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八下数学试卷(金太阳试卷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金太阳八下数学试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金太阳试卷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数学如何不经常的练习以及活动大脑思维的话,那学习起来会非常的困难,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八年级 下册期末数学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卡相应的空格内.

1.不等式 的解集是( )

A  B C D

2.如果把分式 中的x和y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2倍 B 不变 C 缩小2倍 D 扩大4倍

3. 若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点 ,则此函数图像也经过的点是( )

A B C D

4.在 和 中, ,如果 的周长是16,面积是12,那么 的周长、面积依次为( )

A 8,3 B 8,6 C 4,3 D 4,6

5.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互余两角的和 是90° B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6. 有一把钥匙藏在如图所示的16块正方形瓷砖的某一块下面,

则钥匙藏在黑色瓷砖下面的概率是( )

A  B   C  D

7.为抢修一段120米的铁路,施工队每天比原计划多修5米,结果提前4天开通了列车,问原计划每天修多少米?若设原计划每天修x米,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

A B C D

8.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

AD=4,AB=5,BC=6,点P是AB上一个动点,

当PC+PD的和最小时,PB的长为 ( )

A 1 B 2 C 2.5 D 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9、函数y= 中, 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

10.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江都市与扬州市相距4厘米,那么江都市与扬州市两地的实际相距 千米.

11.如图1, , ,垂足为 .若 ,则 度.

12.如图2, 是 的 边上一点,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 .

13.写出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 、 、 三条线段,其中 ,若线段 是线段 、 的比例中项,

则 = .

15. 若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则 .

16. 如果分式方程 无解,则m= .

17. 在函数 (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 ),(-1, ),( , ),函数值 , , 的大小为 .

18.如图,已知梯形ABCO的底边AO在 轴上,BC∥AO,AB⊥AO,过点C的双曲线 交OB于D,且 ,若△OBC的面积等于3,则k的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10小题,共9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8分)解不 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8分)解方程:

21.(8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22.(8分)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OBC的顶点分别为O(0,0), B(3,-1)、C(2,1).

(1)以点O(0,0)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2:1在位似中心的异侧将△OBC放大为△OB′C′ ,放大后点B、C两点的对应点分别为B′、C′ ,画出△OB′C′,并写出点B′、C′的坐标:B′( , ),C′( , );

(2)在(1)中,若点M(x,y)为线段BC上任一点,写出变化后点M的对应点M′的坐标( , ).

23.(10分)如图,已知: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C=DF.

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ED?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ED成立,并给出证明.

供选择的三个条件(请从其中选择一个):

①AB=ED;

②BC=EF;

③∠ACB=∠DFE.

24.(10分)有A、B两个黑布袋,A布袋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1和2.B布袋中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 , 和-4.小明从A布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其标有的数字为x,再从B布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录其标有的数字为y,这样就确定点Q的一个坐标为(x,y).

(1)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 方法 写出点Q的所有可能坐标;

(2)求点Q落在直线y= 上的概率.

25.(10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和一次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且点A的横坐 标为1. 过点A作AB⊥x轴于点B,△AOB的面积为1.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C,求∠ACO的度数;

(3)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 0 时,x的取值范围.

26.(10分)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

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 ,CE= ,CA= (点A、E、C在同一直线上).

已知小明的身高EF是 ,请你帮小明求出楼高AB.

27.(12分)某公司为了开发新产品,用A、B两种原料各360千克、290千克,试制甲、乙两种新型产品共50件,下表是试验每件新产品所需原料的相关数据:

A(单位:千克) B(单位:千克)

甲 9 3

乙 4 10

(1)设生产甲种产品x件,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求出x的取值范围;

(2)若甲种产品每件成本为70元,乙种产品每件成本为90元,设两种产品的成本总额为y元,求出成本总额y(元) 与甲种产品件数x(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件时,产品的成本总额最少?并求 出最少的成本总额.

28.(12分)如图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FG摆 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它们的斜边长为 ,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

(1)请在图1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证明它们相似 ;

(2)根据图1,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

(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 旋转∆AFG,使得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 ;

(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 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D A C C A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9、x≠1 10、20 11、40 12、 或 或

1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4、4 15、-1

16、-1 17、 18、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题,共96分)

19、解:解不等式①,得 . …………………………………… 2分

解不等式②,得 . …………………………………… 4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 6分

在数轴上表示如下:略 …………………………………… 8分

20、解: 方程两边同乘 得 …………4分

解得 …………7分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根 …………8分

21.解:原式= 2分

= 4分

= 6分

当 时,上式=-2 8分

22.(1)图略(2分), B’( -6 , 2 ),C’( -4 , -2 ) 6分

(2)M′( -2x,-2y ) 8分

23.解:由上面两条件不能证明AB//ED. ……………………………………… 1分

有两种添加方法.

第一种:FB=CE,AC=DF添加 ①AB=ED ………………………………………… 3分

证明:因为FB=CE,所以BC=EF,又AC=EF,AB=ED,所以△ABC≌△DEF

所以∠ABC=∠DEF 所以AB//ED …………………………………………… 10分

第二种:FB=CE,AC=DF添加 ③∠ACB=∠DFE ……………………… 3分

证明:因为FB=CE,所以BC=EF,又∠ACB=∠DFE AC=EF,所以△ABC≌△DEF

所以∠ABC=∠DEF 所以AB//ED ………………………………………………… 10分

24.解(1)

B

A -2 -3 -4

1 (1,-2) (1,-3) (1,-4)

2 (2,-2) (2,-3) (2,-4)

(两图选其一)

……………4分(对1个得1′;对2个或3个,得2′;对4个或5个得3′;全对得4′)

(2)落在直线y= 上的点Q有:(1,-3);(2,-4) 8分

∴P= = 10分

25.(1)y = , y = x + 1 4分( 答对一个解析式得2分)

(2)45 7分

(3)x1 10分

26.解:过点D作DG⊥AB,分别交AB、EF于点G、H,

则EH=AG=CD=1,DH=CE=0.8,DG=CA=40,

∵EF∥AB,

∴ ,

由题意,知FH=EF-EH=1.6-1=0.6,

∴ ,

解得 BG=30,…………………………………………8分

∴AB=BG+AG=30+1=31.

