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衡水名师调研卷语文4甲卷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衡水名师卷调研卷答案202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求: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09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答案语文
- 2、语文衡水金卷文言文
- 3、衡水名师卷答案哪里找
- 4、2017广西崇左高三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 5、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卷和答案
求:南通扬州泰州三市2009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答案语文
南通
1.(4分)引出下文自己“心里忽然涌出”的感觉,为表明自己对绘画的基本看法作引子(3分);是“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的形象化解说(1分)。
2.(4分)这节文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画中树的各种姿态(2分),形象地表明敏感又敏锐的心灵,能够使得创作者内心积淀的偶然性转换为艺术的必然性(2分)。(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思路等方面分析)
3.(6分)①水墨像文字。分水墨和文字是相似的艺术工具(3分)。②水墨即文字。绘画和文学一样,是创作者内心积淀的人生感受的释放方式。(3分)
4.(6分)略。(可以联系的门类有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文学等。“瞬间”在文中指的是“千载难逢的偶然”,具体可指短暂的画面,偶然触发的灵感,突然涌现的想像,一闪而过的片段的感觉等。“永恒”指与自己的心灵碰撞并能引起他人共鸣,从而使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举例恰当,2分;“瞬间”、“永恒”分析阐述清楚,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5.(3分)C(蹑:追踪、追击)
6.(3分)C(①跟剿贼无关,②⑤跟方略无关)
7.(3分)D(“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没有根据,捉住李自荣的是允升、允元兄弟。)
8.(1)(3分)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子弟在清泉乡筑起营垒(防备盗贼),被贼捉住,盗贼将要杀他。(得分要点:“寨”,被动句,省略句“将杀之”)
(2)(3分)又追到漳州、泉州贼寇停息的地方,把他们先前抢来的男女六十多人解救出来让他们回家。(得分要点:“所”字结构,“夺”,“还”)
(3)(3分)在此之前,三路转运使各自管理着自己的区域,有时仓库积压太多,但是士兵和船只不能如数供给。(得分要点:“先是”,“廪庾”,“给”)
9.(1)(4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2分)。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分)。
(2)(4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1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1分)。
10.(8分)(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赢得生前身后名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知人者智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11.(3分)B(应是“一个国家一年内其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
12.(3分)D(国民幸福指数应是“取决于该国的HDI”)
13.(6分)①无法确定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归属,造成重复计算,使GNP的计算更为复杂;②不能科学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每点3分)
14.(6分)①作者更认同HDI测量法。②GDP、GNP两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③HDI测量法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国经济总体实力和人们实际生活水平,它不仅包括了人均实际GDP,还考虑到了一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每点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5.(3分)B(A项,混淆了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观点。C项,强加因果。D项,“是至情之作”错,应为“至理之作”)
16.(3分)C(“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不是注释部分的内容)
17.(6分)老人思考的根本问题:人生的价值(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2分) 思考的方式:探索追问(答出“追问”即可)(2分) 具体的观点:①人生实苦;②锻炼自己的灵魂;③人生有悲欢离合。(答出两点即可)(2分)
