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一课一练周测卷物理答案,以及物理创新一课一练周测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 2、初二上学期物理题
- 3、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
- 4、初二物理单元测试题附带答案
- 5、求 初二物理卷子 附答案
- 6、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1—3节试卷 附答案、分析
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先有鸡,后有鸡蛋。
比如,著名学术权威亚里士多德说:“蛋能孵出鸟,然而鸟类不可能诞生自一枚最初的蛋,不然一定还得有一只最初的鸟去生下这枚蛋。
先有蛋,蛋孵出来的鸡还是那只鸡,鸡生下的蛋却已不是那个蛋。所有的生命都连为一体,永不停歇地连续变化。因此,鸡的诞生,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鸡蛋循环之中。这是根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演绎的。不过,关于这个问题,近些年产生了很多全新的理论。
[img]初二上学期物理题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
2.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9℃ 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C.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 D.初中生跑100m约需8s
3.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 )
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
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
4.电视的遥控器能够发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一红外线.把遥控器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有控制电视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亮度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光的 ( )
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D.色散
5.今年夏天,江苏太湖由于水位持续偏低、天气高温少雨、湖水富营养化严重等因素,导致蓝藻大量繁殖,使湖水呈蓝绿色油漆状并发出腥臭味,蓝藻呈蓝绿色是因为( )
A.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
B.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
C.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蓝光、绿光
D.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除蓝光、绿光以外的其余色光
6.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4cm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7.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下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嗓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8.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9.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8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4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10.根据上图烟囱中冒的烟和甲、乙两小车上小旗飘动的情况,有关甲、乙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小车可能运动,乙小车向右运动
C.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右运动 D.甲小车可能静止,乙小车向左运动
1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
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
( )
12.如图所示,小明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二、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26分)
1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m/s.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
马赫数指的是声速(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___________km/h.
14.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测量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_________g.
15.严冬时节,玻璃窗的内表面常结一层冰花,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_________生成的,
有时又可看到竖直的冰痕,这是由室内的水蒸气先__________,再在沿玻璃下淌的过程中凝固而成的.
16.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太阳光中的___________;“声呐”可用于测绘海底形状,
是利用了________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
17.当光线与平面镜成90°射向镜面时,此光线的反射角为___________:若入射光线
不动,镜面绕入射点转过30°,那么,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
18.妈妈炒菜时,正准备向已经预热的锅内倒油,在旁边帮忙的张伟同学不小心在锅里滴了几滴水,他看到小水珠落到锅底很快就不见了.小水珠在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_________,这个过程是________热的(填“吸”或“放”).当妈妈把油倒入锅内后,却不见油冒气泡,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__________(填“高”或“低”).
19.中秋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
(1)月亮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的,地球相对于地球同步卫星是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2)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__________产生的.
(3)大地上圆形的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它是由光的
___________形成的.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____.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
21.如下图所示,向右作直线运动的小车,通过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都是0.5s,
则小车做的是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已测得每小格是2米)
22.我国的漠河地区曾出现一次“日全食”,如图所示是日全
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图,则图中__________
是地球,“日全食”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
三、解答题(共11题,共50分)
23.(2分)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24.(2分)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在
入射角内标上a).
25.(2分)请在图中将凹透镜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26.(2分)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
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温度计示数/℃ 0 0 0 4 8
现象 有较多冰,
少量水 有少量冰,
较多水 冰几乎
完全消失 全部
是水 全部
是水
分析此表,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点)
27.(6分)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
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___________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
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像.
28.(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一个带有指示灯的蜂鸡器放在夹层抽成真
空的双层玻璃内,结果他几乎听不到正在发声的蜂鸣器发出的声音,
却能看到蜂鸣器指示灯发出的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他得出了关于声音和光传播方面的一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6分)如图是一个水循环的模拟装置.加热烧瓶内水(烧瓶里的水当作地球表面的水源)
使有充足的蒸气不断从弯管出来,进入放着冰块的金属盘(金属盘当作高空的冷空气)和放在桌面的托盘(当作地面)之间,水蒸气在金属盘底凝结成水
并降落到托盘内.
(1)请写出上文所反映的两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约用水措施: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6分)如图所示,射一束激光至空水槽内的O点(做
个标记),保持激光笔的位置不动,然后向水槽内注水.
