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周测卷(解剖学基础周测月考综合卷pdf)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解剖周测卷,以及解剖学基础周测月考综合卷pdf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药学 人体解剖学

1.A 2.D 3.C 4.A 5.B 6.D 7.A 8.B 9.D 10. B

一、选择题

1.膜内电位比静息电位负值减小,向0方向的变化称为【 】A. 去极化 B. 反极化C.复极化 D. 超极化

2.若某人的血清中含抗A与抗B两种凝集素,其血型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3.膝关节是由以下结构组成的复关节【 】 A 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腓骨上端 B 股骨下端、腓骨上端、髌骨 C 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 D 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腓骨上端

4. 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为 【 】A、聚合  B、辐散  C、环状  D、链锁状

5.如果视性语言中枢受损, 则会产生 【】 A 失写症 B 失读症 C 感觉性失语症 D 运动性失语症

6.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贫血主要由于 【】 A、缺乏铁质B、维生素B12缺乏 C、缺乏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7. 高等哺乳动物的主要突触类型为 【 】A 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轴突—轴突型B 轴突—树突型、树突—树突型、轴突—轴突型C 轴突—树突型、树突—胞体型、轴突—轴突型D 轴突—树突型、胞体—胞体型、轴突—轴突型

8.手掌面桡侧3个半手指及手掌桡侧半皮肤是受哪个神经支配的【 】A 尺神经 B 正中神经 C 桡神经 D 腋神经

9.关于视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视野范围B、正常人眼的视野是颞侧大于鼻侧C、白色视野最大,黄色次之D、红色视野最小

10.大脑皮层紧张活动状态时主要脑电活动表现是 【 】A、出现α波 B、出现β波 C、出现θ波 D、出现δ

二、填空题 (每空0.5分,共20分)1.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2.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3. 调节随意运动4.肌小节5.哈弗氏管 哈弗氏骨板6.尾状核、豆状核、丘脑7.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消耗能量、需载体8.肌钙蛋白 原肌凝蛋白9.5~8颈神经前支 10.横径大于矢状径11.三叉神经节12.胆碱能纤维13.去极化14.蜗底15.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16.皮层下感觉中继站17.睫状肌 巩膜静脉窦18.浮克曼氏管19.左右肋弓20.单向传递、中枢延搁、总和作用、后放、易疲劳性21.硬膜、蛛网膜、软膜22.凝血酶源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1.咽鼓管的作用是 。

2.神经元按突起数目分为三种,分别是 、 、和 。

3.新小脑的功能是: 。

4.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

5. 与 组成哈弗氏系统。

6.内囊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之间。

7.主动转运的主要特点是 。

8.细肌丝的 和 称为调节蛋白。

9.臂丛由第 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

10. 人类胸廓的特点是: 。

11.头面部痛温觉、触觉传导路的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

12.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

1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PSP)是突触后膜_______的局部电位变化。

14.行波学说认为:声波频率越高,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 。

15.继单个阈上条件刺激引起一次兴奋后,组织的兴奋性依次经历四个时期的变化,分别是: 、 、 、 。

16.丘脑的功能可概括为 。

17.房水是由___________分泌的,由眼后房进入前房再进入 。

18.连接外环骨板和骨外膜的结构是 。

19.第8~10对肋骨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________。

20.反射中枢内兴奋传布的特征是: 、 、 、 、 。

21.脑和脊髓的外面包有三层膜,分别为 、 、 。

22.血液凝固的过程大体可分为 、 、 。

三、判断

1.Х 2. Ѵ 3. Х 4. Х 5. Х6. Ѵ 7. Ѵ 8. Х 9. Х 10. Х

1.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具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的作用。

2.胫神经属于骶丛的分支。

3.丘脑前核群与网状结构关系密切,具有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兴奋状态的功能。

4.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时相生长素分泌增加,可促进生长发育,恢复体力。

5.透明软骨一般分布于喉、耳廓、会厌等处。

6.刺激超过一定时间限度时,时间因素不再影响强度阈值。

7.嗜中性粒细胞的运动性最强。

8. 第七对脑神经属于纯运动性神经。

9.黄斑位于视神经乳头的鼻侧,其中的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10.足骨中位于距骨和3块楔骨之间的骨称为骰骨。

四、解释下列名词(共13分)

1.拮抗肌、协同肌:一个运动轴的相对两侧有两组作用相反的肌,称拮抗肌。在运动轴的一侧,作用相同的肌,称协同肌。

2.神经核和神经节:功能相近的神经元,其细胞体常聚集在一起,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称神经核。位于周围的称神经节。

3.突触后抑制:是由于突触后膜产生了IPSP所造成的,是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引起的。

4.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5.暗适应与明适应 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任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提高视觉敏感度,恢复视觉,称暗适应。反之,从暗处突然来到明处,最初感到亮光耀眼不能视物,稍待片刻,恢复正常视觉,称明适应。

五、实验

1. 如何制作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阈强度的含义是什么?

实验 制作步骤:1毁脑和脊髓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 3剥皮 4分离两腿 5分离坐骨神经 6 分离腓肠肌7游离标本 8 检查并稳定标本

2. 兴奋性阈刺激的含义:刚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六、问答(共42分)

1. 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和听觉的产生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振动---前庭阶外淋巴-- 前庭膜—蜗管内淋巴—基底膜—鼓阶外淋巴—圆窗膜—毛细胞兴奋听觉的产生过程: 毛细胞兴奋并转变为听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质听中枢,产生听觉。

2.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传递特征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钙进入神经膜——Ach释放——R-Ach的 形成—终板电位产生—肌膜锋电位—肌肉收缩特征: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疲劳性

3.简述脑脊液的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下腔——蛛网膜颗粒——硬脑膜静脉窦——颈内静脉

4.试述如何在一堆散乱的椎骨中分辨出颈椎(特别说明寰椎、枢椎、隆椎)、胸椎和腰椎?

