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智慧上进期中试卷(智慧上进高一答案大全2021)

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高一智慧上进期中试卷,以及智慧上进高一答案大全2021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智慧上进卷子好吗

智慧上进卷子很好的。

智慧上进试卷答案官网2022,目前已经整理了智慧上进试卷答案官网2022的各科答案和试卷。

智慧上进试卷答案官网智慧上进试卷app官网,上万份试卷答案在这里面随时随地的查看,可以在线做题,也可以在这里查看你的试卷的分数,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然后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自己。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下册

【2017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下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窥测(kuī) 脑壳(ké) 茶几(jǐ) 岑寂(cén)

B.蕴藉(jì) 下乘(chéng) 尺牍(dú) 穷形尽相(xiàng)

C.谥号(shì) 模范(mó) 赊账(shē) 蹙眉(cù)

D.愧怍(zuò) 自诩(yǔ) 冠冕(guān) 譬如(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装璜 倒计时 拾人牙慧 黔驴计穷

B.脉膊 照像机 招聘启示 自作自受

C.赡养 钓鱼竿 意气用事 沧海一粟

D.提词 明信片 纷至踏来 姹紫嫣红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参加晚宴的客人除了瑞典的王室成员、政府要员、诺贝尔奖得主所在国的大使及夫人外,还有诺贝尔基金会邀请的重要客人也会参加。

C.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D.继摘得200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后,同里古镇保护工程又荣获2012年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的全球良好范例称号。[来源:学+科+网]

4.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 ▲ !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 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 ▲ ,我必须干 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 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 ▲ ,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出人意料 行尸走肉 老气横秋

B.咄咄怪事 酒囊饭袋 老态龙钟

C.咄咄怪事 行尸走肉 老气横秋

D.出人意料 酒囊饭袋 老态龙钟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 (3分)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6.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

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反问)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 拟人)

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7.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①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② ,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 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 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 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 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一)、课内文言文(19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以资政殿学士行 以其无礼于晋

B. 蓼洲周公之被逮 独五人之皦皦

C.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不如因善遇之

D.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9.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 颜色不少变 D. 然而隐忍以行

10.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若属皆且为所虏。

A.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B. 夫晋,何厌之有。

C. 不能容于远近。 D. 斯固百世之遇也。[来源:Zxxk.Com]

1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 三句的一项是() (3分)

A.去今之墓而葬焉  B.缇骑按剑而前

C.亦以明死生之大 D.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12.翻译下列语句。(7分)

(1)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3分)

(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4分)

(二)、课外文言文(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牡丹说

【清】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资。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 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韡:繁盛,音wěi。

1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蕊丛丛以 百数 数:计算

B. 宜黜汝旧 黜:除掉

C. 性果而识暗也 暗:隐蔽

D. 请具砚削牍 具:准备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怒而移之山 不自怒而怒花

B. 牡丹之来也 均之二策

C. 记之以自警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吾其还也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的主人重金买来牡丹,对其倍加珍视,引以为傲,可花开后却大失所望,于是怒而迁之。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 文中的主人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仅凭一己喜怒决定花的命运,这是新花旧花枯死的根本原因。

D. 善相花者明白,花各有其适合的生长环境,如果移植要选择适宜的季节,这样它才能更好地生长。

16.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揭示的哲理。(限20字以内)(2分)

17.翻译文言文中划线句子。

(1)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3分)

(2)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3分)

三、诗歌鉴赏。(10分)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宋】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2分)

(2)“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3)“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渡扬子江》)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张浦《五人墓碑记》)

(3)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浦《五人墓碑记》)

(4)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不念居安思危,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3题。

父亲的隔年花

仲达明

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老师关心地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就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有一次课间,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趴在桌子上睡觉。

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来源:学_科_网]

好多天,他的眼泪一直窝在心里。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生冲突。夜晚,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

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他气极了。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

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①。

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他安慰道,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来。

父亲“嘿嘿”地笑了一阵②,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又抽烟嘛。

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好。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

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

几场春雨过后,那块空了一年的地上,竟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父亲在一个雨天,挽着裤管,披一件白色塑料雨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到学校里找到儿子,欣喜地告诉他,那块地,终于发芽了。

他看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说,那是隔年花。

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他在绝望的时候,把父亲准备第二天用来种的种子在锅里炒到半熟;第二年春天,又新买了一些花种,洒到那荒了一年的土地里。

他 在一篇作文里说,自己就是一朵隔年花。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为他的作文打了最高分。因为,一朵隔年花盛开,一定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20.小说中的班主任是一位富有智慧的老师,请简要分析。(4分)

21.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理?(6分)

22.“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这段叙述在小说情节的展开中有什么作用?(4分)

