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上进八年级物理答案(智慧上进八年级上册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智慧上进八年级物理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智慧上进八年级上册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练习册答案(配人教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附试卷+参考答案)/同步学案 内容提要:

本同步学案是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上册)编写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上册)的同步练习。

本书内容以《物理》(8年级上册)教材的顺序按章节编写,每一节教学内容设有“课堂精讲”、“典例精析”、“课时精练”、“走向生活”栏目。另外附有每章测试卷。

“课堂精讲”是本节的基础内容。“典例精析”以本节重点、难点为主,突出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规律的指引。“课时精练”以基础和能力并重为目的,具有基础性、典型性、综合性、拓展性和迁移性。“走向生活”列出了与本节相关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列举了一些能反映课程标准要求的习题,习题以联系实际为主体。

“课堂精讲”、“课时精练”、“走向生活”均附有答案,对于较难的内容有详细的分析和解答过程。 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附试卷+参考答案)/同步学案 目录: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五、声的利用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 电流与电路

 一、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强弱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附录一:测试卷

附录二:参考答案

[img]

2012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书6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p65 1、例立 2、缩小、例;放大、例;放大、正。 3、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4、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p68 1、照相机利用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规律;投影仪利用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的规律;放大镜利用了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正立虚像的规律。 2、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当铅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水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用凸透镜做实验,当铅笔由靠近凸透镜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凸透镜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而形状保持不变,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也会突然改变方向。(所用的凸透镜焦距要比较短。) 3、“傻瓜相机”也有光圈和快门,只不过它们都安装在机身里面。傻瓜相机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不需要人工调节。傻瓜相机也能自动聚焦,不需用手动调焦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读书一年又一年靠的是毅力,考一门过一门那是给力,报一个中一个那是实力,祝福发一个又一个那是友谊,祝 八年级 物理期末考试顺利。我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在下列单位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A.光年 B.千米 C.米 D.厘米

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3.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调节弦在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4.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烛焰 C.电灯 D.太阳

5.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乙车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倒退,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运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6.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商业楼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B.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这个速度为3×108km/s

C.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40°时,反射角的大小也为40°

D.站在河边的人透过水面看到河底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7.如图2所示的一束光沿着平行主光轴的方向射到凸透镜上,关于它的折射光的方向正确的是

8.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从正在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 B.央视 春节 晚会现场响彻演播厅的锣鼓声

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的交谈 D. 修理 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9.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镜中有她的像。当她向着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1.5m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

A.比原来小;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加1.5m B.大小不变;到小丽的距离变为3m

C.大小不变;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1.5m D.大小不变;到小丽的距离增加3m

10.如图3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分别是

A.乙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

11.关于误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就会造成实验误差

B.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的误差越来越小,但都不能避免误差

C.精心设计,不断改进实验 方法 ,就可以避免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避免误差

12.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的密度小 B.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C.气体受热膨胀后,其密度变小 D.国际单位kg/m3比常用单位g/cm3要大

13.图4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球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球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D.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14.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瓶500ml矿泉水的质量约为1 kg B.冬天教室内的气温约为35℃

C.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15cm D.做一遍眼 保健操 需要15min

15.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5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6中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8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冻冰的衣服不会变干

B.有风的秋天, 游泳 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雾气”

17.下列有关图7所示的情景,表述正确的是

A.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B.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C.石油气主要是利用降低气体温度的方法,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

D.验钞机能够发出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18.如图8所示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物质 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酒精 -114 78.5

铝 660 2327

碘 113.5 184.4

铜 1083 2595

水银 -38.8 357

19.小林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

其中正确的是

A.90℃的碘不会升华

B.零下10℃的酒精也能汽化

C.零下20℃的水银是液态的

D.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20.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500mm=________m (2)20 m/s=________km/h

(3)7.9×103 kg/m3=________g/cm3 (4)6.3t=________kg

21.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9所示是八架“歼10”战斗机在“空警2000”预警机的引领下,拉出绚丽彩带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歼10”战斗机相对于“空警2000”预警机来说,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2.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人耳不能听到频率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20Hz的声音。

