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高中语文周测卷,以及高三语文周测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测试卷附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累赘 连累 累积 危如累卵
B.马厩 灵柩 内疚 咎由自取
C.险峻 骏马 竣工 怙恶不悛
D.休憩 收讫 栖身 锲而不舍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铮友 撤消 寥廓 莫可明状
B.传颂 慧星 树阴 至理名言
C.怄气 俯首帖耳 形销骨立 万古长青
D.志大材疏 真知卓见 激流勇退 坚忍不拔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呼天抢地________地哭得那么伤心。
②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____________。
③天快黑了,雨还是下个不停,前面的桥又被水冲坏,我们的确_________了。
④江河奔流,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刮风,下雨,都是运动变化,诸如此类,真是________。
A.装腔作势 等量齐观 进退两难不计其数
B.装模作样 相提并论 骑虎难下不胜枚举
C.装腔作势 混为一谈 进退两难不胜枚举
D.装模作样 相提并论 骑虎难下不计其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铅、锌被禁锢在火山岩凝固成的石头里,所以一般要发现它们是比较困难的。
B.他们谩骂法院执行人员,殴打执行公务的干警,这实属是藐视国家法律尊严与权威的违法行为。
C.目前一些学校成立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法庭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别开生面的教育手段。
D.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用生活取代教育,因为生活毕竟带有零散性,并且还含有消极的东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再谈俗从何来
人俗,其艺未必俗。茨威格写巴尔扎克平生所为俗事连篇累牍,然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惟其艺不俗,故巴尔扎克自负其征服世界的魅力:“彼(指拿破仑)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竟其业。”雨果则在其坟前云:“当他站在时代上面去创造绝对价值,没有顾虑到去迎合同时代人的趣味时,巴尔扎克就到达最伟大的地步。”人俗如张瑞图,其字则高华典雅,绝无俗意。说赵孟 俗,那是民族意识蒙蔽了审美意识,其实赵孟 的字是不会与俗字联姻的。我们不为贤者讳,齐白石对金钱的爱慕和吝啬,的确去雅甚远,但齐白石的画俗吗?我们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人性的二元论,当上述大师趋附名利时,灵魂的蒸发物是“庸俗”,而当他们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
最能悟到自身灵魂俗、雅二元组合和分裂的是托尔斯泰,他说有一个人性的托尔斯泰和一个兽性的托尔斯泰,而兽性的托尔斯泰恒为人性的托尔斯泰所打倒。亦如《伊德和自我》所云,原始的伊德显然是很不雅的;惟有“超我”的追逐,使伊德趋向完美。
显然当艺术家升腾着庸俗之气的时节,和天下的俗人没有任何区别,俗谚云“诗人之作清绝,慎勿为邻居”,恐怕是这诗人灵魂二元分裂和组合表现特显,故诗可读,而人不可交。谢灵运即是最佳例证。
当一个艺术家创作时,他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当他不创作时离于道、摒于德、背于仁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样的例证亘古至今,不绝如缕。哲学家似乎也不例外,譬如卢梭和弗兰西斯•培根。这种矛盾的状况,是不能轻易用“伪君子”三字去说清的,上帝造人或女娲造人,大体用的泥巴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二元结构的形成,我们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太古。
即使同一作家和画家,其作品也可能蕙莸杂处,雅俗并存,雨果在巴尔扎克坟前固不会罗列他所写的充满脂粉气的、鄙俗的、同时效力于几个文坛鸨母的文章,茨威格却读到过这些,然而权衡轻重之后,茨威格还是把崇敬和赞叹奉给了巴尔扎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龚定庵的一首“游词”,可谓深恶痛绝,细味之,的确俗得可以。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幕遂初衣。偶逢锦色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偶赋凌云”时龚定庵灵魂中蒸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千古绝唱;而当他“偶倦飞”时,鄙陋人性暴露无遗,对女人说谎,而且目的是“寻春”,百年之后,我深为龚定庵耻。然而权衡巨细,我在愤怒之余,还是把尊重奉给龚定庵。
我们所希求的当然是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然而当我们以此尺度去苛求古人时,恐怕打击面会过宽,所幸我们欣赏的是艺术最后成果,而不一定先了解隐私劣迹后再读诗歌文章,于是我们就有了一把比较宽容的尺子,可以容纳一些甚至是坏人的作品。时过境迁,坏人的劣迹与他的作品距离会越来越大,恶劣的品德和秽行,作为原始的兽性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剩下的好东西总是属于人类智慧的一部分,于是我们会读到元遗山论谢灵运时的备极赞美之句:“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谢灵运以“池塘生春草”五字留芳千古,而那些“无补费精神”的诗人早为人忘却,这些诗人中必然有为人品格比谢灵运高尚百倍者。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这是史家所必须注意的。
5.文中第1段“人俗,其艺未必俗”的原因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们尽管常“为俗事连篇累牍”,然而不影响其艺术创作的价值。
B.巴尔扎克、齐白石等艺术大师创作时“没有顾虑到去迎合同时代人的趣味。”
C.人性的二元论,即人自身是灵魂俗、雅二元组合和分裂。
D.当艺术大师们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蒸发物是“高雅”的。
6.对茨威格把“赞叹”奉给巴尔扎克,作者把“尊重”奉给龚定庵的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过境迁,艺术家的劣迹已被人们忘记了。
B.道德文章兼美的完人太少,而且人性中有兽性的一面。