(1)注水过程中,水槽底部的光斑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方向__________(选填“发生”或“没发生”)偏折.
(2)光束路径的显示方法是向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和在水中滴墨水,利用光的________反射现象来显示光束路径.
31.(4分)表格中所列数据记录了某优秀短跑运动员创造世界记录时跑步过程中通过不同
距离所用的时间.
距离/m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时间/s 0.00 1.88 2.96 3.88 4.77 5.61 6.45 7.29 8.13 9.00 9.86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1)运动员在前40m,和后60m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多大?
(2)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某同学解答如下:
已知:S1=40m,S2=60m,t1=4.77s,t2=9.86s-4.77s=5.09s
求:(1) 、 (2)
解:
答.(1)运动员在前40m,和后60m的平均速度分别为8.39m/s和11.79m/s.
(2)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09m/s。
该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之处,然后加以改正
32.(6分)小华同学测得长200m的列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隧道,所用的时间是10min,(1)有关“列车通过隧道”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从火车头进入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 B.从火车头进入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
C.从火车尾进入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 D.从火车尾进入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
(2)推算隧道的长度.
(3)列车全部在隧道里行驶的时间.
33.(12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
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
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
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___.
A.30% B.40% C.60% D.90%
(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__℃.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没- -
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
物理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泛地说,物理学探索和分析自然现象以了解其规律。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 赛车 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4.一 短跑 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5. 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
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
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7、图4(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4(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
8.李军的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1.2 m/sB.1.25 m/s C.2 m/s D.2.5 m/s
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10.下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 )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
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
D.研究宇航员在飞船中的运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物较方便
12.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丙的速度最小,它们的s-t图像为图2所示,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的s -t图可能为图线a
C. 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b D. 丙的s-t图可能为图线c
13、下列测量长度的 方法 ,正确的是( )
A.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 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
C. 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 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 乒乓球 的直径
三. 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4、“旭日东升”是以 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 为参照物的.
1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
16.完成下列单位转换
(1)50m=__________km (2)36km/h=_________ m/s (3)0.6min=_______h
17.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下右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_____ h.
18.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18小题) (17小题)
四.实验题(4分+2分+9分=15分)
19. 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木块的长度为 ______cm。
20、读图,如图: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500m比赛成绩,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 _______。
(19小题)
2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m 0.9
时间t/s 2
平均速度v/(m/s)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3)该实验所用的斜面坡度应_________些较好(选 “大”或“小”)
(4)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和 ______。
五、计算题(6分+8分=14分)
22、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长的时间?
23、近年来,某市区与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 m处以72 km/h 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5m/s的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2) 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或过路的行人,提出两项合理建议。
六.综合能力题(8分)
24.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由图像中可以获取那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B D C B D B A A D ABC AC ABC
二. 填空题
三. 14. 地球 西山 15. 2.5 2.5 16. 0.05 10 0.01
17.最快行驶速度为40km/h 1.5 18. 甲、丙 乙
四.实验题
119. 1mm 1.84 20. 5 min10s 21. (1)0.26 6 0.13 0.15(2) 不是
(3) 小 (4)刻度尺 停表
五、计算题
22. 100
23.(1)不能
(2)交叉路口,减速慢行;请遵守交通规则,按指示灯行驶。
六.综合能力题
24. (1).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2).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3).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速度为60 km/h
(4)。在8:20~8:23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初二物理需要提前学吗
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1.如果自己喜欢物理,对物理感兴趣,同时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可以提前学习物理;
2.如果准备在初中阶段开始全面学习物理,把物理当做自己的一门优势学科来学习,让自己提前占领物理学习的制高点,领先同龄学生,则提前学习物理;
3.初中和高中的物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提前学习物理甚至在初中就开始接触高中物理知识,自己能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其次,为高中物理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初二物理怎么学才能学好
1、要预习。
学习物理之前先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提前预习以下,有配套训练的可以做一下 课前预习 的习题。这样能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学习新课帮助是很大的。
2、要记笔记。
记笔记是帮助你知道重难点,帮助你后面复习的,也就是记录课堂的痕迹,不要懒,学习最忌懒惰。
3、要练习。
这个学习就像做菜一样,比如我教给大家做红烧肉,第一步怎么怎么样,第二步怎么怎么样,然后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给你演示一遍,你也记在本子上了。但是你就说你会做红烧肉了吗?很显然没有,你要自己动手去做几次才能真正的把我讲的变成你自己的。所以,学习也是一样,一定要多做练习题,并且这个练习题一定是越早越好,所谓趁热打铁,不要等到你忘记的差不多了再去做,效果就很差了。
4、要复习。
教育 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5、要能复述知识点。
比如讲完一节课,你能把这节课的知识点说一遍,学完第二节,你能把前两节的知识点复述出来,学完这一章你能把一章的复述出来。坚持下去,学完一本书,你能复述出一本书的知识点,知识框架、知识点都在你脑子里,请问你的物理怎么会学不好呢?