18.(6分)①阅历丰富,且注意“平时不在意的地方”(或:注意人生的细微之处);②思考深刻,“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③心态坦然,坦率明白地追问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④摆脱一切成见,抛开“角色”与“形式”的束缚,进入新的思想领域;⑤热爱生命和生活,追求至爱、至真、至善。(答对三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大意对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19.(3分)D(A项,禅chán/shàn,量liànɡ/liànɡ,艾yì/ài;B项,熨yùn/yù,诘 jié/jí,薄 báo/bó;C项,识zhì/zhì,勒lēi/lè,拾shè/shí;D项,载zǎi / zài,露lòu/lù,差chāi/chā)
20.(3分)C(A项,画虎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不符合文意,可改为“狗尾续貂”。B项,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感情色彩、使用对象有误。D项,鼎力相助:大力帮助,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不符合语境)
21.(3分)D(A项,句式杂糅;“甚至还把春节作为公共假日写入法规”的主语不明确;B项,用词不当,“积淀”可改为“累积”。C项,成分残缺,应在“变相提价”后加上“等价格违法行为”)
22.(4分)“谷歌”发布2007年热门搜索关键词。(答成“谷歌列出2007年国内和国际事件”得2分)
23.(5分)示例:每一个成长的步伐,都画上完美的句号;枝繁叶茂的身躯,总有崭新的年轮不屈扩展。(符合树的特性,内容合理,2分;句式相同,使用比喻或拟人手法,2分;语言通顺,1分)
江苏省泰州市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衬托“八重樱花”之盛景,进一步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为下文抒写樱花凋谢的感情落差作铺垫。(4分,“衬托”1分,“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 1分,“铺垫”2分)
2、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绣球落地的情形,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伤感之情。通过对比手法,揭示时光必然流逝的道理,也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6分,“比喻”“拟人”各1分,“形象生动”1分,“表达伤感之情”1分,“对比”1分,“揭示道理”或“表达情感”1分)
3、(1)美丽往往是短暂的,我们不应错过。(2)人世沧桑,世事无常,有些东西是无可挽留的。(3)爱情和婚姻时常割离,应当将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4)对于那些逝去的美好,那些无可挽留的事实,坦然待之。(答到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4、(1)宁可花辜负人,人不可辜负花;(2)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4分,每点2分)不赞同:尽管鲜花是美好的,但如果我们看不到鲜花盛开的美景,就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很多,而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理性地追求心目中美好的目标,而不能为了一个缥缈的希望辜负美好的时光。赞同:因为鲜花是美妙的,开放的时间又是短暂的,所以主动赏花是必须的,即使看不到鲜花盛开的美景,也不必为此感到遗憾,主动赏花不在于是否欣赏到美景,是否被花辜负,而是为了从追求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3分,言之成理即可)
5、 D (D项“戮”解释为“羞辱”。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可知。)
6、 B( A项: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B项:介词,通过。C项:介词,到;介词,和。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7、C(A项“自认为”错,无中生有。B项“加官进爵”是在“委以重任”之前,时序错乱。D项“释典”应指“佛典”,表述为“解释佛典”是曲解词义。)
8、(1)如果山东各州发生兵变,敌人的轻锐部队从南向北出击,在我们的家乡炫耀武力
(2)如今百姓糊口已无法到来年的秋天,来年秋天(作物)或许又不成熟,将又拿它怎么办呢?
(3) 现在我们应当派人前去吊唁祭奠,慰问他那些孤儿寡女,同情他们不幸的遭遇,这些都是展示我们美德的事情啊。
【(1)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假令”,如果;“南”,从南向北;“桑梓”,家乡。(各1分)(2)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既”,已经;“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 “如……何”,拿……怎么办。(各1分)(3)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宜”,应该;“存”,慰问;“恤”,同情;判断句式也应注意。(“宜”“存”“恤”判断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从小爱好文学,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太祖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太祖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崔浩就是这样,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太宗初年,被授官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喜欢天文地理及八卦,听说崔浩讲解易经以及洪范五行学说,就对他很好,于是命崔浩观察星相,考查推定疑难异象。
