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单元周测小卷,以及单元测评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文学常识(4分)
(1)山水名胜,美在自然,更美在人文。醉翁亭因一文化名人而名满天下,请指出这一文化名人是谁。(2分)
(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田园诗派开创者的诗风,请说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谁,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2分)
2.成语积累(4分)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是写景游记的古代散文名篇。文字精练优美,许多有生命力的语言沿用至今成为成语,请写出四条这样的成语。
3.名句积累(8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欲渡黄河塞川,_________。《行路难》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饮酒》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中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作者_________,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山水游记多篇,合称_________,本文是其中的_________篇。(3分)
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蒙络摇缀()(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4)悄怆幽邃()
3.文中第2段写了潭水和游鱼的特点,你认为作者写作的妙处何在?(3分)
4.文中高度概括潭中氛围的是哪八个字?(2分)
5.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4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周遭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是重合着的,是天和地热吻时留下的痕迹。自己作孩童的时候,看到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骥之辔了。反正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和憨拙的气力,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及至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到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越是诅恨它,就越要揣摩它们。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暗天气中就不是;在孩子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诅恨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其实是在诅恨你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子——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的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伸,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无边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事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们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又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向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叫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一世如藏身巨蚌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的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见地平线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1)庇护()(2)憨拙()
(3)诅恨()(4)巨蚌()
2.文章第1段中,“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你认为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
3.读罢第2段的画线句,你一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请用一段话把你成长历程中类似的感受或当时的想法,真实生动地描写出来。(4分)
4.作者在少年时追随地平线而对其产生诅恨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5.随着自己认识的加深,作者对地平线又有新的认识,所以作者说:“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能走出圈子。”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6.作者由对地平线的诅恨,转化为对地平线的谢忱,你认为这种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3分)
7.作者以地平线为象征,认为人应该认识自己的局限性,从而不断扩展自己的胸襟,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段话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100字)(6分)
(三)文学放飞(4分)
你熟悉江南的三大名楼吗?请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写一副有关江南名楼的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题目:感受自然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
1.(1)欧阳修(2)陶渊明《桃花源记》
2.觥筹交错气象万千心旷神怡醉翁之意不在酒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将登太行雪满山悠然见南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一)
1.柳宗元永州八记第四
2.(1)连接(2)约(3)像蛇一样(4)深
3.以鱼之多,鱼的空游写水清澈,却无一字涉及水。又将游鱼或动或静的状态通过日光、影子写得极为传神,互相映衬,可说是各尽其妙。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哀伤凄凉,文中两次写“乐”与全文的感情基调不矛盾,这与作者的身世、经历有关。作者当时被贬永州,他要寄情山水,以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清脆的水声,看到鱼儿的游态时,感到了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但这种欢快是暂时的,从而成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压抑心情的反衬,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二)
1.(1)bì(2)zhuō(3)zǔ(4)bànɡ
2.这一句话以设问的形式揭示了文题,具有总括全文的作用,全文都是围绕这一句展开的。
3.提示:可写认识的误区,或由一种认识到另一种认识。
4.年少的我追赶地平线,地平线却随着自己前进的脚步而向后退去,自己无法接近它,我感到地平线对人是愚弄,也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5.这一句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颇具哲理意味,以走出地平线为喻,说明人首先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然后应该解放思想,扩展胸襟,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6.由于地平线的存在,使自己想走出地平线,走出自我思想的局限,凭着它的诱惑,它的向导,使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胸襟宽广了,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思想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7.提示:围绕着人只有认识自己思想的局限性,才能储蓄知识,不断努力,不断的追求,提高思想认识,超越自我,走出狭小的思想局限,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三)
提示:江南三大名楼即: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岳阳楼的对联:上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下联:万家忧乐到心头等等。
