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百校大联考第七次英语答案,以及百校大联考第七次调研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2011皖西六校联考文科考试的答案。。。语文,英语,数学,文综。谢谢了。。。
- 2、高一2015至2016外研版英语周报BOOK2 MODULE2答案
- 3、江西金太阳全国大联考2009届第七次联考语文,数学,英语,文宗,在线等,试卷,答案
- 4、2010学年下学期天河区七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0学年下学期天河区七年级期中联考英语试卷答案
- 5、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九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 6、关于在职联考报考的误区
2011皖西六校联考文科考试的答案。。。语文,英语,数学,文综。谢谢了。。。
皖西六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上)
第I卷(阅读题 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90年代以来,散文写作再度兴起,在本质上源于当代汉语写作的危机和汉语写作中的思想危机。在经历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之后,在1990年代,汉语写作身陷危机四伏的语境,汉语写作者自身的困境也在此语境中呈现出来,且比以往更为深刻和复杂。在这一背景中,任何一种文体的成绩都与突破这一危机有关,无论是好的小说还是好的散文与诗歌。与虚构的文学样式相比,散文更直接地表达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审美观,用语言的形式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存在方式。如何表现、批评、理解,如何名士、绅士、隐士,如何描写、讽刺、委屈、缜密、劲健、绮丽、洗练、流动,都是散文中的散文作为。但正是在这些方面,我们不无失望。在这个意义上说,众多散文写作者并未真正理解何为散文和散文何为。
散文的危机并非因为它日益增强的边缘化和公共化,究竟有多少人写作散文并不重要,究竟有多宽的文体疆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者是否真正理解散文的要素并具备散文的品质。当下散文,在精神上缺乏与现实的对应关系,现实的生动、丰富、复杂在散文中消失了,一个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的底线在散文中消失了。一个作者在写作中和现实是构成紧张还是松散或是暧昧的关系并无合法性问题,但显然要有穿透现实的思想能力。一个散文写作者必须保持知识分子的思想风度,对沉沦的社会保持警惕,不必剑拔弩张,但潜在的立场不可忽缺。有没有这样的立场对散文写作来说是不大相同的。为什么一些散文作者的文字虽然漂亮甚至也有些动人但最终还是从读者的心里飘忽而去?散文作者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背景,漂亮的文体又怎能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我们在现实中的处境,涉及人本的种种困境,而关注人的命运、生存意义和精神家园,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主题,因此散文可以回到历史、回到乡土、回到童年,但所有的往回走或往后看,都应当是精神的重建而不是精神的消费。
我赞成包括文化大散文之类的写作对历史叙事的运用,历史叙事探究文化、生命、人性的种种形态,打开中国知识分子尘封的心灵之门和与之相关的种种枷锁是必须的;但是历史的所有询问同时应当是写作者关于自我灵魂的拷问、关于生命历史的考证、关于精神家园的重建。
相对而言,散文与自然和生态的关系日渐疏离。我们越来越缺少与自然、与生态对话的散文,文字在面对自然时已经越来越缺少敏感,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能抵达大自然的怀抱。我们的身体与语言文字长久没有阳光雨露的照射和滋润了。而所有的这些缺失,都表明人的思想、精神、胸襟、格调等都从散文中退出,散文中已经没有了名士、绅士和隐士。
现在,我们明白了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节选自《散文写作如何离散文远去》,有删改。作者:王尧)
本次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选用的材料是苏州大学中文系文学院王尧教授的文艺评论《散文写作如何离散文远去》,系节选,根据设题需要,有少量删改。
1.下面对“散文危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散文危机源于当代汉语写作的危机和汉语写作中的思想危机。
B.散文危机是由散文本身日益增强的边缘化和公共化造成的。
C.散文危机表现为散文作者日渐减少,散文的文体特征日渐模糊。
D.作者缺乏独立的思想背景,不能真正理解散文的要素,不具备散文的品质,是散文危机形成的根本之所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纲用语,下同。]
A项不合文意。文章开头说“散文写作再度兴起”“在本质上源于当代汉语写作的危机和汉语写作中的思想危机”,而不是说“散文危机” 源于当代汉语写作的危机和汉语写作中的思想危机。属于偷换概念。
B项与文意相反。文章第二段开头“散文的危机并非因为它日益增强的边缘化和公共化”。
C项也与文意不合。因为文中说“究竟有多少人写作散文并不重要,究竟有多宽的文体疆域并不重要”。
D项正确。综合文中“散文作者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背景,漂亮的文体又怎能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散文的危机并非因为它日益增强的边缘化和公共化,究竟有多少人写作散文并不重要,究竟有多宽的文体疆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者是否真正理解散文的要素并具备散文的品质。”等内容,可以判定该项正确。
2.下面对当下散文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精神上缺少与现实的对应关系,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底线在散文中消失。
B.一些散文作者文字漂亮甚至动人,但缺乏独立的思想背景。
C.当下散文正走着往回走、往后看的路子,回到历史、回到乡土、回到童年,实现精神的重建。
D.与自然和生态关系疏远,人文情怀从散文中退出,散文中没有了名士、绅士、隐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A项正确。根据文中内容:“当下散文,在精神上缺乏与现实的对应关系,现实的生动、丰富、复杂在散文中消失了,一个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的底线在散文中消失了。”
B项正确。根据文中内容:“为什么一些散文作者的文字虽然漂亮甚至也有些动人但最终还是从读者的心里飘忽而去?散文作者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背景,漂亮的文体又怎能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
C项错误。文中说“散文可以回到历史、回到乡土、回到童年,但所有的往回走或往后看,都应当是精神的重建而不是精神的消费”,这里说“应当是精神的重建”,意即期望实现精神的重建,不能能说“实现精神的重建”。
D项正确。根据文中内容:“所有的这些缺失,都表明人的思想、精神、胸襟、格调等都从散文中退出,散文中已经没有了名士、绅士和隐士。”
3.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散文能直接表达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审美观,而许多虚构的文学样式就不具有这一功能。
B.与现实的关系明确,立场鲜明,关注人类的精神家园,都是散文作者必须具备的要素。
C.拷问自我灵魂,考证生命历史,构建精神家园,都可以通过文化大散文中的历史叙事得以实现。
D.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复杂性的增加,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日渐疏远,与自然、生态对话的散文也就越来越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A项不合文意。文中说“与虚构的文学样式相比,散文更直接地表达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审美观”,由此推断“虚构的文学样式”也可以“直接地表达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B项错误。文中说“一个作者在写作中和现实是构成紧张还是松散或是暧昧的关系并无合法性问题”,据此,“与现实的关系明确”不是散文作者必须具备的要素。
C项正确。根据文中内容:“历史叙事探究文化、生命、人性的种种形态,打开中国知识分子尘封的心灵之门和与之相关的种种枷锁是必须的;但是历史的所有询问同时应当是写作者关于自我灵魂的拷问、关于生命历史的考证、关于精神家园的重建。”
D项说“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日渐疏远”是缘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复杂性的增加”,属于无中生有。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除中书舍人。【授官中书舍人。除:授予官职。】选授御史,巡视中城。【被选拔授予御史一职,负责巡视京城。中城:京城。】捕治吏部豪官恶吏,【收捕惩治吏部一些强横凶悍的官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缴获假印七十多枚,拘捕假官一百多人】辇下震悚。【整个京城都为之震惊。辇,皇帝坐的车。辇下,指京城。震悚,震动惊悚。】
出理屯田,【出京管理屯田。出:京官外出担任地方官。】言:“北人不知水利,【说:“北方人不懂得水利】一年而地荒,二年而民徙,三年而地与民尽矣。【一年土地荒芜,二年百姓迁徙,三年土地和百姓都丧失了。】今欲使旱不为灾,涝不为害,【现在想要使干旱不造成灾难,水涝不造成祸害】惟有兴水利一法。”【只有兴修水利这一种方法。”】因条上三因十四议:【于是分条呈上“三种凭借”“十四条建议”】曰因天之时,因地之利,因人之情;【(三种凭借):一是凭借天时;二是凭借地利;三是凭借人情】曰议浚川,【(十四条建议):一议疏通河道】议疏渠,【二议疏通水渠】议引流,【三议引导水流】议设坝,【四议设置堤坝】议建闸,【五议修建水闸】议设陂,【六议筑堤防。陂,bēi,堤防】议相地,【七议观察地形】议筑塘,【八议建筑池塘】议招徕,【九议招徕百姓】议择人,【十议选择人才】议择将,【十一议选择将领】议兵屯,【十二议用戍守的士兵开垦田地】议力田设科,【十三议对致力生产者设定品级】议富民拜爵。【十四议对富有的百姓拜授官爵】其法犁然具备,【他的方法明确完备。犁然,明确的样子。具备,完备。】诏悉允行【诏令全部允许施行】水利大兴,【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北方人才开始懂得种稻。艺,种植。】邹元标尝曰:【邹元标曾经说】“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三十年前,都城之人不知水稻是什么东西】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现在到处是水稻,这正是种水田的益处啊。所在,到处。】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宦官刘朝声假称太子命令】索戚畹废庄。【索要一畹外戚的废置庄田。畹,wǎn古代地积单位。说法不一,一说30亩为一畹,一说12亩为一畹。】光斗不启封还之,【左光斗没有启封(太子的令旨)就还给了他】曰:“尺土皆殿下有,【(并且)说:“尺寸土地都将归殿下所有】今日安敢私受。【今天怎敢私自授予?】”阉人愤而去。【宦官愤怒离去】
