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全国百校大联考答案语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全国百校大联考202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一)
友情提示: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3.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书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苍茫的宇宙。古今中外他人的智慧通过文字进入我们的视野,丰富贫瘠的大脑,擦亮蒙bì的眼睛,冷却急躁的情绪,抚慰受伤的灵魂,浸润干hé的心田,陶冶( )高洁的志趣。
(1)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
(2)根据拼音将语段中画线词语补充完整,用通行的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滨州中海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3.名言名句默写填空。(7分)
(1)“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4)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5)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名句是:学而不思则罔, 。
(7)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在漫步古诗苑时,分门别类的辑录是一个好方法。请写出表现奉献精神的一句古诗词。
, 。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4——5题。
我(注:简•爱)恼怒地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是机器而没有感情吗?你以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简•爱》)
4.简•爱身份低微、相貌平平,但她的话却震撼人心。这段节选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2分)
5.中外名著,人物画廊缤纷多彩。除了简•爱以外,你最喜爱的名著人物是谁?假如他(她)穿越时空站在了你的面前,你将对他(她)说些什么(不少于60字)?(4分)
《 》中的 (人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诗中 “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2分)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2分)
二、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8—10题。(8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5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字词 意思 例句 翻译
从 顺、随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奔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反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
。(1分)
10.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二)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2——13题。(4分)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分)
公约之饭 ( )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
1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1分)
子 妇 之 亲 萧 氏 子 至 京 师。
1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0分)
海底飞船
(1)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试验。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99.8%的洋底。
(2)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
(3)我国这一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8米,宽3米,高3.4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海底飞船”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小鲸鱼,能容纳3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它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它的两只机械手,可以抓取75公斤的矿物。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2个配重块,同时向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量,使它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达到7个小时。
(4)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和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1991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1994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发现了多种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虾类、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在深海地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6200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
(5)在军事上,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务,还可以直接参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救等任务。
(6)在21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是
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14.文中“海底飞船”具体指的是: (1分)
15.选文条理清晰,第(3)段说明的内容是: 。(2分)
16.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方法,说明了
(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
17.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18.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3分)
链接材料一:中国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指出:深海基础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深海研究不只是人类了解地球亟待填补的空白,也是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之所系。
链接材料二:海洋地质专家估计,海底储存着约1350亿吨石油,近14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海底还沉积着极为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铀的储藏量高达40亿吨,是陆地上的2000倍。
链接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又难以解决的热点多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争议的岛礁近1000个。21世纪,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国外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我们:“在中国海区,有70%以上的地区存在着危机!”
(三)阅读下文,完成19——25题。(16分)
做自己的预言家
(1)回顾成长的岁月,有三件事情神奇中又有点冥冥注定,每当想起来的那一刹那,就会令我汗毛竖立、鸡皮疙瘩骤起,不得不对宇宙与自我之间的互动,油然而生敬意!其中,两件是好事,一件是遗憾的事。
(2)几年前,住家过于老旧需要重新装潢,我在整理珍藏多年的书籍时,在自己高中二年级的国文课本最后一页,发现我在联考之前密密麻麻重复写下100次的预言:“我会考上国立政治大学;我会考上国立政治大学……”
(3)当时,我的功课并不是顶尖的,每个学期在班上的排名大约第10名到第20名,模拟考的成绩时好时坏,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全校第40名,加上高中联考时曾遭受重挫,对升学一直没有信心,唯一能凭借的信念只是不断用功苦读。我是不懂读书方法,只会死读书的那种小孩,在事倍功半的情况下,能如愿考上国立政治大学,实在是一个奇迹。
(4)而更令自己觉得神奇的是: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如此认真地写下对命运的预言:“我会考上国立政治大学。”只是冥冥中的一种信念的力量在催促着我用功而已。
(5)事后,跟朋友聊起,他们都笑说:“如果当年你写的是‘我会考上国立台湾大学。’也许命运又会不同。”
(6)我同意他们的说法,也因此得到一个经验——要做梦,就做大梦,只要你意志坚定,并付诸行动,美梦就会成真。
(7)第二次神奇的经验,发生在刚踏入社会工作的第五年。当时我转战于不同的职场,做了几份自己很喜欢、但别人并不看好的工作。有一位十分关心我的长辈特别约我用餐,想要了解我为什么跳槽工作,还在百忙之中为杂志撰写专栏。
(8)记得那是个冬日的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他的身后,我面对他,很 A 地说:“我要成为一个快乐多职人。”
(9)他的笑容中,带着几许 B 。在传统的观念里,这简直就是“不务正业”。
(10)十几年后,再碰到这位长辈,他依然记得那个午后的对话,不过他的笑容里多了些许 C ,他说:“没想到所有的‘不务正业’都变成你的‘正业’。
(11)其实当年对他说“我要成为一个快乐多职人”时,只是一个概念,心中也没有多大的把握,后来能够美梦成真,的确要感谢很多人的帮忙。
(12)第三件事,想起来就只有遗憾了。母亲被高血压、肾脏等慢性病缠身多年,又有家族遗传性的糖尿病,我常担心她的病情恶化,或可能导致中风。虽然也曾多次提醒她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多做运动。但我一忙,也就没有每天特别留意她的状况,倒是经常悲观地想起:“万一她意外中风时,我要怎么处理?”
