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高一考与练周测卷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练与考数学高一上册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的下学期即将步入期末考试,历史的检测试卷大家有没有信心?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选择题
(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三字经》曾记载“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这与周朝推行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以下诸侯在领地内的行为,最利于稳定上述政治秩序的是( )
A.设置官员 B.镇守国土
C.征收赋税 D.世袭统治
2.图1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元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其中1处为( )
A.郡 B.国 C .路 D.道
3.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 包括( )
①秦代郡县的设置②汉代州刺史的设立③明朝内阁制确立④清朝军机处的出现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图2所示是文物市场上出现的明代监察御史王忬的象牙虎纹腰牌。但文物鉴定者认定此物纯属伪造。理由是:虎纹是武官所用,而监察御史是文官,与制度不符。据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当今文物市场上真品已难找到 B.古代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
C.文物作伪者急需提高史学素养 D. 制度史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
5.中国古代某学者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思想主张。该思想家理论的建立()
A. 促使道家学派核心思想的创立
B.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C.有利于专制之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D.推动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6.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该古人最有可能是( )
A.韩非 B. 墨翟 C.王阳明 D. 黄宗羲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表明黄宗羲()
A. 主张建立代议制度 B. 主张以学校限制君权
C. 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 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8.1930年和1972年,在居延地区(现内蒙古额济纳旗)先后发掘出土汉简30000余枚(图3)居延汉简多是西北边塞烽燧亭鄣的文书档案,其最早的纪年简为武帝太初三年,最晚者为东汉建武七年。对此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②当时木简仍是重要的书写载体
③汉朝公文已用隶书书写 ④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图4是中国近代史上某次战役的战场形势图(局部),以下有关该战役叙述正确的是( )
A. 日舰率先逃离战场
B.海军提督丁汝昌以身殉国
C.日本战舰“吉野”号丧失作战能力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某年某月某日,国民政府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不得已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该声明发表于( )
A.西安事变后 B.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C.八一三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后
11.“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下列选项对该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C.表明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表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12.下面是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1936年日记节选:“12月22日抵西安后,我与张、杨进行了讨论。……委员长说……倘若共产党服从他如同他们之服从总理,他将同意:……抗日容共联俄;……”,“12月25日?我督促周(指周恩来),必须让委员长即速离开……(委员长)所 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我们(指与蒋一道)……4时30分抵洛阳。”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B.中国共产党积极斡旋
C.国共两党从内战走向和平 D.日本侵华威胁日益加剧
13.“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上述文字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C.宣统 帝退位诏书 D.陈独秀《敬告青年》
14.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该文章是( )
A.《敬告青年》 B.《文学革命论》 C.《文学改良刍议》 D.《新学伪经考》
15.李大钊指出“二千余年……所谓纲常、所谓名教、所谓道德、所谓礼义,哪一样不是损卑下以奉尊长?哪一样不是牺牲被统治者的个性以事治者?哪一样不是本着大家族制度下子弟对于亲长的精神?”下列主张与上述思想内涵最为一致的是()
A.主张中体西用 B.提出“打倒孔家店”
C.倡导民主共和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6.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B. 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
D. 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17.图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论十大关系》
18.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来,经历了四次修正。其中某一个修正案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据此所知,此修正案应为()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19.下列选项属于图6所示会议重要成果的是( )
A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C.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通过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0.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如此定论:“‘“”’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带来的严重灾难有( )
①宪法沦为一纸空文 ②革命委员会成立 ③人民基本权利无法保障 ④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1.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x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修改完成于( )
A.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B.日内瓦会议 C.亚非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提到:“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对上述材料“新形势”理解正确的是()
A.中苏开始结盟对抗美国 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3.图7是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召开60周年的纪念标志。下列评述与本次会议相符的是()
A.“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B.“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首次大会”
C.“新中国在国际舞台的首次亮相”
D.“独立于东西两大军事集团的国际政治力量的出现”
24..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公共奴隶行使警 察职能,驱使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公民若不参加,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25.《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规定“如果故意伤害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人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该内容反映《十二铜表法》( )
A.维护罗马贵族特权 B.成为罗马成文法起点
C.掺杂落后古老习俗 D.表明罗马法高度成熟
26.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 B.普郎克 C.牛顿 D.爱因斯坦
27.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不仅对抽象推理和空想方案持批判态度,而且还为重新发现人性的隐秘方面一一欲望和情感,奠定基础。”这里所说的“发现人性的隐秘方面”所引发的社会思潮是()
A.早期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浪漫主义 D.自由主义
28.“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以上观点共同阐述了( )
A.自然权利学说 B.三权分立学说 C.人民主权学说 D.开明君主论
