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0所名校校训(名校校训集锦)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中国100所名校校训,以及名校校训集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标、学校精神

校 训

《辞海》是这样解释校训的:“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从现代教育文化学意义上讲,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座右铭”的作用,对于造就和培养学生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作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准则,校训是对学校的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其表述比校风更凝练、抽象,内涵更丰富、深邃,能较好地体现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反映学校的独特气质,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治校风范。正如一个人要有精神去支撑事业,一所学校也要有靠精神支撑方能成为名校,而校训正是学校精神的具体表达,是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的校训深邃隽永,令人闻之肃然起敬,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力量,虽历经三百载,仍熠熠生辉!这种重视传统与追求真理并重的管理理念,不但对哈佛人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性格的形成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树立哈佛非凡的世界现象更是起到了巨大的感召和推进力量。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短短八个字的校训激励,感染了一代代清华人,成为清华的标志和骄傲。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缺乏真正的校训的学校永远不可能出类拔萃!学校管理无小事,处处显其大。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管理精神的浓缩,作为校长,教师、学生不可不知,亦不可不思!

校 风

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它是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的长期努力所形成的行为风气。

校风是无形的管理者,是一种来自集体内部的精神力量。校风一旦形成,便有一种稳定性和持久性,以它所特有的方式对人产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使人能从校风中受到陶冶和启迪,甚至终生受益。

良好的校风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它一旦形成,作为一种稳定的组织气氛,就会对不符合校风要求的人具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并强制他们与之相适应。 校风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激励因素,它能激发学校的青春活力,促使师生员工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向上的力量。良好的校风还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航标”,它能激发并引导师生员工为完成学校的目标而朝一个方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保护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为集体做贡献的强大动力。

良好的校风能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沟通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促使师生员工产生一种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它把学校每一个成员的力量凝聚成一种合力,发挥出全部的效能。良好的校风能使得学校每一个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也增加了共同语言,因而能更好地沟通信息,交流感情,使师生员工协调地融合于集体之中,从而使学校行政管理的各种措施得以及时、准确的实现。

就学校本质而言,“学校是人”、“学校为人”、“学校靠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良好的校风能使学校师生员工对其所属的集体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在集体中,自觉调整行为定向,增加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良好的校风能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校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在这其中“学会做人”是最关键的,起着决定性作用。

良好的校风不仅在本校起作用,净化、优化校园环境,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为扩大学校的知名度起了一定的作用。

教 风

教风,从广义上讲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师的行为能力,归结为德、才、学、识、仪(貌)。

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高度责任感是教师的职业良心,是做好工作的巨大动力,也是教师劳动质量保证,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自己从事的职业是对社会对人民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时,才会全力以赴,尽心竭力地做好工作。

教育,包含二层意思,一是教,是指教学、教书;一是育,是指育人。教育就其实质含义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主要活动虽然在课内,但责任不只是在课内,排在课表上的虽然每周只有几节课,而在课表以外还有许多有益的事情可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是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每位教师在平时施教工作中要积极注意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做到胸中有数,做到“知人善教”。要善于做后进生工作,不能让一个后进生落伍。

教书育人是高等学校培养四化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教风建设的一项关键举措,教书育人的源泉在广大教师,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该担负社会、国家赋予的重任,为实现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做好各项工作。

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克服困难,潜心钻研,严谨笃学。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程度,认真备课写出教案,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丰富的、有用的科学知识,自己必须具有真知灼见,真才实学,要孜孜以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学识干枯,就不可能带领学生在智慧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只有自己有源头活水,才能以丰富的新鲜知识滋润学生的成长。大量的教育时间表明,学生的学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

要积极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通过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在新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态度和求实作风,对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以学为荣、不学为耻”的风尚。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对课堂纪律、学生听课情况进行管理,是任课教师的职责。

加强激励教师的作用。成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受赏是一种无尚的荣耀,没有哪个人不希望得到成功、得到别人的鼓励和奖赏。每一次的成功,是对自己付出的回报;每一次的奖赏,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每一次的成功,都会增强很大的信心;每一次的奖赏,都会增加无比的动力。加强激励教师的作用,在教师队伍中能更好地树立正气,更好地加强教师的协作意识和精神。

学 风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气质。学风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生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

中学生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中学阶段更是人生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一生的关键时期。学知识、学做人,学习与将来的升学、发展所必需的一切知识,学习和培养与此相关的素质和能力。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习贵在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增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善于学习,善于积累,积少成多,才能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升。学习贵在坚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必须一以贯之,才能收到成效。否则,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校风:是学校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应该保持的作风

校训:是教导学生应该怎样为人,是学校教育精神的浓缩

校风是指学校的风气,校训是指学校的规则.