杨涟劾魏忠贤,【杨涟弹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忠贤暨其党咸怒。【魏忠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次将及涟、光斗。【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光斗愤甚,【左光斗很气愤】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微有三十二条当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先遣妻子南还。【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南方】忠贤诇知,【魏忠贤侦查知道了】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提前两天通过与推事们召开会议商量,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推事,古代官职名,负责审判案件。假会,借助会议。削籍,削去官籍,即免职。】群小恨不已,【奸邪小人们还不解恨】复构文言狱,【又制造文字狱】入光斗名,【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遣使往逮。【派差役前往逮捕】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父老乡亲们拥在着马首前号哭,哭声震动原野。】缇骑亦为雪涕。【差役也为之流泪。缇骑:tí qí,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雪涕,擦拭眼泪。】至则下诏狱酷讯。【到京后,左光斗就被关入大狱,严刑拷问。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涟等初不承,【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后来害怕会因为不承认被酷刑所毙命】冀下法司,【希望被送往司法部门】得少缓死,为后图。【可以稍缓被处死,以后或许能有办法】诸人俱自诬服,【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光斗坐赃二万。【左光斗定罪受贿白银二万两】忠贤乃矫旨,【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矫旨 ,假托诏命。】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仍然下令许显纯每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追比:追查赃物,逾期不供以杖责之。】不下法司,【案件仍不交给司法部门】诸人始悔失计。【他们这才后悔失算了】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容城人孙奇逢,是个有气节的侠义之士】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和定兴人鹿正认为左光斗对京城附近的百姓有恩德。畿辅:畿,京畿;辅,三辅。合指京都附近地区。】倡议醵金,【倡议为他们凑集金子。醵(jù):凑集。】诸生争应之。【诸生们争相响应。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得金数千,【共捐得黄金数千两,】谋代输,【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缓其狱,【来缓解他们的官司】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但左光斗和杨涟已经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当时是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享年五十一岁。】
光斗既死,【左光斗死后】赃犹未竟。【赃物(追查)还没有结束。】忠贤令抚按严追,【魏忠贤下令抚按严加追缴。抚按:明清时巡抚和巡按的合称。】系其群从十四人。【拘捕左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系:拘捕。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长兄光霁坐累死,【长兄左光霁因受连累而死】母以哭子死。【母亲因哭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吏追查不尽力】疏趣之【上疏催促他们力办,】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因此最终使许多人家破人亡】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到魏忠贤对《三朝要典》“移宫”一案定案时。《三朝要典》,是一部臭名昭著的“名著”。为了达到陷害东林党人的目的,顾秉谦等三人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的示谕奏疏档册,加上案语而成,中间多有混淆是非,颠倒转折之处。】以涟、光斗为罪魁,【要把杨涟、左光斗定为罪魁祸首】议开棺僇尸。【并商议要开棺辱尸。僇尸,lù shī,侮辱尸体。《晏子春秋·谏下二一》:“朽而不敛,谓之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后来,有人替他们劝解,才作罢。】忠贤既诛,【魏忠贤被杀后】赠光斗右都御史,【朝廷追赠左光斗为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录用他的一个儿子】已,【之后】再赠太子少保【再追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福王时,追赠谥号为“忠毅”】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 发:揭发
B. 复构文言狱 狱:监狱。
C. 长兄光霁坐累死 坐:定罪
D. 疏趣之 趣:催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狱:案件。《曹刿论战》:“小大之狱,必以情。”
5.以下句子中,分别表明左光斗“嫉恶如仇”和“受人爱戴”的一组是( ) (3分)
A.①捕治吏部豪恶吏/ ②辇下震悚
B.①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②福王时,追谥忠毅
C.①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②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
D.①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②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
A②写京城之人对左光斗治恶打假行为感到震动惊悚;B②写朝廷追认左光斗的谥号;D①写杨涟等人的打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左光斗在京城担任御史时,采取了治恶打假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B. 左光斗和杨涟谋划弹劾魏忠贤,结果被魏忠贤预先侦知后抢先下手,魏忠贤提前两天将两人免职。
C. 孙奇逢和鹿正认为左光斗有德与京城人民,倡议凑集财物营救左光斗,但最终还是未能将其救出。
D. 左光斗死后,魏忠贤还对他的同族兄弟子侄进行了迫害;魏忠贤直到被杀后,朝廷才为左光斗平反昭雪。
答案:B
【解析】本题目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原文第二段可以知道,并非左光斗和杨涟“谋划”时被魏忠贤免职,而是“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时被免职。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法犁然具备,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5分)
参考答案:他的方法明确完备。诏令全部允许施行,水利大兴,北方人才开始懂得种稻。
得分点:犁然,具备,悉,艺。
(2)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5分)
参考答案:共捐得黄金数千两,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官司,但左光斗和杨涟已经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
得分点:输,狱,为……所,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螺川早发
[清]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释】
螺川:在江西吉安北十里,南邻赣江。
【作者简介】
王猷定(1598—1662),王猷定(猷yóu),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却酷爱钻研学术。他自幼聪颖,很有才华,早年耽声伎,爱陆博,好仙怪。及长,转而“嗜两汉八家之文”,“惟以古人为事”。终生只是一个拔贡。
崇祯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漫游到扬州,被爱国将领史可法征为记室参军,待如师长。曾为史可法撰写迎立福王檄文。弘光时,他的姻亲袁继咸总督江西、湖广、应天、安庆军务,上疏推荐猷定。他因奸党当权,谢绝袁的好意。入清后,他绝意仕途,以诗文自娱。后流寓杭州,忧愤而死。身后一贫如洗,经友人出资棺殓才由其子扶柩归乡。
【赏析】
首联:写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遥闻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又呈现清晨的宁静。写欲发未发时的螺川风光一切是那么恬静,那么自然,含蓄地为下文写离情别意打下基础。
颔联: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想流入另一个梦想;那划动的短棹是在波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浮动的。“流”、“拨”二字富有动感,虚实相辅,扩大了意境,让人浮想联翩,含义无穷。
颈联:视野更宽广,“露湿”点明特定环境,“天光”点明特定时间。秋露朝湿,晨光见晓,“欧衣白”“燕子青”突出秋江早晨空气的清新爽朗。水天一色,鸥驻雁飞,小舟荡漾,构成一幅淡漠水彩画,既开阔明晰又潇洒飘逸,咀嚼之中,惜别之意蕴藏其中。
尾联:船行回首望,只见水天苍茫,旷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的一个小小孤亭。船越行越快,越显山小如孤亭,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其楚楚依人,看似写景,实为写情,写出了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把离别之后的孤寂情感表现得更深沉更浑厚。
【注】螺川,即螺山, 也即诗中的“海岳”,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8.“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两句中各有哪一个字用得妙?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流”、“拨”用得妙。“流”字写出了江水长流不断,仿佛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 “拨”字写那划动的短棹仿佛是在拨动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实体,梦境、星影都是空幻的、浮动的,在实、虚之间分别用动词“流”和 “拨”,组合成一幅星夜行舟图,不仅似闻夜行船声,还因虚实相辅扩大了意境,让人产生联想。(4分)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9.尾联中诗人不写自己孤单,也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作用有三:一、“孤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的外部特征,照应首联,紧扣诗题。二、孤亭能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又能浮现出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的模样。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均形象地表现出来。三、更能体现诗人真挚的感情,将螺山人格化,想到自己的离去冷落了螺山,因而螺山显的孤寂,比说自己孤寂显得更深沉浑厚。(4分)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4分)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5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3)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4)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6)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8)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渺沧海之一粟
(3)飞湍瀑流争喧豗 (4)幽咽泉流冰下难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6)玉簪螺髻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8)箫鼓追随春社近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高一2015至2016外研版英语周报BOOK2 MODULE2答案
高一2015至2016外研版英语周报BOOK2 MODULE2答案(这个是外研综合版)
Book 2 Module 2 参考答案及部分解析
参考答案
1-5 BAABC 6-10BACBC
11-15 BBCAC 16-20BBCBB 21-25 DABAD 26-30 CBBDA
31-35 BADBB 36-40DAECG 41-45 BABDA 46-50 CACBB 51-55 DCACD 56-60DACBD
61. mainly 62.from
63. who / that 64.addicted
65. that 66.taking
67. is using 68. The
69. treatment 70.to try
短文改错:
71. ... my favorite teacher ...
