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期末调研卷六年级的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六年级期末调研试卷的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期末试卷是检验学生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知识的把握程度,来做一份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巩固知识吧。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填空题(20分)
1.李白和杜甫被称为“李杜”,被称为“小李杜”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 。
2.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_ ,“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_______。
3. 在写作文时,我们有时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
4.有个小男孩长了个非常古怪的鼻子,只要一说谎鼻子就会长一寸。他说了一堆谎话后,小鸟就飞到他的鼻子上歇着。它们以为那是个树枝呢!这个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_________________ ,在大海上溅出了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它好像有情义。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挥你的想象,补写一句省略的内容)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不复也。
8.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 (将所选字母写在每题的横线上)。(20分)
(一)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的,请你把所选字母序号写出来。
nuò bǐn xī zhà
1.A 诺 言 B 禀 告 C 牺 牲 D 微风乍起 __________
féng tuì dèng chī
2 . A 焚 烧 B 褪 色 C 石 凳 D 如痴如醉 __________
jiān mán qì rěn
3.A 歼 灭 B 瞒 住 C 沏 茶 D 时光荏苒 __________
tún līng lǜ sāi
4.A 臀 部 B 凌 晨 C 滤 过 D 塞外边疆 __________
(二)、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你把所选字母写出来。
5.A 纸 屑 B 咽 喉 C 菩 萨 D 崇山竣岭 __________
6.A 无 辜 B 蛤 蟆 C 橱 房 D 火眼金睛 __________
7.A 烙 印 B 含 养 C 瘦 削 D 诲人不倦 __________
8.A 危 胁 B 魁 梧 C 飘 逸 D 苦心孤诣 __________
(三)、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性质或结构最接近?请你把所选字母写出来。
9.讥 笑 __________
A 冷 笑 B 苦 笑 C 嘲 笑 D 狞 笑
10.注 视 __________
A 关 注 B 鄙 视 C 注 意 D 凝 视
11.慈眉善目 __________
A 昂首阔步 B 谈笑风生 C 尖嘴猴腮 D 心花怒放
12.开天辟地 __________
A 明枪暗箭 B 扶老携幼 C 枪林弹雨 D 扶危济困
(四)、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或成语填入画线处最恰当?请你写出所选字母。
13.这条小路很 ,很少有人从这儿过。
A 寂 静 B 安 静 C 僻 静 D 宁 静
14.路也是大自然最 的女儿。
A 敬 爱 B 关 爱 C 疼 爱 D慈 爱
15.中国正一步步走向富强,外国侵略者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A 随心所欲 B 为所欲为 C 横行霸道 D 作威作福
16.我望着这个陌生的可怜的老人,心中涌起了一种 的感情。
A 不可名状 B 莫名其妙 C 无可奈何 D 万般无奈
(五)、下面每道小题中,与语句描写相对应的人物是谁?请你写出所选字母。
17.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常常坐一辆四轮小车。
A 刘 备 B 关 羽 C 张 飞 D诸葛亮
18. 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之气。
A 武 松 B 吴 用 C 宋 江 D公孙胜
19. 一个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头发被梳得一丝不苟,小辫上扎着鲜艳的红头绳。眼睛显得有点儿大,细细的却又很深的双眼皮下,是一双黑得没有一丝杂色的眼睛,目光怯生生的。
A 贝 拉 B 葵 花 C 梅思繁 D林茜茜
20. 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A 《师恩难忘》中的田老师 B 《理想的风筝》中的刘老师
C 《莫泊桑拜师》中的福楼拜 D 《孔子游春》中的孔子
第二部分 阅读(30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短文(一)(13分) 《山谷中的谜底》片段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shēn zī)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shēng jī)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在文中拼音处写上恰当的词。(2分)
2.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1)山谷中的“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松这个本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雪松”我想到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这个句子中的语句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雪松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命和更好地发展”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常见。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短文(二)(17分) 家乡的红枣
“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父母亲都是十几岁参加革命离家的,转战南北,直到转业才回到老家所在地工作。乡下的老家已经没什么亲人了,只有一个近80岁的老姨,是母亲唯一的牵挂。父母说:还是想念那个地方,那里的草草木木、山山水水。
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驶。这条路,从我第一次走就是这个样子,父亲在颠簸的车上叹道:几十年如一日啊……
看路边的山坡上,却是秋日的灿烂景色。山菊花一丛丛、一片片点缀在山坡沟畔,在阳光下喜笑颜开;叫不上名字的树木,这里一树火红,那里一树金黄、苍绿,让这山地充满了生机;水塘边的芦苇,已是洁白一片,汽车驶过,惊得鸟儿从芦苇中一掠而起,扇起的苇絮在水塘的上空,如雪纷飞。
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个小山村,老姨正坐在家门口剥花生。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一年的收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宝塔的形状,光彩夺目;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辣椒,是不是对农家渴望好日子的祝福?