神瑞二年,秋天的作物没有成熟,太史令王亮、苏垣通过华阴公主等上言谶书说国家应当定都于邺地,劝太宗迁都。崔浩和特进周澹对太宗说:“如今国家迁都到邺,可以救今年的饥荒,但这不是长久的计策。现在我们处在北方,如果山东各州发生兵变,敌人的轻锐部队从南向北出击,在我们的家乡炫耀武力,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呢?到了春天草木复苏,饮用的乳酪就将要产出,再加上有蔬菜水果,足以接到来年的秋天。如果能够有一半成熟,事情就可以成功了。”太宗十分赞同这种说法。又派中贵人问崔浩和周澹:“如今百姓糊口都无法到来年的秋天,来年秋天(作物)或许又不成熟,将又拿它怎么办呢?”崔浩等人回答说:“可以挑选贫穷的人家,到各州去接受官府救助获得谷物。如果来年秋天没有收成,希望另作打算。只是不可以迁都。”太宗听从了崔浩等人的意见,于是分派百姓到山东三州求食,各州发放粮仓里的谷物来供给他们粮食。来年谷物成长顺利获得了大丰收。
刘裕死后,太宗想夺取洛阳。崔浩说:“陛下不因为刘裕突然发迹,接受他的使臣带来的贡品,刘裕也恭敬地侍奉陛下。现在刘裕不幸去世,我们趁人家遭遇丧事而攻打他们,即使得手了也是不好的。《春秋》上说:晋国的士丐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听说齐侯去世,就班师回国了。君子重视的是,不乘敌国丧乱的机会去进攻,认为恩德足以使孝子心服,道义足以使诸侯感动。现在我们应当派人前去吊唁祭奠,慰问他的那些可怜的儿女,对他们遭遇这样的不幸表示同情,这些都是展示我们的美德的事情啊。”太宗没有听从。
世祖即位以后,世祖身边的人都嫉妒崔浩正直,一起排挤诋毁他。真君十一年六月终于诛杀了崔浩。
当初,崔浩才二十岁的时候,太原郭逸把女儿嫁给了她。崔浩大器晚成,没有显示出他的才华和风采,所以当时的人并不了解他。可是郭逸的妻子王氏,常常对崔浩的才能感到惊奇,自以为找到了乘龙快婿。不久她的女儿不幸过世了,王氏深深地引为伤痛遗憾,又把她的小女儿嫁给他续弦。崔浩诋毁佛法,而他的妻子郭氏敬信喜好佛典,时不时在家诵读。有一次,崔浩听到后大怒,夺过来烧了,把灰倒在厕所里。等到崔浩被拘禁,把他关在木囚笼里,送到城南,让数十个卫士在他头上撒尿,叫喊声一片,路人都能听到。自古以来,宰相一级的官员被羞辱的情形,没有比得上崔浩的,世人都认为这是报应的证明啊。
9、(1)以“红艳”代指“杏花”,突出了杏花的娇艳与热烈,描绘出了一枝红杏出墙、春意涌动的绚丽景象。(2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更加突出了诗人独自漂泊的愁情。(2分)
(2)表达了诗人的身世之悲(或孤独寂寞的情感)。由于“春浅”,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不见蝴蝶飞来,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难免感到孤独寂寞,这里显然融入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每答对一点得2分,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10、⑴落英缤纷 ⑵直挂云帆济沧海 ⑶社稷次之 ⑷驽马十驾
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B (A zǎi/zǎi hé/gāi shě/shè káng/gāng B luò/là léi/lěi gòng/gōng zhà/chà C pú/pú ké/qiào lòu/lù sè/sè D pǔ/fǔ bào/pù héng/hèng xǐng/xǐng)
12、C(A “一年一度的09春晚”不合逻辑。B项成分残缺,“房源”后面应加上“的方式”或删去“通过”。D 用词不当,“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这里应用“耸人听闻”)
13、童年是旭日,老年是夕阳,岁月充满变幻的风云,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注意例句包含暗喻、借喻两种情形,上下句内容上有联系)(内容2分,句式和修辞各1分)
14、④②⑦①③⑥⑤
15、评分标准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切入分52分。
一、论述类文本
16、D (此句并非有关公民权利的表述)
17、①文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权力本身的强势特质造成的。权力是一种社会的控制力和支配力。运行权力的是个人,就可以夹带有个人利益。②引用这段话,为论证权力的强势特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同时,通过对权力本质的分析,指出一些社会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除了有利益的驱使,还与权力本身的缺陷有关。(每点3分)
18、 ①权力处于强势的地位,具有对社会的控制力和支配力。②权力还有一种自我扩张的特质,掌握权力的人可能会越权办事。③在任命制下,本应出于公民权利的权力,容易被官员理解为手中的权力来自上级的信任,从而忽视权力为民所用。(每点2分)
二、实用类文本
16、D (中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是原因之一)
17、知识分子在90年代后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2分)
①生活本身的变化,知识分子贵族化,脱离民众。