teacher→ teachers
72. ... his students understand ...
understand前加to
73. ... things in heart. in→ by
74. ... such interesting that ... such → so
75. ... stay wake in ... wake → awake
76. ... always made himself ... made→ makes
77. ... to my office ... my → his
78. ... as many as ... many → much
79. ... have been learned ... 去掉been
80. ... a truly excellently ...
excellently → excellent
One possible version:
Good morning everyone,
Taking drugs has become a serious socialproblem today. It has done great harm to the addicts, their families and thewhole society. Once a person has become addicted to drugs, it will be very hardto give up. Besides, the strong desire for drugs may force the addicts to dosomething illegal to get the money needed to buy drugs. Therefore, it isnecessary that we do something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We should educate people,especially the young to realise that drugs bring nothing but harm to users.Let's stay away from drugs.
Thank you!
部分解析
阅读理解:
A篇 (体育)
本文是议论文。文章主要讨论了奥运会选手是否应该接受兴奋剂检测。
21. D。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中的Also drugs hurt people and they could even kill people可知,David认为使用违禁药品对健康有害。
22. A。推理判断题。根据该句的字面意思“使用药品的运动员就好比穿着溜冰鞋赛跑”以及该句后面的It's cheating and should not be allowed可知,划线句子的真正含义是:使用药品和作弊没什么两样。
23. B。细节理解题。对比第一段中Jim的观点It alsogives an extremely unfair advantage to the athlete using the drug和第四段中Sam的观点No drug testing would be unfairto people who don't use drugs可知,他们两人都提到奥运会比赛的公平性问题。
24. A。写作目的题。文中的五个人就奥运会比赛期间运动员是否应该接受兴奋剂检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故A项符合文章主旨。
B篇 (历史)
本文是记叙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名美国艺术家展出80余幅绘画作品让人们了解美国南部奴隶的真实生活状况。
25. D。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一段中的When he was face to face with the picture, he couldn't believe hiseyes和第二段中的I hadnever seen that type of picture on money before可知,当Jones看到南部联盟纸币上的图片时,觉得很不可思议。
26. C。推理判断题。根据前三段内容可知,南部联盟纸币上的图片显示奴隶快乐地在田间采摘棉花,这与Jones听到的有关奴隶的痛苦生活不相符,因此他决定要一探究竟。
27. B。细节理解题。根据第四段中的Many of them showed healthy and smiling slaves at work. None of thebills showed the hardships of slavery可知,Jones最后发现南部联盟纸币上的图片都将奴隶刻画成欢快劳作的样子,而从未描述他们生活的艰辛。
28. B。标题归纳题。Jones因发现一张纸币上的图片展示的奴隶生活和他听说的有很大出入而开始研究,经过两年的深入调查发现这些纸币上的图片都不能反映当时奴隶的真实状况。他花费三年的时间画出80余幅作品,告知人们关于奴隶的真实故事。最后一段中的The story is on the money点出文章的主旨。故B项作标题贴切。
C篇 (现代技术)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款实用的环保应用软件。
29. D。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中的the Verizon Innovative App Challenge. The competition was designedby the Verizon Foundation to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science,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 or STEM可知,这项应用软件挑战赛旨在增强学生对STEM的兴趣。
30. A。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三段中的They kept their idea simple so that anyone could use it以及下文描述这个创意得以付诸实施并且被很多人下载使用可知,这个回收箱应用软件的创意是很实用的。
31. B。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三段中的The middle schoolers were surprised when they were among the tennational winning teams和其中一名成员说的I didn't think our app was this good可知,他们对于自己的应用软件能够获奖感到很意外。
32. A。细节理解题。根据倒数第二段中的We worked together and it was great和they learned a lot working together可知,在将回收箱应用软件的创意付诸实施的过程中,队员从彼此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收获不少。
D篇 (个人情况)
本文是应用文。文章介绍了四位网课老师。
33. D。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一段中的Not only does he teach students math可知,Mike是教数学的。
34. B。词义猜测题。根据Jody紧接着说的I fearedsomething would be lost in the give and take of classroom discussion和Now I know online teaching allowsstudents greater freedom to express themselves之间的对比可知,Jody一开始担心网络授课中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因此对是否要进行网络授课有所迟疑。
35. B。推理判断题。文章主要介绍了四位网上授课老师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所获得的相应奖项,因此对于正在挑选在线老师的学生来说很有用处。
七选五:
话题:学校生活
本文是议论文。文章就男女是否应该分开接受教育进行了讨论。
36. D。根据接下来的两句Some people believe ... Others believe ... 可知,D项“人们对于这个话题各抒己见”符合该处语境。
37. A。该段主要介绍了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仅有两所单性学校,然而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超过500所学校提供单性教育。由此可知,单性教育呈现上升趋势。故选A项。
38. E。根据该空前一句Girls usually do well with lots of class discussions, while boysneed to learn by doing可知,由于男女学习方式不同,因此分开教育有助于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E项中的differentlearning needs与该段第一句中的learnvery differently相呼应。
39. C。根据该空后一句They say it reduces boys' and girls' opportunities to work together可知,《科学》杂志的报道不赞同这类单性教育。
40. G。G项中的girls whospend more time with other girls become与该空前的Boys who spend more time with other boys become形成对比。
完形填空:
话题:交通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
41. B。根据常识可知,自行车不像汽车那样“占(take up)”地方。第三段中的take up much space也是提示。
42. A。联想常识可知,自行车是一种“便宜的(cheap)”出行方式。
43. B。根据该空前的China and India, with the largest populations in the world可知,由于中国和印度人口最多,因此“自然而然地(naturally)” 骑自行车的人也是最多的。
44. D。根据该句最后的too以及接下来举例介绍阿姆斯特丹骑自行车的情况可知,自行车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很“受欢迎(popular)”。
45. A。在阿姆斯特丹,有专门供人们免费“骑(ride)”的公共自行车。
46. C。根据上一句中的white bikes可知,供大家免费使用的自行车通常是白色的,而私人自行车则通常漆成“彩色(colourfully)”。
47. A。根据第一段中的way of getting around可知,摩托车在很多国家是最好的“出行(get around)”方式。
48. C。摩托车比自行车“更快(faster)”。
49. B。根据上一句中的don't take up much space可知,摩托车比汽车更好“停放(park)”。
50. B。根据该段中的motorbikes可知,该段主要讲“摩托车(motorbikes)”这种交通工具。
51. D。根据该空后的things和下一句中的a wholefamily可知,摩托车可以载人“载(carry)” 物。
52. C。根据上一句中的amazing ways to ... things on motorbikes可知,既然人们可以想到令人惊讶的方式来搬运货物,那么一家人都“挤上(fit)”一辆摩托车也就不足为奇。
53. A。54. C。联系上文讲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以及下文讲的公共汽车和火车可知,“除了(Besides)”使用自己的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之外,人们“还(also)”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55. D。buses和trains属于public transport的范畴,因此此处是说人们使用“诸如(such as)”公共汽车和火车之类的公共交通工具。
56. D。在有些国家,人们常“见到(find)”铰接式公共汽车。
57. A。根据该空后的a popular way of getting around可知,英国的红色双层公共汽车是“常见的(common)”街景。
58. C。“由于(because)”人们带小鸡甚至山羊上车,因此南美的汽车通常被称为“小鸡汽车”。
59. B。每天都有数百万人乘坐地铁“出行(travel)”。
60. D。根据下一句举的例子“伦敦的地铁叫tube而在纽约人们称地铁为subway”可知,地铁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不同(differently)”。
语法填空:
61. mainly。考查副词。设空处修饰后面的原因状语从句,故填副词mainly。
