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高二地理周测卷答案,以及高二地理试卷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高二地理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二一年,强人将浮出水面,鸟人将沉入海底。高二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吃透课本;二,找寻适合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三, 总结 自己考试技巧,形成习惯。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二地理 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总计60分)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④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网方格,面积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14年10月下旬上午10时(北京时间),张亮在华北地区某市一公园内游玩,下图中的甲图为公园内十字路口附近的导游图,乙图为张亮拍摄于此路口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请根据图中张亮的影子推测张亮去往甲图中洗手间的最近路线应选择乙图中的()
A.A线路B.B线路C.C线路D.D线路
4.此时()
A.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与4月下旬基本相同
B.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变化趋势与2月下旬基本相同
C.张亮远在美国纽约上学(74°W)的姐姐正在晚自习
D.全球与北京在同一天的地区占全球的二分之一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5.图示区域的高差可能是()
A.650米B.590米C.500米D.450米
6.图中湖泊的面积约为()
A.20平方千米B.30平方千米C.50平方千米D.80平方千米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B.乙地C.丙地D.丁地
8.与②河段相比,①河段()
A.水位季节变化更小B.含沙量更大C.年径流量更小D.水流速度更快
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份0℃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图中1月份0℃等温线在B处发生较大弯曲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洋流
10.A半岛的地理特征没有()
A.西海岸冬季多雾
B.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各地都能观看午夜太阳
D.冬季气温显著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
11.M国海运业发达的自然原因是()
A.海运运费低,运量大B.对外贸易发达,海运需求量大
C.海岸线曲折漫长,优良港湾多D.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下图为某海滨地区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
A.8月22时B.8月13时C.1月22时D.1月13时
13.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大气环流B.海陆分布、地形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D.地形、洋流
读图甲和图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各题。
14.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沙漠
15.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7.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右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9.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
A.③变小B.②变小C.①变大D.④变大
20.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变大,②变大B.②变小,③变小
C.③变大,④变大D.⑤变小,④变大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2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为
A.图中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而成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D.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与断层无关
22.图中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D.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后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阳坡和迎风坡D.阴坡和迎风坡
24.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下图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
A.--带常绿硬叶林B.--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26.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
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
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
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
读下图,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7.甲区域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A.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
B.全球气候变暖
C.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
D.生物多样性增加
28.与乙处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有关的是
①暖流;②寒流;③东北信风;④东南信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读喜马拉雅地区1921年(左图)和2014年(右图)景观图,回答各题。
29.导致图中景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发B.过度放牧,荒漠化日趋严重
C.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全球气候变暖D.登山活动频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30.下列采取 措施 合理的是
A.建自然生态保护区B.禁止燃烧化石燃料
C.在该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D.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读下面沿海钢铁厂海水淡化流程图,完成下题。
31.海水淡化的浓盐水直接排入海洋,最可能导致
A.湿地萎缩B.生物多样性减少C.土地荒漠化D.水土流失
32.钢铁厂余热蒸汽用于海水淡化,主要有利于
A.增加流通环节B.增加浓盐水C.减少工业联系D.降低能源消耗
图是某三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3.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
①a地战争频繁②a地大力发展高等 教育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4.对b地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鼓励当地人口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迁移B.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C.实施“提前退休”政策D.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
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5.非洲受埃博拉疫情冲击的产业部门是()
A. 种植 业B.石油加工业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36.近年来,我国与非洲经贸联系不断加强,许多工业企业纷纷转移到非洲,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①劳动力②资金③科技④原料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37.B处的地表主要的自然景观是()
A.荒漠B.森林C.草原D.沼泽
38.2015年2月中国驶往欧洲的货轮经过D岛屿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顺风顺水B.飓风活动频繁
C.正值雨季D.新茶上市
39.A处附近的城市为印度重要的()
A.钢铁工业城市B.新兴工业城市
C.毛纺工业中心D.棉纺工业中心
40.亚洲河流分布特点是()
A.呈放射状分布B.呈形分布C.呈羽毛状分布D.呈同心圆状
第II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共三题,总计40分)
41.(22分)读南亚和德干高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E高原的地势特征。(4分)
(2)阐释A处河流流量过程线中C、D两洪峰流量的形成原因(4分)
(3)说出图中①地自然带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4)图中②地是所在国重要农业区,说明该地在发展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2分)
(5)说明图中B地农田系统中的主要水利设施的作用。(2分)
(6)简述E半岛不同区域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布局的主要原因。(6分)
42.读“北半球某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完成下列问题。(8分)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1分)理由是。(2分)
(2)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1分)
(3)据图判断:此时,北半球为季(节)。(2分)
(4)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A、B、C、D间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2分)
43.(10分)读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等值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乙处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此处沼泽形成的原因。(4分)
(3)近年来我国逐渐停止了对本地区沼泽湿地的农垦项目,试分析该措施的生态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2345678910
ACBCBCCADC
11121314151617181920
CABADBADAC
21222324252627282930
ADCBBABBCD
31323334353637383940
BDBDCDAABA
