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卷第六周必刷题语文(周考卷六年级上册语文)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周测卷第六周必刷题语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周考卷六年级上册语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骘(zhì) 贤而辟(pì)之 辄(zhé) 怠(dài)

B.谒(yè) 省(xǐng)视 叱咄(duō) 如晤(wù)

C.轩邈(miǎo) 负箧(qiè) 比栖(xī) 媵(yìng)人

D.缥(piǎo)碧 泠(líng) 烨(huà)然 虐(nüè)待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四知》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作者范晔,宋朝史学家。

B.“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C.《与妻书》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该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D.《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嘤嘤成韵(和谐的声音) 鸢飞戾(至)天 猛浪若奔[(马一般)飞奔]

B.援(引述)疑质理 走(跑)送之 口体之奉(供养)

C.使之肖(像,似)我 可以模拟(体会)得之 君子好逑(配偶)

D.左右流(寻求,择取)之 宛(仿佛)在水中央 浅草才(刚)能没马蹄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与朱元思书》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山势的句子是 。

(2)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 ,父母岁有 , 无冻馁之患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诗经•关雎》)

(4)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诗经•蒹葭》)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2分)

(1)嗜学 (2)叱咄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

(2)俟其欣悦

(3)寓逆旅

(4)皆被绮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

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

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

使 贪

刘 基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欲而无他求,以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梁①,君之国空了。臣窃为君忧之。”武侯曰:“善。”复进吴起。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①大梁,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 短:

(2)汤不能臣务光 臣:

(3)西有虎狼之秦 虎狼: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天下之士莫先焉

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B.不然君岂能臣之哉

谓为信然(《隆中对》)

C.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

D.臣窃为君忧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2分)

(2)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欲而无他求。(2分)

14.请概括公子成劝说魏武侯起用吴起的三个理由。(3分)

(三)(2015•四川南充)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问②,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资:资费、费用。②审问:详细考究。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shù)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⑥勉:勤勉,努力。

15.解释下列画线的词。(4分)

(1)或遇其叱咄( ) (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4)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

16.画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无车马之资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1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其中所说的道理,共同之处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B(A.pì—bì;C.xī—qī;D.huà—yè。)

2.A(范晔为南朝宋史学家。)

3.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C(拟:揣度,推测。)

5.(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廪稍之供 裘葛之遗 (3)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4)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平时多练习。)

6.(1)shì (2)chì(注意“shì”不要读成“qí”,“chì”不要读成“qī”。)

7.(1)结束,完了 (2)等待或等到 (3)旅馆 (4)通“披”,穿(本题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要对重点实词重点记忆。)

8.B(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

9.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注意要翻译出重点词 语。)

10.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概括文意即可。)

11.(1)短:揭短。(2)臣:让……担任大臣。(3)虎狼:像虎狼一样。[考查的三个词均有词类活用现象。(1)短,形容词用作动词,揭短;(2)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臣,让……担任大臣;(3)虎狼,名词作状语,像虎狼一样。]

12.B(B项“然”:代词,这样。A项“焉”:兼词,于之/语气词,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C项“以”:介词,因为/连词,用来。D项“之”:代词,这件事/动词,到……去。)

13.(1)况且您自己认为,与殷汤、周武王相比,谁更贤明?(2)只要是吴起想要的、喜欢的就给他,让他满足欲望没有其他的需求。[解答这类题,关键词解释正确是关键。(1)“且”可以联想到《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中的“且”,译为“况且”;“以为”意思为“认为”;“与……孰贤”可以联想《邹忌讽齐王纳谏》“吾与徐公孰美”中的“与……孰美”。(2)注意“予”“足”“欲”的意思,分别是“给”“满足”“欲望”。另外,第(1)句中的疑问语气要翻译出来。]