62. from。考查介词。escape from 逃避。
63. who / that。考查关系词。设空处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someone,且在从句中作主语,故填who / that。
64. addicted。考查形容词作表语的用法。become addicted to 对……上瘾。
65. that。考查连词。so ... that如此……以致于。
66. taking。考查动词-ing形式作宾语的用法。stop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
67. is using。考查现在进行时。由语境可知,use表示的动作正在进行,故填isusing。
68. The。考查定冠词。设空处与addict在此一起特指上文出现过的someone,故填定冠词The。
69. treatment。考查名词。设空处作宾语,故填名词treatment。
70. to try。考查不定式作宾语的用法。choose后接不定式作宾语,故填totry。
[选做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
1-5 CADAD 6-10 CBACB
解析
A篇 (社会)
本文是议论文。作者认为驾驶年龄的上限应该规定在70岁并陈述了相关理由。
1. C。词义猜测题。根据划线词前的When people get older, they suffer from mental and physicalillnesses和接下来进一步的介绍Drivingrequires a sharp mind and good sight, and as people get older, these thingsbecome worse可知,hinder应该是“限制、阻碍”的意思。
2. A。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中的The driver was an old man suffering from dementia可知,由于这位年老的肇事司机是一位痴呆患者,因此才造成了交通伤亡事故。
3. D。推理判断题。第三段的主题句是it is common for older drivers to become forgetful,因此作者讲这对老夫妇的故事是为了说明老年人记忆力差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4. A。推理判断题。根据第四段中的Good sight ... something that gets worse as people age和many elderly people hold on to thebelief that their sight is not failing at all可知,年龄增大的同时,视力也会下降,但是很多老年人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
5. D。篇章结构题。分析全文的内容和结构可知,本文是“总—分—总”结构。第一段提出观点I think people should be required to stop driving at this age,第二至第四段是三个分论点,最后一段是结论。
B篇 (现代技术)
本文是说明文。文章告诫人们应该注意上网安全。
6. C。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中的To keep him safe online, his parents monitor his web use可知,Julian的父母监测他的上网情况是为了确保他的网络安全。
7. B。写作手法题。根据第三段中的A study found that 62% of children aged 8 to 17 have had anunpleasant online experience可知,作者主要是通过引用研究结果来说明孩子们不愉快的上网经历。
8. A。细节理解题。根据第四段中的cannot collect personal information, such as a phone number or fullname和倒数第三段中的Itwill expand what falls under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include videos, photographs and services that give user location可知,COPPA法案对于个人信息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些其它内容。
9. C。推理判断题。根据最后一段中的There is a misunderstanding that if a site is following COPPA, it istotally safe可知,人们认为遵循COPPA法案的网站可以确保他们上网的绝对安全,然而事实表明,这是错误的观念。
10. B。写作目的题。通读全文可知,由于上网的方式在发生改变,因此相应的确保上网安全的法案也要进行更新调整,特别是文章最后一句中的it also can be dangerous if you are not careful点明文章主旨,即:告诫人们在上网时应该小心谨慎。故B项符合题意。
江西金太阳全国大联考2009届第七次联考语文,数学,英语,文宗,在线等,试卷,答案
;oij;hu这个是08年的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告子上》)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1)臂非加长也 声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2)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每答对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img]2010学年下学期天河区七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0学年下学期天河区七年级期中联考英语试卷答案
思想品德(七下)第一课教学目标检测题
班级___ 学号___ 姓名___
一、明辨是非,走进生活(每小题2分,共16分)
1.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 )
2.自尊也要有度,过度的自尊会使我们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 ( )
3.情绪冲动是自尊的具体表现。 ( )
4.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是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 )
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有缺点并不可怕,改不掉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
6.“人能行”三个字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 )
7.自尊的人有时当然也要图虚荣。 ( )
8.要尊重他人就要事事迁就他人,为他人着想。 ( )
二、精挑细选,学会生活(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
9.所谓快乐人生三句话是 ( )
①太好了 ②我能行 ③我能帮助你吗 ④我为别人失败自己成功而自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属于我们的自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有 ( )
①喜欢穿名牌服装 ②爱清洁,经常要洗头 ③讲文明有礼貌 ④说话洪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下列关于自尊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排斥他人 ②不向别人卑躬屈膝 ③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④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我们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哪些态度来感受自尊 ( )
①尊重 ②欣赏 ③鼓励 ④期望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自尊的人最看重的是 ( )
A获得名誉 B所处的地位 C自己的人格 D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14.某中学生长期不吃早餐,并用省下来的生活费用割了双眼皮.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此举没什么不妥 B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C以身体健康为代价换取外在美还是值得的 D这种过分追求外在美的做法实际上是虑荣的表现.
15.自负者必然失败的原因有 ( )
①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 ②所依据的事实是虑假的 ③遇到挫折就会走向自卑
④别人根本不相信他、讨厌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产生我们所说的自尊心太强的原因是 ( )
A虑荣心严重 B自尊心太强 C高估自己 D有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
17.当我们的某些可取之处受到他人肯定时,就会显得格外高兴;当做了好事受到集体和社会称赞时,心情就十分舒畅.这是因为 ( )
A我们的自尊心受到肯定,得到满足 B我们的虑荣心得到满足
C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取决于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D这是一种自我认识
18.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高高升起时,每个中国人都感受到 ( )
A英国人没什么了不起 B今后可以自由地到香港旅游购物
C香港作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窗口向大陆打开了D一种民族的自尊和快乐
19.对于他人的议论、批评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非曲直 ( )
A议论只代表个人的观点,我们不要理睬 B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斤斤计较,给予有力的还击 D听之任之,让别人去说吧
20.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必须 ( )
①懂得不尊重他人就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②关注他人人格尊严 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他人等角度来善待他人 ④不做有损他人尊严的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三.学知明理,快乐生活
21.阿兰自小就被人称为假小子,总是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可是自从上了初中,越来越爱照镜子了,还破天荒在留起了长发,别人在讨论问题时也越来越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次爸爸说了句“小孩子家,你懂个啥”;阿兰就气得哭了半天,认为爸爸不尊重她。请问:阿兰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10分)
22.一天,小明又一次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认为老师的批评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10分)
23.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想要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楚人无话可说,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城。(14分)
(1)晏子为什么要坚持从大门进城?晏子的行为说明他有什么样的品质?晏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自尊的呢?
