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周测卷一答案(地理必修三测试卷)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地理必修三周测卷一答案,以及地理必修三测试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必修三地理经典的例题

福建省“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09-201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福利

C.文化观念 D.自然环境

下表为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年末全国人口数据”。据此回答2-4题。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65周岁及以上 总人口 比上年末增加

1.2% 0.7% 0.5% 8.3% 13.28亿人 673万人

2.由材料可知,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实现了重大转变已经进入( )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3.专家说,“中国人口问题比世界很多国家更复杂”,其主要表现是( )

A.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年均净增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

B.国民文化素质提高,生育率下降

C.一方面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长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严重

D.民族众多,计划生育执行难度大

4.下列说法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 )

A.目前我国人口仍低于人口容量

B.目前我国人口仍远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目前我国应大大放宽计划生育的限制条件,缓解老龄化问题

D.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多主要因为自然增长率高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左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右图),回答5~6题。

5.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6.按联合国标准,如一个地区≥60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7.人口迁移是指( )

A.人口地理位置永久或长期地变化

B.人口由一个居住地到另一个居住地

C.跨越行政区界线的人口空间移动

D.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该人口居住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从城市迁往农村 B.规模小、频率低

C.由内地迁往边疆 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10.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11.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12.关于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错误的是( )

A.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的极限。

B.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0亿左右。

D.由于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13.关于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

B.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

D.合理容量是比较确定的,可定量估计

14.有关城市地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的城市具有相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B.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有关,与自然环境无关

C.大城市的中心都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

D.因为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影响,现代北京市中心不是商务区而是重要行政区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图中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读图完成15~16题。

15.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16.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17.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18.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外缘的主要原因是( )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优越

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业区

20.关于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叙述,正确的是( )

A.设计者尽可能的把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边缘

B.设计者尽可能的把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

C.设计者把居民点设置为四级

D.这样设置是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来设置的

21.关于城市不同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等级的划分是依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B.城市等级的划分通常是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

C.任何城市的等级是相同的

D.我国城市划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三类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里的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更方便居民

B.城市里的大酒店比快餐店少,这是因为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C.小城镇上有快餐店,但可能没有大酒店,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务范围

D.城市等级越大,提供的服务也越大,因而必须淘汰快餐店,多建大酒店

23.读下面“六边形服务网络图”,据图判断城市等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应是 (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24.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人口数量增加

25.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拥挤; ③住房困难; 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 ⑦社会秩序混乱; 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⑦

27.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 )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图示的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约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约增长了两倍

29.据图分析,30年间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变化不大 C.大幅下降 D.略有下降

30.读右下图,其中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若X、Y、Z为某平原上的三个区域,人口密度XYZ,则三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 )

A.X地最大 B.Y地最大 C.Z地最大 D.不确定

第Ⅱ卷(综合题 共40 分)

二、综合题 (本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读下面柱状图(资料来源: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材料二

下表为1997年各大洲及不同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方面考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__。(2分)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_________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带来的突出社会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

_;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 。(6分)

(3)根据表中数据,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非洲的是 洲,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洲。(4分)

(4)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 ,原因是 (4分)

32.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主要原因是 。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4分)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分)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2分)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 。(2分)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

33.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0分)

年 份 1960年 1980年 2000年

世界人口(亿) 30 45 60

发达国家 总人口(亿) 10 12 15

城市人口(亿) 5 8 11

城市人口百分比(%) 50 67 72

发展中国家 总人口(亿) 20 33 45

城市人口(亿) 3 6 20

城市人口百分比(%) 15 20 44

(1)比较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8分)

相同点: 。(2分)

不同点:发达国家:

;(3分)

发展中国家:

。(3分)

(2)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2分)

。(2分)

福建省“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09-201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地理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6分)

(1) 。(2分)

(2) ;(2分)

突出社会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 _ _ (答对两点得2分);

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 ;(2分) 。(2分)

(4) ;(2分)原因是: (2分)

32.(14分)

(1) ;(1分)主要原因是

;(2分) 。(1分)