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枣树所吸引。几年没见了,看着这树的枝干,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春天会开一树不起眼的小小花儿,清香四溢,引得蜂儿忙。酿成的花蜜,营养丰富又滋补养颜,当是所有蜂蜜中的珍品了;夏日这枣树笼一方绿荫,让小院在炎热的夏季,蕴满了清凉;秋天是枣树奉献给人们最丰厚的典礼,一颗颗晶莹饱满的红枣,缀满了树的枝枝杈杈,在翠绿的叶子衬托下,满树的光彩夺目。
老姨说:树上的枣儿原本更多,已经打落分给乡亲们品尝了。树上这些枣儿,是专门给我留的。说着话,老姨吩咐孙子拿来长杆,对着树上的枣儿,“噼噼、啪啪”的一阵猛打,枣儿如冰雹一般纷纷落下。我捡起一粒红透了的枣儿品尝,又脆又甜的滋味在身体中蔓延。再看那枣树,在长杆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我心疼得大叫:“快住手,别打了!你们看把这树折磨成什么样子了?”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我奇怪道:“这是为什么?”老姨说:“这树贱。”我的心就有了撼动的感觉。这树贱吗?是贱哦。它的生长不择地的肥瘦,随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沟石缝,有点土就能成活。你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的野生酸枣树,就是家栽枣树的母本,也成就了这枣树的坚强品质。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这树“贱”吗?我看到的却是枣树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枣树,多么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虽然这块土地是那样的贫瘠,就如父亲在路上轻叹的那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这里的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耕耘,夏天挥洒下汗水,秋天收获果实,乡亲们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我和父母告别了这个小山村。带回家一篮红枣,让果实的香甜、枣树的品质滋养着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芦苇絮,让我,把家乡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
1.“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心疼地阻止老姨的孙子敲击枣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姨说枣树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根据文中内容填空。(4分)
带回家一捧红枣,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着这我的心田;采_____________,摘_______________,让我,把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_______________的情感,也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借物喻人,写物抒情。借枣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父亲说的“几十年如一日”,“我”开始是怎么理解的?后来又有了哪些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第三部分 习作 (30分)
的感觉真好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
3、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特别要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真情实感,恰如其分。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李商隐 杜牧
2.林黛玉 贾宝玉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木偶奇遇记》
5.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赤朱丹彤,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6.流必向下,和顺温柔,穿山岩,凿石壁,善施教化,(最后一道由学生自由发挥)
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8.只留清气满乾坤
二、选择题
(一) 1.B 2.A 3.C 4.D
(二) 5.D 6.C 7.B 8.A
(三) 9.C 10.D 11.C 12.B
(四)13.C 14.C 15.B 16.A
(五)17.D 18.A 19.B 20.B
短文(一)
1.身姿 生机
2.两个旅行者揭开了山谷中奇异景观的谜底。
3.(1)山谷西坡长满了松、柏、柘、女真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2)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4.不能,这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排列的。
5.可列举“小麦,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生活实例。
短文(二)
1.“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是因为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我心疼地阻止老姨的孙子敲击枣树,是因为那枣树在长杆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
老姨说枣树贱,是因为在秋天把她折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她萌生得也就越旺盛。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枣树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
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理解为坚强,容忍一切,默默奉献。
2.果实的香甜 枣树的品质 一把野菊花 一捧芦苇絮。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眷恋与热爱的情感,也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赞美家乡人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
3.这篇文章借物喻人,写物抒情。借枣树的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比喻家乡人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写的是枣树,抒发的是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
4.开始觉得家乡几十年没有变化。后来,从枣树身上看到了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的耕耘,夏天挥洒下的汗水,秋天收获的果实,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猜你喜欢:
1.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2.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3. 六年级语文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4.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5.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普陀区2008学年第二学期初中六年级 期末质量调研数学试卷的答案
普陀区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六年级数学期末质量调研
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2009.6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题2分,满分30分)
1.
;
2.
;
3.
(或
);
4.
;
5.
;
6.1或
;
7.
;
8.
,
;
9.
;
10.
(或
);
11.12;
12.
;
13.2;
14.