∴楼高AB为31米.…………………………………………10分

27.解:(1)由题意得 3分

解不等式组得 6分

(2) 8分

∵ ,∴ 。

∵ ,且x为整数,

∴当x=32时, 11分

此时50-x=18,生产甲种产品32件,乙种产品18件。 12分

28、解:(1)∆ABE∽∆DAE, ∆ABE∽∆DCA 1分

∵∠BAE=∠BAD+45°,∠CDA=∠BAD+45°∴∠BAE=∠CDA 又∠B=∠C=45°

∴∆ABE∽∆DCA 3分

(2)∵∆ABE∽∆DCA ∴ 由依题意可知

∴ 5分

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为 6分

(3)由BD=CE可得BE=CD,即m=n ∵ ∴ ∵OB=OC= BC= 8分

9分

(4)成立 10分

证明:如图,将∆AC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至∆ABH的位置,则CE=HB,AE=AH,

∠ABH=∠C=45°,旋转角∠EAH=90°. 连接HD,在∆EAD和∆HAD中

∵AE=AH, ∠HAD=∠EAH-∠FAG=45°=∠EAD, AD=AD.∴∆EAD≌∆HAD

∴DH=DE 又∠HBD=∠ABH+∠ABD=90°

∴BD +HB =DH 即BD +CE =DE 12分

1. 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2. 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3. 中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数学谜语

4.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参考

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

数学期末考试与 八年级 学生的学习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仅供参考。

苏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 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为了解2016年泰兴市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随机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6年泰兴市八年级学生是总体 B.每一名八年级学生是个体

C.500名八年级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是500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4.用配 方法 解方程 时,原方程应变形为

A. B. C. D.

5.当压力F (N)一定时,物体所受的压强p (Pa)与受力面积S (m )的函数关系式为 (S≠0),这个函数的图像大致是

6.下列说法:(1)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菱形的四边相等;(3)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2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7.在英文单词believe中,字母“e”出现的频率是 ▲ .

8.在分式 中,当x=▲ 时分式没有意义.

9.当x≤ 2时,化简: = ▲ .

10.已知 ,那么 的值为 ▲ .

1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

12.若关于 的方程 产生增根,那么m的值是______▲_______.

13.已知点(-1,y1),(2,y2),(3,y3)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上,则用“”连接y1,y2,y3为___▲___.

14.如图,边长为6的正方形AB CD和边长为8的正方形BEFG

排放在一起,O1和O2分别是两个正方形的对称中心,

则△O1BO2的面积为▲.

15.平行四边形ABCD中一个角的平分线把一条边分成3cm和

4cm两部分则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___▲___cm.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OABC的边OC落在x轴的

正半轴上,且点C(4,0),B(6,2),直线y=2x+1以每秒1个单位

的速度向下平移,经过▲秒该直线可将平行四边形

OABC的面积平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102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

计算:(1) (2)

18.(本题满分10分)

解方程: (1) (2)(x﹣2)2=2x﹣4.

19.(本题满分8分)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m是方程x2﹣x=2016的解.

20.(本题满分10分)

某学校校园读书节期间,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课外读物.为使购买的课外读物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学校就“我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从文学、艺术、科普和其他四个类别对部分同学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位同学只选一类).下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

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样调查一共抽查了_______名同学;

(2)条形统计图中,m=_______,n=_______;

(3)扇形统计图中,艺术类读物所在扇形的

圆心角是_______度;

(4)学校计划购买课外读物6000册,请根据

样本数据,估计学校购买其他类读物多少

册比较合理?

21.(本题满分10分)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D.

(1)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若点P为对角线AC上的一点,PE⊥AB于E,PF⊥AD于F,

且PE=PF,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2.(本题满分8分)

某部队将在指定山区进行军事演习,为了使道路便于部队重型车辆通过,部队工兵连接到抢修一段长3600米道路的任务,按原计划完成总任务的 后,为了让道路尽快投入使用,工兵连将工作效率提高了 ,一共用了10小时完成任务.

(1)按原计划完成总任务的 时,已抢修道路 米;

(2)求原计划每小时抢修道路多少米.

23.(本题满分8分)

先观察下列等式,再回答问题:

① ;

③ ;

………………

(1)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请猜想第四个等式;

(2)请按照上面各等式规律,试写出用n(n为正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用所学知识证明.

24.(本题满分12分)

码头工人每天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装载速度y(吨/天)

与装完货物所需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货完毕,

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少吨货物?

(3)若码头原有工人10名,且每名工人每天的装卸量相同,装载

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在(2)的条件下,至少需要增加多少名

工人才能完成任务?

25.(本题满分12分)

如图,在Rt△ABC中,∠B=90°,AC=60cm,∠A=60°,点D

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4cm/秒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秒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

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

时间是t秒(0

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很多学生到了 八年级 数学成绩开始下降,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课本的基础知识。下面是我整理的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是因式分解的是()

A.(y﹣1)(y+1)=y2﹣1B.x2y+xy2﹣1=xy(x+y)﹣1

C.(x﹣2)(x﹣3)=(3﹣x)(2﹣x)D.x2﹣4x+4=(x﹣2)2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变形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定义,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A、是多项式乘法,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

B、结果不是积的形式,故本选项错误;

C、不是对多项式变形,故本选项错误;

D、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x2﹣4x+4=(x﹣2)2,正确.