14.①能力超凡的人如果不贪图钱财,不会甘为人臣;②有了吴起这样的将军,其他五国才不敢轻举妄动;③如果吴起离开,天下士人都将退却离开,魏国将无人可用。(明确公子成劝说的三个方面:首先针对吴起的“贪”提出能力超凡的人可以贪图钱财,然后针对吴起的“才”提出能力超凡的人可以震慑其他五国,最后揭示吴起离开魏国的后果——魏国无人可用。)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有一个向魏武侯揭吴起短处的门客说:“吴起贪心不能重用。”武侯(于是就)疏远了吴起。公子成入宫觐见说:“君王为什么疏远吴起呢?”武侯说:“有人说他贪心,我因此不喜欢他了。”公子成说:“您错了,以吴起的能力,天下没有人能超过他。正是因为他贪心,所以来侍奉您,不然您怎么能让他称臣呢?况且您自己认为,与殷汤、周武王相比,谁更贤明?务光、伯夷是天底下不慕名利的人,因此汤不能让务光称臣,武王不能让伯夷称臣,现如今如果有像他俩一样不贪的人,难道(他们)能愿意给君王您作臣子吗?现今君王的国家,向东要抵御齐国,向南要抵御楚国,向北要抵御韩国、赵国,向西还有如虎狼一样狠毒的秦国,君王孤单地凭着四面受敌的土地处在他们中间,那五国也只是屯兵观望,而不敢觊觎魏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魏国有吴起担任大将。周《诗》说‘有雄壮威武的将军,公侯才能管理好城池’,吴起就是这样的将军。您如果顾念国家,只要是吴起想要的、喜欢的就给他,让他满足欲望没有其他的需求,从而壮大魏国的军队,这样做失去得很少,收获却特别大。您想让他吃粗粮蔬菜,穿粗布短衣,徒步行走来听您发号施令,吴起一定会离开。吴起离开了,天底下那些像吴起一样的人,就会退却而不进入大梁,那么您的国家就空了。臣私下里很替您担忧这件事。”武侯说:“好。”又起用了吴起。

15.(1)有时 (2)地方、区域等 (3)等待 (4)见闻少,知识浅薄[(1)“或”有两个意思,①副词,有时;②名词,有的人。这里是副词,作“遇”的状语,“有时”。(2)“域”指“地方、区域”。(3)“俟”的本义是“等待”,这里取其本义。(4)此处的“陋”同“孤陋寡闻”中的“陋”意思相同,可采用迁移法解释。]

16.B(B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既”分别解释为:已经;常与“且”“又”搭配使用,表并列。C项,“以”分别解释为:连词,表修饰,“俯身倾耳”修饰“请”这个动作;介词,凭。D项,“益”分别解释为:更加;增加。)

17.(1)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或一天天地)退步。[翻译句子时,应在抓住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字字落实。(1)句中注意“虽、卒、闻”的理解,“虽”是“虽然”的意思,“卒”是“终于”的意思,“闻”在这里有“收获”的意思。(2)句中注意“之”“日”的解释,“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日”是“每天”的意思。]

18.共同之处:都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 (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此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回答时,要先将两段的内容理解清楚,找出两段各自说明的道理,然后作比较。通过阅读文段可知:两段都是谈为学之道,要求勤勉好学,并且都要求要与人互相探讨。)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或一天天地)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不好的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路费,仍要广泛地学习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探求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可以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既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就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勤勉吗?

19.思路点拨:本篇文章是一篇命题作文,写好这篇文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阅读要求,仔细审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行者”以个人的脚步丈量世界,以旅行者的视角发现风景,以行走发现为主题,以个人化、个性化的独特视角展现旅途中的惊奇发现,在游玩中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创作。作文题目的导语解释了“行”的意思,引导我们的思路。导语中,“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知行合一”,“知易行难”,“行”被界定为相对“知”而言的“行动”。

(2)研究题意,确定文体。如果题目没有限定文体,必须细察题意并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迅速确定适合自己的体裁。结合要求可看出本作文适合于记叙、抒情与思辨,用自己的独特思维和写作视角反映心中的情感。

(3)巧选角度,亮出个性。方法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化虚为实,虚实结合;切入口要小,挖掘点要深。作文导语开篇显义,“‘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行者”,已超出作文的意义,在人生的起承转合中,跌宕的是生命的`丘壑山水。从这打通阅读与写作,倡导知行合一,启发一种写作新思路。

例文:

