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周测卷4高二历史的简单介绍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高中同步周测卷4高二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有没有详细的高二历史复习资料和试题解答?

高中历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同步单元滚动检测AB卷

薪火书业产品目录表

走进名校初升高衔接教材定价表

初升高衔接教材 语文

初升高衔接教材 数学

初升高衔接教材 英语

初升高衔接教材 物理

初升高衔接教材 化学

初升高衔接教材 生物

初升高衔接教材 政治

初升高衔接教材 历史

初升高衔接教材 地理

初升高衔接教材合订本(英数物化)

工具书定价表

康思英语高一标准训练

康思英语高二标准训练

康思英语高三标准训练

康思英语高一仿真强化训练

康思英语高二仿真强化训练

康思英语高三仿真强化训练

满分听力 高一听力标准训练

满分听力 高二听力标准训练

满分听力 高三听力标准训练

满分听力 高一听力仿真强化训练

满分听力 高二听力仿真强化训练

满分听力 高三听力仿真强化训练

满分听力 高一听力标准训练(广西专版)

满分听力 高二听力标准训练(广西专版)

满分听力 高三听力标准训练(广西专版)

满分听力 高一听力仿真强化训练(广西专版)

满分听力 高二听力仿真强化训练(广西专版)

满分听力 高三听力仿真强化训练(广西专版)

十年听力汇编

32套冲刺卷听力

高中生生涯规划(新版)

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

学习帮基础知识手册

高考失误文升格大揭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

红楼梦

乡土中国

语文字帖(72篇)

64篇钢笔字帖

英语字帖

英语字帖3500词

话题写作范文字帖

初中英语2000词字帖

初中英语训练字帖

初中必背古诗文字帖

初中名著导读字帖

古代文化常识

新高考背诵篇目64篇

新高考背诵篇目58篇

新高考背诵篇目60篇

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古诗文72篇

古诗文必背74篇

满分作文技法与素材解读

高考作文满分指导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题型周周练

高中语文晨读晚练高一

高中语文晨读晚练高二

高中语文晨读晚练高三

高中英语晨读晚练高一

高中英语晨读晚练高二

高中英语晨读晚练高三

高中英语阅读完型周周练高一

高中英语阅读完型周周练高二

高中英语阅读完型周周练高三

高考英语新写作(三合一)

新高考英语(六合一)高一

新高考英语(六合一)高二

新高考英语(六合一)高三

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高一上册

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高二下册

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高一上册

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高二上册

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高三全一册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单元卷

高考真题汇编定价表

5年真题汇编 语文

5年真题汇编 文数

5年真题汇编 理数

5年真题汇编 英语

5年真题汇编 物理

5年真题汇编 化学

5年真题汇编 生物

5年真题汇编 政治

5年真题汇编 历史

5年真题汇编 地理

1年真题汇编 语文

1年真题汇编 文数

1年真题汇编 理数

1年真题汇编 英语

1年真题汇编 物理

1年真题汇编 化学

1年真题汇编 生物

1年真题汇编 政治

1年真题汇编 历史

1年真题汇编 地理

3年真题汇编 语文

3年真题汇编 文数

3年真题汇编 理数

3年真题汇编 英语

3年真题汇编 物理

3年真题汇编 化学

3年真题汇编 生物

3年真题汇编 政治

3年真题汇编 历史

3年真题汇编 地理

初中培优单元检测卷定价表

7年级人教语文部编

7年级人教数学上册

7年级青岛数学上册

7年级冀教数学上册

7年级人教英语上册

7年级外研英语上册

7年级人教生物上册

7年级人教政治部编

7年级人教历史部编

7年级人教地理上册

7年级湘教地理上册

8年级人教语文部编

8年级人教数学上册

8年级青岛数学上册

8年级人教英语上册

8年级外研英语上册

8年级人教物理上册

8年级人教生物上册

8年级人教政治部编

8年级人教历史部编

8年级人教地理上册

8年级湘教地理上册

高中同步三级练定价表

语文必修上册 

数学人教A版 必修第一册 

数学人教B版 必修第一册 

数学北师大版 必修第一册

英语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英语外研版 必修第一册

物理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化学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化学鲁科版 必修第一册 