三、略
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2017初三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9分)
1.请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3分)
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2.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C)(3分)
A.犀兕(sì) 鼋鼍(yuántuó) 诎(qū) B.畎亩(quǎn) 胶鬲(gé) 拂土(bì)
C.一箪食(dān) 蹴尔(jiù) 不屑(xiè)D.濠梁(háo) 醴泉(lǐ) 吓(hè)
3.选出加点字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B)(2分)
A.胡不见我于王:xiàn 引见 B.曾益其所不能:céng 曾经
C.故患有所不辟也:bì 通“避”,躲避 D.惠子相梁:xiàng 做宰相
4.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2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鱼,我所欲也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也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6.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7.对“吾义固不杀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D )(3分)
A.我讲人道,一定不肯杀人。 B.我坚持人道,自然不肯杀人。
C.我讲义气, 向来不肯杀人。 D.我坚持义理,向来不肯杀人。
8.搭配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宋何罪之有——《公输》——《墨子》——墨家
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
C.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论语》——儒家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庄子》——道家
9.阅读《繁星》《春水》(节选),完成下列各题。(4分)
A)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B)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C)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D)母亲呵!/这零碎的篇儿/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在没有我以前/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①以上四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母爱 (2分)
②以上诗歌,几乎都是以“母亲呵”这种单向的呼告来组织诗篇的,说说这种方式的好处。(2分)
答:这种以单向的呼告营造出的诗的表层,以双向交流为诗的深层的实质的抒情方式,最适合于作者主体情感的投入,最适于读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补充,丰富隐藏在画面深处的更重要的情感内容。
10.综合性学习。(4分)
“诸子百家”是指我国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名家的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某学校九年级(8)班开展了“初识诸子百家”的主题探究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下面“诸子”中的一位。(2分)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公孙龙
示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答:
(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论语》而在全国引起轰动。人们尊称她为“学术超女”,纷纷抢购她编写的《论语心得》。针对这种“追星”现象,你有什么看法?(50字以内)(2分)
答:
11.古诗词名句填空(共6分)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②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_。
④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⑤2012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爆发75周年纪念日,我们牢记国耻的同时,也应该时刻记住“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可以亡国。(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语句来回答。)
⑥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的“三人行, 必有我师 ”,启发我们虚心取人之长;《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
三、阅读与理解(41分)
(一)、阅读《雨过山村》完成第12~13题 (6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2.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3分)
答: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5分,答到“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3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分)
13.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3分;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要求酌情给分)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和《墨子•贵义》,完成第14~16题。(9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
1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的意思)②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罢了)
③“万事莫贵于义(正义、道义)④子为之乎(您)
15. 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
16.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答: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
【翻译】: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现在有人说:'(我)给你帽子和鞋,砍断你的手脚,你肯干吗 '(你)一定不肯干.(这)是什么原因 是(因为)鞋帽不如(你的)手足贵重啊!又说:'给你天下,杀死你,你肯干吗 '你(也)一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 (原因)是天下不如你身体贵重啊.为一句话而争斗,以至互相残杀,这是由于义比他们的身体贵重啊!所以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重要的了".
(三)阅读《发现自己》,完成第17~18题。(6分)
发现自己
①歌德年轻时候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他付出了艰辛,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始终收效甚微。直到4哕的时候,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大师们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清醒了: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在痛苦和彷徨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②的确,发现自己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发现自己,用的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标准,掺杂了大量主观的、情感的、个性化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公允,其正确性也因此打了折扣。自己看自己难,难就难在“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④发现自己需要勇气。人生所占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时间、精力、能力的使用都是单向的,一旦投放就不会再生。因此,我们要敢于放弃,善于取舍。对于经过实践检验无法通行的道路,我们不能坚持错误不知悔改,而要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坦然地从头再来。切莫不识时务,乱闯硬千,最终头破血流,两手空空。