做一个“行者”

她的身形已经开始不停地摇晃了。我可以看见她的汗渍在透明的白衣服上愈发刺眼。小小的水珠越来越多,将干净的白衣分割成一块又一块。她的脸色是通红的,牙齿被狠狠地咬住,仿佛要做什么重大事情。阳光热情地亲吻着她。她的脸上,没有失望,没有痛苦,只有一种接近希望的感觉。风吹过她早已湿透的发梢,她依旧不停地跑着,接受阳光的洗礼。尽管,这跑道上,没有他人的身影。

耳边传来嗡嗡的吵闹声,我擦了擦自己温热的双眼。“傻妞,别跑了,已经4分钟了……”“胖妞……”嘲笑声如潮水般涌来,可她依旧在跑,没有一丝不愿,没有一丝痛苦。她有侏儒症,人非常矮,像个手足无措的小孩。

我眼中开始涌出泪水。我看着身旁翻滚的篮球,心里五味俱全,是啊,我的体育模拟考只有29分,而最大的失分就是失在了篮球上。抬头望见那矮小的身影依旧在奔跑着,我不禁呆住了。

她的双脚几乎没有力气,但她依旧在跑着,尽管那速度已经和走路没什么差别。

身旁的篮球依旧在蹦跳着,而眼前女生的形象却越来越高大……

她为何不停地跑?时间早已结束,但她却依旧没有放弃。即使她的汗珠早已浸湿了她的白衣服,即使她的眼中已有了泪光。

阳光斜射在女生的侧面,她渐渐变硬的侧面线条,深深地映在了我的心头。我拿起地上的篮球,轻轻地抚摸着,此时,女生的身影被阳光越拉越长。

“到了!”老师清脆的嗓音回荡在空旷的操场上,女生长呼一口气。汗水不停地滴落,但她却依然在微笑!

我拿起手中的篮球,轻轻地抛了出去。或许,我掌控不住它的行动,但我却可以拿起它,朝篮圈投篮。

“砰!”球进了!望着蹦跳着的篮球,我发现,原来,我可以!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创造自己的未来!

女生从我面前走过,那身影永远刻进了我的心间。当我流泪哭泣时,她坚强的背影总在告诉我: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自己的未来,不放弃,不退缩。

【点评】善于捕捉生活细节,拥有一颗善感的心灵,这是写作的基础,因为只有被生活感动,才可能去感动他人。本文生活味很浓,题材不新颖但真实,故事不精彩但感人。从他人的行动中感受“行者”的可贵且以此激励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创造自己的未来”,扣题准确。同时,本文采用双线行文,结构紧凑而巧妙,对人物的描写也非常具体细腻,是一篇内容充实、情感真实、语言朴实、行文严实的记叙文。

初三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带答案)

【初三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带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请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荷担者三夫( ) 形貌昳丽( )

望其旗靡( ) 无穷kuì____

关关jū____鸠 寤mèi____求之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3)汝心之固,固 不可彻( )

(4)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一战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何苦而不平 D.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4.下列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2分)

A.何以战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甚矣,汝之不惠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根据提示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3)《曹刿论战》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6.综合性学习。(6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留下我们很多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在开展“岁月如歌”的活动中,你将完成下面的任务:

【自我激励】坐在考场的你,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你肯定拥有过成功的荣耀,也曾遭遇过失败的沮丧。请你自选角度创作一则格言激励自己。(温馨提示:不能抄袭名人名言)(2分)

我的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窗情深】近段时间,你可能在写或想写毕业留言,现在中学生的留言五花八门。下面是从中摘抄的三则,请你认真阅读,选择一则你最欣赏的留言进行评析。(2分)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好友送我情”,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②学习上,你是我的竞争对手;生活中,你是我的良朋好友。有你一路陪伴,真好!

③愿你上一所好学校!找一个好工作!!

