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27中学周测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七下2021数学周周测试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
1、选出每组中字形或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2分)
A、洗濯(zhuó) 厄(è)运 嬉(xī)戏 蜕(tuì)变
B、风韵(yùn) 扒(pā)窃 庸(yōng)人 姊(jiě)妹
C、蹂躏(lìn) 奢(shē)望 金窖(jiào) 湛篮(lán)
D、寂寥(liǎo) 猝 (cù)然 点辍 (zhuì) 堕(zhuì)落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表格中订正。(4分)
呼朋引伴 花技招展 德高望众 波光明灭
凡花嫩叶 抖搂精神 津津乐道 返老还童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朗润(明朗润泽)响晴(晴朗无云)黄晕(昏暗不明亮)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B. 卖弄(炫耀)玄奥(玄秘深奥)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美)星汉(银河)
C.烘托(衬托)禅心(佛教指清静,无杂念)寥阔(高远空旷)暖树(温暖的树)
D.舒活(舒展,活动)竦峙(高高地挺立着)梦寐(睡梦)响晴(天空中晴朗无云)
4.下列各句中的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3分)
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②因为有这样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 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④放下 过稻香的镰刀。
A.静默 慈善 慈祥 饱食 B.慈祥 慈善 饱食 静默
C.饱食 静默 慈善 慈祥 D.慈祥 静默 慈善 饱食
5.下面一段话中的空缺处,填入最恰当的使文意连贯一句话是( )(3分)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A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B点雪卧在小村庄的房顶上
C房顶上的小村庄卧着点雪 D点雪卧在房顶上的小村庄
6、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3分)
(1)父亲 地说:“你是个学生,怎能不刻苦学习呢?”
(2)老师 地说:“你果然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学习比过去努力多了。”
7、仿照例句,另外再写一个句子。(4分)
例句: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仿句:理想是 。没有理想,就没有 ;而没有 ,就没有 。
8、古诗文默写(18分)
(1)、 ,禅房花木深。
(2)、《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是 , 。
(3)、《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 。
(4)、《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的诗句是 _______ ,___________ 。
(5)、《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美丽风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 。
(6)、 ,隔江犹唱后庭花。
(7)何当共剪西窗烛, 。
(8)我寄愁心与明月, 。
(9)《论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 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论述学习态度,告诉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1---14题。(16分)
《论语》十则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9.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不亦说乎 (2)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
10.按要求用原文填空。(6分)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
答: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
答: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
答: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 ⑵、学而不思则罔
⑶、见贤思齐焉 ⑷、诲女知之乎
12、译句:(4分)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8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划分层次,并说说两层分别描写了什么,第一层和第二层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
答:
14、这段文字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有: (2分)
15、这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幅画着力表现的特征。(2分)
16、“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个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 的特征;像花针写出了雨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 的特征。(3分)
17、“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的`特点。“逼”字的作用是 。(4分)
18、“可别恼”指的是()(2分)
A、雨是最寻常的 B、一下就是三两天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9、与文中“人家”这个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
A、人家都不怕,就你怕。B、你把东西快给人家送回去吧。
C、这个村子有百十户人家。D、原来是你呀,差点把人家吓死!
20、摘录有关词句填空:(3分)
⑴最能表现景物色泽清亮晶莹的一个动词是 。
⑵运用拟人物法传达出春雨中的乡村安静和平气氛的一个词是 。
⑶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话是 。
21、写景当中往往寄寓着感情。该段文字字里行间渗透着 的感情。(2分)
22、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5---29题。(17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楼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7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7点。7点一刻。7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8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10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 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 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23.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24.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答:
25.“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4分)
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26.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3个词语,依次填入下面的括号中。(3分)
得意 信任 醒悟 悔恨 谦逊 失望 骄傲
( )----( )-------( )
27.用文中原句回答,能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三、作文(50分)
28、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一定有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事物或经历吧。请你以“难忘的 ________”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让老师、同学共享你的人生收获。
[img]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勤奋是最好的 方法 ,兴趣是最佳的老师。 八年级 语文期末测试即将开始,好好答题。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 语文知识 积累与应用(共22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yì( )太守 决zì( ) 浑欲不胜zān( )
邺城shù( ) 天启壬xū( ) 老翁yú ( )墙走
2、古诗填空。(10分)
(1)《野望》中颔联是对偶句,请写出来: , 。
(2)《早寒江上有怀》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句子 是: ,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表达作者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是: ,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的是: , 。
(4)《黄鹤楼》最能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是: , 。
(5)《送友人》中写落日将下,依依不舍来喻故人之情是: , 。
(6)《秋词》把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的是 , 。
(7)《浣溪沙》中表达出“人生也可老当益壮”的内容的是: , 。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虚写的是: , 。
(9)、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岳》中意思与之相近的诗句是: ,
3、根据《石壕吏》的内容,按要求默写下列诗句。(2分)
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
②《爱莲说》的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学家。
③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_________”。
④《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的小幽默,简要回答问题:(2分 )
一个顾客在酒店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向问酒店的老板:“你们这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顾客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续写这些诗吗?(2分)
《你不能……但你可以》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 。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 。
二、阅读(44分)
(一)最美丽的谎言(10分)
一天,我所在的医院来了一位患脑瘤的病人,她在丈夫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近病床,他们显然是农村来的,一股乡下泥土的芬芳。
他们家好像不太富裕,妻子一直在说着,我这病就是癌,不要治了。两个孩子还需要念书,又得许多的钱。
丈夫劝慰她,别让人家笑话咱,有病哪能不治?再说了,我已经给二叔家说好了,他们支援我们一笔钱,无利息贷款,包你能将病治好,至于钱慢慢还,放心吧。
可她总是一脸无奈,有好几次,她偷偷地跑出去张望,丈夫回来时总会向大家解释:她是在向家的方向张望,她想孩子们。
那天傍晚,我忽然见丈夫拿着个小巧玲珑的手机进来,他站在门口大声说着话:儿子吗?你妈没事的,功课做得怎样啦?家里的猪别忘了喂呀,对妹妹说声,不要担心,好好复习,马上就要考试啦!