颈椎:椎体小,横突上有孔。寰椎无椎体。枢椎有向上的齿突。隆椎棘突最长。胸椎:棘突斜向后下,互相掩盖,呈覆瓦状。横突及椎体两侧均有与肋骨相连的关节面。腰椎:椎体粗大,椎孔大,棘突垂直板状。

5.某患者的血型为AB型,Rh阴性,给他输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5分) 每一次输血时,都一定要进行交叉配血。因为,其红细胞膜上含A、B两种凝集原,在输血时注意不能使供学血者的血细胞发生凝集反应。所以他可以接受A 、AB、 B、 O型血提供的血液。但因其是Rh血型,如果接受了Rh阳性供血者的血,将会产生抗Rh因子,以后再接受Rh阳性供血者的血就会发生凝血反应。

6.一盲人走在街上, 脚底一滑摔倒了,他弯下腰去一摸,原来是一块香蕉皮,他拣起并扔进垃圾箱。请写出此过程所包含的神经传导路。

(7分)粗略触觉传导路;b. 运动传导路;c. 精细触觉传导路。

7.说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5分)交感神经 副交感

a.低级中枢位置不同:第一胸神经节至第三腰神经节脑干 2~4骶段 

b.神经节 椎旁节 和椎前节 器官旁节和壁内节

c.节前、节后纤维 节前短,节后长 节前长,节后短

d.作用范围 广 局限

人体解剖生理学(B卷)② 1.C 2.D 3.D 4.B 5.B 6.A 7.B 8.B 9.D 10.A

1.以下哪条神经属于混合神经【】 A、位听神经 B、滑车神经 C、舌咽神经 D、 副神经2. 以下哪项不属于上皮组织的特点【】 A、细胞排列紧密 B、有极性 C、含丰富的神经末梢 D、富含血管3.下列哪种因素可以延缓血液凝固 【】 A、维生素K B、粗糙面 C、适当加温 D、柠檬酸钠4.关于脊柱正确的是 【】 A、正常时不弯曲 B、颈曲凸向前 C、胸曲凸向前 D、骶曲凸向前5.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 【】 A、下丘脑 B、中脑 C、延髓 D、脑桥 6.以下哪项不属于大脑皮质第一运动区的特征 【 】A、多为对侧投射  B、机能定位精细 C、代表区大小与运动精细度和复杂度有关 D、刺激相应代表区的某一点,只引起个别肌肉收缩或某块肌肉的一部分收缩。7.神经细胞锋电位的上升相是由于以下哪种离子的流动造成的 【 】A、K+外流 B、 Na+内流 C、 Na+外流 D、 K+内流8.皮支支配手掌面桡侧3个半手指及手掌桡侧半皮肤,肌支支配前臂大部分屈肌、旋前肌和大鱼际肌的神经是 【】 A、腋神经 B、正中神经 C、桡神经 D、尺神经9.中脑水管连通 【】 A、 侧脑室和第三脑室 B、 第四脑室和脊髓中央管C、 第四脑室和蛛网膜下隙 D、 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10.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的神经元属于 【 】A、假单极神经元 B、双极神经元 C、多极神经元 D、联络神经元

二、填空题 (每空0.5分,共20分)视交叉 2.听觉反射中枢 3. 乳头层 网状层4.中胚层期、肝脏期和骨髓期5.哈弗氏管 哈弗氏骨板6.真肋 假肋7.三联体结构8.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头状骨 钩状骨9.5~8颈神经前支 第一胸神经前支10.膜化骨11.胆碱能纤维12.睫状肌13.视杆细胞14.螺旋韧带 前庭膜15.血管16.嗜中性粒细胞17.促红细胞生成素18.超极化19.远20.扩大交换面积,易于变形,利于通过小血管。21.肾功能22.将振幅大、振动力弱的空气传导,变成振幅小、振动力强的液体传导23.肌钙蛋白 原肌凝蛋白24.反射 反射弧25.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26.接受化学递质的刺激27.使头向后仰