(2) ;(1分)

。(2分)

(3) (2分)

。(2分)

(4)

。(3分)

33.(10分)

(1)相同点: 。(2分)

不同点:发达国家:

;(3分)

发展中国家:

。(3分)

(2)

。(2分)

福建省“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09-201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B B D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D C B D B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A C D C B B 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6分)

(1)外来流动人口 (2分)

(2)老龄化(2分) 老年人口多,社会负担加重;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国防兵源不足、老人生活孤单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等。(答对两点得2分)

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社区服务制度等(2分)

(3)拉丁美(2分) 欧(2分)

(4)高(2分) 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大(2分)

32.(14分)

(1)A (1分)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2分)

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1分)

(2)C (1分)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2分)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2分)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2分)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3分)

33.(10分)

(1)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分)

不同点:发达国家 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大都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3分)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大部分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3分)

(2)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经济的增长。(2分)

[img]

高中地理必修3的期末卷我急要!!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读“某国示意图”,回答1~4题:

1.下列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北高南低

B. 气候北干南湿

C. 北部以畜牧业为主,南部以种植业为主

D. 新兴工业区分布在北部

2.以下不属于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

A. 煤炭资源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

C. 靠近消费市场 D. 铁矿石储量丰富

3.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 )

A.煤炭资源耗尽 B.军事订单减少

C.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 D.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

4.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在飞机或卫星上对地物进行感知,获取信息的系统

B.是地图的延伸

C.能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

D.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读“东部沿海地区图”,并回答5~6问题。

5.A地区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上,比F地区优越的是( )

A.高校林立,技术水平高

B.交通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大

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 )

A.高温期和多雨期相同

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D.热量充足,无霜期长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7~9题。

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9.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阅读下列文字资料,回答10~12题。

10.造成南加利福尼亚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高的影响降水少

B.落基山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山间盆地干旱少雨

C.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是形成沙漠的最主要原因

D.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土地沙化

11.使南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的著名农业区是解决了当地自然条件中最不利的( )

A.光照条件 B.灌溉水源 C.恶劣气候 D.地形高耸

12.在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灌溉水源中,最容易衍生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地下水位下降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生物种群灭绝

读德国鲁尔区在20世纪50年代、90年代的工业分布与工业部门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面13—15小题:

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 20世纪90年代的鲁尔区

13.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其形成的能源条件叙述是( )

A.本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多样 B.本地区有便利水运交通条件

C.发展成为发达的重工业基地 D.能源利用和工业技术先进

14.20世纪90年代与50年代比较,新增的工业部门具有特点是( )

A.仍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部门为主

B.新能源工业处于大幅度衰落的状态

C.形成以汽车、电子等高技术工业为主

D.能源工业的发展仍以当地能源资源为主

15.鲁尔区中电子、汽车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是( )

A.大量煤炭工业的减少促进电子、汽车工业发展

B.政府大量增加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C.大量发展和更新工业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D.政府的政策大力鼓励电子、汽车等工业的发展

读下面长江流域示意图,分析回答16—18小题。

16.长江自发源地向下游入海口依次出现的地形、地貌类型一般是( )

A.河谷、湖盆、三角洲、河曲 B.盆地、峡谷、河曲、三角洲

C.V字形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17.南京市以下河段中,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 )

18.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主要是( )

①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 ② 荆江河段所处的气候特征

③荆江河段河道弯曲 ④长江上游的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19~21题。

19.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

A.北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南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

20.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

21.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下图为我国某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根据学过的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回答22~24题。

22.该地区可能位于( )

A.两广丘陵 B.山东丘陵 C.辽东丘陵 D.太行山区

23.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水流湍急,地表侵蚀切割强烈

24.本区经济发展,可以考虑 ( )

A.大量出售木材 B.大力发展一次性木筷子生产

C.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D.全部改为梯田种稻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25~26题。

25.“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水路 C.铁路 D.管道

26.“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

27.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

A.纺织 B.食品 C.飞机制造 D.钢铁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28~30题。