我选第______则,我的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恩难忘】曾经的你,总觉得老师眼里没有自己。可细细思量,初中三年来,老师给予我们的关爱太多了,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手势……请捕捉下这一美好的瞬间,用文字将它表述出来,那将成为你永恒的记忆!(100字以内)(2分)

示例:这几天,我咳嗽得厉害。今天课间,同学们都在津津有味地喝着学生奶。班主任来了,双手捧着一大杯热气腾腾的开水走到我跟前,说:“我帮你热热。”几分钟后,一杯温奶递到了我手中,喝着美味无比的牛奶,我心里暖洋洋的,望着老师,我笑了,老师也笑了。

我写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0题。(14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晋 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 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⑧邪(yé):同“耶”。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异之___________ 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9.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3分)

10.【甲】【乙】两文都主要以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1~14题。(13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有一老父衣粗衣( )

(3)能谤讥于市朝( )

(4)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

1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13.简略说说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3分)

14.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5~19题。(13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①白居易有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前不觉得怎样,现在觉得幽美难言。桃花开得很早,现在却要等到其他的花都谢了,开得倦怠了才盛开,而且是开在山中,这份热闹中带着难言的收敛和沉静。这种态度于荷、兰并无出奇,换了桃花就难得了,好比歌宴后的丽人褪去浓妆,美得淡定心惊。

②桃花本是早春的花,我记得往往是过了年不久,心思里那点节庆的气息还未凉透的时候,来到乡下做客,就看见田畈井头有桃花,风吹过一阵,落花似雨,便有些飘在水里。桃花总是这样淘气,连凋谢也要拼死热闹;或是远远的人家墙头透出一枝嫩红隔着新绿,娇艳可人;那不是我家的花,我也摘不到,可仍然那样高兴,竟说不出因由,也许中国人的骨子里有桃花般的香艳,所以见了两相亲。

③桃花是乡气的,民间寻常百姓家,田畈村头遍地皆是,但也空灵清绝,谁说借着她遁不得桃源?像失意清醒之后的唐伯虎,在苏州桃花坞隐居,将自己的住地命名为“桃花庵”,从此不思功名,不恋富贵,卖文卖画为生,闲来在桃花树下对酒吟诗,自己也觉着美得不行,遂作《桃花庵歌》。

⑤失意才子诗歌放荡,虽有不得志的牢骚之意,但这牢骚借桃花发得漂亮,叫后人只见得唐才子的风雅,遮掩了他心里的酸楚。

⑥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她静。桃花难言,往往是因为她不舍得收敛,艳得让人无所适从,无法评价。一不小心,那美变成了滥觞,俗得就好像听见一个村姑名叫桃花,你回眸一顾,却没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风景。

⑦《桃夭》难写,因它几乎将女子的美写到极致,将汉语的炼字功力发挥到极致,几乎已不可能有超越原诗的解读了。一般人如果只读过三篇《诗经》,其中必有一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把以“灼灼”状桃花之鲜,看做是思考千年也难易一字的佳构。

⑧经常在睡前读上几篇《诗经》,觉得那音韵就是人类出世时的天籁,现在的作家怎样锻炼也难以企及的恰到极处,比如《桃夭》。思想古人是何其天真灿烂,就像一个孩子看见这天地间每一片叶子都是光耀明媚的。

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许古人创作文句之初就是这样,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并不需大力咬文嚼字。所以,今人反倒要艳羡那恰到极处的好。“灼灼”二字,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深刻到难以磨灭的地步。读这诗,甚至只是读起头这一句,已叫人分辨不清,这艳得难舍难收的是桃花,还是那艳如桃花的女子。

15.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白居易的诗“幽美难言”而不说“优美难言”?请结合本段内容谈谈这样写的理由。(2分)

16.第②段中画线部分与一句写杏花的唐诗意境十分相近。请写出这句诗。(2分)

17.《诗经》曾对后世语言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如“桃之夭夭”“蒹葭苍苍”“杨柳依依”这类词语,至今读来仍朗朗上口,韵味悠长。请在你所积累的词汇中另写两个和它们结构相同的词语。(2分)

18.既然“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把以‘灼灼’状桃花之鲜,看做是思考千年也难易一字的佳构”,那么,请你结合第⑨段内容说说“灼灼”一词到底好在哪里?(3分)

19.根据第⑦段内容的提示,将下边的句子填充完整。(4分)