1.A2.C
3.B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根据太阳日运动规律可以知道北京时间10点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则人影指向西北方向。乙图中人影方向与C所指方向一致,则C指向西北方向,A指向东南方向,进而判断B指向西南方向,D指向东北方向;对照甲图可知洗手间位于西南方向,故张亮应选择乙图中的B线路。
4.10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此时我国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间长;4月下旬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故与4月下旬的昼长夜短不同,A错;2月份,我国昼短夜长,直射点北移,我国昼渐长,夜渐短,B错;东八区为10时左右。美国纽约在西五区,根据时间计算,纽约大概为前一日21时左右;东八区为10时,0时经线为30°W;故30°W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多一半,故D错。
考点: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方向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日期界限。
5.B
6.C
7.C
8.A
【解析】
试题分析:
5.读图,可判断出该地最低处的海拔在400到450之间,海拔为950到1000之间;故该地的高差大约在500到600之间;故高差为590米。
6.结合比例尺,量出湖泊的大约边长,可计算出面积大约为50平方千米。
7.泥石流灾害一般发生在河谷地带。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丁为山坡,乙为山脊,只有丙为山谷,发育河流。
8.结合等高线地形图来看,该河流的流向为东南-西北,①河段位于湖泊的下游,而湖泊有削峰补枯的作用,调节河流径流量,是水位变化减小。故A。
【考点定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名师点睛】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①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h(n+1)d米。 p=""
②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 p=""
9.D
10.C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9.该处为欧洲西部,由于沿岸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该地温度较高,等温线向北弯曲。
10.A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纬度较高,冬季陆地冷空气与沿岸受暖流影响的暖气流相遇,多雾;由河流的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极圈以外没有极昼现象,不能看午夜太阳;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影响,冬季气温显著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由此判断选C项。
11.该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外贸易发达,海运需求量大;海运运费低,运量大;该岛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适合建港口。选项中A、B、D为社会经济因素,故选C。
考点:该题考查洋流对气候影响、海运发达原因、海雾产生的条件。
12.A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12.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此时温度较高,为夏季;同纬度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温度,说明此时为夜晚,海洋散热慢,温度高。故选A。
13.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的分布,陆地与海洋上的温度差异是由于海陆分布不同造成的;在图中39°纬线的西部,等温线发生呈半封闭状,愈向中心,温度愈低,如下图,说明地势愈高,故选项B正确。
考点:等值线的判读,影响气温的因素。
14.C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14.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冲积扇。山前冲积扇一般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则是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沙丘是沙漠地区的基本形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15.结合上题,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风力沉积形成的沙丘。选B。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6.B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16.弯曲的河段考虑水流的惯性,据水流的方向可知,②③处为水冲刷侵蚀的河岸,但②河道最弯曲,说明该处河流侵蚀作用最活跃,故B正确。
17.据上题分析,根据水流的惯性,②为河流侵蚀的河岸,河岸较陡;则①为泥沙堆积的河岸,河岸较缓。故A正确。
考点:考查流水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18.D
19.A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18.大气逆辐射由大气射向地面,④箭头,选D。
19.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空气气温较低,选A。
20.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增加大气逆辐射;即③变大,④变大。选C。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21.A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21.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图中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而成,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分别是向斜成山和背斜成山,成因不同,丙河流发育于断层线附近,其成因一定与断层有关。选A。
22.根据图示信息,①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处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不可能是干旱环境;③处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根据图示,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后,选D。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23.C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23.据图中雪线南坡低于北坡可知,南坡降水较多,属于迎风坡;据等温线南坡高于北坡可知,南坡温度高于北坡,南坡属于阳坡。故C项正确。
24.据图中信息,7月份①②间等温线介于3°与雪线之间,气温较低,大气对流弱,降水少,最可能分布的植被是高寒荒漠。故B项正确。
考点:地带性植被,坡向的判断
25.B
26.A
【解析】
试题分析:
25.据岛屿轮廓与经纬度特征知,该岛屿是日本的本州岛,图中虚线以南是--带地区,气候类型是--带季风气候,在该气候条件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是--带常绿阔叶林,故B项正确。
26.与我国相比,日本--带的界限纬度较高,原因是日本岛受周围海洋水的调节作用,气温的季节变化小,温度比同纬度地区高,且日本东海岸受日本暖流影响,对气候增温增湿。故A项正确。
考点:自然带类型,影响温度的因素。
27.B
28.B
【解析】
试题分析:
27.甲区域有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区分布,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亚马孙平原水循环减弱;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降低,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升高;同时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故B正确。
28.考查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由图可知乙处热带雨林处于南纬20°附近的大陆东岸,受东南信风和暖流等影响而形成,故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名师点睛】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功能。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增多,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
(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9.C
30.D
【解析】
试题分析:
29.两幅景观对比可知发生了冰川消融,是因气温升高,因此可以判断是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 其它 原因都不会使温度升高。故选C。
30.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合理措施是节能减排,建自然生态保护区,只能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减缓气候变暖;禁止燃烧化石燃料,会影响经济发展;因气温低,所以在该地区不能大面积植树造林;而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故选D。
考点:全球气候变暖
31.B
32.D
【解析】
试题分析:
31.海水淡化的浓盐水,盐度高,直接排入海洋,导致海洋水体盐度巨大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选B正确。
32.钢铁厂的余热蒸汽用于海水淡化,使余热得以再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
33.B
34.D
【解析】
试题分析:
33.据图可知,a地20-40岁男性明显减少,可能是战争导致;c地中青年女性明显增多,可能是女性从事的职业大力发展,故B正确。
34.据图可知,b地出生率低,老龄化问题严重,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是鼓励生育和接纳移民。故D正确。
考点:考查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35.C
36.D
【解析】
试题分析:
35.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为了安全的考虑,前往非洲旅游的人口数量下降,故非洲受埃博拉疫情冲击的产业部门是旅游业,C项正确。种植业、食品加工业、石油加工业等工业部门影响较小,均可排除。
36.非洲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原材料资源充足,故为了降低生产的成本许多工业企业纷纷转移到非洲,D项正确。
考点:产业转移,工业部门
37.A
38.A
39.B
【解析】
试题分析:
37.据图可知,该区域是南亚地区。B区域因受副高控制影响,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地带性植被是热带荒漠带,故A项正确。
38.D地受季风控制,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2015年2月中国驶往欧洲的货轮经过D岛屿时,正值冬季,故货轮顺风顺水,A项正确;飓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故B项错误;冬季正值旱季,故C项错误;新茶在春季上市,故D项错误。