他高兴地跑到妻子面前,对她说道,二叔刚才过来了,我没让他进来,他特意给我丢下一款手机,我以后每天晚上都会向家里打个电话,你就别担心家里了。
妻子摆摆手说,又要花钱,那手机费不得交呀?男人笑笑,对妻子说,沟通无限嘛,电视里都说啦!
妻子要进手术室了,护士过来给她注射麻醉药,她趁着清醒时大声地对丈夫说,我如果下不了手术台,丧事就不要大办了。如果有合适的,你就找一个,别耽搁了自己,只是别让后娘苦了两个孩子……丈夫泪如泉涌,我紧紧握住他的手,和他一起等结果。
她出来了,万幸的是,脑瘤是良性的。
她一天天好起来,丈夫依然每天傍晚站在门口大声地打电话,妻子则温顺地坐在床头听着,有时还会补充两句。
那天,由于将手机落在家里,我急着回个电话,就对他说,大哥,能借你手机用用吗?他无奈地把我拉出病房,然后从怀里掏出手机给我看,我一看,懵了,居然是个手机模具。他赶紧解释,小兄弟,我害怕孩他妈担心,所以在夜市上买了个假的,我每天晚上故意放高声音,其实是为了让她安心,你千万不要将这事儿告诉她。
我的眼眶红了。这是我听到的世界上最美丽的谎言——它没有风花雪月的缠绵悱恻,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缱绻,但它是如此质朴真切,沉淀出这世上最深沉的爱,入骨入髓。
(作者:古保祥)
7.(2分)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感人的小 故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 文章 开头两段似乎与“谎言”无关,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分)研读下面的段落,将画线的部分改成一段父子间的对话描写。
掌灯时分,妻子醒了,他高兴不迭,一边安慰妻子,一边拿起手机拨电话,他走到门口,对着听筒大声说着,没事了,你妈醒了,对,气色不错,不用来了,好了会出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写出使故事发生突转,并将小说推向高潮的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分)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 捕鱼 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 ○5便要还家( ) ○6皆叹惋 ( )
1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⑴为宫室、器皿、人物 ( ) ⑵罔不因势象形( )
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⑷高可二黍许( )
19.翻译2分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件 雕刻 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宿新市徐公店 (4分)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 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3、从诗中的“ ▲ ”“ ▲ ”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分)
24、“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陈万年教子 (10分)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①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注释:大:敬词,对对方的尊称。
25、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4分)
万年尝病( ) 欲仗之( )
咸叩头谢曰( ) 具晓所言( )
26、下面句子中“之”字用法与“欲仗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天下之伟观 B、 何陋之有
C、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石青糁之
27、 翻译句子(2分)
大要教咸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文中的人物(选一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作文 。(50分)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走在求索的小路上,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走在人生的小路上,我们会收获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撼、太多的鼓舞,我们也会遭遇委屈的眼泪、意外的伤悲……其实这一切,都是照亮我们的心灵阳光,一路走来一路歌!
