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百师联盟夏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百师联盟贴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关于夏至的古诗以及诗意
- 2、夏至节气
- 3、有关夏至的故事,大家知道哪些?
- 4、夏至日是什么时候?
关于夏至的古诗以及诗意
1. 关于夏至的古诗句
关于夏至的古诗句 1. 描写夏至的诗句
《夏至》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日作》
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田间杂咏(六首)》
年代: 明 作者: 樊阜
新水涨荒陂,芸芸稻盈亩。
东家及西邻,世世结亲友。
夏至熟黄瓜,秋来酿白酒。
新妇笑嘻嘻,小儿扶壁走。
门口沙溪清,垂垂几株柳。
醉卧梦羲皇,凉风入虚牖。
近说明府清,征徭曾减否?
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蛙鸣池水满,细草生阶间。
刈麦欲终亩,风吹雨过山。
大儿早未饭,叹息农事艰。
豪贵本天命,悠悠不可攀。
2. 关于夏至的古诗词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夏至避暑北池》 作者: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 作者: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作者:杨万里 之一: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之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作者: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和昌英叔夏至喜雨》作者: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夏至时节的诗句鉴赏——《夏至后得雨》作者: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3. 关于夏至的古诗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 作者: 白居易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作者:杨万里之一: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之二: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作者:杨万里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和昌英叔夏至喜雨》作者:杨万里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夏至后得雨》作者:苏辙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夏至二首》(宋)范成大其一: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其二: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夏至》:宋 张耒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宋)陈与义其一: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其二: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夏至过东市二绝》(宋)洪咨夔其一: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其二: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祷雨题张王庙》宋 作者: 叶适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封分明指休证。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
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
《田家苦》宋 作者:章甫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夏至日雨》宋·袁说友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宋·魏了翁)其一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其二朱荣铅砌拱都堂,静合明窗夹主廊。
外省诸司西恻畔,枢寮却在外东厢。其三朝吧归来政事堂,衣冠牣宇鹜成排。
须臾排马还私第,一片闲庭锁夕阳。《夏至》【金】赵秉文玉堂睡起苦思茶,别院铜轮碾露芽。
红日转阶帘影薄,一双蝴蝶上葵花。
4. 有关夏至的古诗词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
《夏至进著北池》
[唐 韦应物]
昼辱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与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艳,可以时华筋。
5. 关于夏至的古诗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 作者: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作者:杨万里 之一: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之二: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作者: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和昌英叔夏至喜雨》作者: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夏至后得雨》作者: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夏至二首》(宋)范成大 其一: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其二: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夏至》:宋 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宋)陈与义 其一: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其二: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夏至过东市二绝》(宋)洪咨夔 其一: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其二: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祷雨题张王庙》宋 作者: 叶适 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封分明指休证。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