39.A处附近的城市为印度的班加罗尔,主要发展信息产业为主,是新兴工业城市,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南亚的气候,城市,工业。
【名师点睛】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赤道逆流和索马里暖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下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南赤道暖流和索马里寒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下图乙)。
40.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受地势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故亚洲的河流顺着地势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而去。故A正确。
【考点定位】大洲河流特征
【方法总结】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可根据某地的地势特点判断河流的流向,由高处流向底池。如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则由中部流向四周。在一些考题中,可通过河流的流向来判断处河流的流向。
41.(22分)
(1)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2分)。地势大致呈西高东低状态(2分)
(2)C洪峰是由于山地的季节性积雪春季融化汇集而成。(2分)
D洪峰是夏季西南季风在上游山地降水汇集(1分);以及夏季山地冰川和终年积雪融水汇集而成(1分);
(3)热带草原带(2分)原因:地处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受海陆位置和地形阻挡,西南季风影响减小,降水量较沿海少;(1分)终年高温,干湿分明,适宜热带草原生长。(1分)
(4)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壤水体污染(环境污染)、土壤板结(土壤结构变差)(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5)井、水池和水渠有抗旱作用;水渠有排涝防洪作用;排水防止土地盐碱化作用。(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6)东北部—钢铁工业和麻纺工业—煤、铁、锰矿丰富和接近黄麻产地(2分)西部—棉纺工业—接近棉花产地(2分)南部—电子信息工业—科技发达(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印度的德干高原形成年代久远,经过长期侵蚀,地势和缓。
(2)A河流有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三种补给类型。其中,季节性积雪融水在春季融化,形成春汛。此处的大气降水来自于西南季风,集中在6-9月,而冰川融水量随气温变化,在6-8月达到最值。
(3)印度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但①地由于在大陆内部,加上山地阻挡,所以受季风影响弱,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4)②地为印度河平原,受地形和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较少,所以,大规模农业开发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等生态问题,还会引起水体和土壤等环境污染。
(5)B处为热带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多发,图中的水利设施既有抗旱作用,又有排洪作用,其中排水设施还可以减少盐碱化的危害。
(6)印度半岛南部科技发达,形成电子工业中心,北部工业区因为原料而发展工业,西部盛产棉花,所以发展棉纺织业,东北部盛产黄麻,有煤铁资源,所以发展麻纺和钢铁产业。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
42.
(1)B,近地面大气密度大(每空3分)
(2)C(1分)
(3)夏(2分)
(4)如图箭头所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等压面上气压处处相等。越接近地面大气密度越大,气压越高。所以,等压面上小于等压面数值,等压面下大于等压面数值。据此,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B,理由是B在近地面等压面下方,近地面大气密度大。
(2)如上题,等压面上气压处处相等。越接近地面大气密度越大,气压越高。并且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所以,位于等压面上小于等压面数值,位于等压面下则大于等压面数值。C位于等压面下,所以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C。
(3)结合上题,同一纬度相比,海洋上的气压高于陆地,即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因此,是北半球的夏季。
(4)仅考虑热力因素,ABCD的气压值排序由高到低应该是BACD,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所以,其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热力环流。
43.
(1)甲处为大兴安岭,地势高,气温低(2分)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较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等(任答2点,得4分)
(3)停止农垦减少了对沼泽湿地的破坏,这样有利于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调蓄洪水;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等(答2点,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图示为我国东北地区,甲处为大兴安岭,地势高,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低,所以等温线向南弯曲。
(2)地形方面:乙处位于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候方面:乙地属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发育,不利于下渗等,所以形成沼泽。
(3)我国停止农垦,减少了对沼泽湿地的破坏,这样有利于保护沼泽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沼泽有调蓄洪水,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等功能。所以要保护沼泽湿地。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区域沼泽成因,保护湿地的意义。
高二地理题试卷及答案解析相关 文章 :
★ 高二地理题期末试卷及答案
★ 高二地理旅游地理试卷及答案
★ 高二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 高二区域地理习题及答案
★ 2018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题测试卷
★ 高三地理的试卷以及参考答案
★ 高二必修三地理大题
★ 高二常考的地理大题考点答题公式大全
高二地理题试卷及答案
不管此时的你是学霸级别还是学渣分子,不管此时的你成功还是失意,不管此时的你迷茫还是有方向,请你认识自己,好好爱自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二地理 题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2.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回答3~4题。
3.由甲至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条件 ②市场需求 ③农业技术 ④地价高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河网密度变大
C.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D.环境污染减轻
精确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是实现农业低消耗、高效、优质、安全的重要途径。读“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回答5~7题。
5.精确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所 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6.为了制作农田的产量电子图,需要获取田间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的空间分布信息,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9.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①延长了生产链 ②增加了农民收入 ③保持水土 ④改善局部气候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11.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 措施 有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 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相对于我国,巴西的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土面积大 ②水热充足 ③生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阔 ④土壤肥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巴西的生物承载力有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降水减少 C.国土面积 减小 D.植被破坏
2013年12 月6日开始,来自刚果(布)、赤道几内亚、中非共和国、加蓬和喀麦隆5国的森林部长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讨论了如何加强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保护的问题。读图,回答14~15题。
14.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 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15.与会国家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环境 教育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为摆脱贫困,只砍伐名贵木材 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6~17题。
16.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18.下列关于a—自然资源、b—能源、c—矿产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图解,正确的是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19~20题。
19.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掘业 D.冶金业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 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10%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了主体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21.右图是“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下列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是国际上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成功典范,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回答22~23题。