C.我们欣赏的是艺术最后成果,可以容纳一些甚至是坏人的作品。
D.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重在艺术家创造的绝对价值。
7.根据全文内容,对“俗从何来”的'理解全面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自身灵魂俗、雅的二元结构;人性与兽性的并存。
B.人性的二元论,使艺术家们在趋附名利时,灵魂蒸发物是“庸俗”;而他们在创造绝对价值时,灵魂的蒸发物是“高雅”。
C.大师们及哲学家善于伪装的“君子”行为和鄙俗的文章。
D.艺术的审判台不是道德的审判台,这是史家所必须注意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燕喜亭记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 翳 ①,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②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③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④”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浙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泯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⑤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⑥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注】① 翳:遮挡阳光的枯树。 ,枯死的树。②振鹭:白鹭展翅飞翔。③秩秩:秩序井然的样子。④鲁侯燕喜:出自《诗经•鲁颂• 宫》,原为赞美鲁僖公家庭和美、国家强盛、健康长寿。在此也取祝福的意思。⑤饫闻:听到很多了。饫,饱足。⑥羽:出自《易经•渐卦》,意思是身处高位却不被官职所累。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 却立而视之 ②晨往而夕忘归焉
B、 ①愈请名之 ②俟德之丘
C、 ①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②虚以钟其美
D、 ①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②今其意乃若不足
9、对文中用较多文字叙述山谷、瀑布、池塘、水源命名的用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主人高尚、谦逊、施德的思想追求。
B、体现主人对隐逸山水之间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C、反映出儒家的人格理想的山水审美意识。
D、借以赞美主人积极入世、施德于民的为政思想。
10、对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借以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B、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称赞了开发这一景区的王仲舒。
C、表面看来是在描绘山水,实质上是在宣扬儒家主张的道德观点。
D.借此赞美王仲舒的行为品德,表示对他的前程怀有希望和信心。
第Ⅱ卷
四(23分)
高中语文必修3专题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专题测试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12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狼吞虎咽(yān) 针砭时弊(biǎn) 聒噪(guō) 懵懂(měng)
B力能扛鼎(káng) 数见不鲜(shù) 暮砧(zhēn) 洿池(kuā)
C东船西舫(fáng) 歆享(yīn) 宵柝(tuò) 贿赂(lù)
D瞠目结舌(chēng)心宽体胖(pán) 谄媚(chǎn) 度长絜大(xié)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宜昌西陵区某政协委员认为,在夷陵广场谢洪恩烈士就义处树立纪念碑,有利于抒发宜昌人民的爱国热情,并能够更好地展现宜昌的革命历史厚重感。
B.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和李胜素的京剧唱段将演出推向了高潮,其声穿云裂石,其曲荡气回肠,真有金戈铁马、气壮山河之慨。
C.2012年研究生考试成绩于近日揭晓,山东某大学大四学生小潘查分时惊奇地发现,他的政治理论成绩居然是负分。在确认了几遍考生编号之后,小潘只得接受了这个不可理喻的事实。
D.台湾知名网络作家柯景腾最初并没有接受过任何写作训练,他为了赚钱和鼓励患癌的母亲才开始写作,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曾一年写了14本书,成为台湾最畅销的小说作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杨丽萍用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使之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B.《金陵十三钗》随着上映票房的攀升,出品人张伟平在底气越来越足的同时,说话也越来越谨慎。
C.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出神入化,常常引得观众鼓掌、欢呼。
D.网络的虚拟所以有无尽吸引力,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你能隐藏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③①②④⑥
二、阅读下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毋庸讳言,这些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温文尔雅的吴越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美国人阳刚十足的牛仔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巴黎和维也纳的城市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苗族女子灿烂的服饰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正像我们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可就难了。换句话说,物质的东西可以打造,精神文化的东西是不能用打造这个词儿的。难道可以用搞工业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建设?那么为什么还要大喊打造文化?仅仅是对文化的一种误解吗?