请以“走在 的小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 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卷答案
1至4略
5答案:(1)讽刺老板短斤少两,坑害顾客。
(2)暴露老板急于牟取暴利的心态。
6答案: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但你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
一、
3.访问(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7.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8.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9.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10.“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1.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三)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4.大苏泛赤壁5.构思的巧妙 说明是在泛游赤壁
《最美丽的谎言》11.为了让患脑瘤的的妻子能安心治疗,丈夫 编织 了一个美丽的谎言——用一个手机模具和家里沟通,从而表现出一种质朴真切、入骨入髓的爱(应抓住“美丽的谎言”这个核心来回答,大意相同即可,2分)
12.不能删除,这两段交待了妻子患脑瘤入住医院和他们家境不好的情况(1分),为下文丈夫不得以编织美丽的谎言和“我”见证他们深沉的爱作铺垫(1分)。或者说:不能删除,第一段写妻子患脑瘤入住医院,是展开情节的基础(1分);第二段交待他们家境不好的情况,为下文丈夫不得以编织美丽的谎言作铺垫(埋下伏笔)(1分)
13.父亲:儿子,你妈醒啦!儿子:妈没事了吧?我们想来看看妈妈,她什么时候出院啊?父亲:不用了,好了会出院的。(大意相同即可,2分)
14.“我”向丈夫借手机用(2分)
15.是丈夫(1分),因为文中是他编织了美丽的谎言,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爱。(理由充分得2分)
(一)诗歌鉴赏 (5分)
17、花落、未成阴、菜花(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就给满分)(2分)
18、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答出“生动形象”给1分,答出“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给2分,意思基本对就可以给分)。(3分)
陈万年教子 23、曾经;用杖打;道歉;全,都(4分)24、D(2分)
25、您要教儿子学会奉承啊。(2分)26、 从父亲教儿子的方式、内容上考虑(2分)
译文: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习惯决定成绩,细节决定命运,同学们在考 八年级 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测试中要注重细节,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
1.将下面 短语 中的错别字改正在田字格里。(2分)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惟命是从 运筹帷屋 头昏目眩 严阵以待
触目伤怀 大庭广众 连声喏喏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不加思索
2.打电话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 )(1分)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 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电话。
3.中国河南境内有一条高速公路旁有这样两则 标语 :“抢劫警车是违法的”、“光纤没铜,偷也没用”。试分析一下这两条标语各有什么问题?(2分)
答:
4.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 对联 ,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使之完整。(2分)
5.王维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 。”其中“ ”、“ ”两字用得逼真传神,《红楼梦》里香菱评论说“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替换。(2分)
6.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 。”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杜甫的这种独特感悟。(2分)
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古典名著《 》开篇词。 (1分)
8.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13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1分)
答:
10.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2分)
11.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答:
1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2分)
答:
13.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分)
答:
14.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分)
答:
15.请说一说画“ ”线 句子 的含义。(2分)
答:
(二) (17分)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hàohàn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fányǎn较快,政治 文化 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 立夏 、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yì,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荚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6.根据拼音填写词语,依次为 、 、 。(3分)
17.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为: (2分)
18.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2分)
答:(1)
(2)
19.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 处。(2分)
20.文中加点的词“相传”和“之一”用语准确有分寸,请简要说明。(2分)
答:
21.给 文章 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
22.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三)认识父亲(12分)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11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12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13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14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15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16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17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23.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
答:
24.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
25.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 方法 :(4分)
① ②
③ ④
26.“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 (2分)
2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答:
(四) (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念: ②但:
29.“于”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帐中 D.生于淮北则为枳
30.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 ,喻体是 ,相似点是 。(3分)
31.《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①“闲人”之“少”实为 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 之人的不满。(2分)
②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2分)
答:
三、 作文 (50分)
32.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合情合理的文章:“多年以后,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学习的 经验 ……”,文章必须提及与情节有较密切关系的一处游乐场所、一串钥匙、一种动物和任意一部文艺作品。题目自拟。
附 加 题 ( 10 分 )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训学斋规》
注: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1.解释词语。(2分)
(1)可以有得。 得:
(2)其义自见。 见: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二.下面具体场合中女主持人所说的一句话应该是。(2分)
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姿态优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1. 挡一当 屋一幄 喏—诺 加—假
2. D
3. “难道抢劫其他车就合法吗?”此标语语言不严密,给犯罪分子空子钻。
让人理解为值钱的东西可大胆去偷,没有制止违法犯罪的威慑力。
4.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 圆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 三国演义
8.略(提示:只要扣住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回答,语言简洁明了即可。)
9. 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10.能满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
11.“我”被她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了。
1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3.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14.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心生敬意
15.这是议论句,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16.浩瀚 繁衍 后裔
17.“山东”与“河南”位置对调。
18.(1)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2)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19.C
20.“相传”表明材料来源于 传说 ,并不可靠。 “之一”表示并非惟一,还有其他地方。
2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22.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与此意思相近即可)。
23.儿女不能全部回报父母的恩情,或父母给予的多、儿女回报的少。
24.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宁愿献出仅有一次的生命。
25.①完整地保留着儿子的房间;②保留着打招呼的习惯;③保留着吃饭时的位置;④伫立在街头等待儿子。
26.不理解父亲或不体谅父亲。 理解父亲或体谅父亲。
27.①赞美父爱。 ②唤起儿女们的责任感。
28.①想到,考虑 ②只,只是
29.B
30.院中月光 积水 空明(澄澈 清明 )
31.①淡泊名利、流连自然。 忙于投机钻营的“不闲”
②不得不做“闲人”的无奈和不甘心做“闲人”的积极进取之间的矛盾心情 (意近即可)
32.略
附加题
一.1.(1)得:收获。 (2)见:同“现”,显露。
2.先须熟读,继以精思。 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3.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介绍读书的步骤,并要专心致志。(不超字数,意思正确即可)
关于27中学周测卷和七下2021数学周周测试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