1.某患者两眼均颞侧视野丧失,其病变的可能部位为 。2.中脑背侧面的四叠体的下丘是 中枢。 3.真皮由内至外分两层,分别为 和 。4.人的胚胎期的造血过程可依次分为 、 、 。 5. 与 组成哈弗氏系统。 6.12对肋骨中,上7对称为 ,下5对称为 。7. 是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8.腕骨远侧列从桡侧起为 、 、 、 。9.脊神经的臂丛由 前支和 前支组成。10.在胚胎早期,以两种方式成骨,一种是从胚胎结缔组织膜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骨,称为 。11.支配骨骼肌血管平滑肌的交感舒血管纤维属于 能纤维。12.房水是由 产生的。13.某些夜晚活动的动物,其视网膜中几乎全是 。14.蜗管横断面呈三角形,位于前庭阶和鼓阶之间,其外壁是 , 上壁为 。15.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对维持 内外的水平衡起重要作用。16.白细胞中运动性最强的细胞是 。17.当肾脏功能衰竭时病人表现出贫血症状,其原因是肾脏不能产生足够的 。18.膜内电位比静息电位更负的变化称为 。19.老视(或花眼)的近点变 。 20.红细胞的双凹圆盘状形态的意义是 。21.临床上将测定NPN的含量作为判断 的一个重要指标。22.鼓膜—听骨链系统的作用是 。23.细肌丝的 和 称为调节蛋白。2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是 。25.面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起源于 核。舌咽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起源于 核。 26.神经元树突的功能是 。 27.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其主要功能是 。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Ö”号,错误的打“´”号,共1.Х 2. Х 3. Х 4. Х 5. Ѵ6. Х 7. Х 8. Х 9. Х 10. Ѵ1.球囊斑的毛细胞主要感受人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直线变速运动。2.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强,说明红细胞的脆性小。 3.股四头肌是膝关节强有力的屈肌。内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瞳孔括约肌和环行排列的瞳孔开大肌。 5.纤维软骨主要分布于椎间盘、耻骨联合及关节盘等处。6.肘关节是一个复关节,包括肱桡关节、肱尺近侧关节。延髓脑桥沟附着的脑神经,从外侧向内侧有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红细胞沉降快表示悬浮稳定性大,沉降慢表示悬浮稳定性小。9.6岁以后,红骨髓内出现脂肪细胞,均变为黄骨髓 10.凝血因子III是唯一来自组织的凝血因子。【 】四、解释下列名词(每题3分,共15分)1.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都能把作用于它的各种刺激能量转换成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称~。2.体液免疫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来消除抗原对机体的有害作用,主要通过B淋巴细胞实现的。3. 去大脑僵直 在动物中脑四叠体的上、下丘之间,红核之后横断脑干,动物表现出四肢僵直,角弓反张的状态。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K+ 、Cl-特别是Cl-的通透性增加(对Na+的通透性不增加),导致膜的超极化。5.拮抗肌、协同肌一个运动轴的相对两侧有两组作用相反的肌,称拮抗肌。在运动轴的一侧,作用相同的肌,称协同肌。五、实验(5分)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传导比骨传导灵敏。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受试着一侧颞骨乳突,可听到音叉响声,至不能听到声音时,立即将音叉移近同侧耳旁,又可听到声音,即说明气导比骨导灵敏。 六、问答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振动---前庭阶外淋巴-- 前庭膜—蜗管内淋巴—基底膜—鼓阶外淋巴—圆窗膜—毛细胞兴奋试述成人的骨与骨连结有哪些特点是与直立、行走、劳动相适应的?面颅退居较小比例,脑颅发达。上肢骨骼轻巧灵活,下肢骨骼粗壮,关节牢固胸廓横径大于矢状径,上宽下窄足弓的形成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传递特征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钙进入神经膜——Ach释放——R-Ach的 形成—终板电位产生—肌膜锋电位—肌肉收缩特征: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疲劳性比较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不同。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将特定感觉 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通路 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形成特定感觉 弥散投射途径专一、点对点 途径不专一一盲人走在路上,感到脚下滑一下,他蹲下一摸,原来是一块香蕉皮,试述此过程所包含的神经传导路。包含:a 运动传导路(上神经元——脊髓前角——下肢肌肉)(走路)b 浅感觉传导路(感到脚下滑)c 运动传导路(摸)d 精细感觉(判断是香蕉皮)6.为什么人在一定范围内远、近物体都能看清 ?说明眼经过了怎样的调节过程? 因为眼可以做调节 主要包括:a.晶状体调节 b.瞳孔调节 c.眼球汇聚7.血液凝固的大体反应过程是怎样? a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b 凝血酶的形成 c 纤维蛋白的形成

爱因斯坦的大脑是否被解剖?

分类: 社会/文化 现当代人物

解析:

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 相对论之父 ” 爱因斯坦死后,大脑被人取出,之后下落不明。爱因斯坦大脑的下落,以及这颗堪称历史上最聪明的大脑到底有何过人之处,成为 20 世纪最传奇的谜团之一。

最近,当初被指控窃取爱因斯坦大脑的美国病理学家托马斯 . 哈维首次接受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专访,彻底曝光整个事件的绝对内幕。最令人震惊的是,如今 91 岁高龄的哈维称,为了方便研究,他竟将爱因斯坦大脑切成了 240 块!

爱因斯坦大脑被切成 240块

1955 年 4 月 18 日凌晨 1 点 15 分,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院撒手人寰,享年 76 岁。当时托马斯 . 哈维是普林斯顿大学病理科主任,虽然和爱因斯坦仅有一面之缘,却碰巧成了替他验尸的医生。哈维切开爱因斯坦的尸身逐一检查器官,称重量并描述器官外观,因为全世界的人们都想尽快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死因。最终哈维宣布,爱因斯坦死于 “ 大动脉肿瘤破裂 ” ,爱因斯坦的好友兼遗嘱执行人内森也在场作证。此外,哈维还做了一件不为人知的事,他私下征得爱因斯坦长子汉斯的同意,悄悄将爱因斯坦的脑子取出,以留给科学界做研究。汉斯与内森的条件是:研究结果必须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在切下爱因斯坦的大脑之后,哈维简单地测量了这个脑子后,除了拍照存真,还请了一位画家为它做素描。然后,他将整个脑子切成 240 块,每一块的位置都有详细记录并贴上卷标。最后,他找上宾州大学一位他信任的实验室技师,进一步处理那些脑块,并选择代表脑子各个部位的脑块,制作一组切片,固定在供显微镜观察的玻璃片上。于是爱因斯坦的大脑分别装进了 10 个储存组织学切片的盒子里,以及两个大玻璃瓶中。随后,他将一部分切片分送给那些对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感兴趣,并有责任心和研究能力的人,其余大部分都秘密保存起来。

