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百师联盟化学广东卷,以及百师联盟2021年广东省中考模拟冲刺卷化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练习三(全国II卷)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
- 2、2022011920百师联盟高三广东卷分数线
- 3、需要一些广东化学竞赛的试卷资料 最好是简单分析下题型给小弟 谢谢
- 4、百师联盟卷子质量高吗
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练习三(全国II卷)理综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考资源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考资源合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img]2022011920百师联盟高三广东卷分数线
百师联盟教育成立于2006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教育领域,始终秉持着“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信念。伴随着公司稳步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百师联盟陆续在山东、河南、安徽、四川、贵州、湖南、广东等多个地区成立多个分公司。现公司旗下业务发展已覆盖教育培训、试卷研发、资源网站等诸多领域。
权威级专业教育教学类培训:
全国各省高、中考研讨会:让一线教师第一时间了解中、高考信息及最前沿的备考复习方法。
小、初、高观摩课:通过学习有效观摩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教材培训及一线教师思政课培训:准确掌握新教材的运用,快速增强教学进度及质量,“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及教学规律。
中小学骨干教师、班主任培训:增加骨干教师综合水平,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创新改进基层管理。
5教育局、教研、校领导、中层管理干部班培训:阐述新时代学校管理者应具备的素养,教研专家将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尖子生、强基生培训:针对性设计课程体系,快速构建知识点、模拟训练、测评讲解。正确引导尖子有效复习突破瓶颈,高效提升考生应对校测考试能力。助力优秀生考上清华、北大C9等重点高校。
定制化培训:通过深度了解各地教研单位、中小学校需求,给受训单位提供量体裁衣、量身定制学习内容,为教学质量带来更具针对性的帮助。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
自主研发100%原创试卷系列:
高三联考卷:每月联考使得各校间相互对比查找问题,找出各学校学科差距,让复习更有针对性,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冲刺卷、押题卷:仿真模拟高考!系统梳理核心考点,专家预测高考方向,渗透高考最新动向,总结历年高考题型,对学生起到临场模拟,考前冲刺,高效提分!
高三周测卷、专题卷:针对新、老高考,优选最新模拟好题,题型丰富,题量适中,高效训练夯基础。
高一高二单元检测卷、周测卷、月考卷:夯实基础,知识点覆盖面广,精心摘选名校优秀题目,高水平编制原创题目。为高三打下良好基础。各学科活页装订,单独包装。
教师学生必备资源库百师云资源网:
百师云资源网是由百师联盟2021年全新推出的线上资源门户网站。
网站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传播有价值的教育理念;传递有效果的学习方法;鼓励有创意的教学精品。
海量教育资源,实时更新,不限量下载!搜索“百师云”小程序
覆盖初高中学段全国多学科多个教材版本;面向全国中小学一线教师和学生,提供高考、中考、小升初考试以及相关备课、迎考的教育资源。是教师、学生必备的线上优质资源库!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5
百师联盟教育“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公众号【百师联盟教育教育中心】实时为全体师生、家长服务。敬请关注
微博【百师联盟官方微博】
头条【百师联盟】
小红书、快手、一点号、知乎等等
需要一些广东化学竞赛的试卷资料 最好是简单分析下题型给小弟 谢谢
广东省化学会主办
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
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题(6分)选取表1中的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A~H)填人相应标题(①一⑧)后的括号中(单选),并按要求填空。
表1 字母所代表的物质
A B C D E F G H
NO2+ NO N2O3 N2H4 NH3 N2O4 H2N2O2 NH2OH
①( )不是平面分子,其衍生物用作高能燃料。
②( )存在两种异构体,其中一种异构体的结构为 。
③( )具有线型结构,Lewis结构式中每个键的键级为2.0。
