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卷21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

今天给各位同学分享周测卷21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分享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实用类文本钢琴上的无臂达人阅读答案

19.为什么说刘伟“将成为新时代一个坚强的符号”?

20.人物通讯常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请具体说说“成名:断臂钢琴师感动观众”这一节是怎样表现刘伟这一人物的。

21.联系全文,你认为刘伟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9.因为失去双臂的刘伟,没有意志消沉,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获得了无臂钢琴师的称号,成为第一位中国达人。在大家眼里,他是坚强的化身;以往一般人印象中残疾人的生活往往带有悲壮的色彩,但刘伟并不因残疾而抱怨或消沉,而是一直和常人一样,追求精彩人生。他给人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在兴趣和梦想的面前,人人都是健全的。

20.第二节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有;

①对比(反衬):弹钢琴前刘伟的袖管空空、观众的无法想像和弹奏时脚趾在琴键上灵活地跳跃、观众的震惊形成对比,表现刘伟取得的惊人成就。

②衬托(侧面描写):用评委高晓松和伊能静的语言、神态等突出刘伟成绩取得的艰辛和对他的高度赞扬。

③引用:引用刘伟本人的话表达他身残志坚,不屈服于命运、追求精彩人生的顽强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敬佩之情。

21.①失去双臂的刘伟成为第一位中国达人——在兴趣和梦想的面前,人人都是健全的。

②“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活着就要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精彩的人生。

③“没有人规定说钢琴一定是要用手弹的”——只有毅力,有恒心,就能突破自我,取得非凡成就。

④不管有没有参加这个比赛,他的人生规划都是一样的——执着于梦想的追求。用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起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据统计,高中语文阅读是试卷十分的大型现场。很多学生知道自己阅读差,但是不知道如何补救,对根结底是他们还没抓到阅读的答题技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散文 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 文章 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 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 句子 ,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 短语 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2高考实用性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1.信息筛选题。首先这种题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对所要求筛选的信息进行总体上的概括。第二步,对第一步所概括的观点进行具体的陈述。即:①总体概括+②结合文本具体阐释。只有依照这样的公式做出来的答案才有得满分的可能。而有些同学不了解答题步骤,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些具体的事件,结果最好的成绩也只是拿到这道题目一半的分值。其次,这种类型的题本身不是难度很高的题,但是它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能否找到所有要求的信息就是能否得满分的第二个关键。

2.语句内涵题。最基本的做法有两种:切分法、还句入文法。切分法就是将所要求分析的句子进行切分,即将其中关键词语的真正含义解释出来,那么整个句子的含义自然也就不难得出了。所谓的“还句入文法”是指将所要求分析含义的句子带回原文,看它所在的段落及较近段落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而这句子所要表述的含义一定就是这个中心观点。

3.写作手法题。一般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中考查的写作技巧有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引用、对比、先抑后扬、先扬后抑、衬托、顺序、倒叙、插叙等。但是,绝对不能只答出这种手法就认为“完事大吉”,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应该在明确了答题技巧后有相应的分析,即①艺术手法+②怎么使用的这一手法+③交代了什么内容或者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只有这样,做出的答案才能全面,才能得到最高的分。如果对使用的艺术手法把握得准确,完全可以得到满分。

4.探究题。大多数探究题都是与其他题型的结合。例如,与信息筛选题的结合,与写作手法题的结合,与观点题的结合。这样的题型只要坚持按照两步即可:①基本题型答题方法+②走出文本结合现实谈自己观点。第二步的走出文本部分只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谈出自己合理的观点即可。

5.文段在文中的作用题。此类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较难的一道题,因为它不仅仅要求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作答,更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那么就需要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积累。如:考查的文段在文章的首段部分,那么其基本作用有:开篇点题、总括全文、引领全文、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文章标题、有文采吸引读者、首尾呼应、交代时间地点社会环境、起兴、交代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作用。如:这一文段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则有:承上启下、总领下文、 总结 上文、为下文作铺垫、补充说明、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人物形象、交代缘由、使文章内容富于变化别具情致、丰富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呼应标题等作用。而作为文章尾段部分则有: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旨、照应前文、首尾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等作用。文章题目也是考试时常常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内容主旨上看,它会有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从文章的线索上看,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从文章的结构上看,可以统领全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与首尾段相呼应。从文章的主旨上看,可以突出文章的主旨。从修辞手法上看,可以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使用双关、反复手法委婉表意。从表达效果上看,有文采吸引读者的作用。只要对这些理论性的内容烂熟于心再按照这种题的答题格式:①语段的作用+②结合文本具体阐释来作答,就一定是一个完美的答案。