17.第③自然段列举孙中山弃医从政的事实有什么作用?(3分)
答:用该事例论证了成功者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道路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会尝试各种发展道路,并与时俱进的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18.传统观点认为,成就事业时要“矢志不移”,“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而本文却提倡要善于“发现自己”,“敢于放弃,善于取舍”,不断矫正进取的目标。对此,你的观点如何?请说出你自己独到的思考。(3分)
答:例:这两种观点不矛盾,对正确的方向要矢志不移,但不适宜自己时也要敢于放弃。
(四)阅读《椅子改变中国文化》,完成第19~20题。(6分)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 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有删改)
19.通观全文,作者认为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3分)
答:①对房屋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的影响;②对人们生活习俗改变的影响;③对国人心中皇权意识的强化。(一点1分,共3分。语意相近即可)
20.作者认为“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请你就此联系现实生活举例加以说明。(3分)
答(能明确提出观点给1分,能围绕观点举例并准确阐释给2分,语言通畅给1分) 参考示例:网络聊天软件的发明,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像QQ聊天这样的 交流方式,从形式上直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使人们的联系更为广泛,视野更
为开阔,这些都必然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五)阅读《善良的种子》,完成第20~24题.(14分)
善良的种子
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20.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分)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父亲的钱被偷)→“女人”的种子被偷→(父亲及乡邻把各自的种子分给女人)→(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21.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2分)
答:父亲把自己的种子分给丢失种子的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也唤醒了偷钱人的良知。
22. 选文哪句话具体阐释了标题“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请用“ ”在原文中标出。(2分)
答: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2分)
23.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2分)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答: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说明父亲的钱珍藏已久,因钱来之不易而格外珍视,更能衬托父亲善举的可贵。(2分)
24. 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评价围绕父亲“善良”来谈,1分;联系现实要答出做一个善良的人的正面意义,1分。
三、作文(二选一)(50分)
25.(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出发是一声铿锵的号令,出发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出发要有方向,有了方向才不会盲动,有了方向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在前行中领略人生的风景。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题目:向 出发
(2)根据要求作文。
走过岁月的四季,我们一路向前走;穿过历史的尘烟,我们的民族向前走。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向前走。向前走,需要满怀的激情;向前走,需要理性的思索。向前走是成长,是希望,是信念,是责任,是挑战,是突破……
请以“向前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ɡuāi qiǎo chú chuānɡ lǐ bài liè fènɡ chōu yē
( 乖巧 ) (橱窗 ) (礼拜 ) (裂缝 ) ( 抽噎 )
wú lài shēnɡ xiù xiá zi dǎ jiǎo dònɡ jiānɡ
( 无赖 ) ( 生锈 ) ( 匣子 ) ( 打搅 ) ( 冻僵 )
三、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鱼( 贯 )而入 (满 )不在乎 与世(隔 )绝 闻( 所 )未闻
落( 荒 )而逃 ( 游 )手好闲 出类( 拔 )萃 当( 机 )立断
背(道 )而驰 ( 好 )逸恶劳 众志( 成)城 针( 锋 )相对
1.写出与带点词语构词相同的词语:精益求精、 微乎其微 、 忍无可忍
2.写出画"--"词语的近义词: 同舟共济 、 万众一心
3.任选上列两个词语写一句话:他整天游手好闲的什么事也不做,只会在家里喝酒玩电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用带点词写句子)
他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他不来学校上课了,因为他爸爸病了,需要人照顾。
2.从飞机上看长江,它绵长曲折,洁白闪亮。(改成比喻句)
从飞机上看长江,它像一条银色的巨龙,绵长曲折,洁白闪亮。
3.人们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缩句)
人们拥向河岸,迎接孩子。
4.鲁滨孙是一个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 的人。(至少填上三个恰当的四字词语)
二、判断句子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正直是道德之本。"这句话是英国的戈尔丁说的。 (× )
2."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和"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时她妈妈穿的"这两句话的破折号用法相同。 ( √ )
3.《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都采用了似喜实悲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 )
4."汤姆有几个好朋友:乔恩、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臭味相投"一词说明了哈克和汤姆是最合得来的好朋友。 ( √ )
一、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少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你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吗?请写一写。
她看见过 暖和的烤炉 ,她看见过 喷香的烤鹅 ,
她看见过 美丽的圣诞树 ,她看见过 慈祥的奶奶 ......
2.读画波浪线的句子,想想小女孩死了,为什么还捏着那把烧过了已经没用的火柴梗?
因为小女孩要紧紧抓住那短暂的幸福,捏住火柴梗,好像就捏到了幸福,所以她至死还不放手。
3.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微笑?
因为小女孩在临死的时候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想,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 依次写出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 瑰丽 ) ( 颤抖 ) ( 蔚蓝 ) ( 熙熙攘攘 )
2. 给文章的最后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风平浪静( 波涛汹涌 ) 罕见( 常见 )
4. 父亲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横线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5. "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父亲在忧伤什么呢?(联系短文内容,用排比的句子写一写。)
父亲忧伤着,他再也不能为女儿唱摇篮曲了;再也不能替她系美丽的蝴蝶结了;一家三口再也不能手拉手去散步了;从此再也看不到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女儿了......