例1:

校风——勤奋、文明、健美、创新

教风——科学、严谨、民主、和谐

学风——乐学、多思、探索、求新

校训——自尊、自理、自立、自强

例2:

校训:自昭明德 自信砺学

自昭明德:语出《周易》:“君子以自昭明德”。

校风:臻美臻善 日进日新

教风:博学善导 厚生乐教

例3:

校训:诚信 励志 拼搏 奉献

校风:探索 求实 开拓 进取

教风:厚德 博学 高效 创新

学风:乐学 静思 自主 合作

北京市所有小学校训大全

和平里一小: 团结、勤奋、活泼、创新

和平里二小: 文明、健美、求知、创新

和平里三小: 诚实、勤奋、团结、创新

和平里四小: 文明、勤奋、活泼、创新

和平里九小: 文明、勤奋、健美、活泼

安外三条小学: 勤奋、文明、求实、创新

和平北路学校: 勤学、苦练、立志成才

青年湖小学: 文明、守纪、求实、进取

东师附小: 诚信、创新、勤奋、健康

地坛小学: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分司厅小学: 勤奋、文明、健美、创新

北锣鼓巷小学: 团结、诚实、勤学、向上

方家小学: 尊师、爱校、奋发、进取

国学小学: 勤奋、文明、团结、健美

黑芝麻小学: 勤奋、文明、健美、创新

府学小学: 勤奋、诚实、文明、团结

帽儿小学: 团结、礼貌、进取、创造

北新桥三条小学: 文明、勤奋、团结、诚实

东四十四条小学: 团结、勤奋、文明、健美

史家分校: 学习与生命同行

北新桥小学: 团结、守纪、勤奋、创新

雍和宫小学: 勤奋、守纪、朴素、诚实

北官厅小学: 真诚待人,快乐生活

曙光小学: 文明、勤奋、自主、健美

西中街小学: 勤奋、健美、文明、活泼

艺美小学: 文明、诚实、勤劳、创新

东四七条小学: 勤奋、创造、文明、活泼

东四九条小学: 团结、勤奋、活泼、文雅

回民小学: 团结、诚实、勤奋、创新

育芳小学: 诚实、勤奋、团结、进取

美术馆后街小学: 勤奋、守纪、团结、向上

什锦花园小学: 敬业、爱生、进取、创新

东高房小学: 诚实、勤奋、团结、创新

织染校尉小学: 团结、勤奋、健美、创新

灯市口小学: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北池子小学: 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东交民巷小学: 勤奋、礼貌、团结、活泼

礼士小学: 文明、勤奋、活泼、进取

春江小学: 勤奋、诚实、友爱、进取

新鲜小学: 团结、勤奋、文明、健康

史家小学: 勤勉、文雅、活泼、奋进

西总布小学: 团结、勤奋、文明、进取

东总布小学: 勤奋、诚实、团结、进取

新开路小学: 活泼、勇敢、团结、勤奋

遂安伯小学: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丁香小学: 团结、活泼、求知、奋进

特教学校: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铁路一小: 文明、勤奋、团结、进取

景山学校小学部: 明礼、勤奋、严谨、创新

一中小学部: 勤奋、求实、和谐、创新

局小学: 团结、活泼、诚实、创新

景山分校: 明礼、勤奋、严谨、创新

例4:中外著名大学校训集锦

所谓校训,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子传递下去,时间一长,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话语。这就是校训。校训既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校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造就和培养学者和学人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为非常优秀,且几成清华办学历史的标志性话语,所以一直被今天国内的大学奉为楷模,各个大学纷纷效法以确立自己的校训。

1、北京大学: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2、北京大学精神: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3、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4、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5、东南大学:止於至善

6、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7、复旦大学校风:文明 团结 健康 奋发

8、复旦大学校学风:刻苦 严谨 求实 创新

9、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10、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11、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12、武汉大学: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12、中山大学: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13、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14、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15、同济大学:严谨 求实 团结 创新

16、济大学精神:同舟共济 自强不息

17、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18、四川大学: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19、吉林大学: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