   3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满分答题套路

解答阅读题之前要有以下几个意识:

一、文本意识:命题者依据原文拟题目,我们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文本意识,我们必须注意。

二、问题意识: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三、得分点意识: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如果一道题2分,要求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4分或6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一般一点2分)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亲们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

四、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

五、术语意识:要用术语作答。

传记类阅读满分答题套路

传记阅读3注意

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4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

(11-12题,25分,力争17分以上)[约23分钟]

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

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

③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④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语言通畅。

【友情提醒】

①解题前切记填涂选考题号

②解题时要经过五个步骤:通读,了解内容;看题,明确所问;找点,圈定答题区域;过滤,综合判断;权衡,规范作答。

③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

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

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

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

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

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④解答一般方法

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要求:

1、原则:主题在心中,答案在文中,方法在胸中

2、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3、步骤:

第一步——速读原文

第二步——审读试题

第三步——重点回读

第四步——紧扣原文、灵活作答

卷子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是什么文体

应用文。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是指有针对性的应用类文章,实用类多是科普文,文学类的多是散文或者小说,多以连续文本的形式出现。

[img]

核心素养下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指导

      核心素养下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指导

                      曹公奇

      实用类文本是一种偏向于实际工作所需要用到的文章,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中,具有简洁、易懂、时代鲜明、实用性强等特点。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是每套中考语文试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或说明文阅读,或议论文阅读。在各地中考改革的大势下,在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的背景下,命题方向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现在的素养立意。以素养立意命题,就中考语文试卷而言,就是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要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作为考查的核心与重点。

      在以素养立意、着重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中考实用文阅读怎样备考呢?

      一、说明文阅读的备考

      实用类文本一般指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文体,在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主要指的是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说明文文本内容多是介绍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的,也就是科普文。

      说明文阅读,重点考查文本的内容理解、信息提取、顺序梳理、手法辨析、语言品析等,而这些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内容理解、信息提取、顺序梳理、手法辨析,首先要通过对文本的语言材料进行阅读、提取、理解、分析等,才能有效作答,所以,语言能力是基础,是一切考查内容的根本。而对文本的语言品析,更是直接地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这些考查中,特别是顺序梳理等,实际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至于审美和文化,在这一系列考查过程中,也会有所渗透。

        1. 理解内容。 对内容的理解、分析、推断与探究,是说明文考查的一个重点。各地试卷中“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之类的传统选择题,就是对选文内容或整体、或局部、或概念、或词句的理解与分析。这类题目,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实际考查的是对原文语言表达准确性的理解和分析,这就需要细读选文,特别是与选项有联系的地方,深入理解原文意思,仔细核查原文表达与选项表达的差异,进而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2019安徽卷第12题:“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机器的能力会超过人类吗?请说说理由。”2017陕西卷第11题:“国外的哪些做法,使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日正完善?请梳理概括。” 这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是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与探究,首先要对原文有准确理解,然后才能根据原文意思进行合理的推断与探究。因此,这类试题的备考,关键是细读,抓住选文的说明对象精准理解原意。

        2. 提取信息。 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整合,也是说明文常常考查的内容。如2019河北卷第13题:“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就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梳理和筛选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何尊,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2017上海卷第17题:“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也是如此。这类题目的备考,需要在阅读时,反复训练抓关键语句、概括段意的能力,要善于抓住文中那些总起、小结以及关键的句段,或提取要点,或概括归纳,从而对文本信息,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梳理和整合。

        3. 梳理顺序。 对写作思路和说明顺序的梳理,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这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尤为重要。2019山东潍坊卷第25题:“文章第④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019贵州安顺卷第23题:“通读全文,看看第②段与第③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两个题考查的都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而不是像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那么简单。首先,要明白逻辑顺序的基本知识,逻辑顺序指的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念到应用等一一说明事物或事理。其次,要读懂文本说明的内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多思考,多归纳。最后,再根据这几种逻辑顺序来确定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2018内蒙古包头卷第19题:“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也是考查说明文逻辑顺序的。

      4. 辨析方法。 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是说明文阅读考查常见的题型之一。如2019江苏盐城卷第16题:“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18年湖南衡阳卷第14题:“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这类题,首先是要对各种说明方法熟知,并且对它们的作用一一能够分辨清楚。然后结合选文中的具体内容,像这个题对用说明方法的句子画线了,有些没有画线,还需要自己去寻找,找见了具体语句,再结合上下文确定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它在这里的作用是为了说明什么。答题如此,备考也如此。