坦率地说,打造文化叫得这么响,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经济目的——发展旅游。因为,人们已愈来愈清楚:文化才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一切文化都是个性化的。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在各地大打旅游牌的市场竞争中,怎样使自己的文化更响亮、抢眼、冒尖、夺人?一句话,看来就得靠“打造”了。
很清楚了,这里所谓的打造文化其本质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当今有句话不是说得更明白吗——要把某某文化打造成一种品牌。品牌是商业称谓。文化是没有品牌的。中国文化史从来没有把鲁迅或齐白石当做过“品牌”。鲁迅和齐白石也不是打造出来的。当下的打造文化者也并不想再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想把鲁迅和齐白石当做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所以伴随着这种商业化的“文化打造”,总是要大办一场热闹非凡的文化节来进行市场推广。
进而说,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凡是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吸引与诱惑人的、可以大做文章的,便拉到前台,用不上的则搁置一旁。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注定要被市场重新选择。市场拒绝深层的文化,只要外表光怪陆离的那层。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必不可少。与此同时,便是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再有,就是假造的景点和重建的“古迹”。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由于老街拆光了而拿来充当古董的仿古“明清街”。街两边的房子像穿上款式一样的戏装那样呆头呆脑地龙套似的站着——文化便被打造成了。
这里边有文化吗?真实的历史文化在哪儿呢?打造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文化”?伪文化?非文化?谁来鉴别和认定?反正前来“一日游”的游客们只要看出点新鲜再吃点特色小吃就行,没人认真。也许那些对当地文化一无所知的洋人们会举着大拇指连声称好,凑巧被在场的记者拍张照片登在转天报纸的头版上,再写上一句“图片说明”:“东方文化醉倒西方客。”
(选自冯骥才《文化可以打造吗?》)
5.下列对有关“打造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自然积淀而成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
B.打造文化在当前之所以叫得这么响,因为文化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所以打造文化应运而生。
C.打造文化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这才是打造文化的本质。
D.打造文化者不能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可以把鲁迅和齐白石当做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
6.下列分析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打造的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地创造文化,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
B.打造文化都是政府行为,其本意是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
C.文化不能像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那样通过努力打造出来。
D.打造的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打造文化者可以通过整合、包装、改造完成真正的文化建设。
B.在市场霸权的时代,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
C.打造文化之风致使许多旅游景点充斥着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
D.如今,许多游客所经历的景点是打造出来的、并非原汁原味的文化。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惑:疑难问题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C.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盛:盛大
9、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耻学于师
10、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分)
(2)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4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①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1)本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4分)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后两句句中的那个字用得好,请赏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两题都做只能以第一小题计分)
(1)①间关莺语花底滑, 。(《琵琶行》)
②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③《过秦论》中作者最后总结秦国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④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2)①去来江口守空船, 。(《琵琶行》)
②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③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④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22分,共4小题)
钱学森二三事
“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两院院士郑哲敏说。