生物学人教版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地理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地理湘教版 必修第一册

广东合格考定价表

广东合格考化学

广东合格考生物

广东合格考历史

广东合格考地理

重庆合格考定价表

重庆合格考物理

重庆合格考化学

重庆合格考生物

重庆合格考政治

重庆合格考历史

重庆合格考地理

贵州水平卷定价表

贵州学业水平考试过关冲刺卷 物理

贵州学业水平考试过关冲刺卷 化学

贵州学业水平考试过关冲刺卷 生物

贵州学业水平考试过关冲刺卷 政治

贵州学业水平考试过关冲刺卷 历史

贵州学业水平考试过关冲刺卷 地理

贵州学业水平考试过关冲刺卷 通用技术

高中同步单元滚动检测AB卷定价表

人教版语文必修1

人教版语文必修2

人教版语文必修3

人教版语文必修4

人教版语文必修5

人教语文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语文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人教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人教语文 中国小说选读

人教语文 外国小说欣赏

人教语文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人教版数学必修1

人教版数学必修2

人教版数学必修3

人教版数学必修4

人教版数学必修5

人教版数学选修1-1

人教版数学选修1-2

人教版数学选修2-1

人教版数学选修2-2

人教版数学选修2-3

人教版数学选修(4-4 4-5)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2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3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4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5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1-1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1-2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2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3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4-4 4-5)

人教版英语必修1

人教版英语必修2

人教版英语必修3

人教版英语必修4

人教版英语必修5

人教版英语选修6

人教版英语选修7

人教版英语选修8

外研版英语必修1

外研版英语必修2

外研版英语必修3

外研版英语必修4

外研版英语必修5

外研版英语选修6

外研版英语选修7

外研版英语选修8

北师大版英语必修1

北师大版英语必修2

北师大版英语必修3

北师大版英语必修4

北师大版英语必修5

北师大版英语选修6

北师大版英语选修7

北师大版英语选修8

人教版物理必修1

人教版物理必修2

人教版物理选修3-1

人教版物理选修3-2

人教版物理选修3-3

人教版物理选修3-4

人教版物理选修3-5

教科版物理必修1

教科版物理选修3-1

鲁科版物理必修1

鲁科版物理必修2

鲁科版物理选修3-1

鲁科版物理选修3-2

沪科版物理选修3-1

沪科版物理选修3-2

人教版化学必修1

人教版化学必修2

人教版化学选修3

人教版化学选修4

人教版化学选修5

鲁科版化学必修1

鲁科版化学必修2

鲁科版化学选修3

鲁科版化学选修4

鲁科版化学选修5

人教版生物必修1

人教版生物必修2

人教版生物必修3

人教版生物选修1

人教版生物选修3

苏教版生物必修1

苏教版生物必修2

苏教版生物必修3

人教版政治必修1

人教版政治必修2

人教版政治必修3

人教版政治必修4

人教版历史必修1

人教版历史必修2

人教版历史必修3

人教版历史选修1

人教版历史选修3

人教版历史选修4

人民版历史必修1

人民版历史必修2

人民版历史必修3

人民版历史选修1

人民版历史选修4

岳麓版历史必修1

岳麓版历史必修2

岳麓版历史必修3

岳麓版历史选修1

岳麓版历史选修4

人教版地理必修1

人教版地理必修2

人教版地理必修3

人教版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人教版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湘教版地理必修1

湘教版地理必修2

湘教版地理必修3

湘教版地理选修3

湘教版地理选修6

中图版地理必修1

中图版地理必修2

中图版地理必修3

中图版地理选修3

中图版地理选修6

鲁教版地理必修1

鲁教版地理必修2

鲁教版地理必修3

人教英语必修3(含读后续写)

人教英语必修4(含读后续写)

人教英语选修7(新题型)

人教英语选修8(新题型)

人教英语必修5(新题型)

人教英语选修6(新题型)