;
15.垂直.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2分,满分共8分)
16.B;
17.C;
18.A;
19.B.三、(本大题共有6题,每题6分,满分36分)
20.(1)画图并标注字母正确1分,结论1分;
(2)画图正确1分,标注字母正确1分;
(3)∠COD=
(量出的度数允许误差±
),2分.21.解:
原式
………………………………………………………
2分
………………………………………………………………2分
.…………………………………………………………………2分22.解:去分母,得
.……………………………………………3分
去括号,得
.………………………………………………1分
解得
.………………………………………………………………2分
23.解法一:由①得
.③…………………………………………1分
把③代入②,得
.
解得
.……………………………………………2分
把
代入③,得
.……………………………………………2分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1分
解法二:由①
,得
.③……………………………………1分
由③
②,得
.…………………………………………………2分
把
代入①,得
.……………………………………2分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1分24.解:
由①+②,得
,
…………………………………1分
即
.
④
由②+③,得
.
⑤…………………………………1分
由④
-⑤,得
.
解得
.
…………………………………1分
把
代入④,解得
.
…………………………………1分
把
,
代入①,得
.
解得
.…………………………………1分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1分25.解:由①,得
.
解得
.………………………………………………………… 2分
由②得
.………………………………………………1分
解得
.……………………………………………………………1分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1分
把解集在数轴上正确表示出来.
……………………………………………1分五、(本大题共有3题,第一题8分,第二题8分,第三题10分,满分26分)
26.解:设小明在这次比赛中答对
道题,……………………………………………1分
根据题意得
=62.
………………………………………3分
解得
=26.………………………………………………………………3分
答:小明在这次比赛中答对了26道题.……………………………………1分27.解:设小杰的跑步速度为x米/分钟,小丽的竞走速度为y米/分钟.…………1分
根据题意,得
………………………………(2+2)分
解这个方程组,得
………………………………………
2分
答:设小杰的跑步速度为320米/分钟,小丽的竞走速度为120米/分钟.…1分28.解:(1)画图略.
【说明】画出的图形无明显差错,得4分;只缺少1条线段扣1分,所缺线段多于1条为全错;有虚、实线使用不正确时,1条出错扣1分,多于1条扣2分.
(2)解法一:根据题意,得
………………………………
3分
解得,
……………………………………………………
2分
答:长方体的长
为3、宽
为
、高
为9.……………………………
1分
解法二:也可直接由
,先得
……………………………………
2分
再由
,得
;由
,得
.……………(2+1)分
答:长方体的长
为3、宽
为
、高
为9.……………………………
1分
【说明】如果没有过程,但结果正确给3分.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面对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的复习,需要适当做些语文期末试卷的题目来巩固知识,,努力就会考出自己满意的学习成绩。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yú chǔn tān huàn wān yán dǒu qiào( )( )( )( )
pénɡ pài miǎn tiǎn jǐn shěn jīnɡ jí( )( )( )( )
二、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6分)
争先( )后——( ) 面面相( )——( )
自强不( )——( ) 名不( )传——( )
如雷( )耳——( ) ( )头丧气——( )
三、我会选。(5分)
1、下面哪篇不属于写人的文章。()
A、《永远的歌声》 B、《稻草人》 C、《詹天佑》 D、《老人与海》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
A、泰山的壮观景象 B、庐山的壮观景象
C、黄山的壮观景象 D、华山的壮观景象
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4、“扬长避短”中“扬”的意思是()
A、举起、升起 B、飘动、飘荡 C、发扬 D、传播
5、“她对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奢望——全家人健康、幸福,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达的意思是()
A、解释、说明 B、话题的转换 C、声音的延长
四、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语段中的错误。(5分)
这里景色秀丽,村前是一个大池塘,塘水清如明镜,篮天白云倒映着水中,塘中荷花点点;竹林中山雀,画眉和小鸟对唱,鸣声清脆悦耳,村后是一清翠的竹林,到过这里的们都说它真像一副漂亮美丽的风景画。
五、判断题。(10分)
1、“当日东南风起甚紧”,中的“甚”是“甚至”的意思。( )
2、在不知道“蔺”的读音时,用部首查字法最方便。( )
3、“曹操”是《水浒传》中的人物。( )
4、“我需要努力。”与“我不得不努力”表达的意思基本是相同的。( )
5、“敌视、憎恶、怨恨、埋怨、不满”是按程度由深到浅的顺序排列的。( )
6、“上学”中的“上”与“下乡”中的“下”都含有去的意思。( )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唐朝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 )
8、“川流不息、阴谋鬼计、聚精会神、拨苗助长、纷纷扬扬”这组词中有两个错别字。( )
9、“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相同。( )
10、《秋天的怀念》、《花边饺子的爱》以及《为了五美元的礼物》都是写伟大的母爱。( )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分)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积累与运用。(10分)
1、“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自寓言故事,我还能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大合唱》是由______________写的词,_______________谱的曲。
3、我能默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劝戒朋友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可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书房里可以贴上这样一句名人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顾本学期学习的课文,我感受很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我认识到,无论在天涯海角,祖国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最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__________________的忠诚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使我感受到童话世界原来这样精彩。(请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课题)