(13)几年前,当母亲在菜市场因为脑血管破裂而昏到,我被通知前往抢救时,心里升起一个念头:“我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14)经过急救后,母亲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幸好有父亲陪伴她接受长期的治疗与康复,病情在医生的掌握之中。每当我看见父亲扶着母亲颤巍巍走路的样子,我十分后悔当时有那个“万一她意外中风时,我要怎么处理”的坏念头,更遗憾的是,我既然有过这种坏念头,为什么没有适时预防它发生。
(15)这些经验带给我很大的启示:除非天灾,否则生命没有意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预言家!信念的力量,往往可以跨越现实的阻碍,结合所有对你有利的条件,构成一个神奇莫测的磁场。
(16)只要你愿意立定志向,努力付诸行动——
(17) ;
(18)噩梦可以避免,它是最值得警惕的“寓言”。
(19)作家保罗•科贺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中说:“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的忙。”
19.文中A、B、C三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肯定 恭谨 诧异 B.诧异 恭谨 肯定
C.恭谨 诧异 肯定 D.诧异 肯定 恭谨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2分)
21.第(7)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转战”若改为“辗转”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2分)
22.作者为什么要写第三件“遗憾”的事?(2分)
23.第(17)段是与(18)段的并列的段落,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仿写在原文中。(2分)
24.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及时记录并表达我们读书的收获。或写下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想象,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进行质疑问难。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作批注。(3分)
选句:
批注:
25.生活中你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请举出一例(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如果没有,古今中外名人的类似故事也可以。(3分)
三、作文(60分)
23、下面两题任选一题。
题一:请以“让 在心底长驻”为题写作。
题二: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懒惰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学会拒绝骚扰侵害……请以“学会拒绝”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题一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友情、幸福、感动、善良……)。题二自拟题目。②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③要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严禁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区)、学校和考生的名称。
年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1)yě (2)蒙蔽 干涸
[评分标准]本题共3分,注音、字形、书写各1分。字形每写对1词得0.5分,书写酌情给0.5或1分。
2.B.[评分标准]本题2分。
3.(1)吹面不寒杨柳风(2)枯藤老树昏鸦(3)直挂云帆济沧海(4)受任于败军之际
(5)出淤泥而不染(6)思而不学则殆(7)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评分标准]本题共6分,每答对一小题得1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4.刚烈坚强,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追求平等。
[评分标准]本题2分,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5.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本题4分,出处、人名各0.5分;对话3分,其中涉及人物经历、性格的表述应与原著基本相符,根据内容、表达酌情给分。
6.开轩面场圃 [评分标准]本题2分,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7.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评分标准]本题2分,为开放性试题。指出具体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特点,给1分;说出表达效果给1分。
二、阅读(共38分)
(一)(8分)
8.飞奔的马 通“返”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本题5分。词语解释各0.5分,句子翻译各2分。
9.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评分标准]本题1分。必须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两句都写不扣分。
10.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评分标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4分)
11.代词,代萧氏子 只 [评分标准]本题1分,每空0.5分。
12.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评分标准]本题1分,多划不得分。
13.示例: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评分标准]本题2分。王安石的勤俭1分,学习这种精神1分。
(三)(10分)
14.(我国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
[评分标准]本题1分。答“载人潜水器”不给分,无括号内文字亦可。
15.“海底飞船”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评分标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16.举例子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
[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空1分。
17、“大体上”是限制性的词语,表示这是大致的分类,还有其他的类型;随着技术的不
断进步,可能还会产生新的类型。这个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明文语文的准确性。
[评分标准]本题2分,酌情给分。
18、示例:加快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究对我国发展至关重要。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我国海洋安全存在着危机;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加快深海科技研究,为中华民族的腾飞、祖国的富强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安全保障。
[评分标准]本题3分。加快研究的重要性、海洋资源的丰富、我国海洋安全的危机各1分。
(四)(16分)
19、C. [评分标准]本题2分。
20、①“我”立志考上政治大学,经过努力真的如愿以偿。
