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同学们谈谈长治金太阳考试卷八年级上,以及金太阳八年级上册期中联考试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本文目录一览:
金太阳试题属于什么水平初中
难度一般。金太阳试题的水平是难度是比较高的,因为它是正规的高考模拟测试题。而且金太阳是属于全国联考的一种试卷。试卷是纸张答题,在纸张有考试组织者检测考试者学习情况而设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试题。 也可以是资格考试中用以检验考生有关知识能力而进行人才筛选的工具
八年级上册历史阶段测试卷及答案
为了能在不久之后的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学们有必要做份历史试卷来熟悉考试的题型。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 八年级 上册历史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阶段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
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恒公 D、晋文公
2.下列有关古代埃及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西部;②埃及人发明了第一部太阳历;③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④埃及统一于公元前3100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基础的是
A、《万民法》B、陶片放逐法 C、罗马法 D、《十二铜表法》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赤壁之战 B、楚汉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绿林起义
6.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7.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思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8.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牧野之战 D、官渡之战
9.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A、造出了千里船 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10.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空前强大,成为“罗马人的小澡盆”的是
A、黑海 B、爱琴海 C、里海 D、地中海
11.被称为西方 文化 之根的是
A、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B、爱琴文明
C、雅典和斯巴达文明 D、埃及文明
12.以下当代国家中,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
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意大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确立了礼乐制度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A、黄河流域的开发 B、西部地区的开发
C、三国鼎立的确立 D、江南地区的开发
15.从2世纪到8世纪中叶,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有
①罗马;②阿拉伯;③意大利;④奥斯曼土耳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什一税流行于中古时期的
A、阿拉伯地区 B、日本 C、中国 D、西欧
17. 中国象棋 上楚河、汉界的划分与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19.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在三国时期,这一带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20.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
材料一:“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
材料二:“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如果奴隶主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了事”。
材料三:“公民大会每九年召开一次。会议一开始,传令官便宣读五百人会议审核过的提案。接着,赞成者和反对者便轮流登台发言,会场群情起伏,待双方发言完毕,便开始表决。”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该条文反映了什么制度?说明了什么问题?国王在这一制度下属于哪个等级? (4分)
(2)材料二选自的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统治者制定这部法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古希腊哪座城邦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谁统治时期达到全盛? (3分)
22.(10分)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评……
材料二:7世纪中期 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材料三: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一个地区,互相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的特征,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此回答(3)(4)两小题:
(1)“商君”是谁?材料一主要记载了他的什么活动?他的这一活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3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它主要吸纳哪个国家的文化精华?(3分)
(3)北魏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完成的?这次民族大融合主要促进了哪两个民族间的融合?(3分)
(4)我们肯定(3)问中的这一历史事件,主要是因为它( )(1分)
A.得到了汉族地区的支持 B.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巩固了贵族的统治地位
23.(10分)
材料一: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有的甚至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材料三: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秦始皇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家?他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此,他采取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3分)
(2)西汉时期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他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3分)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2分)
(4)写出秦汉时期北方的劲敌(1分)。请问西汉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反击这一劲敌?(1分)
24.(10分)
材料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材料二:丝绸之路
材料三: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南北方交通线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此,唐朝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与非洲的贸易也日益活跃。
(1)汉朝时把材料一中的“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这个地区是什么时候归中央政府管辖的?管辖的机构叫什么?(3分)
(2)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最远到达哪里?(2分)
(3)材料三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3分)
(4)古老的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的足迹,它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25.(1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号召人们放弃 其它 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
材料二: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三: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三种宗教。请依次写出它们各自的创立时间、创始人。 (6分)
(2)其中,发展成为中古时代欧洲主导思想的是哪一宗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过促进作用的是哪一宗教?(2分)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宗教?它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2分)
八年级上册历史阶段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
1—5 CBCBC, 6—10 DBDDD, 11—15 ABCDA, 16—20 DCCB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说明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第二等级刹帝利(4)
(2)《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为了维持统治(3分)
(3)雅典;民主制;伯利克里(3分)
22、(1)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秦国从此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3)
(2)日本;大化改新;中国(或唐朝、隋唐)(3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和汉族(3分)
(4) B (1分)
23、(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或郡县制)(3分)
(2)诸侯王势力强大,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3分)
(3)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大力推行儒学 教育 (2分)
(4)匈奴;汉武帝时期(2分)
24、(1)西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 (3分)
(2)长安,古罗马(或大秦) (2分)
(3)卫青--张骞,南北方--东西方,唐朝--汉朝,非洲--欧洲(任写3处,3分)
(4)只有加强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才能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意思相近即可,2分)
25、(1)材料一:610年(或7世纪),穆罕默德;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或释迦牟尼)
材料三:1世纪, 耶稣 (6分)
(2)____;伊斯兰教 (2分)
(3)佛教;西汉末年(或公元前后)(2分)
猜你喜欢:
1.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2.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卷
3.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4. 初二历史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5. 八上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img]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期末试题
