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中招调研考试(J)卷语文(2020年河南语文中招试卷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2020年河南省中招调研考试(J)卷语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0年河南语文中招试卷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21年河南语文真题简析

2021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题

一.1.阅读语段(内容涉及汉字和书法等)。选择题(1)字音(2)字形

2.古诗文默写。(完成积累卡片内容),卡片内容有乐学、理想、进取三类。涉及篇目《论语》《送东阳马生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己亥杂诗》《行路难》。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1)《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从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唐僧的表现,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对他的认识。四圣试禅心 婴儿戏化禅心乱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经过种种考验成为一名英雄。从保尔面对这些考验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选两个方面,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将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选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5.学校组织到某博物馆研学,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该博物馆精选了100件文物,放在五个主题时空舱,借助现代技术,让观众亲近历史文物。请你参考示例,从两个备选时空舱中任选一个,起一个四字舱名,并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简述理由。(2)看懂路线图,给人解说。(3)根据所给词语,拼成对联。

二.现代文阅读 (一)舵链 (二)文本阅读(说明类,光刻机技术,高科技)三.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出师表》+ 相关链接。13.加点词语的意思(选择题)。14.翻译句子: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5.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概括两点。

古诗词赏析《渔家傲 秋思》(1)“衡阳雁去无留意”为什么是“雁”而不是“燕”? (2)“羌管悠悠霜满地”是如何表达伤感的情绪的?

整体上,2021河南语文真题,题型稳定,难易适中,没有偏难怪题,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难度降低,和2020年真题变化不大。

四.写作。(任选一题)19.校报《芳草地》举办征文活动,围绕“开始”这一话题给出两个作文题,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向《芳草地》投稿。(1)请以“从 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要求:补写题目作文。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不妨先把手头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不妨沉下心来想一想,多种渠道问一问,各种方法试一试。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向“生活哲思”栏目投稿。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600字左右。文中回避真实的校名、人名。

半命题作文“从        开始”,既然要求写的是“成长足迹”,这暗示学生在选材上,要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可以补充的词语有“现在”“当下”“脚下”“挫折”“失败”“心”“沟通”等。要写一段自己成长中的经历,注重通过具体的场景、细节表现自己的成长,注意要选择小细节彰显大主题,通过小事件写出自己的成长感悟。

材料作文明确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文”,从它所给的材料加以分析,可以选出如下几个写作角度——做好当下、做人做事要静心、沉下心来、敢于尝试,然后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用鲜活的事例、透彻的说理、明确的观点加以呈现。要突出“哲思”,体现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细致观察和睿智思考。

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的河南中考作文题目,在以往注重考查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和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与体悟的基础上,更突出了情境化、生活化的特征。它启示我们,要在生活中学写作,不仅要向课本这本书借鉴,更要向生活这本大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学习、作文写作中挥洒自如。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解析与思考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解析与思考

王桂香

2020年中考已经过去两个月了。隔了两个月再来解析中考试题,其目的是为了给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启发和思考,因为中考真题往往给我们提供了教学的方向和范围,让我们知道该从哪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至于用力用偏。

说到这里我想起王校长经常在会上反复叮咛,要研究中招真题,其原因就在于此吧。研究近几年的中招真题,可以避免很多的无用功,比如平时大量的课外练习,把教师和学生深陷于题海战术之中,这可能适用于理科,可能短时间能提升成绩,但我们不是教一届学生几个月,而是一年,以后可能是两年三年;研究中招真题,能让我们明白要抓住课堂练习这个环节,借助课文习得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课堂上扎扎实实训练,一课一得;研究中招真题,能让我们把握住教学重点,去除课堂上无效或低效环节,让课堂走向有效甚至高效,让每一个学生走出课堂觉得自己有收获;研究中招真题,能让我们懂得抓语文就是抓阅读抓写字抓积累这些基本素养,当我们抱怨学生不好好看题审题不清,其实是他们阅读理解能力不够,所以会遗漏题目中的信息,而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明白字体工整规范对作文分数的重要性。

于是想到一句顺口溜,“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是一句旧社会北方皮袄店的顺口溜,意思是只要抓住裘皮大衣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其他所有的毛边都会顺顺溜溜。这些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已经是一个教学用语,比喻要抓住事情最主要的地方去处理,现在通常用于教学设计,这个“领”可能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贯穿课堂的一条线索,或者一个切入点。也可以理解为教学重点难点,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概念来说就是“交集点”,抓住了它,教学的路子就会豁然通畅,百毛皆顺。我觉得研究中招试卷,对我们一学年的教学来说,也会有这样的效果,深入下去,你也会深有同感。