7、《将相和》这篇课文一共讲了三个故事,按课文先后顺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中的 “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八、口语交际。(5分)
小明吃完早餐,拿出餐巾纸擦完嘴巴,随手把纸扔在了地上。小军看见了,笑着说:“你还真讲究个人卫生的呢。”小明听了,红着脸捡起纸团扔进了垃圾厢。
小军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还可以这样对小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小军的话,小明应该这样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仔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练习。(21分)
(一)课内阅读(6分)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带点的字。(2分)
其人弗能应也。 弗:___________ 应:______________
誉之曰 誉:________________ 曰: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应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2分)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个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屋檐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火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 史记 的诞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坐着羡慕别人“成”,()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分)
2、请你为第5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适当的标点。(2分)
3、按要求写词语。(2分)
写近义词:艰苦——( )爱慕——( )
写反义词:需要——( )廉价——( )
4、用“——”划出文中的反义词,并改写成陈述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也来写一句话。(2分)
仿写:任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_____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__。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7、短文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的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轻松习作。(30分)
题目: 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3.字数在450字以上。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yú chǔn tān huàn wān yán dǒu qiào
(愚蠢 )(瘫痪 )( 蜿蜒)( 陡峭)
pénɡ pài miǎn tiǎn jǐn shěn jīnɡ jí
(澎湃 )(腼腆 )(谨慎 )(荆棘)
二、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6分)
争先(恐 )后——(害怕 ) 面面相(觑)——(看 )
自强不(息 )——(停止 ) 名不(虚)传——(虚假 )
如雷(贯)耳——(贯:贯穿,进入 ) (垂 )头丧气——(
1、下面哪篇不属于写人的文章。(B )
A、《永远的歌声》 B、《稻草人》 C、《詹天佑》 D、《老人与海》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B )
A、泰山的壮观景象 B、庐山的壮观景象
C、黄山的壮观景象 D、华山的壮观景象
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D )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4、“扬长避短”中“扬”的意思是(C )
A、举起、升起 B、飘动、飘荡 C、发扬 D、传播
5、“她对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奢望——全家人健康、幸福,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达的意思是(A )
A、解释、说明 B、话题的转换 C、声音的延长
四、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语段中的错误。(5分)不好意思,不会打修改符号
这里景色秀丽,村前是一个大池塘,塘水清如明镜,篮(蓝)天白云倒映着(在)水中,塘中荷花点点;(村后是一清翠的竹林,)竹林中山雀,画眉和小鸟对唱,鸣声清脆悦耳,(村后是一清翠的竹林,放前边)到过这里的们都说它真像一副(幅)漂亮美丽(任意去掉一个)的风景画。
五、判断题。(10分)
1、“当日东南风起甚紧”,中的“甚”是“甚至”的意思。(x )
2、在不知道“蔺”的读音时,用部首查字法最方便。(对)
3、“曹操”是《水浒传》中的人物。(错)
4、“我需要努力。”与“我不得不努力”表达的意思基本是相同的。( 错)
5、“敌视、憎恶、怨恨、埋怨、不满”是按程度由深到浅的顺序排列的。( 对)
6、“上学”中的“上”与“下乡”中的“下”都含有去的意思。(对)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唐朝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 错 南宋)
8、“川流不息、阴谋鬼计、聚精会神、拨苗助长、纷纷扬扬”这组词中有两个错别字。(对 )
9、“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相同。(错)
10、《秋天的怀念》、《花边饺子的爱》以及《为了五美元的礼物》都是写伟大的母爱。(对)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分)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分别指:_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这从“嘴上带着微笑”可以看出;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两个“幸福”的实际意义就是受罪和死亡。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_______
七、积累与运用。(10分)
1、“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自寓言故事,我还能写出四个这样的成语:
_守株待兔__、__亡羊补牢__、__自相矛盾__、___掩耳盗铃___。
2、《黄河大合唱》是由_______光末然、_______写的词,___冼星海____________谱的曲。
3、我能默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劝戒朋友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可用诗句____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____。
5、在书房里可以贴上这样一句名人名___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_。