④( )是无色的,平面分子,它的一种等电子体是 。
⑤( )既有酸性,又有碱性,可作制冷剂。
⑥( )既有酸性,又有碱性;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主要做 剂。
⑦( )是顺磁性分子。
⑧( )水溶液会分解生成N20,反应式为 。
第二题(6分)图1是元素的△fGm /F一Z图,它是以元素的不同氧化态Z与对应物种的△fGm /F在热力学标准态pH =0或pH == 14的对画图。图中任何两种物种联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相应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ψA 或ψB ,A、 B分别表示pH=0(实线)和pH=14(虚线)。
上图中各物种的△fGm /F的数值如表2所示。
表2 各物质的△fGm /F
A X- X2 HXO HXO2 XO3- XO4-
F -3.06 0 / / / /
Cl -1.36 0 1.61 4.91 7.32 9.79
Br -1.06 0 1.60 / 7.60 11.12
I -0.54 0 1.45 / 5.97 9.27
B X- X2 XO- XO2- XO3- XO4-
F -3.06 0 / / / /
Cl -1.36 0 0.40 1.72 2.38 3.18
Br -1.06 0 0.45 / 2.61 4.47
I -0.54 0 0.45 / 1.01 2.41
⒈用上表提供的数据计算:ψA (IO3-/I-) ψB (IO3-/I-) ψA (ClO4-/HClO2)
⒉由上述信息回答:对同一氧化态的卤素,其含氧酸的氧化能力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其含氧酸盐的氧化性。
⒊溴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每吨海水约含0.14 kg溴。Br2的沸点为58.78℃;溴在水中的溶解度3.58 g/100 g H20(20℃)。利用本题的信息说明如何从海水中提取Br2,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方框图表达流程。
第三题(6分)过氧乙酸是一种广谱消毒剂,可用过氧化氢与乙酸反应制取,调节乙酸和过氧化氢的浓度可得到不同浓度的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如下:
准确称取0.5027 g过氧乙酸试样,置于预先盛有40 mLH20、5 mol 3 mol/L
H2SO4溶液和2~3滴1 mol/L MnSO4溶液并已冷却至5℃的碘量瓶中,摇匀,用0.02366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粉色(30 s不退色),消耗了12.49 mL;随即加人10 mL 20%KI溶液和2~3滴(NH4)2 MoO4溶液(起催化作用并减轻溶液的颜色),轻轻摇匀,加塞,在暗处放置5 min ~10 min,用0.1018 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接近终点时加人3 mL 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保持30s不重新显色,为终点,消耗了Na2S2O3 23.61 mL。
⒈写出与测定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⒉计算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要求3位有效数字;过氧乙酸的摩尔质量为76 .05 g/mol)。
⒊本法的KMnO4滴定不同于常规方法,为什么?
⒋简述为什么此法实验结果只能达到3位有效数字。
⒌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受热分解。写出热分解反应方程式。
第四题(8分)日本的白川英树等于1977年首先合成出带有金属光泽的聚乙炔薄膜,发现它具有导电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研究者为此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⒈写出聚乙炔分子的顺式和反式两种构型。
⒉.若把聚乙炔分子看成一维晶体,指出该晶体的结构基元。
⒊假设有一种聚乙炔由9个乙炔分子聚合而成,聚乙炔分子中碳一碳平均键长为140 pm。若将上述线型聚乙炔分子头尾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环轮烯分子,请画出该分子的结构。π电子在环上运动的能量可由公式 给出,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6.626 × 10-34J•s),me是电子质量(9.109 × 10-31kg),l是大环周边的长度,量子数n=0,士1,士2,…计算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需要吸收的光的波长。
第五题(6分)氢是重要而洁净的能源。要利用氢气作能源,必须解决好安全有效地储存氢气问题。化学家研究出利用合金储存氢气,LaNi5是一种储氢材料。LaNi5的晶体结构已经测定,属六方晶系,晶胞参数a=511 pm,c=397 pm,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
⒈从LaNi5晶体结构图中勾画出一个LaNi5晶胞。
⒉每个晶胞中含有多少个La原子和Ni原子?
