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周测卷答案数学(小学课课练检测卷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小学课周测卷答案数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学课课练检测卷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bbf 数学7年级上周测月考评价卷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5 26 27 28页答案

第14页 选择题 1.d 2.b 3.b 4.b 5.a 6.c 7.d 8.b 9.a 10.d

[img]

数学二年级下全能1OO分式卷,第七周全能测式卷答案。

二年级数学第七周测试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19分)

1、☆☆☆☆☆☆☆☆☆☆☆☆☆

(    )个☆,每3个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个。

13÷(    )=(    )……(    )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法(       )。

3、算式29÷7=3……1中,除数是(      ),商是(     ),余数是(     )。

4、一个数除以9,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有(     )个,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最小的余数是(     )。

5、□÷□=□……6,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应是(     )。

6、一个星期有7天,五月份有31天,有(     )个星期多(     )天。

7、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     )

二、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比(    )大。 A、被除数   B、余数   C、商

2、商是7的算式是(       )。        A、7÷7          B、21÷3       C、1×7

3、余数是4的算式有(      )。       A、36÷8       B、18-14     C、32÷7

4、一道除数是7的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可能是(   )。

A、7、6、5、4、3、2、1        B、6、5、4、3、2、1、0       C、6、5、4、3、2、1

5、4.16棵树,平均每行种3棵,可种几行,多几棵?(    )

A、16-3         B、16÷3          C、16+3

三、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可能比除数大。    (    )

2、49除以8,商5余9。                     (    )

3、48÷7和60÷9的商相同,余数也相同。     (     )

4、妈妈将一些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到9块,还剩9块。(     )

5、一只35元的玩具熊可以换7辆8元的小汽车。(     )

四、计算(共31分)

1、口算(每题1分,共10分)

28÷7=     36÷6=  8×6=24÷4=        34+5=

30÷5=    98-80=   7×5=  9÷9=        72÷8=

2、用竖式计算(每题3分,共15分)

26÷3=               41÷6=               33÷5=           18÷4=         31÷7=

3、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6分)

(1)16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              (2)50减去9和5的积,差是多少?

五、( )里最大能填几?(每题1分,共5分)

(   )×836      9×(   )44      658×(   )     4×(   )33   54>8×(   )

六、在○里填上“”“”或“=”。(每题2分,共10分)

18÷3○19÷3     12÷3○2×2    27÷3○26÷3   21÷5○20÷5    23+58○67-19

七、解决问题(共20分)

1、一共有72本书,每组分8本。(6分)

①一共可以分给几个组?(3分)              ②每组4人,平均每人分得几本?(3分)

2、25本书,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本?还剩几本?(4分)

4、小刚买来20条金鱼,送给小明4条,剩下多少条金鱼?小刚把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鱼缸,每个鱼缸放多少条金鱼?还剩多少条?(5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还剩几张?(补充条件,并解答出来)(5分)

六年级数学(上)第一周测试卷的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答案通过自己思考出来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多想想,答案错了没关系的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思考 才是自己的答案,多思考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测试卷及答案

一、 填空:

1、半分钟,秒针要走( )个大格,也就是( )个小格,即( )秒。

2、长方形有( )条长和( )条宽。

3、秒针从5走到10,走了( )秒;秒针走一圈是( )秒,即( )分。

4、新闻联播的播放时间是30( ),小明跑50米用了12( )。

5、从8:00到12:00,经过了( )时。

6、567=( )+( )+( ) 580=( )+( )

609=( )+( ) 469=( )+( )+( )

7、三个小朋友进行踢球比赛,每两人赛一场,一共要比赛( )场,比赛结果有( )种。

8、把一根2米长的木料锯成4根,用来做桌子腿,这张桌子的高大约是( )。

9、小红立定跳远是15( )。

10、用4、6、7能组成( )个两位数,的是( ),最小的( )。

11、把一张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下一个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剩下的`是一个( )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12、篮球赛从3时10分开始,进行了90分钟后结束,比赛是在( )结束的。

二、选择题:

1、如果( )÷6的结果有余数,那么( )中可以填( );

A、18 B、20 C、24

2、课桌的面是( )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正方形

3、7粒扣子可以钉一件衣服,现有38粒扣子,可以钉( )件衣服。

A、5 B、6 C、7

4、小明有123本,他比小丽多23本书,小丽有多少本书?列式为( )。

A、123+23 B、123+23+123 C、123-23

三、 判断:

1、吃一顿饭大约用10秒。( )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

3、从3:00到4:20,经过了80分。( )

4、一道有余数的除法试题,除数是7,余数只能是6、5、4、3、2、1中的一个。( )

5、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

6、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

7、两个正方形肯定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

8、三位数加三位数和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

9、一个数的位是千位,这个数是三位数。( )

10、因为1米相当于100厘米,所以厘米要比米大。( )

四、计算:

1、口算。

80÷9= 35÷6= 45÷5= 66÷7= 50÷6=

37÷4= 72÷9= 64÷8= 23+75= 24-18=

460-70= 250+80= 510+90= 38-26= 630+260=

2、竖式计算。

75÷8= 53÷9=

664+197= (验算) 581—407= (验算)

3、脱式计算。

732+158-209 342+(536-248) 407-219-102

五、解决问题:

1、小朋友们跳皮筋,两条8米长的皮筋绑在一起,接头处用了50分米,接在一起的皮筋有多长?

2、一个鸽笼最多养6只鸽子,40只鸽子至少需要几个鸽笼?

3、一本故事书398页,小刚第一天看了230页,第二天看了140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4、电冰箱 660元 电扇150元 洗衣机400元 电视机 370元

(1)妈妈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扇,共需要多少元?正好商场促销,满500元减100元,妈妈实际花多少钱?

400+150=550(元) 550-100=450(元)

(2)请你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作解答。

【参考答案】:

一、1、 6 30 30

2、 2 2

3、 5 60 1

4、 分 秒

5、 4

6、 500 60 7 500 80 600 9 400 60 9

7、 6 6

8、 4分米 (40厘米)

9、 分米

10、 6 764 467

11、 3 长方 4 3

12、 4:40

二、 1、 B 2、A 3、A

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1、 8……8 5……5 9 9……3 8……2

9……1 8 8 98 6

390 330 600 12 890

2、 9……3 5……8 861 174

3、 681 630 86

五、1、8米=80分米 80+80-50=110(分米)

2、40÷6=6(个)……4(只) 6+1=7(个)

3、 398-230-140=28(页)或398-(230+140)=28(页)

4、(1)400+150=550(元) 550-100=450(元)

(2)答案不。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①要求 ②不要求】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3)的教学。【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4、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5、“用数学”的含义是(2)【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6、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7、《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X)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V)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V)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X)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V)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V)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X)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X)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V)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V)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V)

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V)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X)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X)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X)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V)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V)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X)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V)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X)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有价值)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 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

25、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 )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四、简答题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关于小学课周测卷答案数学和小学课课练检测卷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