1948年,郑哲敏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来读钱学森的博士。“他很关心祖国的状况,每周通过朋友收集中文报纸看。”郑哲敏说,“我们很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回国态度一直是很鲜明的。他在美国工作20年,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只租房子住。1950年,他准备回国,票也买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却被美国当局抓起来了。”
“1955年我回国时,钱学森嘱咐我两件事。”郑哲敏回忆说:“第一,他说经过二次大战,美国军事后勤领域发展很快,运用了大量数学和运筹学知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强调计划发展的,用得上运筹学。他要我把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去,告诉钱伟长。第二是对我的要求: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国不能太神气。”钱学森说:“你回去做什么事呢,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即使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你也要做。”
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学科方向。原来有弹性组、塑性组等三个研究小组,都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与当时的国家建设关系不大。钱学森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要调整方向。后来,流体力学调整为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方向,并增设了化学流体组、物理力学组和运筹学组。
“钱学森不是搞技术的,是搞理论研究的。但回国后国家让他搞火箭,他欣然同意,从不讲价钱,从不讲条件。”郑哲敏说,他牢记钱学森的一句话:回国没有什么,就是来服务。
孔祥言1956年从北大力学专业毕业后分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
“当时航天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的尖端科学,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可参考的资料很少。一次钱老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就老实回答:知识面不够,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孔祥言说。
钱学森听完就给他们做工作:航天问题不外乎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哪一方面问题不太清楚,就去找书、找资料学习,只要钻下去,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怕困难,是钱学森的一贯风格。王永志说,钱老回国后不久,中央领导问他“中国能不能搞原子弹、导弹”。他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中央对他的意见很重视,最后决定搞“两弹”。
“钱学森是我的恩师。”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进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当时钱老还担任首任院长。
“钱老对年轻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提携。”王永志说,第一代战略火箭获得成功后,国家开始搞第二代战略火箭,钱学森建议,让第二代航天人来挂帅,并推荐王永志担任第二代火箭第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
“当时我只有40多岁,是比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而总设计师这样重要的职务,之前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担任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像我这个年龄阶段的,甚至比我更年轻的人,开始走上总设计师这样被称为‘箭头’人物的岗位。”
“钱学森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轻人,要靠他们敢想,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发展’。”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说。
2007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96岁生日。12月10日,科技日报社举办了一个“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研讨会,为他提前祝寿。
“钱老对过生日一向低调,只是家里人简单聚聚。”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说,当他把这件事向钱学森汇报时,他说:“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一件关系国家长远的大事,希望会议开得成功。”
“钱学森当时如果不能回国,我们也会发展导弹、原子弹这些尖端技术,但绝对不会这么快。”曾经与钱学森一起共事的梁思礼院士认为。
但在钱学森眼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决不是单个人所能取得的,他所干的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已。涂元季说,在钱老与别人的书信中,他反复强调,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实验,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独立的创造。“我只是沧海一粟。”
14.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钱学森嘱咐郑哲敏说要做“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意在告诉他要从基础简单的研究做起,打好根基,才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B.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所以流体力学被调整了方向。
C.钱学森坚定地认为外国人能搞原子弹和导弹,中国人也一定能搞,这也是中央最后决定搞“两弹”的原因之一。
D.钱学森认为两弹的研制成功是众多科技专家合作的成果,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是关系中国未来前途的大事。
