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百校大联考2017语文5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百校大联考2021试卷及答案语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求2017年山西中考模拟百校联考试卷二语文答案
临时应付应付是可以的,但是没问题了,也不会让人去买书籍吧,这样很浪费时间的
多思考自己去独立完成,不会的问同学也是可以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
【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抄写背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钱泳)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一个字,组成顶针修辞格式成语。(顶针是一种修辞手法,即上一句末尾的字用在下一句话的开头,一直蝉联下去)
例:谈笑风(生)离死(别)具一(格)格不(入)木三分
(1)山穷水( )力而( )期不( )走高( )蛾扑火
(2)南腔北( )虎离( )高水( )夜难( )目张胆
(3)趾高气( )眉吐( )象万( )言万( )重心长
(4)神通广( )快人( )猿意( )到成( )败垂成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诗词名句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受,或生动地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请你在下面诗句里找出能传神的字,写在括号里: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我倾身窥伺时,我看到了一幕不可思议的画面。
B.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C.今天,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养精蓄锐。
D.我们谈论的既可以是一件值得弘扬的好事,也可能是一个令人忧心忡忡的社会。
5.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楚、语意得体的一项是( )
A.王教授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专家,这次能来我校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指导,真让人受宠若惊。
B.李伟的妈妈有点爱唠叨,这天李伟对妈妈说:“妈,您是很会说话,但今天您少说两句我就更高兴了。”
C.一次考试班上部分同学没考好,老师说:“同学们,是老师没教好你们,也因为你们没有尽到最大努力,让我们都来加把劲儿,下次一定能考好!”
D.校团委发通知说:“请各班班长在二十日下午四点半准时来参加歌咏比赛抽签,不得缺席。”
6.对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议论)
B.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叙述)
C.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叙述)
D.愿上帝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保佑大家并给你们安慰。(抒情)
7.填到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贵州黄果树瀑布从90米高的悬崖之巅猛扑下来,喷出如雹急雨,发出轰然巨响, 。
A.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把称为“天下第一瀑”。
B.因而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之为“天下第一瀑”。
C. 把它称为“天下第一瀑”的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D.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为“天下第一瀑”。
8.唐僧师徒去西天路上所遇到的整整有81难,请说出三个: 。
二、现代文阅读:
(一)
在长江源头起伏险峻的通天河峡谷中,千百年来的寂静被一阵激越昂扬的四川号子打破了,“嘿哟、嘿哟嘿哟,嘿;嘿哟、嘿哟嘿约,嘿……”从长江上游冲下一只红色橡皮船,船的两舷闪着五个金光灿灿的大字——“龙的传人号”。一个身穿红色救生服的青年,手操双桨,严峻的目光注视着前面的激流,(a)地驾驭着橡皮船,在(b)的江水中左突右奔,飞流直下。两岸峡谷的回声,呼应着高昂、苍劲的号子,让人觉得这不是一叶轻舟在孤行,而像是千舟竞发……
波激浪涌,历经沧桑的万里长江,在中华大地上奔流着四千万年了,它同古老的黄河一样,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c)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勇敢的子孙。人们感谢长江,人们敬畏长江,人们歌颂长江……然而,千百年来,从未有人敢斗胆直下漂过长江。长江是龙,是猛兽,时疾时徐,洋洋洒洒6380千米;恶浪惊天,飞奔突泄,落差5400米。深峡陡峻,暗礁密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壮哉!危哉!难怪有人谈“江”色变。但是,中华民族从来不乏乘龙伏虎的英雄,且看江中那位青年,桨破飞浪,舟碾激流,竟从长江源头漂流下来了。
此乃何许人也,敢冒此天险?敢破万古纪录?
他的名字叫尧茂书。(《漂流长江第一人》郭正刚)
9.第一段和第二段中(a)、(b)、(c)空格处原有的词语应是( )
A.(a)镇定自若 (b)奔腾汹涌 (c)抚养
B.(a)全神贯注 (b)奔腾咆哮 (c)抚育
C.(a)镇定自若 (b)奔腾咆哮 (c)哺乳
D.(a)全神贯注 (b)奔腾汹涌 (c)哺乳
10.尧茂书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橡皮船上写上“龙的传人号”几个大字?
11.第一段最后的省略号似乎在暗示,“让人觉得这不是一叶轻舟在孤行,而像是千舟竞发”的原因除了“……的回声”和“号子”还有别的什么。这别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说说吗?