②知识分子越来越关注自己,而忽略了包括民众在内的身外的广大的世界。
③有的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与民众关系的问题推向极端,认为民众总是非理性的(每点2分,以上三点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18、①知识结构有缺陷。成长的时代,所有人类文明都在被批判,跟鲁迅那个年代不能相比。②生存状态暴露出致命的问题。我们这一代是最没趣味的、最没文化的一代,这是一个差距。③部分选择“生命之轻”的人,难以接受鲁迅。(每点2分)
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联考
高三语文加试题参考答案
19、(6分)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6分为止)
20、《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可以是《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等)、《赤壁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写出两篇即可)(2分)
21、要形成军队勇敢的战斗作风,要讲究使人勇敢的方法(讲到“勇敢的重要”1分,讲到“致勇有术”1分,意思对即可)
附2 加试卷文言文译文:
我听说作战主要依靠勇敢,战争的胜负由士气的盛衰决定。天子没有全都勇敢的将军,将军没有全都勇敢的士兵,因此要讲究使人勇敢的方法。使人勇敢首先要使人起带头作用,使人带头没有比偏爱更好的方法了。这两点,是用兵的一种很微妙的权术,英雄豪杰都暗中使用却不对别人说(不告诉别人),因而人们也不知道这种使人勇敢的方法。
22、B D(B.性格特点分析有错,三人的性格特点主要是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 D.奥菲利娅媒是溺水而死,不是抑郁成疾而亡。对1项2分,对2项5分)
23、(1)黛玉忙往宝玉处问询,回来后,将题诗的绢帕和一本诗稿烧毁(焚绢毁诗),病倒在床。(答出“焚绢毁诗”2分,“问询宝玉”或“病倒在床”1分。)宝玉哭闹着要去找黛玉,得知林妹妹已死,他便昏死过去。醒来后,坚持去了潇湘馆,哭祭黛玉。(“哭找黛玉”,1分;“哭祭黛玉(宝玉哭灵)”1分。)
(2)曹操大军南下,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1分)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1分)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2分)最后孙权终于下定决心跟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曹操。(1分)
24、(1)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变化对世界必然产生影响。
(2)世界不大了解在东方文化、中华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以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来推断他国的行为。(每点3分)
25、(1)具有先进性(或:富有吸引力)(2)具有民族性(或保持个性)(3)具有共享性或进入对方文化而非征服对方文化(4)具有话语权(或:增强话语权)(每点3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三年级期末统测参考答案 2009.1
1. D(A.zhēng/zhèng zhì/shí mú/mó qiǎng; B.jī/qǐ cì/sì zhuó/zháo qiāo/qiǎo;C.jiǎo jì/yì ē shuò;D.qì jìng rú dài )
2. D(A.“对……工作莅临指导”,搭配不当,可改为“热烈欢迎省、市领导莅临我县指导语言文字工作”;B.“能否”和“怀疑”不对应。C.“是景点”缺少主语)
3.示例:浩繁如星辰 有李杜苏辛 正如“光焰万丈长”(每道横线1分,意对即可;第三道横线内容须引用名言,1分)
4.肥皂剧是源于西方的最初插播肥皂等广告的主要适应家庭妇女轻松欣赏,饶有女权主义涵义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源于西方”“插播肥皂等广告”“家庭妇女轻松欣赏”“女权主义”“长篇”,各1分)
5.A 应为“交往,来往”。
6.C 表转折(A前为“是”,后为“才”;B前为“因为”,后为“凭”;D前为介词,“和、跟”,后为连词,“和”。)
7.B “侧目”应理解为“畏惧”。
8.(1)徐铉不等朝廷批复就(当即)斩杀(“就当即斩杀而不等朝廷批复”亦可),因犯专擅生杀之罪被流放到舒州。(“俟”“坐”“专”、被动句各1分)
(2)这次前往不一定能够保证解救危难,江南所依靠的是援兵,为什么要让他停止呢?(“济难”“奈何”“止”各1分。)
(3) 一天,徐铉早晨起身,正装束打扮(戴帽子束腰带),突然急着要来纸笔,亲笔写下(遗言),交代后事。(“冠带”“疏”“约束”各1分。)
9.⑴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3分,每点1分)⑵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1分)的凄凉(1分)景象。渲染(1分) 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1分)亦可答:对比(1分) 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1分)⑶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每点1分)
10.⑴而御六气之辩 ⑵术业有专攻 ⑶日月忽其不淹兮 ⑷枯松倒挂倚绝壁
⑸濯清涟而不妖 ⑹大漠孤烟直 ⑺君子以厚德载物 ⑻暗香浮动月黄昏
