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文综答案(第三次全国大联考语文答案)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文综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第三次全国大联考语文答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大联考答案在哪个网站?

大联考答案在全国大联考答案官网。

联考其实是一种非官方的称呼,顾名思义,就是联合考试,也就是多个省份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当然,从历史的沿革来看,参加联考的各省份的招录工作都是单独组织的,前期的出公告和大纲、报名,后期的查分、面试环节都是各自单独进行的。

1、既然是同一天考试,那么从出题的内容上看,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从一个大题库中抽取的,以行测为例,各个省考的题量一般为120道题,而联考给出的大题库往往为150道题,这就意味着任意两个省之间至少有90道题是一样的,所以,联考的考点分布是大同小异的。

2、虽然联考各省份安排在同一天进行考试,但招考程序、考试安排都是独立进行的。各省份独立发布招考公告,独立组织考试。各省的考试政策、招录条件等也会存在差别。

3、因为每年参加联考的各省份(公共科目)考试都安排在同一天举行,所以考生只能选择一个省份进行报考。表面上看考生的选择机会少了,但多省联考也“平摊”了报考人数,减少了考试竞争,对报考各职位的考生而言成“公”的机会也会增大。

空中充值代理商怎样装机?

首页 - 新闻 - 研究院 - 北教之窗 - 中考 - 高考 - 图书 - 家教 - 博客 - 论坛 - 注册 - 登录 - 客服中心

语文学科网 数学学科网 英语学科网 物理学科网 化学学科网 生物学科网 政治学科网 历史学科网 地理学科网

同步教案 精品课件 单元测试 月考试卷 期中期末 教学资料 名校名题 专题辅导 试题研究 教研论文

全国统一试卷

黑龙江 吉 林

辽 宁 北 京

河 北 天 津

山 东 山 西

江 苏 浙 江

河 南 安 徽

福 建 上 海

湖 北 湖 南

江 西 海 南

广 东 广 西

重 庆 四 川

云 南 贵 州

陕 西 甘 肃

宁 夏 青 海

新 疆 西 藏

内蒙古 其 他

历年试卷导航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高考资讯 更多

·高考:同济大学2007普通本科招生章..

·广西高考继续远程录取 每名考生只有一..

·沪教委:文艺特长生高考最高加20分

·皖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办法正式..

·江苏49万考生参加小高考 "弃主保副..

·2007年湖南高考招生办法出台 新设..

·山东:取消借考政策 考试改为三天

·今年广西区属高校计划招生13.9万人..

·新疆今年高考招生体现四大变化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在线充值

赚取恒谦币

兑换现金

选择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选择类别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 恒谦考场 高考研究 高考专题 名师精品

热门搜索:07年高考复习 免费下载 精品资源 07年中考

高考语文 高考数学 高考英语 高考物理 高考化学 高考生物 高考政治 高考历史 高考地理

恒谦考场

【自主命题】

高考地理 精典演练冲刺卷

2007届龙田中学物理学科五月..

2007年高考创新试题及考点预..

2007年高考数学第三轮强化训..

2007年高考数学第三轮强化训..

2007年高考数学第三轮强化训..

表格类专题练习一

2007年高考新课标各地联考提..

2007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

2007年高考历史重点热点10..

【统一命题】

名师精品

【时均琪】

【程晓红】

【宫纪仁】

【刘艳琴】

【罗胤】

【万尔遐】

【安振平】

【王军晖】

【刘述春】

【张伊胜】

2007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

2007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

2007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

数学解题学引论(5)

影响30年题型结构的前期考卷(..

2007高考考前冲刺指导——地..

远离复习误区 完美冲刺高考

高三数学查漏补缺参考题

高考热点“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

2007年化学课题——高考化学..

高考问吧

·教育部“高考网上咨询周”将于..

·适合自考生的四类外语考试推荐..

·文科生报考专业大盘点

·高考:正确对待提前录取批次志..

·高考考生要远离三个复习误区3..

·高考考生要远离三个复习误区2..

·高考考生要远离三个复习误区

·高考 如何参考“大小年”现象..

·分析:高考前如何消除过分的紧..

·作文好句好段摘抄

高考真题

【各地真题】

2007市调研卷

2007年海淀黄冈启东临川高考..

