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衡水高二同步周测卷语文,以及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二同步周测卷语文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高二语文综合测试题
语文主要测试五个方面的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综合测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综合测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蹩进biě 汤镬huò 攻讦 gān 孱头càn 向隅而泣yú
B.睥睨nì 渑池miǎn 不怿 yì 禀赋lìn 恬不知耻tián
C.罪孽niè 蟊贼máo 盗跖 tùo 汗涔涔cén 畏葸不前sī
D.吝啬sè 绣闼tà 自诩xǔ 冠冕miǎn 刚愎自用b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戕害 渊源 囊括 咀嚼鉴赏 残羹冷灸
B.新颍 脑髓 震憾 礼上往来 锲而不舍
C.厚赐 谄媚 蹂躏 苌弘化碧 偃旗息鼓
D.国萃 时弊 聒噪 勾心斗角 针贬时弊
3.下列各句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装热”迅速流行,激活了江南丝绸服装产业,使不少企业逢凶化吉,出现了少有的勃勃生机。
B.这里领导的作风急需改变,因为他们对取得的成绩宣传不遗余力,对存在的缺点却讳莫如深,不愿意深入检查反思。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D.小唐一心想观看比赛,可妻子却让他切菜。他只好一边切菜一边看电视,结果打草搂兔子,一刀下去切了自己左手的食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从古老的刀耕火种,到21世纪的现代化农副产品基地,悠长的岁月,教会了勤劳的松江人怎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B.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来歇尔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C.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D.据报道,北京将投资167亿元扩建首都机场,备受关注的首都机场新航站区建筑方案中标方案为具备世界一流机场的建筑功能和特色的B方案。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脸可讲,”林语堂先生幽默地说,“还是请贵人自动丢脸吧,以促法制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
B.大幕徐徐拉开了,琴声——这饱含情韵,畅快倾诉的心语悠扬地飞翔在剧场中,萦绕在每个人的耳畔。
C.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D.作为物候学的专门研究者,他总是认真观察:哪天桃花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
二、社科文阅读,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辨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
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6、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C.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
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
7、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
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早在春秋时代,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8、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左中右”三种人中,“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
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
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申甫传
汪 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辩。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③窭(jù):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第Ⅱ卷(共114分)
四、(共24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登单于台
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3分)
(2)颈联“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是如何紧扣题目描写景物的?(3分)
1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空缺的句子。(8分)
(1)念去去, , 。
(2)乱石穿空 , 。
(3)四十三年, , 。
(4)《 》 ,是伍尔芙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 》 ,选自雨果的《九三年》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字,完成16-21题。(23分)
(一)新总经理
田秀娟 编译
中村是一位中年男子,在一家宇宙旅行用品公司担任销售科科长。这天,他正在办公室埋头工作,桌上的电话响了:“总经理让你马上去他办公室汇报工作。”
“知道了,我马上过去。”
中村愁眉苦脸地走出办公室。向总经理汇报工作,这可不是件好差事。尤其是自从新总经理上任以来,中村已经有过多次汇报工作的痛苦经历了。可是,躲是躲不掉的啊。在走廊上,中村碰到了一脸沮丧的后勤科科长。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刚刚从总经理那儿回来。
中村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敲了敲总经理办公室的门。
“进来!”
“您好,听说您叫我……”中村恭恭敬敬地向总经理鞠了一躬。因为上次曾经被批评鞠躬时身体弯曲角度太小,所以这次中村深深地鞠了一躬。
“喂!又错了!上身应该弯曲30度,你至少弯曲了40度,重来!”总经理厉声喝道。
中村赶紧重新鞠了一躬,心中不满地想道:再怎么说,我们也不是机器啊。这可恶的总经理,从来不把我们当人看。
总经理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鞠躬。中村压住心中的不满,开始汇报工作。
“近期的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上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和去年的数字相比,本月……”
总经理突然打断中村的话,厉声说:“去年第二季度大号宇宙旅行包的销售额应该是8965367元,你刚才说的数字不对!”
中村翻看了一下手中的文件,果然是自己弄错了。他赶紧道歉:“对不起,是我搞错了。”边说边小声嘟囔了一句:“不过,您也不用发这么大火嘛。只要是人,总难免出错。”
( E* f- |1 p+ ^* K6 W8 q# u总经理毫不留情地厉声喝道:“错了就是错了。你忘了吗?42天前你刚刚犯过同样的错误。” 中村先生心中暗暗感叹道:真不愧是新总经理啊,记忆力还真是不一般!
听完中村的工作汇报,总经理说道:“虽然本月的销售计划完成得不错,但是你这个月的招待费用太高了,你解释一下!”