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
《田家苦》宋 作者:章甫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夏至日雨》宋·袁说友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宋·魏了翁) 其一 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其二 朱荣铅砌拱都堂,静合明窗夹主廊。
外省诸司西恻畔,枢寮却在外东厢。其三 朝吧归来政事堂,衣冠牣宇鹜成排。
须臾排马还私第,一片闲庭锁夕阳。《夏至》【金】赵秉文 玉堂睡起苦思茶,别院铜轮碾露芽。
红日转阶帘影薄,一双蝴蝶上葵花。
6. 关于“夏至”的古诗
1、《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朝代:唐朝|作者: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褰帷罕游观,闭合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作者简介: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 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
唐代文学家、政治 家、诗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登进士第。
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后为皇甫镈推荐, 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宪宗去世,为 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唐敬宗继位后,又重新提拔他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 平军节度使、吏部尚书,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彭阳郡公。
后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开 成二年(837年)病逝,年七十二。
追赠司空,谥号“文”。累赠太尉。
令狐楚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
其诗“宏毅阔远”,尤长 于绝句。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
2、《夏至避暑北池》 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作者简介: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3、《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夕凉恰恰好溪行》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
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4、《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5、《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作者简介:同上。
7. 关于夏的诗句
诗中夏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8. 夏至的夏至诗词
《夏至日作》唐朝·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夏至》左河水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夏至避暑北池》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夏至》宋朝·张耒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竹 枝 词》唐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img]夏至节气
夏至节气古诗词最经典有哪些 夏至节气古诗词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唐 作者: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oa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作者:杨万里
之一: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之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作者: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夏至前一个节气是什么? 芒种 二处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夏至节气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夏至由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
夏至的习俗,夏至节气习俗有哪些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被最早确定的一个,也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因而要注意养生。夏至的习俗主要有吃面、吃麦饭、吃麦粒、称重、吃狗肉、戴枣花等。
早在公元前7世纪,我们的祖先就通过测日影确定了夏至,一般在阳历6月22日。并且早在周代就有了夏至祭神仪式,那时候人们认为夏至祭神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病、荒年与人民的饥饿。
夏至是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时候。《惜遵宪度抄本》说道:“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礼记》中还记载了夏至时的农作情况:“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模荣。”为什么夏至时割鹿角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以后,阴气逐渐转盛而阳气日渐衰弱,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这时不割就错过时节了。