11.精神上,作者发觉城市的人们“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审视我,拷问我”,目光里有着“鄙视和嘲讽”,自己的自尊和人格受到了伤害;物质上,作者在辛勤劳作之后,并未获得与之相称的回报。(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5分)
12.形象地展现桃花无论生存环境如何,都能尽情绽放的美丽(2分);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引发“我”对桃花的思考,反衬出“我”的“敏感、脆弱”(2分),与第五段中赞美桃花的品质相呼应,为展现文章的主题做了铺垫。(2分)
13.桃花能够不在乎自己立身于“或贫瘠或丰腴的土地上”,使我明白,不必自卑脆弱,排斥自己的“农村身份”;(2分)桃花总是让生命的美丽达到极致的辉煌和壮观,使我明白应该尽情地绽放自己;(2分)桃花超脱世俗的眼光,“以一种大真大诚向尘世献上她的纯和美”,使我明白应该保持淳朴,真诚坦然。(2分)
14.选用“像桃花一样胜利”。要点:①意在传递美好信念,激励我们克服自身的心理劣势;②无论身处何境,都应像桃花那样,无畏世俗的眼光,保持真诚纯美,③这个题目能突出人向桃花学习的主动性,也做一个胜利者。而题为“胜利的永远是桃花”,言外之意“我们”只能做桃花的欣赏者。(符合相关要点即可,每点2分)
选用“胜利的永远是桃花”。要点:①让我们在与桃花的对比中,明白“痛苦的永远是我们”,引导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②揭示出桃花超越世俗眼光,依旧坦然绽放的可贵;③这个题目逼着我们去思考,去反观,大自然永远是我们的老师,因而更具有启发意味和现实意味。(符合相关要点即可,每点2分)
甲:
15.D(“如今杂文界乌鸦聒噪,杂音频起”错。)
16.太黑暗的时代,将不准杂文作者非议政治,杂文作者不敢公开非议;太光明的时代,要让杂文作者非议政治时,但也没有值得非议的内容了。
17.①有不与现实相妥协的独立个性;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或“唤起民众”的启蒙责任感。③具有侠骨柔肠、赤子之心(每点2分)
乙:
15.B(A项强加因果,“活字典”原因在于吴征镒博闻强识;C项理解不当,缩小了“发力”“发光”的内涵;D项曲解文意,根据首段“我感觉到学无止境,后来居上”推断,“后来居上”应与“培养、提携后辈”相关联。)
16.吴征镒勤奋、严谨,博闻强识,一辈子献身科学;吴征镒对待科研专心、静心(沉得下去),亲力亲为;吴征镒从科学救国到科技兴国,爱国之心拳拳;吴征镒扶助青年科学工作者,“甘当人梯”,不遗余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17.本文通过吴征镒身边同事、助手、学生的陈述,从不同侧面展现吴老的精神品质,体现出通讯的客观性原则;本文大量引述人物的语言,在生动、具体的事例叙述中,展现新闻通讯的形象性;选取的事实,如“活字典”、“搁电话”、“考察宜林地”等,均能反映人物品质,又要言不烦,体现了通讯的典型性。(每点2分,共6分,答案表述不唯一)
附加题答案:
19.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每处1分,共6分;断错1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
20.韦应物 元稹
21.作者感叹韦苏州在世时,其诗未受重视,身后才被爱重。
附译文:微之,重视耳闻,轻视目睹,称赞古者,鄙弃现在,本是人的最大偏见。我不必找寻很远的例子,就像近年韦苏州吧!他的作品,歌行不但才奇辞丽,并且非常接近讽谕之旨;五言诗也高雅闲澹,风格自成一家。现在作者,谁能及得上他?然而当苏州在世时,人们也并不怎么看重他;必得等到他死后,人们才加以称赞。
22.A、D(觉慧应为觉新;《祝福》选自《彷徨》)
23.(1)答案示例:
“忠义”:(3分)赤壁兵败,曹操狼狈逃往华容道,只听一声炮响,关羽提刀截住去路,曹军个个丢魂丧胆。曹操上前求情,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曾受曹操恩惠,又见曹军个个皆欲流泪的样子,心肠一软,放他们过去了。而自己则顶着军令状去向孔明请罪。
“英勇”:(三例可择其一,2分)
例1: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例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
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 。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2)戏剧矛盾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酝酿、展开、激化趋向高潮,最终在雷电交加的雨夜终结。(2分)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沉闷空气里,一场酝酿着社会变动的大雷雨即将到来。(3分)
24.①使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融辉映;②激励广大青少年崇尚科技、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提高素质;③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每点2分)
25.①把科技馆做成“老百姓的科技馆”,让群众可以自由参与科学技术活动;②要融合地方特色,把场馆建成城市的标志;③要有自身特色,不求大求全;④提高场馆的重复参观率;⑤要把科技馆变成“流动馆”,把馆藏信息、服务、技术向民间延伸,让普通群众自觉爱馆、护馆。
太长,发不完
还有,
分太少
语文衡水金卷文言文
1. 有没有衡水金卷2018版语文一的答案,急,在线等
9.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家风是什么”节目反应强烈。传统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与“忠孝”、“耕读”关联,不恰当的是()
A.“忠”——世袭制 B.“孝”——宗法制
C.“耕”——农本观 D.“读”——科举制