E.本文通过描写钱学森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和完整的人格,给人以启迪。
15.第一段中,郑哲敏说“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身上的“最光辉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6.传记类文章,会引用与传主有关的人员的话。试分析文中划线处引用的梁思礼院士的话有何作用。(6分)
17.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为其写颁奖词。(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共5小题)
18、根据下面的消息,拟写标题及导语。(3分)
(亮点黔西南讯) 4月25日上午,兴义第五中学在彭鹏飞校长、刘梅主任等带领下,到仓更中学进行新课改教学展示课,并与仓更中学各学科教师在新课改教学、学分制及学生成长袋建立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田龙老师展示一堂很有有妙趣横生的物理课,金内梅老师则针对新课改进行一堂激情四射的地理探究课,彭鹏飞校长以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针对仓更中学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目前存在心里障碍进行了一堂很有意义的心理辅导课,这堂辅导课让高三学生走出高考前不良阴影,激励学生树立信心面对六月的高考。几堂课结束后,两校教师针对新课改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交流、并探讨新课改教学中如何发展,特别郭书航老师利用五中正在实行的新课改中学生学分制及成长袋评定办法经验进行交流,给仓更中学每位教师及班主任在新课改发展进程给予有意义的一堂交流课。接下来的很有气氛的教学交流中,彭鹏飞校长有耐心、细心地把五中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及新课改的成功的地方,他全面地与仓更中学校长杨文权、何忠开、卢连勇等进行了全面交流。
因此,在两校的新课改教学交流中,两校的新课改都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促进黔西南州校与校、师与师之间通过交流及观摩课等对新课程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有着深远的意义。
据说,兴义五中每年都对仓更中学进行教育教学资源上的全面帮扶,同时仓更中学各位教师也不断学习,夯实了教师在新课改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为此,仓更中学在往年的高考中,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仓中校园芳菲时,五中帮扶更盛开,夺魁高考须扶持,明年春色更喜来。(罗龙艰 摄影报道)
如图:
标题: 。(1分)
导语: 。(2分)
19、发挥你的想象,以“黔西南州建州30周年”为开头,结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所具有原生态民间民族文化特色扩写成一段生动形象的文字,在比喻、比拟、排比、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中,至少有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4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当代雷锋”郭明义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用6万毫升鲜血援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用20年执著的无私奉献激发了5000多人的爱心。去年3月25号,他开通了个人新浪微博“鞍钢郭明义”。不到一年时间粉丝数已破700万,发布微博3700余条。每天新增的粉丝量数以万计,在新浪微博排名跨进前50位。郭明义是新浪名人排行榜前百名中唯一一位道德模范,他的微博也成为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网络平台。
请用简明语言对郭明义的微博广受关注这一事情写一句评论。不得超过25个字。
评论:
21、5月的第二星期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张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要求:仿照下面划线句子写两句话,做到内容谐和,句子大致相同。(4分)
妈妈,你是我疲劳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
七、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从两则材料中任选择其中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美国华裔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凭借出色的表现已成为NBA的风云人物,他的成长之路却并不顺利,先前常被投来异样的目光。在美国,还有不少人持有“亚洲人不会打篮球”的偏见。一次比赛热身时,有人提醒他“这里举行的是篮球比赛不是排球赛”,客场比赛有人对他大喊“滚回中国去吧!”。但偏见并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步成长,最终一鸣惊人,用自己的行动回击了那些持有偏见的人。
以“偏见”为题,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无论你知不知道雷锋,无论你认不认同雷锋,我想,在某些瞬间,你一定都有过和雷锋一样的念头。比如,小女孩在你面前跌倒,你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想去扶起她;老太太在你身边过马路,你会下意识地想伸出手去搀扶;面对老大爷无助的目光,你总觉得自己该上前去做点什么。
是的,这是我们大家心里都会有的念头,我们叫它善念。这种善念,在我们漫长的文明史上闪耀着光泽。2300多年前,孟子便已对它进行过精准的界定;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说:侧隐之心,仁之蠕也;羞恶之心,义之编也;辞让之心,礼之也;是非之也。人之有是四坊也,犹其有四体也。
这种善念,半个多世纪前,因为雷锋的弘扬,犹得某种当代质感,成为中国主流道德的重要元素。
但是,与雷锋相比,我们少了点什么呢?
读完上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img]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附答案,欢迎大家练习!
一、检阅我们的家底 (3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瘦削(xuē) 憎(zēng)恶 歆享(xīng) 汗流浃背(jiá)
B.朱拓(tà) 按捺(nà) 韶光(sháo) 横槊赋诗(shuò)
C.圈棚(juàn) 毋宁(wù) 俨然(yǎn) 转弯抹角(mà)