; c! v9 |$ N( o# L B9 ?中村答道:“为了维护和客户的良好关系,必要的人际来往是必需的。”
总经理严肃地说道:“对这方面我虽然不太了解,但是下个月一定要削减接待费用、降低成本。”中村无奈地点了点头:“那我回去继续工作了。”
5 r C B/ E A; W Y$ m总经理说:“等一下。最近我听力不太好,你帮我掏一下耳朵吧,工具都在桌上。”
+ ?5 T( w: ~" K, `/ T; ? p" I$ f中村走到总经理身边,弯下腰,拿起一把螺丝刀拆开了总经理头部的塑料头套。然后他拿起一台微型吸尘器开始清除总经理耳朵中的声音接收装置。中村一边清理,一边陷入了沉思:小的时候,总梦想着将来有一天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干,人只要轻松地给机器人下下指令就行了。那是一幅多么令人憧憬的未来景象啊。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人们美好的未来之梦完全颠倒了过来。每天人们都在机器人的指挥之下,拼命地工作。
总经理开口说道:“我大脑里的晶体管也有些灰尘,你好好打扫一下!”
中村探头往里一看,总经理的大脑内部充满了各种高精尖的小型仪器。正是因为这些仪器,所以总经理智慧过人、记忆力超强、判断力无比准确。中村突然怀念起了以前的总经理,虽然他经常唠唠叨叨、有时还爱忘事,可是他多有人情味啊。
$ X+ U, W* e2 _% `中村突然很想对眼前的新总经理搞点破坏工作,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是万万不可以的,否则他一定会受到公司的严厉处罚。因为新总经理是由全体员工一致投票通过,花费巨额资金才买来的。无论在什么时代,贵的东西总是从上往下普及的嘛!
(选自2009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
16.请说说文中的“新总经理”有何特点。(3分)
答:
17.文章第三段写中村碰到后勤科科长,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答:
18.中村去向总经理汇报工作时为何“愁眉苦脸”“小心翼翼”?(4分)
答:
19.请简要归纳本篇小说的主题思想。(4分)
答:
(二)严监生的心事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节选自《儒林外史》,有删改)
20.文中,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21.严监生临死之时,作者写众人询问两个指头的意思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六、(共7分)
2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排比句。可以调整语序,但不可改变原意。(3分)
在2009年全国万人体育舞蹈大赛现场,每个充满力量的舞姿都呼呼作响,就像匆匆变幻的光和影。
答:
23.按后面要求答题。(4分)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俗语说:“家和万事兴”。“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的重要内涵之一。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对“和”的理解,不少于50字。
答:
七、作文(60分)
24.请以“善听”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中心明确,层次清楚,结构完整,卷面整洁,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上册模拟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模拟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背诵(每题1分,共10分)
1、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2、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书愤》)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春江花月夜》)
5、 ,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
6、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梦游天姥吟留别》)
7、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旅夜书怀》)
8、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将进酒》)
9、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李凭箜篌引》)
10、秦人不暇自哀, ; , 。(《阿房宫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稽之馀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张君: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
②会稽:通“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③挹通揖,作揖,引申为观赏
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4分)
2、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共15分)
1、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简要分析。(4分)
(2)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三、四句中营造的意境。(3分)
2、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共27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西凉州的马腾与黄奎密谋除掉曹操,不料黄奎的妻弟苗泽向曹操告密,曹操设计杀了马腾父子和黄奎。马超在韩遂的帮助下,兴兵报仇。在潼关大战中,操兵大败,马超等直入曹军捉拿曹操,吓得曹操先是割须,后是弃袍而逃。
B“妨贤卖主逞奇功,积得金银总是空”,评价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张鲁谋士杨松。孔明献计让刘备派孙乾贿赂杨松,让他诬陷援助刘璋的马超,使马超投降刘备。曹操平汉中时,贾诩献计贿赂杨松,让他诬陷庞德,使庞德被迫降曹。他又怂勇张鲁出战,因收曹操贿赂,不使战败的张鲁回城,迫使张鲁归顺曹操。杨松后被曹操以卖主求荣斩于街头。
C.孔明率军到三江城,派赵云、魏延于旱路攻城,被毒箭逼退。孔明教士兵用衣襟包土,在三江城下垒土为蹬道,爬上城墙,终于杀了朵思大王,取得三江城。孟获得知后甚是慌张,其妻祝融夫人亲自上阵,活捉了张嶷、马忠。最后,马岱埋伏在山中偏僻小路,用绊马索绊倒祝融夫人,孔明用她换回马嶷、马忠二将
D.诸葛亮出兵北伐,在与司马懿无休止的拉锯战中,诸葛亮殚精竭虑,司马懿拒不出战。诸葛亮只好送巾帼和妇人缟素之服给司马懿,试图激怒司马懿。司马懿非常生气,但仍善待使者,借机套问出诸葛亮食少事烦,身体不佳的情况。
E.邓艾得阳安关,并引兵宿于城中。接连两夜听到西南上喊声大震,带兵巡哨定军山时又遇怪风,损伤无数人马,他认定是武侯显圣,次日到墓前祭拜。祭毕,狂风愁云变成清风细雨,天色转晴。是夜,他梦见武侯告诫他蜀汉气数已尽,进川后不可乱杀无辜。他听从,打着“保国安民”的旗号,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2、从下面两题中,选择一道题作答。(请用100字左右作答)(5分)
(1)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病甚沉重。先主御驾自来重视,抚其背曰:“令老将军中伤,朕之过也!”刘备为什么说是自己的过错?并简述黄忠受伤的经过。(100字左右)
(2)“今主公损了关公父子,江东祸不远矣!”说这句话的是谁?为何这么说?之后发生什么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17分)