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 方法 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 八年级 上册物理试卷期末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内,每小题2分,2×13=26分)
1.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B. 八年级物理 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中学生的平均质量约为50g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
3.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6.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7.下列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是:()
8.关于紫外线的主要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B.能杀死微生物C.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能进行遥控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10.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B.从地球运到月球C.把它轧成薄铁片D.磨掉铁块一个角
11.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 总结 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12.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变小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13.下列几种镜子:①平面镜;②凸面镜;③凹面镜;④凸透镜;⑤凹透镜。其中能使光线会聚的有()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③、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4.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
15.水的密度是kg/m3,它表示
16.下列四个 句子 :①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他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_;其中指音调的是。
17.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一般为25cm,若小明的明视距离明显小于25cm,那么小明是眼(填“近视”或“远视”),应配带透镜矫正。
18.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m,若此人远离平面镜,则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一束与镜面成6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的大小为;一束光垂直射到水面上,入射角为,折射角为。
20.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发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1.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树的倒影是光的现象,水中鱼是光的现象,所看到的都是(填“实像”或“虚像”)
22.在调节托盘天平时,首先将天平放在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若此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应把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6分)
23.如图所示一条光线斜射到水面,请完成光路。
24.完成下图中所示的透镜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计28分)
25.如图9所示,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A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沸点为℃,说明此地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C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26.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将三者的中心大致调在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uf(选填“”、“=”或“”)。
27.小永同学为了测量食用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如下图所示
(1)测液体密度的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
(2)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3)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V;
以上3项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由图甲、乙可知,量筒中醋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体积为_______________㎝3,醋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3。
五、计算题(28、29小题各6分,30小题8分共20分)
28.(共6分)一辆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1.8km,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7所示,在此过程中:(1)轿车速度为多少km/h?合多少m/s?
(2)若轿车以速度表的指示速度匀速行驶,从平凉汽车站到西安总站
(全程378km)需要多长时间?
29.(共6分)我们平时喝的瓶装矿泉水空瓶50g,装水后总重550g,则:(1)矿泉水瓶的容积是多少?(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g的酱油?
(ρ矿泉水=1.0×103kg/m3,ρ酱油=1.1×103kg/m3)
30.(共8分)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50mL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7g。(ρ钢=7.9×l03kg/m3ρ煤油=0.8×l03kg/m3)
求:(1)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为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少?
(3)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13=26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BBCDBCDDBDBA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4.3403×108
15.1.0×103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kg
16.②、④①、③17.近视眼凹
18.1.6不变19.30°0°0°
20.直线漫21.反射折射虚像22.水平面左
三、作图题(共6分)
(23-24)图略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5.(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2)98、小于(3)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26.(1)11cm(2)同一高度(3)放大、幻灯机、
27.(1)ρ=m/v(2)BCA(3)45、40、1.125×103
五、计算并回答题(29、30小题各6分,31小题8分共20分)28.(1)90km/h25m/s
(2)4.2h
29.(1)500㎝3
(2)550g
30.(1)是空心的(要有计算过程)
(2)20cm3
(3)253g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期末试题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初二物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2016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
★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试卷
★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联考试题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对于八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整理,更要注重试卷的练习。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
1.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 月下飞天镜, 。(《渡荆门送别》)
(2)白头吊古风霜里, 。(《登岳阳楼》)
(3) ,亭亭净植。(《爱莲说》)
(4) ,恨别鸟惊心。(《春望》)
(5)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
(6) ,哀转久绝。(《三峡》)
(7)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8) ,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9)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
(10)谁道人生无再少? !(《浣溪沙》)
(11)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 ,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2.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8分)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拚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hūn花□可是他到底用篙 bō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有改动)
(1)根据选文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2分)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3)解释画线词语“仄歪”在文中的含义。(2分)
(4)在文中□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3.下列选项关于祥子三起三落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
B. 卖骆驼又攒了买 车钱→被曹先生抢了买车钱。
C. 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D. 作品围绕祥子三起三落的人 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4.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 影响。②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③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④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A.②④③①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5.综合性学习。(6分)
某校初二3班决定组织本班学生于11月5日到安乐社区去帮助孤寡老人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如果你是班长,请设计一份简单明了的《帮助方案》,以便及时有效的组织同学进行帮助活动。(50字左右)
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6-10 题。(共12分)
五猖会
……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
6.选文以“五猖会”为题有何作用?(2分)
7.从选文看,作者心情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请填出。(4分)
高兴—( )—( )—( )—( )