⒊LaNi5晶胞中含有3个八面体空隙和6个四面体空隙,若每个空隙填人1个H原子,计算该储氢材料吸氢后氢的密度,该密度是标准状态下氢气密度(8.987× 10-5 g•m-3)的多少倍?(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光速c为2.998×108 m•s-1;忽略吸氢前后晶胞的体积变化)。
第六题(7分)地球表面约70%以上是海洋,全球约95%的生物物种在海洋中,由此可见海洋拥有极其丰富的天然资源,是有待开发的天然宝库。
从某种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得到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化合物A,用质谱法和元素分析法测得A的化学式为C15H28O4。在苯溶液中,A可与等物质的量的Pb(OAc)4反应,生成物经酸水解得乙醛酸和另一化合物B。B遇热失去一分子水得化合物C。将C与KMnO4溶液共热得草酸和十一酸。
⒈请写出化合物A、B和C的结构式。
⒉A可能存在多少种光学异构体?
⒊已测得化合物B为S一构型,请写出化合物A最稳定的构象式。
⒋写出A的3-羟基与D-甘露糖形成的α-单糖苷的构象式。D-甘露糖的结构式如下:
第七题(9分)
⒈写出下列反应式中A~D的结构式:
提示:药物合成中常见如下反应:
⒉写出下列反应式中E~I的结构式:
第八题(12分)车载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工艺有两种:(1)水蒸气变换(重整)法;(2)空气氧化法。两种工艺都得到副产品CO。
⒈分别写出这两种工艺的化学方程式,通过计算,说明这两种工艺的优缺点。
有关资料(298 .15K)列于表3。
表3 物质的热力学数据
物质 ΔfHm /kJ•mol-1 Sm /J•K-1•mol-1
CH3OH(g) -200.66 239.81
CO2(g) -393.51 213.64
CO(g) -110.52 197.91
H2O(g) -241.82 188.83
H2 (g) 0 130.59
⒉上述两种工艺产生的少量CO会吸附在燃料电池的Pt或其他贵金属催化剂表面,阻碍H2的吸附和电氧化,引起燃料电池放电性能急剧下降,为此,开发了除去CO的方法。现有一组实验结果(500K)如表4。
表中PCO、PO2 分别为CO和O2的分压;rco为以每秒每个催化剂Ru活性位上所消耗的CO分子数表示的CO的氧化速率。
⑴求催化剂Ru上CO氧化反应分别对CO和O2的反应级数(取整数),写出速率方程。
⑵固体Ru表面具有吸附气体分子的能力,但是气体分子只有碰到空活性位才可能发生吸附作用。当已吸附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足以克服固体引力场的势垒时,才能脱附,重新回到气相。假设CO和O2的吸附与脱附互不影响,并且表面是均匀的,以θ表示气体分子覆盖活性位的百分数(覆盖度),则气体的吸附速率与气体的压力成正比,也与固体表面的空活性位数成正比。
研究提出CO在Ru上的氧化反应的一种机理如下:
其中kco,ads、 kco,des分别为CO在Ru的活性位上的吸附速率常数和脱附速率常数,ko2,ads为O2在Ru的活性位上的吸附速率常数。M表示Ru催化剂表面上的活性位。CO在Ru表面活性位上的吸附比O2的吸附强得多。
试根据上述反应机理推导CO在催化剂Ru表面上氧化反应的速率方程(不考虑O2的脱附;也不考虑产物CO2的吸附),并与实验结果比较。
⒊有关物质的热力学函数(298.15 K)如表5。
表5 物质的热力学数据
物质 ΔfHm /kJ•mol-1 Sm /J•K-1•mol-1
H2 (g) 0 130.59
O2(g) 0 205.03
H2O (g) -241.82 188.83
H2O (l) -285.84 69.94
在373.15K,100kPa下,水的蒸发焓Δvap Hm =40.64kJ•mol-1,在298.15~373.15K间水的等压热容为75.6 J•K-1•mol-1。
⑴将上述工艺得到的富氢气体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燃料。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能做的最大电功相对于燃料反应焓变的效率。在298.15K,100 kPa下,当1 molH2燃烧分别生成H2O(l) 和 H2O(g)时,计算燃料电池工作的理论效率,并分析两者存在差别的原因。
⑵若燃料电池在473.15 K、100 kPa下工作,其理论效率又为多少(可忽略焓变和嫡变随温度的变化)?