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匡章曰①:“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②?居於陵③,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④?抑亦盗跖之所筑与⑤?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屡,妻辟 ,以易之也。”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⑥;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已频顣曰:‘恶用是鶃鶃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鶃鶃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於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注释]
①匡章:齐国人。②陈仲子:齐国人,世称陈种、田仲,又称於陵仲子。《淮南子•汜论训》说他“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③於陵:齐国地名,在今山东邹平县境。④伯夷:见《公孙丑上》第二章注。这里以伯夷代表廉洁的人。⑤盗跖: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领袖,姓展,名跖,因住在鲁国柳下,故又称柳下跖;“盗”是对他的诬称。这里以盗跖代表恶人。⑥盖:齐国地名,是陈戴的食邑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 )
②虽然,仲子恶能廉? ( )
③抑亦盗跖之所筑与? ( )
④辟兄离母,处于於陵。 ( )
(2)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辟兄离母,处于於陵。
B. 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
C. 是何伤哉
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
D. 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
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
(3)对下列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居於陵”这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陈仲子”和介词“于”。
B.“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这是个假设句,“则”放在表结果的分句中,译为“那么”。
C.“仲子,齐之世家也”这是个判断句,也作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句。
D.“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於陵则居之”是个假设句,“以”相当于“而”表假设。
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7分)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注]①彻:通“撤”。②不请所与:朱熹《集注》云:“曾元不请所与,虽有言无,其意将以复进于亲,不欲其与人也。”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说:“事奉谁最重要?事奉父母双亲最重要。守护谁最重要?守护自己最重要。”守护自己的意思是守护自身的操守,不失去自己的节操
B.“必请所与”指的是曾子奉养曾皙,每餐的酒肉将要撤去时必定请示要把剩下的酒肉给谁。
C.本章孟子通过对比来阐述侍奉父母的两种做法
D.孟子对失节而能事奉父母的人并不是鄙弃,只是说没听说过而已。在孟子看来,“事亲“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所以“孝”比“守身”更重要。
(2)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孟子对“事亲”的理解。(4分)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刘梦溪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有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认为,虽然现在中国很多人不喜欢读书了,但是文本阅读还是不可缺少的。
B.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对于今天这个充满浮躁气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C.作者认为我们读书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也应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甚至还可涉猎外国文本经典。
D.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是一种时尚。
E.读书的过程就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2.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认为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4分)
答:
3.文中“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态度,“文化主体”“文化精神”各指的是什么?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经典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体会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答:
四、语言文字应用(5分)
1、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2分)
【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种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种看法: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种看法:
2、《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你还记得其中的人物吗?请你根据下面的谜语,指出他们所指的对象是谁。(3分)
如:踏雪寻梅 探春
(1)赤兔殉主
(2)孔雀收屏
(3)花香扑鼻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人言可畏”,有人说“人言可信”,有人说“人言可敬”。说可畏的难免步步警戒,对人言提心吊胆;说可信的不乏赤子情怀,请求一个一诺千金;说可敬的常常以言为敬,用人言砥砺人生
对人言,你是怎么看待的?请以“人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为议论文(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末模拟题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背诵(每题1分,共10分)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长使英雄泪满襟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6、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9、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0、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1)(4分)假如他的心中坦然舒适,不因为外物的影响而伤害感情,那到什么地方去没有快乐呢?
使:假如(1分) 如《阿房宫赋》中的“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如《六国论》中的“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其中:他的心中(1分) 考察古今异义
以:因为(1分)如《六国论》中的“不赂者以赂者丧”
适:到(1分) 如《逍遥游》中的“适百里者,宿舂粮”
(2)(5分)即使他们用蓬草编门,用瓦瓮做窗,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能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濯,(能够)观赏西山的白云,(能够)穷尽耳目见到美景使自己安闲快乐呢!