(2)晏子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名作家萧伯纳在国外访问期间,曾遇到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并和她在一起玩了很长时间。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家后告诉你的妈妈,今天同你玩的人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小女孩望着萧伯纳,学着大人的口气说:“你回家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这使萧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感到自己太傲慢了。此后,他常常回忆这件事,并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成就,都要永远谦逊。这就是那个小女孩给我的教训!”
在上述材料中萧伯纳得的教训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呢?
25.故事(一):校园里,两位同学走路的时候说笑打闹,结果一不小心,撞了对面走来的人。他们俩不仅不道歉,还骂骂咧咧,推推搡搡。结果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
故事(二):电影院里,甲和乙边看电影边议论,吃零食的时候还发出很大的声音,一会儿,甲的手机又响了,又大声接电话。旁边的人忍无可忍,纷纷谴责他们不遵守秩序。
故事(三):甲手里拿着一袋瓜子,一边嗑瓜子,一边还把瓜子皮扔得满地都是,引得路人侧目,最后,又被罚款。(14分)
对以上三则材料进行评价,说明他们为什么没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为什么说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参考答案
一1× 2∨ 3× 4∨ 5× 6∨ 7× 8×
二9~13 ABCCC 14~18DACAD 19B 20D
三21略
22不同意小明的观点,自尊要适度,这样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不能体会会老师对我们的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
23(1)晏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国家的尊严,他坚持要从大门进城;晏子的行为说明他把自己的人格和国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晏子是通过巧妙的回击国的种种刁难和侮辱来维护自己的自尊。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谁若丢了人格尊严,那是自我作贱,别人自然也就不把他当人了。(2)维护自尊最重要的是勤学苦练,踏实工作,努力为国家、社会、为他人多作贡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注意维护自己的人格,又不要去做有损周围同学人格的事,这样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总之,青少年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24(1)我们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2)要尊重自己,要知道羞耻,看重自己的人格,要懂得尊重他人,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25(1)他们没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能怪他们自己,因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也是一种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因此得不到他人的尊重。(2)一个既不懂得尊重自己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的,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自己首先必须自尊,同时也要尊重别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自尊,也要尊重他人。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测试(开卷)
姓名:_________班别:_________学号: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_____________,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_____________。
自信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尊重他人,首先______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_______。
自尊要_________,对恶意的侮辱,必要时运用__________来捍卫自尊。
________________是自信的基础。
________________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____________是自信在思想上、行为上和情感上的表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升入初中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新的形象,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 )。
A、自尊的表现 B、自信的表现 C、自立的表现 D、自强的表现
2、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兵大举进攻中原,急于与魏国决战。魏将司马懿紧闭城门,无论蜀军怎么叫骂,就是按兵不动。后来,诸葛亮把妇女的衣裙作为礼物送给他,以此来羞辱他,他也安之若素,依旧按兵不动,结果保住了城池。司马懿“临汝不惊,遇侮不怒”的行为是( )。
A、不知羞耻 B、爱慕虚荣 C、自尊 D、自傲
3、有一位同学穿着新的耐克旅游鞋,他向同学炫耀:“这是我爸爸从国外买回来的,很值钱。”他认为自己也因此成为同学们眼中的“中心人物”。这同学的行为和认识( )。
A、是建立在严格的自我分析的基础上的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
B、根源于他的富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C、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形象充分肯定的自信的表现
D、是一种过追求表面上的虚荣、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
4、“我必须永远高人一筹。”这是一种( )。
A、自尊心理 B、自信心理 C、自负心理 D、自卑心理
5、有人问居里夫人:“您认为成才的诀窍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说:“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这就告诉我们( )。
A、人只要有恒心和自信心,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B、恒心和自信心是成才和成功必备的心理品质
C、恒心和自信心是著名科学家特有的心理品质
D、居里夫人靠恒心和自信心获得成功,其他人不尽如此
三、不定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 )。
A、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 B、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C、千方百计讨好外国人 D、绝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2、自负不同于自信,就在于( )。
A、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 B、自负者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C、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真实的 D、自负者追求的目标肯定会达到
3、下列选项中有自卑心理的是( )。
A、课堂上不敢举手,不敢站起来发言 B 、不敢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
C、不敢尝试自己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 D、不敢溜出校门去玩电子游戏
4、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 )。
A、对人有礼貌 B、尊重他人的劳动
C、事事顺从他,处处依着他 D、尊重他人的人格
5、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这句话说明( )。
A、做人不能没有自尊
B、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适合的行为不必难为情
C、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知耻的人
D、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不知道羞耻
四、材料分析题(共60分)
1、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无赝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两人对弈时,突然来了公文,吕无赝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这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无赝。其实吕无赝已经发觉他挪动了棋子,只是没有说破而已。第二天,吕无赝就送走了这位棋友。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谁的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3分)为什么?(7分)
(2)、读了这则故事后,你在与人相处方面收到了什么启发?(10分)
2、世界著名的发明大师爱迪生,晚年骄傲自恃,甚至对下人说:“你们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都超越不了我的思维。”这样,他就堵塞了智慧的源泉,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也就再也没有什么重大发明问世了。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爱迪生的晚年再也没有什么重大发明问世?(10分)
(2)、这则故事给你哪些启示?(10分)
3、交流空间——下面是一名学生写给老师的信。
尊敬的黄老师:
您好!我是七年级(4)班的学生,今天我想请您帮帮我。上初中以来,我真的压力好大。我知道自己其实可以学得比现在更好,读小学时我的成绩可都是名列前茅。可自从连续几次的大考我都考得不够理想以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每当我有哪件事做得稍好点,我就会想到班里的那些尖子生,他们肯定会做得比我更好,我根本就不算什么,然后就好像自己给自己泼了一盆冷水,刚积累的一点自信又消失了。我很苦闷,请您帮帮我吧!