江苏省连云港市重点中学高三英语..

潮州市2007年高考第二次模拟..

2000-2006浙江省高考理..

近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之..

近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之..

近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之..

2006年全国高考(6套理科综..

高考压轴题分类详解-动量机械能..

【历年真题】

高考专题

【考点过关】

2007年安徽高三专题化学实验..

07有机化学复习 -精品课件...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007年高考复习教案全套(4..

高考数学常用公式

山东2007高三二轮复习-选修..

图像图表专题练习--表格和坐标..

2007江苏省市高考英语调研,..

二轮复习后的回归课本大全(化学..

【题型突破】

高考冲刺

·山东卷五月统考文科数学

·山东卷五月统考理科数学

·湖北卷五月统考文科数学

·湖北卷五月统考理科数学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江苏省泰兴市2007届高三政..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07届高三..

·2007年部分省份高考新变化..

·新教材高考物理模拟试题精编详..

·北京四中高三基础练习二

高考模拟

【各地模拟】

2007年石家庄高中毕业班第二..

2007年石家庄高中毕业班第二..

湖北黄冈骆驼坳中学2007届高..

湖北黄冈骆驼坳中学2007届高..

湖北黄冈骆驼坳中学2007届高..

2007年普宁市城东中学高考前..

高考文综地理精典演练冲刺卷00..

高考文综地理精典演练冲刺卷00..

高考文综地理精典演练冲刺卷00..

2007年四川高考三模试题(数..

【历年模拟】

高考研究

【高考趋势】

高考技巧--高考考前悄悄话.r..

2007年广东高考探究与设计题..

2006年高考理综卷物理部分试..

2010年高校热门专业、就业趋..

2007年山东高考预测题

江苏高考政治简答题的题型特点及..

2007年高考宝典之时政热点篇..

上海市7区2007年高考数学预..

2007届高考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高考理综(物理)考前预测及物理..

【高考预测】

高考热点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关注消费安全 维护人民利..

·07年高考政治备考:春运客运..

·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

·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

·2007年语文高考复习大纲

·2006年高考地理时政热点及..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

热点下载

下载说明

北教恒谦教育网所提供的下载资源均为压缩软件,下载后用户须自行解压缩,如果您的计算机没有安装该软件,请点击这里下载。

·2006全国卷I理综试卷及答案.. 0恒谦币

·2006高考英语真题全国卷I(.. 0恒谦币

·2006年高考试卷全国Ⅰ语文(.. 0恒谦币

·2006全国卷I理科数学卷(w.. 0恒谦币

·2006年全国II统一考试理综.. 0恒谦币

·2006高考全国卷I文综真题(.. 0恒谦币

·2006年高考全国卷II英语试.. 0恒谦币

·2006年高考理综北京试卷及答.. 0恒谦币

·2006年理科综合·物理选择题.. 0恒谦币

·200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10恒谦币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2007年.. 20恒谦币

·全国大联考2007届高三第一次.. 8恒谦币

·06高考理综模拟试题(13) 15恒谦币

·无锡市2006~2007学年度.. 10恒谦币

·06高考理综模拟试题(3) 15恒谦币

·2006届江苏各大市模拟考试英.. 10恒谦币

新书推荐

图书

· 超级备考系列

· 金版专辑系列

· 金版1+1系列

· 《金版名卷》系列

· 《e讲e练》系列

《06高考总复习金版专辑(1) 语文 (学生用书)》

图书目录

超级备考 高考系统复习 数学(理科)(学生用书)

图书目录展示

第1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1.1 集合及其运算 ..

超级备考 高考系统复习 英语(学生用书)

图书目录展示

第1部分 单元综合复习

高中第一册(上)

Uni..