D.纨绔(kù) 亘古(gèng) 惬意(qiè) 孽根祸胎(n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它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憾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黑板上有我的笔迹。
B.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蜇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尽,缓缓后移,番红花就会突然间显现,胜利地摇曳。
C.丰子恺先生有篇文章,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抛锚的汽车。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燥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
D.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写下鲜花之后,仅剩一样挑选的余地了,刹那间,无数声音 耳鼓,申述着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想在最后一分钟,挤进我的小筐。
②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 ,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③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当然, 金先生的好学生 一个人。
A.充溢 安闲 不只 B.充溢 安适 不止
C.充斥 安适 不止 D.充斥 安闲 不只
4.下列对语句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厌烦得头痛。(祥林嫂的悲剧经鲁镇“看客”的赏鉴咀嚼后便没有了价值,鲁迅展示了“看客”愚昧、冷漠、麻木的生命形态。)
B.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写地坛中的生命律动,富有哲理启示。哪怕坎坷,哪怕临近落幕,生命都应该投射出最后的灿烂光华。)
C.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在宝玉眼里,始终未见黛玉的服饰,因为穿戴在宝玉眼中是“俗物”,更因为黛玉之美在于精神气质。)
D.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酣眠”喻月光朗照,“小睡”喻月光不能朗照,朱自清对两者持同样的欣赏态度。)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古典建筑独树一帜,巧夺天工,以其极富特征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B.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C.不到一年时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已远远超越经济领域,接连引发政坛变动,欧盟多国政府对此一筹莫展。
D.由于缺少质监部门的强力监管,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简直就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可燃冰是海底极富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B.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让部分学生佩戴“绿领巾”事件,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者具有急功近利之心,对学习、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进行教育歧视造成的。
C.“甬港合作论坛”的举办,能推动甬港两地加强地区合作与交流,进而增强宁波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D.一曲《春天里》引发了农民工的强烈共鸣,表达了农民工甘愿把汗水献给这座城市,祈望有朝一日“不在了”,也能把自己埋在春天里。
7.下列各句中,对课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落日》被认为是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仪式通讯类作品的“状元之作”,作者朱启平当时作为《大公报》的记者亲身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强烈的现场感和历史的纵深感在作品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B.《鸟啼》作者为英国作家劳伦斯,他借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死亡和新生,鸟啼声由弱到强的变化,表达了生与死的思考,对“向死而生”生命哲学命题的感悟。
C.苏洵的史论《六国论》一“赂”字压千钧,通过古今对比,以议论六国灭亡来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D.《红楼梦》是曹雪芹经历家族由盛而衰之后的心血之作,“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林黛玉进贾府》以黛玉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示了贾府豪华的环境、奢侈的生活、森严的等级礼法,作者把写环境和写人物交错起来,使笔势有变,文生波澜。
8.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韩愈《师说》)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苟以天下之大 。(苏洵《六国论》)
(6)廊腰缦回,各抱地势(杜牧《阿房宫赋》)
二、遨游阅读的天空 (24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9--11 题。(12分)
①“你争取睡一会儿。”苏艾说,“我要去叫贝尔曼上来,替我做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我去不了一分钟。在我回来之前,千万别动。”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里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黯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得像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牵连,真会撒手去世。
②“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9.分别品味第②部分两处加点词语“湿透”、“还燃着”对刻画贝尔曼形象的具体作用。(4分)