23.试探究小说以“父亲的隔年花”为题的深意。(6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4.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老舍的《 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B.《茶馆》用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三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结尾三个人撒纸钱“祭奠自己”,既是对各自凄凉悲惨身世的感叹,也象征为旧社会送终。

C.葛朗台既是资产阶级吝啬鬼,又是一个基督徒,所以他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尸‘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

D.《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启程去印度前,欧也妮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他作盘缠,查理回赠给她一个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他们私订了终身。

E.欧也妮的生日聚会上,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为争夺欧也妮这位庞大家产的继承人各怀鬼胎,精明的葛朗台想着利用他们的企图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很多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有的蕴涵着人生的真善美,有的却践踏着道德良知;引发感悟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对一个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一生。有时对社会、历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请以“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注意写出个性特色来,800字左右。[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 C (茶几(jī)蕴藉(jiè)自诩(xǔ))

2. C (A 黔驴技穷;B 脉搏 招聘启事;C题词 纷至沓来 )

3. D (A搭配不当,“担任……岗位”属于搭配不当, B句式杂糅,C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4.C (咄咄怪事:不可思议而使人惊讶的事。咄咄,表示惊诧或感叹。符合文意。出人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与上文文意不符,语气也不协调。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酒囊饭袋:比喻无能的人。前者侧重指人没有灵魂,后者侧重指人没有能力。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前者侧重指人的精神状态,后者侧重指人的体态。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

5.D ( ABC均是敬辞,只用于别人对自己。)

6.A

7. D(应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35分)

(一)、课内文言文(18分)[来源:Z|xx|k.Com]

8. B

9. D

10. C

11.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表明。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A.修墓;B.上前;D.用棺材收殓。

12.(1)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凭什么会这样?

(2)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 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会”“当国者”“一行”“纾”)

13.C(暗,缺乏,短浅)

14.C(A表修饰;表转折,却。B助词,主谓之间;这。C来。D表猜测,大概;表商量语气,还是)

15.B(B"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与文章不符。原文是"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新牡丹一开花,主人就感觉还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

16.事物各有其本性,我们应顺其自然。

17.(1)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一句一分)

(2)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过”“尤”“相”)

【参考译文】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蔟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

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他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

主人听了无以对答,于是准备下笔墨纸砚,记下这件事情作为自己的警戒。

三、诗歌鉴赏。(10分)

18.(1) 阳关指的是“阳关曲”(“阳关三叠”或“渭城曲”)。(1分)因为“阳关曲”表达的离愁加重了词人此刻的离愁,愁上加愁。(1分)

(2) 比喻。(1分)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一 半给我,(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2分)

(3)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2分)如果能得到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词人就可与友人长聚不分了。(1分)诗人想像奇特,感情真挚深沉。(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9. 略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20.①开导“他”,却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话也不说”,用无声的陪伴让“他”自己缓释;②特意带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以自然幽雅的环境放松“他”的情绪,抚慰“他”饱受创伤的心;③以最高的作文分数来体谅“他”的坚韧,赞赏“他”走出了低谷。(4分,每点2分,能结合两处情节作合理分析即可)

21.①与儿子久别重逢后的激动,对自己没跟儿子告别就外出打工的冲动行为感到内疚;(4分)②联想到自己在妻子去世后的消沉颓废,感到惭愧,并带有些许的自嘲。(2分)

22.①呼应上文“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的情节;②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为下文的“隔年花”作铺垫。(看到父亲重新振作后“他”心生悔意,于是才有下文买花种补种的情节)(4分,每点2分)

23.①“隔年花”经历严寒的冬天隔年发芽盛开,隐喻了父子俩经历人生的严冬重新振作的经历;②“隔年花”代表了儿子的忏悔,在儿子的鼓励下,父亲走出了丧妻的阴影,儿子就是“父亲的隔年花”,“隔年花”包含着父子间的深情;③坚韧和真情使父子俩走出人生的严冬,“父亲的隔年花”形象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6分,每点2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4.BC(B项,贯穿全剧的三个主要人物是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二爷,结尾撒纸钱的也是这三位人物;C葛朗台不是“基督徒”,“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足葛朗台大太的临终遗言。)

高一英语 试卷智慧上进

Ⅰ.1. upset 2. personal 3. famous 4. surprised 5. Experience6. original 7.nervous 8. chance 9. decision 10. impossible

Ⅱ.11. are 12. them13.happily 14.beautiful 15. slowly 16. exciting 17. millions 18. water 19. to work20. playing

Ⅲ. 21.liked 22. want23. were, doing 24. will be 25. does 26. sleeps27. was buying 28. is 29.goes30. didn’t want

