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化学高二周测卷五答案,以及化学试卷高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 1、高二 化学选修5 考试题 (在网上花钱下的题) (整本书的测试题) 麻烦 复制发一下呗
- 2、高二化学。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氯化钠 溶液中,可以看到在贴近金属条一边的溶液出现粉红色。
- 3、高二化学试题和答案整理归纳
- 4、高二化学,谢谢
- 5、求一道高二的化学题答案,要解题过程清晰思路明白,能看得懂
- 6、高二化学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 化学选修5 考试题 (在网上花钱下的题) (整本书的测试题) 麻烦 复制发一下呗
小朋友,题海题海,是做不完的。关键还是自身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这里是我帮你下载的一份收费的试卷,不求能碰到你们考试的原题(老师下载题后都会试题重组,改编后再考,因为试卷也有版权,至少不能完全照抄--这是原则)但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有机化学知识,让你心中有谱,从而树立信心,祝你考到理想的分数。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年级理科(化学)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最简式C2H4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臭氧的分子式O3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
2.为把溴水中溴单质萃取出来,应加入( )
A.乙醇 B.苯酚溶液 C.苯 D.乙醛
3.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泡沫绝缘塑料、化纤地毯、书报、油漆、胶等不同程度释放出的气体,该气体是( )
A.甲醛 B.甲烷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4.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
(图片不好上传)
5.下列五种有机物:①甲烷 ②乙烯 ③乙炔 ④3甲基戊烷 ⑤甲苯,某同学在分类时将①④⑤划为一类,②③划为一类。将①④⑤划为一类的依据是( )
A.①④⑤均为烃类物质
B.①④⑤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①④⑤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①④⑤在光照下均能与Cl2发生取代反应
6.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关于这两个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相同,反应类型相同 B.产物不同,反应类型不同
C.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D.碳溴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7.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但其命名中是有规则的。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CH3(CH2)4CH3 1,4二甲基丁烷 B.CH3CH(CH3)CH=CH2 甲基丁烯
C.CH3CH2CH(CH3)2 2甲基丁烷 D.CH2ClCH2Cl 二氯乙烷
8.人造象牙的主要结构是 (CH2O)n ,它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则合成人造象牙的单体是( )
A.(CH3)2O B.HCHO C.CH3CHO D.H2NCH2CONH2
9.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下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机物A属于芳香烃
B.有机物A可以和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有机物A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1mol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mol NaOH
10.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属于芳香烃
B.1mol该物质能与6mol H2加成
C.分子式为
D.分子中最多有22个原子共面
11. 某种药物主要成分X的分子结构如图:
关于有机物X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X不能跟溴水反应
C.X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X的水解产物能发生消去反应
12.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是( )
A.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C.苯酚的浑浊液加热后变澄清 D.苯酚的水溶液中加 NaOH溶液,生成苯酚钠
13.奥运会中服用兴奋剂既有失公平,也败坏了体育道德。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
B.该物质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1 mol该物质与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Br2为4 mol
D.该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
14.我们能在昏暗的光线下看见物体,离不开视网膜中一种叫“视黄醛”(见甲)的有机化合物,而与视黄醛相似结构的维生素A(见乙)常作为保健药物。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视黄醛的分子式为C21H26O
B.维生素A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和羟基
C.维生素A是视黄醛的氧化产物
D.1 mol视黄醛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6 mol H2发生反应
15.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共有(不考虑顺反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16.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1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它可以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a)取代 (b)加成 (c)消去 (d)酯化 (e)水解 (f)中和 (g)缩聚
(h)加聚
A.(a)(c)(d)(f) B.(b)(e)(f)(h)
C.(a)(b)(c)(d) D.除(e)(h)外
18.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碘化钾溶液后用汽油萃取
B.乙醇中混有乙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分液漏斗分液后再过滤
C.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热蒸馏
D.苯中混有苯酚,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用分液漏斗分液
二、非选择题(46分)
19.(10分)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促使各国政府加大生物能源生产,其中酒精汽油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1)乙醇在铜或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X,X可发生银镜反应,请写出X被银氨溶液氧化的反应方程式(标出具体反应条件):
。
(2)乙醇可以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Y,Y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乙醇与Y反应可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W,化学方程式为 。