《桃夭》之所以脍炙人口,不仅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而且因为它_______。

三、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邹忌讽谏可贵,齐王纳谏也可贵;愚公以“叩石垦壤”的行动感动了上天;曹刿用“请见”的行动承担了国家安危的责任。而面临危机的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 ,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hè yì mǐ 匮 雎 寐

2.答案:(1)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2)偏爱 (3)通 (4)上水、逆流

3.答案:D 解析:A项,“可”是“可以”,“以”是“凭借”,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B项,句中指“国君旁边的近臣”,今义有方位词、大约、控制三种意思;C 项,句中是“愁什么”,今义表示不值得;D项,是长短不齐的意思,与今义相同。

4.答案:D 解析:A项是宾语前置,B项“战胜于朝廷”是状语后置,C项主语后置。

5.答案:(1)窈窕淑女 (2)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3)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4)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6.答案:示例:【自我激励】示例1: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这是我坚定不渝的信仰!示例2: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

【同窗情深】示例1:我欣赏第①则,因为这句话改用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富有诗意地歌颂了同学之间的情谊。示例2:我欣赏第②则,因为它句式整齐,从学习、生活两方面道出了同学间的亲密无间,结尾“有你一路相伴,真好!”真情表白,真挚、感人、温馨。

【师恩难忘】示例: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无关紧要,特别是在老师的眼里。有一天晨读迟到,站在书声琅琅的教室门外,我有点发慌,老师发现了我,目光从着急转化为惊喜:“小明,你来啦,我还准备往你家打电话呢。”慈爱的面容,暖心的话语,谁说老师不在乎我呢?从前的疑惑烟消云散。

答案:7.(1)赐福、保佑 (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为什么 (4)对……感到惊奇

8.解析:省略句在翻译的时候注意把省略部分补充上。

参考答案:(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

(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

9.解析:结合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思考。

参考答案: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0.语言 机智、聪颖

答案:11.(1)当面 (2)穿 (3)在 (4)他(代老父)

12.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

13.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

14.解析:结合两文中人物的对话来思考。

参考答案: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15.解析:首先理解“幽美”的“幽”的意思,然后结合本段内容思考答案,从文中不难寻出。

答案:因为桃花开在山中,热闹中带着难言的收敛和沉静。

16.解析:在理解了画线句子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注意题干中的“写杏花的唐诗”。

答案: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7.解析:“桃之夭夭”“蒹葭苍苍”“杨柳依依”这类词语的结构特点是:ABCC。所写词语要符合这个结构要求。

答案示例:白雪皑皑、细雨霏霏、凉风习习

18.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答案在第⑨段里,通读这段文字,然后从中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参考答案:“灼灼”一词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深刻到难以磨灭的地步。

19.解析:《桃夭》脍炙人口的原因用第⑦段 的内容来表述的话,就是“它几乎将女子的美写到极致,将汉语的炼字功力发挥到极致”,结合此内容回答本题即可。

答案:几乎将女子的美写到了极致 将汉语的炼字功力发挥到极致

20.答案:写作提示:注意题目中“行者”的含义是行动,“做一个‘行者’”就是要写你的行动,依据你对生活的思考,选择你要做哪方面的行动者,可以是为理想拼搏的“行者”,可以是维护环境的“行者”,可以是孝心的“行者”、爱心的“行者”,要联系你的生活,写出具体的行动、感受或思考、收获。

参考例文:

做一个“行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夜深人静,倚栏于高楼,黑色的苍穹被窗棂瓜分,远处珠雨如帘。

曾经葳蕤挺拔的文竹憔悴不出众了,在这繁汇的天音中左右欹斜,呻吟着,挣扎着,最终不免委于尘埃。

于是我的思绪,便如无主的蓬蒿飘飞在这蜕变的季节……

曾经的我,也是那样踌躇满志啊!带着“会当凌绝顶”的雄心,过着“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紧张生活,期冀着有朝一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金榜题名。然而现实如一堵铜 墙铁壁,让梦想可望而不可即,如影随形的是苦闷与困惑。

既 然时不我予,那么算了吧,抛弃那执著的意念,“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眼前是与非”!