②“我”立志成为一个快乐多职人,经过奋斗终于美梦成真。
③“我”担忧妈妈病情恶化,结果她真的因脑血管破裂而昏倒。
[评分标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1、示例:美梦可以成真,它是世间最美丽的“预言”。
[评分标准]本题2分,依据内容、句式酌情给分。
22、从反面启示人们:除非天灾,否则生命没有意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预言家;或告诫人们:噩梦可以避免,它是最值得警惕的“寓言”。它丰富了文章内涵。
[评分标准]本题2分,酌情给分。
23、“转战”是主动的,写出了“我”积极奋斗的状态,与下文“做了自己很喜欢”的工作相呼应;“辗转”是被动的,指因生活所迫到处奔波。
[评分标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4、示例: 选句要做梦,就做大梦,只要你意志坚定,并付诸行动,美梦就会成真。
批注: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梦想是最好的前进动力。
[评分标准]本题3分,开放性试题。选句1分,批注2分,酌情给分。
25、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本题3分,所举事例必须与文中事例类似,依据内容、语言酌情给分。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该题不得分。
三、作文(60分)
在哪能够找到2008年高考语文(辽宁)详解答案
2008年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辽宁卷)详细答案
2008年6月9日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详解答案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金钗(chāi) 三缄其口(jiān) 颔联(hàn) 纨绔子弟(kù)
B. 给养(gěi) 危如雷卵(lěi) 分娩(miǎn) 妩媚多姿(wǔ)
C. 俟机(sì) 沆瀣一气(hàng) 奶酪(luò) 不容置喙(huì)
D. 奇葩(pā) 不谙水性(ān) 城垣(huán) 风流倜傥(tǎng)
【答案】A B给养(jǐ) C 奶酪(lào) D城垣(yu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 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 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
D.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答案】B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向下传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政府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 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 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 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答案】D A“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B缺少回答的宾语,加“的问题” C“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句式杂糅,可以改为“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 。 , 。 ,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 ②⑥①④⑤③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⑤③②⑥①④
【答案】D 基本上采取排除法。从题目的填空上,应该是两两对句,其中③⑤很明显应该连在一起,而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排除A、C项,从B项看②句显然与文段接不上。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 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 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 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答案】C “人才培养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错,从第一段结尾倒数第二句话可以看出。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 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 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答案】B “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错,从文段第二段第三句话可以看出。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 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 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答案】C 文中第二段只是提及书院也接受了为官方说接受的思想,并没有说官方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受民间思想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答案】A 逐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1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2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3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4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5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6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1○2○3 B.○1○4○5 C.○2○4○6 D.○3○5○6
【答案】D 其中○1是指韩擒有名声,○2说的是他能担重任○4当地百姓对韩擒的态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答案】B “ 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
11.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答案】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了。(译出大意给3分,“何事”“走”各一分。)
(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答案】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译出大意3分,“厉然”“惶恐”两处各一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全曲解析】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属江西)人,所著《中原音韵》一书,对语音学和曲律的研究贡献甚著。《录鬼簿续篇》称其“又自制为乐府甚多,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又云:“故人皆胃德清之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散曲现存小令1首、套数三套。