(3)现有两瓶无色液体,分别盛有Y、W,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该试剂可以是
(4)现代石油化工采用银作催化剂,乙烯能被氧气氧化生成环氧乙烷( ),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8分)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请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种类,填在横线上。
(1) ; (2) ;
(3) ; (4)
21.(6分)(1)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__。
a.实验室制溴苯时选用的试剂可以是溴水、苯和铁屑。
b.配制银氨溶液时,将氨水逐滴加到 AgNO3溶液中,边加边振荡,直至沉淀恰好完全消失。
c.将10滴溴乙烷加入到1mL10%的烧碱溶液中,加热片刻后,再滴加2滴2%的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水解生成的溴离子。
d.实验室制乙炔时,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蒸馏水。
(2)溴水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试剂,用溴水可鉴别出下列各组物质,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苯酚与乙醇
②乙烯与乙烷
22.(8分)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它可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和D (下图)三种物质。
B C D
(1) A~D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2)由AB的化学方程式是
(3)C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
23.(14分)化合物A(C8H8O3)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有特殊香味,从A出发,可发生图示的一系列反应,图中的化合物A苯环上取代时可生成两种一取代物,化合物D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G能进行银镜反应。E和H常温下为气体。试回答:
(1)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A: ;B: ;E: G:
(2)反应类型:( I ) ;(Ⅱ) 。
(3) 写出D→H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C 2.C 3.A 4.D 5.D 6.A 7.C 8.B 9.D 10.B 11.D 12.B
13.C 14.D 15.C 16.C 17.D 18.D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10分)(1)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2) 羧基 CH3COOH+HOCH2CH3 CH3COOCH2CH3+H2O
(3)石蕊(或其它合理答案)
(4)2CH2=CH2+O2 2
20.(8分)
(1)苯酚(或酚类) (2)烃(或芳香烃) (3)酯(或酯类) (4)酸类(或芳香酸)
21.(6分)
(1)bd
(2) CH2=CH2+Br2BrCH2BrCH2
22.(8分)
(1)CD (2) 2 +O2 2 +2H2O
(3) n
(4)
+H2O
23.(14分)
(1) A: B: E: HCHO G: HCOOCH3
(2) ( I )水解(取代) (II)酯化(取代)
(3)
[img]高二化学。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氯化钠 溶液中,可以看到在贴近金属条一边的溶液出现粉红色。
可能是铜,活泼型比铁差的金属
因为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
Fe做负极,Fe-2e-=Fe2+
不活泼金属做正极,O2+4e-+2H2O=4OH-,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高二化学试题和答案整理归纳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高考能多一分,我们都不能放过任何可以提高分数的正当手段,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 于 高二化学 试题和答案整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试题
一、 选择题
1.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对大气污染程度最小的燃料是 ( )
A.液化气 B.煤油 C.煤球 D.木柴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成气态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3.已知1gC完全燃烧时放出32.79KJ热量,则C的燃烧热是 ( )
A.32.79KJ B.32.79KJ/mol C.393.5KJ/mol D.393.5KJ
4.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
A.26.0kJ B.五1.9kJ C.155.8kJ D.467.3kJ
5.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H2O(g)=H2(g)+1/2O2(g) ΔH=+242kJmol-1
B.2H2(g)+O2(g)=2H2O(l) ΔH=-484kJmol-1
C.H2(g)+1/2O2(g)=H2O(g) ΔH=+242kJmol-1
D.2H2(g)+O2(g)=2H2O(g) ΔH=+484kJmol-1
6.在100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CO2占2/3,且C(s)+1/2O2(g)=CO(g);△H=-110.35kJ/mol CO(g)+1/2O2(g)=CO2(g);△H=-282.57 kJ/mol,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
A.392.92kJ B.2489.44kJ C.784.92kJ D.3274.3kJ
7.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2CH4(g)+4O2(g)=2CO2(g)+4H2O(l) ΔH=+890kJmol-1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C.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D.1/2CH4(g)+O2(g)=1/2CO2(g)+H2O(l) ΔH=-890kJmol-1
8.已知在 25℃ ,101kPa 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 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8H18(l)+ O2(g)=8CO2(g)+ 9H2O(g);ΔH = - 48.40 kJmol-1
B.C8H18(l)+ O2(g)=8CO2(g)+ 9H2O(l);ΔH = - 5518 kJmol-1
C.C8H18(l)+ O2(g)=8CO2(g)+ 9H2O(l);ΔH = + 5518 kJmol-1
D .C8H18(l)+ O2(g)=8CO2(g)+ 9H2O(l);ΔH = - 48.40 kJmol-1
9.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1/2O2=CO2(g) ;△H = -283KJ/molCH4(g)+ 2O2=CO2(g) +2H2O(g) ;△H = -890KJ/mol,现有4mol CO和CH4组 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2953 KJ,则CO和CH4的体积比 ( )
A.1:3 B.3:1 C.1:2 D.2:1
10.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s)+ O2(g)=CO(g);△H=-393.5 kJ/mol
B.2H2(g)+O2(g)=2H2O(g);△H=+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
D.1/2 C6H12O6(s)+3O2(g)=3CO2(g)+3H2O(l);△H=-1400 kJ/mol
11.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2C2H2(g)+5O2(g)=4CO2(g)+2H2O(l);△H=-4b kJ/mol