综合来看,2020年的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稍大,稳中有变,能够有效考查出学生平时的基础知识积累、审题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下面我们按照四大题型,一一解析,并对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

一.积累与运用:重积累,考素养。

第1.2题考查的是字音字形。关于字音,题目出现较多的是多音字和平时容易读错的字,多音字如鲜为人知的鲜,果脯的脯等,易读错的字如锐不可当的当、徘徊的徊等。关于字形,今年题型虽然有少许变化,但依然是选择题,考查的是形近字辨析。两道题都是选择题而非考前练习中见到的书写题,其实是课标的要求,课标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借这两道题反思我们平时关于字词的教学,我们可以朝这两个方向努力:1.平时要让学生多一些浪漫识字,重视课文朗读,鼓励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辨析易混词。2.要精确识字。字词教学虽然不是我们语文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但也要注重精确,尤其是课后字词出现多音字,我们要与学生一块儿辨析,也要辨析形近字、音近字,比如前天教学《敬业与乐业》,我花了几分钟时间辨析心无旁骛的骛和趋之若鹜的鹜,因为这两个字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平时容易混淆。

第3题古诗文默写,分别考查了《论语》《礼记》《岳阳楼记》《次北固山下》和《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语句默写。默写范围从以诗词为主悄悄变为以文言文和古诗词各四句,这与这几年我们国家注重传统文化的趋势是一致的,看来我们以后要加强文言文的名句默写练习了。

第4题名著阅读依然是任选一题,变化体现在不再紧抓《水浒传》和《西游记》不放,两部名著,一中一外,中国的作品是红色经典《红岩》,外国的是《简爱》。相对来说,学生更熟悉《简爱》,这提示我们平时要红色经典的阅读指导,不能让名著阅读停留于从学生的阅读喜好出发。这两道题都考查的是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平时指导名著阅读的时候,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探究、主题理解,这几个活动都不可少。

第5题考查了关联词语的选择和语句的补写,难度不大,平时练习此类题,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上下文,细推敲,还要代入检查。

第6题材料分析题难度也不大,考查学生的整合提炼信息能力和信息解读能力,平时我们练习此类试题,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材料中发现共性,从主题出发解读材料信息。

二.现代文阅读:提升阅读力是关键。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我们通常称之为记叙文阅读,依然是四道题,我们看一下四道题的题型:

第7题,题目是问“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提炼,和前几年梳理文章内容属于同一类题目。我们平时训练这类题目时,要让学生从原文中找答案,标序号分条作答,而且要按顺序作答。

第8题让考生分析第六段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这个题目是比较开放的,考生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实际上考查的是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即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心情,一是侧面的景物描写烘托,一是正面描写人物的活动;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考生如果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句式特点等角度分析,抓住写景和写人两个描写角度也可以。也就是说,这类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作答。这类题型以前没有出现过,平时练习很少,但并没有超纲:《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一句表述: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平时教学,不但要学生学会辨析这五种表达方式,还要明白某一种表达方式的分类和目的是什么,比如描写,有对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物的描写,从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心情或情感等。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某一篇课文,可能在我们的教学中只是承载某一个或两个知识点的教学任务,比如七年级的《散步》,我们可能借助它让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制造“分歧”这一叙事生动的方法,如果把一个单元的课文孤立教学,老师和学生都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单元复习的时候,期中复习或期末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画知识树或思维导图的活动把文章学知识给系统化,让学生的大脑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考试的时候,面对一个具体的题目,他可以更快速地找到相应的知识坐标,知道考查的是什么,该从哪些方面作答。每一单元、每一学期,多画几次知识树或思维导图,学生的知识结构就会越来越清晰。也许这些知识树或知识导图会在资料上见到,但学生自己总结、动手画和看资料上现成的知识框架,前者才是在学习,后者只是单纯的记忆。

第9题考查的是组织材料的方法,就是写法的问题,即如何写的。可以从线索串联故事、详略安排和写作顺序三个方面选两个来思考作答。这和上一题一样,是种新的题型,中考前学生做过那么多题,可是这种题型没有练过,估计这两道题都是失分较多的题目。但是,认真读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这道题也不难作答。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也就是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所以平时记叙文阅读训练,让学生养成通读全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再答题的习惯就很关键了。

