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车位调研卷(车位调研报告怎么写)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小区车位调研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车位调研报告怎么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车位卷是什么

车位卷就是车位抵用卷。送停车位=捆绑销售,送停车抵用券=变相没有优惠,还想让你买停车位,正常的新房销售,是没有任何附送货物的,所有的物品,都是捆绑在房价里的。车位劵是卖房的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但是能不买则不买,目前已经有很多买完停车券却不能使用的例子了,如果有现金优惠,尽量选择现金优惠,选择车位抵用券是没有办法确定合不合适的,如果你选择了车位停车券,那就仔细去定合同,问问专业人士合同有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样能靠谱一些。

要不要买车位 这是我见过最中肯的分析

自己搬入新家后要不要给爱车也来一个固定住所是很多买房车考虑过的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买车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值不值得买、二是要不要买!

一、关于值不值得买

不看地段,不看租车费用,也不看小区车位配比,也不用去算地下建安车本,我给大家说一个非常粗暴的方法:只要是非别墅社区,先把小区车位价格在小区车辆平均价格做一个比对,如果车位价格在车辆均价50%左右,那就是便宜,60%,也还是能接受,如果超过了70%,那开发商/前车位买家的定价就有点黑。

当然,50%、60%、70%这个数字在不同的城市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云南的一个县城和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想比由于城市发展程度不一样、汽车普及率也不一样、消费观念不一样,具体数字肯定是不一样的,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观察总结一下。

比方说,低端小区的汽车价位一般在8-15w,估车辆均值为12w,那车位价格就应该是6w便宜,7w合适,8w5就贵了。而实际上这种低端或者老旧小区的车位价格一般都在5-8w,很难超过10w,有的老小区虽然车位非常非常紧张,但实际车位售价并不高,原因就在于能开更贵汽车能承受更高车位价格能住更好房子的人会选择搬离这里,留在这种小区的人即使停车难也会选择租车位、抢车位或者违章乱停。

同理,中端小区车辆均值取20w,那车位均值就应该在10-14w,高档小区车辆均值30w,车位均值15-21w,只要是属于普通住宅范畴,那在这个范围区间的车位价格都是合理的。

至于别墅或者某些特别高端的低密类物业,他们的车位价值又是另一套算法,甚至可能比高密度高层社区还要便宜,原因就在于这些小区的控规指标就客观导致了车位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大部分别墅还买房送1-2个车位呢,当然,别墅的车库其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建面价格早就把车位价格算进去了的。

二、要不要买

这个问题又得分两种情况来谈,自用或投资。

先谈自用吧,还是那个算法,,用自己开的汽车价格来算,50%或以下就买,60%咬咬牙也可以买,70%或以上,你不妨再考虑一下。说白了,有那个经济实力就买,钱够不上就租车位或者停路上。

再说回投资。我先说结论吧,车位属于低门槛投资品,而且不能使用资金杠杆,除非车位价格明显低于50%,否则就不要买。然后,一定要在开发商没有涨价之前第一批买,最后,市郊低密类物业千万不要买来投资。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2-27,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