B.C2H2(g)+ O2(g)=2CO2(g)+H2O(l);△H=2b kJ/mol
C.2C2H2(g)+5O2(g)=4CO2(g)+2H2O(l);△H=-2b kJ/mol
D.2C2H2(g)+5O2(g)=4CO2(g)+2H2O(l);△H=b kJ/mol
1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二、填空题
13.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在101 kPa时,10 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热量5×105 kJ,丁烷的燃烧热为_________,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若2 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 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15.利用太阳能的 方法 之一,是将装有芒硝的密闭塑料管安装在房屋的外墙内,当太阳照射时,它能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达到蓄热作用,使室内保持较低温度;晚上它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出,使室内保持温暖,这种作用是利用 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则反应H2(g)+1/2O2(g)=H2O(l)的△H=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 KJ/mol。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A 2、A 3、C 4、A 5、A 6、C 7、C 8、B 9、A 10、D 11、A 12、D
二、填空题
13、2900KJ/mol C4H10(g)+13/2O2(g) 4CO2(g)+5H2O(l) △H=—2900KJ/mol
14、CH4(g)+2O2(g) = CO2(g) + 2H2O(l);△H=-891.15KJ/mol
15、Na2SO4+10H2O Na2SO410H2O + Q
16、H2(g)+1/2O2(g)=H2O(g) △H=—241.8 KJ/mol ; —285.8; 285.8
高二化学试题和答案整理归纳相关 文章 :
★ 2017高二化学会考试题及答案
★ 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分析
★ 高二化学重难点易错知识点汇总与解析
★ 2016年高二会考化学试题与答案
★ 高二化学课本目录
★ 高中化学常见知识大全,答题知识汇总
★ 2020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归纳总结集锦分享
★ 高中化学考点整理归纳
★ 高二化学选修3测试题及答案
★ 高考化学重要知识归纳
高二化学,谢谢
这的网址上面有
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重点内容讲解:
一、化学平衡
首先要了解只有可逆反应才能建立化学平衡,这是化学平衡的前提。
1.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逆”——可逆反应;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外界条件一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
“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v正=v逆≠0。平衡是有条件的,反应条件变,平衡可能变。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而建立新的平衡。
“同”:化学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同一个平衡状态。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的移动: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 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逆
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
(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使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使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用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表示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情况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所以改变固体物质和纯液体的量,v正和v逆保持不变,因此平衡不移动。
从正反应方向开始反应,在t1时到达平衡,t2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开始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v逆没有离开原平衡点,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在t3时又达到新的平衡。
(2)压强:其它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不相等,则当缩小体积以增大平衡混合物的压强时,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反之当增大体积或减小平衡混合物的压强,则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增大的方向移动;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相等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压强,则平衡不移动。
用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图象表示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情况如下:
以2SO2(气)+O2(气)2SO3(气)为例。
从正反应方向开始,在t1时达平衡。在t2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正反应速率(即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增大的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多,所以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如H2+Br2(g)2HBr,增大压强其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下:
在t2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增大的程度相同,仍保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平衡不移动。
(3)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升高温度,使v吸和v放都增大,但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更大,即v吸>v放,所以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v吸和v放都减小,但吸热反应减小的程度更大,即v吸<v放,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用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表示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如下:以N2+3H22NH3为例。
在t2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吸热方向反应速率(即v逆)增大的程度比放热方向(即v正’)增大的程度大,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说明:对可逆反应来说,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用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表示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