22.田纳西河流域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水能资源丰富
C.气候炎热干燥
D.矿产资源贫乏
23.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梯级开发 B.防洪发电
C.提高水质 D.环境建设“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根据材料和右图,联系所学知识,回答24~26题。
24.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表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25.东北是我国重要的
①林业基地 ②能源基地 ③商品粮基地 ④重工业基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26.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 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粮食的商品率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服装经销商多从我国订购服装成品,但从21世纪初开始将订单转移到一些东南亚国家。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东盟地区的高档面料和纺织机械供应国。读珠江三角 洲经济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图,回答27~29题。
27.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密集且经济发达,下列不是其发展的区位因素的是
A.平 坦的地势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优越的地理位置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8.读该地区主要工业品年内产值百分比图, 分析该地区10年间发生的变化是
A.纺织品产值降低 B.总人口减少
C.廉价劳动力流入 D.产业结构升级
29.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耕地面积增加
D.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没有水土流失现象
31.由于工程沿线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用煤,从而将有效降低城市环 境中的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白色污染 D.重金属污染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回答32~33题。
32.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33.图中②工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环境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34~35题。
材料一:“腾笼换鸟”。
长三角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医药等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而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也是政府调控的结晶;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是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双赢共振。
材料二:目前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
34.随着经济发展,原先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腾笼换 鸟”。有关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35.“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Ⅱ卷
36.阅读下列伏尔加河的有关材料,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多流经平原地区。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其水运量占俄罗斯水运量的70%。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为重点,通过开通运河等工程措施沟通了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实现了“五海”通航。通过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实现了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但是,伏尔加河的综合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水利工程影响了鱼群洄游产卵;二是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三是河水污染严重。
(1)把下面的字母填入图中方框内,完成伏尔加河综合开发示意图。(4分)
A.梯级开发 B.发电 C.灌溉、供水 D.航运
(2)分析伏尔加河的综合开发为流域内工业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2分)
(3)分析伏尔加河航运运量大的主要原因。(3分)
(4)伏尔加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我国江河治理提供的借鉴有 (多选)。(1分)
A.我国河流开发应注意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如建立生态保护区等
B.通过流域内污染企业的整治,改善河湖水质
C.有汛期的河流都应当建设水坝蓄洪,才能减少流域洪涝灾害
D.只有实现流域综合开发,才更有利于河流的合理利用
37.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判断图1中M地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
(2)指出M所在省区成为世界水稻 种植 纬度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3)简述M地形区生产的稻米品质上乘的主要原因。(3分)
近年来, M地形区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概括M地形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2分)
38.图甲是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经济要素互补性图,图乙是日本与韩国企业在我国城市投资办厂示意图,图丙是韩国、沈阳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甲中的国家名称。(3分)
A ,B ,C 。
(2)比较说明图乙两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异同点。(2分)
(3)简要说明青岛、大连、上海等地吸引日本、韩国等国家企业来华办厂共同具有的区位优势条件。(3分)
(4)2009年9月13日下午,第8届沈阳韩国周在沈阳开幕,其主题是“友谊、交流、合作、发展”。活动由经贸交流、 文化 交流两大板块七项重要活动组成,此活动不仅搭建了中韩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平台,而且也成为沈阳对外开放的品牌。 如图丙,中韩交流活动中,伴随着箭头①而流动的是 ( )(2分)
A.资金、技术、信息 B.劳动力、市场、土地
C.原料、能源、政策 D.原料、水源、劳动力
答案
一、选择题(70分)
1 2 3 4 5 6 7 8 9
C D C C B C A B 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A C D C D B C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C B C B A C A D B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D B C B B D A C
二、综合题(30分)
36.答案:(10分)
37.答案:(10分)
(1)平原(1分),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低平(2分)。
(2)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分),
(3)该地区夏季光照充足,作物生长期长;(冬半年)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很少施用农药;使用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因此品质上乘。(3分)
(4)(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或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物质综合循环利用(2分)。
38.答案:(10分)
(1)日本 韩国 中国(3分)
(2)相同点:原料地都在各自国家,加工地都在中国。
不同点:纺织厂的产品市场在日本,汽车厂的产品市场在中国。(2分)
(3)均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3分)
(4)A(2分)
高二地理题试卷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高二区域地理习题及答案
★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题测试卷
★ 2018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 高二常考的地理大题考点答题公式大全
★ 高中地理关于环境保护的模拟题
★ 云南省高中地理会考试卷及答案
★ 高二必修三地理大题
★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 高中地理必修一单元检测题
[img]高二地理周报42期答案
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课标第42期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二英语下学期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及部分解析
参考答案
1-5 BCCAB 6-10 BCABC
11-15 AABCA 16-20 CBACB
21-25 DABBD 26-30 ACCDB
31-35 ACDBA 36-40 CEGAD
41-45 BDDAA 46-50 BDBBC
51-55 DCAAB 56-60 CCDBC
61. saw 62. frequently
63. that 64. which
65. up 66. the
67. it 68. to keep
69. If 70. why
短文改错:
71. ... now I have had ... 去掉had
72. ... I am high ... high → highly
73. ... the world language ... the → a
74. ... often communicates ...
communicates → communicate
75. ... great convenient ...
convenient → convenience
76. ... communicate with it. it → them
77. ... I often traveled ... traveled → travel
78. ... much easy when ... easy → easier
79. ... read great work ... work → works
80. ... instead reading ... instead后加of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Editor,
Recently, our class has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students should learn on the Internet.