最初爱因斯坦大脑被认为与常人无异

爱因斯坦的大脑研究曾一度激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但早先的很多研究显示,这位物理学大师的大脑与常人无异。在爱因斯坦大脑被取出来的三个月后,哈维将其送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脑解剖专家凯拉女士的实验室里进行研究。经过详细检查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从表面皮层的面积、结构和脑的重量来看,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他的脑重也只有 1230 克,略低于男人的平均值,并不出众。有一些才能高度发展的人 ( 亦即天才人物 ) 的脑重的确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如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就比较符合人们对天才的期望,脑重为 2012 克,远超出人类平均值。

当时,医学专家齐默曼得到了一盒,因为哈维在耶鲁医学院上过他的课。齐默曼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非常正常,要说有什么异常之处,就是他的大脑比同年龄的人更为健康,退化的迹象较少。

爱因斯坦曾有一个弱智女儿

还有专家通过对爱因斯坦书信和手稿的研究发现,爱因斯坦曾经和女友生下一名弱智儿,便据此推断爱因斯坦的基因并不一定优于常人,也许还存在某种缺陷。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在读大学时曾与一名塞尔维亚裔女同学马里奇坠入情网,后来发展到同居。不久,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马里奇产下一个女孩,取名叫利泽尔。孩子生下来不久医生就告诉爱因斯坦和马里奇,他们的孩子可能有严重问题,如果不是严重弱智,就是先天愚型。果然根据医生的提醒,爱因斯坦和马里奇观察到了孩子的严重智力问题。例如孩子都 6 个月了,还不会笑,连微笑都不会。而正常孩子是两个月就会微笑,四个月就会大笑。还有孩子哭声小,受 *** 后也不会马上就哭,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利泽尔出现了先天愚型孩子特有的面部特征,两眼之间距离过大,两眼外侧上斜,口半张,不断流口水,鼻梁低等。对于这一为人父母都不愿意看见的情况,爱因斯坦和马里奇当然心情沉痛。尽管当时爱因斯坦还未成名,但爱因斯坦和马里奇两人都是大学生,按流行的说法,他们也算是高智商的人,如果让人知道他们这样高智商的人还生下痴呆儿,也是一件很难堪的事。后来两人将这名痴呆儿孩子交给马里奇在塞尔维亚老家的父母照顾,爱因斯坦的这段经历也就鲜为人知了。

大脑内部特殊之处相继被发现

上世纪 80 年代,哈维重新开始对爱因斯坦大脑进行研究。他把许多切片分送给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的科学家。 1985 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神经科学家戴蒙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检验了四块爱因斯坦大脑的皮质。他们发现,爱因斯坦的左顶叶,神经元与神经胶细胞的比例小于常人。神经胶细胞是神经元的支援细胞。根据过去的研究,哺乳类神经元与神经胶细胞比例,从小鼠到人有逐步降低的趋势,有些学者因而推测,神经元执行的功能越复杂,越需要神经胶细胞的支持。也就是说,在哺乳类中,神经元与神经胶细胞比例可当作反映智力的量表。戴蒙教授据此得出结论,认为爱因斯坦的革命性成就,与其发达的神经胶细胞有关。

1996 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柏名顿分校神经学助理教授安德森发现,爱因斯坦的右前额叶皮质 ( 运动区 ) 比对照组薄,可是皮质中的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无异。换言之,爱因斯坦的大脑皮质中,神经元密度较高。安德森推论,这表示爱因斯坦大脑皮质神经元有较佳的传讯效率,因而可以解释爱因斯坦的超卓天才。

专家认为爱因斯坦聪明得有道理

最幸运的研究者是加拿大汉米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维特森博士。哈维不仅借给她 19 块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研究,同时还将切开大脑之前拍摄的原始照片与记录一并交给她。维特森教授在研究中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在两方面与常人显著不同,果然是 “ 聪明得有道理 ” 。 1999 年,维特森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了她的研究报告。

首先是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异常发达,比普通人的平均厚度多出一厘米,这造成爱因斯坦大脑宽度超过普通人 15% 左右。报告指出,位于大脑后上部的顶下叶区在视觉空间认知、数学思维和运动想象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区域的异常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为什么爱因斯坦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本人就曾描述说,他的科学思维过程具有较强视觉性,而语言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似乎不大。

爱因斯坦大脑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其缺少常人大脑中的一种皱沟。该皱沟通常位于大脑皮层相邻的脑回之间,一般横贯顶下叶区。研究人员推测说,缺少这一皱沟很可能会导致位于顶下叶区的神经元彼此间更容易建立起联系,因而使思维更为活跃。维特森说,根据对目前她拥有的大脑标本的分析,爱因斯坦大脑的这些特点是惟一的。

运动解剖学试题

运动解剖学测试题

一、概念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肺循环

2.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3.上呼吸道

4.远固定

5.对抗肌

6.动脉

7.矢状面

8.离心工作

9.反射

10.白质

二、填空题(每空0.5 分,共25 分)

1.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 )、( )、( )和( ).

2. 脊髓的功能有( )和( ).