Ⅳ.31.C 32.A 33.D 34.C35.B 36.B 37.A 38. D 39.A 40.B 41.C42. A 43.A 44.A 45. A

Ⅴ.46. if works 47. sothat can’t 48. didn’t until 49. was mending 50. we would have

Ⅵ.51.E 52.G 53.F 54.A55.B

Ⅶ.56. D 57.C 58.A59.D60.C 61.B 62.A 63.C 64.B 65.A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

说明:本试卷共5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题(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踟蹰(chí) 苗裔(yī) 联袂(jué) 金瓯(ōu)

B.葳蕤(ruí) 窈窕(tiǎo) 子衿(jīn) 扉页(fēi)

C.戏谑(niè )坍圮(pǐ) 绸缪(móu) 氤氲(yūn)

D.熨帖(yùn) 窸窣(sū) 纤毫(qiān) 裙裾(jū)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针砭褒贬 濒临频率 踌躇踟蹰 回溯朔月

B.孱弱孱头 炽热整饬 嵌合契合 摒除屏除

C.作揖编辑 参差参商 胚胎土坯 暮霭和蔼

D.拙劣茁壮 鞭笞斥责 雏形仇雠 嗔怪谨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在秀丽的鹏城大地上,拔地而起的翠茗苑、腾飞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构思奇特,巧夺天工,令人流连忘返。

B.杜甫晚年境况凄凉,常常食不果腹,席不暇暖,但他依然忧国忧民。读他的诗作,我们读到的是一代大诗人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要加快芯片、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以核心技术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B.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它剥夺了读者的现实感,赋予读者一种可供体验的情绪内容,使读者付出心甘情愿的代价。

C.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D.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5.依次填入下列两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深圳不是“田园都市”, ;深圳也不是“文化古城, 。

②那雪不是飘落的,是吸附的,甚至像是枝桠本身渗透出来的,松软、晶莹、美丽。在阳光照耀下, , ,仿佛转眼就要绽开。

A、①因此没有那份“散淡” 因此没有那份“儒雅”

②枝桠闪动春天的风情 到处是雪的蓓蕾

B、①因此没有那份“儒雅” 因此没有那份“散淡”

②枝桠闪动春天的风情 到处是雪的蓓蕾

C、①因此没有那份“散淡” 因此没有那份“儒雅”

②到处是雪的风情 枝桠闪动春天的蓓蕾

D、①因此没有那份“儒雅” 因此没有那份“散淡”

②到处是雪的蓓蕾 枝桠闪动春天的风情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 体无咎言

C. 足以荣汝身 D. 纫秋兰以为佩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适得府君书 始适还家门 B.儿已薄禄相 不得便相许

C.君既若见录 黄泉下相见 D.渠会永无缘 问渠那得清如许

8.下列各句中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氓》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怨恨,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B.《离骚》中,屈原常以“香草”“美人”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如“恐美人之迟暮”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之所在”用“众芳”喻指群贤。

C.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以“尘网”“樊笼”比喻官场,表达其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之情;以“羁鸟”“池鱼”自喻,形象地表达了他渴望摆脱束缚的急切心情。

D.《饮马长城窟行》中,“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两句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远道”指故乡的亲人。

9.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C.“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8分)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 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愿以身居作 居作:作佣人

B.鸿并绝不娶 并:全部

C.简斥数妇 简:直接

D.无乃欲低头就之乎 就:投身、屈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因为执勤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C.今乃衣绮缟,傅粉墨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以观夫子之志耳 妾自有隐居之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 )(3分)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 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④居庑下,为人赁舂

⑤七日而鸿不答 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1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4分)

②今而见择,敢不请罪。(2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8分)

幽 居 初 夏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①,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本诗属于格律诗中的 ,要求 和颈联必须对仗。(2分)

(2)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3分)

16.名句默写(10分)

(1)尔卜尔筮, 。 ,以我贿迁。(《诗经?氓》)

(2)淇水汤汤, 。 ,士贰其行。(《诗经?氓》)

(3)日月忽其不淹兮,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迢迢牵牛星》)

(5)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梁宗岱①先生

温源宁

①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我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②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③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他洋洋得意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

④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他完全照样。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少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⑤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和拉辛。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

⑥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

⑦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实际上,他一并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无疑,他就是可恋。文学可真,女人可爱。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有所领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那么朝气蓬勃,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他活了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

[注] ①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

(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

17.请指出文中第④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该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述效果。(4分)

18.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5分)

19.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四、(每小题6分,共12分)

20.语言运用和表达

(1)按照下面一段文字中划线部分仿造一个句子。要求,①句式与划线的句子相同;②要生动地阐明本体。(6分)