您的学生:刘丹
(1)、你有过与刘丹类似的经历吗?(2分)你是怎样对待的呢?(6分)
(2)、刘丹同学遇到什么问题?(4分)假如你是黄老师,请你来帮帮她。(8分)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测试(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误区,以自我为中心 2、乐观,好奇,专注
3、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4、适度,法律武器 5、发现自己的长处
6、实力 7、“我能行” 8、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9、知耻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A 2、C 3、D 4、C 5、B
三、不定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BD 2、AB 3、ABC 4、ABD 5、AC
四、材料分析题(共60分)
1、(1)、那位处士的行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3分)
答案一:因为尊重他人就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尊重,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更不能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7分)
答案二:既然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当然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无论是谁,尊重他人都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7分)
注:答案中答到“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的相关内容即可。
(2)、答案一: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10分) 注:“只要答到黑体字就有8分”
答案二: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10分)
注:答案中答到“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的相关内容即可。
2、(1)、因为晚年的爱迪生骄傲自负,自以为了不起,过高地估计自己,这样就杜塞了智慧的源泉,丧失了前进的动力。(10分)
(2)、答案一: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
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10分)
答案二:①人要自尊自信,不要骄傲自负;②不要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批评与忠告;③对待别人的批评与建议,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10分)
3、(1)、有或没有。(2分)
答案一:我会这样对待:①尽量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努力创造温暖、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②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优势,对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③积极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成功陪伴自己。(6分)
注:只需要答到相关的一点或相关如何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即可。
答案二:我会树立和增强自己的自信:①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②增强信心与实力;③做自信的中国人。(6分)
注:三点都必须答齐才得满分。
(2)、刘丹同学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她不相信自身的潜力,从而产生自卑。(4分)
答案一:①尽量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努力创造温暖、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②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优势,对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③积极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成功陪伴自己。(8分)
注:只需要答到相关的一点或相关如何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即可。
答案二:我会树立和增强自己的自信:①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②增强信心与实力;③做自信的中国人。(8分)
注:三点都必须答齐才得满分。
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九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2006—2007学年度南通市九校(学科基地)联考
(南通中学 南通一中 海门中学 启东中学 通州中学 如东中学 如皋中学 海安中学 拼茶中学)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项是
A.胫jìng 痉挛 净化 靓妆 疾风劲草
B.塑sù 情愫 上溯 夙愿 满天星宿
C.便pián 胼胝 骈文 蹁跹 便宜行事
D.人rén 仁爱 荏苒 妊娠 稔如指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翕动 定婚 臭哄哄 直言不讳
B.缨珞 图象 炒鱿鱼 铤而走险
C.障蔽 更迭 打嘴仗 针砭时弊
D.煤炭 装帧 敲竹杠 佶屈鳌牙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他是今年才开始学习电脑的,因此操作起来不免不熟练,我们如果就这样责备他未免太不讲道理啦。
B.阿富汗在历史上备受外族的侵略,又处于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之中。因此阿富汗人民多年来承受了多方面压力。
C.澳门市中心的邮政大楼,一身简朴的灰色,屹立在市中心70多个春秋,华人建筑师陈煜培先生匠心独运的设计与周围精巧而鲜艳的葡式建筑搭配和和谐,凯既美观大方,又有诗意。
D.看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下决心做一个悬壶济世的企业家,援助那些失学儿童重返学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时间12月26日,距台湾陆地15公里的海底地层发生7.2级地震,造成1人死亡、3 人受伤的生命财产损失。
B.中国歼十战机的正式入役,虽然标志着我国空防实力大大提升了一个档次,却更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发高科技兵器的能力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C.国税局办税人员在对一家公司的申报资料进行稽核时,发现其物耗、存货与销售收入等对应关系有疑点,及时进行了纳税评估,使这家企业足额纳税。
D.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人体低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专家指出,感冒、发高烧、过度疲劳等都是造成“高原病”的诱发因素。
二、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在唐来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
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
“斗茶” 采用 “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胜者获得茶亭主人设下的华贵奖品。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 “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
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室町中期(十五世纪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珠光使品茶从宋人游艺变成了真正的本土茶道。
珠光流茶道历经几代人,到了日本丰臣秀占时代(十六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他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而后,千利休在民间的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的时候,将军丰臣秀吉借口平乱,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杀。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在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百花齐放,但都体现了“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但今日中国,有大碗茶,有极品茶馆,却无茶道。能见到的茶道,都是日式器具、礼仪、程式、塌塌米式的茶室环境,连服务小姐也是高髻和服,跪式服务,这不令人深思吗?
5.下列关于“茶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道的最早记载是中国唐朝的《封氏闻见记》,这证明茶道起源中国而后才流传到日本。
B.唐朝时茶道的形式是“茶宴”,茶宴是对环境气氛、操作品饮程序仪式都很讲究,流行于上流社会和市井平民的一种社交活动。
C.茶道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内省修行、修身养性的方式。
D.中国茶道被引进日本是由南浦昭明禅师实现的。他是在浙江余杭经山寺学得茶宴仪程并在南宋末年将茶道带回日本的。
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时的茶道是“茶宴”,它突出的是礼仪;宋时流行的是“斗茶”,它的特色是游艺。
B.斗茶时如果能说山是否本地茶叶,冲茶之水的由来并且得分最多,便可获得奖品。
C.珠光流茶道的出现,标志着具有浓郁的中国色彩的茶道日本化的开始。
D.日本茶道的顶峰标志是千利休创立的“利休流草庵风茶法”流行于全世界,但因以茶干政,千利休终被当政者勒令自杀。
7.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宋徽宗赵佶爱茶,他认为茶能使人“闲和宁静”,“致清导和”,这必然影响他,使他性格更软弱,而这可能影响了北宋对金的政策:对金人屈膝退让。
B.茶种利茶文化都是由日本僧人引进日本的,可见随同佛中东传日本的还有中国的儒学、社会生活习俗等。
c.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但引进后日本创立了“珠光流茶道”、“利休流草庵风茶法”,说明日本民族不仅善于学习,还善于创新。
D.日本茶道四规明显有着中国茶道的精神,但日后中国茶道式微而日本茶道兴盛以至于反传中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日本渐渐分道,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三、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轻於身,而士以身为人。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 当是时也,智伯、盂尝君知之矣。世之人主,得地白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也。
汤、武,干乘也,而士皆归之。桀、纣,太子也,而士皆去之。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自此观之,尊贵富人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后可。