10.作者为什么安排由贝尔曼来画这最后一片叶子,如果由苏艾来画,在主题表现上有什么不同?(3分)
11.联系第一部分,分析小说结尾画线的这句话的作用。(5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12分)
冷藏的凤凰
杨羽仪
①湘西的凤凰是个绝美的地方。
②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
③不能忘记那古老而沉雄的黄丝桥古城。它雄踞于湘黔边陲1500多年了,岁月悠悠,它依然默默地俯视着原野的沧桑。
④不能忘记那起伏百里苍原、呼啸苍天的“南方长城”,从古时的“夜郎”国到近百年的烽烟四起,述说着这里隐藏着两个表面脆弱骨子里却十分坚强的民族。
⑤不能忘记那千古一绝的吊脚楼,它从大山深处一直延伸到沅水沱江畔。清清的沱江从凤凰城中轻轻流过,无数的吊脚楼悬于沱江两岸,一根根木拄撑起一幢幢小楼,撑起了两个可爱的民族。
⑥我更不能忘记在这深山和清江上,出了两个民族的出类拔萃的男人。这样的大山养育了一批血性男人,战争时期在定海保卫战中身受十余处创伤,仍连斩数敌,血染沙场壮烈牺牲的郑国鸿老将军,便是沱江岸边一座不朽的青山。凤凰的男人是山,凤凰的男人也是水。凤凰出了国民政府的内阁总理熊希龄,出了中国著名的画家黄永玉,还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家沈从文。
⑦我始识凤凰,可以说是从读沈从文开始的。沈从文曾说:“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并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愈读沈从文,就愈觉得他是水造就的。抑或说他的性格就是水的性格。水的包容,水的温和;以及水对人生怀抱虔诚的爱恋,水对人世间卑微人生平凡的哀乐。这是从文先生的人世哲学。即使是他的文学成就已经举世瞩目,但由于种种不公正的原因,社会把从文先生“冷藏”起来了,“冷藏”达30多年之久,没有出版他的任何书,没有报道他的任何活动,仿佛他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了。这时,被“冷藏”者常常悲愤欲绝,或大义凛然,做出绝世之举。从文先生不然,他在这个领域似乎消失了,然而,他又在别的领域如研究《中国服装史》而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家。他是大家,但又以水那样平凡的心态入世出世,从来不把自己看作一座高高的山。从文先生始终自视为平凡的水,以涓涓入世,在丛林中、在山石间本来就不喧嚣,因此在社会有意“冷藏”他的时候,他依然以平常之心出世。
⑧他被“冷藏”起来,并不等于弃世。他依然带着热切的希望,冀望着我们民族从病态走出来,从刀光剑影中走出一个刚强的民族。这也许是他心态平和如水的哲学根据。从文先生是水,遭受“冷藏”,水便会化为冰,一块晶莹透亮的冰,坦坦荡荡地光照人间。
⑨被“冷藏”的人,一旦“开封”便会出现一股热。不过,自视为水的从文生,对于这种热,依然是一种平常心态,一种水的包容和随和的心态。它从沱江流出来,到沅水,到中国乃至世界,他却始终怀恋着那涓涓而来的沱江。
⑩啊,沱江,我读了你有20多年了。20多年后我才有幸触摸着你,那是一个冬天的黄昏,天上看样子要下雪,却还没有下起雪来,天空似乎又要“冷藏”着凤凰,“冷藏”着沱江。我们走过那高脚的木桥到了彼岸,又从独特的石墩桥走回此岸。坐上一只长长的木船,随水飘然而去,看那独特的吊脚搂,看那巍峨的城楼,看虹桥以及与之相连的南华山,希冀看透凤凰古城的一切。然而,我更深深地怀恋着清清的沱江,清得像面镜子,一面能鉴古今的历史明镜。一座千年的凤凰古城的历史倒影在清清的沱江里,两岸的山影树影走马灯般的人影,全都倒影在这清清的沱江里。可是,沱江依然那么清澈,明丽,一点也不混浊。即使与从文先生一起被“冷藏”着,沱江依然是平静的。它以水的特质平常地入世和出世,却震撼着我的心弦,久久地,久久地。 (有删改)
12.本文主要写沈从文先生,而前面却宕开一笔写凤凰城和这座城其他出类拔萃的人物,文章这样来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3. 作者在第⑦段说“他的性格就是水的性格”,沈从文如水的性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加以概括。(4分)
14. 文中第②段说“凤凰的绝美是全方位的”,文章为什么不以“绝美的凤凰”而以“冷藏的凤凰”为题?(4分)
三、感受诗歌的魅力(7分)
水龙吟· 西湖怀古
(宋末元初)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①推山,天吴②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①力士:《蜀王本纪》载,“天为蜀生五个力士,能徙山”。②天吴:《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朝阳之谷,有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15.词的上片从哪几方面写了西湖之景?为何要写西湖之景?(4分)
16.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复杂心情?(3分)
四、重温国学的经典(16分)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 下列加点词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顽固。
B.戍卒叫,函谷举 举:举兵攻打。
C.摽掠其人 人: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D.直栏横槛 槛:栏杆。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C.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灭六国者,六国也 谁得而族灭也
1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3分)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3分)
2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除排比、夸张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分析该种修辞的作用。(4分)
五、运用我们的语言(12分)
21.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人们爱读司马迁的《史记》,就常常是从欣赏文章的角度出发的。
②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甲乙丙丁的叙述,没有鲜明生动的论证。
③但是,自从文学与其他学科显明地分途以来,有些非文学作品的作者对于文采便有所忽视。
④其他,像刘勰的《文心雕龙》,郦道元的《水经注》,杨之的《洛阳伽蓝记》,都是富有文采的。
⑤在今天,有些人写文章,也很少重视文采。
⑥后世的学者,大抵都很重视文章、讲究文采。
⑦宋代以下,甚至有“作文害道”之说。
⑧很多历史家、哲学家、科学家,往往也即是文章家。
⑨清代某些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亦有忽视文采的倾向。