29.美国著名政治家麦迪逊曾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以下1787年宪法内容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参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产生 B.最高法院大法官终身任职
C.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白人计算南方人口 D.各州和 联邦在不同范围内分别行使统治权
30.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体与城邦(或疆域)大小存在矛盾,认为城邦不能太大。美国建国初期也曾为此苦恼,美国最终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民主原则 B.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实行代议制和联邦制
31.英、美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主要共同点是( )
A.总统或国王都拥有行政实权 B.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C.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 D.都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
32.19世纪某一思想家设想,用统一的社会生产来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有朝一日统治阶级或者大富翁能够良心发现,大发慈悲,掏出钱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理想中的“人人平等”的社会。这一思想最有可能出自()
A.伏尔泰 B.卢梭 C.傅立叶 D.马克思
33.1947年6月,美国政府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战后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C.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D.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其背景
34.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环境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的强度。”该观点出自于( )
A.狭义相对论 B.广义相对论 C.光电效应理论 D.万有引力定律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非选择题
(共三大题,共30分)
3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二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 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某外交公报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公报发表于几几年?这一公报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发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
材料三 在上海举行的下图所示国际会议上,成立了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编自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的成立宣言
(3)材料三中“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指的是?该组织合作模式有何特征?该组织建立有何意义?(5分)
3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2分)
材料二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 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变化原因。(4分)
材料三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35 7 17 8 8
科学发现始终是在继承与突破传统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中世纪末期,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对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提出质疑。哥白尼在研究了大 量古希腊哲学和天文学著作基础上,经过长期推算,提出“日心说”建立起一个新的宇宙体系——日心体系。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成比例”的学说;并于1610年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1781年,一些科学家根据万有引力理论,通过大量的计算先后发现了海王星与冥王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有何不同特点?(4分)
3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清代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2分)
材料二: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 画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类绘画的特点。(3分)
材料三: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价值。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
(3)结合材料一、二、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2分)
材料四: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四中“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和明清“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的历史依据。两者在思想发展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检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ADD
6-10 ABDAC
11-15 AACBB
16-20 DBCAB
21-25 CBACC
26-30 CCADD
31-35 CCCAB
二、非选择题
36.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2)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上海合作组织;大小国家共同倡导、互利协作、安全先行;上合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7.
(1)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2)原因:领先是因为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落后是因为14、15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文艺复兴深入发展,推动思想解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中国:服务于农业(或分布在农业或与农业相关的领域);西方:主要服务于工业(分布在与工业相关各领域)
中国:实用性强; 西方:重理论;
中国:依据经验,多是经验总结;西方:依靠科学实验;(任选2点,共4分)
38.
(1)人情派(世情小说)。基本特点:描摹人生世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世态炎凉、人间悲欢离合)
(2)文人画 特点:情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3)思想文化倾向:民主的、个性化的、世俗化。(或:人文主义的、回归人性的)。
(4)欧洲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任选一点得到)。 明清不容否认的成就: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明清进步思潮(任选一点得1分)。相同之处: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批判君主专制。
猜你喜欢:
1.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 高一下学期历史模块检测试卷
3. 八下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4. 高一下册历史罗斯福新政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5. 2016年高一下学期历史会考试卷
[img]高一下册英语课课练检测试题及答案
在备考英语的过程中,一定少不了一些试题卷的题海战术。所以,认真地对待每一份试题吧!你真的可以从中收获不少呢!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高一下册英语课课练检测试题,欢迎阅读!
高一下册英语课课练检测试题
1.--- Shall I tell John about it?--- No, you ______. I’ve told him already.
A. needn’t B. wouldn’t C. mustn’t D. shouldn’t
2. --- Why didn’t you come to see me?
--- I ______, but I was too busy yesterday.
A. like to B. should like to C. would like to have D. am going to
3. You can’t imagine that a well-behaved gentleman ______ be so rude to a lady.
A. might B. need C. should D. would
4. There was plenty of time; she ______.
A. mustn’t have hurried B. needn’t have hurried
C. may not have hurried D. wouldn’t have hurried
5. ---_____ it be Li Ping who broke the glass? --- No. It ____ be Wang Hai who did it.