12.“一叶轻舟”中的量词“叶”十分形象生动,它好在哪里?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形象生动的量词吗?(如“一峰骆驼”)
13.第二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14.尧茂书在精神品德上同《伟大的悲剧》中的斯科特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二)难忘的自行车远征
学生会发起了自行车远征的活动,同学们闻讯,纷纷报名。
“这个可不是什么好差事。”父母听说后,急忙劝阻我们。我们却用老师的话来回答:“依
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夜里,我们出发了。我们骑出了繁华的都市,进入了那深沉的黑色世界。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没有灯光,只有夏夜的蛙噪声和轻轻的车轮转动的声音:“鸟鸣山更幽”。这一阵阵的蛙鸣,更给此刻增添了诗情画意。
正当我们深深陶醉在夜色沉沉的山野中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令我们至今心有余悸。一辆亮着头灯的大卡车从我们后面驶过来,司机似乎没有发现前面的人,速度丝毫未减,一刹那呼啸而过,就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了。几个骑车技术稍差的同学险些被卡车带起的疾风掀倒。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老师风趣地说:“在城里,汽车怕行人;在这里,行人怕汽车。大家小心点吧,苦头还在后面哪。”
整整骑了二十四个小时,我们才在一所山根小学停了下来,
第二天清早,我们进山了。啊,那红色的天体洒下万道光辉,照耀在我们身上,如同用清泉沐浴,舒畅极了!看远山,一片翠绿。日光下彻,直入山谷,红与绿交织着,主宰着,幽邃极了。清风遥遥,薄雾袅袅,大家有说有笑,好个欢快的旅行啊!
中午,红色的天体变成了一片白光。大地贪婪地吸收着太阳发出的热量,变成了一个大蒸笼;我们骑着,骑着,一样的山,一样的树,可我们已无心欣赏。水喝光了,嗓子里冒着烟;汗流尽了,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笑,现在唾沫也是极宝贵的了。我们理解了老师的话,苦,真苦啊。然而苦在心里,没有人说出来。大家的眼睛依然是闪亮的,依然充满希望的光芒。
蝉唱起了歌,它们吸完了树的汁水,它们高兴了。它们的这种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实在无聊!我按了一下车铃,那铃声竟这样清脆,它传进了山谷,发出了回声,冲上了苍穹。一霎时,大家也都按铃,铃声大作,形成一片和谐的共鸣。蝉被吓了一跳,不再叫了。
“水!”分明有人惊叫了一声,大家为之一振。我们清楚地看见一条小溪,欢快地唱着歌,一路奔来 “冲啊!”不知谁喊了一声,欢乐的人群一下子冲向那清清的山的飘带。没有人听老师的劝阻,闹肚子我们认了,发挠我们也认了,只要能喝到水,我们什么都认了。
那以后,我们精神更加振奋了。终于,我们完成了远征,胜利回师。
“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有意义的。”老师的话依然回响在我们耳边。我们愿把这次活动比作一首歌,一首由我们生活的音符组成的歌,一首欢乐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的歌。
15.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难忘”?
16.画线句“没有人听老师的劝阻”一句,老师劝阻什么?联系语境,补出老师的话。
17.这段文字的线索是 关键词语有
18.这段文字所写内容有详有略,详写 略写
19.仔细体味“蝉唱起了歌”一段,说说者对“蝉”的'态度。
20.你有过远征(或旅游)的经历吗?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 (不超过60字)
(三)鸟的启示
麦 琪
⑴从一本书里读到有关鸟的飞行,有一种很小的鸟,能够飞行几万里,跨越太平洋,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⑵读着这段文字,我心里升起一种特别的清爽感觉。
⑶那一整天,我的脑子里不断出现一只飞越太平洋的嘴里衔着一截树枝的小鸟,一个像是电影一样的画面,在那个画面里,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天空海洋和那只像是一个黑点点的小鸟,那一整天我的脑子里被这个画面充盈着,我看不到别的东西,只看见天空海洋和那只嘴里衔着一截树枝的小鸟。
⑷一截树枝,一个愿望,一份执著。
⑸我不禁——于鸟的智慧,————于鸟的简单,——于鸟的勇气。
⑹智慧,简单,勇气,于人,这也是生命中的三个支点吧。
⑺我想,如果把生活比作飞越太平洋的旅程的话,那么对于人类来讲,什么是那根树枝呢?
⑻人的生活比起鸟来大概是要复杂得多,因为我们面临飞越的太平洋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我们需要不同的树枝来让自己有个立足之地。但是最复杂的还是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者忘记了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那截树枝就是我们在准备一次又一次飞行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的东西。
⑼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最难于做到的是简单,但是我们最需要的也是简单。
⑽在每一次飞行之前,最好让自己感悟一下小时候玩一个游戏前的兴奋心情和跃跃欲试的兴致,这是我们在一次又一次飞行以后,在一点儿一点儿越来越成熟以后失去了的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
⑾长大了的人,患得患失的心太重,有了这么重的心,要想简单是办不到了。简单,不是表面上的没心没肺;简单,是让自己的心轻松起来,轻松到可以有玩游戏的心态。简单,是经过了大风大浪以后的坦荡风范,是大家手笔。
⑿大人的游戏也还是游戏,而且,没有了幼稚的小孩子脾气。有了心的简单,就有了勇气来执著。
⒀想去做一件事情,需要的是执著。
⒁许多人,渴望生活一帆风顺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麻烦一出现,立即停下步来,瞻前顾后,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自信心顿时一落千丈。实际上,有麻烦是正常的,如果生活真的是无数次地飞越太平洋的话,那么你怎么能够去幻想你的航程应该是一路风和日丽呢!