甲产业 乙产业 丙产业

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 广东、山东、安徽、

河南、江苏、四川 北京39%

广东26% 上海35%、广东28%江苏20%

28.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29.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30.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31~32题。

31.从降水和气温特点看,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暖温带 D.亚热带

32.该区是我国重要出口加工工业基地,其发展有赖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先进的技术水平 D.低廉的土地价格

读我国城市数量分布图,回答33~34题。

33.关于我国城市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城市分布受的地形影响形成东多西少的特点

B.我国城市分布受的气候影响形成南多北少的特点

C.我国城市分布受交通的影响形成东多西少的特点

D.我国城市分布受经济的影响形成南多北少的特点

34.我国最东部(东经130度以东)和最西部(东经90度以西)城市数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最东部面积范围小 B.最东部冬天太冷

C.最西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D.最西部自然条件差

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35—36小题:

35.下列有关输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北线输出的既有火电,又有水电

B.南线输出地势第二、第三阶梯交界处的 水电

C.中线输出区的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一

D.输出电能的省区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36.有关输入地区的正确说法有( )

A.输入地区均位于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B.输入地区均有发达的钢铁工业基地和优良的海港

C.输入地区主要能源不足,发展工业所必须的其他资源配套较好

D.输入地区已初步形成我国的城市群(带)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7~38题。

37.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稠密 B.气候高温多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38.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全球气候变暖

C.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 D.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

39.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管线东西跨度大,沿管线自然景观大致呈经度地带性变化

B.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将东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使天然气成为最主要的能源

D.有利于减轻能源运输对交通造成的的压力

40.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下列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

A.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B.发展杉木—果树—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生产

C.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的人才优势

D.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三、综合题(共25分)

41.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图:填出图中英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自然区:A ; B ;

(2)图中A与B之间大致以 为界。

(3)C流域的中游经常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形成该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

42.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某地各项项目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 近三年平均降水量 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当年水旱灾害次数 粮食总产量

1956年 30% 3.33万公顷 850毫米 23摄氏度 2% 0 1亿吨

1975年 5% 4.47万公顷 680毫米 30摄氏度 12% 3 0.875亿吨

(1)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把以下的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暴雨增多; ③进一步毁林开荒; ④洪水灾害增多

(2)结合上表和框图,解释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的原因。

43.读下图和文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长江三峡河段,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资源库之一。三峡工程于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计划2003年开始通航,首期发电,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长12年。

(1)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西陵峡的三斗坪处,即图上字母_____________处。

(2)三峡地区最丰富的两种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三峡工程带来的巨大综合效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峡工程建设,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应运而生,试列举其名称。(至少二种)

44.读我国甲、乙、丙三地区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地区 甲 乙 丙

海拔(米) 3658 505 7

年太阳总辐射量

(千卡/厘米2•年) 202.4 88.5 112.3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七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一月平均气温(℃)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年均降水量(mm) 453.9 976 1400.7

所在农业区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草地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高)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低)

所在农业区

主要农作物

(年日照时数): A.1239.2 B.1970.6 C.3005.3

(一月平均气温):A.-2.3 B.3.6 C.5.6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A.水稻、甘蔗等 B.青稞、油菜等 C.水稻、茶叶等

(2)甲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图1和图2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图3表明单位产品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排放量的关系(污染控制费用包括污染赔罚款和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

(2)在图2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

(3)根据图3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

(4)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我国在引进外资企业时要注意重视环境保护走___________

的道路。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C.2.D. 3.C.4.B.5.C.6.A.7.C.8.A.9.B.10.A.

11.B.12.B.13.A.14.C.15.C.16.C.17.D.18.D.19.C.

20.C.21.B.22.A.23.A.24.C.25.D.26.B.27.D.28.B.29.C.