10.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业环境的艰难使经营者重视经商技巧 B.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
C.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 D.封建经济日益繁荣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
11.《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上述转变主要是由于()
A.甲午中日战争 B.五四新文化运动 C.全面抗日战争 D.中华民国成立
钟祥一中:谭亦婷 王鸿烨 杨昊文 袁瑜璠 董明昊 尹楚越 王雨轩 王思雨 郑倩雯 肖明鹏 王宇轩 赵秦艺 陈芯 杨心怡 谢文杰 王静涵 张欣悦 李嘉辉 苏心怡 李园恬 张先成 王茜 余智泉
钟祥三中: 陈凯文
信息作者: 潇湘枫
2. 衡水金卷语文一作文立意
icycles are very popular in China. In this country you can see bicycles almost everywhere. When you walk on the road, you will find a lot of people riding bicycles to school, shop, and wherever the riders want to go. Therefore, China is known as "the kingdom of bicycles", where on the average every family has one or o bicycles.Compared with cars, bicycles have many advantages. First, they are much cheaper than cars, which most Chinese can't afford. Secondly, bicycles are *** all enough to park anywhere, while cars need a large piece of land to be parked. What's more, with lower speed, bicycles are safer than cars. However, bicycles create som。
3. 衡水金卷语文1周国平岁月与性情答案
①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宁静的日子。
②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刚离开学校时,被分配到一个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9666664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
③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道动荡不宁的急流。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不过,这是跌荡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终于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④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和我无关。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也都和我无关。我对这样的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⑤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托尔斯泰自述道:“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会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唯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⑥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泰戈尔曾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主能在别处,即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他接着说明:“上帝就是灵魂里永远在休息的情爱。”他所说的情爱应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世俗的争斗,处在永远的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⑦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但是,热闹也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追求为目标,那么,不管表面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1.文章第三段,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请说明文中划线的两个比喻句所表达的内涵。
(1)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道动 荡不宁的急流。
(2)潮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2.文章第六段,作者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那么作者所追求 的“丰富的安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3.(1)文章第五段,作者引用托尔斯泰的自述,阐发了怎样的哲理?