豫让之友谓豫让曰:“子之行何其惑也?于尝事范氏、中行氏,诸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至於智氏,而子必为之报,何故?”豫让曰:“我将告子其故。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而时使我与千人共其养,是众人畜我也。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至於智氏则不然,出则乘我以车,入则足我以养,众人广朝,而必加礼於百所,是国士畜我也。夫国士畜我者,我亦国士事之。”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于己也为念,又况于中人乎?
孟尝君为从,公孙弘谓孟尝君曰:“君不若使人西观秦王。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何暇从以难之?意者秦王不肖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也。”孟尝君口:“善。愿因请公往矣。”公孙弘敬诺,以车十乘之秦。秦昭王闻之,而欲丑之以辞,以观公孙弘。公孙弘见昭王,昭王曰:“薛之地小大几何?”公孙弘对曰:“百里。”昭王笑曰:“寡人之国,地数千里,犹未敢以有难也。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以难寡人犹可乎?”公孙弘对曰:“盂尝君奸士,大王不好七。”昭王曰:“孟尝君之好士何如?”公孙弘对曰:“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得意则不惭为人君,不得意则不肯为人臣,如此者三人。能治可为管、商之师,说义听行,其能致主霸王,如此者五人。万乘之严主,辱其使者,退而自刎也,必以其血污其衣,有如臣者七人。”昭王笑而谢焉,口:“客胡为若此? 寡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谨谕寡人之意也。”公孙弘敬诺。公孙弘可谓不侵矣。昭王,大王也。孟尝君,千乘也。立千乘之义而不可凌,可谓士矣。
(选自《吕氏春秋•不侵》)
注释:①豫让:春秋时晋国贵族智伯的家臣。②公孙弘:齐国盂尝君的家臣。 ⑧从:通“纵”,即合纵,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策略。 ④不侵:即士义不可侵侮。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 归:归附
B.至於智氏,而子必为之报 报:报答
C.立千乘之义而不可凌 凌:凌辱
D.而因欲以难寡人犹可乎? 难:与……作对
9.文中“而欲丑之以辞”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川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故以羊易之
C.敛赀财以送其行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当时的君主,只重视得到物质方面的利益,—旦得到土地就高兴,但他们却轻视人才,即使得到了士人,也并不因此高兴,不知道互相庆贺,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孰轻孰重。
B.孟尝君主张合纵,公孙弘建议先去观察秦王是否是个能称帝的君王,如果是个庸君,再合纵也不迟,孟尝君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c.范氏、中行氏被灭掉以后,作为其门下的豫让并没有采取行动,他的朋友不解,豫让解释说是众人养活他的。
D.公孙弘出使秦国,秦正准备用话来羞辱他,以观察公孙弘的反应。公孙弘义正词严,树立千乘之国的威严,可以称得上一个士人。
四、(23分)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
②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
①寡人善盂尝君,欲客之必谨谕寡人之意也。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地高处望云开。
(1)“为问西风早晚回”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2分)
(2)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尝闻”二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分)
(3)诗的后两句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请结合具体词语作简要赏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金风玉露一相逢,____________。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
(秦观《鹊桥仙》)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____________,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五、(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行板如歌①
王蒙
(1)柴科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心里,他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2)他这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令人愉悦光明,热爱生命。他是一个赋予生命以优美旋律与节奏的作曲家。没有他,人生将减少多少色彩与欢乐!他的另一些更令我倾倒的作品,则多了一层无奈的忧郁,美丽的痛苦,深邃的感叹。他的伤感,多情,潇洒,无与伦比。我总觉得,他的沉重叹息之中,有一种特别的妩媚与舒展,这种风格像是——我只找到了——苏东坡。他的乐曲——如第六交响曲《悲怆》,开始使我想起李商隐,苍茫而又缠绵,瑰丽而又幽深,温柔而又风流……再听下去,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
(3)艺术就是永远悲怆的解释,音乐就是无法摆脱忧郁的摆脱。摆脱了也还忧郁,忧郁了也要摆脱。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悲怆是一种深沉,更是一种极深沉的美。而美是一种照耀着人生苦难的光明。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忧郁与摆脱,这就产生了一种摇曳,一种美的极致。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人生苦短,人生苦苦。然而有美,有无法人为地寻找和制造的永恒的艺术普照人间。于是软弱的人也感到了骄傲,至少是感到了安慰,感到了怡然。这就是柴科夫斯第六交响曲的哲学。
(4)是的,摇曳,柴科夫斯基最令人着迷的是他音乐的摇曳感。有多少悲哀也罢,有多少压抑也罢。他潇洒地摇曳着表现了出来,只剩下了美。
(5)这就是才华。我坚信才华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酒,饮了它,一切悲哀的体验,都成就了诗的花朵,成就了美的云霞。它是上苍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拥有了这样的礼物,人类理应更加感激和平安。柴科夫斯基教给人的是珍惜,珍惜生命,珍惜艺术,珍惜才华,珍惜美丽,珍惜光明。珍惜的人才没有白活一辈子。而这样的美谁也消灭不了,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
(6)我宁愿说他是一个抒情作曲家。也许音乐都是抒情的。但是贝多芬的雍容华贵,包含着够多的理性和谐的光辉;莫扎特对于我来说,则是青春的天籁:马勒在绝妙的神奇之中,令我感到的是某种华美的陌生……只有柴科夫斯基,他抒的是我的情,他勾勒的是我的梦,他的酒使我如醍醐灌顶。他使我热爱生活,热爱青春,热爱文学。他使我不相信人类会总是像豺狼一样的你吃掉我、我吃掉你。我相信美的强大,柴科夫斯基的强大。他是一个真正的催人泪下的作曲家。我相信这与人类不可能完全灭绝的善良有关。这与冥冥中的上苍的旨意有关。
(7)他的一些曲子很重视旋律,有些通俗一点的,甚至人们可以跟着哼唱。其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了。我写过一个中篇小说,题目就叫《如歌的行板》,这首乐曲是我主人公命运的一部分,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不知道有没有读者,从这篇小说中听出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来。还有一些其他的青年时代的作品,我把柴科夫斯基看作是自己的偶像与寄托。
(8)真正的深情是无价的。虽然年华老去,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单纯,虽然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来舔一舔自己的伤口,虽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到愈来愈多的不满……又有什么办法!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只要还在人间,你就不会完全麻木。
(9)于是你感谢柴科夫斯基。
注①行板:音乐速度记号,约为每分钟60--72拍,相当于人平静时的心跳节奏或不疾不徐的步行节奏。
14.请分别概括第(6)小节中提到的四位音乐家的音乐的特点。(4分)
15.请阅读文中第(2)小节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16.文章第(3)小节中“第六交响曲的哲学”、第(6)小节里提到的“上苍的旨意”的含义务是什么?请分别作答。(6分)
17.本文为什么以“行板如歌”为题,请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点作简要赏析。(6分)
六、(15分)
1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给蜗牛妈妈写一句安慰、激励小蜗牛的话。要求:富有一定的哲理,不超过25字。(5分)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义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阅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众所周知,麦当劳品牌的创造人是雷•克罗克,他以非凡的经营才能,把麦当劳兄弟的小餐馆变成世界快餐第一品牌,自己也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企业家之一。但是据说,当年从麦当劳兄弟手里买下特许权的除了克罗克之外,还有一个荷兰人。
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经营之路。相比之下,克罗克比较愚蠢,他只开麦当劳店,加工牛肉、养牛的钱都任由别人赚去了:而荷兰人却非常聪明,他不仅开麦当劳店,而且所有的赚钱机会都不让别人染指。他投资开办了牛肉加工厂,使加工牛肉的钱也流入自己的腰包:后来他想:我干嘛买别人的牛,让别人赚走养牛的钱呢!随后他自己办了一个养牛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克罗克把麦当劳开遍了全世界,而那个荷兰人呢?人们找啊找,终于在荷兰的一个农场里找到了他,他什么也没有,就养着200头牛。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感悟?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你的感悟提炼山来,分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每条不超过60字)
20.提取下面一段话中“作者”的观点,写下四个关键词语。(4分)
作者在《审美化生存建构》一书中,提出我国图书出版应尽快实现由传统封闭型、雷同型、生产型向外向型、创新型、经营型出版形态转变的观点,并倡导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我国出版业的研究中,试图通过对我国的出版业成为一种产业、出版物成为一种商品的考察来描绘一个中国式的法则。
七 (60分)
21.按要求作文
“气”可以指空气、气体,也指某些素养或特征,更多的是指人的精神状态或品格。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岳飞抗金,“气吞山河”。俗话说“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这句俗语中的“气”,仅仅是指空气吗?