6、要会利用错题。
你花时间练习,做错的那些题目就是你知识薄弱点,你可以不整理错题本,但一定要用重颜色笔标记住,考试前复习的时候就重点复习这些,避免重复错误,助你高分、满分!
初二上册物理测试卷测试题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检测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检测试题及答案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 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
★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试题
★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测试试题
★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期中试卷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初二物理单元测试题附带答案
学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不是随意的摘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二物理单元测试题附带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I卷物理(选择题 共39分)
1.小明身高175 cm,质量65 kg,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他的体积约为65 dm3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他的“1柞”约为40 cm(柞:念zha,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他的“1庹”约为3 m(庹:念tu6,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2.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l 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 cm
D.实验中需要数所绕铜丝的圈数
3.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 65 m B.1.75 m
C.1. 85 m D.1.95 m
4.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 热点 问题,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放了如图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 )
5.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
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
C.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
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
6.如图是推出的 铅球 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速度”随着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7.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
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C.云本来就不动 D.云向西运动
8.一列队伍长40m,经过全长为80m的桥,队伍过桥共用了1min,若队伍前进可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行进速度为( )
A.2m/s B.1.3m/s D. 0.67m/s D.2.3m/s
9.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8cm=18cm÷100=0.18m B.18cm=18cmx =18m
C.18cm=18÷(100m)=0.18m D.18cm=18x =0?18m
10. 某物体第1S运动1m,第2秒运动2米,第3秒运动3米,则 ( )
A、物体做匀速运动 B、物体作加速运动
C、物体第2秒的速度是1.5米/秒 D、物体3秒的速度是3米/秒
11.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V1 – V2)/t。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 )新课标 第一网
A. O B.2 m/s C.3 m/s D.6 m/s
12.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 方法 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
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
1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第Ⅱ卷物理(非选择题,共61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4.如图所示,兔子和乌龟在全程为s的赛跑中,兔子跑到树下用时t1,树下睡觉用时t2,醒后跑完剩卞的路程用时t3,小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团体赛中,乌龟驮着兔子水中游,兔子背着乌龟地上跑,实现了双赢。兔子在乌龟背上说:“我是静止的,又可以悠闲的睡觉了!”兔子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 为参照物的。
15.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16.(1)为了规范交通,在很多重要的路段都安装了超速自动抓拍装置.如图所示,在车道上相隔一定距离的路面下分别安装一个矩形线圈,线圈和拍摄装置的控制电路相连接,汽车通过线圈上方的路面时,由于电磁感应会引起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化;从而实现自动抓拍,如果某一路段要求时速不超过50km/h,当汽车先后通过两个线圈上方的时间间隔小于0.5s时,拍摄系统就会被激活而拍下超速汽车的照片,否则将不会激活拍摄系统.根据这一要求,两个线圈的距离应设计为 m(结果取整数).(2)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
17.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圆柱体的直径是 cm。张阳同学跑1000米的成绩如图,则该同学的成绩为 。
18.“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俗语中“进”是以 为参照物,“退”又是以 为参物.
19.一列车正以18 km/h的速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正好竖直下落至地面。这个现象说明车窗外刮的是 风,风速是 m/s。
二、解答与探究题
(一)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0.如图所示,在图中作出以2m/s作匀速运动物体的路程一时间图象。
21. 在图中画出物体以3m/s作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22.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下来,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映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4所示,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于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v/km?h-1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一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
(二)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3.小李开车时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汽车内的速度计如图乙所示。
(1)你能从交通标志牌上了觯哪些信息?