有关小区停车调查问卷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TD/TRS1区属: 西城区 东城区 海淀区 朝阳区 丰台区 宣武区 崇文区 石景山区 其它区县 S2您所居住的小区名称? S3您现在居住的住房性质? 租房 自购产权房 自购小产权房 单位分房 集体公寓 S4您本人或您的家庭是否拥有汽车? 有 没有 S5您现在停车的车位性质是? 租赁,租金 元/年 购买,价格 元/个 S6您现在在小区的停车性质是? 固定车位 临时车位 随机停车 二、车位是否充足 Q2-1是否因为车位不足,有车辆占道停车或停在车位外面的情况? 经常有 较少有 没有 Q2-2物业是否有将小区内绿化带改建为车位的情况? 有,情况很严重 有,不太严重 没有 Q2-3小区内共有道路是否有被物业划定为停车位的情况? 有 没有 Q2-4业主间是否有因争抢停车位(非固定车位)发生纠纷的情况? 经常有 较少有 没有 三、车位管理和收费 Q3-1小区居民是否因为车位距离房屋太远而觉得停车不便利? 全部居民都觉得便利 大部分便利 大部分不便利 全部不便利 不好说 Q3-2物业公司是否将车位分为流动车位和固定车位? 是 否 Q3-3您所在小区流动车位的收费方式和标准如何? 按月收取, 每月 按天收取, 每天 按小时收取, 每小时 Q3-4您对现在使用的车位的租金或购买费用如何评价? 太高了,无法承受 有些高,较难承受 不太高,可以承受 不高,轻松接受 Q3-5对物业车位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如何? 很满意 较满意 一般 较不满意 很不满意 Q3-6是否因为停车跟物业管理人员发生过纠纷? 有过 没有过 不记得了 Q3-7小区是否有其他业主因为停车不便跟物业管理人员发生过争吵? 经常有 很少有 没有过 不知道 Q3-8小区业主是否有过因为停车收费或其他停车纠纷发生过抵制物业,集体维权情况? 有过 没有过 不记得了 Q3-9您的车辆停在非停车位时车辆是否出现过意外(如被刮蹭,玻璃破损等)? 有过 没有过 Q3-10对于在小区内停车出现的车辆被损,小区物业公司是否进行了赔偿? 有过 没有过 Q3-11小区内车位是否有被物业出售给小区外人员(非小区内业主)泊车的情况? 有,比较多 有,但很少 没有 Q3-12社会车辆(非本小区居民车辆)进入小区,物业是否收取停车费? 收,超过一小时后收取, 元/小时 收,超过两小时后收取, 元/小时 收,停车过夜收取 四、对物权法有关车位权属的认知 Q4-1您是否知道物权法中有关车库、车位归属及管理的条例? 很清楚 有些了解,不太清楚 毫不知道 Q4-2物权法中规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您所在小区物业是否遵照执行物权法有关条例? 完全遵照执行 很少遵照执行 完全不执行 说不清楚 Q4-3小区共有道路上停放汽车所收取的停车费,您认为应归谁所有? 全体业主 物业公司 房屋开发商 交了停车费的业主 Q4-4目前您所在小区共有道路上停放汽车所收取的停车费,归谁所有? 全体业主 物业公司 房屋开发商 交了停车费的业主 五、个人基本情况 H1、被访者的性别: 男性 女性 H被访者的年龄: 小于18岁 19-24岁 25-29岁 30-34岁 35-39岁 40-44岁 45-49岁 50-54岁 大于55岁 H6、请问您本人的平均月收入是多少?( 包括奖金和其它补助 ) ( 税前 ) 800元以下 801-2000元 2001-3000元 3001-4000元 4001-5000元 5001-6000元 6001-8000元 8001-10000元 10001-20000元 20000元以上

[img]

杭州小区400多个车位属于同一个业主,小区内的车位紧缺是否与此事有关?

事实上,杭州市这个小区内的车位紧张,并不是因为车位都被业主何先生买走了,而是因为何先生在今年的时候将租金涨价了。

首先,根据记者的调查来看,何先生当初买下四百多个车位是合法的,而这四百多个车位是该小区的所有车位,何先生买下来以后也并没有不让其他业主用,只是要按照每个月240元的价格租下来,而这240元不仅仅包含了停车费,还包含了管理费,但是这仅仅是两年前的价格。

由于何先生当初出租车位的价格还算不错,这两年的管理也还算不错,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是就在前段时间,何先生宣布车位的租金提升到了450元每个月,依然是包含了管理费,业主们对于这次涨价都十分不满,所以很多业主都不打算继续租何先生的车位了,这也是该小区车位紧张的根本原因。

而后,部分业主也意识到了,不租何先生的车位是不可能的,因为小区内的车位本身就不算多,除了何先生名下的四百多个车位之外,其余的车位其实都是有主的,如果业主们都把车停在小区内或者小区外面,一是很不方便,二是停车位根本就不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业主们主动找来了记者去调解此事,希望何先生能够以更加合理的价格来租这些车位。

记者见到何先生以后也说明了这些问题,但是何先生表示自己涨价是一个合理的市场行为,因为按照当地的停车标准来看,何先生一个月收450元的停车费,也算是合理,只是这么做的确是有一些不近人情,但是从法律上来说,何先生的做法的确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哪怕业主们起诉也没有用。

车位有没有必要买?

需要根据情况决定。

1、看车位租金

有些车位在出租的时候价格是比较便宜的,购房者是否要购买车位就可以根据车位的租金来进行判断,如果一个车位的租金是300块钱的话,那么一年就是3600。而购买一个车位少,说也要十多万甚至几十万,那么拿这几十万来租用30年的车位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一辆车的使用年限可能还没有30年,这对于购房者来说压力还比较小。

2、看小区的车位配比

购房者可以从小区车位配比情况来判断是否要购买车位,因为车位比就可以衡量一个小区的车位数量是否充足,如果小区的车位比低于1:0.8,就说明该小区的车位比较紧张,对于车位供应紧张的小区,长时间租用车位的话,可能很难有固定的可租车位,而有些小区的车位比甚至低至1:0.5左右,所以对车位配比较低的小区来说,趁早购入车位是最佳的选择。

3、看小区周边停车的方便程度

除了小区内部可以停车以外,小区周边如果有充足的停车位的话,也可以在小区周边停车,比如小区周边如果有大型的停车场,停车方便而且价格比较低,那么这类小区的车位就没有必要购买,买来自用不划算,买来投资也不会涨价,但是购房者还是要看步行到停车场的距离有多远,超过十分钟的话,也不是特别的方便。