关于我们 ┊ CtoC简介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 网站留言 ┊ 诚邀合作 ┊ 经销网络 ┊ 教育导航 ┊ 联系我们

北教恒谦教育网 │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5004659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考资料:

[img]

高三语文试卷范百禄文言文

1. 范百禄传文言文及翻译

译文:范百禄字子功,是范镇兄长范锴的儿子,成都华阳人。

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53331进士及第后,又被举荐为才识兼茂科。熙宁年间,邓绾举荐他担任御史,他推辞不就任。

后来担任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一职,又在直集贤院 *** 。熊本处理泸州蛮人造反一事,有一位蛮人首领招架不住,请求投降,裨将贾昌言想杀了对方作为功劳,范百禄吩咐他别这样做,对方不听。

范百禄就过去对熊本说:“杀降将不祥,使千人存活才能福及子孙。何必纵容骄兵悍将横行境内呢?”熊本惊惧,立刻下令阻止手下。

与徐禧处理李士宁的案件,上奏朝廷说李士宁使童妇迷惑,以致生出不轨之心,罪该万死不可赦免。徐禧偏袒李士宁,认为他无罪。

执政者支持徐禧,贬范百禄为监宿州酒。哲宗即位后,范百禄升任中书舍人。

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担心官吏受贿,想加上流配的刑罚。范百禄坚决劝他说:“百姓今天做了官,被受人贿赂,第二天罢官,就用财贿赂别人。

如果用重典处罚,黥面赭衣之人必将堵满道路。”司马光醒悟(明白)说:“如果没有你所说,我真是不了解(知晓)。”

这项工作于是就停下来。 改吏部侍郎。

有议者想淘汰胥吏,吕大防主张淘汰一半,百禄说:“不可。如果淘汰一半那么失职的人会很多,不如慢慢清理他们,到现在缺少的职位不要补人,没几年,就能少一半人了。”

吕大防不听。都水王孝先讨论回河故道的事情,吕大防心里向着他,命令范百禄去视察。

范百禄认为东流之水高仰,但河势却顺流而下,没法回河。就回去上报事情的情形,并且拿出神宗皇帝下令的不要堵塞故道的诏书一并上呈。

吕大防仍然说:“大河东流,是中原最危险之事,现在塘泺已经坏了,界河淤泥充积,黄河将要往北改道了。”范百禄说:“塘泺有阻挡敌寇之名,却无抵御敌寇之实。

假如黄河向北改道,敌人就会有处于下游被水冲袭的忧虑,这对我们是有利的。先帝公开颁布的诏书都在,为何胡乱动摇它。”

于是事情停下。不久兼任侍读,进封翰林学士。

向皇帝进言分别邪正的方法,引导皇上知道做哪些事的人是公正之人,做哪些事的人是奸邪之人,林林总总,共二十多条。希望汇总这些事情来察看情形,则谁邪谁正就清楚了。

百禄凭借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勤恳为民办事,监狱里无关押之囚,属下欲把牢里空无一人之事告诉百禄。百禄说,千里方圆的京畿却无一人入狱,这是皇上的仁德,不是府尹的功劳。

不许。数月后,又担任翰林学士,被封为中书侍郎。

百禄说:“这是三代以来的礼数,为何又想合祭呢?‘成命’之颂,祭祀天地,都歌唱此诗,也就如同春夏祈谷而歌唱《噫嘻》,也难道是为了一次祭祀吗?”争议了很久没有决断,直到被皇帝询问。挂了,享年六十五,朝廷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

原文: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

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

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

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禧右士宁,以为无罪。

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哲宗立,迁中书舍人。

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

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

遂已。改吏部侍郎。

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

不听。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

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

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百禄言:“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

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

乃止。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

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

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

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出处:《宋史·范百禄传》列传第九十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本文出自脱脱,阿鲁图的《宋史·范百禄传》,《宋史》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作者简介: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

2.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翻译,高三文言文

崔琰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县人,幼年质朴木讷,喜爱剑术、武艺。二十三岁时,乡里举他为正,才感奋而读《论语》、《韩诗》 。二十九岁时,结交公孙方等人,在郑玄处读书。不到一年,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郑玄和门人到不其山避难。那时,粮食缺乏,郑玄就把学生都辞掉。崔琰被遣送之后,因盗寇充斥,往西的道路也不通,于是专捡荒野的路,绕经青州、徐州、茺州、豫州,东下寿春,南至长江、太湖。自从离家之后,四年才回到故乡,以弹琴读书作为消遣。