(2)若小李此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如图乙速度计所示,汽车此时是否超速?若以这样的车速行驶,再经过多长时间能到达香山出口?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多长时间?
(4)你对小李有什么忠告?
24.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 800 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 600 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 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 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 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三)实验探究题:第25题9分,第26题8分,第27题4分,共21分
2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cm tBC= s;
VAB=_ m/s; VBC____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____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26.小刚是班上有名的 短跑 运动员。有一天,大家为小刚跑步的速度是否比小玲骑自行车速度更快的事争论起来,大家吵着要在操场上进行比赛。正在这时,小玲说,如果比赛时间足够长,我的速度肯定比小刚快;如果比赛的距离太短,我的速度可能比他的慢。
(1)小玲所指的速度是什么速度?
(2)请你设计一个比赛方案,来证明小玲判断的对错;
(3)如果小刚与小玲因故不能同时到达比赛场地进行比赛,这场速度的比较还能进行吗?
(4)以下两表是体育老师为小刚、小玲测试的成绩表,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表1:小刚跑步的成绩表
路程/m 10 20 50 80 120 160 200 240 300 400
时间/s 2.8 5.1 8.6 11.5 18.8 30.3 45.2 58.5 82.5 122.5
表2:小玲骑自行车的成绩表
路程/m 10 20 50 80 120 160 200 240 300 400
时间/s 5.0 7.5 10.0 15.0 26.0 34.2 42.0 50.0 62.0 82.0
①在400 m全程中,小刚和小玲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②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路程内,小刚的平均速度比小玲的平均速度大?
③从表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多少秒以后,小玲的平均速度比小刚的平均速度大’
④我们把表格中两个相邻的数据之间的路程称为一个阶段。问:从起点开始,在哪一个
路段小玲的速度第一次超过小刚在这个路段的速度?
27.测火车速度
提出问题 国庆节 期间,小芳和同学们乘火车从襄樊回重庆,当火车行至襄渝铁路大巴山冷水隧道前一段平直轨道时,小芳对其他同学说:“我们能否用手边的器材估测火车的速度?”
进行实验 许多同学参加了测量,他们各自的做法如下:
(1)小芳听到列车上广播:“前方S=3 km便是大巴山冷水隧道。”恰好此时火车鸣笛,小芳测得经t秒后听到从大巴山反射来的回声后说:“我已能算出火车的速度。”
(2)坐在窗旁的小军不动声色,看着窗外每隔S=100 m的电线杆,并数着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数出每通过两根电线杆时自己脉搏跳动了N次,小军突然宣布:“我已测出火车的速度。”设小军自己平时每分钟脉搏跳动n次。
(3)小强跑到列车驾驶室,回来后笑着说:“我已知道了火车的速度。”
(4)小慧看着自己的手表,问了一下乘务员每根铁轨长L,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小慧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测火车的速度。
实验方法交流
小芳测量速度的表达式: ;小军的测量速度的表达式: ;
小强测量方法是 ;小慧的测量方法是 ;
附加题:小明注意家里摆钟(图甲)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舳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11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摆长L/m 0.30 0.40 0.50 0. 60 0.70 0 .80 0.90 1.00
周期T/s 1.1 1.3 1.4 1.5 1. 7 1.8 1.9 2.0
周期平方T2/s2 1.2 1.6 2.O 2.3 2.9 3.2 3.6 4.0
(1)从上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越 (选填“长”或“短”).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像.
(3)分析如图所示图象,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T2与L成 关系.