请根据以上提示或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自命题,命题中必须包含“气”字。
2.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南通市九校联考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语 文
一、(12分,每小题3分)
1.A(B “星宿”xiǜ.C“便宜”biànD荏rěn苒 妊rèn娠 稔rěn如指掌)
2.C(A“定婚”应为“订婚”“臭哄哄”应为“臭烘烘”。B“缨珞”应为“缨络”或“璎珞”。“图象”应为“图像”。D“佶屈鳌牙”应儿“佶屈聱牙”。)
3.D“悬壶济世”指行医,不用于企业家援助那些大学儿童。(A“不免”表示某种结果不可避免。“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对某种事物、行为的评价和对过分的情况的不以为然。皆合沿境。B承受:接受、经受:备受:经受得很多,比“承受” 的数量多且程度深。皆合语境。 C匠心独返:独特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般用于文学、艺术方面的独特构思,此处是建筑艺术构思,故适用。)
4.C (A定中不配。句中无“财产”损失。B复句关联词错。据句子逻辑关系,“虽然”应为“不仅”,“却”删去。 D句式杂糅,去掉“造成”或“诱发”。)
二、(9分,每小题3分)
5.D(流行于“市井平民”错。当时大行于“王公朝士”,而后三种茶宴皆流行于上层社会)
6.D (“流行了全世界”错。文中“风靡天下”指流行全日本。“以茶干政”错。千利休未干政,只是“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注意“莫须有”三字。)
7.A (爱茶,“闲和宁静”的生活方式、环境气氛可能影响其性格,并无使他的性格软弱的必然性。“更”,言此前已软弱,属主观臆测。)
三、(9分,每小题3分)
8.B报仇
9.B (A因为B用C来D凭)
10.C (“众人养活他的”,理解错误)
四(共23分)
11.(9分)①所以士人才会竭力尽智,用直言相谏,而不避祸患。豫让、公孙弘就是这样的。(“争”,进谏1分:“辞”,避免1分:“是”,这样1分)
②我寒冷的时候他却不给我衣服穿,我饥饿的时候他也不给我食物吃。(”衣””食”作动词1分:“不我衣”“不我食”宾语前置1分:全句翻译通顺1分)
③我同孟尝君很友好,希望您一定小心地向盂尝君表明我的心意。(“善”作动词,与……友好1分,“谕”表明1分:补充山“向盂尝君”1分)
12.(1)运用了拟人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赋西风以人格。(2分)
(2)表达了诗人焦灼地盼望西风早早回去的悯农心情。“尝闻”二字写山了诗人对大气变化的关切,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3分)
(3)“如鹤”描绘丁白发的形象,“鹤立”的姿态给入持久、执着的感觉,与出了农人的迫切心情:其次,“麦地”的背景,交代厂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高处”暗示了农人的急切心情,显得非常形象。(4分)
13.(6分。一句1分)
(1)师不必贤子弟子 (2)便胜却人间无数 又岂在朝朝暮暮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余散尽还复来
(4)白沙在涅
五(22分)
14.(4分) 贝多芬:雍容华贵,理性
莫扎特:青春,有活力
马勒:神奇,陌生
柴可夫斯基:催人泪下 ,使人充满爱意
15.(6分)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柴科夫斯基的才华、作品中的感情以及作品旋律的逐次叙述。
内容上:阐述了柴科夫斯基之所以容易接受,成为我生活一部分的原因。
16.(6分)(1)音乐使软弱的人在人生的苦痛中感到骄傲,安慰,怡然。(2) 上苍让柴科大斯基用音乐的形式,把懂得珍惜、更加感激和平安这样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人类。
17.(6分) 内容上:(1)和柴科大斯基音乐的特点相一致(2)生动形象且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
形式上:(1)运用了比喻、双关的手法(2)串联起文章内容,起到组织材料的作用。
(内容3分,如只答出其中—点得1分,两点全答出得3分;形式3分,比喻、双关要结合具体内容,否则修辞这个点只能得1分)
六、(15分)
18.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5分)
19.(1)人生的日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反之,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或者:精力集中,全心全力地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能干得出色,如果战线拉得太长,摊子铺得太大,将一事无成。)(3分)
(2)事情要人家一块干,钱要人家一起挣,才能赚得盆满钵满:如果太贪心,什么钱都想自己挣,到头来反倒两手空空。(3分)
20.出版 形态 转变 法则(4分)
七、作文(参考06年高考开分标准)
关于在职联考报考的误区
关于在职联考报考的误区作者:本站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网上传时间:2014-10-1513:10:41
误区一:盲目择校
选择学校要考虑的不是排名靠前,而是要考虑它是否适合自己;另外还要看自己考上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近年来在职研究生报考考生扎堆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衡量选择报考院校时,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比较。尽量获取招生单位真实有效的信息并对其几项指标进行综合对比:一是看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二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的录取比例,了解竞争的激烈程度。此外还要看复习资源。在职研究生考生应该尽力收集在职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详细信息。在职考生以安全考上理想院校为妥。
再有报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虑的。一般地说,还是就近报考、学习比较好。总之,一方面要完全清楚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完全了解学校情况。
误区二:英语很难,在职研究生英语更是难上难
这种想法无形中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枷锁,心理负担加重。有此种心理的考生,就算下很大的功夫,收效也会大打折扣。
其实任何一种英语考试都有它自身考察的重点和出题思路,在职考研英语在英语水平上并不比其他同类考试难,考生只要掌握方法,注意复习的几个环节,即使是毕业了多年的考生,英语考试拿个70分不成问题。
误区三:英语不用花大量时间复习
这种心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上一项误区相反,其实两者都是对GCT英语考试不了解的不同表现罢了。同样的误解还有相信“题海战术定能攻克英语”、“模拟题越难越好”等等,于是每逢考试前夕我们都会发现有一大批考生盲目地做大量模拟题和背诵单词。
上面刚刚提过了,任何一种英语考试都有它自身的考察重点和出题思路,在英语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必须对所要参加的考试做有针对性的练习。run,什么意思?跑?不是,我们会被考察的是“经营、执行”的意思,所以不复习肯定不行。
那么,要复习对付考试肯定要做题。但是,做哪些题、怎么做就很有讲究了。如果把现有的英语知识储备比做冰山,那么考试大概只考冰山一角;但是,必须清楚地知道要考哪个角,这样才能充分调动那部分知识和技能来灵活自如地应对。建议做模拟题+历年考试真题。不然若只是机械似的大量做题和背单词,结果恐怕只会白白浪费掉大把的时间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谓“事倍功半”如是而已。
误区四:复习不做针对性训练
有一部分考生对于综合水平考试涉及的每个科目都花相同的时间复习,没有侧重点。但大量的事例告诉我们:考前有针对性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综合水平考试中各科目在总分中所占分值不同,考生投入的复习时间也一定要有所调整。
必须限定时间作完题目,否则考试不能按时完成。尤其要加强逻辑的时间训练。考前训练3次以上,考试时间就可以掌握好了。
考前科目的顺序也要合理安排,GCT的考生应该在做针对性训练时按照语文,逻辑,英语,数学的顺序完成。因为语文与逻辑是相通的,基本上不需要思维的转换,英语也是语言类的,数学则是另类,需要很快的转换思维,可以放在最后。但是必须每一科做题前要预先设置做题的限制时间,比如做语文的限制时间45分钟一到,就务必马上去做逻辑时间,依此类推。
误区五:“自己在家复习挺好”
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在家里看看书、复复习是件很惬意的事,也没什么不好。我们要提醒有这种想法的考生:最好不要在家里学习。
家是休息的地方,在家学习,干扰因素太多。有时起来喝喝水,和家人聊聊天,中午还想睡一会儿,再不就是觉得学累了,想出去散散步,诸如此类,非常干扰学习效率。因此建议去大学自修室学习。当你想偷懒的时候,看一下周围人群都在埋头苦学,整个教室静悄悄的,无人进出,你怎敢放松!就算是出去方便,也会告诉自己,抓紧时间,赶快回去学习。
误区六:用眼不用手
有一些考生习惯复习时只注重背书。
心理学表明,眼睛是具有欺骗性的,它使你觉得自己把握得很不错,但是在真正解题的时候,却无从说起或者漏洞百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要勤于动手、边记边看对复习效率绝对是大有益处的。
误区七:“参考书越多越好”大搞题海战术
我们是不赞同考生大搞题海战术。一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通过各种题型来检测,选择、判定、简答、案例以及论述都可以相互变通。因此最简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紧紧把握知识点。千万不要陷入题海战术。
误区八:“做真题没用”
有的学员会认为已经考过的内容不会再考,往年的真题不用再看。
但在实际备考中,任何复习资料的价值都比不上往年真题。做历年真题是熟悉出题规律最好的方法,如果考生做过最近3、4年的真题,就能较清楚地判断今年考试的命题方向。考生如果时间有限,也可只做最近三年的在职研究生考试真题。
误区九:片面追求考试技巧
实际上GCT考试也确有投机取巧的技巧,比如一般院校的过关线220分就够了,就是说你只要确定能做对160分,其余的题闭着眼睛全蒙同一个答案,也有四分之一的正确率,总分也就够220分了,这也就是客观题的漏洞。
但联考的题是基础性的考题,相当一部分正确答案只不过是只能选它,是一种求全的答案,就像语文题或逻辑题。从这个角度上讲,除了理解出题人的思路外没有“技巧”可用。
误区十:猜题压题
每年都有一部分在职研究生考生把精力用在猜题、压题上,要知道每年的在职研究生考试终极靠实力。从命题趋势看,命题人也会有意识地避开大家关注的热门,其目的就是达到公平竞争。所以在职研究生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脚踏实地、全面扎实地温习。(责任编辑:洋洋)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百校大联考第七次英语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百校大联考第七次调研、百校大联考第七次英语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