6、回顾本学期学习的课文,我感受很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我认识到,无论在天涯海角,祖国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最爱;____《索溪峪的野》__和____《迷人的张家界》___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__________________的忠诚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使我感受到童话世界原来这样精彩。(请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课题)(这个很抱歉,对课文不够熟悉,无法作答)
7、《将相和》这篇课文一共讲了三个故事,按课文先后顺序,分别是___完璧归赵____、____渑池之会______、___负荆请罪___。课题中的 “将”指的是___廉颇_____,“相”指的是___蔺相如__。
八、口语交际。(5分)
小明吃完早餐,拿出餐巾纸擦完嘴巴,随手把纸扔在了地上。小军看见了,笑着说:“你还真讲究个人卫生的呢。”小明听了,红着脸捡起纸团扔进了垃圾厢。
小军的言外之意是:你不讲究集体卫生。
小军还可以这样对小明说:“ ___请保持环境卫生______。”
听了小军的话,小明应该这样来回答:“__我错了,今后一定改正。__
九、仔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练习。(21分)
(一)课内阅读(6分)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带点的字。(2分)
其人弗能应也。 弗:__不能__ 应:__回答__
誉之曰 誉:____夸奖____ 曰:___说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__,应读出___嘲弄、讽刺___的语气。(2分)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__(2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个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屋檐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火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 《史记 》的诞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分)(已填上)
2、请你为第5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适当的标点。(2分)(已加上)
3、按要求写词语。(2分)
写近义词:艰苦——(艰难 )爱慕——(倾慕 )
写反义词:需要——(多余 )廉价——(昂贵 )
4、用“——”划出文中的反义词,并改写成陈述句。(1分)
___是反问句吧,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改为:我们就不用要成功了。
5、仿照“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也来写一句话。(2分)
仿写:任何___一次发明的成功__都___需要发明者千百次的努力;
任何___一个奖牌____都___要运动员付出无数的汗水________。
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积累__,功是成的__基础_。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遥不可及__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必然的______的。
7、短文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的概括。(3分)
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
李时珍历尽艰辛,写成《本草纲目》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
8、“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启示。(2分)
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
十、轻松习作。(30分)略
猜你喜欢:
1.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附答案
2.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答案
3. 六年级语文上册考试题及答案
4.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5.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答案
[img]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期末备考得要多做语文期末试题,夯实基础积累语文知识,争取在语文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一、字词小博士。(学习语文,字词是基础,细心完成吧!)(14分)
1、根据拼音写工整美观的汉字。(8分)
méi guī pú sa xī shēng táng láng bǔ chán
( ) ( ) ( ) ( )
shòu xuē zhàng peng jiào huì yù zhuó bīng diāo
( ) ( ) ( ) ( )
2、按照要求填上成语。(6分)
评一评人物: 孔子( ) 孙悟空( )
赞一赞景物: 烟台的海( ) 三亚落日( )
聊一聊话题: 抗震救灾( ) 珍惜时光( )
二、句子小精灵。(句子练习,请看清要求!)(7分)
1、把句子写生动有趣。(2分)
萤火虫在夜空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上适当的关联词合并这三句话。(2分)
天游峰的扫路人年过七十了。 天游峰的扫路人不愿意离开他深爱的岗位。
天游峰的扫路人自信、豁达、以苦为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课外,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句吧!试着补充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3分)
三、小小美文家。(调动平时积累,完成填空!)(17分)
1、______,______,______,看不出______,也看不出______,无日______。(《夹竹桃》)(3分)
2、孔子有关复习的名言有“______,______”。水在孔子的眼中是“____”“ ____”“ ____”“ ____”的真君子。朱熹也曾从水那儿得到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老师在我们心中永远是天使,永远是______,是______。福楼拜告诫莫泊桑: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______。刘老师通过放理想的风筝,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了___、___、___的种子。(3分)
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课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那些秃顶在枫树下,微微泛着红光。遇到枫叶密集,偶尔有些空隙,那边有人走过时,就会一闪一闪地亮,像沙里的瓷片。”这段描写出自_____(谁)的小说《______ 》,写的是_____。(谁)我还知道小说中这些人物:_____、_____、_____。(3分)
四、阅读小能手。(短文阅读,多读几遍,不要漏做哦!)(30分)