70% of the students are in favour of the new learning way. They think online learning is convenient and the Internet is filled with useful resources. What's more, learners have the freedom to decide what and when to learn. However, 30% of the students hold the opposite opinion. They think they lack self-control, and can't learn efficiently without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approve of online learning because we can gain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However, we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uld make proper use of this tool rather than being addicted to the games online.
Yours,
Li Hua
部分解析
阅读理解:
第一节:
A篇(健康)
本文是应用文。作者希望注重健康的人们来自己所在学院的诊所进行体检。
21. D。推理判断题。由第二段中的We, at the School of Physiology, invite you to come to our clinic和Our 200 well-
-trained students可知,本文的作者可能是生理学院的一位老师,故选D项。
22. A。细节理解题。由第二段中的The National Health Association (NHA) suggests having your physical health checked和第三段中的a general check-up includes evaluations可知,该诊所提供的体检项目包括体格评价,故选A项。
23. B。细节理解题。由最后一段中的Assistants are on staff from 9:00 am to 5:00 pm, Monday to Friday可知B项说法正确。
B篇(个人情况)
本文是记叙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一位著名的盲人音乐家——José Feliciano。
24. B。细节理解题。由第一段中的the family moved to New York City, where his father searched unsuccessfully for a well-paid job可知,José Feliciano的父亲在纽约市没有找到一份好工作,故选B项。
25. D。推理判断题。由本段中的He would play his guitar ... for up to 14 hours a day和his music was in demand everywhere等信息可知,José Feliciano十分勤奋也很有才华,故选D项。
26. A。细节理解题。由第三、四两段中的By the age of 17 José ... in Greenwich Village coffee houses,His first great success ... in Argentina in 1967,His version of “Feliz Navidad” ... in the early 1970s, the Hollywood Walk of Fame in 1987以及In 2007, ... Soundtrack of My Life等信息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
27. C。主旨大意题。总览全文可知,作者通过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一位著名的盲人音乐家——José Feliciano,故选C项。
C篇(自然)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种猫科动物:金钱豹、美洲虎和猎豹。
28. C。词义猜测题。由该词后面的they might eat fruit, field mice, and large insects可知,当食物来源稀缺的时候,它们会吃果子,田鼠和一些大点的昆虫,故选C项。
29. D。细节理解题。由第一段中的Leopards are skilled climbers that can hunt monkeys in trees和第二段中的Jaguars are excellent climbers ... They feed on a variety of land, tree ... creatures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
30. B。细节理解题。由第二段中的their spots are called rosettes. Each rosette is large and black, consisting of a middle spot with a circle of spots around it可知,B项中的图案为jaguar(美洲虎)身上的斑纹。
31. A。写作目的题。总览全文可知,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种猫科动物:leopard(金钱豹),jaguar(美洲虎)和cheetah(猎豹)。
D篇(现代技术)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谷歌公司的Project Loon计划。
32. C。细节理解题。由第二段的Google's Project Loon ... send Internet signals over the places it is floating over可知,谷歌的Project Loon这一计划旨在通过漂浮的“气球”增强网络覆盖面以便人们接入互联网,故选C项。
33. D。细节理解题。由第四段中的Google balloons will circle the earth ... in a layer of our atmosphere known as the stratosphere可知,谷歌公司的这些气球将会升入平流层中,故选D项。
34. B。推理判断题。由最后一段中的There is no doubt that ... to natural disaster areas可知,作者对该计划感到很满意;由There could be concerns about spying and other problems可知,对于该计划能否进一步推广,作者感到十分担忧,故选B项。
35. A。标题归纳题。总览全文可知,文章主要介绍了谷歌公司的Project Loon计划,即:通过漂浮在大气层中的“气球”向其所覆盖区域发送WiFi信号,以便人们接入互联网,故A项作为标题最恰当。
第二节:
话题:周围的人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主要讲述了如何在他人心中重建信任感。
36. C。由该空后面的内容可知,应该如实说出事实真相,以便重获对方的信任,所以C项内容符合此处语境。
37. E。由该空前面的I'm sorry for hurting you可知,说这句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故选E项。
38. G。由该段标题Let the other person vent可知,要给对方发泄的机会,虽然这会让你感到不舒服,可是对对方来说很有必要,故选G项。
39. A。由本段内容可知,要想重获对方的信任,今后务必履行诺言,说到做到,故A项作为小标题最恰当。
40. D。由该段标题Stay patient及段中的相关内容可知,要想重获对方的信任,一定要有耐心,故选D项。
语言知识运用:
第一节:
话题:人际关系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主要就如何帮助朋友举办暖房聚会提出了一些建议。
41. B。42. D。由第一段语境可知,第二、三句是说“搬家(moving)”会给人带来“压力(stressful)”。
43. D。由下文的housewarming party可知,通过暖房聚会可以缓解因搬家带来的“变化(change)”而给人造成的压力。
44. A。由下文内容可知,这里是说帮助喜迁新居的朋友“举办(holding)”暖房聚会。
45. A。46. B。本句是说先要想好是随便一些的暖房聚会,还是经过周密“安排(planned)”的暖房聚会。如果举办随便些的暖房聚会,一些朋友会自带食物“上门(show up)”,并帮主人干活。如果举办正式些的暖房聚会,会发出邀请函并提供礼品单。
47. D。由该空后的if his or her new house isn't perfect when the guests ring the doorbell及If so ... ahead of time可知,你的朋友可能会“不高兴(upset)”。
48. B。如果不想让你的朋友不高兴的话,你“当然(certainly)”应该提前把聚会策划好。
49. B。由上文的a gift registry (a type of wish list)可知,这些东西应该是“房主(homeowner)”需要的。
50. C。由上文的If your friend wants to keep it more casual可知,应填informal。
51. D。你应该为不速之客多准备些“食物(food)”。
52. C。由下文的help him or her get used to it及new neighbors可知,这里是说搬到“新(new)”社区。
53. A。由上下文内容可知,这里是说暖房聚会,故填gathering。
54. A。由本段内容可知,邀请朋友的新邻居和一些校区家庭成员来做客,能让你的朋友更“舒心(comfort)”。
55. B。56. C。“当(When)”你帮助朋友去当地商店购买聚会物品的时候,在卡片上写下地址和价格,以便朋友在聚会之后“核对(check)”。
57. C。由本段内容可知,这里是说聚会结束以后,要“帮忙(Help)”收拾一下。
58. D。你的朋友因为搬家可能会很“累(exhausted)”。
59. B。在你离开的时候,确保房子是“干净的(clean)”。
60. C。你的朋友会因此而“感谢(thank)”你。
第二节:
61. saw。考查时态。由时间状语the other day可知,应用一般过去时,故填saw。
62. frequently。考查副词。设空处修饰谓语动词gives,故填副词frequently。
63. that。考查关系词。设空处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hing,且在从句中作宾语,又因先行词被the only修饰,故填that。
64. which。考查关系词。设空处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指代整个主句,且在从句中作主语,故填which。
65. up。考查固定搭配。speed up 意为“加速”。
66. the。考查冠词。the case 意为“实情”。
67. it。考查it的用法。设空处作形式宾语,真正的宾语是to receive blood when needed,故填it 。
68. to keep。考查非谓语动词。设空处作目的状语,故填to keep。
69. If。考查连词。设空处引导虚拟条件句,表示“如果”,故填If。
70. why。 考查连接词。设空处引导表语从句,且在从句中作原因状语,故填why。
[选做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
I. 阅读理解:1-5 DABCD
II. 完形填空:1-5 DCABA 6-10 DCCBA
11-15 BCDAB 16-20 CBDAD
解析
阅读理解:
话题:现代技术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可以防贴单、防拖车的智能贴纸。
1. D。细节理解题。由第二段中的The TowStop sticker ... to move their car immediately和Daniel Kalliontzis, came up with the idea可知,Daniel Kalliontzis是这款TowStop贴纸的发明者,故选D项。
2. A。写作目的题。作者通过本段主要介绍了这款智能贴纸的工作原理,故选A项。