30.A.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31.A D.32.B D.33.A B.34.A D.35.CD.36.AD.37.AB.38.CD.39.AD.40.BD

三、综合题(共25分)

41.(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1分) 青藏高原区(1分)

(2)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1分)

(3)水土流失(1分) 土质疏松,暴雨集中(1分)

42.(1)(每空0.5分,共2分)

(2)由于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单产减少,因此粮食总产量降低。(3分)

43.(1);A;(1分)

(2)水能;旅游;(2分)

(3)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旅游等(1分);

(4)水产品加工业;果品加工业;旅游业等(1分)。

44.(1)自上而下依次为:CAB(1分) ACB(1分) BAC(1分)

(2)甲:海拔高,热量不足(或高寒),不利于谷类作物生长。(1分)

(3)丙:地势低平,水热资源丰富(或气候暖热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1分)

45.(1)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分)

(2)由城市向农村转移(1分)

(3)单位产量污染控制费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2分)

(4)可持续发展(1分)

高三地理卷子及参考答案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三地理 卷子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卷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X4=44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1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山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岩石主要由

A.流水携带泥沙固结形成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

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2.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

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

国庆花车设计彰显各地自然、人文环境特色。下图为某省级行政区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时的花车造型,主要由如意(形似该省轮廓,寓意“一带一路”)、山形、火箭、奔马、飞天等元素构成。读图,完成3~4题。

3.该花车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是

A.陇 B.蜀 C.新 D.内蒙古

4.国庆期间,该省省会城市

A.日出早于北京

B.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上海

C.昼渐短,夜渐长

D.东南方日出,西北方日落

据2019年12月10日消息,自9月以来的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大火持续肆虐,是当地史上最严重的火灾。悉尼地区12月10日的天气预报是:最高气温39℃,晴,西南风4-5级。如图为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11月7日拍摄的山火烟雾扩散及周边区域的照片。完成5~6题。

5.快速获取森林火灾点、蔓延方向和实施火灾点救援,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IS+GPS B. 仅RS可以

C. RS+GIS+GPS D. 仅GPS可以

6.12月10日,防止悉尼森林大火蔓延的最佳做法是

A. 疏散着火点西南方向的居民

B. 清伐着火点东北侧的地表

C. 优先发布抢救野生动物预警

D. 及时实施当地的西水东调

特斯拉电动车一直使用优质的松下锂电池,续航里程长,是世界新能源汽车中的精品。2017年7月,特斯拉与松下公司合作,在美国内华达州开始建设超级电池厂,所有工序都在厂内完成,并配套了自己的太阳能发电系统。预计2020年投产后,员工将达到6500人,电池产量将是2014年全球电池产量的总和。为吸引这个项目,内华达州抛出了14亿美元的优惠礼包。据此完成7~8题。

7.特斯拉公司建设超级电池厂,对电动车生产的意义是

A.减少产品运输 B.增加汽车产量

C.降低生产成本 D.提高电池质量

8.推测内华达州吸引超级电池厂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税收收入 B.发展相关产业

C.扩大就业机会 D.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一直重视大豆生产,20世纪上半期,我国是世界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1995年以后我国大豆开始进口,且进口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八成的大豆需要进口,巴西和美国是我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近半年来,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出现大幅下滑。据此回答9~11题。

9.1995年以后,我国大豆进口规模越来越大,最主要是因为()

A.人口快速增长

B.消费能力提升

C.大豆 种植 面积锐减

D.国外大豆的冲击

10.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使得美国大豆()

A.销售价格降低 B.竞争力减弱

C.运输成本升高 D.生产投入增加

11.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可以采取的最有效 措施 是()

A.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实现大豆自给

B.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大豆利用率

C.限制大豆的消费,寻找替代农产品

D.拓宽大豆进口 渠道 ,保障大豆安全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香草是一种多年生热带藤本香料植物,分布在炎热、潮湿、海拔在1 500 m以下且有一定遮阴的坡地,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称号。马达加斯加香草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品质最佳的香草,在全球市场上,80%以上的香草产自马达加斯加。香草从种植到产出豆荚需要三四年时间,过程中须进行人工授粉才能结荚,大约需要手工授粉600朵花才能得到1千克的香草豆荚。受多种因素影响,香草的价格波动很大,且近两年价格持续飙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农民们为了扩大种植面积,不断侵占国家森林生态保育区,并在培育和加工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因此有些专家认为香草价格的不断上涨可能会扼杀马达加斯加香草出口产业。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等高线图。