3.小肠分为( )、( )和( )三段.

4.新鲜骨由三部分构成,即( )、( )和( ).

5.关节的主要结构有( )、( )和( ).

6.关节的屈伸运动是绕( )轴,在( )面内进行的.

7.脊柱由( )块独立的椎骨、( )块骶骨和( )块尾骨借助于( )、

( )和( )紧密连结而成.

8.侧向推铅球时,躯干的转体动作是由同侧的( )和对侧的( )

在( )固定条件下完成的.

9.心脏的右房室口有( )瓣,左房室口有( )瓣.

10.每侧大脑半球分为五个叶,即( )、( )、( )、( )、( ).

11.膝关节是由( )骨、( )骨和( )骨构成,其关节的辅助结构有

( )、( )、( )和( ).

12.骨骼肌的物理特性有( )、( )和( ).

13.按构成关节的骨数分,肘关节属于( )关节,作为一个整体,肘关节运动轴有( ) 轴

和( )轴.

14.胆汁是( )分泌的.

15.俯卧撑撑起阶段肘关节作( )运动,主要是由( )在( )

固定条件下收缩完成的.

三、是非判断题(每题 0.5 分,共 10 分,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号前划√ ,否则划×)

1.小脑位于脑桥和延髓的背面,有维持身体平衡及协调肌紧张的功能.

2.四肢各关节运动时,向前都称为屈,向后都称为伸.

3.外耳和中耳是听觉器官,内耳是位觉器官.

4.内脏神经是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及腺体活动的神经.

5.骨髓是骨的组成部分,都位于骨髓腔内.

6.准备活动可增加肌肉的粘滞性,从而提高肌肉的收缩力.

7.脑神经共有12对,脊神经是31对.

8.眼球的折光装置包括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睫状体.

9.脾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消化腺,促进消化.

10.每块肌肉收缩时,其起点永远是定点.

11.肩关节是复关节,因为它能够做6个方向的运动.

12.仰卧起坐是发展腹肌力量的练习.

13.尺骨远端不参与桡腕关节的组成.

14.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称为多关节肌.

15.人体的骨骼肌都是左右对称的.

16.维持人体直立的下肢肌有臀大肌、股后肌群、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

17.胰既是外分泌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

18.血管内流动的是血液,其中动脉内含动脉血,静脉内含静脉血.

19.主动脉是体循环的主干,起自右心房.

20.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一侧上肢骨的名称和数目.

2.简述肘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

3.简述足弓的组成和功能.

4.简述立定跳远时,下肢各主要关节的运动及原动肌.

5.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6.与心脏直接相连的大血管有哪些.

五、论述题(共15分)

1. 引体向上阶段上肢各关节作什么运动?指出主要原动肌的名称、工作条件及性质.(8分)

2.环境中的氧气需经过哪些途径才能到达小腿三头肌?(7分)

[img]

有谁会做这些人体解剖学的题啊??帮我做一下

1. 骺软骨 C. 不断生长和骨化使骨增长

2. 腹股沟韧带 D. 由腹外斜肌腱膜构成

3. 咽隐窝 E. 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4. 解剖学方位术语叙述错误的是 C. 近空腔脏器的内侧

5. 手术中识别空肠起始部的标志是 E. 十二指肠悬韧带

6. 泌尿系统 C. 是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7. 有关盲肠和阑尾的叙述,错误的是 B. 盲肠无结肠带

8. 女性尿道 A. 向前下方穿尿生殖膈

9. 肝的形态 E. 肝的脏面横沟后方是尾状叶

10. 有肠脂垂的消化管是 D. 结肠

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1. 直接汇入下腔静脉的是 A. 肝静脉 C. 肾静脉 E. 右肾上腺静脉

2. 腰穿针入椎管可通过下列哪些韧带 B. 黄韧带C. 棘间韧带D. 棘上韧带

3. 入肝的管道有 C. 肝固有动脉D. 肝门静脉

4. 属于眼球壁结构的是 A. 脉络膜B. 视网膜D. 巩膜E. 睫状体

5. 关于皮质脊髓侧束的叙述,正确的有 A. 由对侧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C. 位于外侧索的后部D. 止于同侧的前角运动细胞E. 传导躯干、四肢的随意运动

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 B. 正确

2. 筛窦分前、中、后三组,前、中组开口于上鼻道,后组开口于中鼻道。 A. 错误

3. 背阔肌可使肩胛骨上回旋. A. 错误

4. 足关节是滑车关节,故只能绕冠状轴运动.A. 错误

5.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从股骨髁间窝外侧壁连至胫骨髁间隆起后方,可防止胫骨前移。 A. 错误

6. 仰卧起坐阶段腹直肌等使骨盆前倾, B. 正确

7. 勾脚动作的跖屈称为屈,绷脚面动作为背屈称为伸 B. 正确

8. 骨密质分布于骨的外面,且长骨的骨干只有骨密质A. 错误

9. 阑尾位于右腹股沟区,位置固定A. 错误

10. Oddi括约肌为肝胰壶腹周围的平滑肌又称肝胰壶腹括约肌。B. 正确

中央电大人体解剖生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编制阶段学习计划。(略)

二、问答题:

1.解剖学的人体标准姿势是什么?