A. Could; may B. Can; can C. May; must D. Can; must
6. When the old man was alive, he ______ sit for hours at the door.
A. would B. could C. must D. might
7. I’ve decided to take the job and I ______ change my mind.
A. mustn’t B. can’t C. won’t D. may not
8. She ______ into the thick forest alone on such a dark night.
A. dares not go B. dares not to go C. dare not to go D. doesn’t dare to go
9. My parents never remember my telephone number, and they always ______ look it up. A. must B. can C. should D. have to
10.-- Where is Jack? I can’t find him anywhere.-- He ___ his homework upstairs.
A. might have done B. must have done C. might be doing D. must do
11. I didn’t hear the phone. I ________ asleep.
A. must be B. must have been C. should be D. should have been
12. — When can I come for the photos? I need them tomorrow afternoon.
— They_________ be ready by 12:00.
A. can B. should C. might D. need
13. I___ such a mistake again.
A. will never make B. shall never make C. can never do D. need never do
14. He began to write two hours ago. He ______ have finished the article now.
A. must B. ought C. would D. had to
15. Looking at my determined face, the big boy ______ pick up the fight.
A. dares not B. dare not C. doesn't dare D. dares not to
16. — You know that you were driving 100 km an hour, don't you?
— No officer, I ____. This car doesn't do more than 80.
A. may not have been B. couldn't have been
C. mustn't have been D. shouldn't have been
17. I think he could have joined us, but he ____
A. doesn't B. did C. didn't D. couldn't
18. — You must phone us every week. — Yes, I _____.
A. must B. have to C. will D. should
19. Don't throw the bottles away. They ____ in the future.
A. may need B. are needed C. can be needing D. might be needed
20. — I wonder why Mr. Wang didn't attend the lecture. — He ____ another one.
A. could have B. must have C. might have had D. should have had
21. He was taken away by the police. He ___ for a robber.
A. must be mistaken B. was being mistaken
C. must mistake D. must have been mistaken
22. — I haven't seen Mr. White for weeks. — What _____ to him?
A. must have happened B. may have happened
C. can have happened D. may happen
23. — I didn't go to work yesterday afternoon because my car broke down.
— You ________ mine. I wasn't using it.
A. might borrow B. could have borrowed
C. can have borrowed D. ought to borrow
24. — A man answered the phone. I suppose it was her husband.
— It ___ her husband. He has been dead for ages.
A. mustn't be B. couldn't have beenC. may not have been D. mustn't have been
25. She ___ the hospital so soon, for she has not yet recovered.
A. wouldn't have left B. shouldn't have left
C. mustn't have left D. didn't have to leave
26. — I promise her daughter ____ get a nice present on her birthday.
— Will it be a big surprise to her?
A. should B. must C. would D. shall
27. — What's wrong with your pen'? — The ink ____ come out.
A. can't B. doesn't C. hasn't D. won' t
28. Tom, you are so lazy! This work ___ hours ago.
A. should finish B. must have finished
C. should have been finished D. might have finished
29.Since it is already midnight, we______.
A. had better leaving B. ought to have leave
C. should take our leave D. might as well leave
30.—Shall I turn on the television?
—No,I ________ watch it now. I want to go to bed.
A. shouldn’t B. couldn’t C. would rather not D. might not
31.— ________ you make so much noise? —Sorry. I’ll take care not to.
A. Can B. Must C. May D. Would
32.— Will you stay for lunch?
—Sorry, ________. My brother is coming to see me.
A. I mustn’t B. I can’t C. I needn’t D. I won’t
33.—Sara has just come back from New York and she looks very happy.
—She ________ her trip very much.
A. might enjoy B. should have enjoyed C. might have enjoyed D. must enjoy
34.You are doing in a wrong way. It ________ this way.
A. used to do B. is used to doing
C. used to be done D. was used to doing
35.— ________ Mary get disappointed if we tell her the news?
—I think she ________.
A. Will; may B. Will; shall C. Shall; will D. Shall; need
36. He _____ his parents about his failure in the exam.
A. dares not tell B. dares not telling C. dare not tell D. dares not to tell
37. --- Could I borrow your dictionary? --- Yes, of course you ____.
A. might B. will C. can D. should
38. I want to go to the chemist's, but you go with me.
A. need not B. must not C. need D. must
39. ─Must we finish the composition in class? ─No, you .
A. needn't B. mustn't C. won't D. shouldn't
40. --- _____ he start at once or wait for a while? --- Let him start at once.
A. Will B. Would C. Does D. Shall
41. --- Excuse me. Is this the right way to the Summer Palace?