夏至有很多习俗,最盛行的是吃面。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夏至吃面的习俗。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道:“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民间也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不过同是吃面,不同地方仍有不同的吃法。北京一带人们爱吃炸酱面,先炸好酱,然后再把面条煮熟,用凉水过一下,再调上炸好的酱,就可以吃了。有些人家还拌上些黄瓜丝、水萝卜丝、黄豆芽等,味道更佳。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常常把面拼为薄饼,烤熟后夹上豆荚、青菜、豆腐和腊肉等,先祭祖,祭完祖再吃,还可以馈赠亲友。
有些地方这一天还时兴称重量。据说在夏至这一天称了体重后,高温酷暑都不怕。现在夏至称重的习俗很少了,不过古时候缺医少药,一旦生病就难以很快痊愈,人们对夏至称重情有独钟。这也寄托了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称重时,男女老少一个挨一个排队过秤,还有人报重,场面十分热闹,就像过节一样。称完重,还得吃麦饭或麦粒。麦饭怎么做呢?夏至前一天晚上,妇女就要把新元麦用凉水浸泡,泡上一晚后,元麦就变得圆滚滚的。到中饭时,将元麦与大米掺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切碎的新鲜洋葱一起下锅煮,煮开后再用文火炯,炯上一二十分钟就可以了。这种麦饭比较粗,也比较香,因而要慢慢吃。吃麦粒就更简单了,直接将麦子煮熟就可以给小孩吃。
广东很多地方夏至时还流行吃狗肉,那里有句俗话:“夏至狗,没处走。”我国其他地方一般是人冬时吃狗肉,认为可以壮阳、暖身。而他们认为夏至这天吃狗肉也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有句话可以道出他们的观点:“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就是说,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寒风暴雨的侵袭,会少感冒,身体好。
有些地方还有夏至头上戴枣花的习俗。夏至这天女子们戴枣花,据说可以避邪,特别对治疗腿脚不适很有用,因而她们在戴枣花时,往往还要念叨:“脚麻脚麻,头上戴朵枣花。”
夏至吃什么,夏至节气吃什么 夏至吃什么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绍兴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无锡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漠河
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由于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县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因此,自1989年以来,漠河县把“夏至”定为旅游节,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镇及北极村进行。每当夏至到来便有数万人到北极村欢度夏至节。
山东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岭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
夏至饮食原则
夏至后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大节气是谁划分的? 再谈日辰的地支。每个节气上中上三元一天的地支也是有规律的。在叙述这种规律之前,我们先得说说十二地支的孟、仲、季问题。我们知道地支是十二个,而一年的月份也正好是十二个,所以一个地支配一个月份,称为月建。正月建寅,二到十二月分别建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子、丑。如果我们把这十二个安春夏秋冬来分,三个月为一季。这就是寅、卯、辰为春季,其余以此类推。每季的这三个月,头一个称“孟”,第二个月称“仲”,每三个月称“季”。所以寅、申、巳、亥为四孟,子、午、卯,酉为四仲,辰、戌、丑、未为四季。现在就来谈奇门排局时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元每元头一天地支的规律。不管是哪一个节气,上元头一天的地支为四仲之一,出不了子、午、卯,酉;中元头一天的地支为四孟之一的,出不了寅、申、巳、亥;下元头一在的地支为四季之一,出不了辰、戌、丑、未。把上面所谈的两点综合到一起来看,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元每元头一天天干地支的规律是:每个节气上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子或甲午,就是己卯或己酉;中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申或甲寅,就是己巳乙亥;下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戌或甲辰,就是己丑或己未。所以要判断当日属于哪一局,就要看这一日属于哪个节气。从大的范围来说,从冬至到芒种这十二个节气里为阳遁,从夏至到大概的这十二个节气里为阴遁。从小范围来说,在确定了这一三为阴遁还是阳遁之后,就要看这一天属于哪一个节气的哪一元,就知道这一天属于哪一局。
一个节气的上元,并不是从交这个节气的那一天开始的。一个节气上元的头一天,有时在这个节气的前头,有时则落在后头,只在个别情况下和节气是同一天。节气上元头一天称作“符头”。节气上元的头一天跑到节气的前边,即符头先至而节气未到,这叫“超神”。节气上元的头一天落到节气的后边,即符头未到而节气先至,这叫“接气”。如果这个节气上元头和节气正好碰到一天,即符头与节气同至,这叫“正授”。“超神”在开始时,符头只超过节气一两天,以后逐渐超得越来越多,至超过九天时就要置闰,就是重复一个节气,即把某个节气的上中下三元再重复一次。如在芒种节置闰,芒种上中下三元为阳遁六、三、九局,就是在芒种下元阳遁九局之后,接着最后一天(芒种下元的第五天),按照日辰次序向下排,再安排阳遁六、三、九局,然后才开始夏至上元阴遁九局。置闰的三元称作“闰奇”。
须要注意的是,并非在哪一个节气中进行。这两个节所就是芒种和大雪,如果不是在这两个节气时,即使超过十天也不能置闰。为什么要放在这两个节气呢?这是因为这两个节气恰在二至之前。阳遁从冬至开始,阴遁从夏至开始,在二至之前的节气置闰,就是在阳遁阴遁开始之前把符头调好,使符头和节气尽量接近,而不致超过过多。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2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24日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立冬 11月7――8日 小学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日 小寒 1月5――7日 大汉1月20――21日
节气夏至是什么意思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在北半球,以后白天变短。
节气夏至是最热的时候吗 不一定是,但肯定是白昼最长的一天。
有关夏至的故事,大家知道哪些?
公元前7世纪,在尚不知太阳系、行星、恒星为何物的时代,先祖们用土圭(一种测日影长短的古老工具,利用垂直于地面而立的一根杆来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以此确定季节的变化)观测日影,确立了夏至。
土圭。故宫博物院 图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恪遵宪度抄本》记载了夏至之名的由来,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