(一)广玉兰(12分)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zhàn dìnɡ)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zuān zhuān)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diāo tiáo)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sì shì)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画出来)(2分)
2、按要求写词语。(2.5分)
“迫不及待”的近义词是______,“热热闹闹”的反义词是______,再写三个AABB式的词_____、 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把_____比作____,这样比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1+0.5+0.5+1=3分)
4、本段是按___的写法,写了广玉兰哪几种花开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分)
5、“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是作者的联想,请选择一种喜欢的花,也写一个由此花引起的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分)
(二)西 湖的 “绿”(18分)
(作者:宗 璞pú)
六月间,我第四次来到西子湖畔……奇怪的很,这次却有着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zhī zhì)子花的甜香。……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 苍翠欲滴 ,似乎飘着的雨丝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 绿得发黑 , 深极了 ,浓极了 ; 有的绿得发蓝 , 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淙(cóng zōng),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tí dī),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青苔,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绿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的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都要裙袂(mèi quē)飞扬,翩然起舞了。
1、划去不正确的读音。(2分)
2、按要求写词语。 (1.5分)
写出描写“绿”的成语:表示绿得颜色浓的: ,表示绿得时间长的: ,表示绿得面广的: 。
3、仿写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2分)
(1)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填空。(4.5分)
(1)短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几处的“绿”,表现西湖的盛景,表达了 。(3.5分)
(2)在花港观鱼,作者看了一种绿,那是 。
(1分)
5、细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8分)
(1)用“~~~~”画出表现“我”内心感受的两个词语,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1+1=2分)
(2)这一自然段写了西湖怎样的特点?(2分)
(3)你去过杭州吗?除了杭州西湖,你还知道哪些风景名胜(写两处)?请你写下来。( 1分)
(4)请你仿照作者写西湖“绿”的写法,抓住某一景物的特点,写下来。(3分)
五、未来小作家。(审清习作要求,大胆表达吧!)(30分)
题目:我真想____
友情提示:一直以来,你有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或者特别想说的话?给你一次机会,用你的笔写下来吧!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叙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字数400个以上。
(卷尾语:同学们!终于完成了这张试卷,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可不要骄傲,仔细检查哟!希望你取得理想的成绩!)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答案
一、1、玫瑰 菩萨 牺牲 螳螂捕蝉 瘦削 帐篷 教诲 玉琢冰雕
2、孔子(诲人不倦、见贤思齐等) 孙悟空(大闹天宫、火眼金睛等)
烟台的海(水平如镜等) 三亚落日(美妙绝伦等)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等)
珍惜时光(白驹过隙等)
二、1、写拟人或比喻都行。
2、由于……虽然……但是……
3、六年级必背古诗:万里长征人未还。洛阳亲友如相问。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1、略。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略。
4、《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正义的坚持、对侵略者的憎恨都可以得分。
5、曹文轩 ,《草房子》,陆鹤(或秃鹤),写出另外三个即可。
四、(一)1、绽(zhàn)放, 钻(zuān),凋(diāo),似(shì)
2、争先恐后、冷冷清清、略。
3、略。比喻的好处,只要找出两种事物的相似处并适当分析即可。
4、总分,含羞带放、刚刚绽放、盛开、花瓣凋谢。
5、对花的描写得1分,由此引起的联想得0.5分。
(二)1、正确读音:栀(zhì),淙(cóng),堤(dī),袂(mèi)。
2、苍翠欲滴, 万古长青,一碧千里。
3、排比句词语出现必须要有3次及以上。比喻句要能抓住事物间的相似处。
4﹙1﹚、短文通过描写飞来峰、黄龙洞、屏风山、苏堤、花港观鱼几方面的“绿”,表现西湖的盛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或西湖美景)的真挚感情﹙2﹚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
5、(1)遍体生凉、心旷神怡,每个词0.5分。感受1分。 (2)写了西湖灵隐寺绿得发黑、发蓝的景色。(3)答出两处即得一分。(4)围绕一个中心,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就给分。
五、作文评分标准:
1、字迹工整、美观。2分。
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层次清楚,有真情实感,字数符合要求。即为一等文,扣0-3分;依次为二等文,扣4-6分;三等文,扣7-9分;四等文,扣10-12分,不及格扣12分以上。
3、错别字、病句等,酌情扣1-3分。
猜你喜欢:
1.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2.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3.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4.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5. 六年级语文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期末调研卷六年级的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六年级期末调研试卷的答案、期末调研卷六年级的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