⒂风浪是必然的,风和日丽是偶然的。
⒃看来勇气和执著是和自信联系得太密切的,一个失去了自信的人,一个把得失看得太重的人,活着也必然活得疲倦和谨慎,也就必然活得没有勇气和执著了。
⒄那一天看到了有关小鸟飞行的一小段文字,那一天我都在仰着头看鸟。
(选自2002年第7期《中华散文》,有删改)
21.本文的题目为“鸟的启示”,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从有关小鸟的飞行中获得的启示是
22.依次填人第⑤段画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惊讶 敬仰 羡慕 B.羡慕 敬仰 惊讶C.羡慕 惊讶敬仰 D.敬仰羡慕惊讶
23.第③段作者在描绘自己脑子里出现的画面时,用“像是一个黑点点”来修饰小鸟,意在突出 ;作者说“那一整天我的脑子里被这个画面充盈着”,意在强调 。
24.作者认为如果把生活比作飞越太平洋的旅程的话,那么对于人类来讲,“那根树枝”是什么呢?(2分)
25.作者认为长大了的人“要想简单是办不到了”的理由是什么?“简单”的内涵是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26.解释文中加点词:
北( )其( )焉( )溺( )以( )河( )
27.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答)
28.“精卫”以前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变成鸟?
29.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30.这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神话,表现了远古的人们怎样的精神?
四、作文
31.读罢本单元各篇课文,我们可深深感受到探险家们身上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气。请你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550左右字的作文。要求: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img]吴川一中2017届百校联考语文作文
在网上求作文是不对的行为哦,
作文还是自己写的好,
如果永远靠别人帮你写,
那么你的作文水平就永远无法提高。
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
【2017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
一、语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间隔 间断 间隙 间或 B.模仿 模样 模块 模拟
C.和平 暖和 附和 和面 D.折断 折磨 折腾 折射
2.找出对句子中的通假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转 通“啭”, 鸟叫声)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见 通“现”, 看见)
C.四支僵劲不能动。 ( 支 通“肢”, 肢体)
D.同舍生皆被绮绣。 ( 被 通“披”, 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差别较大的一项是(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D.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公安机关决定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坚决打击贩卖人口这种光怪陆离的犯罪行为。
B.联欢晚会上,张华和李明合作的哑剧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D.没有踏实认真的实干精神,只会夸夸其谈是不会把工作干好的。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积累、整合与运用
6.诗文填 空。
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
②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 。
③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④《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⑤《苏幕遮•碧云天》中写范仲淹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是: , 。
7.文学放飞:你游过西湖吗?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尽了西湖的自然美景。青神的中岩寺、德云寺、中国竹艺城等地也有不少诗或对联,你是否能写出一首诗或一副对联呢?(也可写外地名胜和诗或对联)
地名:(名胜)
对联:
8.阅读下列寓言,写出其蕴含的道理。
乌龟看到老鹰在翱翔,十分羡慕,就缠着鹰教它练习飞翔的本领,鹰不同意,乌龟再次死缠硬磨。老鹰只好把它带到高空,结果乌龟被摔得粉碎。
9.我国古代对某个年龄段往往有一种特别的称谓,请根据示例,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另外两个年龄的别称。
示例:三十岁:而立之年; 四十岁:不惑之年;
六十岁: ;七十岁: 。
10.综合性学习:鸟是人类的朋友。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 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 ,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 题(三至五个字)。
我的拟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
我的评价:
(3)听说学校附近的一些饭店最近推出了“油炸麻雀”、“红烧野鸡”等“特色菜”,你爸爸来学校看你时便想带你出去到这些饭店尝尝鲜,你该怎么婉拒你爸爸呢?
我的说辞:
三、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
1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二)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4.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祗 骈 策 道
15.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6.找出文中的四个通假字并作解释。
通 ,解作 通 ,解作
通 ,解作 通 ,解作
17.用原文句子回答问题。
①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②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③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④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18.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①“千里马”指 ;②“伯乐”指 ;
③“食马者”指 。
1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简要阐述。
(三)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20.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 ) ②群臣说服。( )
21.翻译句子。
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22.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刘邦、项羽得、失天下的原因。
四、现代文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10年后,我们能烧“冰”?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 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 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23.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
24.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
25.文中 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6.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的题。
(1)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2)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还包括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5)森林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至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6)森林能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 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20至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至30吨氧气。
(7)( )。据有关专家统计,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收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硫,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至90%。同时森林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至8分贝。
(8)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27.文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8.文段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森林的作用的?
29.文段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0.文段中横线上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1.(6)段中的“缓解”一词能否改为“消除”?为什么?
五、作文
3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宥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以《那一次,我读懂了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关于百校大联考2017语文5和百校大联考2021试卷及答案语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