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就召他前来。当时,军队蛮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向袁绍进谏说:“以前荀卿曾说过:‘平日不教士卒,武器不锋利,纵使是商汤、武王也无法战胜。’现在路有尸骨,百姓未蒙德惠,应该下令郡县掩埋尸骨,表示心中的哀痛,追美文王的仁爱。” 袁绍任他为骑都尉,后来袁绍在黎阳整顿部队,接着进驻延津。崔琰又进谏说:“天子在许,而百姓都希望能辅助顺服天子的人。不如守在境内,尽忠职守,以安定海内。” 袁绍不听,于是在官渡吃了败仗。袁绍死后,两个儿子相争相斗,都想争取到崔琰。崔琰就托疾辞谢,也因此获罪,关在牢里,全靠阴夔、陈琳营救,才免于难。

曹操击败袁绍氏后,兼为冀州牧,召崔琰为别驾从事,得意地对崔琰说:“昨天统计户籍,冀州有三十万人,这倒是个大州啊!” 崔琰回答说:“目前天下分甭,九州离析,袁谭、袁尚兄弟相互征战,冀州百姓暴骨荒野。还没听说王师的仁声先到,来慰问百姓的状况,拯救人民的苦难,倒先看到了统计多少武器人口,这难道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吗!”曹操立刻改变得意之色,向崔琰谢罪。这时其他宾客都吓得变色低头。

曹操征并州时,留下崔琰在邺,为文帝师傅。曹丕依然出去打猎,换下衣服、马匹,一心一意要在原野奔逐。崔琰上书进谏说:“听说《尚书》曾警诫不要沉迷打猎,鲁隐公到棠看捕鱼,《春秋》也讥讽他,这是周公、孔子的格言,也是《尚书》、《春秋》中很明显的道理。商朝鉴于夏代亡国,《诗经》就这对这件事而有‘殷鉴不远’的训词。商纣在甲子日被灭亡,夏桀在乙卯日被杀,《礼记》就以这两天享乐为禁忌,这又是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缺点,不能不深自省查。袁绍家族极为富强,而袁谭、袁尚却放纵无度,游乐奢侈,没听说有仁义的好名声,贤人君子见了这种事,都惊骇地离他远去,如兄如罴一样的壮士,在他们手下却沦为残虐人民的工具。所以虽然拥军百万,跨有黄河以北的地区,最后却无立足之地。现在国家正困窘,德惠尚未普及,而百姓所盼的、所想的就是德惠;况且曹公亲率军队,上下同劳,世子您应该循大路、走正途,想想自己是储君,要自视为珍宝。如今竟然穿着卑贱的猎服,忽略了打猎驰逐所冒的危险,沉迷在追雉捕兔之中,而忘记了国家的重要,这真是有识者所忧心的啊!希望世子您烧掉车盖,丢掉猎服,以消除大家的怨责,也免得使老臣得罪上天。” 曹丕回信说:“昨天接获来信,承蒙训示,要我烧掉车盖,丢掉猎服。现在车盖烧了,猎服也丢了。以后若还有这种事,还请不吝教诲。” 曹操为丞相时,崔琰又任东西曹掾属征事。在授东曹给崔琰时,下令说:“君有伯夷的清高史鱼的正直,贪鄙的人会仰慕你的名声而清廉,壮士会尊敬你的声誉而砥砺,这可以引领时风了。因此授官为东曹,速去上任。” 魏国刚建立时,崔琰官拜尚书。当时,还未立太子,临菑侯曹植有才,很得曹操的宠爱。曹操心中也犹豫不决,就以函令秘密在外查访意见。只有崔琰公开回答:“听说《春秋》大义,应该立长子,五官将曹丕又仁孝聪明,应继承正统,我誓死坚持。”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因此曹操赞叹崔琰公正亮直,迁官中尉。

