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天舟益考高一同步检测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天舟益考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箱子岩》
箱子岩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区,同学们学习了《箱子岩》这篇课文是不是很想去箱子岩游玩一番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箱子岩》,希望能帮到大家!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青黛(dài) 高矗(chù) 烘炙(zhì) 罅隙(xià)
B.疯癫(diān) 膘壮(piāo) 嘈杂(cáo) 杀戮(lù)
C.兴奋(xīng) 轮廓(kuò) 缩颈(jǐng) 角隅(yú)
D.蹶脚(jué) 痈疽(yōng jū) 溃烂(kuì) 澧州(lǐ)
答案:B
提示:B项“膘”应为“biāo”。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青黛 罅隙 疯癫 堕落
B.硬弩 蹂躏 煜煜 募兵
C.蹶脚 痈疽 澧州 斑驳
D.崭削 高矗 杀戳 轮廓
答案:D
提示:D项“杀戳”应为“杀戮”。
3.对下列各组词语的释义有误的一组是( )
A.青黛:青黑色。 烘炙:烘烤。
B.膘壮:肥壮。 贫俭:节俭。
C.蹶脚:摔跤。 痈疽:毒疮。
D.角隅:角落。 恭维:为讨好而赞扬。
答案:B
提示:B项“贫俭”应为“贫乏”。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答案:B
提示:题中“坟地”“残碑”“枯水”,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气氛。A项“五彩”“夕阳”“烘炙”渲染的是一种热烈的氛围。D项“透明”格调清新,也与原文不谐,故A、D两项要排除。C项虽也有“枯草”“落叶”之凄凉感,但既然“崖壁在江对岸”,那“字迹模糊”就显得不合情理了,不能作答案。只有B项,“冷”“萎落”“瘦削”含凄凉感,与原文气氛一致,为正确答案。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组是( )
A.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
B.原来这些青年人百日里划了一整天船,看船的已慢慢散尽了,划船的还不尽兴,并且谁也不愿意扫兴示弱,先行上岸,因此三只船还得在月光下玩个上半夜。
C.即如号称东亚大国的一片土地,也已经有过多少次被从西北方远来沙漠中的蛮族,骑了膘壮的马匹,手持强弓硬弩,长枪大戟,到处践踏蹂躏!
D.我们要用一种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惶恐”,且放弃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
答案:D
提示:D项中句号应改为问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彭彭彭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6.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侧重描写了什么场面?
7.给这一段场面描写划分层次。
8.这段场面描写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案:6.五月十五日,大端阳节的赛龙舟场面。
提示:此题旨在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概括时应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语透露出的信息。
7.这一片段的场面描写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从“那一天”到“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正面描写三只龙船上的'青年桨手。第二层(从“河身……”到“一点感慨”),侧面写观众呐喊助威。
提示:此题旨在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要对文章描写的内容加以概括分类。
8.这一场面描写使用了烘托和对比的手法。
提示: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要结合文章描写的内容,并且要熟悉各种常见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祈 求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高飞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作品写南方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对比,以反衬鹰的敏锐与高傲。
B.作品写年轻的鹰茫然冷漠与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用意在于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将失去灵魂。
C.作品描写遭到欺辱后的鹰的动作、眼神和鸣音,使其内在的精神和性情得到了充分展示。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E.作品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10.散文开篇,作者选择了“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有什么用意?