例句:游子离开了祖国,就像巨轮离开了海洋,白云离开了天空。

人生离开了友爱,就像 , 。

(2)根据下面情景,写一段话,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少于30个字。(6分)

情景: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因学习成绩压力过大而绝望的女孩,你想劝慰帮助她。

五、作文(60分)

21.一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他欣喜若狂。可拿到家里一看,发现珍珠上有一个小黑点。渔夫觉得很不舒服,他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得完美无缺,成为无价之宝。渔夫便开始去掉黑点,可剥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剥掉一层,黑点还在,剥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根据以上材料,以“完美”为话题,自拟题目、自行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一语文答案

一、基础题(27分,每小题3分)

1.【B】(A项:苗裔yì联袂mèi,C项:戏谑xuè,D项:熨帖yù 纤毫xiān)

2.【D】(A:biānbiǎn bīnpín chúchú sùshuò, B:cháncàn chìchì qiànqì bìngbǐng, C:yījí cēnshēn pēipī ǎiǎi,D:zhuōzhuó chīchì chúchóu chēnshèn)

3.【B】(A项: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巧、绝伦。B项:“席不暇暖”形容奔波忙碌,没有坐下来的功夫,与语意“境况凄凉”不合。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等表达得详尽细致,充分彻底。D项: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4.【D】(A.项成分残缺,“加快”一词缺少宾语;B.项“心甘情愿”是状语放在了定语位置上,应移到“付出”前,“的”改为“地”。C.项“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或“是党风不正在作怪”两种句式可选一种。)

5.【A】(“田园”对“散淡”,“文化”对“儒雅”,排C、D;“闪动着”与上句“阳光照耀”衔接;“蓓蕾”与“绽开”衔接)

6、【B】 “言”作名词,意为“预兆” (A.名词“夜”作状语 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华” D.名词作动词,连结)

7.【D】D代词,他(它)(A.刚才/出嫁 B.命相/你 C.我/见面)

8.【D】不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而是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远道”指“远行在外的丈夫”。

9.【A】《孔雀东南飞》是长篇叙事诗。

10.【C】(简:挑选。)

11.【A】连词,因为;/介词,把。(B.介词,替、给。C.副词,竟然、却。D.助词,的。)

12.【C】(①写梁鸿葬父,与“崇尚节操”无关。④写梁鸿为了生存而替人赁舂,与“崇尚节操”无关。⑥写梁鸿著书情况,与“崇尚节操”无关。)

13.【A】(原因是“而不为章句”,并非因为家境贫寒。)

14.翻译(6分)①(4分)曾经不慎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他们。(4分,1句1分)

②(2分)现在被(您)舍弃,我哪里敢不向您请罪呢。(“见择”译成“选择了我”也可。此题考查“见”的特殊用法。2分,1句1分)

15.诗歌(8分)(1)(2分)律诗(或七言律诗),颔联(每空1分)

(2)(3分)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3)(3分)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6.名句默写(10分)

(1)体无咎言。以尔车来,

(2)渐车帏裳。女也不爽,

(3)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

(4)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17.(4分)比喻(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梁宗岱擅长且喜欢辩论,辩论的技巧出众,辩论时激情洋溢的性格特点(2分)。

18.(5分)为人富有激情,尤其在辩论时更能显示雄辩的才华。

随性洒脱,朗读起来气势磅礴,任由性情勃发。

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一个字一个字计较,力求和原作一致,翻译作品达到接近原著。

(写对一点得2分,三点都写对得5分。)

19.(6分)划线部分高度赞扬了梁宗岱先生热爱生活、激情似火、热爱生命、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人格魅力,(3分)号召人们向梁宗岱先生学习,用激情点燃生命之火,用乐观豁达面对生活,热爱生命和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3分)

20.语言运用和表达(每小题6分,共12分)

(1)(6分)示例:(就像)庄稼离开了雨露,婴儿离开了乳汁;

(就像)树木离开了沃土,幼子离开了慈母。……

(2)(6分)(略)

五、作文(60分)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译文】(18分)

梁鸿的字叫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离开返回自己家乡。

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姓孟人家有个女儿,形状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舍弃,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就重新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穿上粗布衣服,做着女人的活计到梁鸿的面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 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

生活了一段时期,妻子说:“常听先生想隐居避患,为何现在还不行动?难道如此苟且偷生?”梁鸿说“对。”于是共同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来到吴,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每当打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直接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那个打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不干那些杂事。梁鸿闭门著书十余篇。等到梁鸿死后,伯通要了一块地将他葬在吴要离墓旁。众人都说:“吴要离是壮烈之人,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靠近要离。”葬完,妻子回到扶风老家。

[img]

高一智慧上进期中试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智慧上进高一答案大全2021、高一智慧上进期中试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