8.结合语境,说说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分)
9.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2分)
10.下列作品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社戏》
C.《藤野先生》 D.《阿长与山海经》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1-13 题。(9分)
桥名谈往 茅以升
①万物皆有名。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题名时,受西方影响,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就可以了。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关系,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化的丰富。
②先来谈谈单字命名的桥。较著名的有:苏州的“枫桥”,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西湖的“断桥”,明朝莫仲玙有《断桥残雪》词。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
③再来说说双字命名的桥。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如“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洨河上,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第二类是“纪事”,记载关于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祎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第三类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第四类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第五类是“纪念”,多指名人故事,如“留衣桥”,在江西南城,清咸丰间有知府治郡有功,卸职时郡人饯行,留衣于此,遂改名留衣桥。
④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因此,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⑤为桥题名本来是好事,但有时也 会因此而引起误会。比如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这到底是一座桥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
⑥杜牧的原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用很少的字,表达出对扬州的繁华消逝、人去楼空之感。这首诗中,只有二十四桥这几个字指出往事的遗迹,因而这几个字就要能充分反映出昔日的繁华。如果这只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它如何能体现全扬州的繁华呢?扬州的桥很多,而且从隋朝起,就分布在全城。因此,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定然不只是一座桥。正因为这个缘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才为这二十四桥,考订出它们的名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
⑦二十四桥逐渐减少,就出现一种传说,认为这仅仅是一座桥的专名。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引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谓“仍在”“桥边”,似乎应当是指一座桥,否则如是很多桥,难道每座桥边都有红药吗?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也许只剩下一座了。
11.请具体说说选文从哪些方面体现我国丰富的桥梁文化的?(3分)
1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出三种。并简要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4分)
13.文末最后一句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4-16 题。(6分)
学贵质疑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 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 导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 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此文选自《语文课外阅读》,有改动)
14.选文第①段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话的 目的是什么?(2分)
15.第③段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内容?(2分)
16.文末地质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请你结合自己的学
习情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0字左右)(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7-21 题。(13分)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渔人甚异之 ②便要还家
③无论魏晋 ④寻病终
18.下列选项中“焉”的用法与“不复出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日月星辰移焉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雕栏相望焉
19.翻译选文(一)画横线句子。(2分)
20.用“/”给选文(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不 足 为 外 人 道 也
21.选文(二)“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愿”具体指什么?选文(一)
也有类似的“愿”,具体指什么?(3分)
写作(50分)
22.按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给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你人很聪明,但对你即将要从
事的事业来说,意志还不够坚强。你说不喝可乐,果然就不再喝了。但考试小挫后屡次发誓不再玩游戏机,却常常挡不住诱惑。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人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3分钟。孩子,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容易绝望,成功前最渺茫。
根据文意,请写一篇关于“坚持”的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2)字数 600字左右。(3)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真实信息。(4)语言简练,尽量不要使用网络语言。(5)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答案
1.略(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12分)
2(1)昏 拨 (评分标准:共2分,字形书写正确规范得分)
(2)cuān sà (评分标准:共2分,拼音书写正确规范得分)
(3)倾斜、歪斜(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给分,有错字扣1分)
(4) 。(评分标准:共2分)
3.B(2分)
4.D(2分)
5. 略(评分标准:共6分。时间1分,地点1分,方案内容紧扣“力所能及”“及时有效”2分。语句通顺2分。有错字扣1分)
6. 行文线索
(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得分,有错字扣1分)
7.忐忑——难受——焦急——平静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1分,意对得分,有错字扣1分)
8 . 示例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背书的痛苦无奈。
示例二:运用“读”“强记”“背”等词语,表达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评分标准:共2分,答出赏析角度给1分,答出表达效果给1分;选取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也可)
9 . 这里用了对比。反映了我心里的失落。
(评分标准:共2分,手法1分,内容1分。意对得分,有错别字扣1分 )
10.B (评分标准:共2分)
11.从单字命名的桥、双字命名的桥以及桥名引起的误会(对二十四桥的考证)(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有错字扣1分)
12.举例子、引用、打比方(或:摹状貌)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答出“举例子、引用、打比方(或:摹状貌)”三种说明方法得3分,正确分析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得1分。)
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 江苏吴江垂虹桥环如半月、长若垂虹”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的作用,增强说服力。(1分)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王安石的诗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垂虹桥的壮丽,富有文采,增强说服力 。(1分)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垂虹桥的桥身”,比作“半月”“垂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垂虹桥的壮丽,从而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的作用。(1分)
或: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垂虹桥”的桥身以及长度,说明了垂虹桥的壮丽,从而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的作用。(1分))
13.不能。“也许”表 示一种猜测、不确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评分标准:共2分,每问1分)
14.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贵质疑。
(评分标准:共2分,意同得分)
15. 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评分标准:共2分)
16.略。
(评分标准:共2分,结合学习情况,言之有理得分。有错字扣1分)
17.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②通“邀”,邀请
③ 不要说、不必说 ④随即、不久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意同得分)
18. A (评分标准:共2分)
19.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
(评分标准:共2分,译出判断句型,意同得分)
20.不 足/ 为 外 人 / 道 也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21.第一问:自己的意愿/向往田园生活/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第二问: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愿望。
(评分标准:共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对得分,有错字扣1分)
22.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猜你喜欢:
1. 2015-2016学年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测试卷
3.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4. 初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带答案
5.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长治金太阳考试卷八年级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金太阳八年级上册期中联考试卷、长治金太阳考试卷八年级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