11.文中小孩欺辱苍老的鹰时,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这表明了年轻的鹰的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
12.看到小孩欺辱苍老的鹰以及鹰的痛苦和无奈,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
答案:9.CE
提示:A项,反衬的应是鹰是“飞翔的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B项,苍老的鹰并没有失去灵魂。D项,“对……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在文中没有根据。
10.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个场景中,特定的景物使作者产生由鹰及人及民族的联想,使作者产生内心的震撼,这震撼不仅仅是对于鹰,更是对于中国人、中华民族鹰一般的爆发的力量和奋飞冲天的豪迈气概的深刻感受。
提示:注意一些关键词:场景、象征、中华民族、联想、震撼或爆发。
11.从文中可以看出,“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它展翅,只不过是为了“站稳”,它的目光“冷漠”,是缺乏“鹰”的情感;而“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茫然”表明它从未曾飞翔,不知所措;“目光投向远方”,表明它还有着祖先的血脉,仍然有着对蓝天的向往。作者要表明的是:不要人为地制造能力退化,而要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提示:注意关键词语:人工孵化、情感、未曾飞翔、向往、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最后一个词语是关键。
12.苍白、强烈、冷冷,形容作者悲怆之深:一方面,愚昧(无知)竟然会使人变得如此残忍;另一方面,苍老的鹰,这高傲、凶猛的生灵,却被铁链锁住无法高飞,且当尊严受到冒犯时无法还击。这里,有对愚昧者的怨愤,也有对奋飞者厄运的同情。
提示:愚昧、残忍、怨愤;奋飞者、同情,意思对即可,其中“怨愤”“同情”是关键。
13.按照例句的句式(若只因为……就……,无异于……)仿写一个句子,用另一比方评论另一事物。
例:一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一定合身的衣服。
示例:①一个人,若只因为是经常出入于某高等学府就对他崇拜,无异于见庙中泥胎就跪拜但并不一定是叩拜真神。②对某人,若只因为有著名学府的文凭就认定他是才俊,无异于见鱼目是圆的就珍视却并不一定是珍珠。
提示:此题是考查我们运用句式和修辞的能力。这种题有三个突出特点:①没有规定话题,可以任意选择,但应注意“一本书”三字,暗示话题应选择某一人或事物。②给出了句式要求,要按照“若只因为……就……,无异于……”的句式仿写。从句式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第一个分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紧缩复句,第二分句还存在转折关系,仿写的句子应该符合这个要求。③从内容上看,是对人们某种思想认识或行为的批评否定,这种思想认识或行为具体表现在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仿写的句子也要与这个意思吻合。④针对这种思想认识或行为进行评价时,要运用一个比喻来类比,比喻也应该是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这样,答题自然就比较准确了。
14.(2007江苏高考,19)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要求:(1)切合原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答案:示例:(1)不要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2)“○”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
(3)“○”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
(4)无家可归的“○”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提示:要注意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同时语意的表达要切合原意。
15.沈从文曾说过:“我的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他的语言好像都与水有关,清秀,有灵气,纯洁,看不出有半点杂质。我们要学习这种来自生活的有生气的语言。请写一篇与水有关的文章,500字左右。
提示:可以直接写水,写成优美的散文,也可以写自己与水有关的经历。注意在语言上要学习沈从文的风格。
[img]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兰亭集序》
学习了《兰亭集序》这篇课文,同学们都会了什么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兰亭集序》,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序”也作“叙”,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后也用作赠序体文章的名称,如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还有一类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曹操三父子、陶渊明、陈寿、班固、范晔等,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C.《陈情表》《史记》《橘颂》和《愚公移山》的作者分别是晋朝的李密、西 汉的司马迁、战国的宋玉和列子(列御寇)。
D.“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携太守常来问津”和“湖光山色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两联,分别写的是陶渊明和杜甫。
2.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巳日(sì)
B.峻岭(lǐn)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骋怀(chěnɡ)
C.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国殇(shānɡ)
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
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部
B.仰观宇宙之大。 之:指示代词,这样
C.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曾经
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陈:陈旧
4.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乐琴书以消忧
D.云无心以出岫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 )
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何不委心任去留。
F.悦亲戚以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7.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群 贤毕至,少长咸集。
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抒幽情。
8.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澈而浪花四溅的急流,像带子一样在左右流淌
B.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舒畅
C.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
D.足以极视听之娱——足可用来享受尽视和听的乐趣
9.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因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而不受自身肉体的束缚
B.所之既倦——对(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用以抒发内心感慨,人们的这种情趣是一样的
D.趣舍万殊——(人们)所好所恶,各不相同
10.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
二、阅读部分(3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8题。(18分)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干局①明强,善簿最②。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真,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着: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③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帝曰 :“联诏 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卖狱耶?”胄曰 :“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示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悟,从其言。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注:①干局:指人的办事能力。②簿最:财物出纳账册。③取调:指“选者”获取委任。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监门校尉不觉 觉:发觉