4、看小区的空置率

如果一个小区内部居住的业主比较少,大部分业主买房都是用于投资的,那么这样的小区房屋空置率肯定就比较高,业主居住在这样的小区里面,不购买车位也比较容易找到出租车位,而如果小区里面全是刚需族居住的话,那么这样的小区车位都是自用的,可以用来出租的比较少,在这样的小区车位需要尽早购买。

小区停车问题调研报告

小区停车问题调研报告

报告要点:

1. 9成以上的人都为停车难而烦恼

2.小区物业管理在停车位方面管理欠妥,需要加强管理,更加规范

3.小区停车区域还需要更多方法合理规划停车位来解决私家车主停车问题

汽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私家车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作为交通工具这确实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私家车庞大的数量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其中私家车停车难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中比较头疼的一类问题。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上升,难道停车位就不能同步上升?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导致现今停车难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调研时间:2014年1月6日18点整-2014年1月6日20点29分

调研方式:赚零用APP在线调研

1、车位问题给私家车主添烦恼

从被调查对象的总体而言,有95%的私家车主认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停车总会觉得找个车位是一件麻烦事。除了50%的军人/警察的车主有固定车位,其他很多车主都因没有足够车位选择随机车位进行停靠。44%的车主都会选择随机停靠车辆,而56%的车主停靠方式都是占道停车或者停在车位外面。这样不仅是车辆停靠非常麻烦并且车辆进出也很不方便,刮擦蹭伤车辆的情况也将增多,这些引申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2、物业对于停车位扩张还不规范

通过问卷我们很容易发现,因为小区停车位数量并不能满足小区车辆停放需求,所以很多小区物业都会采取改建的方法。比如小区绿化带被改建为车位,一些共有道路也被划定为停车地点。相应受访者中91%的私家车主都认为小区物业都有改建停车位的做法,其中职业为警察/军人的私家车主100%认为小区物业改建停车位比较严重,同时总体有69%的车主所在小区都把共有道路划为停车位的情况。如此做法一方面使小区绿化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小区一味的划共享区域为停车位也影响了小区居民生活质量,小区物业在这一点管理上还需提高。

3、停车不便利,停车时与人发生摩擦在所难免

在报告中70%以上的受访人群都反映因停车库离家比较远,相对来说停车不方便。通常车主都要绕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停车点,然后再回家这就比较费时。停车不便,停车随机,没有固定车位,很多人都为了拿到一个标准停车位都争先恐后,以至于摩擦不断产生。根据调研报告显示只有23%的车主表示因停车而与人产生纠纷的事件比较少,其他车主都反映曾经和别人发生摩擦冲突。建议地下停车场可以和个人居住点联通,这样车主直接走到地下室,停车和取车都方便,很大程度可以减低与别人发生摩擦的几率,也节省了到家时间。

4、小区物业收费偏高、赚外快情况较普遍

在提及小区物业收费方面,虽然超过50%的车主都认为收费合理,不过仍有平均20%的人认为收费偏高,也就是说平均5个小区有一个小区收费偏贵。另外总体超过57%的车主都反映当自己的私车在小区内碰伤后并没有小区物业进行赔偿,更有37%的车主表示不清楚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小区物业是否会赔偿。而小区物业对收取外来泊车费用更感兴趣,总体1/2的小区会对外来泊车收费,对于受访者来说这种现象也已经司空见惯。正因为小区物业更注重自身利益一方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增加收入而对小区居民停车、生活等考虑欠缺。

5、民意显示停车场需要更多改变

从此份报告来看,受访者非常认同停车场需要全方位的改变。其中78%的受访者表示需要人性化的停车场设计,职业为自由职业/商人的受访者表达这一意愿高达85%。另外73%的人认为还需增加车位。加强停车场管理员的服务意识占61%,而新型停车方式(如立体车库等)和使用新型收费方式(如一卡通等)这两项选择的人分别为68%和47%。这说明现在大多数小区的停车服务并不能让人满意,而新型的停车方式和收费方式都是人性化停车方式的一部分。很明显这些私家车主意愿是在加强物业管理服务的同时再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停车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报告总结:

需要改变现在私车停车难问题需要从全方位并逐一解决。首先小区物业对于小区管理更应负责,加强管理手段,分清职责,合理规划停车空间。其次针对停车场地的全方位变革还需要循序渐进,比如规划立体式停车场,车位可以增加不少,一卡通新型收费服务也可以同步施行,这样一来居民停车会更为便捷。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合作沟通。现在外面的私车数量只增不减,我们的生活空间需要不断增加,对于停车方式的改革也是很多人希望的,如果可以能在停车问题上出一份力的话,也能让我们生活更为便利。

小区车位调研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车位调研报告怎么写、小区车位调研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