人体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试述浆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

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形,染色质多聚集在核周并呈辐射状排列,形似车轮状。细胞质较多,嗜碱性,近细胞核处有一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电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可产生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3.试述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正常值和意义。

网织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占成人外周血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可达3%—6%。该细胞较成熟红细胞略大。煌焦油蓝染色,可见细胞内有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核糖体。1-3天后该细胞即可发育成熟。临床上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可作为贫血等某些血液性疾病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之一。

4.简述化学性突触的电镜下结构。

化学性突触由三部分组成:①突触前成分:一般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膨大部分,有突触小泡、线粒体。与下一个神经元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②突触后成分: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该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③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狭窄间隙。

5.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有哪些?

椎骨的主要连接结构:椎间盘、椎间关节、黄韧带和前、后纵韧带位置。

6.简述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的构成。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构成,这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可完成屈、伸、旋前、旋后动作;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和髌骨共同构成;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

7.腹股沟管是如何构成的?管内有何结构通行?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肌和腱之间的裂隙。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

8.膈上有哪些裂孔?分别通行什么结构?

膈有3个裂孔:位于第12胸椎前方,膈的左、右脚(膈的起点),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裂孔,通过主动脉和胸导管。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有食管裂孔,通过食管和迷走神经。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孔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作业2

一、问答题:

1.简述胃的位置、分布和胃的毗邻。

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前壁从右向左与肝左叶、腹前壁和膈相邻;胃后壁与胰、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2.试述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体和底。细胞呈柱状,细胞质嗜碱性,顶部细胞质含大量酶原颗粒。电镜下细胞基底部及核周围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核上方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游离端胞质内有大量的酶原颗粒。主细胞可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撒活成胃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婴儿的主细胞还能分泌凝乳酶。

2)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数量较少,以胃底腺的体部和颈部较多。细胞呈三角形或圆形,细胞核圆形.居中,有的细胞可见双核,细胞质嗜酸性强。电镜下,壁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细胞内深陷形成迂曲分支的小管,称细胞内分泌小管,小管附近有许多小管泡系、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该细胞具有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的功能。

3.肝分泌的胆汁经何途径排入十二指肠?

肝脏分泌的胆汁,由肝管汇合出肝,贮存在胆囊中,胆囊内的胆汁通过胆管于乳头出开口流入十二指肠。

4.试述肝小叶的定义、组成、结构及功能。

肝小叶是肝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和胆小管组成。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的中央,肝血窦通人其内。肝板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可见双核。电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较多的线粒体等。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其内皮细胞有孔,且间隙大,基膜不完整。窦腔内除血液外还有肝巨噬细胞。肝细胞与血窦内皮细胞之间有窦周间隙,内充满血浆,此处的肝细胞面有大量微绒毛。

5.鼻旁窦有哪几对,分别开口于何处?

鼻旁窦有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四对。其中上颌窦、额窦和筛窦的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6.试述肺泡及气血屏障的结构。

肺泡为多面形囊泡,其一面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其余各面与相邻肺泡彼此相贴;相邻肺泡间有肺泡孔;肺泡表面覆盖以肺泡上皮,由两型细胞组成。I型肺泡上皮细胞呈扁平状,覆盖肺泡大部分表面,细胞质内含许多吞饮小泡。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呈圆形或立方形,镶嵌于I型肺泡上皮细胞之间,凸向肺泡腔,表面有少量微绒毛,胞质内有许多嗜饿性板层小体。

7.试述肾小体电镜下结构及滤过屏障。

形态结构:肾小体血管球为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位于肾小囊内。入球微动脉从肾小体血管极处进入肾小囊,分支并相互吻合成网状毛细血管袢,再汇合成一条出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离开肾小囊。电镜下,血管球毛细血管为有孔型毛细血管,孔上大都无隔膜。血管极处的少量结缔组织随血管进入血管球,形成毛细血管袢间的血管系膜,系膜内有星状多突的球内系膜细胞参与血管基膜的更新。

8.男性输尿管和尿道的狭窄和弯曲分别位于何处?

尿道外口,尿道膜部,尿道内口,耻骨下弯(如将阴茎向上提起,耻骨前弯可变直)。

9.简述子宫的位置、分布及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分期。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和直肠之间。正常成年未孕女子子宫呈前倾前屈位,子宫的固定装置主要是盆膈和阴道的承托和韧带的牵引固定。四对韧带是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作业3

一、问答题:

1.简述心脏内防止血液逆流的结构。

主要有:房室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动脉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腱索、乳头肌。

如:二尖瓣是附于左房室口周缘的二片瓣膜、借腱索连于乳头肌,有阻止左心室的血液流回左心房的作用。

2.简述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

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起始部,经左心耳与肺动脉于之间行向左前方,随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右心室前壁的—部分和室间隔前2/3部;旋支分布于左房和左心室。

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起始部,经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人冠状沟,右行至膈面,延续为后室间支,沿途分支分布于左、右心室的下壁、室间隔的后1/3部及右心房,还分支供应窦房结和房室结。

3.供应胃的动脉有哪些?它们分别来源于何动脉?

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干,胃右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起自脾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短动脉起自脾动脉。

4.肝门静脉收集哪些器官的静脉血?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部位有哪些?