(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名为了减小误差是怎么办的? 。
(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摆钟的长度? 。
参考答案:
1A2D3.B4.A5.A6.D7.C8.A9.D10.B11.D12.B13.B
14.s/(t1+t2+t3) 乌龟 15.40 16.7 0.5 17. 2.20 4min28.7s 18.水 岸19.北 5
23.(1)从交通标志牌上知:此位置距香山出口5 km;此段路程中行驶速度是100km/h或者是限速为80 km/h。
(2)汽车此时超速;以这样的车速行驶,再经过180 s到达香山出口。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225 s的时间。
(4)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等。
24.(1)6 m/s (2)5 m/s
25.(l)v=s/t(2)小(3)40.0 1 0.2 0.5 (4)大 变速直线 (5)大
26.(1)平均速度(2)提示:人起跑速度快,如果比赛路程只有几米,自行车还没来得及加速,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就更小,人骑白行车比跑步更轻松,比赛路程长时,跑步的人平均速度小(3)提示:分别记录两人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求出平均速度(4)①3.3 m/s;
4.9 m/s;②160 m;③42 s;④200—240 m
27.根据v声t+v车t=2s得:v车=(2s-v声t)/t
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60/n S,则由v车.(N. 60/n)=s得v车=sn/60N
通过看驾驶室里的速度显示表的示数知道火车速度的
根据V车t=(N-1)L得V车=(N-1)L/t
附加题:(1)长 (2)答图所示 (3)正比 (4)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 (5)将钟摆的长度调短
初二物理单元测试题附带答案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 初二物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
★ 初中物理力习题及答案
★ 八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长度测量
★ 初二物理重力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 初二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
★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求 初二物理卷子 附答案
⑴“45℃”应读作___ ,“-30℃”应读作_______ 或 。
⑵在非洲的索马里曾测到过高达63℃的气温,在南极大陆曾测到过-88.3℃的最低气温,两地的最大气温差是___________℃。
⑶某人用一支体温计测得某甲的体温是40.5℃,该人立即又将该体温计消毒后给正常体温的乙测体温,测出乙的体温是______。
(A)37℃ (B)40.5℃ (C)38℃ (D)40℃
⑷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8.5℃,第二次39.5℃,第三次为39.5°。则( )
(A)只有第一次正确 (B)只有第二次正确
(C)只有第三次正确 (D)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确
⑸某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水银柱长5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25厘米。当水银柱长为12厘米时,所显示的温度为( )
(A)28℃ (B)35℃ (C)48℃ (D)60℃
⑹下列使用温度计的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应为( )。
(A)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B)取量程适宜的温度计、(C)取出温度计、(D)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E)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F)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⑺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它的示数为30℃。教室内的实际气温应是_______℃。
(8)在制作酒精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从而方便读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
C.选择膨胀系数较大的液体 D.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
(9)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向下甩 B.体温计消毒应放在沸水中
C.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D.没有搅拌器时可用温度计代替
参考答案
⑴45摄氏度 负30摄氏度 ⑵151.3℃ ⑶B ⑷B ⑸B⑹(D)(B)(A)(E)(F)(C) ⑺35
简要分析
⑶体温计没甩内液面只会上升不会下降,40.5℃不可能下降到37℃,所以刻度仍40.5℃。
⑷第一次的结果为38.5℃,生病同学的实际体温可能是38.5℃以下或刚好是38.5℃,第二次的结果是39.5℃,在38.5℃基础上有所上升,说明实际体温为39.5℃,而第三次为39.5℃,该同学的实际体温可能是39.5℃以下或刚好是39.5℃,所以B正确。
⑸所显示的温度= 【100÷(25-5)】×(12-5)=35℃
熔化和凝固
一、填空题
1.物质存在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________有关.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_,要____热;它的相反过程叫________,要____热.
3.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二类.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
__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__.同种物质的
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相同的,
5.海波、水晶、玻璃、蜂蜡、石英等物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晶体,___________
____是非晶体.
6.铝的熔点是660℃,当铝的温度是660℃时,铝的状态可能是 。
7.现有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全
部熔化前,则甲盆水的温度_________乙盆水的温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古代阿房宫大殿内的部分支柱是空心的,夏天在空心柱内放入大冰块就能使宫殿内格外
凉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9.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
C.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D.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
10.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人水中变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加热下变成液态玻璃
12.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可染成红色 B.酒精的熔点高
C.酒精的沸点低 D.酒精的凝固点低
13.水结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小
C.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D.水的温度是0℃,周围温度低于0℃
14.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
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
R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
C.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使冰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
汽化和液化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酒精中,然后取出,发现短时间内示数下降,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 ( )
A.吸热
B.放热
C.不吸热不放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图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
(3)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
B.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
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用塑料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内
(4)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那些是正确的(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C.水的温度只要达到100摄氏度,就一定可以沸腾。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5)烧开水时,从开水壶嘴中冒出的“白气”是 ( )
A.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C.热空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 填空题: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 和 两种方式。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3)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点.
