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试卷答案九年级期中(金太阳九年级期末试卷)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金太阳试卷答案九年级期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金太阳九年级期末试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金太阳联考初三第二次试卷答案

全国大联考 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联考 历史试卷 审编: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历史研究室 内容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上) 选择题: 1.D 魏国 2.B 百家争鸣 3.A 举孝廉 4.B 出使多个国家 5.A 蔡伦与造纸术 6.C 汉朝 7.C 印度 8.D 隋唐时以生产秘色瓷著名于世 9.A 完善科举制 10.D 领导”岳家军”收复失地 11.C 明成组 12.D 阻碍了社会发展 13.C 北京条约 14.D 李秀成 15.D 都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式 16.D 1234 17.D 地出偏远地区 18.B 戊戌变法 19.A 对外喧战 20.C 专制与民主之争 21.D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2.B 职员学生的爱国斗争 23.B 234 24.D 扶持新代理人 25.A 123

初三金太阳试卷答案如何查找

没有搜金太阳试卷答案的软件,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网络资源来寻找金太阳试卷的答案,如金太阳答案网。打开自己的浏览器,输入金太阳教育试卷答案网搜寻即可,待进入页面后大家选择自己需要试卷的答案。

九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

期中考试是对同学们一学期学习成果的一次大盘点、大检阅,同时也是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一次挑战。我为你整理了九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一、基础部分(24分,除标明分数外,其余一律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

A.造诣(yì) 诓骗 (kuāng ) 辛苦恣睢zì 怒不可遏(è )

B.参(cān)差 襁(qiǎng) 褓 恪(kè)尽职守 锲(qì)而不舍

C.狡黠(jié) 留滞( zhì) 生活拮据 (jū) 成吉思汗( hàn )

D.栖(qī)息 汲取 (jì) 重蹈覆辙(chè) 味同嚼蜡(jiáo)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脑羞成怒 黎明署光 巨星勋落 鞠躬尽瘁

B、一代天骄 舐犊情深 涕泗横流 格物致知

C、 良师益友 不屈不饶 气吞斗牛 刻骨名心

D、 涉世未深 度德量力 无与沦比 轻而一举

3、默写(8分)

① 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 ,背灼炎天光。

③ 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④ 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沁园春·雪》中描写雪后群山、高原壮观景象,化静为动的对偶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⑥《渔家傲》中抒发将士们既想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物的供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5、下段文字的语序被打乱了,正确的语序应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

① 所以,丙烷被幸运地选作火炬的燃料。

② 再说丙烷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的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③ 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选择了丙烷呢?

④ 丙烷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汽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

⑤ 因为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6、某校九年级学生拟开展一个“好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活动,请按老师要求,做好以下准备工作。(8 分)

书 名

作 者

你熟悉的作品中某个人物

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①撰写此次活动的开场白。(3 分)

要求:必须引用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能够运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

② 请你为大家推荐一本你最近读过的一本课外书,写出推荐理由。(50 字以内)( 3 分)

③ 假设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来到活动现场接受师生的采访,允许每人根据此次活动的主题提一个问题。请你将要说的话写下来。(2 分)

二、阅读做题(46分,除标明分数外,其余一律2分)

(一)

①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A)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②为什么呢?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④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⑤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⑥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⑦孔子说:(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7、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③-⑥句阐述的共同道理是_______(填写原文语句序号)

9、选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为本段的观点提供一个事实论据。(3分)

10、文中说“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作为一名初中生,你认为该怎样学习才是最有价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阿元

“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句格言,它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的高。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原因之二是在失败之后人们需要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但阿元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自我安慰当然不错,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比如说项羽,从江东起,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垓下之败让他永无翻身之地,因为他自杀了。还有李自成,现在的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机会可以战胜满清,过足当皇帝的瘾,但最终他被杀掉了。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的失败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他们失败之后就死了,根本没有机会。那么咱们就举一个失败之后没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有两次致命的失败,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铁卢。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拿破仑的扩张让他成为了欧洲的公敌。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手,好虎难顶群狼,拿破仑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联合上,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

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证明,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说失败的当事人要能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

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推销员在谈到他为什么会成功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推销《幼儿百科全书》时对一家人说,他的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然后他又对那家的孩子说:“小朋友,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看我怎么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这个小朋友的问题是:“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这个推销员说,当时他是面红耳赤,只能收拾起他的书,灰溜溜地走了。

从这次经历,这个推销员总结出一个经验,话不能说得太满,牛皮不能吹得太爆,从而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这个故事说明了,如果你对于失败能够有个理性的分析.那么失败为成功之母。