不!不!不可以!

你忘记了在皓月之下为你做饭洗衣,不辞辛劳的妈妈了吗?你忘记了 曾几何时与挚友击掌为誓造福百姓的宏愿了吗?

你不该忘记!

岁月如烟,往事如诗。一个雄才绝代的奇男子踏步而来。他曾经遭遇“我失骄杨君失柳”生离死别的悲痛,然而怀揣着信心与豪情,他未曾退缩。 他可以振臂一呼,“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他可以笑对群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可以挥剑长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每个人都应是一个“行者”,用青春与汗水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今夜的凄风苦雨,今夜的惆怅迷惘,只是沿途绝妙的风景罢了。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只要曾在雪地上留下自己艰辛的脚步,心便坦然。

条条大道通罗马。作为一个“行者”,我深知我已走过了“战胜心魔”的人生驿站!我深知能将“行者”这一职业,越做越好!

[img]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现如今,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检查参考者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1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二、照样子写词语。

房前屋后

五颜六色

三、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华丽 ( ) ( ) 偶尔 ( ) ( )

辽阔 ( ) ( ) 安闲 ( ) (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汗水 一( )音符 一( )野草 一( )招呼

一( )种子 一( )风景 一( )大风 一( )绿阴

五、把下列错乱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句子写下来。

1、可爱 一张张 那 的 红扑扑 极了 脸蛋

2、灯塔 光芒 的 远处 在 几座 闪烁着

3、令人向往 一个 的 这是 多么 牧场之国 啊

六、修改病句。

1、我们和着节拍跳起了欢乐愉快的舞蹈。

2、如果不是小刚提醒我,我就不会迟到。

3、那群小羊吃草在草地上。

4、我想起了过去那件难忘的往事。

七、读句子,按要求作答。

1、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⑴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⑵ 从 、 和 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采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2、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⑴ 这句话采用了 修辞手法。

⑵ 用带点的'词造句。

八、填一填。

绿遍山原白满川, 。 (翁 卷)

竹外桃花三两枝, 。 (苏 轼)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

青箬笠,绿蓑衣, 。 (张志和)

九、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并作答。

这首诗展现了 时节 的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 、 、可爱的形象,流露出诗人对 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2

一、 看拼音,写词语。(8分)

Yōu fāng cí xiáng piāo bó qī líng

( ) ( ) ( ) ( )

Jìng yù shū lǐ zhēn cáng suǒ wèi

( ) ( ) ( ) ( )

二、 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6分)

风( )雪( )( )头( )节 ( )负( )名

丁( )立( )( )飘( )里 能( ) 善( )

三、 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语。(6分)

( )的梅花 ( )的柳枝 ( )的泪珠

( )的声音 ( )的小溪 ( )的流泉

四、选择合适的词填空,再选择两个各写一个句子(8分)

果然 仍然 居然 忽然 虽然

l.天气( )转睛,但人们( )不敢把棉被拿出去晒。

2.早晨,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刚吃过饭一会儿,( )下起了大雨。

3.刚才还晴空万里( )飘来几朵乌云,要下雷阵雨了。

4.天气预报没说下雨,现在( )下起来,真奇怪!

造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修改病句。(6分)

1、 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2、 我们要讲卫生的好习惯。

3、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鲁迅先生写的。

六、 面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不同类的词,请找出来,再换一个同类的词。(3分)

例:冬瓜 南瓜 西瓜 苦瓜

①工人 农民 青年 学生

②鲫鱼 鲤鱼 鲈鱼 鲸鱼

③国庆节 圣诞节 春节 端午节

七、 我搜集了很多乡音乡情的故事、歌曲、文章,我能写出几个。(5分)

(一) 课内阅读(12分)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枝条,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合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1、 最后一句中加点的的“它”指的是什么?(2分)

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 )句。你能模仿写一句吗?(6分)

3、 如果你能根据这段画画幅图,应画写什么?(4分)

( 二、)课外阅读(21分)