故选D.

【点评】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应用分解因式的定义来判断.

2.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3.下列多项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

A.a2﹣b2B.﹣x2﹣y2C.49x2﹣y2z2D.16m4n2﹣25p2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分析】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是:两项都是平方项,符号相反.

【解答】解:A、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B、两平方项的符号相同,不符和平方差公式结构特点;

C、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D、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两平方项的符号相反是运用平方差公式的前提.

4.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如图,则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

A.x0B.x0C.x2D.x2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从图象上得到函数的增减性及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能求得不等式kx+b0的解集.

【解答】解: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2,0),并且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当x2时,函数值小于0,即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

5.使分式有意义的x的值为()

A.x≠1B.x≠2C.x≠1且x≠2D.x≠1或x≠2

【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分母不等于0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x﹣1)(x﹣2)≠0,

解得x≠1且x≠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1)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2)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3)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6.下列是最简分式的是()

A.B.C.D.

【考点】最简分式.

【分析】先将选项中能化简的式子进行化简,不能化简的即为最简分式,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无法化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最简分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最简分式的定义.

7.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6B.7C.8D.9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底边;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

【解答】解:如上图:分情况讨论.

①AB为等腰△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

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再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

8.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2B.a≤2C.a≥2D.无法确定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专题】计算题.

【分析】解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与已知解集x2比较,可以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由(1)得:x2

由(2)得:xa p=""

因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a≥2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中另一未知数的问题.可以先将另一未知数当作已知处理,求出解集与已知解集比较,进而求得零一个未知数.

9.下列式子:(1);(2);(3);(4),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作答.

【解答】解:(1),错误;

(2),正确;

(3)∵b与a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的值不确定,错误;

(4),正确.

故选B.

【点评】在分式中,无论进行何种运算,如果要不改变分式的值,则所做变化必须遵循分式基本性质的要求.

10.某煤矿原计划x天生存120t煤,由于采用新的技术,每天增加生存3t,因此提前2天完成,列出的方程为()

A.==﹣3B.﹣3

C.﹣3D.=﹣3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

【分析】设原计划x天生存120t煤,则实际(x﹣2)天生存120t煤,等量关系为:原计划工作效率=实际工作效率﹣3,依此可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原计划x天生存120t煤,则实际(x﹣2)天生存120t煤,

根据题意得,=﹣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关键设出天数,以工作效率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填空题:

11.分解因式x2(x﹣y)+(y﹣x)=(x﹣y)(x+1)(x﹣1).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把(x﹣y)看作一个整体并提取,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因式即可.

【解答】解:x2(x﹣y)+(y﹣x)

=x2(x﹣y)﹣(x﹣y)

=(x﹣y)(x2﹣1)

=(x﹣y)(x+1)(x﹣1).

故答案为:(x﹣y)(x+1)(x﹣1).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 方法 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12.当x=﹣2时,分式无意义.若分式的值为0,则a=﹣2.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分母为零,分式无意义;分母不为零,分式有意义,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分式的值为零,可得答案.

【解答】解:∵分式无意义,

∴x+2=0,

解得x=﹣2.

∵分式的值为0,

∴,

解得a=﹣2.

故答案为:=﹣2,﹣2.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13.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边BC于点D,交边AB于点E.若△EDC的周长为24,△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则线段DE的长为6.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可得BE=CE,再根据已知条件“△EDC的周长为24,△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表示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联立关系式后求解.

【解答】解:∵DE是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

∴BE=CE.

∵△EDC的周长为24,

∴ED+DC+EC=24,①

∵△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

∴(AB+AC+BC)﹣(AE+ED+DC+AC)=(AB+AC+BC)﹣(AE+DC+AC)﹣DE=12,

∴BE+BD﹣DE=12,②

∵BE=CE,BD=DC,

∴①﹣②得,DE=6.

故答案为: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4.若4a4﹣ka2b+25b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20.

【考点】完全平方式.

【分析】根据4a4﹣ka2b+25b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利用此式首末两项是2a2和5b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2a2和5b积的2倍,进而求出k的值即可.

【解答】解:∵4a4﹣ka2b+25b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4a4﹣ka2b+25b2=(2a2±5b)2,

=4a4±20a2b+25b2.

∴k=±20,

故答案为:±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

15.如图,在△ABC中,∠C=90°,AC=BC,斜边AB=2,O是AB的中点,以O为圆心,线段OC的长为半径画圆心角为90°的扇形OEF,弧EF经过点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

【分析】连接OC,作OM⊥BC,ON⊥AC,证明△OMG≌△ONH,则S四边形OGCH=S四边形OMCN,求得扇形FOE的面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求得.

【解答】解:连接OC,作OM⊥BC,ON⊥AC.

∵CA=CB,∠ACB=90°,点O为AB的中点,

∴OC=AB=1,四边形OMCN是正方形,OM=.

则扇形FOE的面积是:=.

∵OA=OB,∠AOB=90°,点D为AB的中点,

∴OC平分∠BCA,

又∵OM⊥BC,ON⊥AC,

∴OM=ON,

∵∠GOH=∠MON=90°,

∴∠GOM=∠HON,

则在△OMG和△ONH中,

∴△OMG≌△ONH(AAS),

∴S四边形OGCH=S四边形OMCN=()2=.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与扇形的面积的计算的综合题,正确证明△OMG≌△ONH,得到S四边形OGCH=S四边形OMCN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6.(21分)(2016春?成都校级期中)(1)因式分解:2x2y﹣4xy2+2y3;

(2)解方程:=+;

(3)先化简,再求值(﹣x+1)÷,其中;

(4)解不等式组,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且求出其整数解.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解分式方程;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分析】(1)先提公因式,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解答;

(2)去分母后将原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答.