20、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21、华东师范大学:求实创造 为人师表

22、东北师范大学:勤奋创新 为人师表

23、华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 严谨治学 求实创新 为人师表

24、东北大学:自强不息 知行合一

25、东北大学校风:献身 求实 团结 创新

26、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27、上海大学:自强不息

28、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29、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 至人至德

30、国防科技大学:奉献 求实

31、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

32、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33、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学识 成一等事业

34、云南大学精神:会泽百家 至公天下

35、云南大学校风:高远 务实 勤勉 卓越

36、青岛大学:博学笃志 明德求真 守正出奇

37、对外经贸大学:博学 诚信 求索 笃行

38、安徽大学:至诚 至坚 博学 笃行

39、西南联大:刚毅坚卓

40、东莞理工大学:团结 守纪 求实 进取

41、广州大学:博学笃行 与时俱进

42、西南政法大学:求实 创新 团结 奋进

43、大连理工大学:团结 进取 求实 创新

44、深圳大学:坚定信念,崇尚科学,团结进取,文明修身,奋发成才。

45、五邑大学:爱学、多思、求实、创新。

46、聊城大学:敬业博学,求实创新。

47、四川师范大学: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48、曲阜师范大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9、香港大学:明德格物

50、国家会计学院:不做假帐

51、南华大学:明德博学,求实致远

52、燕京大学: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53、黑龙江大学 :博学慎思,参天尽物

54、台湾大学——敦品励学 爱国爱人

55、东北大学——团结创新 献身求实

56、湖南大学——实事求是 敢为人先

57、河北大学——实事求是 笃学诚行

58、中国科技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59、霍普金斯大学:真理使你成为自由人

60、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61、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62、台湾东吴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63、华中科技大学:团结、求实、创新、进取

64、武汉化工学院:团结、严谨、勤奋、求实

65、华中农业大学:团结、勤俭、求是、奋进

66、武汉科技大学:团结、勤俭、求是、奋进

67、中南民族学院:团结、勤奋、博学、创新

68、中国海洋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69、西安理工大学: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70、西安交通大学: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

71、山东师范大学: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72、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毛泽东)

73、新东方学校: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74、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75、哈佛大学:让真理与你为友直译: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76、兰州大学:博学笃行 自强为新

77、华南理工:团结勤奋 求实创新

78、重庆大学:厚德笃学 砺志创新

79、哈工程 : 大工至真 大学至善

80、湖南大学:事实求是 敢为人先

81、北航大学:德才兼备 知行合一

82、南航大学:团结简朴 唯实创新

83、北京理工:团结勤奋 求实创新

84、南京理工:团结献身 求是创新

85、南京师大:正德厚生 笃学敏行

86、中国矿业:勤奋求实 进取奉献

87、中国药科:严谨求实 团结创新

88、中国石油: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

89、北京科大:学风严谨 崇尚实践

90、北京邮电:团结勤奋 严谨创新

91、华中师大:求实创新 立德树人

92、华中农业:团结勤俭 求是奋进

93、南京农大:团结勤奋 求实创新

94、西安电子:团结勤奋 求实创新

95、成都电子:团结奋进 求实创新

96、西南交大: 勤奋自信 遵纪文明

97、湘潭大学:博学笃行 盛德日新

98、南华大学:明德博学 求实致远

99、中国农大:博大精深

100、北方交大:信敏廉毅

101、西工大 :公诚勇毅

102、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103、太原理工:求实创新

104、中科大 : 创寰宇学府 育天下英才

105、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106、爱丁堡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

107、澳大利亚国家大学: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

108、宾夕法尼亚大学: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

109、伯克利加州大学:让这里光芒闪耀

110、杜克大学:追求知识,信仰宗教

111、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112、哥伦比亚大学: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

113、哈佛大学:让真理与你为友

114、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

115、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真理使人自由

116、加拿大皇后大学: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

117、剑桥大学: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118、康奈尔大学: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119、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120、密歇根大学:艺术、科学、真理

121、牛津大学:主照亮我

122、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123、斯坦佛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124、西点军校:职责、荣誉、国家

125、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126、新南威尔士大学:以人为本与时并进

127、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128、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129、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img]

200分收集各大名校的校训!!!