⑶说明⑴和⑵中的同一反应有不同理论效率的原因。
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题(6分)每空0.5分
第二题(6分)
⒉大于 (0.5分)
⒊化学方程式:
⑴将氯气通人浓缩的酸性的海水中,Cl2+2Br-=2Cl-+Br2 (1分)
⑵压缩空气将溴吹出,碱性溶液吸收:
3Br2+3CO32-=BrO3-+5Br-+3CO2 或3Br2+6OH-= BrO3-+5Br-+3H2O (1分)
⑶浓缩 ⑷酸化 BrO3-+5Br-+6H+=3Br2↑++3H2O (1分)
⑸冷凝:Br2(g)→Br2(l) 流程框图:
(1分)
第三题(6分)
⒈化学方程式:2KMnO4+3H2SO4+5H2O2=2MnSO4+K2SO4+5O2+8H2O
2KI+2H2SO4+CH3COOOH=2KHSO4+ CH3COOH+H2O+I2
I2+2Na2S2O3=2NaI+Na2S4O6 (各0.5分)
⒉计算过程:
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0.182
⒊为避免过氧乙酸与高锰酸钾反应。或:为避免过氧乙酸分解产生过氧化氢继续与高锰酸钾反应。 (1分)
4.可推测:过氧乙酸在水溶液中会分解,因而该测定方法本身不可能达到4位有效数字的准确度。 (1分)
⒌CH3COOOH CH3COOH+ O2↑ (1分)
第四题(8分)
3分(数对电子数0.5分,正确判断跃迁能级1分,计算结果正确1.5分)
第五题(6分)
⒈晶胞结构见图4。(2分)
⒉晶胞中含有 1 个La原子
和 5 个Ni原子 (共1分)
⒊计算过程:
六方晶胞体积:
V=a2csin120°=(5.11×10-8)2×3.97×10-8×31/2/2=89.7×10-24cm3 (1分)
氢气密度
2分)
是氢气密度的1.87×103倍。
第六题(7分)
每个1分
⒉存在23=8个光学异构体(1分)
⒊最稳定的构象式:(1分)
以椅式表示,3个取代基均应处于平伏键(e键),其中2位烃基为S-构型,3位烃基为R-构型。
4.
第七题(9分)
⒈A~D每个结构式各占1分,共4分。
⒉(共5分)
E~I每个结构式各占1分,共5分,I格氏试剂和加热各占0.5分
第八题(12分)评判分36分
⒈化学方程式:
甲醇水蒸气变换(重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H3OH(g)+H2O(g)=CO2(g)+3H2(g) ⑴ (1分)
甲醇部分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H3OH(g)+ O 2 (g)=CO2(g)+2H2(g) ⑵ (1分)
以上两种工艺都有如下副反应:
CO2(g)+H2(g)= CO(g)+H2O(g) ⑶ (1分)
反应⑴、⑵的热效应分别为:
ΔfHm ⑴=(-393.51+200.66+241.82)kJ•mol-1=48.97 kJ•mol-1 (1分)
ΔfHm ⑵=(-393.51+200.66)kJ•mol-1=-192.85 kJ•mol-1 (1分)
上述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反应⑴吸热,需要提供一个热源,这是其缺点;反应⑴的H2收率高,这是其优点。反应⑵放热,可以自行维持,此为优点;反应⑵的氏收率较低,且会被空气(一般是通人空气进行氧化重整)中的N2所稀释,因而产品中的H2浓度较低,此为其缺点。(2分)
⒉⑴CO的氧化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⑷(1分)
将式⑷两边取对数,有
将题给资料分别作 图,得两条直线,其斜率分别为:
α≈-1(1分)β≈1(1分)
另解:pco保持为定值时,将两组实验资料( rco、pO2)代人式⑷,可求得一个β值,将不同组合的两组实验资料代人式⑷,即可求得几个β值,取其平均值,得β≈1(若只计算1个β值,扣0.5分)
同理,在保持pO2为定值时,将两组实验资料(rco, pco)代人式⑷,可求得一个α值,将不同组合的两组实验资料代人式⑷,即可求得几个α值,取其平均值,得α≈-1(若只计算1个α值,扣0 .5分)