蓬户瓮牖:用蓬草编门,用瓦瓮做窗(1分)如《过秦论》中的“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瓮牖绳枢: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
濯长江之清流: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濯 状语后置(1分)
濯:洗濯(1分)如《离娄上》第八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胜:美景(1分) 大意一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共15分)
1、(1)(4分)凉(1分)诗人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1分),既写天凉(1分),又写心境的凄凉(1分)
考察“品味诗歌的语言”这一内容,如《一剪梅》中的“独上兰舟”中的“独”既指独自一人登上兰舟,又指内心的孤独
(2)(3分)诗人描写了床上之月、天上之月,梧桐、凉床(1分),渲染了凄凉的氛围(1分),表达诗人的孤寂的情怀。(1分)
考察“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这一内容,如《登岳阳楼》课后练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2、(1)(4分)第一首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2分)。
考察“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这一内容
(2)(4分)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考察“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一内容,如〈〈越中览古〉〉中的今昔对比
二、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共27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5分)(A E)
A.错,应是先弃袍后割须。详见每周小测(九)选择题1、B和简述题2
B.详见每周小测(十)简述题第3题,第7题。
C.详见每周小测(十三)选择题E
D.详见每周小测(十五)选择题D。
E.邓艾改为钟会,损伤无数人马错,应是“但见阴云中人马杀来,比及迫身,却不伤人,只是一阵旋风而已”。详见每周小测(十七)简述题2
2、(5分)(二选一)
(1)刘备见关兴、张苞屡立大功,说以前的将领老迈无用。(2分)黄忠听后不服老,前去杀敌。他斩了史迹又打败潘璋。关兴、张苞劝其回营,他不听(1分)。次日,与潘璋大战,不要他人助战。潘璋假意败走,黄忠追赶,中了埋伏,被马忠射中肩窝,被救回营后去世。(2分)
详见每周小测(十二)简述题4
(2)张昭(1分)。刘备必定奋力为关羽报仇,东吴危险(1分)。张昭让孙权把关公首级送给曹操,让刘备以为是曹操指使而发兵曹操(1分)可是曹操在司马懿的提醒下,破识东吴嫁祸的阴谋,(1分)于是刻香木作为身躯配关公的首级,用王侯礼仪厚葬,亲自拜祭,赠荆王。(1分) 详见每周小测(十一)选择题2、E
(二)文化经典阅读(17分)
1、(1)(4分)
①确实、的确 如《六国论》中的“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怎么,哪里 每周小测九
③或者 如〈〈伶官传序〉〉中的“抑本其成败之迹”
④辟通避,避开 每周小测(十四)
(2)(3分)(D )
A “于”介词,引出处所,译为“在” 详见每周小测(十二)
B “为”动词,译为“是” 详见每周小测(十四)
C “是”代词,译为“这” 如《六国论》中的“是又在六国下矣”
D 第一句“乎”为语气助词,译为“吗”; 第一句“乎”为介词,相当于“于”, 引出处所,译为“在” 详见每周小测(十七)
(3)(3分)(D) 以: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这是个表因果的句子,详见每周小测(九) C: “也”的用法详见每周小测十一
2、(1)(3分)D 孟子对失节而事父母是鄙弃的,“守身”才是根本
(2)(4分)孟子认为侍奉父母最重要。做子女的失去自己的节操,这会使父母颜面扫地,并不是真正的孝顺(1分)。做子女的应该正道直行,守身为大,爱护自己,让父母放心,这才是真正的“事亲”(1分)。侍奉父母不仅是对父母口体的奉养(1分),而且要对父母心意的奉养,尊敬父母(1分)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1、(5分)DE【D原文第四段末句是说“应该”成为一种时尚,并非实然判断。E第六段“读书”应为“阅读经典文本”,“读书”的范围比“阅读经典文本”大】
2、(4分)【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它是转移现在浮躁的社会风气的需要,(1分)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1分)改变个人气质、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1分)提高文化素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1分)(每点1分】
11(5分)【文化主体指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文化精神指的是民族文化传统。(2分)如阅读《西游记》时,我们应传承和发扬孙悟空不畏强权、不怕苦难、勇于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应摒弃小说中的封建迷信等糟粕思想。(3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5分)
1、(1)(1分)如果是不动脑筋地读,读的遍数再多,终究还是浮在表面;而对那些浅显的文章,又何须读上百遍?
(2)(1分)谁知这一别对方都干了些什么,有时时间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纵使能改变,又焉知一定是向好的方向?
2、(3分)(1)马忠 (2)关羽 (3)袭人
[img]2022衡水金卷先享题语文长什么样
卷子样例图在这个网站里面有,。
想要了解详情的话可以点进链接,放大图片观看卷子卷子上面有qq交流群
成功进群之后有共享资料还有优惠福利等惊喜
衡水金卷主要的类型有:一轮复习单元卷,周测卷,摸底卷,月考卷(高三一调,高三二调等),分科综合卷,调研卷(202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信息卷,二轮复习专题卷,压轴卷等
衡水高二同步周测卷语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二同步周测卷语文答案、衡水高二同步周测卷语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