一、国内名校校训: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东华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东南大学:止於至善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福州大学:明德至诚博学远志

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黑龙江大学:博学慎思参天尽物

湖南大学:博学睿思勤勉致知

华侨大学:会通中外并育德才

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集美大学:诚毅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青岛大学: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汕头大学:创新求实勤奋团结

上海大学:自强不息

安徽大学:至诚至坚博学笃行

长安大学:求是笃学敬业创新

重庆大学: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

新疆大学:团结紧张质朴活泼

扬州大学:求是求实求新求真

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二、港澳台大学校训:

淡江大学:朴实刚毅

东海大学:求真笃信力行

东吴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逢甲大学:忠勤诚笃

辅仁大学:真善美圣

高雄师范大学:诚敬宏远

国立成功大学:穷理致知

国立交通大学:知新致远崇实笃行

国立阳明大学:仁心仁术 真知力行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诚朴精勤礼义廉耻

国立台湾大学:敦品励学爱国爱人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诚朴博毅

国立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香港科技大学:求新求进创未来

香港中文大学:博文约礼

香港城市大学:敬业乐群

香港大学:明德格物

香港浸会大学:笃信力行

香港理工大学:开物成务励学利民

香港岭南大学:作育英才服务社会

澳门大学:仁义礼知信

三、国外大学校训:

宾夕法尼亚大学: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

杜克大学:追求知识信仰宗教

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哥伦比亚大学: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

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加拿大皇后大学: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

加州理工学院:真理使人自由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

康奈尔大学: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密歇根大学:艺术科学真理

普林斯顿大学: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斯坦福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爱丁堡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

剑桥大学:此地乃启蒙之所,智识之源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了解万物发生的缘故

牛津大学:上帝给我光明

北海道大学:青年们,要有大志

光州大学:青春开放活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自强不息

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

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新南威尔士大学:实践思考出真知

墨尔本大学:以人为本,与时并进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这是划时代的丰功伟绩。但是,我们的名牌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在这个排行榜里,中国只有两所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排名第49和72位。我们应该正视这样的差距。虽然国内不少大学提出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口号是振奋人心的,关键是要立足中国实际,加大改革力度,学习别人长处,为我所用。

中国部分名校简介: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和“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中国近现代很多学科的萌发和兴起最早都是从清华开始的,清华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群星璀璨、光耀西山。

历史证明着清华的辉煌,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和解放后的中国科学学院士中,“清华人”占据了三分之一。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发散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聚集了许多学者专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创造了大批重大科学成果,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3.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复旦大学为“九校联盟”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21世纪大学协会成员,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全国重点大学。

复旦大学由原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而成。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

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场“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世界100所著名大学排行榜

各大高校的名牌校训是什么?

1丶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丶北京大学:无校训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中央财经大学:忠诚、团结,求实、创新

同济大学:同舟共济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四川师大: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中国农业大学:博大精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

北京体育大学:爱国拼搏求实创新 

北京医科大学: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 法竹梅风骨 

中国民航学院:笃学精博、严谨创新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实事求是 朝气蓬勃

华东师范大学:求实创造 为人师表

华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东北师范大学: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云南师范大学:刚毅坚卓

华中师范大学: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广西师范大学: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河南师范大学: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严谨 博精 创新 奉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训:博文明理 厚德济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博学、求索、笃行

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

国家会计学院:不作假账

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

上海财大:经世济国

江西财经大学:信敏廉毅

西安交大: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

西安理工大学:祖国 荣誉 责任

电子科技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中国科技大学: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南理工:团结 献身 求是 创新

上海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大连理工:团结 进取 求实 创新

华南理工: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西安理工大学: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武汉理工大学: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

太原理工大学:求实、创新

西南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强、笃实、求源、创新

西北工业:公诚勇毅

南京工业大学:明德厚学,沉毅笃行

河南农业大学:团结勤奋严谨求实

华中农业大学:团结勤俭求是奋进

华南农业大学:修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兰州商学院:自由之精神 独立之人格

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学识 成一等事业

苏大: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兰州大学:勤奋 求实 创新

山西大学:登崇俊良 求真至善

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上海大学:自强不息,求实创新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

FDU:博学而笃志

吉林大学: 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矿大:勤奋求实进取奉献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河南大学:明德新民,至于至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贯中西,明德尚行

江苏警官学院:无私奉献

黑龙江大学:参天尽物 博学慎思

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烟台大学:勤奋创新育德守纪

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

河北大学:实事求是,笃学诚行

大连大学:文明自强,求是创新

青岛大学: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

长安大学(长大): 求实 笃学 务实 创新

江苏大学:博学、求是、明德

湖南大学:实事求是 敢为人先

燕京大学:自由、博爱、民主

集美大学: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红河学院:里仁明德.