(3)将括号内统分,然后进行因式分解,化简即可;

(4)分别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找到公共部分,在数轴上表示即可.

【解答】解:(1)原式=2y(x2﹣2xy+y2)

=2y(x﹣y)2;

(2)去分母,得(x﹣2)2=(x+2)2+16

去括号,得x2﹣4x+4=x2+4x+4+16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8x=16

系数化为1,得x=﹣2,

当x=﹣2时,x+2=0,则x=﹣2是方程的增根.

故方程无解;

(3)原式=[﹣]?

=?

=?

=﹣,

当时,原式=﹣=﹣=﹣;

(4)

由①得x2,

由②得x≥﹣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

在数轴上表示为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因式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考查内容较多,要细心解答.

17.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

(1)将△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坐标;

(2)画出△A1B1C1以点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A2B2C2,并求出点C1经过的路径的长度.

【考点】作图﹣旋转变换;作图﹣平移变换.

【分析】(1)分别作出点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即可得;

(2)分别作出点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再根据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作三角形,点B1坐标为(﹣2,﹣1);

(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作三角形,

∵OC==,

∴==π.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作图、旋转作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平移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及弧长公式.

18.小明和同学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们先用15元买了一种科普书,又用15元买了一种文学书,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的价格高出一半,因此他们买的文学书比科普书多一本,这种科普和文学书的价格各是多少?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题意,设科普和文学书的价格分别为x和y元,则根据“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的价格高出一半,买的文学书比科普书多一本“列方程组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科普和文学书的价格分别为x和y元,

则有:,

解得:x=7.5,y=5,

即这种科普和文学书的价格各是7.5元和5元.

【点评】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同时考查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关键是根据“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的价格高出一半,买的文学书比科普书多一本“列出方程组.

19.已知关于x的方程=3的解是正数,求m的取值范围.

【考点】解分式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解关于x的分式方程,求得x的值,然后再依据“解是正数”建立不等式求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原方程整理得:2x+m=3x﹣6,

解得:x=m+6.

因为x0,所以m+60,即m﹣6.①

又因为原式是分式方程,所以x≠2,即m+6≠2,所以m≠﹣4.②

由①②可得,m的取值范围为m﹣6且m≠﹣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增根产生的原因.解答本题时,易漏掉m≠4,这是因为忽略了x﹣2≠0这个隐含的条件而造成的,这应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20.(12分)(2016?河南模拟)问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试判断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

【发现证明】小聪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从而发现EF=BE+FD,请你利用图(1)证明上述结论.

【类比引申】如图(2),四边形ABCD中,∠BAD≠90°,AB=AD,∠B+∠D=18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则当∠EAF与∠BAD满足∠BAD=2∠EAF关系时,仍有EF=BE+FD.

【探究应用】如图(3),在某公园的同一水平面上,四条通道围成四边形ABCD.已知AB=AD=80米,∠B=60°,∠ADC=120°,∠BAD=150°,道路BC、CD上分别有景点E、F,且AE⊥AD,DF=40(﹣1)米,现要在E、F之间修一条笔直道路,求这条道路EF的长(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1.41,=1.73)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发现证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ADG≌△ABE,则GF=BE+DF,只要再证明△AFG≌△AFE即可.

【类比引申】延长CB至M,使BM=DF,连接AM,证△ADF≌△ABM,证△FAE≌△MAE,即可得出答案;

【探究应用】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到△ABE是等边三角形,则BE=AB=80米.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至△ADG,只要再证明∠BAD=2∠EAF即可得出EF=BE+FD.

【解答】【发现证明】证明:如图(1),∵△ADG≌△ABE,

∴AG=AE,∠DAG=∠BAE,DG=BE,

又∵∠EAF=45°,即∠DAF+∠BEA=∠EAF=45°,

∴∠GAF=∠FAE,

在△GAF和△FAE中,

∴△AFG≌△AFE(SAS),

∴GF=EF,

又∵DG=BE,

∴GF=BE+DF,

∴BE+DF=EF;

【类比引申】∠BAD=2∠EAF.

理由如下:如图(2),延长CB至M,使BM=DF,连接AM,

∵∠ABC+∠D=180°,∠ABC+∠ABM=180°,

∴∠D=∠ABM,

在△ABM和△ADF中,

∴△ABM≌△ADF(SAS),

∴AF=AM,∠DAF=∠BAM,

∵∠BAD=2∠EAF,

∴∠DAF+∠BAE=∠EAF,

∴∠EAB+∠BAM=∠EAM=∠EAF,

在△FAE和△MAE中,

∴△FAE≌△MAE(SAS),

∴EF=EM=BE+BM=BE+DF,

即EF=BE+DF.

故答案是:∠BAD=2∠EAF.

【探究应用】如图3,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至△ADG,连接AF,过A作AH⊥GD,垂足为H.

∵∠BAD=150°,∠DAE=90°,

∴∠BAE=60°.

又∵∠B=60°,

∴△ABE是等边三角形,

∴BE=AB=80米.

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DG=∠B=60°,

又∵∠ADF=120°,

∴∠GDF=180°,即点G在CD的延长线上.

易得,△ADG≌△ABE,

∴AG=AE,∠DAG=∠BAE,DG=BE,

又∵AH=80×=40,HF=HD+DF=40+40(﹣1)=40

故∠HAF=45°,

∴∠DAF=∠HAF﹣∠HAD=45°﹣30°=15°

从而∠EAF=∠EAD﹣∠DAF=90°﹣15°=75°

又∵∠BAD=150°=2×75°=2∠EAF

∴根据上述推论有:EF=BE+DF=80+40(﹣1)≈109(米),即这条道路EF的长约为109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四边形综合题,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证明∠BAD=2∠EAF.此题是一道综合题,难度较大,题目所给例题的思路,为解决此题做了较好的铺垫.