崔琰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眉目清朗,须长四尺,很有威严,颇受朝臣仰慕,而曹操对他也相当敬畏。崔琰曾推荐钜鹿人杨训,此人虽才具不足,而清廉贞正,曹操就备礼召请。后来曹操为魏王,杨训上表赞美功勋,发扬盛德。当时有人讥笑他浮浅虚伪,想博取名声,并说崔琰荐举不当。崔琰就从杨训处拿了上表的草稿来看,然后写封信给杨训说:“我仔细看过你的草稿,内容不错而已。这只是一时的机会罢了,应该会有变动的时机!” 崔琰的本意,在于讥讽那些评论的人喜欢指摘别人,而不推寻情理。却有人说他这封信傲视怨谤。曹操生气地说:“俗话讲‘生女儿罢了!’‘罢了’并不是好话。‘应该会有变动的时机’,意思是更失礼。” 于是罚崔琰为徒隶,又派人去看视,崔琰的言谈表情毫不屈服。曹操就下令说:“崔琰虽然受刑,却和宾客相见,门庭若市,对宾客也瞪着眼直看,好像有什么怨怒。”于是命崔琰自杀。

3. (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将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弘度时常慨叹得不到赏识提拔的机会 (或 "不被知遇")。

殷扬州知道他家境贫寒,问他说:"你能否屈就 (或 "委屈自己的心志"),去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令?""李弘度回答说:"我为官不得志的慨叹,早已被上级知道了;走投无路的猿猴跑到林中,哪里还有闲暇 (或 "哪里顾得上")选择栖身之木呢!"于是殷扬州授予李弘度剡县县令的官职。 关键词及采分点得分点为:被遇、贫、屈志、不、上闻、穷、暇、授。

【翻译】李弘度经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扬州刺史殷浩知道他家境贫寒,就问他:“您愿意委屈自己,做一个小县令么?”李弘度回答说:“像《北门》篇里那样的牢骚慨叹,早就让您听说了。

我现在就像一只走投无路的猿猴奔窜山林,哪里还能顾得上去挑选该爬上哪棵树呢?”殷浩于是委任李弘度做剡县县令。 。

4. 高三课文《齐桓晋文之事》整篇翻译下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 (齐宣王)说:"象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

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

"(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哪能废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

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的同情心。"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

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

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把厨房建得远远的。

"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郎的作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受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 *** 一下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 *** 肢体一类的事。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

所以,推广恩德足以使天下安定,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象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 齐宣王说:"象(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 (齐宣王)说:"(这是什。

5. 《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

《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Ⅲ《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理综(《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案《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押题预测》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考试答案。

6. 高中语文 文言文 翻译题 求解答,谢谢~

1.很希望你能留在我身边,但想了想认为还是(让你处理)这个州的事情更要紧. 2.张辽等人向来了解大王的心意(知道事情紧急),如果(张辽他们)后被召见,却(比你)先到, 你(裴潜)肯定会受到责备. 3.温恢有国家栋梁支柱的才质,为先帝办事,履立功勋声名昭著. 4.当时(公舜良)还很年轻,县里的人有些轻视他,等看到他(在县里)的作为,于是都很尊敬佩服他 5.公舜良说:“所说的沿袭这里的风俗,难道是这样吗?” 6.公舜良不为所动,只抓了为首的五人,当天就判罚流放了他们 7.(吴三桂)发檄文要于成龙造浮桥人大军渡河,刚完成,山洪爆发,桥毁了,(于成龙)被定罪罢了官. 8.于成龙上奏道:”赵履谦有了过错,不知道悔改,我不得不参他.“ 9.过了几个月,政治和教化大有改善,有权势的家族怕对自己不利,造谣诋毁(于成龙).。

7. 文言文 高三流水

高山流水吧 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示例:清·袁于令《西楼记·病晤》:“清音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 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

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近义词:知音难觅。

大联考答案在哪找

大联考答案在全国大联考考试库官网可以找到。全国大联考答案官网。天一大联考整体试题难度中等,与大学入学考试题型不同。高考试题中有简单的试题、中等的试题、难题等几个题型。

2019年衡水全国高三大联考五月文综英语答案加175166164

应该是良性循环的原因。多年前,通过严格管理,招聘优秀教师,去各县挖优秀生源等方法使学校高考成绩年年名列前茅。这样更多的优秀生源往这里汇集,每年将衡水周围各地的优秀生几乎都招了进来,所以连续年年高考成绩全省第一。并且以滏阳中学做幌子可以收不少的钱(择校生),有钱能聘更好的教师与管理人才。

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文综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第三次全国大联考语文答案、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文综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