夏至古时又称“夏至节”。此时正值麦收,先民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祭祀祖先。英国、奥地利、丹麦等欧洲国家也有庆祝夏至的传统,被称为“仲夏节”。在英国,每年夏至日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发聚集到巨石阵周围观赏日出,狂欢祈福。次日夜晚人们将庆祝仲夏夜。根据传说,这天晚上人们可能看到小精灵,进入魔幻世界。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就是据此而创作的。
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仲夏夜之梦》剧照。光明网 资料图
这一时节的空气对流强烈,午后至傍晚易形成雷阵雨。“东边日出西边雨”说的就是夏至典型的气候特征,为这个节气增添了一丝捉摸不定的梦幻色彩。
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地轴偏斜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接近夏至日时会发生“白夜”奇观,一种白天和黑夜并存的奇妙景象——因为大气的散射作用,夜晚并不完全暗下来,黄昏尚未过去,黎明就已到来。
地处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市北极村就能观测到这种奇观,当地村民至今保留着独特的夏至节风俗。每年到夏至这一天,村民们会自发来到黑龙江边,点起篝火,跳着舞等待北极光的出现。
2019年夏至,漠河第二十九届北极光节活动现场。东北网记者 霍枭涵 摄
夏至当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杆无影”现象。北回归线穿越中国经过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可以在夏至日前后几日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无影”的特殊现象。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将不断南移,从此白昼渐短,日影渐长。
2021年的夏至节气从6月21日到7月6日,涵盖“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三个物候。
夏至一候:鹿角解
夏至的第一个五天,鹿角脱落了。
鹿角,通常指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的角。
鹿角是雄鹿的第二性征。全球近40种鹿科动物几乎都只有雄性才长角,除了个别种类——环北极地区的驯鹿雌雄都有角,而最原始的鹿科动物——獐恰恰相反,两性都无角。
鹿角年年都会更替。春天,刚萌发的鹿角尚未骨化,有着丰富的血管、神经和软骨,表面覆盖着细密的绒毛,这便是珍贵药材鹿茸了,据说有滋补强身的功能。
待鹿茸长到三四个月,达到最大尺寸后,骨质开始变硬,外层柔软的表皮逐渐干枯脱落。脱落的过程看起来血淋淋的,但鹿自己并不会有什么不适。一旦表层的茸脱落完,裸露的骨质角不是活组织,不会感知痛感,成为雄鹿抵抗天敌和竞争配偶的有力武器。
2021年5月17日,麋鹿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活动。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一般来说,鹿的年龄越大,双角分杈越多。比如雄性的梅花鹿和马鹿,1岁时双角不分杈,2岁时长出眉枝,3岁长出第二枝,4岁长出第三枝,以此类推……所以单看角的分杈情况可以粗略推断出雄鹿的年龄。
角的外形和不同鹿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密切相关。鹿角大致分为三种:枝状角——长得像树枝的角,比如麋鹿、马鹿、梅花鹿;掌状角——长得像手掌的角,以驼鹿、黇鹿为例;没有分叉的小角——很短小不会分叉的角,通常长在小型鹿科动物身上,如毛冠鹿、普度鹿。
雄驼鹿在开阔的疏林和湿地觅食,向两侧平摊的巨大掌状角不会影响其活动。雌雄都长角的驯鹿需要用双角拨开雪层觅食……经过不断的进化,每一种角和它的主人达成了独一无二的适配性。
头上长角的动物很多,最常见的如牛和羊。那么,鹿角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角是哺乳动物头部表皮及真皮特化的产物。哺乳动物的角可分为洞角、实角、叉角羚角、长颈鹿角、表皮角等五种类型。鹿角是真皮形成的骨质角,是实心的,属于实角。
牛羊角属于空心的洞角,终生不更换;叉角羚角介于洞角和实角之间,角鞘每年脱换,骨心不脱落;长颈鹿角由皮肤和软骨组成,从不脱落;总被盗猎分子惦记的犀牛角属于表皮角,是上皮组织的衍生物,主要成分和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和头发一样可以再生。
鹿是唯一能再生完整的身体零部件的哺乳动物。犀牛角的再生与鹿角不同,毕竟头发、指甲不能算作身体器官,它们的生长更替也毫不稀奇。
鹿角的再生能力也是生物学秘密之一,至今也未能彻底揭秘。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的科学家对鹿角的非凡再生能力开展了研究,他们认为,干细胞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能是通过荷尔蒙,如雌激素或睾丸激素等信号传递途径进行调控的。这些研究可能有助于最终实现对受损的人体组织的修复。
想象一下,如果人的手臂、断掌可以像鹿角一样再生……
不过,已知的大部分鹿的角都不是在夏至时节脱落的,而是在冬季,或者到来年初春的时候脱落后再生。少有的例外是青壮年驯鹿,它们的角一般要到春天甚至初夏才会脱落。
对于马鹿或梅花鹿而言,夏季是鹿茸开始骨质化为鹿角的开始。如果是人工养殖的鹿,夏至时节正是割鹿茸的时候。
这么说来,古人眼中的夏至一候“鹿角解”,要么可能说的是驯鹿,要么指的是割鹿茸,要么……就是古人搞错了。
在动物园这类场所,锯鹿茸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包括鹿群自身的安全,以及工作人员和观众的安全。因为每年一到繁殖季节,雄鹿们就会变得性情暴躁,一旦发生“火拼”,没有可以自由自在奔跑的原野,鹿群间则没有了相互躲避的余地,必将伤亡惨重。
工作人员采集鹿茸时一般会考虑动物福利,打麻药、涂药止血等是常规操作。而那些纯粹冲着经济利益采鹿茸的盗猎分子,不会打麻药,直接割茸,甚至用电锯切割,对鹿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些带血的鹿茸流淌着鹿儿的血泪。
夏至二候:蜩始鸣
夏至的第二个五天,知了开始鸣叫了。
蜩(tiáo),古书中通常指蝉,也就是俗称的“知了”。
蝉生活在温带至热带地区,已被记录的约有3000种,常见的如蚱蝉、蟪蛄(huì gū)、鸣鸣蝉等。
蝉鸣唱是为了求偶,通常只有雄蝉才会鸣唱。它们会发出三种鸣声:应和其它雄蝉的鸣叫,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吓时粗厉的鸣叫。在人类听来颇为聒噪的蝉鸣对雌蝉来说却是美妙的乐曲。它们循声找到自己的伴侣,交配产卵,之后便慢慢走向生命的尽头。
虽然蝉夏日大合唱的时长很有限,但它们并非只能活那么久。可以唱歌的是成虫,在尚未开始吟唱前的漫长岁月里,幼虫都躲在地下。
不同种类的蝉在地下穴居的时长不同,有一些潜伏3年,有一些潜伏5年,最长的可潜伏17年。这些数字虽差别很大,却都是质数。科学家相信,这样能减少它们和其它蝉一起出土的概率,防止相互争夺资源,还能帮助它们躲避天敌。这样看来,蝉还是颇有天赋的数学家呢!
