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调研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求五年级科学单元测试题,要苏教版的。如果内容符合,就再送50分。
一、填空题。 (24)分
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 )行进的。
2、凸面镜使人看起来变 ,凹面镜则使人看起来变 。
3、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
4、越(光滑 )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5、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 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 凹透镜)。
6、凸透镜能使光线( 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
7、阳光可以被分解为( 红)、(橙 )、(黄 )、(绿 )、(蓝 )、(靛 )、(紫)七色光。
8、凸透镜具有 (放大)、(聚光) 、(成像) 的作用。
二、判断题。 (12分)
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 √)
2、我们可以用面向太阳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 ( √)
3、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 )
4、光线从两种透明物体之间穿过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
5、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 )
6、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 ( √)
三、选择题:(18分)
1、牛顿通过(1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①三棱镜 ②凹透镜 ③凸透镜 ④平面镜
2、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2 )正确。
①铅笔向上折 ②铅笔向下折 ③铅笔变细了 ④铅笔变长了
3、阳光下绿色的物体,它反射的光是(B )
A. 白光 B. 绿光 C. 红光
4、有关光的行进说法正确的是(C )
A、S形 B、曲线 C、直线
5、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C )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6、下列光源是自然光源的有(C、E )
A、日光灯 B、荧光棒 C、阳光 D、蜡烛 E、萤火虫
四、问答题:(18分)
1、小孔成的像是左右颠倒的吗?为什么?
答:是的,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3、为什么说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
五、画图题。 (12分)
1 .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本题学生自己画图进行解释
2 .怎样设计一个可以不用回头就能看见身后景物(或后脑勺)的潜望镜?请画出原理图。
六、实验题:(16分)
1、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2、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注:实验题的答案为参考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一、 填空题(28分)
1、 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 东 到 西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 高 → 低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 西 到 东 ,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长 → 短 → 长 。
2、太阳钟也叫( 日晷 )是测量 时间 的工具,它是根据 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制造出来的。
3、地球自转 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 托勒密 提出来的,他认为 地球 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而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 提出了“ 日心说 ”,他认为 不是太阳在运动 ,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 娥眉月 → 上弦月 → 凸月 → 满月 → 残月 →下弦月 → 娥眉月 →新月。
6、刺猬 、 蛾 、 猫头鹰 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 公鸡 、 蝴蝶 、 蜜蜂 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牵牛花 是凌晨开放, 芍药花 是上午开放, 万寿菊 花是下午开放, 昙花 是晚上开放的。(这个题目答案不唯一)
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 生活习性 比如: 减少光照时间 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 延长光照时间 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 林奈 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 花钟 ”。
二、选择题(16分)
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盖 C地球的自转、
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B)
A 一年 B 一个月 C一周
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C)
A月牙 B满月 C不出现月亮
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B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 A)
A早晨——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早上
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C)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C)
A上午 B下午 C夜晚
三、问答题:(20)
1、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在北京召开,想一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间收看?(举出几个例子,不要求学生写具体发的时刻。)
2、写出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学生的自己的实际情况)
3、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
答:(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的高度。
四、画图并回答问题(14分)
1、根据自己对月相变化的观察,画出三个月相图,并写出大约上农历什么时间的月相。(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就可以了)
2、你在观察月相时纪录了哪些内容?
答:除了画月相外,还要纪录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到的月亮所在的方位,当时的天气情况以及观察的心情和感受等。(还有些内容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五、实验题(22分)
1、设计试验证明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答: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2007年6月)
命题人: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小学
费明宇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
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为
。
2、常用的传动装置有
、
等。
3、物体的各种形状,大多数是由
、
、
、
这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4、鹅用
繁殖后代;狗用
繁殖后代,人类是用
繁殖后代。
5、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为
和
。
6、神经中枢包括
和
。
7、
就是有根据地对自己的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二、判断:在括号里画“√”或“×”。
1、修建盘山公路是为了车辆行驶上山更省力。 ………………………………(
)
2、当力作用在轴上时,轮轴也同样可以省力。…………………………………(
)
3、动滑轮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省距离。………………………………………(
)
4、由于门、窗的结构是四边形,所以它们都不稳固、结实。………………………(
)
5、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下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的。
………………………(
)
6、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节约和保护。……………………………(
)
7、睡眠和体育锻炼可以保护大脑。 ……………………………………………(
)
8、交流时,耐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虚心、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讲述同样重要。
………………………………………………(
)
三、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关于右图的这个装置,(
)说法是错误的。
①是一个省力装置
②这个装置叫定滑轮
③是即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装置
④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装置
2、中国现存最早,并且保存良好的是隋代是(
)
①赵州桥
②南京长江大桥
③杨浦大桥
④秦淮河大桥
3、下面的植物中,用茎繁殖的是(
)。
①油菜
②胡萝卜
③ 甘蔗
④秋海棠
4、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是(
)。
①滑石
②水晶
③金刚石
④田黄石
5、关于视觉的产生,(
)说法是错误的。
①眼睛是接受光线的感觉器官
② 视神经降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给大脑
③大脑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义,人就产生了视觉
④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不会出现失误,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四、回答问题:
1、小明研究杠杆能否省力时的装置如下图:
(1)请你填出使木尺平衡的摆法:
条
件
摆
法
支点左侧
支点右侧
钩码数(个)
距离支点(格)
钩码数(个)
距离支点(格)
1
2
3
2
4
3
3
1
3
4
3
4
(2)从上表,你能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吗?