6. 请你给短文加一个含义深刻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并说说理由。
这是医学界的奇迹,而创造这种奇迹的真正原因则是-责任!父亲坚守着自己对女儿的责任是其坚持下去的动力! 这种伟大的父爱与责任创造了奇迹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1.自学生字,重点学习"藤""衔"的写法和"卓"的读音。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初步理解"人声鼎沸、烟熏火燎、卓有成效、执著、侵蚀、盛名......"词语。
2.查找一些镭和居里夫人的资料。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 shí liǎn páng dìng gé tí liàn qí shì
( 侵蚀 ) (脸庞 ) ( 定格 ) (提炼 ) ( 歧视 )
fēn xī yōu àn zhí zhuó zhóu yǒu chéng xiào
( 分析 ) ( 幽暗 ) ( 执著 ) (卓有成效 )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人声(鼎 )(沸 ) ( 肃 )然无声 (烟 )熏( 火)燎 一如(既 )往
严(以 )律(己 ) 公正不(阿 ) 毫不气(馁 ) 眼(花)耳(鸣 )
三、在括号里填入用"庄"字组成的词语,不能重复。
1.居里夫人用(庄严 )的目光环视会场,她那美丽而(庄重 )的形象,深深刻在人们的心中。
2.平时一副神态(端庄 )的他,原来也有幽默的一面。
*四、根据句子写出成语。
1.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顺藤摸瓜 )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 ) ( 走马观花 )
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1.(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 )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
2.( 虽然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 )她什么都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3.( 虽然 )居里夫人一生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两次诺贝尔奖,( 但 )她视名利如粪土。
二、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
1.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
2.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 融入了一个美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
3.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 。
三、将下列句子整理成段。
( 6 )大家都伤心地说,小街在房子的下面。
( 2 )来的人越来越多,房子都不够住了,大家就开始建房子。
( 1 )一条小街非常热闹,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游玩,大家都住在小街上。
( 3 )房子越建越多,小街上到处是房子。
( 5 )有人问,小街到哪里去了。
( 4 )后来,大家再也看不到原来的小街了。
这段话是按 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一、阅读下列这段话,并完成相关练习。
1.找出文章中一对反义词。
人声鼎沸--肃然无声
2.读画线部分描写居里夫人外貌的句子,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更加突出了居里夫人坚毅执著的精神。她为科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之成为世人钦佩的女性。而她却对功利不放在眼里。
3.读句子回答问题。
"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1) 用"﹏"画出作者感受的部分。
*(2)根据你对居里夫人的了解,你觉得那双眼睛看透的"一切"、"未来"指的是什么?
"一切"指人世间的荣誉、功利以及科学领域。"未来"指科学界未来发展的趋势。
4.学了这篇课文,你对镭了解了多少?
镭是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有放射性。1898年被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
5.这段话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居里夫人做报告的场面,将的形象凸显在读者面前。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 看拼音写词语。
ɡuī lì chánɡ shì tàn suǒ jī láo chénɡ jí
( 瑰丽 ) ( 尝试 ) ( 探索 ) ( 积劳成疾 )
xié zuò wǎn rú zhèn fèn fēnɡ huā zhènɡ mào
(协作 ) ( 宛如 ) (振奋 ) ( 风华正茂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炎 )(黄)子孙 嫦娥( 奔)(月 ) 鲲鹏(展 )( 翅 )
夜(以 )继日 猝然长( 逝 ) 风华正(茂 )
(震 )耳(欲 )聋 锲而不(舍 ) (坚 )( 持 )不懈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绚丽 )的曲线 ( 出色 )地完成 实现(梦想 )
( 茫茫 )的苍穹 ( 艰难 )地苦战 承担(责任 )
( 坚持不懈 )的奋斗 ( 顺利 )地着陆 掌握(方向 )*三、根据课文内容,照样子填词。
1.古人的奇思妙想--美好梦想
2.万户的火箭飞行--( 梦想失败 )
3.人造卫星的发射--( 实现梦想 )
4.载人航天技术的实施--( 美梦成真 )
5."神州5号"载人飞船的发射--( 超越梦想 )
一、下列破折号在句子中分别是什么作用。
A 意思的转折 B 解释说明 C 意思的递进 D声音的延长
1.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B )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和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B )
3. 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 A )
4. 文章要多读,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C )
二、照样子,用画线的词语写句子。
1.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尽管条件很恶劣,却阻挡不了我们完成任务的决心。