2021年恰好是北美“17年蝉”破土而出的年份,美国多地爆发“蝉灾”。它们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还是同生共死的命运共同体,声势浩大的合唱好像外星飞船正在着陆发出的声响。
近日,亿万只17年蝉开始破土而出,现身美国东部和中西部部分地区。这是5月18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拍摄的17年蝉和蝉蜕。 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在潜伏期,蝉的幼虫会不断汲取植物根部的汁液以维持生命。待时机成熟将要羽化之时,它们往往会选择雨后泥土柔软的黄昏或夜间,掘土而出,本能地爬上树干或叶片,历时一小时左右完成蜕壳,从幼虫羽化为成虫。这就是“金蝉脱壳”的由来。
古代文人很爱“蝉”。《寒蝉赋》赋予了蝉“文、清、廉、俭、信”五种君子般的品德。作为华贵高洁的象征,蝉羽和貂尾一并成为了古代王公显贵官帽上的饰物,合称“貂蝉”,后来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被称作“貂蝉”官——传说中的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扩张,夏天的蝉声似乎愈来愈少了。杀虫剂广泛使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人为捕捉等种种原因都令这种高调的小虫儿处境堪忧。特别是土地硬化的普遍现象更是截断了蝉的生命之旅——城市地面铺上了水泥、地砖和柏油路,蝉的幼虫既无法躲进土里好好生长,也没法钻出地面羽化飞行。自2010年以来,作为中药材的蝉蜕市场价格已一路走高至四五倍。
又到了蝉鸣声声的时节。蝉蛰伏了那么久,只为生命最后的高歌绽放,怎能不声嘶力竭,尽情宣泄。也许,它们正大声呼喊求救,期待有生之年重回绿水青山。
夏至三候:半夏生
夏至的第三个五天,半夏生长旺盛。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等功效。半夏在中国的分布极其广泛,仅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植株。
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但是如何解释半夏之名的由来,如何理解“半夏生”的涵义,至今仍有争议。
半夏
颜师古曾为典籍批注曰:“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但半夏的实际生长节奏显然并非“五月苗始生”。在本草典籍中,屡见古人对半夏二月生苗或生叶的记述,如《本草纲目》转引《吴普本草》“二月始生叶”。
夏至正是半夏生长的旺盛期,也是其花期。此时,人们很容易看到半夏黄绿色的花,也就是天南星科特有的佛焰苞。佛焰苞因其形似庙里供奉佛祖的烛台而得名。整个佛焰花序恰似一枝插着蜡烛的烛台。
也有人认为,“半夏生”是指夏季过半时,最适宜采集半夏地下的块茎。对此,古人也有不少论述。《图经本草》认为:“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乃实大。”苏颂称:“五月、八月采鞭,以灰裹二月,汤洗曝干。”《本草详节》曰:“半夏,一茎三叶,高二三寸,八月采根。”可见,半夏五六月间虽可采收,但以八月为佳。
还有学者认为,“五月半夏生”是古人对半夏“珠芽生殖”现象的描述。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丁兆平在2020年5月刊发于《中国中医药报》的文章《正解“五月半夏生”——颜师古半夏“五月苗始生”说法考疑》中指出,在农历五月,半夏的植株中部会生出小小的球茎,它是半夏的珠芽,将成熟的珠芽埋入土中,会生成下一代半夏。
所以,“半夏生”的真正涵义也许是指半夏的“传宗接代”,亦即球茎的再生——到了夏至时节,新一代芽球的“全身”成形,完成了半夏“宝宝”孕育的全过程。笔者认为,这一解释最符合实际的物候现象。
珠芽繁殖是植物营养繁殖方式的一种,属于无性繁殖,是利用带根植株旁边长出的具有株丛性质的小芽同母本分离,从而进行单独繁殖的方式。进行珠芽繁殖的植物除了半夏,还有山药、百合、睡莲等。
植物繁殖的方式多种多样,单是营养繁殖,就包括分根、压条、叶插、芽叶插、扦插、嫁接、珠芽繁殖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繁殖速度较快,且能保持某些栽培物的优良性征,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
除了半夏,以“夏”为名的中草药还有夏枯草、夏至草、夏天无,它们共同构成了漫漫长夏的一方风景。
夏至日是什么时候?
夏至是夏季的中间,每年六月二十号左右,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百师联盟夏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百师联盟贴吧、百师联盟夏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