第10题考查写作目的,也是让学生提炼文章中心。从文章最后一段我们看到,作者不仅是为了感激、崇敬和赞美“太爷老师”,更是表达对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的崇敬和赞美,想要借太爷老师的故事引发读者对这一社会群体的关注与关心。从一个人到一类人到一个群体,从一件事到一个道理或一点启发,我们平时在教学写人记事类文章时,也要训练学生提炼中心的方法。其实这也是课标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二篇是说明文阅读,两个有关的文本,一长一短,一个侧重说明月球和地球关系,一个侧重说明月球如何诞生。一共三道题目。

第11题是选择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语段内容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等。做这类题,只能用排除法,将选项放到原文中去对照,判断正误。这道题兼顾了说明文的多个考点,不但题型变了,而且如果不认真审题,考生可能只选一项,这也是我们平时应该让学生留心的,无论什么题目,把握题目中所有的重要信息很重要。

第12题问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这考查的是作者的说明事理的思路(议论文有一个考点是分析论证思路),这个考点,又是我们平时很少训练的,但是也并不难,概括三个段落的段意,围绕说明对象“月球是地球的女儿”来介绍就可以了。

第13题问对同一个知识在两个文本详略不同的原因,实际是考查考生对两个文本说明对象的准确把握。我们知道,详略是由中心决定的,这在记叙文教学和写作教学时我们经常向学生强调的,说明文写作也是如此,它要借助详略安排,强调说明对象的特征。

总之,说明文阅读的三道题目,所以都是新题型,其实并没有脱离课标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比如前两道题落实的是课标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第13题落实了课标“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所以,老师们,中考题型每一年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与其被动等待变化,不如主动揣摩说明文教学教什么,这时候,研读课标的相应要求就非常重要,这也是王校长经常向大家强调的一个个体教研活动,结合我们的教学课文的例子,把课程标准这本小书读厚,再提炼总结,对课标内容融会贯通,外化为教学行为。另外,推荐大家阅读一本书,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主编的书,《实用文教学教什么》,这是系列丛书,同系列的还有《小说教学教什么》《文言文教学教什么》等,也能帮我们把握教学重点。

三.古诗文阅读:夯实基础,注重理解

相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题型没有太大变化,难度适中。所考的文言文是《富贵不能淫》,古诗词是《卖炭翁》。

第14题考查字词解释,题型由选择题变成填空,难度略有增加,题型的变化提示我们平时要注重文言文字词积累,夯实基础知识。第15题翻译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第16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方法的辨析,对修辞方法作用的表述,难度不大;第17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文段中“大丈夫”这个概念的理解,相当于数学中的“应用题”,概括课外文段中何易于的所作所为,以及所作所为表现出的“大丈夫”品质即可。课外文段比较简单易懂,关键在于课内文段要理解透彻。

上学年复习文言文阅读的时候,专家猜测哪些课文考查概率更大,但从这些题目来看,猜测押题可能会押错,不如让学生逐篇过关,老老实实积累,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

古诗词赏析题型也有变化,之前的中考古诗词赏析一是考诗句赏析,一是考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但是2020年的中考试题,第18题考查对诗歌故事的概括,因为这是一首叙事诗;第19题考查诗句“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第18题的答案,应该是一个句子,用我们常教学生的“人加事加结果”的句式表述,主语“卖炭翁”已经给出了,那么就可以将答案定为“烧炭卖炭却横遭掠夺”。第19题的诗句是对宫使的行为描写,塑造了宫使仗势欺人、粗暴蛮横的形象,间接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作者写卖炭翁这个人,也是为了写一类人,表达自己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站在底层人民对立面的强权者罪恶的控诉。这道题一共3分,考生应该根据分值确定三个答题方向,也就是写出三个方面的作用。

这些题目,复习的时候是复习不到的,那么怎么应对中考呢?平时的诗词教学怎么办?还是要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教给学生一些赏析的“武器”,这是赏析诗歌的前提。

四.作文:学会审题,中心明确,字体很重要

2020年的中考作文写作任务和往年相比也有大的变化,给考生一个“危机”的话题,关于危机的解释和多重理解,从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作文。一个是以“我的危机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一个是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对危机的思考和认识。