2.为了探索航天技术,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为了在这次拔河比赛中取得胜利,有的同学一下课就练手劲,有的同学每天研究拔河的技巧,有的同学研究队形的排列,有的同学一起练喊加油的节奏。
一、读一读下面这段话,完成相关练习。
"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1.你认为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试着读一读,抒发这种感情。
应该带着崇敬的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因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
2.如果让你和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作太空对话,你打算说什么?请写下来。
"航天叔叔,你们是人民心中的英雄,是你们完成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我们永远会记住你们的名字。
二、读下列这段话,联系上下文完成练习。
1.在方框处加上标点符号。
2.把句子补充完整。
3.读画线句子,文中的"梦"指 飞上太空
"一箭飞冲九霄"指中国的载入飞船飞上了太空
*4.文中几个成语来源于神话故事,请选择一个写成100字左右的一段话来介绍一个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一年,天上出现了是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就要活不下去了。这件事惊动了一名后羿的英雄,他用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不久,后羿娶了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路经昆仑山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吃了药能立刻升天成仙。在一次后羿外出打猎时,心怀鬼胎的蓬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死他对手,就一口吞了药。她的身体立刻离开地面,飞向天空。由于牵挂丈夫,嫦娥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5.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中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赞扬的情感。
中国航天历史记录
▲2007年10成功发射嫦娥一号。
▲2005年10月12日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
▲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
▲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1988年成功发射"织女一号"火箭。
▲1986年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1958年兴建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6年,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6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
▲1956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
1.自学生字,注意"漩"的读音。理解"司空见惯、追根寻源、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想想课题中包含的意思。
一、 看拼音,写词语。
xǐ zǎo dàn shēnɡ zhù mínɡ jiàn wēi zhī zhù
( 洗澡 ) (诞生 ) ( 著名 ) ( 见微知著 )
yán jiū yǎn jīnɡ tàn suǒ sī kōng jiàn ɡuài
( 研究 ) ( 眼睛 ) ( 探索 ) ( 司空见惯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科学--( 迷信 ) 普通--(特别 ) 开始--(结束 )
三、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追 )根(寻)源 香气扑(鼻 ) 无独有( 偶 )
百( 折 )不(挠 ) 锲而不(舍 ) ( 坚 )(持)不懈
一、读下列句子,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1.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生活中处处都有真理,只在于你有没有发现。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班固曾说过:智者,知也。独不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者也。
二、选词填空。
敏锐 敏感
1.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谢皮罗教授却(敏锐 )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谁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2.如果你是个( 敏感 )的人,那么你的情感世界将会变得丰富多彩,内心语汇肯定是缤纷的。
反应 反映
1.这部小说(反映 )了残酷的现实生活和斗争。
2.为什么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会出现变红这样的( 反应 )呢?
阅读下列选段,并完成相关题目。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1.读划线句子,完成练习。
(1)句中"?"表示 细小、司空见惯的主任现象中产生问题 ;
"!"表示 把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解决
那么放洗澡水这个事例中,"?"表示 为什么每次放掉洗澡水时,谁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呢?
"!"表示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认为这种漩涡于地球的自传有关。
2.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概括性语言写下来。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谢皮罗教授发现并解决了放掉洗澡水时水流漩涡于地球的自传有关。
3.这两个自然段在论证上方法是不同的,第一自然段用概括叙述论证法,第二自然段是用__举例子的论证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这反复论证证明什么?