②校尉与无忌罪均 均:各人一半
③朕安得阿亲戚 阿:顺从
④不可谓刑 刑:合法
⑤陛下登杀之 登:立即
⑥矜其贫 矜:怜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分别比较下列句中“以”字和“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胄以法当流
②是示天下以不信
③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
④既知不可而置于法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相同。
13.对“言乃一时喜怒所发”一句中“言”的具体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不首,罪当死
B.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
C.卿卖狱耶
D.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
以下14~1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4.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 )(2分)
A.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恕免他是可以的。
B.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C.陛下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恕免他是可以的。
D.陛下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15.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 )(2分)
A.校尉跟随长孙无忌而犯罪,依法判处轻罪。
B.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处罚应当从轻。
C.校尉跟随长孙无忌而犯罪,处罚应当从轻。
D.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 罪,依法判处轻罪。
1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不首,罪当死
②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以不信
③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④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戴胄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3分)
①性坚正,干局明强,善簿最
②臣子于尊极不称误
③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④若皆误,不得独死
⑤俄有诈得者 ,狱具,胄以法当流
⑥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8.下列叙述符 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宗复议。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典,劝谏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应以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对“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而对太宗的责难,他既据理力谏,又讲究劝谏艺术,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蒋琬二三事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场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 “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19.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作事愦愦 愦愦:___________
(2)杨敏曾毁琬 毁:___________
2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1.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文所写的三件事。
22.蒋琬正确处理这几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语言运用(10分)
23.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至少删除的有哪三处?请把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今天我去百货大楼买钢笔。当我向卖钢笔的营业员说明来意后,她马上拿出好几种钢笔
① ② ③[来源:学科网]
让我挑选。我左挑右挑也没有挑到一支令我满意的。百货大楼的'那位营业员始终热情服务,
④ ⑤ ⑥ ⑦ ⑧[来源:学科网ZXXK]
她的服务态度很好。
⑨
删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3分)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树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 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25.下面诗句是赞扬老师的,请另选赞扬对象,仿照其形式写一节小诗。(4分)
一支粉笔
画出知识王国的迷津
一块黑板记下了老师的无限的深情
一个讲台
映着老师的艰辛
三尺教鞭
指点通向理想的道路
【参考答案】
一、1.解析:B.班固是东汉人;C.《橘颂》的作者是屈原;D.“湖光”一联写范仲淹。
答案:A
2.解析:A.癸:ɡuǐ;B.岭:lǐnɡ;D.诞:dàn,玄:xuán。
答案:C
3.解析:曾:竟然。
答案:C
4.解析:D连词,表修饰,不译;A.介词,“用”;B.介词,“用来”;C.连词,“来”。
答案:D
5.CF
6.解析:A.“由”通“犹”,如、像;B.“趣”通“取”,往、取;C.“倍”通“背”,背叛。
答案:D
7.解析:B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形容词作名词;C.使动用法;D.名词作动词。
答案:B
8.解析:像带子一样环绕在亭子的四周。
答案:A
9.A 10.D
二、(一)11.解析:②“均”意为“等同”,③“阿”意为“偏袒”,其余皆正确。
答案:B
12.解析:①“以”是“依据”,②“以”是“用”的意思;③“而 ”表转折,④“而”表顺承。
答案:B
13.解析:从上下文看,胄与上争论的是“不首”依据什么定罪,因此“言”当指A,B扩大了内容,C、D以偏概全。
答案:A
14.解析:“录”的意思同“君既若见录”的“录”,“原”从语法结构分析,应是动词,而非副词。
答案:A
15.解析:据语境,“缘”应解为“因为”。
答案:B
16.解析:①③都是假设关系,②是承接关系,④是因果关系。
答案:B
17.解析:①是介绍胄的品性、才能,②是叙法令条文,⑥是假设情况,都不反映其“公正执法”。
答案:D
18.解析:A.“固请太宗复议”无据;B.胄引法的目的不是要判长孙无忌死罪,而是要使对校尉的判决合理些;D.最后一句错,不是“不妥”,而是“不能”。
答案:C
(二)19.(1)糊涂 (2)诋毁
20.人心不同,就像他们各自的面孔一样;当面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劝诫的毛病。杨敏想称赞我说我是对的,就不是他的本心;想反对我的话,就又显示我的不对,因此不出声,这是戏的快啊。
21.蒋琬不听对杨戏的诋毁;蒋琬不听 对杨敏的诋毁;蒋琬没有挟私报复杨敏。
22.蒋琬对几件事的处理说明,做人应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正确的认识,能听得进批评的意见,同时还要能秉公办事,不挟私报复。
三、23.②⑦⑨
24.细菌能分解树木,释放出二氧化碳,维持整个地球的盎然绿意。
25.略 0
衡中同卷答案有哪些软件可以查找到?
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每个家长的手机上都有很多个拍照识题App,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完成家庭作业,但也有一些试卷的答案很难找,比如衡中同卷的答案什么软件能查,什么软件可以查衡水金卷答案呢?
可以查衡中同卷、衡水金卷答案的软件有以下几个,仅供参考:
1、天舟益考官方版APP
这款软件中可以查找到衡中同卷的答案,只需要把卷子的编号输入到软件当中就可以获取卷子的答案,并且其中也有答案的详细解析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题目。这个软件里面也有一部分教学课件,听力音频解题视频,能够帮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答案易对网
这个网站中也可以搜索到衡水金卷的答案,只需要在类别中选中衡水金卷,然后选择卷子对应的年份、类型、科目和编号,只要这些信息输入正确,网站中就会显示卷子的正确答案,里面也有详细的解题步骤,可以供学生们思考。
3、作业帮app
这款App中的题库数量也庞大,如果只是偶尔找衡水金卷的答案也可以用这款App中的拍照识别功能,也能得到题目答案。
天舟益考高一同步检测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天舟益考答案、天舟益考高一同步检测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