(2)文章结尾,作者引用莎士比亚名言的深刻含义是什么?(2分)
4.综观全文,作者喜欢的“安静的日子”应该是怎样的?试分条加以陈述。(6分
衡水名师卷答案哪里找
在衡水名师公众号或者官网进行查找,一般所购买的试题资料都带有答案。
很多所谓衡水名师卷都不是衡水出的,只是挂个名字而已。像学校(二中)资料是禁止外泄的,卷子也是。衡水中学(又名衡水一中)。好像有出题机构,会出卷子。
2017广西崇左高三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2017年广西崇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7.(10分)翻译:
(1)(5分)正值前骁卫将军王守恩在家服丧,张从恩就把后事委托给他,逃走了。(“会”“委”“遁”各1分,句意信达2分)
(2)(5分)杀掉契丹使者而推举王守恩,是为国家社稷着想。现在如果害了他人,自己取得好处,不是我本来的心愿”(“盖”“计”“宿心”各1分,句意信达2分)
8.(5分)“数”说明数量之少,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片的样子;(1分)“残”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已不再是当年郁郁葱葱、浓阴蔽日的样子。(1分)“数”“残”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1分)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1分)从而映衬出隋宫的破败、倾圮、荒芜的景象。(1分)(答得不全酌情扣分)
9.(6分)第一首诗中作者极力渲染隋宫外杨柳残败衰颓的样子,借以衬托隋宫的破败,以哀景写哀情;(2分)而第二首诗中,作者极写宫树的郁葱茂盛、景色迷人,以宫树的葱郁茂盛来表现隋宫的破败荒
芜,以乐景写哀情。(2分)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同样是写树,虽一残败衰败,一
葱郁茂盛,但都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兴衰之叹。(2分)
10.(每空1分,共6分)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1.(25分)
(1)(5分)E D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项中“表明‘我’有点神经质”错。B项中“‘大胡子’救了‘我’是为了向‘我’宣泄大衣被水冲走的不满”错。C项中“我”的忏悔语义过重,应当是“自责”;“埋下伏笔”应改为“作了铺垫”。
(2)(6分)①大衣被水冲跑是误会加深的结果,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②为下文“我”的灵魂得到净化并为“大胡子”的妻子免费做手术作了铺垫;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观点二:小说主人公是“我”。理由:①从情节结构看:“我”到青石镇给患者做手术,途中乘坐人力三轮车产生误会,“我”在逃跑途中遇险,“我”在医院手术室休息时得知真相,“我”免费为“大胡子”的妻子做手术。这些都是围绕“我”展开的。②从主题看:本文表现的是人性的善良与自我反思精神的可贵,这一点正是通过“我”的免费手术体现的。③从人物关系看:在“我”和“大胡子”两人的对比中,突出了“我”人性的弱点,深化了主题。(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12.(25分)
(1)(5分)E D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项中“已有无人替代的地位”分析偏离原文相关语句的意旨,原文是说当时兵荒马乱,堪用之人不多。B项中“原本志在”概括不当。 C项中“最初下令种树,是为了……没有想到……”分析有误。
(2)(6分)①以此引出传主,能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②诗意地评价左公当年种树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意义,寄寓作者无限崇敬之情;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后文,从而引导读者深刻把握文章的主旨。(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选准树种,因地制宜种植;②宣传种树意义,颁布护林措施,并严格执行;③种树是他巡视地方的必选对象,从而引领出一种种树护林的良好风气。(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①科举受阻,转而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让他获得一种观照外物的特殊视角;②早年在江南生活,那里的生态环境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而x疆荒凉荒寒荒漠化的环境,与其形成巨大反差,刺激他产生改变环境的愿望;③他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④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是非常有远见的,正是这种远见,让他的作为具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13.(3分)B 【解析】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拭目以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注意三个成语各自的搭配对象。
14.(3分)B 【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顺利回国”; C.语序不当,“将在2020年计划”应改为“计划将在2020年”;D.防止”与“免遭”否定不当,“免遭”应改为“遭到”或“受到”。
15.(3分)D
16.(5分) ①一是文化的教养;②二是社会的担当;③三是自由的灵魂。(意思合理即可。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17.(6分)构图要素:一双伸开的手掌捧着一颗长出枝叶的心脏,一只手掌的大拇指上站着一只小鸟,小鸟望向初生的枝条。(3分,每点1分)
寓意:小心呵护,让心灵焕发生机,给人以新的希望。(3分,“呵护”“生机”“希望”每个关键词1分)
猜你喜欢:
1. 2017语文高考调研卷及答案
2.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 2017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4. 2017年甘肃高考试题语文答案解析
5.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卷和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写在横线上。(4分)
九寨沟是一个佳景荟cuì_▲__、神奇莫测的kuàng_▲___世胜地;是一个不见xiān__▲__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只是由于人的到来,它变得喧huá___▲__和杂乱了。
2.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