--- Sorry, I am not sure. But it ______ be.
A. might B. will C. must D. can
42. --- I don’t mind telling you what I know.
--- You ______. I’m not asking you for it.
A. mustn’t B. may not C. can’t D. needn’t
43 --- Isn’t that Ann’s husband over there?
--- No. it _____ be him. I’m sure he doesn’t wear glasses.
A. can’t B. must not C. won’t D. may not
44. You _____ be tired – you’ve only been working for an hour.
A. mustn’t B. won’t C.can’t D. may not
45. Tom ought not to me your secret, but he meant no harm.
A. have told B. tell C. be telling C. having told
46. ---There was a lot of fun at yesterday’s party.
---You ____come, but why didn’t you?
A must have. B should. C need have. D ought to have
47---I heard they went skiing in the mountains last winter.
---It ____ true because there was little snow there.
A may not be B won’t be C couldn’t be D mustn’t be
(2010情态动词高考真题)
48. Jack described his father, who _a brave boy many years ago, as a strong–willed man
A. would be B. would have been C. must be D. must have been
49. You buy a gift, but you can if you want to.
A. must B. mustn't C. have to D. don't have to
50 I have told you the truth. ______ I keep repeating it?
A Must B Can C May D Will
51. I_______ have watched that movie —it’ll give me horrible dreams.
A. shouldn’t B. needn’t C. couldn’t D. mustn’t
52. Mark have hurried. After driving at top speed, he arrived half an hour early.
A. needn’t B. wouldn’t C. mustn’t D. couldn’t
53. — I take the book out? w_w w. km—I'm afraid not.
A. Will B. May C. Must D. Need
54 .Just be patient .You ______ expect the world to change so soon .
A. can’t B. needn’t C. may not D. whether
55. —I haven’t got the reference book yet, but I’ll have a test on the subject next month.
—Don’t worry. You______ have it by Friday.
A. could B. shall C. must D. may w_
56. May I take this book out of the reading room? No, you .
A. mightn’t B. won’t C. needn’t D. mustn’t
57.I’m afraid Mr. Harding _________see you now. He’s busy.
A. can’t B. mustn’t C. shouldn’t D .needn’t
58 .Doctors say that exercise is important for health, but it _______ be regular exercise
A.can B.will C.must D.may
59. ---Good morning. I've got an appointment with Miss Smith in the Personnel Department.
--Ah, good morning. You be Mrs. Peters.
A. might B. must C. would D. can
60. “You ____ have a wrong number,” she said. “There’s no one of that name here.”
A. need B. can C. must D. would
高一下册英语课课练检测试题答案
1—5 ACCBA 6---10 ACDDC 11___15 BBAAB
16__20 BCCDC 21___25 DCBBB 26—30 DDCDA
31—35 BBCCA 36—40 CCAAD 41—45 ADACA
46—50 DCDDA 51—55 AABAB 56—60 DACBC
看了高一下册英语课课练检测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 高一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 高一下册英语Unit4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3.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 1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4. 高一英语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5.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1Unit 1练习试题及答案
6. 高一英语阅读理解专练题及答案
地理高一试卷题目及答案
有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认为,学习的却如此,当你知道的东西越多时,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会变得更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高一试卷题目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学习中了解的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与阶段最相似。 ()
A、① -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在图中各点中,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A、② B、③
C、④ D、⑤
下表是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江西户籍人口按流入地统计情况(前五位占流动人口百分比)。据表完成3~4题。
广东省 浙江省 福建省 上海市 江苏省 小计
2000年 43.78 22.84 18.22 5.17 2.42 92.43
2010年 32.33 26.43 16.39 8.42 4.58 88.15
3、有关江西人口流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流入地高度集中,但集中程度有所弱化 B、流入广东比重降低,是广东经济衰退
C、2010流入福建省人口数量减少 D、2010年流入该五省市人口数量减少
4、有关江西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跟随父母外出是人口流动主要原因 B、务工和经商是户籍人口外出的主要原因
C、因大型工 程建设而导致人口迁移 D、支援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是迁移的主因
下图为“某城市2012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 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2012年的人口容量为()
A.85.4万 B.97.3万
C.105.6万 D.351万
6.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市政
C. 教育 D.劳动就业
据报道,2014年底江西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50.22%,较2013年提高1.35个百分点。据此完成7~8题。
7、有关城市化的 描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农村人口数量减少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
8、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B、农业现代化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
C、农村人口大量到沿海地区打工 D、工业化水平提高, 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图中abcd。读图完成9~10题。9、图例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10、M处地租等值线有 较明显的弯曲,其最可能的原因是该地()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受地形影响