八年级数学怎么快速提高

一、做好数学 课前预习 工作

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会造成课上学的不太懂、课后翻书找不到的这样的情况。要有针对性的 数学 学习方法 。根据自己的情况 总结 不足,有针对性的调整学习方法。总之,只要有了认真的 学习态度 ,有了学习的决心,再加上正确务实的数学学习方法,快速提高数学成绩不是问题。

二、学会记笔记

记笔记可能很多家长觉得不难,而且学生是有记笔记的,那么为什么数学成绩还是不好呢?要注重思考和归纳总结。老师讲过的题目不能仅仅是听懂,还要会;另外对于上课没听懂的数学题一定要记在数学笔记上。

1、课前预习不会的要记在数学笔记上,课上可以与老师交流;

2、上课时,记下老师讲的重点,也可把模糊的数学知识点记住。

3、课后笔记则是对课上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且先根据自己的笔记去尝试是否能解开不懂的地方,若不能则需要及时的询问老师,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三、能找出错误的数学点

学生们在提高数学成绩时,会找出学生作业或考试中的错误点,让自己能清楚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并且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初二数学学习技巧

技巧1:要熟记数学题型

初二数学大大小小有几十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题目。相关的题目无非就是这个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掌握了题型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与其做十道题,还不如熟练掌握一道题,如果你对数学不那么感兴趣,背题可以使你免受练习之苦,还能更有效率的增强考试成绩。只要记下足够的题型,就可以使你的分数上一个层次。

技巧2:注重课本知识要点

要吃透课本,课本上重要的定义,以及想数学公式的由来和演变、知识点的应用。这是较起码的要求,为下一步做题“回归课本”打好基础。基础差先记数学的知识点。手边常备一本小手册,用零碎时间看一看,只有大脑记住那个知识点,遇到有关这个知识点的题才能解决。所以基础差的同学还是要下点功夫。只要坚持,有耐心,努力的话,两个月时间之内数学成绩会有大幅度增强的。

技巧3:对错题进行纠错整理

如果你的数学成绩不是太差,也就是说考试能及格的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背题上,但遇到想不出来的知识点,还是要巩固一下。对于经常出错的题目,可以整理成一个纠错本,对错误的点,错误原因标注清楚。同时提醒自己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应该注意什么细节,进步其实就是减小自己犯错的概率,把该拿的分数要拿下来。

初二数学注意事项

1、按部就班。初二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的 经验 是,每新学一个定理,便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初二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常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华师版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卷子及答案

★ 初二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 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求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1)

一、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个小题的下面,都给出了代号为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化简 等于( )

A、 B、 C、 D、

2、一件工作,甲独做a小时完成,乙独做b小时完成,则甲、乙两人合作完成需要( )小时.

A、 B、 C、 D、

3、下列命题中不成立是( )

A、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3:4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 :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三边长度之比为1: :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三边长度之比为 : :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如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 , ,

在x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 、 、 的大小

关系为( )

A、 B、 C、 D、

5、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一点,AB⊥y轴于点B ,

则△AOB的面积是( )

A、1 B、2 C、3 D、4

6、在三边分别为下列长度的三角形中,哪些不是直角三角形( )

A、5,13,12 B、2,3, C、4,7,5 D、1,

7、在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对边相等 B、对边平行 C、对角互补 D、内角和为360°

8、、一组对边平行,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 )

A、菱形或矩形 B、正方形或等腰梯形 C、矩形或等腰梯形 D、菱形或直角梯形

9、 , ,……, 的平均数为a, , ,……, 的平均数为b,则 , ,……, 的平均数为( )

A、 B、 C、 D、

10、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则中位数是4,如果这5个数

的唯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和是( )

A、21 B、22 C、23 D、24

11、如图,在一个由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

阴影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比是( )

A、3:4 B、5:8 C、9:16 D、1:2

12、、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O,给出下列 5个条件①AB‖CD ②AD‖BC③AB=CD ④∠BAD=∠DCB,从以上4个条件中任选 2个条件为一组,能推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有( )

A6组 B.5组 C.4组 D.3组

二、填空题(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3、计算(x+y)• =___________.

14、如图,□ABCD中,AE⊥CD于E,∠B=55°,则∠D= °,∠DAE= °.15、如图,△ABC、△ACE、△ECD都是等边三角形,则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有那些? .

16、将40cm长的木条截成四段,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其长边与短边的比为3:2,则较长的木条长 cm,较短的木条长 cm.

17、数据1,2,8,5,3,9,5,4,5,4的众数是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

18、已知一个工人生产零件,计划30天完成,若每天多生产5个,则在26天完成且多生产15个.求这个工人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如果设原计划每天生产x个,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为 .

19、若y与x成反比例,且图像经过点(-1,1),则y=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0、已知,在△ABC中,AB=1,AC= ,∠B=45°,那么△ABC的面积是 .

21、如图,△OPQ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P,则它的解析式是_______.

22、在四边形ABCD中,若已知AB‖CD,则再增加条件 即可使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

三、解答题(共64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

23、(1)(5分)计算: .

(2)(5分)解分式方程: .

24(5分)请你阅读下列计算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 (A)

= = (B)

=x-3-3(x+1) (C)

=-2x-6 (D)

(1)上述计算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_______________

(2)从B到C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正确解答.

26、(7分)已知函数y = y1-y2,y1与x成反比例,y2与x-2成正比例,且当x = 1时,y =-1;当x = 3时,y = 5.求当x=5时y的值.

27、(8分)已知: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交BD于点O,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求证:四边形ABOE、四边形DCOE都是平行四边形.