而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失败,不能合理评估自己,失败只能带来更大的失败。

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除了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之外,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项羽的对手刘邦,和项羽交手,从来没有打胜过。最惨的时候,他的老爸老妈老婆孩子全都被项羽抓起来了,项羽还威胁说,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煮了,当饭吃。对此,刘邦的反应是,我们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如果你要煮你爸,你就送一碗给我吃。

虽然刘邦的话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但正是他永不放弃的勇气才让他在一次次大败之后又站了起来,并最终成为一代强汉的开国皇帝。

所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并不是要否定这句名言,而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对于这句话没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运用,很可能会让这句话成为逃避失败的借口,成为一块不敢正视失败的挡箭牌。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证明此论点,主要采取了 ____________ 的论证方法。

12.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需要哪些条件?

答:

13.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据“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被杀”、“刘邦打败项羽成为开国之君”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证明“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这一分论点的。

B.第三自然段中拿破仑的例子显得多余,应该删去。

C.作者通过否定名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要独立思考,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名言的道理。

D.“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格言被人们广泛认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另一个是在失败之后需要用它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14.如果让你与作者辩论,你坚决捍卫“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观点,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 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回答15~19题。

命题人心语:当心情蒙上阴霾,心灵迷失方向,请叩响灵魂深处的琴弦,用爱拂去沉重与忧伤,用阳光晾晒阴冷与无奈。因为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拔掉那颗蛀牙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有删改)

15.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16.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地位尴尬, 滋生仇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17.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1)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18.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19.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四)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A 或( )以为死 B 度已失期

C 安知鸿鹄之志( ) D 为天下唱 ( )

2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辍耕之垄上 B. 诚以吾众

之次所旁丛祠中 固以怪之

C.多闻其贤 D.佣者笑而应曰

其真无马邪 人不知而不愠

2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24.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25.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作文 (50分)

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温暖,给予人希望;温暖,给予人动力;温暖,给予人成功。温暖是无形的,温暖是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当你失望时,温暖是否让你得到了希望?当你气馁时,温暖是否让你得到了动力?当你失败时,温暖是否让你得到了成功?温暖,是一剂万灵药,你无时无刻不需要它。有了温暖,你才会感到世间的光明与欢乐;有了温暖,你才不会感到失落与孤单;有了温暖,你才会更自信以及笑对明天!

请以“温暖”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 半命题作文: 最让我______________的人

要求:将标题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A 2、B 4、B 5、③⑤④②①

3、⑤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1)3分。引用名言正确,1分;能正确运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整体表述流畅,用词准确,1分。 (2)3分。介绍书名、作者得1分;准确表述理由,能简述故事梗概,介绍主人公,评价人物或读书体会等给2分。(3)2分。采访的礼貌用语1分,提问1分,提问符合“好读书,读书好”的主题。

二、阅读(46分)

7、(3分)首先应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8、A; 9、道理论证; 可举居里夫人等忘我工作的事例

10、略

18.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意思接近即可,2分)

19.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意思接近即可,2分)

20、或:有的人 度:估计 安:怎么 唱:通“倡”首发

21、A

22、扶苏因为屡次进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24、D

25、课文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经过而《过秦论》则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及结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挣脱(zhèng) 荫庇(yīn) 铸就(zhù) 半身不遂(suí)

B.吮吸 (shǔn) 戏谑(xuè) 慰藉 (jí) 吹毛求疵(cī)

C.捯气 (dǎo) 瞰望 (kàn) 赔偿(cháng) 万恶不赦(shè)

D.癖好 (pǐ) 手腕 (wàn) 魁梧(wú) 呱呱坠地(gū)

2.下列各组词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顶礼膜拜 星临万户 黏膜 砰然作响

B.断壁残垣 周道如砥 不屑置辩 一泄千里

C.无精打采 中流砥柱 绯红 引颈受戮

D.折衷是非 有例可援 恻隐 相生相成

3.下列用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2)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 )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3)难道这都是真的吗?他闭着眼睛,想了好一会,( )想出来了。他一直在向北偏东走,他已经离开狄斯河,走到了铜矿谷。

(4)江流人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 ),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A.辩解 获得 竟然 卑鄙 B.争辩 荣膺 毕竟 卑微

C.辩白 取得 然而 卑下 D.争论 荣获 马上 微小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对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C.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D.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学生‘中国梦’”书法赛。

B.群众的好干部陈家顺,以农民工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被称为“卧底局长”。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6.诗文填空。(12分)