新教材AB卷定价表

语文 必修 上册

人教A版数学 必修第一册

人教B版数学 必修第一册

北师大版数学 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英语 必修第一册

外研版英语 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物理 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化学 必修第一册

鲁科版化学 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生物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 必修 上册

人教版地理 必修第一册

湘教版地理(第一册)

鲁教版地理 必修第一册

——安然书

[img]

高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jué) 令人神往(wǎng)

熟能生巧(shú) 一蹴而就(còu)

B.数见不鲜(shù) 锱铢必较(jiào)

举不胜举(shèng) 一言难尽(jìn)

C.咄咄逼人(duō) 轻鸢剪掠(yuān)

清沁肺腑(qìng) 醍醐灌顶(tí)

D.遥思远怅(chàng) 窸窣飘零(xī)

眉眼颦蹙(pín) 临渊羡鱼(yuān)

解析:选D。A项,“嚼”应读jiáo,“蹴”应读cù;B项,“数”应读shuò;C项,“沁”应读qìn。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洗练 皎洁 协调 斩钉接铁 自鸣得意

B.摹本 流弊 词藻 叫嚣呐喊 包罗万象

C.尺牍 纠葛 疏郎 回肠荡气 真知卓见

D.篇辐 绵密 筹划 臭名昭著 曲指可数

解析:选B。A项,“接”应为“截”;C项,“郎”应为“朗”,“卓”应为“灼”;D项,“辐”应为“幅”,“曲”应为“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________通常不很好。

②你如果________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③敏感而有________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A.涵义  随意  教养

B.含意 随便 教养

C.涵义 随便 修养

D.含意 随意 修养

解析:选C。涵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暗示。含意:(诗文、说话等)含有的意思。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随便:任凭,无论;不加限制,没有明确的目的。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修养: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关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际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B.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出现了高清视频截图技术,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C.中国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表明维护二战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D.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不仅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

解析:选A。B项,成分残缺,应在“全媒体时代”后加上“的来临”。C项,“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句式杂糅,改为“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或“是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D项,递进关系的分句语序不当,不合逻辑。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茶具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两千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________。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________。________。

①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的程度

②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③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酽、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④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⑤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A.③①⑤②④   B.④③①⑤②

C.①③②⑤④ D.④①③②⑤

解析:选D。文段前面提出“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④紧承上文,用一个条件句过渡到选择茶叶的方法,故排在最前;根据对应原则,应先说外形接①,再说内质接③;最后写分辨茶叶的好坏,也应该先说外形观感接②,再说内质口感接⑤。

二、阅读鉴赏(5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25分)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 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6.下列对这段文字内容的分析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文字有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容易明确,但联想的意义却不易捉摸。

B.创作时要咬文嚼字,无论是科学的文字还是文学的文字,都要做到直指和联想的意义相结合。

C.文学创作时要敢于大胆发挥想象和联想,不能满足平淡的表达。

D.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要善用联想的意义,这样可以使诗文意蕴丰富。

解析:选B。错在“都要做到直指和联想的意义相结合”,说法过于绝对。

7.“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如何理解“意义的确定与控制”?(6分)

答:

答案:意义的确定,侧重于读者一边,取决于理解力和想象力;意义的控制,侧重于作者一边,取决于创造力。

8.本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是什么?(不超过15字)(6分)

答:

答案: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9.在文中作者举了“烟”和苏轼的《惠山烹小龙团》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要说明的各是什么?(8分)

答:

答案:①字有直指的和联想的两种意义。②字的联想意义不易控制,它可以使诗文意蕴丰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情 与 辞

朱光潜

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想。行文的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是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在沉静中经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练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就大概说,文学作品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也就说出十分,那是“情尽乎辞”;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那是“情溢乎辞”;心里只感觉到七八分,口里却说出十分,那是“辞溢乎情”。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不在陈述而在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读者的想象就没有发挥的机会,虽然“观止于此”,究竟“不过尔尔”。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选择与安排之中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糟糠。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0.下列关于“情与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情”无法直接用“辞”来表现,不借助事、理、物是没有办法表现出来的,这意味着“情”最终必须转化为思想。