28、(8分)某校师生到距学校20千米的公路旁植树,甲班师生骑自行车先走,45分钟后,乙班师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两班师生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2.5倍,求两种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29.(7分)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AD=3cm,BC=7cm,DE⊥BC于E,试求DE的长.

30、(9分)张老师为了从平时在班级里数学比较优秀的王军、张成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对两位同学进行了辅导,并在辅导期间进行了10次测验,两位同学测验成绩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王军 68 80 78 79 81 77 78 84 83 92

张成 86 80 75 83 85 77 79 80 80 75

平均成绩 中位数 众数

王军 80 79.5

张成 80 80

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填写完成下表:

(2)张老师从测验成绩记录表中,求得王军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 =33.2,请你帮助张老师计算张成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 ;

(3)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帮助张老师做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31、(10分)如图所示,一根长2a的木棍(AB),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ON)上,设木棍的中点为P.若木棍A端沿墙下滑,且B端沿地面向右滑行.

(1)请判断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到点O的距离是否变化,并简述理由.

(2)在木棍滑动的过程中,当滑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最大?简述理由,并求,1,

[img]

需要八年级下的科学、数学的期末试题(附答案)。

免费,快捷,不要注册,题目多: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I—127 K—39 O—16 S—3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总分50分)

1.下图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消防安全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2.据CCTV报道,2005年5月22日上午,我国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重新测量的测量队员成功登上空气稀薄的顶峰。测量队员所携带的贮气瓶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是

A.氮气 B.氢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3、下列材料具有磁性的是

A.磁铁 B.塑料 C.木材 D.铜

4、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

A.2H B.H C.2H2 D.2H2O

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CO2 B.O2 C.H2O D.NaCl

6、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由于 (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7、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呼吸作用

A.完全停止 B.部分停止 C. 同时进行 D.无法进行

8、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

A.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B.促进植物的呼吸

C.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功效 D.加快蒸腾作用

9、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物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阻挡和削弱过强的高能紫外线 B.增强紫外线的杀菌能力

C.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透过更多的高能紫外线

10、把新鲜水草放在养鱼缸里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食物 B.提供氧气 C.提供能量 D.提供二氧化碳

11、与自然界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蒸腾作用

12、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屋内,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 ( )

A.开窗 B.在阳台上种花

C.在屋内多放点花 D.装上空气清新装置

13、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空气和无机盐,因此土壤的性状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 (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细砂

14、一棵小樟树,由于主干部被拴了一根晾衣服的铁丝,几年后便死了。这根铁丝的影响主要是( )

A.阻断了有机物的向上运输 B.阻断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

C.阻断了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D.阻断了水分和无机盐的向下运输

15、储藏粮食的条件是( )

A.低温、潮湿、增加氧气浓度 B.低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C.低温、潮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6、“山上植物多,赛过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的谚语,是指森林能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C.净化空气,杀灭细菌 D.绿化环境,消除污染

17、小明在自己家里种了一盆菊花,他为了使菊花长得健壮一点,他向花盆中加了很多的肥料,但不久他发现菊花却枯萎了。你猜想菊花枯萎的原因可能是

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菊花细胞液浓度 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菊花细胞液浓度

C.菊花是不需要肥料的 D.肥料加得还不够多

18、VCD光盘上的光记录材料记录和储存信号的原理为:在激光照射下该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能发生某种改变,从而记录储存信号。碲(Te)的化合物是常用的VCD光记录材料中的一种,对于碲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碲是一种金属元素 B. H2Te中碲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H2Te中碲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TeO4中碲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19、下列哪一个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

A.实验室电解水制取氧气 B.白磷自燃

C.钠在氯气中燃烧 D.铝在氧气中燃烧

20.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但原子的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但原子的数目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

21、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磁感线都是弯曲的线,不可能是直的

B.磁感线都从南极出发,回到北极

C.磁感线并不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线

D.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总跟磁感线方向相反

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检修方法

灯泡不亮 1.灯泡的灯丝断了 换新灯泡

2.灯头内的电线断了 换新线并接好

3.开关等处的接线松动 检查加固

4.熔丝熔断 检查电路更换熔丝

22、在《电工手册》中,列出了白炽灯的常见故障与检修方法,其中灯泡不亮这项故障及其可能原因如右表所示。灯泡不亮时

A.电路中出现短路 B.电路中出现断路

C.并联接成串联 D.供电电压偏低

23.下列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做法是

24、鸟儿落在没有绝缘皮的高压线上不会触电死亡,这是因为: ( )

A. 鸟儿爪上的角质层是绝缘的,所以尽管两脚间电压很大还是安全的

B. 儿对电流的承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尽管通过身体的电流很大还是安全的

C. 鸟儿双脚落在同一根电线上,两脚间电压很小

D. 鸟儿双脚落在两根电线上,两脚间电压很小

25、.如图是家庭电路的一部分,则 ( )

A.元件“1”是电能表、“2”是保险丝“3” 是闸刀开关

B.元件“l”、“2”、“3”连接顺序错误,应为“2”、“1”、“3”

C.图中元件“5”接错

D.图中电路元件连接完全正确

二、简答题(第27至30题每空1分,其它每空2分,共60分)

26.氕、氘、氚三种原子的 数相同,互为同位素。

27、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导管负责运输 和溶于水的无机盐,筛管运输____物。

28、我们试着做一个游戏:将磁钢M固定在铁块C上。用手将一元硬币B1、B2叠在一起.竖立在磁钢上端.如将手指稍稍松开一小段距离。将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硬币的上端阳 (填“合拢”或“分开”)。这是因为硬币被 ,且两个硬币的上端 (填“异”或“同” )名。