      5. 品析语言。 对词句运用、语言特点的品析与把握,也是说明文常考内容,更是核心素养的根本。如2019上海卷第15题:“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2018辽宁沈阳卷第21题:“分析选文第⑨段加点词语‘小新贵’的妙处,并概括出选文的语言特点。”都是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如果是分析一个词语,就要从它的意思、它的上下文说明内容来看,用这个词表示的修饰、限制等作用,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如果是总结个别段落或者全文的语言特点,也要从具体的用词、语句以及整体语言风格来总结其准确、严密、简洁、生动等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备考,要从具体的文本阅读中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总结。

      二、议论文阅读的备考

      在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只有一部分地方试卷有议论文阅读考查。因为,议论文阅读毕竟不是初中教学的重点,所以,考查也相对简单浅显。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对文本论点、论据、论证、结构等方面的考查。

      1. 概括观点。 阅读议论文, 首先要清楚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是什么。中考议论文阅读,常常首先就考论点。如2017云南曲靖卷第16题:“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019江西卷第17题:“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 ”这类题目,需要分别对待。有些文章,论点鲜明,从文中就可以找出,基本就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甚至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观点,还需要读者根据内容去概括归纳,这就要求读者根据全文或局部,抓住关键语句,抓住论述的中心问题,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归纳概括。

      2. 分析论据。 要证明论点,需要一定的论据才行,这也是阅读时需要明确的。如2018四川攀枝花卷第3题:“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四个事例。”2019深圳卷第12题:“请根据文章第⑤自然段的内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前者是找出、归纳论据,也就是把文中使用的论据找出来,并概括叙述,这基本考查的是否读懂文本的问题,只要认真细读,就能梳理清楚。后者是根据文本相关内容,补充一个论据,属于一种延伸。首先对文本论述的相关问题要明确,然后才能选择论据。选择补充的论据,必须是合适的,是能够证明题目要求的观点的。这就需要既要有一定的素材积累,又要把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搞清楚。

      3.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议论文文体知识的重点,常常考查。如2018新疆卷第22题:“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2017江苏常州第12题:“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这就要首先清楚常用的论证方法,如事实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并掌握不同论证方法的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针对文本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阐述。

      4. 思路结构。 作者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就形成了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这是逻辑思维形式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如2018山东济宁卷第(3)题:“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2017北京卷第18题:“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2019山东淄博卷第10题(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完成对本文论证思路的梳理。”这类题就是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试题,需要对局部或者全文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一一梳理清楚,是层进式、并列式,还是对照式、总分式等,要掌握每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根据论证思路和过程,辨析其论证结构形式,完成题目要求。

      5. 延伸论述。 在对选文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对论述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拓展。如2018江苏连云港卷第(3)题:“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美美与共”的内涵。”2019四川达州卷第24题:“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③段结尾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无辜者’的看法。”这就要首先把选文论述的问题理解深刻、透彻,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阐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要注意,开放是建立在选文论述基础之上的,不能抛开选文内容范围,无限制地开放。这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有效考查。

      议论文考查的范围、深度都有限,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注意抓住议论文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较为浅显的议论文就行。

      实用类文本涉及内容多,考查面广。复习备考时,在熟知文本相关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需要多读多练,通过认真的阅读、反复的训练,提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质量和水平。

  (刊登于2020中考《现代文高分阅读》,《学习方法报》社出版)

核心素养下的2021年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

                  曹公奇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11月,国家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加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炼出来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巨大影响,全国各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都在进行改革,命题原则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现在的素养立意,发生了很大变化。就中考语文试卷而言,以素养立意命题,就是要突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作为考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实用类文本是一种偏向于实际需要的文章,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具有简洁、易懂、时代鲜明、实用性强等特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是中考语文试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考查的阅读选文或说明文,或议论文等。在以素养立意、着重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2021年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该如何备考呢?

      一、说明文阅读的备考

        说明文文本内容多是介绍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也就是科普文。说明文阅读,重点考查考生对文本的内容理解、信息提取、顺序梳理、手法辨析、语言品析等能力,而这些考查内容,主要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的检测。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首先要通过对文本的语言材料进行仔细阅读、提取信息、理解内容、辨析方法,才能有效作答。所以,这些就是对语文核心素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直接考查。其中的说明顺序的梳理、说明内容和手法的辨析等,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审辩思维能力。在这一系列考查过程中,说明文本本身丰富的内容,也会渗透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的相关内容。