⑴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 , ”

这两句就是佐证。

⑵.《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 , 。

⑶.《左迂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 但还是愈老弥坚,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 , 。

⑷.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 ,

⑸.《别云间》中描写山河破碎,泪眼朦胧,满腔悲愤的诗句是: ,

⑹孟子以“ , ”阐述了战争中各条件因素之间的地位和作用。

7.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⑴.中国古代小说成就巨大,获誉极高,请写出下列作品的名称。(2分)

①中国古代讽刺小说最高峰:

②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

⑵.下列这副对联与那部作品有关,小说的作者是谁?(2分)

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作品: 作者:

⑶.穿越时空的对话。假如范进、孔乙己、闰土、诸葛亮……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将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任选一位对他说一句话。(2分)

我想对 说 。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 快递

梅子涵

①现在都喜欢快递。一封不重要的信,一份有点重要的合同,一包盼望读到的书,一盒扬州包子,一袋山西枣子,都会快递而来,弄得门铃不断,喜气洋洋,很像成功人士。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

②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上海人都不接电话?刚才是没有听见。”“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我要去问问他想干什么,他这是在送快递还是准备拼命?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二楼、一楼,我走得快,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如果听见我怎么会不接?”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我大叫。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③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自以为是地要让他向我道教。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了。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已经到了另外一家的门口,他的助动车停在樟树下,他正在和这一家的女主人吵架。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④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她姐姐的。女儿正在法国读书,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 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⑤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8.根据语境,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6分)

(1)第②段最后一句“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2)第④段最后一句“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9.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4分)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词语角度)

(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从修辞角度)

第(1)句:

第(2)句:

10.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文中画线处小伙子内心的懊悔。(60字左右,2分)

11.读完本文,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2分)

二 难得淡定

(1)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2)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3)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 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4)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5)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 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6)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7)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2.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答:

13.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4.文章第(4)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

答:

1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2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

“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

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 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16.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

(3)乃喟然而叹曰: (4)故述往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8.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于 是 卒 述 陶 唐 以 来 至 于 麟 止 自 黄 帝 始。

19.(1)【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20.【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2分)

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21.体现诗的全部旨意出来,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 (2分)

22.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23.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四、写作(共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路,有无数。

或长,或短;或狭,或宽;或坎坷,或平坦……

耕耘,是蚯蚓的路;探索,是小溪的路;摧毁,是飓风的路;发光,是闪电的路……

彩虹的路是绚丽的,但那是虚幻的;流星的路是短暂的,但这是辉煌的;爬山虎的路是艰难的,也是无畏的;老黄牛的路是泥泞的,也是踏实的……

要求:以“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 D 2 B 3 B 4 D 5 C 6 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⑵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⑶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⑸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 ⑴ ①《儒林外史》②《水浒传》⑵《聊斋志异》 蒲松龄 ⑶ 略

二、现代文阅读

(一)

8.(1)怒不可遏(愤怒) 声嘶力竭 面红耳赤 气急败坏(意思对即可)

(2)和蔼可亲(和颜悦色) 心平气和 和声细语 包容 理解(意思对即可)

9.(1)(2分)这句话运用了“腾”这个拟声词(这句话运用了“蹿”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听到快递员粗暴喊叫时心中怒火升腾的情状。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快递员怒气冲冲、心急火燎离开时的样子,体现了他急躁和粗暴。

10.示例:我怎么老是和别人吵架呢?这位长辈对我这么关心,我刚才却对他那么无礼,往后我可不能再把自己焦躁和烦恼的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

11.联系原文,结合实际谈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12.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或做人处事,要有淡定的 情怀)

13.①引出论点 ②为论点作道理论据 ③增添文学趣味

14.论述了淡定是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举例论证或例证法。

15.示例:人生难免起伏,在困难危险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镇定地面对,失败和不如意时,我们要心平气和地面对,从容安详地思考与处理,不过分看重身外之物,不为身外之物所困,始终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怀。

三、古诗文阅读

16.(1)通“增”,增加 (2)犯错误 (3)于是,就 (4)因此,所以

17.(1)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奋发创造)。 (2)《诗》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为发泄(抒发)愤懑(愤怒)而写的作品(创作的)。

18.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每断对一处得1分)。

19.(1)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2)C

20.生于忧患(或忧愁祸害足以使人生存)。

2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2、①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②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③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

23、举例:每章的后四句。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

[img]

金太阳试卷答案九年级期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金太阳九年级期末试卷、金太阳试卷答案九年级期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