评改试卷,发现有几个常见的问题:一是选材上,把“危机”理解为外在危机的比较多,比如溺水啊走路遇到坏人啊遭遇车祸啊等等,内部危机比如学业上性格上心理上的问题写得较少,造成材料撞车,了无新意;二是详略安排上,遭遇危机写得很详细,化解危机的过程则较为简略,这就是详略不得当;三是很多考生写今年春天的新冠肺炎疫情,但题目是“我的危机故事”,内容上却写解放军、白衣天使、社区工作者等这些人的故事,显然跑题了;四是自拟题目,却写成了记叙文,不符合作文要求;五是自拟题目,写的也是议论文,却没有充足的论据和论证过程,都是空洞的议论,读来味同嚼蜡,干瘪乏味;六是字体普遍不够大方,改卷老师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作文是经过缩小后的作文,如果字体不够清晰大方,最多36分左右。这些问题导致今年的作文的确是拉开了分值。

这给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哪些提醒呢?我的反思有四:第一,平时训练要精确。写人叙事的作文,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在练,但是否进行具体而精确训练了呢?美国的写作训练,是把写作拆分为若干训练点来训练的,比如叙事,一个学期,可以从选材、结构、详略、描写、照应等若干方面进行精准练习。第二,养成写前构思的习惯很重要。就是在动笔之前,先在草稿纸上列出写作提纲,反复修改提纲后再下笔成文,这样可以避免详略不分、结构混乱等现象发生。第三,教会学生审题更重要。审题不清,比如该写记叙文的却写成了议论文,该写议论文的却写成了记叙文,这就跑题了。比如这次“我的危机故事”,内容结构应该是出现危机-化解危机-获得经验,结果只突出危机之危,没有化解的过程,不能突出青少年积极向上敢于直面困难战胜困难的良好心态。第四,认真练字不可松懈,中考作文凡是40分以上的作文,字体都是比较好的,这是大家都明白的。所以我建议,无论你教哪一年级,学生练字绝对应该是狠抓常抓的,可以培养一些小组长帮我们检查,挑选优秀练字作业展览,千方百计刺激学生练字的热情,不断让学生看到字体的进步,树榜样,有底线,不能虎头蛇尾,也希望学校能把激励学生练字当一项长久工程来抓,多管齐下提升汉字书写能力。

老师们,解析已经结束,但我还想说的是,阅读和写作,其实都不只是课堂上的活动。我在给新教师做培训的时候,经常提到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认知三段理论。比如阅读,我们课堂上用课文来指导学生精读,这是“精确”阶段,课堂之外还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是“浪漫”阶段,没有前期大量的浪漫做基础,精确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考试就是“综合”阶段,是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考试题目的过程。但是我们的学生你可以调查一下,小学阶段有过大量阅读的同学太少,我们农村孩子的阅读太贫瘠,造成的后果是阅读力不高,而中考语文试卷哪一道题不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所以,我们学校让班级组建图书角,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想办法扩大图书角规模,抓住各种时机向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的阅读走向广阔;课堂上借助课文和名著,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也许一个月不见效果,但一年,两年,久久为功,我们就为学生的学业和生命打下了良好的阅读基础。

当然,“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除了阅读,还有字词积累、古诗文积累、写作、练字,让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发力,共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仅为了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也是为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而且当我们和学生一起往这几个方面努力时,提升的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了,阅读能力提升了,思想境界提升了,真正做到“才高为师,学为世范”,受益的会是更多的学生啊!

[img]

河南省中招各科试题及解析

中招试题答案估计到7月8号出来

这个博客上有部分中招题和答案

一般河南省的期末考试题和中招题都会在这个网站上查到:

2007年山西省太原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01. 的倒数( ).

A、2 B、-2 C、 D、

02.方程x-1=1的解是( ).

A、x=-1 B、x=0 C、x=1 D、x=2

0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a‖b,那么( ).

A、∠1>∠2 B、∠1=∠2 C、∠1<∠2 D、∠1+∠2=180°

04.近几年某地区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据2006年末统计的数据显示,仅初中在校生就约有13万人.数据13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3×104人 B、1.3×106人 C、1.3×105人 D、0.13×106人

05.在正方形网格中,∠α的位置如图所示,则sinα的值为( ).

A、 B、 C、 D、

06.若顺次连接四边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原四边形一定是( ).