下图为四个地区的 文化 景观图。据图完成11~12题。
11、上述文化景观在我国黄土高原分布最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甲图景观反映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寒冷 B、地势高 C、干旱 D、雾多
山东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3~15题。
13、利用塑料大棚 种植 蔬菜主要可以改善 ()
A、降水条件 B、光照条件 C、热量条件 D、土壤条件
14、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 素是 ()
A、交通 B、市场 C、政策 D、技术
15、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在世界饮料品目消费中, 瓶装水的消费增长稳居第一位,非碳酸饮料位居第二。读图回答16~17题。
16.“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的 广告 语说明,影响瓶装水生产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高品质的水源 B.便捷的运输 C.先进的灌装技术 D.超前的 市场营销 手段
17.以茶饮料为代表的非碳酸饮料生产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及原因是 ()
A.原料 原料的消耗量大 B.市场 产品的运输成本高
C.交通 饮料保质期较短 D.技术 生产工艺复杂
2014年10月,沪昆高铁南昌-长沙段正式通车。2014年年底沪昆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沪昆铁路运营,结束了高安市(城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为高安人出行增加了一种新的方式。据此完成18~19题。
18、沪昆高铁的建设,体现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哪些特点 ()
①高速化 ②大型化 ③专业化 ④网络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19、高安高铁站离高安城区有近10千米,这样规划建设的目的有 ()
①高铁站用地较大,郊区地价较低,可降低用地成本
②加快高铁站所在郊区城市化的步伐 ③方便旅客乘车及到站旅客的流散
④减少与老城区交通的相互干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回答20~21题。
20、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
A、史前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
21、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读以下江西省1990-2005年的“三废”排放变化特征图。完成22~23题。
22、江西省21世纪工业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是 ()
A.工业废水 B.工业废气 C.固体废弃物 D.没有
23、与江西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的原因不相关的是 ()
A.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 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产业迁往江西
C.机动车增多 D.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
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该地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东北地区
25.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水稻和米皮加工 B.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C.棉花和纺织工业 D.油菜和油料加工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2011年 世界地球日 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某学校为此进行了大量宣传活动,下面是部分宣传图片。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⑴甲图片反映的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2分)
⑵乙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目前,发达国家排放的废弃物总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但仍不遵守甚至破坏一些国际公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分)
⑶图片丙是针对问题而进行的宣传。(2分)
⑷图片丁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社会行为主体中的行为。(2分)
⑸生产企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体,随着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深入,哪些类型的企业发展空间会逐步缩小?(2分)27、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⑴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为 。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其原因是。(4分)
⑵河南省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主要由于 引起的。(2分)
⑶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4分)
⑷结 合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4分)
27、下图示意“某特大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判断图中①、②的功能区类型,①是________区,②是________区。(4分)
⑶该市拟在甲、乙两处建一化工厂,其合理厂址应选在________处,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说明理由。(6分)
29、(14分)“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x疆的A地区(见下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A地区生产的番茄品质优良,就其气候方面有哪些有利条件?(6分)
⑵吸引番茄榨汁企业在该地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2分)
⑶简要分析图示地区城市相对集中的主要区位因素。(6分)
高一地理 答案
1~5:B B A B B 6~10:D B D C D
11~15:D C C B C 16~20:A B A D B
21~25:C C A D B
26、(12分)⑴持续性和公平性(2分) ⑵大气污染 共同性和公平性(4分)
⑶水资源短缺 ⑷政府 ⑸高耗能企业 ,高污染企业等。
27、⑴“三低” 人口的大量迁入(4分) ⑵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2分)
⑶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便于引进人才;加强区域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答对2点得4分)
⑷农村迁往城市(2分) 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2分)
28、(10分)(1)商业(中心商务、CBD) 住宅(4分)
( 2)甲 经济效益:交通便 利;接近原料地。环境效益:主导风的下风向;城区河流的下游。(6分)
29、(14分)⑴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6分)
⑵原料(2分)
⑶地处山麓绿洲地区,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较充足;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答对3点得6分)
地理高一试卷题目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地理高一考试试卷及答案
★ 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
★ 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 高一地理必修2试卷及答案
★ 高一地理必修二卷子及答案
★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 2018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关于高一考与练周测卷答案和练与考数学高一上册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