(2)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4)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
(5)写出两句描写我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4.仿句练习。(2分)
例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
5.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0分)【(1)-(3)每题2分,第(4)题4分】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在谁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
A.阿维尔巴赫教授B.巴扎诺娃C.朱赫莱D.母亲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次描绘了一条美丽的河,它是(▲)
A.西德维纳河B.第聂伯河C.顿河D.伏尔加河
(3)小说以“钢铁”命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不是蓝色的眼睛,而应该象钢铁般灰色的眼睛。
B.“斯大林”在俄语里就有“钢铁”的意思,这部小说体现了斯大林的思想。
C.人们应有保尔钢铁般的意志。D.打仗需要用钢铁作的武器。
(4)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的?他为什么能对生命的意义想的那样深刻?▲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阿里山纪行》节选部分,完成文后问题。(12分)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①潭无鱼鳖,林无鸟兽,②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道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6.神木为什么被称之为”神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怎么理解划线句①,那些鱼、鸟、兽到哪里去了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划线句②,说说作者当时的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没有见到阿里山的姑娘,他遗憾吗?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哪里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小石潭记》完成文后的问题。(1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8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
(4)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闻水声,如鸣佩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4—17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7.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和“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
(四)、阅读说明文,完成习题。(12分,每题3分)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上的这片蓝天。
18.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19.根据原文,全球气温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20.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2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三、小作文(30分)
请以"开考时刻"为题,写一篇200-250字左右的短文。(最多不要超过300字)
提示:适当描写场景,着重写出自己的心情。
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萃旷纤哗
2.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C(A:否定词“不”误用;B:缺必要的宾语“意识”;D:前后不一致,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应去掉后面的“是否”。)
4.不到北京,何以能说到了中国?不到八达岭长城,又何以能说到了北京?
5.CBD见补充习题88页
二、阅读理解
(一)、
6.神木体形巨大,历史悠久,所以被冠名为”神木”
7.人们连说话都是悄悄的,没有去打扰这些鱼、鸟、兽,它们也没有必要出来四散逃窜,所以它们就在游客身边,说明游客的环保意识很强,在这里,人与自然是融洽的、和谐的。
8.作者可以感觉到山林的幽静,”如蝉、如蝇、如蚊”三个比喻写出了山林里若有若无的声音,以声反衬静。
9.作者领略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如同见到了一位美丽的阿里山姑娘,他也坚信阿里山的山水可以养育出如山水般清新脱俗的阿里山姑娘,他并不遗憾,这个姑娘已被他装在心里了。(或作者不会感到遗憾,阿里山姑娘只是一种美的象征,作者在美丽的阿里山山水中已经看到了阿里山的姑娘,并把她永远放在了心里。)
(二)、10.(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3)因为(4)停留
1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12.作者刚开始是无忧无虑、欣然而往的,但在环境的刺激下,作者感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苦闷。作者因为当时谪居永州,满腹宏图大志不得施展,怀着一种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
13.因为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所以水与各种形状的石头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三)、14.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5.(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
16.(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7.(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A、C、D、B
[img]关于衡水名师调研卷语文4甲卷答案和衡水名师卷调研卷答案2021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