3. B。推理判断题。由第四段中的a German law ... an officer has to choose the most efficient and inexpensive way for the car owner to remove the vehicle和第五段中的In England there is no legal duty to warn the motorist before issuing the ticket可知,这款智能贴纸在英国就不像在德国那么可行了,故选B项。
4. C。词义猜测题。由该词后面的if he doesn't think the situation is that bad or he just wants to issue a warning可知,交警有宽大处理或警告车主的自由,故选C项。
5. D。标题归纳题。总览全文可知,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可以防贴单、防拖车的智能贴纸,但是对其可行性又提出了疑问,故D项作为标题最恰当。
完形填空:
话题:周围的人
本文是议论文。要想消除怨恨就得消除心中的怒气,并从自身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 D。由下文的Before Betty got the promotion, Maureen ... hated Betty可知,升职对Maureen来说并不“重要(important)”。
2. C。由上文的her friend and co-worker Betty was promoted可知,这里是说得到“职位(position)”。
3. A。由上文的Betty was promoted可知,她一定是工作很“努力(hard-working)”才会被升职的。
4. B。由下文的Maureen began to fill up with resentment可知,Maureen之前对她的工作还算“满意(pleased)”。
5. A。由上文的Betty was promoted to be the boss of the unit可知,Betty成了她们部门的“领导(head)”。
6. D。由该空前后的Maureen began to fill up with resentment和hated Betty可知,Maureen对自己的工作也感到“厌恶(disliked)”了。
7. C。 “最终(Eventually)”,她犯了大错。
8. C。由上文的fill up with resentment可知,Maureen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她总是心里“不高兴(unhappiness)”。
9. B。她早忘了自己当初对升职并不感兴趣。fail to remember ... “忘了……”。
10. A。由下文的she began to ... regarded Betty as her enemy可知,Maureen并没有自我检讨,故填Instead of。
11. B。她开始“捉弄(play tricks)”Betty,而且还把Betty看作是敌人。
12. C。13. D。Maureen完全“沉浸在(focused)”怨恨中而无法摆脱这种“危险的(dangerous)”状况。
14. A。由Maureen的故事可知,这里是说一些人认为自己心中的“怒气(anger)”完全是他人造成的。
15. B。由下文的to improve your situation可知,这里是说“寻找(looking for)”改善自身境况的办法。
16. C。由上文的caused by some outside person可知,你认为你的感情受到伤害是他人的过错所致,故填result。
17. B。你不再去寻找真正的“解决方法(solutions)”了。
18. D。由下文的then try to stop yourself feeling upset可知,要想消除怨恨就得消除怒气,即:“心平气和(calmness)”。
19. A。由上文的Dealing with resentment needs awareness可知,首先你得“承认(admit)”自己心存怨恨。
20. D。只有这样你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problem)”。
高二地理等值线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 有许多需要重点标示的知识点,等值线这部分通过试题练习能更好地掌握。下面是由我带来的高二地理等值线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等值线试题:
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沿岸暖流 C.地形因素 D.夏季风影响
2.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等高距为l00米,则①坡的朝向为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3.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
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 B.①处山坡降水较多
C.②处为山脊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得好
4.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处吹偏南风 B.②处易出现锋面 C.③处降水较多 D.该地区天气晴朗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户外登山运动,使很多登山 爱好 者学会了判读简易等高线地形图。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
读图回答5-7题:
5.甲组登山队员准备在图示地区宿营,为了避免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适宜宿营的地点是:
A.① B.②C.③ D.④
6.若乙组队员已经宿营在图中最高处,为了互相可以观测到对方,从安全角度考虑,甲组应该把宿营地选在图示四地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b、c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B.b点能看到m点
C.mn为空中索道
D.a地可能形成瀑布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期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8-10题。
8.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9.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A.100
10.关于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小麦,一年两热 B.乙地:春小麦,一年两熟
C.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D.乙地:冬小麦,一年一熟
右下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条等温线,中间直线为赤道,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中表示7月份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12、当气温分布状况如图中曲线④所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坐北朝南的房屋,正午阳光照射面积小
B、恒河下游地区洪水泛滥成灾
C、我国南极中山站有极昼现象
D、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忙于小麦播种读某地海平面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是陆地,空白处是海洋),回答13-14题
13.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地形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 地形
14、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
A 0 ℃ B -5℃ C 2℃ D -8℃
(05北京卷)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15题。
15. 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
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6-17题。
16.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正圆形,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
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
17.若要在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最好选在
A.① B.②
C.③ D.④
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18-20题。
18.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9.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强
B、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强
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
D、对大气辐射的散射强
20.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主要原因是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土壤肥沃,处于农作物生长
“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21-22题。
21.甲处所处的大洲可能为 ( )
A.欧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22.乙处洋流可能是 ( )
A.加那利寒流 B.秘鲁寒流C.加利福尼亚寒流 D.拉布拉多寒流 图10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23-24题。
23.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 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 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 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24.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降水相对变率(%)分布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降水相对变率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年降水相对变率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B.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相对变率逐渐变小
C.地势越低的地区,年降水相对变率越小 D.降水量大的地区,年降水相对变率小
26.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由于地势低,水汽易深入,降水多