A、等腰梯形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C、平行四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07.如图,CD是⊙O的直径,A、B是⊙O上的两点,若∠ABD=20°,则∠ADC的度数为( ).

A、40° B、50° C、60° D、70°

08.当x<0时,反比例函数 ( ).

A、图象在第二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B、图象在第二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C、图象在第三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图象在第三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09.下面有关概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投掷一枚图钉,钉尖朝上的概率和钉尖着地的概率不相同

B、因为购买彩票时有“中奖”与“不中奖”两种情形,所以购买彩票中奖的概率为

C、投掷一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每一种点数出现的概率都是 ,所以每投掷6次,肯定出现一次6点

D、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是1%,买100张这样的彩票一定中奖

10.如图①是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某班同学在探究它的俯视图时,画出了如图②的几个图形,其中,可能是该几何体俯视图的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计算:(-3)2的结果等于_______.

12.比较大小:-3___-2.(用“>”、“=”或“<”填空)

13.函数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4.分解因式:a3+a2=_____________.

15.小亮的身高是1.6米,某一时刻他在水平地面上的影长是2米,若同一时刻测得附近一古塔在水平地面上的影长为18米,则古塔的高度是________米.

16.如图,在8×8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OAB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请在网格中画出△OAB的一个位似图形,使两个图形以O为位似中心,且所画图形与△OAB的位似比为________.

17.小明要用圆心角为120°,半径是27cm的扇形纸片(如图)围成一个圆锥形纸帽,做成后这个纸帽的底面直径为____________cm.(不计接缝部分,材料不剩余)

18.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A(-1,0)、B(3,0)两点.其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__.

1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O作OD1⊥AB于D1,过D1作D1D2⊥BD于点D2,过D2作D2D3⊥AB于D3,…,依次类推.其中的OD1+D2D3+D4D5+D6D7=__________cm.

20.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5根细木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在所有摆成的三角形中,面积最大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cm2.

三.解答题(本大题含9个小题,共80分)

21.(本小题满分7分)解不等式组: ,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22.(本小题满分8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a=-4.

23.(本小题满分8分)市政府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决定下调一些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原售价为125元/盒,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80元/盒.假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这种药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24.(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①,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E、F是边AB上的两点,且AE=BF,DE与CF相交于梯形ABCD内一点O.

(1)求证:OE=OF;

(2)如图②,当EF=CD时,请你连接DF、CE,判断四边形DCEF是什么样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5.(本小题满分8分)某地区教育部门要了解初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随机调查了本地区500名初中学生一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本数,并绘制了如图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反映的信息回答问题.

(1)这些课外书籍中,哪类书的阅读数量最大?

(2)这500名学生一学期平均每人阅读课外书多少本?(精确到1本)

(3)若该地区共有2万名初中学生,请估计他们一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总本数.

26.(本小题满分9分)今年的全国助残日这天,某单位的青年志愿者到距单位6千米的福利院参加“爱心捐助活动”.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人骑自行车,他们沿相同的路线前往.如图,l1、l2分别表示步行和骑自行车的人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y(千米)随时间x(分钟)变化的函数图象.

(1)分别求l1、l2的函数表达式;

(2)求骑车的人用多长时间追上步行的人.

27.(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有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均匀转盘,转盘A被分成面积相等的三个扇形,转盘B被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个扇形,每个扇形内都涂有颜色.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停止转动后,若一个转盘的指针指向红色,另一个转盘的指针指向蓝色,则配成紫色;若其中一个指针指向分界线时,需重新转动两个转盘.

(1)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同时转动一次转盘A、B配成紫色的概率;

(2)小强和小丽要用这两个转盘做游戏,他们想出如下两种游戏规则:

①转动两个转盘,停止后配成紫色,小强获胜;否则小丽获胜;

②转动两个转盘,停止后指针都指向红色,小强获胜;指针都指向蓝色,小丽获胜.

判断以上两种规则的公平性,并说明理由.

28.(本小题满分10分)数学课上,同学们探究下面命题的正确性: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具有一种特性,即经过它某一顶点的一条直线可把它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为此,请你解答问题(1).