2、小强搭了一个支架(如下图),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使这
个支架稳定,牢固?请画出来。
3、小芳学了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后,她以“听到上课铃声后同学们都回到教室”为例分析整个反应过程,你能帮她填写完整吗?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题(含答案)
时限:40分钟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30分)
大家在这一学期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有趣的科学现象。我们大家一起来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
凸透镜 凹透镜 地球自转 农历 阳历 折射 反射 氧气 二氧化碳 条形磁铁 环形磁铁 马蹄形磁铁 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 绕线方向改变 改变电池数量 改变线圈匝数 红 橙 黄 绿 靛 紫 黑 蓝 相反 一致
科学现象和自然事物:
1. 小明在书桌的玻璃台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台板下面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昼夜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
3.月相观察的依据日期—— 农历
4.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是——反射
5.镜子中的影像和实际物体——相反
6.光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会发生——折射
7.阳光分解后的颜色——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8.肺活量大能提供足够的——氧气
9.常见的磁铁——条形磁铁 环形磁铁 马蹄形磁铁
10.改变电磁铁磁极的方法——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 绕线方向改变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快又准)。(20分)
1.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利用了( A)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2.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是( B )。
A.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 B.两根导线、一节电池
C.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两根导线
3.“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B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皮影——光的反射
C.倒影——平面镜成像 D.摄影——凸透镜成像
4.在《探测暗盒里的电路》一课中,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C )
A.一节电池 B.一根导线 C.一个灯泡
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A )原理制成的
A.反射 B.折射 C.直射
6、牛顿通过( A )把太阳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三棱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7.凸面镜使人看起来( B ),凹面镜使人看起来(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8.下面哪些属于人造光(A B )
A.激光 B.孔明灯 C.月光 D.闪电
9.两面直立的镜子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 A )
A.多 B.少 C.一样多
三、小小分析家(快让你的脑子转起来,体会其中的乐趣)(15分)
磁怕热
一天,小明在炉子旁边,将铁钩在炉子中烧得通。小明想,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磁性是变强,还是变弱了呢?
他设计并做了实验:
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现在,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小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
同样的道理,如果反过来将铁钉烧得通红,磁性也是吸不住它的。在炼钢厂里,人们用电起重机吊起生铁等原料投入炼钢炉中,却无法用电磁起重机搬运刚刚生产好的钢锭。电磁起重机上有一个很大的电磁铁,利用电磁铁吸住生铁自然没问题,但是对刚刚凝固的钢锭,电磁铁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人们只好用车搬运刚做好的钢锭。
其实,除了高温可以破坏磁铁的磁性外,剧烈振动、高频磁场也会使磁铁的磁性减退或消失。 摘自《孩子们的科学小实验》
1. 小明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磁性是变强,还是变弱了呢?
他设计并做了实验:
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现在,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小明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
2. 怎样破坏磁铁的磁性?
除了高温可以破坏磁铁的磁性外,剧烈振动、高频磁场也会使磁铁的磁性减退或消失。
四、我爱探究(30分)
1.磁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源于它多种多样的性质,你是怎样研究的?
实验方法我的发现
用磁铁不同部位吸铁磁铁磁极磁力最大
把磁铁悬挂起来磁铁指示南北方向
把两块磁铁磁极靠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把磁铁靠近铁钉磁铁可以吸铁
2. 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使电珠亮起来。
小电珠在这2种不同的电路中,有什么差别?