22. 新闻点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它以新闻报道为依托,对具体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或褒或贬,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请为下面这篇新闻写一则40字左右的点评。(4分)
长江日报报道 “每人100分作为基础,操行分结果作为评优、评奖候选人的重要依据。低于60分者,每少1分就罚1元,作为班费。”近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景观设计专业的班级实行“操行评分制”,引起了师生们的关注。记者在奖惩细则上看到:讲座不带笔和本子,扣2分;一周有6次进图书馆学习,加5分。有学生对此规定产生质疑,认为大学没必要再用分数的形式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校方表示,操行分是考评的参考依据,此举旨在用操行分间接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23. 根据上下文,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4分)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春天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如果以来对应四季,春天是 ,夏天是 ,秋天是 ,冬天是 。
六、直面心灵的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种墙/有的撑起一片屋檐/有的让人景仰/有的意味神圣/有的叫人观光/有的是历史伤疤/有的是一柄刀剑/有的根本就不存在/却砌在人们的心上
请结合诗意,以“墙”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试题-参考答案
一、检阅我们的家底 (31分)
1.答案:B (A汗流浃背jiā 歆xīn C毋宁wú 抹mò D亘古gèn )
2.答案:D ( A震撼 B蛰伏 C焦躁不宁)
3.答案:C (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充溢:充满,流露。安闲:安静清闲。安适:安静舒适。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
4.答案:D (在淡淡的喜悦与哀愁心情下,朱自清更欣赏不能朗照的淡月辉映之景,认为这恰到好处。)
5.答案:D (“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出现,褒义词。)
6.答案:A (B“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C应为“提高……水平”“增强……竞争力”; D“表现了”缺宾语。)
7.答案:C(错在“古今对比”,应为“借古讽今”。)
8.(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4)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是又在六国下矣 。
(6)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
二、遨游阅读的天空 (24分)
9.“湿透”可以让人想象到贝尔曼那天晚上在墙上作画时是如何与凄风苦雨相搏斗的(2分);“还燃着”既表明贝尔曼昨晚提灯笼作画的艰难,同时也说明他为了画这一片叶子精力耗尽,回来时连将灯笼吹灭的力气也没有了。(2分)
10.由苏艾来画,小说主题只是停留于对友情的赞颂,而由老贝尔曼来画,主题更深一层,赞颂的是素昧平生的穷苦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乃至奉献生命的人间至真至纯的深情。(3分)
11.欧·亨利式的笔法形成情节突转,在结尾解开悬念,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杰作”一词前后照应,也使贝尔曼的人物形象从一个失意的潦倒者成为了以自己的生命拯救他人的崇高英雄;最后一片叶子被赋予新的意义,成为贝尔曼真正的杰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其中有贝尔曼对琼珊生命的珍惜和挚爱,也有对自己艺术生命价值的体悟。(可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表现的角度加以概括,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12.写法上,采用层层铺垫,以凤凰城作铺垫引出凤凰人,由凤凰城其他出类拔萃的人物作铺垫引出沈从文(2分);内容上,体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意,正是凤凰这方水土孕育了具有如此特质的沈从文。(2分)
13.(1)包容如水,包容社会对他的不公和“冷藏”。
(2)柔韧如水,被“冷藏”后转而在别的领域成为大家。
(3)平凡如水,并不自视为大家,而是用平常之心入世出世。
(4)平和、坦荡如水,不弃世,仍抱有对民族的冀望,坦坦荡荡地光照人间。(4分,写出任3点即可)
14.因为以“绝美的凤凰”为题,仅是赞叹凤凰绝美的景物与人物(1分);而以“冷藏的凤凰”为题,作者还意在于写出绝美的凤凰遭受着冷藏的不公,凤凰城出类拔萃的人物沈从文所遭受的不公正对待,以及两者面对“冷藏”平常地入世和出世的态度,给世人启迪,深化了主旨。(3分)
三、感受诗歌的魅力(7分)
15.(1)从佳丽多、歌舞盛、楼阁精、山水美等方面写了西湖之景。(2分)
(2)照应起句“东南第一名州”。
如此美景使官僚士大夫们沉溺其中,消磨了斗志,偏安一隅(安于现状,不思北伐)。以西湖美景反衬国耻难雪的哀情。(2分)
16.(1)建功立业,一雪国耻的渴望。
(2)国势不可挽救的失望。
(3)为国势的危殆而焦灼。
(4)变西湖为良田,造福百姓的幻想。
(5)为精忠报国者悲惨的结局而愤懑。(3分,写出任三点即可)
四、重温国学的经典 (16分)
17.答案:B(拔,攻占。)(3分)
18.答案:C(A代词/助词 B转折连词/表承接 D表判断语气/表反问语气)(3分)
19.(1)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国人见了,也毫不可惜。(3分)
(2)假使秦国爱惜六国的人民,就可以传三世以至万世而做皇帝,谁又能消灭它呢?(3分)
20.对比(1分)。将宫殿事物与民间事物对比(1分),说明秦王朝挥霍浪费的都是百姓的劳动果实,也说明帝王的奢侈享乐都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而人民的愤怒,最终导致秦王朝的迅速灭亡。(2分)
五、运用我们的语言(12分)
21.⑥⑧①④③⑦⑨⑤②(4分)
22.点评示例:用分数约束操行,并附以金钱作为惩罚,这种评价制度本身就缺乏“操行”,扭曲了学生心灵。(4分)
23.示例一:以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示例二:以艺术形式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一群雕塑。(4分)
六、直面心灵的写作(60分)
24.参照高考要求评分。
高中语文周测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三语文周测卷、高中语文周测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