3.判断题:
(1)蒸发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 )
(2)液体在任何温度时都能蒸发. ( )
汽化和液化思考题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1)A(2)C (3)A (4)AB
2. 填空题 (1)液;气;蒸发;沸腾 (2)吸;不变;不同 (3)降低;致冷;沸
3.判断题 (1)× (2)√
升华与凝华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物质由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升华.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
2.物质由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凝华,这个过程中要 热.
二、选择题: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4.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
A升华、熔化 B汽化、凝华
C液化、凝固 D熔化、液化
参考答案
1.固态,气态,吸
2.气态,固态,放
3.B
4.C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1—3节试卷 附答案、分析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1—3节试卷 附答案、分析
质量
1、一满杯水结冰后,冰将杯子胀破了,这是因为在水结冰时( ) A、体积变大了 B、质量增大了 C、体积和质量增大了 D、体积和质量都减小了2、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A、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 B、一物体从月球被移动到地球上 C、一块被加热至发红了的铁块D、不断长高的一颗树3 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 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一根铜棒,在下列情况下,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把铜棒加热到100℃; B、钳工用锉刀对它加工; C、把铜棒轧成一张薄铜板; D:宇航员把铜棒带到月球上5、质量最接近50g的物体可能是( ) A、一粒砂子 B、一只鸡蛋 C、一支钢笔 D、一只母鸡密度6、 密度公式的理解 ( ) A 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B 把铁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就变小了 C 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
D 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7.根据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同时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8、一个铅球用了多年,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质量B.体积 C.密度D.三者都没改变9、一只能装下1千克水的瓶子,能装下1千克( ) A、酒精 B、汽油 C、柴油 D、硫酸
宇宙和微观世界 10、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微观世界的最小微粒 B、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体积减小 C、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最小微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小于
太阳光8分钟就到地球了,若是需要一年那还了得?
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课笔记
第11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11.1 宇宙和微观世界
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初步了解奈米科学技术及奈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自主研学平台
1.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组成的.
2.多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要变小,主要是由于 .
3.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就是最精细的结构
C.液态物质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
D.无论科技怎样发展,人们对宇宙天体和微观粒子的研究都有一定的限度
4. 原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回答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是将其与日常用品进行比较.这里有一些例子可以说明:
一张纸的厚度相当于10000个原子的厚度;
一滴水中含有200000000000000000000000(20万亿亿)个氧原子和两倍于氧原子数的氢原子
新闻图片是由许多微小的油墨组成的,每个墨点内大约含有100亿亿个原子(也就是1后面跟了20个零).
原子是如此微小,以致许多年来,没有人能真正看到它.
根据你的认识,描述一下,如果你被缩成原子般大小时,可能看到的和经历的事情.描述你周围的其他原子和分子,探索你的新世界!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概括,总结
:wenku.baidu./view/6d803dfe910ef12d2af9e706.
初中物理各章节全有,自己下载吧
九上物理 第十一章第二节质量 练习题 附答案
物体的质量
班级 姓名
导学目标:
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知道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质量,常用符号_________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______ 一个苹果约 150______
一头大象约6____ 一只鸡约2 ______
3、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 、 ,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 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 。
②“放”:把天平放在 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 端的_______。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 使指标指在分度盘的 处,这时横梁 。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用 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 。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合作探究】
探究当物体的形状改变时,状态改变时,位置改变时质量的改变。
结论: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精讲点拨】
就托盘天平如何“调平”,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小结:托盘天平上可调节的两个部件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在称量前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若发现指标在分度盘中线偏右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发现指标在分度盘中线偏左应_______________;在称量的过程中调节横梁平衡时,若发现指标在分度盘中线偏右应__________________,若发现指标在分度盘中线偏左应__________________。
天平是较精密的测量工具,砝码锈蚀或缺损就不能再使用了,如果砝码生锈(质量增大)对所测质量的影响是_________,若砝码缺损对所测质量的影响是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自主评价】
1、一粒药片的质量约为5×10-4Kg=_________mg,一头鲸的质量约为1.5×105Kg=________t
2、为下列物体的质量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为500_________;
一辆脚踏车的质量约为20_________;
一支铅笔的质量为2×10-5_________
3、 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质量是1.6t,由中国运抵联合国总部,其质量______,神州号飞船将一面质量为500g的国旗载入太空,在太空中,国旗的质量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分析物体发生下列变化时其质量的变化情况
(1)将质量为2kg的铁块从10℃加热到400℃,铁块的质量______________
(2)将质量为5kg的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____________
(3)宇航员将一块质量为500g的面包带到太空中,面包的质量变为__________