①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②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嘻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③夕阳西下,太阳把余辉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吹来,倒映在河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④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窣的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⑤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第①到第④段是按照 顺序来描写小河的。(2分)

2、第①段运用( )和(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7分)

3、第②段生动地了写白鹅 、鱼儿 ,表现午时小河喧闹的特点。(各填上一个词语就可以了。)(4分)

4、“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河 的特点。(2分)

5、第④段中写风声和狗叫声的用意是: 。(3分)

6、第⑤段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3分)

八、作文

你的家乡有什么特产或或风景秀丽的地方 ?选一样夸夸自己的家乡(10分)

你的家乡如此美丽,那好多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呢?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对故乡的喜爱之情。字数不少于400字。(35分)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六周家庭作业布置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lǎndàidàosuìmiǎntiǎnwānyánjǐnshèn

zhuàizhùqízhìjīnɡjíhōnɡkǎotānhuàn

二、在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下画上横线。(4分)

喷香(pēnpèn)脖颈(ɡěnɡjǐnɡ)整宿(sùxiǔ)拮据(jūjù)

诧异(chàzhǎi)攥着(cuànzuàn)萦绕(yínɡyín)拎水līnɡlīn)

三、辨字、辨音组词。(5分)

辨()遂()峰()钮()渠()

辩()隧()锋()扭()梁()

辫()逐()烽()纽()粱()

四、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3分)

龄牙咧嘴()广袤无银()誉写()

碧波万倾()一如即往()服待()

迫不急待()冷潮热讽()鼻剃()

五、小法官,巧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打“×”,正确的打“√”)。(2.5分)

1、《山海关》的作者是峻青写的。()

2、香港是1997年12月1日回归祖国的。()

3、《刺猬汉斯》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

4、“能温席,小黄香”和“能让梨,小孔融”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敬爱哥哥。()

5、《秋天的怀念》、《花边饺子的爱》以及《为了五美元的礼物》都是写伟大的母爱。()

六、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使语句通顺。(4分)

《六.一》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太湖边游玩。湖边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鲜花正在怒放,让我们赞叹不以。可惜的是太湖污染严重,许多脏物漂浮着湖面上。看到这些,心情很繁重,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讲卫生,不乱扔脏物,我们的健康和疾病才有保障。

七、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加班,你自己回家做饭。”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落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我终于亲眼看到这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了。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按要求填空。(12分)

1、“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自寓言故事,我还能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选自《》,是丹麦作家写的。他被称为“”。你还读过这位作家的童话作品有:、。文中第一个“幸福”是指:

;第二个“幸福”是指:

。(3.5分)

3、这,这,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2分)

4、啊!好一座!果然!那,那

,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2分)

5、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爱国诗,有于右任老先生写的,诗中写了诗人的嘱咐是;还学习了朝龚自珍写的,诗句“”写出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2.5分)

十、语言训练(5分)

1、邻居说:“你家小华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弹琴。”(2分)

邻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2、“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广告语从语言表达角度看有没有毛病?请你作简要分析。(2分)

3、品读句子,发现规律,再补写一句。(1分)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恐惧时,母爱是一块垫脚的石;黑暗时,母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母爱是一湾滋润的水;

十一、阅读(23.5分)

(一)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1分)

2.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3分)

近义词:谨慎——()慈祥——()鼓舞——()

反义词:全面——()慈祥——()精彩——()

3.这“两种声音“是指什么?你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2分)

4.选文中省略号省略了;破折号的作用是。(2分)

5.画“”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一写。(2分)

(二)献给母亲的歌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身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

(yí)、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定、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我的妈妈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1、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3分)

2、照样子写词语。(2分)

香喷喷(ABB)______ ______

谆谆教导(AABC)______ ______

3、写几个成语夸夸妈妈:(不少于3个)(1.5分)

______ ______ ______

4、短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名眼睛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概括要简洁)(4分)

(1)

(2)

(3)

这三件事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他们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

6、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1分)

十二、作文。(30分)

根据提示要求完成作文。

题目:情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同学、父子、母子、父女、母女、师生、邻里……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周测卷第六周必刷题语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周考卷六年级上册语文、周测卷第六周必刷题语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