.禹时期 C.黄帝时期 D.舜时期 17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事件是() A黄帝、炎帝组成了部落联盟 B舜传位于禹 C尧传位于舜 D禹传位于子 18夏朝的都城在今天的() A河北北部 B山东南部 C陕西东部 D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19夏朝的第一个国王和最后一个国王是() A禹和桀 B启和桀 C启和汤 D禹和盘庚 20夏朝从建立到灭亡共经历了() A300多年 B400多年 C500多年 D600多年 21灭夏建商的是() A启 B禹 C汤 D盘庚 22都城后迁到殷的奴隶制王朝是()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23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盘庚迁殷②商汤灭夏③禹把都城定在阳城④禹传子,家天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①④②③ 24. 下列各项制度属于西周的是() ①世袭制 ②禅让制 ③宗法制 ④分封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公元前14世纪,迁都到殷的商王是() A启 B桀 C汤 D盘庚 26.我国青铜器的出现最早是在( ) A.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之际 27.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巴比伦 D.埃及 28.夏、商、周时期,社会的主要产业是 ( ) A.农业 B.青铜冶铸业 C.畜牧业 D.商业 29.下列食物中,在夏商周时期可能没有的是 ( )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30.下来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 A甲骨文 B 司母毋鼎 C兵马俑 D 敦煌莫高窟 二,非选择题 (40分) 19.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 。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我国人类的起源是从哪种原始人类开始的? (2)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请写出远古时代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 (3)列举我国在远古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之最? (4)我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20完成表格(18分) 朝代 起止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暴君 夏 商 西周 答案 选择AAABD CDCCC DBACD ADDAB CBCCB CAABB 略。

历史周测冲刺卷5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历史周测冲刺卷5A、历史周测冲刺卷5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