B.②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终年多雨
C.③地年降水相对变率大,水旱灾害多发
D.④地年降水相对变率较大,导致动物大规模季节性迁徙
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27-28题。
27.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 )
A.711米 B.712米
C.713米 D.714米
28.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
A.风力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流水堆积地貌
29.若图中曲线为等风速线示意图,引起图中mn虚线处等风速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山脉的阻挡 B.防护林的阻挡
30.若图中曲线为北半球近地面水平方向等压线分布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线附近天气晴朗 B.乙地盛行西南风
C.甲地风力比丙地风力小 D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与mn线这样的天气系统有关
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下列小题
3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32.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3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34.右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是
A 降水 B 暖流
C 寒流 D 径流
35.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
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0月
36.(8分)
(1)台湾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南多北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在相同纬度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其形成的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__________________
(3)A处有著名的_______盐场,其形成的
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7.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40千米地壳厚度线与我国 自然分界线北部大致一致,简要说明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4分)
(2)我国东北部的7月等温线与地壳厚度线的吻合度较高,简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3)太原和石家庄纬度相当,但7月气温差别较大,简析其原因。(4分)
38.图甲是“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等埋深线图”(埋深即埋藏深度,单位:米),图乙是“北京市平原区
地下水平均埋深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⑴图甲中A点与C点之间地下水埋深差(H)的范围是 米。根据图中数值判断,B处河水与南、北两岸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3分)
⑵根据图乙简述北京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2分)
⑶图中信息反映影响北京市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缺乏,试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主要 措施 。(7分)
高二地理等值线试题及答案
1-5 CDBBA 6-10DDDBC 11-15ACDBB 16-20 BBBCD 21-25 BDDBD 26-30BCACD
30-35 BCCDA
36.(1)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2)西高东低 西侧位于夏季风背风坡,蕴育少,对太阳削弱作用小
(3)布袋 夏季风背风坡,晴天多蒸发旺盛;地形平坦,泥质海滩
37.(1)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地势高地壳厚度大,地势低地壳厚度小
(2)气温和地壳厚度都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其等值线延伸方向基本与山脉走向一致
(3)太原地处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地势低,气温高。
38.(1)25≤H30或[25,30) 南岸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北岸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2)年内变化:春夏水位低、秋冬水位略高。 年际变化:地下水位越来越低。
(3)水资源
自然原因: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总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大;污染现象严重或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修建水库等。(任答三点)
猜你喜欢:
1. 高二地理等值线试题及答案
2. 高二地理选修5测试题及答案
3. 高二地理区域练习题及答案
4. 高二地理选修五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5. 高二地理模拟题及答案
6. 高二地理高二会考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全部活动题答案
高二地理(理科)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
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问
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原始型: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传统型: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现代型: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如图1:
“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 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二、人口迁移:
1、含义: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并达到一年以上。
2、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
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流向: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主要移出地:欧洲;移入地:美洲与大洋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亚洲人作为劳工被招募到东南亚和美洲)。
意义:人口迁移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后——原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流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北美、西欧、大洋洲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西亚、北非石油开采,经济发展较快,也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3、中国人口流动:
建国初期——流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东部城市迁往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目的:开发国土;
原因:东南部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西北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劳力不足。
改革开放后(民工流)——
流向:自发地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内陆流向沿海、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
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西部内陆,尤其是农村经济落后)。
意义:民工流一方面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
另一方面也可解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迁出地人才流失,迁入地社会治安混乱、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
4、美国人口流动:从东北部(冰冻地带)流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和婚姻等;
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
三、几个概念:环境承载力——指某种资源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环境人口容量——综合考虑多种资源,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最小的环境承
载力,它是一个极限值)。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资源(最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目前技术条件下,估计世界环境人口容量100亿,我国16亿。
人口合理容量——一定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估计7亿。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一、城市形态:
团块状——多见于平原地区;条带状——多见于河谷地区;组团状——多见于山区或丘陵地区。
二、城市功能区:城市中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中集中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
商业区——面积最小,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或街角路口处;
工业区——面积中等,多呈片状分布于城市外缘和主要交通线旁(如铁路、公路、河流);
住宅区——面积最大(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多呈片状。高级住宅区位于高坡、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环境优美地区;