燕山大学:厚德树人 博学济世

上海水产大学:团结敬业 求实创新

川大:坚韧不怠,日进有功

华侨大学校训:会通中外 并育德才

中国各高校的校训的来历及含义?

校训体现的大学精神

大学以精神为最上。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有人才。大学校训反映出的大学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更是近代以来中国一个多世纪风云变迁的生动写照。

1.“德”“学”“行”“实”“新”“济世”“强”“真善美”“诚朴勤仁”9个关键词最常被提及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从多个维度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统计发现,“德”“学”“行”“实”“新”“济世”“强”“真善美”“诚朴勤仁”9个关键词在中国“211工程”高校校训中最常被提及。在这些关键词中,“学”的出现频次最高,为56次;其次为“德”,出现35次;再次为“实”“诚朴勤仁”“行”“新”。“学”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和立校之本,高校以“学”为“业”,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恪尽职守、服务社会的“敬业”精神,更生发出大学在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最高层次价值中的责任担当。“德”是“以德为先”育人理念的集中体现,既在个体层面融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诚信”“友善”元素,又在社会层面贯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此外,“真善美”“诚朴勤仁”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为人准则交相呼应,“济世”“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时代要求不谋而合。这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尊重与遵循,也显示出大学校训与时代主旋律之间的互通共融。

2.“学”“德”是“211工程”高校校训体现的最鲜明特征

从统计的数据中发现,“211工程”高校校训体现的精神以“学”“德”为最鲜明特征:“学”是通向“德”的基础,“德”是“学”的内在体现,二者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中国大学培育大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学”是中国大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学”体现了大学作为教育机构“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功能,不仅是大学广泛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方式,还包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学习,即学的风尚、学的态度、学的方法。

“厚学”是统计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体现了国家、社会、学校、师生对教育的重视。倡导学习风气是社会的责任,提供学习环境是学校的使命,求学治学是师生的本分,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勤学”“笃学”“励学”等关键词反映了大学对师生学习态度的要求,典型的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正德厚生,笃学敏行”,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博学”“精学”是大学对师生学习方法的要求,众多“211工程”高校将“博学”和“精学”作为校训: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辽宁大学校训“明德精学、笃行致强”。“博学”与“精学”相结合,体现了当代知识经济浪潮中,中国大学育人理念的题中之义。

“德”是中国大学精神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德”从育人的角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崇德”“明德”“立德”。

“崇德”是“明德”“立德”的前提,社会尚“德”,学校崇“德”,师生才能在求“德”上达成共识。东华大学的“崇德博学,励志尚实”,北京化工大学的“宏德博学,化育天工”即是此意。“明德”意即明晓美德的内容,只有认识了“德”的内涵,才有“立德”的方向,如福州大学的“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立德”是“崇德”“明德”的最终目标,“德”作为一种信念,融入每个人的言行中,成为人们的精神底蕴,才能说完成了“立德”的要求,如中国传媒大学的“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研究发现,“211工程”高校校训凝聚的精神与价值多样统一,除为“学”修“德”以外,还包含“真善美”“诚朴勤仁”“济世”“强”等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高的契合度。

内容的三大特色

运用内容分析、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方法,对“211工程”高校的校训进行定性研究,发现这些校训具有明显的特色,承载着历史与时代的气息,表现出趋同的共性与特质的个性。

区域特色

中国疆土广阔,不同的地域水陆位置、气候风土有显著差异,一方水土不仅养育了一方人民,也造就了一方的教育理念。

“学”“德”“行”构成我国七大地理区域大学校训共同的主线。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211工程”高校校训涉及到“学”的高校占本地区的比例分别为45.2%、50%、40%、54.5%、54.5%、53.8%;涉及到“德”的高校占本地区比例分别为29%、30%、20%、45.5%、36.4%、38.5%。华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211工程”高校校训涉及到“行”的高校占本地区的比例分别为19.4%、30%、27.3%、30.8%。华南地区“211工程”高校6所中,涉及到“学”“行”的高校分别有4所。

在其他关键词中,不同区域各有侧重。华北地区有32.3%的大学校训中包括了“实”;华东地区有23.3%的大学校训涉及到“新”,华南地区的6所高校大学校训中有2所涉及到“新”;西南地区大学校训涉及“诚朴勤仁”的高校占比为40%,西北地区则为30.8%;华中地区的大学校训涉及到“济世”的占比为36.4%;东北地区的大学校训涉及到“强”的高校占比为27.3%。