作者通过这反复论证证明了许多真理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发现的。告诉我们真理就在我们身边。
文章最后总结论点时,运用了很多连接词,使得论述非常有条理。例如"只要、那么、当然、如果......那么、只"等,你能运用两三个类似的词语陈述你的观点呢?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 , 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21 我最好的老师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ǎng shòu dú tè ɡù yì mù dèng kǒu dāi
( 讲授 ) ( 独特 ) ( 故意 ) (目瞪口呆 )
pàn duàn hén jì jiào xùn zhōng shēn shòu yì
( 判断 ) ( 痕迹 ) ( 教训 ) ( 终身受益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定(定理 ) 调(调节) 侧( 侧面 ) 疑(疑问 )
绽(绽放 ) 凋(凋零) 测(测试 ) 凝(凝望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意料之中(出人意料 ) 相信( 怀疑 ) 真诚(虚伪)
一言不发(侃侃而谈 ) 趣味(乏味 ) 平常( 独特 )
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1. 改成陈述句: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的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你们 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的答案,不应该得分。
2. 缩句:我们明白了不要迷信数百,也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
我们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3. 改成直接叙述:他告诉我们,当时他让我们传看的知识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
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
二、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
1.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 没有猫猬售 。
2.怀特森先生总是 想方设法让我们接受他的挑战 。
3.课堂上他曾提醒过我们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 。
一、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完成练习。
1.我最好的老师是(怀特森先生),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教学方法独特 ),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 )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 )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 怀疑 )的能力。
2.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 ),也不要( 迷信 权威 )。
3.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我读懂了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怀特森老师的做法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老师领进门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到邻村小学读书。
老师姓田,私塾出身。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开学第一天,田老师就教我们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她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她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这八、九、十枝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纪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侯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收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今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像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罢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1. 看拼音,写词语。
yá sheng si shu
教师生(涯 ) 引人入(胜 ) (私 塾 )
wěi wěi lín jìng ér zhǐ
(娓 )( 娓 )动听 身(临 )其( 境 ) 戛然(而 )( 止 )
2.读画线句子把 上千个故事 比作点点入土的春雨。作者特别感激老师把自己领进文学之门,永远记住老师的教育之恩,结尾点明了作者的感激之情。
3.你认为文中的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我认为田老师是个关心学生、善于教学、懂得教育的人。
[img]六年级圆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
一、填空:30分
1、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4CM,那么这个圆的直径是( )CM,周长是( )CM ,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 )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 ),常用字母( )表示。它是一个( )小数,取两位小数是( )。
3、圆是( )图形,有( )条对称轴。半圆有( )条对称轴。
4、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分得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 ),高相当于( ),因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圆的面积就等于( ),用字母表示是( )。
5、用一根长18.84DM的铁丝围成一个圆圈,所围成的圆圈的半径是( )DM,圆圈内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6、在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7、圆内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有( )条,其中( )最长。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 )条。
8、圆心确定圆的( ),( )确定圆的( )。
9、如果把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周长就会扩大到原来的( )倍,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 )倍。
10、有同一个圆心的圆叫( )圆,圆心位置不同而半径相等的圆叫( )圆。
二、判断:10分
1、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2、两端都在圆上并且经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3、圆的对称轴就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4、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5、两条半径就是一条直径。
6、半径为2厘米的圆,其面积和周长相等。
7、半圆的周长就是用圆的周长除以2。
8、把一个圆平均分成N个小扇形,当N的数值越来越大,每个小扇形就越来越接近三角形,其高越来越接近半径。
9、直径总比半径长。
10、用三根一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最大。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5分
1、两个圆的面积不相等,是因为( )
A、圆周率大小不同 B、圆心的位置不同 C、半径大小不同。
2、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圆的面积( )。
A、无法确定 B、一定不相等 C、一定相等
3、两圆的直径相差4厘米,两圆的周长相差( )
A、4厘米 B、12.56厘米 C、无法确定
4、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少的是( )
A、圆 B、正方形 C、长方形 D、等腰三角形 E、平行四边形
5、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做圆的直径。
A、射线 B、线段 C、直线
四、操作题。6分
1、画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圆。并且用字母表示出半径、直径、圆心。
2、给下列图形画出对称轴。
五、计算出下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20分
正方形的边长为5CM 直径为8CM 直径为12CM
六、应用题。29分
1、一个半圆形的花坛,它的面积是56.52平方米,求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6分
2、在一个直径为18米的圆形草地周围铺一条宽4米的环形道路,求这条环形路的面积是多少?6分
3、一个圆形的桌面,直径为80厘米,现在要在桌面上安放一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求这个桌面玻璃的面积。如果玻璃每平方米价格为100元,这个玻璃要花多少钱?6分
4、一块圆形草地,它的面积是2826平方米,这块草地的直径是多少?6分
5、一个圆形池塘,它的直径是30米,求它的面积。5分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应届毕业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篇1