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地增大,仍保持相等,故平衡不移动。
三、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1、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标志的:
(1)v正=v逆(同一种物质)
(2)各组分含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3)某反应物的消耗(生成)速率:某生成物的消耗(生成)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
2、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标志的:
(1)对于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颜色不再变化。
(2)对于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不为0,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反应总压P不变(恒温恒容)。
(3)对于恒容绝热体系,体系的温度不再变化。
3、不能作为判断标志的:
(1)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变化或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任何情况下均适用)
(2)对于全气体的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无变化,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反应总压P不变(恒温恒容)。
[例题与解析]
例1、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2HI(g)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组成HI%=I2%
④反应速率v (H2)=v (I2)=0.5 v (HI)时
⑤C (HI)=C (H2)=C (I2)=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分析: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
①表示不同方向的反应,但生成H2与生成HI的物质的量之比应等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表示不同方向的反应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正确;
③毫无根据,只在极特殊情况下成立;
④任何情况下均成立;
⑤平衡状态时浓度之比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⑥浓度不变,说明已达平衡,正确;
⑦此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恒温恒容条件下任何时候容器内压强均不变;
⑧此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总质量不变条件下任何时候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不变;
⑨颜色不变说明浓度不变,正确;
⑩此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积不变,任何时候气体密度均不变。
正确答案:②⑥⑨
例2、N2+3H22NH3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体系中,使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到第二次平衡的措施是
( )
(A)增加N2的浓度 (B)减少NH3的浓度
(C)减压 (D)升温
分析:对本反应来说,若升温,v正、v逆均是突然都增大,减压v正、v逆均是突然都减低,减少NH3的浓度、v逆也是突然降低,只有增加N2的浓度,v正突然增大,而这一瞬间v逆是从原平衡点开始逐渐增大,直到第二次平衡。用以下图象说明。答案为(A)。
例3、反应A(g)+2B(g)C(g)+Q(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当改变条件: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压 ④减压 ⑤使用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同时C的平衡百分含量增加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 (C)③⑤ (D)③
分析:欲使反应速率加快,只能选①升温、③加压和⑤使用液化剂。但本题要求同时C的百分含量增大,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⑤不行,因为它不能改变平衡,而①升温平衡逆反应移动,C的百分含量减小,因此只有③加压满足反应速率加快的同时C的百分含量增加,答案为(D)。
例4、某温度下,反应N2O42NO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积减小时将使反应速率增大
B.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2O4,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
D.体积不变时升高温度,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
分析:
A、B两选项是结合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设置的,C、D两选项是结合判断化学平衡移动而设置的。速率变化与平衡移动是两个不同的但又密切相关的概念,在解题时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A选项:体积减小使反应物浓度及生成物浓度都增大,所以无论正反应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B选项:体积不变时增加NO2的量,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C选项: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度平衡时,无论平衡如何移动各物质浓度均增大,颜色也一定加深。
D选项: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正反应)方向移动,颜色一定加深。
答案:B
参考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2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X(g)和2L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4X(g)+3Y(g)2Q(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少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n的值是( )
A.3 B.4 C.5 D.6
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H2(g)+I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要使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4.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在强碱存在的条件下,Cl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氨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氨气
D.加压有利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
5.下列可逆反应中,增大压强,降低温度,均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2SO2+O22SO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4NH3+5O24NO+6H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2NH3N2+3H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SO2+NO2SO3(g)+N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求一道高二的化学题答案,要解题过程清晰思路明白,能看得懂