23.把一滴水滴在平铺的透明塑料纸上,透过水滴看塑料纸上的字。看到的是字被放大了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4.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________km。

25.900cm3的水结成冰,它的体积比原来增加了________cm3。(ρ冰=0.9g/cm3)

26.小明在上学的路上以跑步的方式锻炼身体,刚出家门时做准备活动,他以2m/s速度行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的速度步行到学校。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m。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7分。29题2分,38题2分,41题4分。其他小题每空1分)

27.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由图10可知,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cm。

28.图1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C。

29.在图12中,根据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

30.如图13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能听出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

31.如图14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为便于确定 跳棋 子甲通过反射面A所成像的位置,A应选用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透明玻璃板”),跳棋子甲经A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2.小文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15所示。

(1)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调整(选填“上”

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3)接着把蜡烛再向左移动5cm,此时如果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就能在屏上得到如图16中________图所示烛焰的像。

33.如图17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当音箱发出声音时,烛焰被音箱所发声音吹得来回摆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34.两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如下表:

(1)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甲是________;(选填“蜡”或“海波”)

(2)在t=6min时,乙物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5.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如下:

(1)他按照图18组装实验器材后,还需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________。

(2)补全仪器后,给水加热至90℃时开始计时,读取温度计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从t=________min时开始沸腾;水的沸点T=________℃。

(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 其它 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8min后继续

加热,水的温度会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小龙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图景。

如图19所示为水沸腾________(选填“前”或“时”)的图景。

36.小军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A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不断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20甲所示,此时,小军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侧调节(选填“左”或“右”)。

(2)调节天平平衡后,小军将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天平右盘内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0乙所示,则物体A的质量为________g。

(3)如果量筒中盛有20ml的水,小军将物体A放入量筒后,水面位置如图21所示,物体A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37.在中国科学技术馆2层的“探索与发现”展厅中,有一组体验声音聚焦的装置。它是由两个具有抛物面的圆形物体组成,图22所示为其中的一个。小莉和小刚分别站在两个抛物面的焦点处,小莉小声说话,小刚可以清晰地听到小莉的声音。这是因为小莉发出的声音先后在两个抛物面上发生________,并使声音________于小刚所在区域。

38.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并且定量地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小莉用某种液体做实验。实验中,她用量筒和天平测出该种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该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式为:m=________。

39.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

控制因素

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长度

L/cm 琴弦的横截面积

S/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 40 0.5

(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过程中,常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如果晓伟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

(2)如果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________有关。

40.在地球上淡水紧缺,海水充沛。在科技活动课上,小刚和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如图23所示,装置底部是一个盛有海水的容器A,上部盖着一个透明玻璃罩B。通过太阳照射容器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凝结成水珠,收集即可得到淡水。

(1)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2)装置组装完成后,通过实验,同学们对获得淡水的速度不满意。请你给他们提出至少一条改进建议,用于提高获得淡水的速度。你的建议是________。

41.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足够的水和一张白纸,请你利用这些器材或从中选用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研究(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1)要研究(说明)的物理问题或现象;(2)选用的器材;(3)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五、科普阅读题(共8分,每题4分)

42.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碳海绵”

2013年3月19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向人们展示了神奇的“碳海绵”。一个由这种材料组成的8立方厘米大小的物体可以放在一朵花上,而花瓣完全不会变形,如图24所示。“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它是一种用石墨烯制造出的气凝胶,每立方厘米的质量只有0.16mg,比氦气还要轻,约是体积同样大小的氢气质量的两倍。

“碳海绵”可任意调整形状,弹性也很好,体积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被报道的吸油力最强的材料。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但“碳海绵”能吸收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碳海绵”这一特性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把“碳海绵”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吸进来,因为有弹性,便于把吸进的油挤出来回收,“碳海绵”也可以重新使用。另外,“碳海绵”还可能成为理想的储能保温材料、催化剂载体及高效复合材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________小。

(2)图24中“碳海绵”的质量是________g。

(3)氢气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4)“碳海绵”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这一特性。

43.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在空格处填入相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人工增(降)雨

“人工增(降)雨”是指运用现代新科技控制气象动态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播撒催化剂,