(1)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2)判断图中甲、乙两地哪个地区比较适合香草的生长,并分析其适合香草生长的自然原因。

(3)说出香草价格波动较大的原因。

(4)简述香草价格的持续上涨可能会扼杀马达加斯加香草出口产业的原因。

13.贵州省花江乡山高坡陡,水土流失面积达80%,干旱频率高达90%,1997年该乡森林覆盖率仅3%。作为“西电东送”起点的马马崖大型水电站,历时2年多,于2015年1月正式投产发电。图1为“花江乡在贵州省的位置图”,图2为花江乡2000年石漠化状况。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碳酸盐类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在贵州省的分布特征。

(2)说明马马崖水电站修建的优势区位条件。

(3)年降水量1000多毫米的花江乡干旱频率高,分析原因。

(4)针对花江乡的环境问题,从保护与开发角度,请你为花江乡提出合理建议。

14.【旅游地理】(10 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在法国从电力公司、标致汽车等大型公司,到奶酪工坊、香皂厂等中小型企业,2 000多家企业向游客敞开了大门,以开放工厂、设立博物馆等方式吸引游客参观,在参观中游客能与工作人员交流,可以触摸原材料,看到生产过程,闻到产品的味道,有些还能品尝。这种“体验式”的企业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游客参与其中。统计数据显示,法国开放参观的企业中,93%都是中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34%的企业拥有50年以上的历史。下图示意法国波尔多一家历史悠久酒庄的工作人员正在向游客讲解造酒过程。

说明越来越多法国企业和游客参与企业游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C 6.B 7.C 8.C 9.B 10.B 11.D

12.(1)马达加斯加岛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部降水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植被景观,西部地处背风坡,形成热带草原植被景观;地势高差大,水热状况随海拔发生变化,形成植被的垂直分布,植被类型丰富。

(2)甲地。原因:甲地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好;森林丰富,有较好的遮阴条件;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

(3)香草的产区集中,需人工授粉,产量小;气候异常,多台风、干旱等极端天气,导致香草产量变化大;需人工授粉,受劳动力价格变化的影响大。

(4)价格的上涨,会导致香草被提前采摘上市,加工不合理,质量变差;替代香料出现和增多;与其他生产国的竞争加剧;大面积种植,破坏生态,影响香草产业的发展。

13.(1)沉积岩。 绝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2)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年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北盘江流经云贵高原,河流落差大;西部大开发政策,水电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邻近珠江三角洲,具有广阔的水电市场。(答出三点即可)

(3)季风气候,降水时间集中,无雨时间较长;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漏斗发育,地表和地下水容易渗漏;森林覆盖率低,土壤层薄,涵养水分功能弱;山高坡陡,(经济欠发达)修建水利工程难度大, 雨水 难以储存。(答出三点即可)

(4)以水资源开发利用(或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为中心,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以及修坝、建梯田等工程措施,解决干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开发喀斯特景观、庭院经济、立体农业等,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4.企业参与:企业游能使企业透明开放地接受消费者监督,赢得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维护和改善企业良好形象;企业游可以传递企业的价值观和悠久的历史 文化 ,展示和保护企业历史和文化遗产;企业游是企业进行 市场营销 和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段,提高知名度,增加企业收入。

游客参与:游客可以获得独一无二的体验,增长见识,满足好奇心;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卫生标准、产品质量等,形成对企业和产品的印象和评价。

高三地理卷子及参考答案相关 文章 :

★ 高三中国地理综合试卷及答案

★ 高考地理巩固试题及答案

★ 2020人教版高三地理专项模拟试题含答案

★ 高考地理巩固试题及答案2020

★ 2018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三月考地理试题

★ 高三地理答题模板大全

★ 高三地理答题新模板

★ 云南省高中地理会考试卷及答案

关于地理必修三周测卷一答案和地理必修三测试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