    1.理解词句及文本内容。 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和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推断与探究,是说明文考查的一个重点。各地试卷中“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之类的传统选择题,就是对文本内容或整体、或局部、或概念、或词句的理解与分析。这类题目,表面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实际考查的是对文本语言表达准确性的理解和分析。这就需要细读文章,特别是与选项有联系的地方,深入理解原文,仔细核查原文表达与选项表达,从而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除选择题外,简答题等题型中也有内容理解题,如2020年哈尔滨卷第12题:“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开枝散叶’在文中的含义。”考查的是“开枝散叶”这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既知道这个词语的本身含义,更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这个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020年湖北咸宁卷第9题:文章围绕北极海冰减少这一中心展开,作者为什么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这个题表面看是考查题目命制的原因,实际是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只有对文本内容理解透彻了,才能结合全文内容,抓住标题特点加以简答。因此,这类试题的备考关键是细读,明确说明对象,精准理解原意。

      2.提取信息与概括要点。 对文本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本局部或整体内容的概括,也是说明文常常考查的内容。这主要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概括文意能力以及思维能力。2020年四川南充卷第21题:“本文为什么说人类起源于一条鱼,请简要概括。”这就需要首先从全文中提取信息要点,然后加以简要概括才行。文中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昆明鱼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人所从属的脊椎动物都是由脊索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胚胎早期有一个阶段的形态和鱼非常相似,并且还有鳃裂。抓住这两点,或原文句子,或简要概括一下,就是这个题所要求的答案。2020年江苏苏州卷第14题:“文章第①段末说虫媒植物会‘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请概括这种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这个题考查的是对一个段落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虫媒植物用明显的花瓣、浓郁的蜜香、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昆虫,传递花粉。这类题目的备考,需要在阅读时反复训练抓关键语句、概括段意的能力,要善于抓住文中那些总起、小结以及关键的句段,或提取要点,或概括归纳,从而提取所需信息,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梳理和整合。

      3.梳理说明顺序与结构。 对写作思路和说明顺序的梳理,对文本篇章结构的分析,这是考查考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尤为重要。2020年江西卷第19题:“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分析。”一般逻辑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仔细辨析。这篇文章就采用了逻辑顺序。先总体介绍山地的类型以及山地形成的作用力——内力,然后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这样的顺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理解。2020年广东省卷第12题:“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个题明确是逻辑顺序,需要认真通读全文,抓住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并组织语言加以概括,就是“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这三个要点。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白逻辑顺序的基本知识,逻辑顺序指的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念到应用等一一说明事物或事理。其次,要读懂文本,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思考、归纳,提取信息要点,抓住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文意,或采用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组织语句,概括阐述说明。

      4.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是说明文阅读考查常见的题型之一。这是体现说明文文体特征的主要试题。2020年山东德州卷第17题:“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以第③段为例,简要分析。”这就是首先要从第③段找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再分析它的作用。比如:这一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四川和甘肃农田作业为例,说明北斗系统又稳又准又好用;再如,这一段还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北斗系统带来的关联产值达到了2284亿元等数据,说明北斗系统带来的经济价值巨大。2020年江西卷第20题:“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这个题点名了说明方法,要求从文中找出这些说明方法的例子,说明其作用。比如,文章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山地的形成,按照山地的三种类型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以及火山的形成过程与规模,这样分类别介绍,显得条理清晰。再比如文章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火山”的时候说“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这些具体数字,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这类题的解答,首先要对各种说明方法熟知,并且对它们的作用能够一一分辨清楚,然后结合选文中的具体内容(有的题对用说明方法的句子画线提示,有些没有画线,还需要自己去寻找),再结合上下文确定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它在这里的作用。答题如此,备考也如此。

      5.品析语言的准确性。 对词句运用、语言特点的品析与把握,是说明文常考的内容,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准确把握,这也是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2020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第19题:“文中第⑥段加点词‘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是从词语运用上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目前”从时间上进行了限制。它说明截止到现在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但不代表以后华为一定还具有这样的优势,如果删去后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掉,“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020年湖南衡阳卷第20题(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分析原因。

        这场瘟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

      同样,“短短”一词强调了时间很短,表明肺鼠疫传播迅速,若删去则不能表达这种意思,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果是分析一个词语,就要从它的意思、上下文内容来看,用这个词表示的修饰、限制等作用,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如果是总结个别段落或者全文的语言特点,也要从具体的用词、语句以及整体语言风格上总结其准确、严密、简洁、生动等语言特点。