因此该反应对CO为负一级反应,对O2为正一级反应,速率方程为: (1分)
⑵在催化剂表面,各物质的吸附或脱附速率为:
式中θv, θco分别为催化剂表面的空位分数、催化剂表面被CO分子占有的分数。表面物种O-M达平衡、OC-M达吸附平衡时,有:
⑻(2分) ⑼(1分)
于是,有 ⑽,
k为CO在催化剂Ru活性位的氧化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
由于CO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很强烈,即有θco≈1,在此近似下,由式⑽得到: ⑾ (1分)
上述导出的速率方程与实验结果一致。
另解:CO和O2吸附于催化剂Ru的活性位上,吸附的CO与吸附的O2之间的表面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则可推出下式:
(4分)
上式中的k、kco、ko2是包含kco,ads、ko2,ads、kco,des等参数的常数。
根据题意,在Ru的表面上,CO的吸附比O2的吸附强得多,则有
ko2Po2≈0 (1分),kcoPco1(1分)
于是上式可简化为式⑾,即:rco=kPo2/Pco
按上述推导,同样给分。
⒊ ⑴H2(g)+ O2(g)→H2O(l) ⑴
298.15 K时上述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为:
ΔrHm ⑴= -285.84 kJ•mol-1 (1分)
ΔrSm ⑴=(69.94-130.59-205.03/2)J•K-1•mol-1=-163.17 J•K-1•mol-1(1分)
ΔrGm ⑴=ΔrHm ⑴-TΔrSm ⑴
=(-285.84+298.15×163.17×10-3)kJ•mol-1=-237.19 kJ•mol-1(1分)
燃料电池反应⑴的理论效率为: (1分)
H2(g)+ O2(g)→H2O(g) ⑵
反应⑵的热力学函数变化为: (1分)
燃料电池反应⑵的理论效率为: (1分)
两个反应的ΔrGm ⑴与ΔrGm ⑵相差不大,即它们能输出的最大电能相近;然而,这两个反应的热函变化ΔrHm ⑴与ΔrHm ⑵相差大,有:
ΔΔH=ΔrHm ⑵-ΔrHm ⑴=44.01 kJ•mol-1
上述热函变化差ΔΔH恰好近似为图5流程的热函变化:
上述结果表明,由于两个燃烧反应的产物不同,所释放的热能(热函变化)也不同,尽管其能输出的最大电能相近,但其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仍然相差较大。(2分)
⑵在473.15 K下,对于反应⑵,有:
ΔrHm ⑵= -241.82 kJ•mol-1 (1分)
ΔrSm ⑵= -44.28J•K-1•mol-1 (1分)
ΔrGm ⑵=ΔrHm ⑵-TΔrSm ⑵=-220.88 kJ•mol-1(1分)
∴η⑵=ΔrGm ⑵/ΔrHm ⑵=91.3%(1分)
⑶比较⑴和⑵的计算结果,说明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随其工作温度而变化的,随着温度降低,其理论效率升高。反应的ΔrGm 随温度而变化,ΔrGm 随温度的变化主要是由TΔrSm 引起的。(2分)
百师联盟卷子质量高吗
高。百师联盟卷子质量高,2022届师生同课分析高考命题信息暨答题技巧交流研讨会,会议邀请教育部考试评价中心、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等多所高考名校一线高考研究专家与会交流,解读高考命题,从多角度分析高考试题特点。综合科目将邀请权威教育专家交流:“高效冲刺复习及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
关于百师联盟化学广东卷和百师联盟2021年广东省中考模拟冲刺卷化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