成串的连接电珠亮度较暗,并列的连接电珠亮度高。
五、我也爱发明(5分)
一次,上美术课制作贺卡,为了把贺卡装饰得漂亮一些需要用胶水。在使用胶水时无论我怎么挤,胶水下来的速度总是非常慢!怎样才能使胶水流出快一些呢?
在胶水瓶里放个小铁球。
[img]能给我一份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科学题吗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西→东;长→短→长B.东→西;低→高→低 C.东→西:长→短→长
2日晷是测量( )的工具。 A体积 B时间 C.长度
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盖 C地球的自转
4.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 A.一年B.一个月 C.一周
5.新月指的是天空中出现( )。 A月牙B.满月 C不出现月亮
6.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 )。 A.早晨B.中午 C傍晚
7.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
8.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 )。 A.早晨一下午B.中午一晚上C傍晚一早上
9.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做( )。 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
10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是( )。 A上午B.下午C.夜晚
二、填图题
你的家乡是在( ),一天当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三、研究题
在一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我观察了( )次月亮,做了( )次观察记录。
我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是:
我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题
1、下列物体中( )是光源,( )是自然光源,( )是人造光源。
A、月亮B、激光C、萤火虫D、蜡烛E、电灯F、篝火G、玻璃幕墙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 )行进的。
3、下列镜片中( )属于凸透镜,( )属于凹透镜。
4、小孔成像的原因是( )。
5、越( )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 )。
7、凸透镜能使光线( ),凹透镜能使光线( )。
8、阳光可以被分解为( )、( )、( )、( )、( )、( )、( )。
9、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色衣服是( )色的。
二、问答题。
1、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3、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三、画图题
1、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2、设计一个可以不用回头就能看见身后景物(或后脑勺)的潜望镜,请画出原理图。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 )。
A用大灯泡 B用大电池 C用新电池
2.下面属于不导电的物体是( )。
A湿毛巾 B塑料剪刀 C人体
3.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
A一节电池 B一根导线 C一个灯泡
4.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 )。
A透明胶带 B磁带 C塑料贴片
5.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
A增大电流 B增加铁钉 C增加线圈
二、填空题。
1.请写出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磁铁的机械或物品。
2.避免触电的方法有:
3.常见的导体有:
常见的绝缘体有:
4.家里常用的家用电器有:
其中你可以操作和使用的有:
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请在○中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一元硬币 ○彩色纸 ○铁钉 ○布娃娃
○铁制剪刀 ○塑料尺 ○球鞋 ○铁门
○长尾夹 ○冰箱门 ○木制铅笔 ○垒球
四、你知道能利用磁铁玩哪些游戏吗?把你想到的写出来。(至少写3样
1、
2、
3、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填图题
在下图中正确标注呼吸器官的名称。
二、填空题
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 )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 )的废气。( )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心跳就是心脏的( ),( ),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3.( )和( )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三、实验操作题
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 ),这个实验说明:( )。
四、问答题
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
五年级科学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题
1.解释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 )、( )等情况做出的说明。
2.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有充分的( ),还要利用( ),进行合理的思考。
3.模型方便我们解释( )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判断题
1.科学家做出的解释就一定是事实,绝对正确。( )
2.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
3.对霉烂苹果成因的正确解释是有微生物在苹果内繁殖。( )
三、连线题
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各自对“人眼如何看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毕达哥拉斯 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柏拉图 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亚里士多德 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
托勒密 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阿尔哈曾 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
四、画图题
画出纸筒模型内部的情况。
五、问答题 你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的解释是什么?
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题 第二单元
一、 填空题
1、 能够发出可见光的物体我们称为光源,它可以分为_____光(如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光(______、_______、____
____)两种。
2、 _______现象、_______现象、_______等现象都是光在同一种物
质中是沿_______传播的现象。
3、 小孔成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所成的像与实物对比是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
4、 光的反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_________________反射效果越好。
5、 平面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光的折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666年,英国科学家_____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_____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单纯的光经过,则不会分解。
8、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_____色的。
9,空气中的_____使阳光发生____就形成了彩虹。还可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造彩虹。
二、 填表题
研究透镜
研究内容 凸透镜 凹透镜
镜片特点
是否放大
能否聚光
能否散光
成像特点
举 例 、 、
三、做图题
1、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2、设计一个不回头可见到身后景物的潜望镜,请画出原理图。
四、 实验题
1、 实验课题:光在空气或水中是___________ 行进的。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
需要的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调研卷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