一、填空题: (第1、6题各4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1、 7.45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8平方分米=( )平方米
4.06升=( )升( )毫升 5立方米20立方分米 =( )立方米
2. 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的是圆柱的( )。
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烟囱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的是圆柱的( )。
计算一个圆柱形水桶能够装多少水,要计算的是圆柱的( )。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圆柱的( ),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 )。
4、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圆锥有( )条高。
5、如右图,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
那么,得到的这个立体图形的高是( )厘米,底面周长是( )厘米。
6、圆柱的侧面积=( )×( ) 圆柱的体积=( )×( )
圆柱的表面积= ( )+( )×2
圆锥的体积用字母公式表示是( )
7、将一个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卷成圆柱筒,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
8、把一个体积为63立方厘米的圆柱形木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9、一个棱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容器装满水后,倒入一个底面积是3平方分米的圆锥形容器里正好装满,这个圆锥的高是( )分米。
10、把一个底面积半径是4厘米的圆柱,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1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6分米,圆柱的高是( )分米。
1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等底等高,它们体积的和是44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2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2平方厘米,高是( )厘米。
二、判断(5分)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 ( )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 )
3、等底等高的`圆柱比圆锥体积大24立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36立方厘米。 ( )
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都只有一条高。 ( )
5、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 )
三、直接写得数(10分)
四、单选题(5分)
1、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体积就扩大( )。
A、12 B、2倍 C、4倍 D、8倍
2、下面( )图形旋转就会形成圆锥。
A、 B、 C、 D、
3、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相比较。( )
A、长方体体积大 B、正方体体积大 C、圆柱体积大 D、一样大
4、一个圆锥的体积、底面积与另一个圆柱的体积、底面积相等。已知这个圆锥的高是6厘米,那么另一个圆柱的高是( )厘米。 A、2 B、3 C、12 D、8
5、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体积的比是4:5,底面积的比是2:3,如果圆锥的高是36厘米,圆柱的高是( )厘米 A、20 B、30 C、10 D、40
五、按要求计算(7+3+4=14分)
1、求下面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单位:厘米)
2、求下面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3、求下图的体积(单位:厘米)
六、解决问题(40分)
1、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底面直径1米,轮宽1.5米。前轮滚动一周,压过的路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圆柱形水池的底面直径是8米,池深2米,如果要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池壁抹上水泥,抹上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挖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半径是5米,深是4米,这个蓄水池可蓄水多少立方米?
4、一个圆锥形谷堆,绕着谷堆的外围走一圈是25.12米,高3米,每立方米谷重1.5吨,这堆谷共重多少吨?
5、一个圆柱形玻璃缸,底面直径20厘米。把一个底面半径8厘米的圆锥完全放入水中,水面上升了3厘米,求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有一块正方体木料,棱长是6分米,把它削成为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7、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2.8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4厘米厚的路面,能够铺多少米?
8、一种电热水炉的水龙头的内直径是1厘米,打开水龙头后水的流速是25厘米/秒。一个容积为1.2升的保温瓶,40秒能装满水吗?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篇2
一、填空。
1.圆柱有( )条高;圆锥有( )条高。
2.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 )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它的宽等于圆柱的( )。
3.有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cm,高是5cm, 它的侧面积是( ) , 表面积是( ) , 体积是( )。
4.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m 2 ,高是10m,底面积是( ),体积是( )。
5.边长是6dm的正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接头处不计),这个纸筒的侧面积是( )
6.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圆柱的体积是90cm,则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7.把一个底面直径是2dm,高是3dm的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 )立方分米。
8.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0分米,把它截成相同的4段,表面积增大了18.84平方分米,截后每段圆柱形木材的体积是( )。
9.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8cm,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0.已知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它们的底面半径之比是1:2,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
11.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的和是64dm,圆柱的体积是( ),圆锥的体积是( )。
12.做一节底面直径为20cm、长为60cm的圆柱形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 )平方厘米。
二、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一段圆柱钢块削成一个最大圆锥体,削去部分重8kg,这段圆钢重( )千克。
A.12 B.8 C.24
2.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边长4dm的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
A.16 B.50.24 C.100.48
3.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围成一个圆柱形(接口处忽略不算),这个圆柱的( )相等。
A.底面直径和高 B.底面周长和高 C.底面积和侧面积
4.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分米,若高增加2分米,则侧面积增加( )平方分米。
A.31.4 B.20 C.62.8 D.109.9
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6.等底等高的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相比,( )。
A.正方体体积大 B.长方体体积大 C.圆柱体积大D.一样大
三、判一判。
1.圆柱体的体积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 ∶1。 ( )
2.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不变,如果高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 )
3.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
4.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cm,高是9.42cm,沿高剪开,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 )
5.半径为2dm的圆柱,它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相等。
单元周测小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单元测评卷、单元周测小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