肝门静脉主要收集胃、肠、胰、脾和胆囊等器官的静脉血。

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在食管下部吻合形成食管静脉丛,在直肠吻合形成直肠静脉丛,在脐周围吻合形成脐周静脉网。

5.试述毛细血管的电镜下结构特点和分布。

电镜下,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窦状毛细血管。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内吞饮小泡丰富,细胞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分布在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内吞饮小泡较少,有许多贯穿全厚的孔,孔上有或无隔膜封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分布在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肾血管球等处。窦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或无窗孔,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无紧密连接;基膜不完整或缺如;分布在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

6.试述淋巴结浅层皮质的结构。

浅层皮质是临近淋巴结被膜处的淋巴组织,主要含B细胞。当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出现大量的、由B细胞密集而成的球状淋巴小结。功能活跃的淋巴小结中心浅染,称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内侧份聚集着大量的大淋巴细胞,染色深,为暗区。其外侧份为中等淋巴细胞,此区染色较浅,为明区。淋巴小结周边,而且近被膜侧为小淋巴细胞,它们常聚集成帽状结构,称小结帽。同时淋巴小结内含较多的巨噬细胞。

7.眼球外肌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运动眼球的各肌及其作用是:内直肌使眼球前极或瞳孔转向内侧。外直肌使眼球前极或瞳孔转向外侧。上直肌使眼球前极或瞳孔转向上内。下直肌使眼球前极或瞳孔转向下内。上斜肌使眼球前极或瞳孔转向下外。下斜肌使眼球前极或瞳孔转向上外。

8.简述中耳鼓室六个壁的组成和内含结构。

鼓室的上壁为鼓室盖,下壁为颈静脉壁,前壁为颈动脉壁,后壁为乳突壁,外侧壁主要由鼓膜构成,内侧壁为迷路壁,有面神经。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作业4

一、回答以下问题。

1.腓总神经损伤可引起哪些肌群瘫痪?病人有何主要表现?

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表浅易受损,损伤后的表现为:小腿前、外侧群肌瘫痪;此时在小腿后群肌的作用下形成“马蹄内翻足”,同时伴有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的感觉障碍。

2.面神经损伤的病人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唾液减少;味觉障碍。

3.分布到舌的神经有哪些?

下颌神经分布到舌前2/3的一般感觉;面神经分布到舌前2/3的味觉;舌咽神经分布到舌后1/3的感觉和味觉;舌下神经支配舌肌的运动。

4.脊髓内主要上、下行纤维束有哪些?说明它们各自的起止和功能。

(1)上行纤维束: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内,由同侧脊神经节发出的中枢突组成。脊髓丘恼束(包括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外侧索和前索内,由对侧后角细胞发出的交叉后的纤维组成。

(2)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二束分别位于外侧索和前索。皮质脊髓侧束纵贯脊髓的全长,由对侧大脑皮质发出纤维交叉后形成,止于同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皮质脊髓前束仅见于颈髓和上部胸髓,由同侧大脑皮质发出的纤维形成,纤维逐节交叉后再止于对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

5.内囊膝和后肢损伤可伤及哪些上、下行纤维束?病人有何主要表现?

通过内囊的纤维主要有:内囊膝有皮质核束;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丘脑上辐射)、视辐射和听射。当一侧内囊损伤,患者可出现对侧半身浅、深感觉丧失;对侧半身痉挛性瘫痪;双眼视野对侧半同向性偏盲,即临床上称为的“三偏症”。

6.简述脑脊液的产生和回流途径。

脑脊液由侧脑室的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汇合,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汇合,再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至蛛网膜下隙,使脑和脊髓被脑脊液所浸泡,可对它们有营养、支持和保护的作用;脑脊液最后经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归人静脉。

7.试述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的光、电镜结构及功能。

束状带位于球状带的深面,最厚。细胞较大,呈多边形,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的细胞索,索间有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束状带的细胞核染色较浅,胞质富含脂滴,在HE标本上,脂滴常被溶解,故胞质呈泡沫状。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等,主要作用能使蛋白质及脂肪分解转变为糖、抑制免疫反应和抗炎症作用。束状带受垂体前叶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

8.试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为含氮类激素,所以它具有含氮类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该细胞为立方形,胞质嗜碱性,核圆,位于中央。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随腺体的功能状态而变化。当功能活跃时,滤泡上皮细胞增高呈柱状,滤泡腔内胶质减少;反之,细胞呈扁平状,胶质增多。电镜下,滤泡细胞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过氧化物酶体、溶酶体和线粒体,细胞顶部有中等密度的分泌颗粒和低电子密度的胶质小泡。功能: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储存T3、T4,促进细胞氧化和能量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9.试述胎盘的结构及胎盘膜。

人胎盘一般结构:足月胎盘呈圆盘状,重500克,直径15~20厘米,中央厚,边缘薄,分两个面:胎儿面光滑,表面覆盖有羊膜,脐带一般附于中央;母体面粗糙,可见15~30个胎盘小叶。组织结构:胎儿面由丛密绒毛膜与表面的羊膜组成。丛密绒毛膜形成绒毛膜板,板上发出40~60个绒毛干。

胎盘膜: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胎盘膜或称胎盘屏障。早期胎盘膜较厚,从绒毛间隙至绒毛毛细血管内依次为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及基膜、绒毛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及内皮;胚发育后期,胎盘膜变薄,母血与胎儿血之间仅隔合体滋养层、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共同基膜,通透性增强,有利于物质交换。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的解剖学基础考试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解剖学基础考试内容如下:

【人体解剖学基础】

[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

第一节~第五节(不作要求)

[第一章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一节骨和骨连接

一、骨的形态和分类。骨的构造和功能。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和运动。

二、椎骨的一般形态。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的主要形态特点。椎骨的连接,椎间盘的组成。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胸骨和肋的形态。肋弓的形成。胸廓的组成。