(1)已知:如图①,在△ABC中,AB=AC,∠A=36°,直线BD平分∠ABC交AC于点D.求证:△ABD与△DBC都是等腰三角形;

(2)在证明了该命题后,小颖发现:下面两个等腰三角形如图②、③也具有这种特性.请你在图②、图③中分别画出一条直线,把它们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并在图中标出所画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度数;

(3)接着,小颖又发现:直角三角形和一些非等腰三角形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可把它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请你画出两个具有这种特性的三角形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出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说明:要求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不相似,而且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

2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O的顶点O在原点,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2),点C在第一象限.

(1)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2)将□ABCO绕点O逆时针旋转,使OC落在y轴的正半轴上,如图②,得□DEFG(点D与点O重合).FG与边AB、x轴分别交于点Q、点P.设此时旋转前后两个平行四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0,求S0的值;

(3)若将(2)中得到的□DEFG沿x轴正方向平移,在移动的过程中,设动点D的坐标为(t,0),□DEFG与□ABCO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写出S与t(0<t≤2)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结果)

山西省太原市200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答案 A D B C B D D B A C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9

12.<

13.x≠3

14.a2(a+1)

15.144

16.2∶1

17.18

18.(1,-4)

19.

20.

三.解答题(本大题含9个小题,共80分)

21.解:解不等式2x-6>-x,得x>2

解不等式 ,得x≤4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伟2<x≤4

在数轴上表示为

22.解:原式=

= •

当a=-4时,原式=3

23.解:设这种药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

125(1-x)2=80

解这个方程,得x1=0.2,x2=1.8

∵x=1.8不合题意,舍去

∴x=0.2=20%

答:这种药品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20%.

24.证明:(1)∵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AB‖CD

∴AD=BC,∠A=∠B

∵AE=BF

∴△ADE≌△BCF

∴∠DEA=∠CFB

∴OE=OF

(2)∵DC‖EF且DC=EF

∴四边形DCEF是平行四边形

又由(1)得△ADE≌△BCF

∴CF=DE

∴四边形DCEF是矩形

25.解:(1)这些类型得课外书籍中,小说类课外书阅读数量最大

(2)(2.0+3.5+6.4+8.4+2.4+5.5)×100÷500=5.64≈6(本)

答:这500名学生一学期平均每人阅读课外书6本.

(3)20000×6=120000(本)或2×6=12(万本)

答:他们一学期阅读课外书得总数是12万本.

26.解:(1)设l1的表达式为y1=k1x

由图象知l1过点(60,6)

∴60k1=6,k1=

∴y1= x

设l2的表达式为y2=k2x+b2

由图象知l2过点(30,0)和(50,6)两点

∴ 解得

∴y2= x-9

(2)当骑车的人追上步行的人时,

y1=y2,即 x= x-9

∴x=45

45-30=15(分钟)

答:骑车的人用15分钟追上步行的人.

27.解:(1)用列表表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A

B 红 红 蓝 蓝

红 (红,红) (红,红) (红,蓝) (红,蓝)

黄 (黄,红) (黄,红) (黄,蓝) (黄,蓝)

蓝 (蓝,红) (蓝,红) (蓝,蓝) (蓝,蓝)

由列表可知,转盘A、B同时转动一次出现12种等可能的情况,其中有4种可配成紫色.

∴P(配成紫色)= =

(2)由(1)可知,P(配不成紫色)= = ≠P(配成紫色)

∴规则①不公平

∵P(都指向红色)= =

P(都指向蓝色)= =

∴规则②是公平的

28.证明:(1)在△ABC中,AB=AC

∴∠ABC=∠C

∵∠A=36°

∴∠ABC=∠C= (180°-∠A)=72°

∵BD平分∠ABC

∴∠1=∠2=36°

∴∠3=∠1+∠A=72°

∴∠1=∠A,∠3=∠C

∴AD=BD,BD=BC

∴△ABD与△BDC都是等腰三角形

(2)如下图所示:

(3)如下图所示:

29.解:(1)C(2,2);

(2)∵A(-2,0),B(0,2)

∴OA=OB=2

∴∠BAO=∠ABO=45°

∵□EFGD由□ABCO旋转而成

∴DG=OA=2,∠G=∠BAO=45°

∵□EFGD

∴FG‖DE

∴∠FPA=∠EDA=90°

在Rt△POG中,OP=OG•sin45°=

∵∠AQP=90°-∠BAO=45°

∴PQ=AP=OA-OP=2-

S0= (PQ+OB)•OP= (2- +2)• =2 -1

(3)