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人工增雨需要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可用飞机在高空作业,向云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等催化剂,干冰迅速地________吸热,致使高空云层附近的气温骤降,云层中的水蒸气直接________成小冰粒,小冰粒不断变大,这些小冰粒下落过程中________成了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另外云层中的部分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并不断变大,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人工降雨也可以在地面作业,用高射炮或火箭弹将含有碘化银(冷云催化剂)的炮弹打入含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m至5000m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落向地面,形成降水。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成为过去,几千年来人类“行云布雨”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

六、简答与计算题(共7分,44题3分,45题4分)

44.如图25所示,将盛有水的试管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

当烧杯里的水沸腾后仍继续加热,试管里的水能沸腾吗? 为什么?

45.为保证行车安全,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km/h。同时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还应保持足够的车距。当车辆在高速路上超速行驶,或是车距过小时,发生事故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问题到做出反应动作)最短为1s。某型号轿车的最短刹车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静止)跟车辆行驶速度的关系为s制动=kv2,公式中系数k= s2/m,轿车行驶速度v的单位为m/s,刹车距离s制动的单位为m。某人驾驶该型号轿车在高速路上以144km/h的速度行驶时,发现道路前方100m处有危险情况发生,他能否在安全距离内把车停住?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A D D A A D C B C A C 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题 号 16 17 18 19

答 案 B、C A、B B、D B、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0.(1)1.5;(2)72;(3)7.9;(4)6.3×103(6300)

21.静止

22.低于

23.虚

24.1.44×108(1.4×108)

25.100

26.1680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7分)

27.2.55(±0.01)

28.-16(零下16)

29.(本题2分)见右图

30.振动;音调

31.透明玻璃板;虚

32.(1)上; (2)10; (3)左;A

33.能量

34.(1)蜡; (2)液

35.(1)秒表(停表或钟表、计时工具); (2)5;99; (3)不变; (4)时

36.(1)左; (2)32.4; (3)3.24

37.反射;聚焦(会聚或集中)

38.(本题2分)1.8 •V; 或(1.8 g/ cm3)•V; 或1.8 gcm-3•V

39.(1)控制变量; D、E; (2)横截面积

40.(1)汽化(蒸发);液化;

(2)给容器A(中的海水)加热,加快海水的汽化速度;或是给玻璃罩B降温,加快水蒸气的液化速度。(评分原则:在下方加热或从上方降温)

(其他建议合理即可得分)

41.(本题4分)

[方案一]

(1)光的折射 ……………………………………1分

(2)玻璃杯、铅笔、水 ………………………………1分

(3)玻璃杯内倒入适量水,将铅笔插入水中,从玻璃杯上方看,水中的铅笔向上弯折;从玻璃杯侧面看,水中的铅笔部分发成侧移。 ……………2分

[方案二]

(1)凸透镜(柱镜)成像

(2)玻璃杯、铅笔、水

(3)玻璃杯内倒入适量水,将铅笔放到玻璃杯后方,透过杯中的水看铅笔,看到的是铅笔放大的虚像。

(其他方案合理即可得分)

五、科普阅读题(共8分)

42.(1)密度; (2)1.28×10-3 (或1.3×10-3);

(3)0.08; (4)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吸油力最强)

43.升华; 凝华; 熔化; 液化

六、简答与计算题(共7分)

44.试管里的水不会沸腾。 ……………………1分

水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1分

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的水温达到沸点时,由于没有温差,无法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1分

45.解:v=144km/h=40 m/s

s=s制动+ s反应=kv2+vt ……………………1分

= s2/m×40 m/s×40 m/s+40 m/s×1s ……………………1分

=120 m ……………………1分

答:他不能在安全距离内把车停住。 ……………………1分

智慧上进高三总复习双向达标月考调研卷 物理(一) 求答案 急用

没有答案,要自己做。

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基本定义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并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物理学(physics)的研究对象: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

物理学研究的尺度——物质世界的层次和数量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8页答案动手动脑

相对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相对树木、房屋是运动的。

运动员相对于跑道的速度很大,而相对于屏幕是静止的。以屏幕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故他们始终处于屏幕内;而人们以跑道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关于智慧上进八年级物理答案和智慧上进八年级上册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