29、书上说:“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列车轨道上的强电磁铁对列车上的电磁铁的排斥作用力而把列车悬浮起来”。假期里,小妍到上海浦东乘坐磁悬浮列车,却发现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利用轨道上的强电磁铁对列车上的电磁铁的吸引作用而悬浮起来的。

采用磁悬浮技术,可以使列车与轨道间的接触面彼此分离,以减小列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 力。上海的磁悬浮列车系统中,与列车重力相平衡的轨道与车上的相互吸引力的方向为 。

30、下列三个图所示的演示实验,所研究的原理与发电机相同的是 图,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的是 图。

31.在横线上列举有关结论的一个事实。

[例]: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如: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

(1)地球是个大磁体。如: 。

(2)塑料是绝缘体。 如: 。

(3)米饭中有淀粉。 如:米饭遇碘变 色。

32、小明和他的伙伴们对科学探究抱有浓厚兴趣,下面是他们的一项研究。

研究课题: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用集气瓶收集满3~4瓶从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

实验步骤: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未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主要成分不是 气体。

(2)向另一瓶气体中倾倒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大量含有 气体。

33、某小组的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右图。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停止实验时,要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其原因是: 。

(3)在课堂上,老师做演示实验是用质量分数为7.5%左右的双氧水(H2O2)制取氧气的。老师不按课本上说的“用质量分数为15%的双氧水”而是采用质量分数小的双氧水是因为按课本上操作反应速度 。

(4)把一端系有点燃的火柴的细铁丝直接伸进刚收集到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瓶底炸裂。为防止出现上述失误,可 。

34、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发现规律,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标准状况下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和实验室收集方法如下表,通过比较找出规律:

气体 相对分子质量 标况下密度(g/L) 收集方法

空气 29 1.293 排水集气法

氧气 32 1.429 (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 44 1.964 (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氢气 2 0.089 (瓶口)向下排空气法

(1)从“相对分子质量”和“标况下密度”两列,可归纳出:一般来说,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标准状况下的密度越 ;

(2)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可采用向 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可采

用向 排空气法收集,

(3)实验室制取的氨气(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可推测知密度比空气 ,可

用 法收集(氨极易溶于水)。

35、在黑暗的地方放了一昼夜的天竺葵叶上,用两片相同大小的铝箔纸盖住相同位置的上下叶表皮,如下图(甲)所示,这是为了 。在阳光下放置

4小时后,经用酒精处理(图乙),滴加碘液(图丙),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是此未被遮部

分 被遮部分 ;这说明 。

36.(4分)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下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1) 。(填字母代号)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2) 。(填字母代号)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37、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 气孔

气孔密度

(个/mm2) 每个气孔面积

(μm2)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1)该研究说明,气孔的密度越大、每个气孔的面积越小, 。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行道树种。

38、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用漆包线在大铁钉上绕制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下图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四种情况中,电源、变阻器、大铁钉的的规格均相同)。

根据他们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面填空:

(1)通过比较 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2)通过比较 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3)要验证线圈的匝数与磁性的关系,除了保证螺线管外形相同外,还需控制通过学习的电流相同,如图 。

三、分析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9.如图是某加碘食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认真读图后

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盐是 (“混合物”或“纯净物”);

(2)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 (“单质”、“元素”、“分子”);

(3)请计算碘酸钾中碘的质量分数;

(4)“菜未烧熟不宜加入碘盐”可知碘酸钾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40、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要制取160克的氧气,需要分解多少克的过氧化氢?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总分50分)

1.C 2.C 3A 4.C 5.D 6.B 7.C 8.C 9.A 10.B 11.D 12.C 13.C 14.B 15.D 16.A 17.A 18.B 19.A 20.C21.C 22.B 23.A 24.C 25.C

二、简答题(第27至30题每空1分,其它每空2分,共60分)

26、质子(核电荷) 27、水 有机 28、分开 磁化 同

29、摩擦力(阻力) (竖直)向上 30、丙 乙

31、(1)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或信鸽能辨别方向等);(2)铜导线外包塑料层;(3)蓝色。(其它合理的均给分)

32、氧气 二氧化碳

33、(1)试管(2)防止水倒流,试管炸裂(3)太快 (4)预先在瓶子中装一些水或沙子

34、大 上 下 向下排空气

35、避免这部分叶子被光照 变蓝色 呈棕色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其它合理的均给分)

36、B C

37、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 甲

38、(1)a、b (2) b、c (3) d

三、分析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9、(1)混合物 1分

(2)元素 1分

(3)59℅ 2分

(4) 1分

40、(1)略 2分

(2)170克 3分

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20分)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 直线y=4x–1与直线y=4x+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

2. 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 轴的交点为__________.

3. 一次函数 中, 随着 的增大而___________.

4. 方程 的根是 .

5. 如果关于 的方程 没有实数根,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6. 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的积是_________.

7. 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

8. 点A(2,–3)与B(–3, 9)之间的距离AB=_____________.

9. 通过两定点A、B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ABC中,点D在BC边上,BD=4,CD=6,那么S△ABD:S△ACD=___________.

11. 在四边形ABCD中, AB=CD, 要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只须添加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一种情况).

12. 在Rt△ABC中,∠C=90º,AB=5,AC=4,△ABC绕点A旋转后点C落在AB边上,点B落在点B’,那么BB’的长为¬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代号填入括号内】

13.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情况是……………………( )

(A)没有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不能确定的.

14. 二次函数 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5. 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2、3、4; (B)2、3、 ; (C)3、4、5; (D)3、4、 .

16.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24分)

17. 解关于x的方程: (1) ; (2) .

18. 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0,–6)、(3,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用配方法求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

19. 已知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 、 ,且满足 , 求这个一元二次方程.

20. 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交于O点,BE⊥AC,CF⊥BD, 垂足分别为E、F.

求证: BE=CF.