当□DEFG运动到点F在AB上是,如图①,t=2 -2

1当0<t≤2 -2时,如图②,S=-t2+ t+2 -1

2当2 -2<t≤ 时,如图③,S=- t2+4 -3

3当 <t≤2时,如图④,S=- t+4 -2

2007年河南省实验区中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

下列各小题均不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括号内。

1.计算 的结果是( )

A.—1 B.1 C.—3 D.3

2.使分式 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否( )

3.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 对称,则∠B的

度数为( )

A.30o B.50o C.90o D.100o

4.为了了解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如下表:

月用水量(吨) 4 5 6 9

户数 3 4 2 1

则这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位数是5吨 B.众数是5吨 C.极差是3吨 D.平均数是5.3吨

5.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6.二次函数 的图象可能是( )

二、填空题 (每小题3分,共27分)

7. 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

8.计算: ______________.

9.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1)的函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PA、PB切⊙O于点A、B,点C是⊙O上一点,且∠ACB = 65o,则∠P = _____度.

1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CD,

AB = 1㎝,AD = 2㎝,CD = 4㎝,则BC = _________㎝.

12.已知x为整数,且满足 ,则x = __________.

13.将图①所示的正六边形进行进行分割得到图②,再将图②中最小的某一个正六边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得到图③, 再将图③中最小的某一个正六边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则第n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个正六边形.

14.如图,四边形OABC为菱形,点B、C在以点O为为圆心的 上,

若OA = 3,∠1 = ∠2,则扇形OEF的面积为_________.

15. 如图,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C‖OA交OB于

点C.若∠AOB = 60o,OC = 4,则点P到OA的距离PD等于__________.

三、解答题 (本大题8个小题,共75分)

16.(8分)解解方程:

17.(9分)如图,点E、F、G、H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

求证:△BEF≌△DGH

18.(9分)下图是根据2006年某省各类学校在校生人数情况制作的扇形统计图和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

已知2006年该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为97. 41万人,请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006年该省各类学校在校生总人数约多少万人?(精确到1万人)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请你写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9.(9分)张彬和王华两位同学为得到一张观看足球比赛的入场券,各自设计了一种方案:

张彬:如图,设计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随意转动转盘,当指针指向阴影区域时,张彬得到入场券;否则,王华得到入场券;

王华: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上数字1、2、3后,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从中随机取出上个小球,然后放回袋子;混合均匀后,再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若两次取出的小球上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王华得到入场券;否则,张彬得到入场券.

请你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分析张彬和王华的设计方案对双方是否公平.

20.(9分)如图,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中 、 、 的圆心依次

是A、B、C.

(1)求点D沿三条圆弧运动到点G所经过的路线长;

(2)判断直线GB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1.(10分)请你画出一个以BC为底边的等腰△ABC,使底边上的高AD = BC.

(1)求tan B和sinB的值;

(2)在你所画的等腰△ABC中,假设底边BC = 5米,求腰上的高BE.

22.(10分)某商场用36万元购进A、B两种商品,销售完后共获利6万元,其进价和售价如下表:

A B

进价(元/件) 1200 1000

售价(元/件) 1380 1200

(注:获利 = 售价 — 进价)

(1)该商场购进A、B两种商品各多少件;

(2)商场第二次以原进价购进A、B两种商品.购进B种商品的件数不变,而购进A种商品的件数是第一次的2倍,A种商品按原售价出售,而B种商品打折销售.若两种商品销售完毕,要使第二次经营活动获利不少于81600元,B种商品最低售价为每件多少元?

23.(11分)如图,对称轴为直线 的抛物线经过点A(6,0)和B(0,4).

(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顶点坐标;

(2)设点E( ,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位于第四象限,四边形OEAF是以OA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求平行四边形OEAF的面积S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①当平行四边形OEAF的面积为24时,请判断平行四边形OEAF是否为菱形?

②是否存在点E,使平行四边形OEAF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07年河南省实验区中考数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 B D C A B

二、填空题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50

-1,0,1 (3n-2)

三、解答题

16.解:方程两边同乘以 ,得

解之,得

检验:当 时,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17.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 = ∠D,AB = CD,BC = AD .

又∵E、F、G、H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四边中点,

∴BE = DG,BF = DH.

∴△BEF≌△DGH.

18.解:(1)2006年该省种类学校在校生总数为

97.41÷4.87%≈2000(万人).

(2)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约为

2000×10.08% = 201.6(万人).