5、一只普通鸡的质量大约是2.0_______;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___;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0.06__________
6、1k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棉花所含物质较多 B.铁块所含物质较多
C.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一样多 D.无法比较棉花和铁块所含物质的多少
7、一杯水凝固成冰块,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的状态不变,质量改变; B、它的状态和质量都改变;
C、 它的状态和质量都不变; D、它的状态改变,质量不变。
8、一架天平的称量范围为0~1000g,用它可称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
A.一个铅球 B.一个苹果 C.一位学生 D.一袋大米
9、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标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他应该( )
A.减少砝码 B.增加砝码
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10、 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代替指标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 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11、 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较 ( )
A.偏小 B.相等 C.偏大 D.无法确定
12、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资料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二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6-10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 )
A.68.0g B.72.0g C.72.5g D.67.5g
13、称出约69g的物品的质量,应顺次在天平右盘中新增的砝码的顺序 ( )
A、60g 9g B、30g 30g 9g
C、50g 10g 5g 2g 2g D、50g 10g 5g 4g
14、(09江苏)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
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
若天平的指标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
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
衡.测量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
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 g.
15、一位同学忘记调节托盘天平的横梁平衡,指标静止时指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右方,用这架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测量出的质量_____物体的真实质量。(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16、若天平所配备的砝码盒中备有下列砝码:200g1个,100g2个、50g1个、20g2个、10g1个、5g1个、2g2个、1g1个.天平标尺上游码所示的刻度如图6-8所示,天平的最大称量是____________g,它能达到的精确度是______g,用此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时,当天平右盘放20g砝码各1个,2g和1g砝码各1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天平横梁平衡时,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
17、 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如图6-1所示情况.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6-2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6-1所示的情况,他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6-3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g.
18、用已调整好的托盘天平测量五分硬币的质量,将5枚五分硬币放在天
平的左盘内,右盘内放5g砝码,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见右图所示,此时
天平的横梁平衡,则游码所对应的刻度所示质量为___________g,一枚五
分硬币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19、某同学要利用天平、砝码、玻璃杯,
水来测盐水的密度.(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在标尺左端“0”点,在横梁平衡前指标的指示情况 如图2-1-8(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天平横梁平衡 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加减砝码后,指标的指示情况如图2-1-8(乙)所示, 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0、 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调节螺母使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了,这样测出的物体质量与物体的实际质量比较( )
A.偏大 B.相等 C. 偏小 D. 无法判断
21、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操作情况如右图所示,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1) ;
(2)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学探诊,第十一章质量,答案。快!
一定要理解质量的定义
伴你学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答案(第五节一直到单元练习)
咳咳!
去买教师用书吧!
后面有!
求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的练习题,不要有答案的。4题就好
1. 工人利用如图11-15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
(1)若工人用250N的力恰好能将重4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起。求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
(2)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求拉力F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
2.如图11-16实验装置,斜面长2m,高0.5m,秒表每格1s。重为1N的小车在沿斜面方向、大小是0.3N的拉力F作用下,从底端匀速到
达顶端,秒表变化如图(指标转动未超过一周)。求:
(1)拉力所做的功
(2)拉力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3. (05连云港)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一木板可绕O 点无摩擦转动,在A端挂一边长为50cm的正方体P,一个体重为500N的中学生站在B点时,P对地面的压强刚好为零,且OA=1m,OB=3m,则物体P的重力为多少,当人向左走1m时,P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Pa。
4. 如图4所示,一根轻质杠杆,A端细线下挂50N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重物的底面积是40 ,当在B点加竖直向下的力 作用时,木杆恰能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细线竖直,已知 ,求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一章第一节的知识点
那是8年级上。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凝固:放热
熔化:吸热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非晶体在融化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会变化,晶体在融化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气压对液体的沸点高低有影响。
哪里有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十一章的测试卷?谢谢.
书店
一课一练周测卷物理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物理创新一课一练周测卷、一课一练周测卷物理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