三、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颅底内面和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骨性鼻腔外侧壁的形态结构。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构造特点。

四、上肢骨的组成。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肩关节和肘关节的组成、构造特点和运动。

五、下肢骨的组成。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骨盆的组成和分部。男女骨盆的区别。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构造特点和运动。

六、临床常用的骨性标志。

第二节骨骼肌

一、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

二、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膈的裂孔及其通过的结构。

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层次、纤维方向和作用。腹直肌鞘的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和临床意义。

四、头肌的分布。主要面肌和咀嚼肌的名称和作用。

五、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前臂肌、手肌的分群和作用。

六、下肢肌的分布和分群。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七、全身的主要肌性标志。

[第三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上、下消化管的概念。

第二节消化管

一、咽峡的构成,舌的形态和舌乳头的功能,颏舌肌的作用。

二、牙的形态、构造、牙式及牙周组织。

三、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以及腭扁桃体的位置。

四、食管的分部及狭窄,食管与上颌中切牙的距离。

五、胃的位置、形态分部。

六、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和分部,空肠和回肠的区别。

七、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盲肠与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回盲瓣的形态、位置及作用。

八、结肠的分部。直肠的位置、弯曲和肛管粘膜的形态特点。

第三节消化腺

一、消化腺的组成。

二、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部位。

三、肝的位置和形态,胆囊的位置、形态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四、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五、胰的位置、形态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第四节腹膜

一、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三、大网膜的位置和功能,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系膜的名称。

四、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章呼吸系统]

第一节概述

呼吸道的组成和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第二节呼吸道

一、鼻腔及鼻粘膜的分部,鼻旁窦的名称及其开口部位

二、咽(略)

三、喉的位置及喉软骨的名称,喉粘膜的形态特点。

四、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肺的分叶。

二、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第四节胸膜与纵隔

一、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

二、肋膈隐窝的概念,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三、纵隔的概念和分部。

[第五章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肾

一、肾的形态和位置,肾的被膜。肾的一般结构。

第二节输尿管道

一、输尿管的行程、分部和狭窄。

二、膀胱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膀胱三角的位置、粘膜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三、女性尿道的特点。

[第六章生殖系统]

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

一、男性内生殖器的组成。

二、睾丸的位置和形态。

三、附睾的位置和形态。

四、精索的概念。

五、附属腺的名称和前列腺的形态及位置。

六、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和狭窄。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

一、女性内生殖器的组成。

二、卵巢的位置和形态。

三、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输卵管结扎的理想部位。

四、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六、阴道后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乳房和会阴

[第七章脉管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二、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心脏

一、心的位置、外形及各心腔的形态结构。

二、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三、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形程和主要分支及其分布范围。

四、心包的构成和心包腔的概念。

五、心的体表投影

第三节血管

一、动脉韧带的位置及其形成。

二、主动脉的起始和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

三、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四、上肢动脉主干的名称。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

五、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

六、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来源。

七、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下肢动脉主干的名称。

八、上腔静脉的合成和收集范围。

九、颈外静脉的位置。

十、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

十一、下腔静脉的合成和收集范围。

十二、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

十三、肝门静脉的合成、收集范围、主要属支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第四节淋巴系统

一、淋巴系统的组成。

二、淋巴干的名称。

三、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的合成、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四、全身主要淋巴结群的名称和位置。

五、脾的位置和形态。

[第八章感觉器]

第一节视器

一、视器的组成。

二、眼球壁的层次,各层的分部及形态结构。

三、眼球内容物的名称和作用。

四、房水循环的途径。

五、结膜的分部。

六、泪器的组成和鼻泪管的开口部位。

七、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

第二节前庭蜗器

一、前庭蜗器的组成。

二、外耳道的组成。外耳道、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三、中耳的组成。鼓室各壁和听小骨的名称。

四、咽鼓管的交通、功能及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五、内耳的组成。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内耳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第九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概述

神经系统的分部和常用术语。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灰质、白质的位置和分部,白质内主要纤维束的名称和作用。

二、脑的位置和分部。

三、脑干的组成,脑干内主要神经核团的名称和性质、主要纤维束的名称和功能。

四、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

五、间脑的位置、分部及背侧丘脑腹后核的功能,下丘脑的组成。

六、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和分叶,大脑皮质主要机能区的定位。

七、基底核的名称及新、旧纹状体的概念,内囊的位置、分部,各部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八、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的概念,硬脑膜静脉窦的概念。

九、大脑前、中、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来源和分布范围以及大脑动脉环的组成。

十、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及循环途径。

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的组成、分部及前、后支的分布规律。

二、颈丛的组成、位置及皮支浅出的部位,膈神经的分布。

三、臂丛的组成和位置,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和腋神经的分布。

四、胸神经前支的分布规律。

五、腰丛的组成及位置,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分布。

六、骶丛的组成及位置,坐骨神经的行程和分布,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支及其分布。

七、12对脑神经的名称。

八、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的分布。

九、三叉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十、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布。

十一、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分布。

十二、自主神经的概念和区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

十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第四节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一、浅感觉、躯干和四肢深感觉及皮肤的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行程。

二、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行程,瞳孔对光反射的路径。

三、牵涉痛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四、锥体系的组成和行程。

五、锥体外系。

[第十章内分泌系统]

一、垂体的位置和分部。

二、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三、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

四、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关于解剖周测卷和解剖学基础周测月考综合卷pdf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