从区域特色来看,华北地区重“实”,东南部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重“新”,西部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重“诚朴勤仁”,华中地区重“济世”,东北地区重“强”。

历史特色

按照校龄来划分,112所“211工程”高校的建校时长主要集中在51至100年(共有77所,占比68.8%),其次是100年以上(共有23所,占比20.5%),50年以下最少(共有12所,占比10.7%)。华北地区的“211工程”高校历史都在50年以上。百年以上的“211工程”高校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共有10所,其次华北有5所,西北3所,西南4所,华南、东北各1所。按照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节点来划分,前后成立的“211工程”高校数量基本相当,后来成立的有58所,占比51.8%,以前成立的有54所,占比48.2%。

“学”是不同校龄的“211工程”高校的校训的共同特点,在23所百年老校中,有8所大学校训涉及到“学”,在77所校龄在50至100年之间的“211工程”高校中,校训涉及“学”的占比为53.2%,校龄在50年以下的“211工程”高校校训涉及到“学”的有7所。

有的历史名校的校训,是历史人物制定的,如有89年历史的中山大学,校训是孙中山所撰,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不同大学所经历的时代不同、所沉淀的历史底蕴不同,校训所呈现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校龄在百年以上的大学,即在清末成立的大学,校训有30.4%涉及到“诚朴勤仁”。对校龄在50至100年之间的大学按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间节点进行进一步划分,发现此前成立的大学有31所,“新”字出现频率仅次于“学”,为35.4%,“德”排在第五位,占比25.8%;此后成立的大学有46所,“德”字出现频率仅次于“学”,占比37.0%,“新”排在第五位,占比17.4%。校龄在50年以下的“211工程”高校的校训中“新”字出现的频率为25%,改革开放后成立的高校对“新”的重视程度又有提升。

自身特色

研究发现,大学自身的学科倾向、师资配备与该高校校训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从院校类别看,专门类的大学在校训中注重体现学科特色,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养青松之正气,法竹梅之风骨”,大连海事大学的“学汇百川,德济四海”,上海财经大学的“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等。

从生师比看,在可以统计到准确数据的87所“211工程”高校中,生师比最集中的区间是11至20,共有66所大学,其校训以“学”为主,占48.5%,其次为“实”“新”,占比皆为25.8%;次集中的区间是21至30,共有13所,其校训以“德”为主,占比61.5%,其次为“学”,占比为46.2%,再次为“行”,占比22.7%,涉及到“新”的学校只有一所。

践行与传承

2002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在《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一文中对大学校训作了这样的概括:“所谓校训,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校训的订立遵循本校的风格特色与历史传统,是大学文化精神、制度精神和理想主义精神的抽象表达。例如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蕴含着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的精神气质,反映出北京大学从建校之初就担负着民族复兴的愿景,与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传统。

大学校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育人效果。校训中蕴含的大学文化基因通过入学教育、持续育人、终生影响的链条一以贯之地渗入学生的内在世界,塑造其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学生早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对校训所凝聚的大学精神产生共鸣。大学的精神气质在校风学风、历史传统、名师校友、基础设施等诸多外显标志中得以凸显,在社会上形成特定声望。学生对既定大学的选择蕴含着对其精神的接受与认同,校训在学生与学校达成共识、产生共鸣的良好开端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学生入学后,首先通过入学教育感受校训所凝聚的大学精神,先于专业教育建立起对整个大学的亲切感和价值认同。以北京大学为例,学校史知校情是入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参观校史馆,学生感知到北大校情与中国命运同兴同衰的水乳交融,进而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所包蕴的北大精神产生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认同。

学生在校期间,校训以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外显的物化标志实现持续育人目标。校训包蕴的内在精神具有导向作用,精神价值转化为强烈的实践动机,推动更多学生在以校训为核心的大学精神的召引下奋发有为。外显的标志物化了以校训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内化为师生的观念形态和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受到持续感召。

校园文化在青年学生身上烙下了终生的影响,成为其大学时代的见证与一生眷恋的情感源泉。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将校训所凝聚的大学精神辐射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场合,使与校训相契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范围内传播,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不竭精神动力。

中国100所名校校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名校校训集锦、中国100所名校校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