B.“情”是一种自然状态,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辞”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它是思想情感的载体。

C.文学作品可以依据作者写出来的话是否完全把心里的感觉说尽,大体分为“情尽乎辞”“情溢乎辞”“辞溢乎情”三种。

D.从常识上讲,情尽乎辞,也就是作者写出来的文字能把心里所有的感觉完全表现出来应该是文学的理想。

解析:选B。B项,“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不合文意,还缺少“达之于辞”这个必备条件。原文是说“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必须具有抒情性并表现某种心灵上的感触,这种感触可以是明显的或微妙的,甚至可以是难以表达的。

B.艺术来源于自然,艺术根据自然,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选择安排,而不是无中生有地胡乱创造,结果就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

C.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因此一个作家不能仅信赖自己的生糙的情感,让情感“自然流露”。

D.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这句名言表达出来的关于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解析:选B。B项,文学只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错。

12.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缺少情致的文字,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

B.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这是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又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

C.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这种“情溢乎辞”的文学作品的意味更加深永,还可让读者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

D.用绘画来比喻文学创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表达某种感情时,文字越多就越啰嗦,而语言越简省就越生动有趣。

解析:选D。D项,原文中并未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判定文学作品是否生动,关键是做到以有限寓无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

“痴气”钱钟书

杨 绛

要认识一部书,还是得认识书的作者本人,最好从小时候起。

钟书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抚养,因为伯父没有儿子。钟书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取名“钟书”。众兄弟间,他比较稚钝,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乱道。钱家人爱说他有“痴气”。

钟书四岁起识字,并已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家中收藏的《西游记》《水浒传》以及书摊上租来的《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这类小说,看完后便手舞足蹈向两个弟弟演说他刚看的小说。后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和我讲哪条好汉使哪种兵器,重多少斤,历历如数家珍。

钟书十一岁,伯父去世。伯母抽烟,家败得很快。钟书读书时练习簿也买不起,他就用伯父生前亲手用毛边纸、纸捻子为他订成的本子,老师看了直皱眉。同学都有许多笔尖,他只有一个,断了就没法写了。他急中生智,把毛竹筷削尖了头蘸着墨水写,当然写得一塌糊涂,老师简直不愿意收他的练习簿。

他有些混沌表现,至今依然如故。例如他总记不得自己生年月日。小时候他不会分辨左右,好在那时候穿布鞋,不分左右脚。他穿内衣或套脖的毛衣,往往前后颠倒,衣服套在脖子上只顾前后掉转,结果还是颠倒。

钟书十四岁考上苏州桃坞中学。那年他父亲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寒假没回家。没有了严父管束,他借了大批的《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刊物恣意阅读。父亲回家命他做一篇文章,他的文章不文不白,用字庸俗,他父亲气得把他痛打一顿。这顿打激起了他发奋读书的正气。钟书从此用功读书,作文大有进步。那时商务印书馆出钱穆的一本书,上有钟书父亲的序文。据钟书告诉我,那是他代写的,一字没有改动。

钟书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发愤用功”,二十岁那年考上清华大学。其实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极俗的书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戏曲剧本里的插科打诨,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诗歌更是他喜好的读物。重得拿不动的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

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字时,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

钱家人常说钟书“痴人有痴福”。他作为书痴,倒真是有点痴福。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他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这又是家人所谓“痴气”的另一表现。

钟书写完了《围城》,“痴气”仍然旺盛,但是没有体现为第二部小说。《围城》重印后,我问他想不想再写小说。他说:“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为了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成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遗恨里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后悔是你所学的西班牙语里所谓‘面对真理的时刻’,使不得一点儿自我哄骗、开脱或宽容的,味道不好受。我宁恨毋悔。”这几句话也许可作《围城》《重印前记》的笺注吧。

13.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钱钟书周岁时“抓周”抓了一本书,由此得名。他的确极爱看书,且不择精粗,像戏曲那样极俗的书,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