【注释】: 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写眼前景物。 练:白绢。 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江面上的船。“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 塞鸿:边地的鸿雁。
【赏析】: 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词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通篇用比喻,连用五个“如”字,想象丰富,笔力雄放,确乎“如玉笛横秋”(《太和正音谱》)。 此曲为写景之作。作者选择了宏观的角度,采用了富有动感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生动传神的浔阳江景图。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从作品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充满活力的艺术镜头,在他的笔下,江舟、山泉、晚云、新月、塞鸿这些景点都呈动态,并且都在万里长江和数点淮山这一整体构思中被不露痕迹地融合起来。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案】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江帆比作箭等;对偶,其中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比拟(拟人)如说新月学扇。如果答排比,如前四句也可。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顺序: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国破山河在, 。 ,恨别鸟惊心。 , 。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2)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 ;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答案】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浑欲不胜簪
秋水共长天一色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雨 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体,在天空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红楼梦》里的黛玉悲秋,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踽踽而行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记得在一个雨天,我看见一个老者领着一个娃儿----身后还有一条小狗,一起来到公园的湖边。那条小狗对于雨天出游,表现出了无限惊喜,它一会儿蹿到老人和娃儿前面,一会儿又溜到一老一小身后。但是那个男娃儿,与那条小狗的欢快相反----虽然老人为它打着雨伞,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老人说“你看那荷叶上的水珠儿,多好看!”孩子仍然撅着他那张小嘴,向湖里也斜了一眼,但无动于衷。孩子似乎并不喜欢雨中的静物世界,他在百般无聊之际,把那条小狗招呼到脚下,喊了“一、二、三”之后,在雨中与那条小狗开始了赛跑。老人出说的话,对这位老人说:“孩子难得有在雨中撒欢的时机,这会写进他的生命记忆,到你我的年纪都忘却不了。多好!”果不其然,待那娃儿与狗环湖赛跑回来,虽然人和狗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但那个男娃和那条狗,一个开心地笑个不住,一个欢喜的对天狂吠起来……那老人阴沉的脸,终于渐渐还阳了,终于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多好!这真是一幅难觅的雨中写意画面。
雨丝,从其造形上看去,象是连接了天和地之间的条条琴弦;每个雨滴,是在琴弦上跳跃着的音符;天空和大地,是它演出的无边无垠的舞台;它演出的,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美丽的乐章。
14.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4分)
【答案】第一问:春雨象征着人的童年,下雨象征人的青年,秋雨象征着人的中年,冬雨(雪)象征人的晚年。(答对两点1分,答一点不得分,信息点出自第二段)。
第二问:(1)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2)也是萧条的季节、悲凉的季节,所以“秋天的雨声”中有“欢乐”也有“忧伤”。(答对一点一分,信息点在第二段结尾)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
【答案】指的是在雨中回眸人生,用于打开记忆之门,同时也为记忆蒙上雨的色彩。(信息点在地三段结尾部分)
(2)他仿佛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
【答案】指的是小孩虽然在雨天出游,但是没有感受到雨中的乐趣。(第四段和雨中的狗对比,概括得出答案。)
16.文中“老人和娃儿”在雨天各有什么不同的意趣?老人为什么“最后与孩子”笑在了一起?(6分)
【答案】第一问(3分):
老人喜欢和娃儿打着伞赏雨,娃儿却喜欢和狗在雨中赛跑,把自己融入雨中。
第二问(3分):
老人先是受到“我”的启发,又看见孩子在雨中奔跑后“开心地笑”,终于被感染也笑了起来。(信息点在第四五两段)。
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8分)
【答案】第一问(4分):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的美丽乐章。
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4分):
①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②再叙事,讲了老人与小男孩在雨天的故事;③最后抒情,表现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4分。
六、(15分)
18.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
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答案】:(1)“光临”改为“回到”;
(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
(3)“高足”改为“学生”;
(4)“欣慰”改为“高兴”。
每找出并改对一处,给1分;只找出而未修改或修改不恰当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19.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答案】知识是河沙里的金,只要你勤奋的淘漉,总会有收获;
知识是沙漏中的沙,只要你不予以补充,就会全漏光。
内容贴切给2分,比喻恰当给2分,两句之间形成对比给1分。
20.穆家寨中学高三(1)班将于下周举行以“读书乐”为主题的读书心得交流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6分)
各 位 同 学 , 今 天 我 们 召 开 一
个 读 书 心 得 交 流 会 , 主 题 是 “ 读
书 了 ” 。希 望 各 位 踊 跃 发
言 , 让 大 家 分 享 你 的 阅 读 心 得 。
【答案标准】内容符合主题给2分,语言通顺给2分,有文采给2分。不足45个字或超过55个字,酌情扣分。
200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答案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img]全国百校大联考答案语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全国百校大联考2021、全国百校大联考答案语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