(没有计算,但图形正确者可给满分)

(3)(答案不唯一,回答合理即可).

19.解:张彬的设计方案:

因为P(张彬得到入场券)= ,

P(王华得到入场券)= ,

因为 ,所以,张彬的设计方案不公平.

王华的设计方案:

可能出现的的所有结果列表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1 2 3

1 2 3 4

2 3 4 5

3 4 5 6

∴P(王华得到入场券)= P(和为偶数)= ,

P(张彬得到入场券)= P(和不是偶数)= 因为 ,

所以,王华的设计方案也不公平.

20.解:(1)∵AD = 1,∠DAE = 90o,

∴ 的长 ,

同理, 的长 ,

的长 ,

所以,点D运动到点G所经过的路线长 .

(2)直线GB⊥DF.

理由如下:延长GB交DF于H.

∵CD = CB,∠DCF = ∠BCG,CF = CG,

∴△FDC≌△GBC.

∴∠F =∠G.

又∵∠F + ∠FDC = 90o,

∴∠G + ∠FDC = 90o,

即∠GHD = 90o,故 GB⊥DF.

21.解:如图,正确画出图形.

(1)∵AB = AC,AD⊥BC,AD = BC,

∴ .即 AD = 2BD.

∴ .

∴ ,

(2)作BE⊥AC于E.

在Rt△BEC中, .

又∵ ,

∴ .

故 (米).

22.(1)设购进A种商品 件,B种商品 件.

根据题意,得

化简,得

解之,得

答:该商场购进A、B两种商品分别为200件和120件.

(2)由于A商品购进400件,获利为

(1380-1200)×400 = 72000(元).

从而B商品售完获利应不少于81600-72000 = 9600(元).

设B商品每件售价为x元,则120(x-1000)≥9600.

解之,得x≥1080.

所以,B种商品最低售价为每件1080元.

23.解:(1)由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可设解析式为 .

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上式,得

解之,得

故抛物线解析式为 ,顶点为

(2)∵点 在抛物线上,位于第四象限,且坐标适合

∴y0,即 -y0,-y表示点E到OA的距离.

∵OA是 的对角线,

∴ .

因为抛物线与 轴的两个交点是(1,0)的(6,0),所以,自变量 的

取值范围是1< <6.

① 根据题意,当S = 24时,即 .

化简,得 解之,得

故所求的点E有两个,分别为E1(3,-4),E2(4,-4).

点E1(3,-4)满足OE = AE,所以 是菱形;

点E2(4,-4)不满足OE = AE,所以 不是菱形.

② 当OA⊥EF,且OA = EF时, 是正方形,此时点E的

坐标只能是(3,-3).

而坐标为(3,-3)的点不在抛物线上,故不存在这样的点E,

使 为正方形.

说明:

本人认为“评分标准中”的分步给分在紧张的评卷中很难严格遵守,故在参考答案中没有标出,请各位同行谅解。

如果有些数学专用符号不能正常显示的话,请安装数学公式编辑软件MathType(数学公编辑器)。

录入本试卷是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是无尝的,本人不负责版权等系列问题。

【语文教学】从解析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干中获取解答方法和技巧

河南中考真题

一、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我的太爷老师》

7.作为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4分)

8.阅读第6自然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 (4升)

9.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我的太爷老师”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4升)

10.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4分)

二、解题思路

1.读懂题意,提取关键词

例如:优秀的体现,怎样表现,踏青快乐,回忆性散文,如何组织,探究,写作用意

2.解析专业术语,明确作答方向

例如:概括,分析,探究,组织材料,品读,揣摩,赏析

3.回归语文知识,找准答题角度

例如:怎样表现,回忆性散文,写作用意,主旨,场景,词语运用,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形象

4.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三、回归教材

1.同类课文中的中考试题

2.课后练习的课堂教法(余老师主问题设计突破法)

四、高效课堂如何设计主问题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四、解读课标

课标关于记叙文考查重点

2019年河南中考《我给母亲梳头》试题举例:

7.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4分)

8.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9.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嘘,轻一点儿。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10.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2018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父亲的长笛》

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

8.下面的语句是何描写笛声的2请简要赏析。(4分)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9.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地和父亲的心理。(4分)

他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 “来来吹-段!”“吹-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10.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关于2020年河南省中招调研考试(J)卷语文和2020年河南语文中招试卷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