B.钱钟书伯父去世后,生活十分拮据。可他仍能乐观对待这一切,买不起练习簿,就把毛边纸、纸捻子订成本子来写;笔尖撅断了头,就把毛竹筷削尖了当笔尖来用。

C.父亲的一顿痛打激起钱钟书发愤读书的正气,他从此用功读书,作文也有了很大进步。他代父为钱穆的一本书所写的序文,十分成功。

D.“痴人有痴福。”钱钟书的“福”在于只要有书可读便别无营求,而供他阅读的书都很有价值,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

E.在这篇文章中,钱钟书夫人杨绛以时间为序,对钱钟书的生平进行了回忆。叙述中满怀深情,勾勒出一个充满“痴气”的钱钟书形象。

解析:选CE。A.文中未说戏曲剧本是极俗的书;B.他所做的并不能表现“乐观”,且本子是伯父生前亲手所订;D.不是“有价值”,而是“丰足”。

14.钱钟书的“痴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答:

解析:注意文中的重点句子:“众兄弟间,他比较稚钝,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乱道。钱家人爱说他有‘痴气’”“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抓住这些句子,列举相关事例即可。

答案:①读书成痴,自得其乐。表现:钱钟书读书孜孜以求,认真计较;投入其中,手舞足蹈;广泛涉猎,不择粗精;用心研读,不嫌其烦。②稚钝率真,童心未泯。表现:生活中有些糊涂,常不分左右、前后颠倒;爱搞恶作剧,在夫人、孩子睡觉时给她们画花脸。

15.《围城》重印后,钱钟书还想不想写小说?为什么没再写?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答题时可根据文中重点语句提取关键的词语分条作答。重点语句:“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为了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成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遗恨里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后悔是你所学的西班牙语里所谓 ‘面对真理的时刻’,使不得一点儿自我哄骗、开脱或宽容的,味道不好受。我宁恨毋悔。”

答案:还想写。没再写的原因:①他认为自己才气已经与年俱减;②他认为写作要负责,不能为了写而写,不能自我哄骗、开脱或宽容,如果写不好,还不如不写。

16.钱钟书“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这样的读书方式你赞成吗?请至少从三个方面简述你的观点。(8分)

答: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文中寻找依据,不要随意拓展。答此题关键还要弄清以下词语的意思:“食肠很大”形容读书量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比喻读各种风格品类的书。

答案:观点一:赞同。①博览群书才能开阔视野;②读不同风格的书才能领略多种妙处;③多读书,读不同的书才能提升自己对书的甄别能力。

观点二:不赞同。①读书不能凭量大,应该去读高品质的好书,这样才有正面意义;②有选择地去读书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③有针对性的精读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语言运用(16分)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对个人而言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①处为总结性的话语,第②处与后文“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相关,第③处要扣住前文“对社会”来说。

答案:①就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

18.仿照下面的诗歌,自行选择一种日用器物,写一首小诗。(5分)

药 罐

装着中草药

一遍又一遍地熬着

那些苦涩的回忆

它们是贫寒、乡愁

答:

答案:台 灯

投射半壁光

一夜又一夜地照着

那些不眠的思考

它们是迷惘、智慧

19.某学校电视台要为“守望汉字”活动制作视频短片《魅力汉字》,同时提供了“象形”和“形声”两种造字方法的例子,请你根据下图分条概括汉字的特点。(不超过20个字)(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仔细分析所给图画不难发现,从“象形字示例”来看,“马”字的形成一直要追溯到甲骨文,历史非常久远;“马”字的演变过程则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从“形声字示例”来看,像“河”这样的汉字一般由意符和音符两部分组成,造字法非常灵活。

答案:(示例)历史悠久;由繁到简演变;造字法灵活巧妙(或“可由音符和意符构成”等)。

四、写作表达(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把人比作电脑,那么我们每个人的“硬件”都差不多。我们经常说,他有一个脑袋,我也有一个脑袋;他有一张嘴巴,我也有一张嘴巴;他有一双手,我也有一双手。可为什么人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毫无疑问,这差别就在于软件,那么人的软件又是什么呢?无疑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态度、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请以“让心灵的软件升级”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同步周测卷4高二历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中同步周测卷4高二历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