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28分)

21. 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E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BC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AE=DE=2,求AB的长.

22. 如图,在一张三角形的纸片ABC中,已知∠C=90º,∠A=30º, AB=10. 将△ABC纸片折叠后使其中的两个顶点能够互相重合,请画出与说明折痕的各种可能的位置,并求出每条折痕的长.

23. 分别写出一个一次函数和一个二次函数使它们都满足以下的条件:当自变量 的值取–3时,函数 的值为正数,而当 的值为–1、2时, 的值均为负数. 并分别说明你所写出的函数符合上述条件.

24. 如图,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 轴的负半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左侧),一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B,与 轴相交于点C.

(1) 求A、B两点的坐标(可用 的代数式表示);

(2) 如果□ABCD的顶点D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求 的值.

五、附加题(本大题供学有余力学生选做,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25. 如图,△ABC中,∠ABC=90°, E为AC的中点.

操作:过点C作BE的垂线, 过点A作BE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D,在AD的延长线上截取DF=BE.连结EF、BD.

(1) 试判断EF与BD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并证明你所得的结论.

(2)如果AF=13,CD=6,求AC的长.

26. 已知直角梯形ABCD的腰AB在 轴的正半轴上,CD在第一象限,AD//BC,AD⊥ 轴,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1) 如图1,抛物线 经过C、D两点,且与EF相交于点G,如果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1、3,求线段FG的长;

(2) 如图2,抛物线 ( 经过C、D两点,且与EF相交于点G,如果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 、 ,求线段FG的长.

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检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06.6

一、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 互相平行; 2.(2,0); 3.减小; 4. ; 5. ; 6.– ;

7. 轴; 8.13; 9.AB的垂直平分线; 10.2∶3;

11.AB//CD、AD=BC、∠B+∠C=180º等; 12.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13.C; 14.C; 15.A; 16.D.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24分)

17.解:(1) …(1分)= …(1分)= .……(1分)

(2) ……(1分) ………(1分)

……………………………………………………………(1分)

18.解:由题意得 …………(1分)解得 …………(1分)

∴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1分)

…(1分) =2 .…(1分)

∴它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8).………………(1分)

19.解:∵ ,∴ ,(2分)

∴ ,(2分)

∴这个一元二次方程为 ,或 (2分)

20.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AC=BD,(1分)OB= .(1分)∴OB=OC.…(1分)∵BE⊥AC,CF⊥BD,∴∠BEO=∠CFO=90º.…(1分)

又∵∠BOE=∠COF,∴△BOE≌△COF.…(1分)∴BE=CF.…(1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28分)

21.解:过点E作EF⊥BC,交AD于G,垂足为F. …………………(1分)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 //BC,∴EG⊥AD.…………………(1分)

∵△E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A=ED=2,

∴AG=GD,AD= . ………………(1分)

∴EG= .……………………………………………………(1分)

∵EB=EC=BC=AD=2 ,∴BF= ,………………………(1分)

∴EF= .…………………………………(1分)

∴AB=GF=EF–EG= .………………………………………(1分)

22.解:折痕可能位置为△ABC的中位线DE、DF及AB边的垂直平分线与AC的交点G与AB的中点D之间的线段(只要说明中点、垂直)(图形+说明每条1分)

在Rt△ABC中,∵∠C=90º,∠A=30º, AB=10,

∴BC=5,AC= …(1分)

DE= ,(1分)DF= .(1分)

设DG= ,∵DG⊥AD,∴AC= ,

,DG= .……(1分)

23.解:一次函数解析式可以是 等.………………(2分)

∵当 时, ;当 时, ;当 时, .

∴ 符合条件.(2分)

二次函数解析式可以是 等.………………(2分)

∵当 时, ;当 时, ;当 时, .

∴ 符合条件.…………………………(1分)

24.解:(1)当 时, ,

.…(1分)∴A( ,0),B( ,0).…(1分)

(2)∵一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B,∴ ,

∴ .…………(1分)∴点C(0, ).………………(1分)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D//AB,CD=AB=4,∴D(–4, ).…(1分)

∵点D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 , ,

.………(1分) 其中 不符合题意, ∴ 的值为8. ……(1分)

五、附加题(本大题供学有余力学生选做,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25.解:(图形1分)如图,(1)EF与BD互相垂直平分.…(1分)

证明如下:连结DE、BF,∵BE //DF,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1分)

∵CD⊥BE,∴CD⊥AD,

∵∠ABC=90º,E为AC的中点,

∴BE=DE= ,……………………(1分)

∴四边形BEDF是菱形.……………(1分)

∴EF与BD互相垂直平分.

(2)设DF=BE= ,则AC=2 ,AD=AF–DF=13– .……………………(1分)

在Rt△ACD中,∵ ,(1分)∴ .…(1分)

……(1分)∴AC=10.…………(1分)

26.解:∵EF是直角梯形ABCD的中位线,∴EF//AD//BC,EF= .

∵AD⊥ 轴,∴EF⊥ 轴,BC⊥ 轴.……………………………………(1分)

(1)∵A、B的横坐标分别为1、3,∴点E的横坐标为2.

∴点D、G、E的横坐标分别为1、2、3. ……………………………………(1分)

∵抛物线 经过点D、G、 C,∴AD= ,EG=3,BC= .……(1分)

∴EF= = .………(1分)

∴FG=EF–EG= .………(1分)

(2)∵A、B的横坐标分别为 、 ,∴点E的横坐标为 .

∴点D、G、E的横坐标分别为 、 、 . ……… (1分)

∵抛物线 经过点D、G、C,

∴ , ,

………(1分)

∴EF= = .………(2分)

∴FG=EF–EG= – = .…(1分)

金太阳八下数学试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金太阳试卷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金太阳八下数学试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