低级住宅区位于低地,接近内城和工业区,生活设施和环境差。
各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要合理组织城市各功能区: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
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留有发展余地。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中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和交通便捷程度(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地租越高)。各种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如图2所示:
四、城市等级:用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城市间距离越远,其服务范围(城市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区域,包括城市本身、附近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
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资源、交通等;
五、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A、特点: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提高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城市化水平用此表示)。
B、差异:时间上——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在30%以下),发展较慢;
加速阶段(中期):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人口比重在30%—70%之间。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并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发展趋缓甚至停止。有些地方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如图3:
空间上——发达国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大都进入了城市化后期阶段。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如图4
C、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①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热污
染等);
②交通拥挤;③绿化面积小,居住条件差;④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
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①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
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农业区位:
1、含义:一方面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大。
改造自然因素的措施:A、温室农业——改造热量;
B、修筑梯田——改造地形,但坡度超过25°不能修筑梯田;
影响以下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东南丘陵的立体农业——地形;
B、河西走廊的棉粮、南疆绿洲区的农业——水源;
C、东南丘陵的荼树——土壤;
D、南方甘蔗、北方甜菜——热量;
E、海南一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热量;
F、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地形;
G、郊区农业——市场;
H、荷兰的鲜花远销世界各地——交通、保鲜冷藏技术;
3、农业区位选择:
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合理的区位选择:要考虑农业生产地价的高低,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生产需要土地面积
的大小,农业生产需水量的多少以及产品对交通的迫切性等。
二、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 典型地区 区位优势 特点
季风水田农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部分热带雨林气候区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水利工程量大;
小农经营;
单产高;
机械化程度低;
科技水平低;
商品率低。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俄罗斯、阿根廷、乌克兰
等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
主的气候区;
我国东北和西北。
(我国国营,其他国家
私营);
美国中部平原 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地广人稀;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科技先进。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高;
产品商品率高。
(农作物:小麦、玉米为主)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美洲的国家牧牛为主,其他国家牧羊为主)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利于牧草的生长;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 生产规模大;
专业化程度高;
产品商品率高。
乳畜业 北美五大湖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西欧、新西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澳大利亚等;
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北美五大湖区、
西欧 市场(大多紧消费市场)、饲料供应。
(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面向城市市场;
商品化、集约化;
混合农业 美国、澳大利亚、
我国珠三角的基塘农业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对市场的适应性强;有效的安排农事活动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原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工业的区位因素:
劳动力数量、原料、能源 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在减弱;
市场、劳动力素质、信息通讯 的影响在加强;
交通一直都是对工业布局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工业的区位选择
各类工厂的污染物:如右图:
从经济效益考虑不同类型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导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水产品加工厂、
制糖厂、
水果罐头厂 宜接近原料产地
动力导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钢铁工业、炼铝工业、化学工业 宜接近火电站或水电站
市场导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啤酒厂、汽水厂、
家具厂、印刷厂 宜接近消费市场
劳动力导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
玩具、鞋帽等 宜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 技术要求高 集成电路、精密仪表、
高分子合成、核工业、
电子工业等 宜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三:工业地域的形成
四: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发展条件: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等河流);
3、便捷的水陆运输(欧洲陆上的“十字路口”,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并有莱茵河、鲁尔河及运河便利的水运);
4、广阔的市场(附近是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5、离铁矿区较近(靠近法洛林高原铁矿区,现时还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铁矿石);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形成条件: 主要特点:
美国“硅谷”发展条件:
1、位置: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洁净优美(背靠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
2、气候: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3、科技:科技力量雄厚(居美国首位)(聚集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导区位因素。
4、交通:交通便捷(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穿全境);
5、市场:市场稳定(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电子产品稳定的订货);——特有条件。
6、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特有条件。
特点:1、高技术产品为主;
2、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科研经费投入量大;
3、工人的技术水平高;
4、分布在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方;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地关系的发展
渔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后工业文明时期
人地关系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不严重 环境遭破坏 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 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二、环境问题
三、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遵循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关于高二地理周测卷答案和高二地理试卷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