        6. 迁移拓展及其它。 除上述主要的考查内容外,说明外还常考一些根据文本内容的迁移拓展,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内容。2020年浙江杭州卷第14题:“文中插人两个图表,有什么效果?”这是考查读图能力和图表在文中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图表一显示我国青少年各阶段近视率高并呈上升趋势,图表二显示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的各项数据均不达标。从形式上,图文结合,使文本呈现方式有了变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2020年浙江杭州卷第15题:“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请结合上文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这就是要运用文中介绍的知识,结合这个法则,说明其合理性。属于一种迁移拓展运用。2020年山东聊城卷第13题:“除药物抗疫外,请再举出两种防疫措施。”则需要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列举出药物抗疫外,还可以采取消毒措施,杀灭环境中的病毒;隔离病人和疑似感染者,切断传插途径。

        总之,说明文的备考,要从具体的文本阅读中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总结。

      二、议论文阅读的备考

      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只有部分考区考查议论文阅读。因为议论文阅读毕竟不是初中教学的重点,所以考查也相对简单浅显。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对文本论点、论据、论证、结构等方面的基本考查。

      1.概括文章的观点。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清楚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是什么。议论文阅读常常第一题就考论点,2020年黑龙江哈尔滨卷第20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文章题目“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就是中心论点,只要读读文章就可以判断出。2020年甘肃天水卷第11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考查中心论点及其作用,通读文章,就会发现开头第一段最后:“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因为在开头就提出论点,就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这类题目,需要分别对待。有些文章论点鲜明,从文中可以直接找出来,基本就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甚至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观点需要考生根据内容来概括归纳,这就要着眼于全文或局部,抓住关键语句,抓住论述的中心问题,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的归纳概括。

        2.分析或者补充论据。 要证明论点,需要一定的论据才行,这也是阅读时需要明确的。2020年甘肃天水卷第13题:“结合全文,请给‘乐业’补写一个事实论据。”这就是说补充的事实论据需符合“乐业”的要求,强调“趣味”,如补充事实论据: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者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2020年四川达州卷第21题:“如果给本文再补充一个论据,下面的材料应该选哪一个?请说明理由。”试题提供了两则材料:材料一,叙述的是经典作品的深厚内涵,与本文观点相符。所以,应该选材料一做论据。材料二主要论述了“碎片化阅读”的优势,不符合本文论点。这类题,首先对文本的论点要明确,然后才能选择合适的论据。选择补充的论据,必须是合适的,是能够符合题目要求的,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素材积累,又要把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理清楚。

      3.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证方法作为议论文文体知识的重点,常常考查。2020年甘肃天水卷第12题:“文中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这是针对画线句子的分析,首先是判断这个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再分析其作用:列举了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高下之别的事例,论述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020年甘肃武威卷第13题:“分析第④段画线句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与上题相同,运用举例论证,举杜诗作特点的例子,具体论证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具有说服力。回答这类题要先弄清楚常用的论证方法,如事实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并掌握不同论证方法的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针对文本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阐述。

      4.辨析论证思路及结构。 作者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形成了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这是逻辑思维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2020年江苏盐城卷第13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干净’是最好的旗帜”?实际上就是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看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从而明确文章主题部分的结构。2020年甘肃天水卷第14题:“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对全文的思路和结构做分析,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有业之必要、敬业、乐业三个方面,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进行论证,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这类题就是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试题,需要对局部或者全文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一一梳理清楚,是层进式、并列式,还是对照式、总分式等,要掌握每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根据论证思路和过程,辨析其论证结构形式,完成题目要求。

      5.论述的延伸拓展。 在对选文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对论述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拓展。这类题要根据题干具体分析。

        如:2020年北京卷第21题:下面是有关抗疫的材料。请你结合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精神。

        材料:所有好的做法如果想要奏效,必须要有公众的集体意愿。正因如此,中国有能力通过传统公共卫生干预方法应对一种新型的未知病毒。    ——布鲁斯·艾尔沃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

        这就要求,既要结合文章内容,更要根据题目所列举的材料,说明其精神实质。这则材料说明了中国人民通过传统卫生干预抗击疫情,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公众的集体意识,及服从大局的精神。从文章中同样能够看出,这种“国家一声令下,全民立刻响应”的精神为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贡献。

      这类题,首先要把选文论述的问题理解深刻、透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阐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要注意,开放是建立在选文论述基础之上的,不能抛开选文内容范围无限制地阐发。这是对考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考查。

      议论文考查的范围、深度有限,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注意抓住议论文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较为浅显的议论文就足够了。

      实用类文本涉及内容多,考查面广。复习备考时,在熟知文本相关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要多读多练,通过认真阅读、反复训练,提升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能力。实用类文本详细知识点的备考,具体参见每个主题下的高频考点分析指导与备考锦囊。

        (刊登于《2021中考高分阅读》,《学习方法报》社出版)

关于周测卷21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同学们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