列二元一次方程,设氢气和甲烷的物质的量为x和y,x+y=112/22.4 1molH2放出热量571.6÷2=285.8 所以285.8x+890y=3695 得出x=1.25 y=3.75 之比为1:3
高二化学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1.【合肥一中期中】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H2O②Na2CO3固体③CuSO4固体④CH3COONa固体⑤KCl溶液⑥NaNO3溶液等其中正确的措施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2.【合肥八中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3.【合肥六中段一】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2O2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2
4
6
8
10
V(O2)/mL
0.0
9.6
16.8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2min时H2O2的浓度:c(H2O2)=0.314 mmol/L
B.0-4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75×10-2 mol/(L·min)
C.0-10 min ,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逐渐加快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4.【合肥八中期中】在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常数增大
B.若通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则a+b=c
C.若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改变,但平衡不移动
D.若增加X的量,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
5.【合肥八中期中】一定温度下,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经一段时间后反应A(g)B(g)+C(g)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50 s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032 mol·L-1·s-1
B.相同温度下,若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继续充入A,则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C.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A、0.20 mol B和0.20 mol C,则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平衡常数K=0.2 mol·L-1,则反应的ΔH<0
1.【合肥一中期中】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H2O②Na2CO3固体③CuSO4固体④CH3COONa固体⑤KCl溶液⑥NaNO3溶液等其中正确的措施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解析: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只能稀释酸或者将强酸换成弱酸,但不能消耗酸。②消耗了酸,③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⑥硝酸和铁反应不生成氢气,其余满足要求。
答案:B
2.【合肥八中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析:
A.部分吸热反应常温下也可以自发进行
B.△G=△H-T△S0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本题△h0,所以△S0是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关键,△S0即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G=△H-T△S0是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焓变或熵变均不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限度和方向。
答案:B
3.【合肥六中段一】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2O2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2
4
6
8
10
V(O2)/mL
0.0
9.6
16.8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2min时H2O2的浓度:c(H2O2)=0.314 mmol/L
B.0-4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75×10-2 mol/(L·min)
C.0-10 min ,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逐渐加快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解析:每两分钟放出氧气的体积分别为:9.6mL、7.2mL、5.6mL、4.1 mL,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逐渐减缓
答案:C
4.【合肥八中期中】在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常数增大
B.若通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则a+b=c
C.若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改变,但平衡不移动
D.若增加X的量,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增大
解析:
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B.恒容,通入稀有气体,无论气体前后系数是否相等,平衡都不移动
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限度和方向。
D.增加X的量,平衡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C
5.【合肥八中期中】一定温度下,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经一段时间后反应A(g)B(g)+C(g)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50 s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032 mol·L-1·s-1
B.相同温度下,若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继续充入A,则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C.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A、0.20 mol B和0.20 mol C,则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平衡常数K=0.2 mol·L-1,则反应的ΔH<0
解析:
A.带入数据,v=Δc/t=0.0016 mol·L-1·s-1
B.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C.250s与350s时B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250s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可以带入数据求出该温度下的K=0.0025,充入1.0 mol A、0.20 mol B和0.20 mol C时,Q=0.02K,则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0.20.025),则正反应吸热,ΔH0
答案:C
化学高二周测卷五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化学试卷高二、化学高二周测卷五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